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影响幸福指数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幸福指数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06 18:22:44

1. 哪些因素影响我们感受幸福

从积极心理学对个体幸福感的研究看,以下一些因素可以阻碍个体对幸福的体验。1、身体状况。 个体身体状况的好坏与幸福有关联作用,身体健康程度高,个体对幸福体验性也高。锻炼可以促进情绪的变化,而且长期的锻炼能产生更强的幸福感。2、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术语,通俗的讲,所谓人格特质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即我们平常讲的个性,它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乐观、高自尊和内控等人格特质,而且情绪指数(个体情绪波动的变化指数)相对稳定。3、文化。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政治因素在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主社会、开放文化和公平环境更能够给个体带来主观幸福感。4、环境。 个体的积极情绪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们在有植被、水和树木绿荫的地方积极情绪更多;好的天气能带来积极情绪;房屋质量与幸福也有关联。5、职业。 有职业的个体比没有职业的个体更幸福,而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比那些从事非技术工作的人更幸福。因为职业与角色定位、人际交往、成就、社会地位、价值观和经济保障有关。6、教育。 受教育水平与幸福有正相关,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幸福感也高。7、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婚姻、亲戚、友谊、熟人关系和同事等因素。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信任、归属需要和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体验。8、信仰和精神生活。 参加宗教活动的个体比其他没有信仰的人更幸福,因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信仰体系,发现生活的意义,对未来充满希望;宗教还与身心健康的生活发生联系在一起,让个体忠于婚姻、亲社会、饮食适度、勤奋工作,而宗教里的沉思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宁静,身体放松。9、休闲。 休息、放松、美食和业余活动都对幸福有积极的影响。个体在休闲、放松情境下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焦躁,而且在这些活动中还可以活动社会支持,满足兴趣的需要。10、消极的对比。 个体的幸福程度受到个体对自己当前处境的评价的影响,这种评价既包括与个体自己的近期处境相比较,也包括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而当个体从消极的心态、方面去比较,判断出自己不能成功地达到某种意想设定的高标准生活时,就会体验到低自尊和不快,长此以往会形成习惯化的比较心理,影响个体对幸福的感受。

2. 幸福指数用什么衡量

幸福指数用社会活动、社会地位、个人财富、身体状况和交际能力来衡量。幸福指数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3. 结合初三政治课本回答问题 当前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幸福的看法也存在差异: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 在对幸福感测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财富、性格、年龄、婚姻等十大因素与幸福的关系上。 一、财富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将“有中等财富”视为幸福应具备的五个要素之首。这种看法有无道理,在古代和现代有无差别哪? 现代心理学家对发达国家居民的研究证实,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关系,但相关系数并不高,收入对个体幸福感差异的解释比例不足2%。对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尽管在最近50年来这些国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长,但是幸福水平却相当稳定。一些研究标明,在较为贫穷的国家个人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较强。但 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但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明显增加幸福感。这是因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对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强。据对中国上海、北京、杭州等6个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调查,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并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当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无独有偶,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在对1万名工人和5千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中,自称“最感幸福”的英国人每周平均只挣255英镑—— 从收入来讲这也属于英国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学的利奥塔尔迪教授指出:“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短,责任轻,因此压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拥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跟家人或朋友厮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或温暖的友情。由此看来收入并不是一切,虽然他们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购买名牌车,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生活不满意。” 二、性格 古希腊一位哲人曾经讲过:“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性格与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孰轻孰重,研究者们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 早期研究者注重考察一些影响幸福感的外部客观变量,如外部事件、生活情景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对幸福的影响。然而许多研究发现,外部的客观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是较小的。而大量研究表明个人的幸福体验是比较稳定的,研究者们试图揭示个体幸福感的差异,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性格对幸福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外向性与积极情感相关显着,而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显着相关。显然,不同的性格对幸福的感受有很大差别。 三、年龄 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曾经假定,年龄可以作为预测幸福感的一种重要指标。在他们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会呈下降的趋势。然而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却并没有多少材料支持这一假设。相当多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满意感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升高的趋势。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往往根据年龄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而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期待与他们的实际感受更为吻合。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年龄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一项针对英国和美国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 四、婚姻生活 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所证实。在他们看来,由于配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幸福感水平。有人甚至将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间幸福体验的差异比作“幸福裂谷”。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婚姻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着。在婚姻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上,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是因为这一关系还可能受到社会变迁、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人的幸福体验与婚姻状况之间的相关系数在逐渐下降。有研究者深入分析了这些资料后认为,在美国出现的这种变化应当归因为离婚率的上升和未婚同居现象的增多。这两种现象使得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幸福裂谷”得以缩小。 五、遗传因素 美国最近的调查显示,人是否感到幸福也与遗传有关。明尼苏达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分析1500对双胞胎时发现,即使他们中的一个做大学校长,另一个做水管工人,同卵双胞胎对人生的满意程度完全相同。不过,遗传对人性格的影响也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后天条件,如环境、教养等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如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作为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它受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及家庭和学校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独特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所形成的。 六、左右脑的因素 使用左脑过多不幸福。美国一位叫霍华·克莱贝尔的心理学家几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习惯利用左脑去看待问题和思考生活,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受轻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仅如此,过度使用左脑而忽视右脑还是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七、 好胜心的大小 好胜心过强不幸福。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不敢竞争自然不是好事,但物极必反,要是竞争心太强就会发展为好胜心。而据科学家的新研究,好胜者大多心率较快、血压偏高、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甚至癌症。据计算,好胜心过强折寿最多可达10年! 八、 幸福更在过程 一个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各种心理需要都会得到及时的满足,幸福感会很低。因为幸福感往往在追求的过程中产生。幸福存在于心理满足过程之中,存在于自身潜能发挥过程之中,过于注意结果的人幸福感会降低。 九、 幸福是无数“小乐”的日积月累 有一个心理实验,请受试者关注自己的心情六周,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电子测定器,记录他们当时的感觉以及快乐的程度。测试结果多少有点令人感到意外:一个人的幸福感竟然来自多次的“感觉良好”,而不是仅仅一次短暂的“大乐”。一些很简单的“小乐”,诸如和孩子出去放风筝、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享受一次自己制作的美味等等——这些并不起眼的“小乐”加起来却往往远远胜过短暂的“大乐”。 十、 其他 心理学研究者们还对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性别、宗教信仰、教育、职业等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探索,这些都可以视为对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在幸福感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这类研究找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这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相关关系。在很多时候,既可以讲这些因素影响着幸福感,也可以讲幸福感影响了这些因素。而且,即便是这种相关关系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简单,往往还受到其它一些因素所产生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4. 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 提高生活质量是基础

对影响幸福的因素,分别有超过三成的网友选择了“经济状况、生活质量”和“权力规范、公共服务”,其中选择前者的比重略高。可见,规范权力运行已与增加经济收入一样影响着幸福感,政府依法行政,改善公务服务,消除影响幸福的负面因素,网友非常期待。
34.4%的网友(3957票)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改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
幸福永远是一个相对指标,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理解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31.4%的网友(3612票)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政府对自身权力进行规范,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时,民众的幸福才能更加有保证。让公共服务给人民以稳定的预期,人民的幸福感稳步提升,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27.7%的网友(3194票)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这说明,体面、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已成为衡量幸福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有6.6%的网友(756票)选择了“社会参与、价值实现”这一选项。这也同样表明,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今天,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已经受到更多的重视,成为更多人的诉求。

5. 幸福感指数的介绍

幸福感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5)影响幸福指数政治的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2020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发布:

2021年3月20日联合国在这一天发布了最新的2021年《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研究团队在报告中表示,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因此本次报告聚焦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我们主要关注这两方面:第一是新冠疫情对人们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影响,第二是全球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措施。看看为什么有一些国家做的比其他国家好很多。

在本次排名中,名列前十的国家里有9个均来自欧洲。中国在本次的排名中分为三部分:中国大陆排名第84位,中国香港排名第77位,中国台湾排名第24位。

6. 幸福指数:是什么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第一,心理参照系。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因此,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第二,成就动机程度。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第三,本体安全感。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异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最近10年,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而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正在对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产生最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切极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即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对“幸福指数”的某些误读
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
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数将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甚至将在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扮演一种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幸福指数寻求一种充分的理解,并且避免各种误读,无疑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对于幸福的理解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这说明了社会心理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而这种复杂的主观世界要用数量化的工具来加以测量和说明,无疑是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局限性提出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是,将幸福指数简单化的倾向。典型表现之一是,希望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就能达成对主观幸福感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而幸福感在测量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进行测量的时间之点上人们所表达的生活感受,是否能够代表他们在一个时期里的总体生活感受。
其次,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如果说社会心理体系包含理性层面的认知评价和感性层面的情绪感受,那么,在幸福感中情绪感受这一感性层面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幸福感有时是一种很个体化的主观领域。因此,在实践领域中,幸福指数可以成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唯一方面。在这里,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认为幸福指数能够作为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标,从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
第三,作为制定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一种重要参考因素的幸福指数,与GD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但决非要在GDP与幸福指数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因此,关于幸福指数又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产生“幸福指数崇拜”,即将幸福指数的意义无条件地夸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对于幸福感的测量,西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探索了几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种幸福感测量工具能够得到普遍认同,许多量表仍处在不断改进之中。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从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我们若要研制出一套既体现国际水平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幸福感测量工具,尤其是获得可以作为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参考的幸福指数,尚有待进行高水准、创新性的多学科合作研究。(沈杰)

7. 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异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近10年来,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而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正在对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产生最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切极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即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8. 政治:当前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问题有哪些

一是就业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有不少职工下岗或失业,生活十分结据。广大青年学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更是十分困难。二是上学问题。现有教育资源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差别还很大,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三是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失业、低保等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及时覆盖到的保障水平还很低,群众的后顾之忧还很大。四是住房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吃、穿、用已不是大问题,社会的消费结构在上升,住更大更好的房子,成为了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五是安全感的问题。平安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现在人们对安全感仍存有忧虑,家里失盗、路上遭抢情况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有的地方存在黑恶势力等,都是人们心头之痛。六是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改革发展的成果还没有更好的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七是腐败问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的司法腐败,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等

9. 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

【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六个因素】:
1、家庭关系
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每年都对一些家庭进行回访。这家机构在回访的时候发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结连理之前的两三年中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就觉得更幸福了。可以这样讲,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时间一长,夫妻二人觉得生活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丝婚到来之时,夫妻俩还是颇有一种幸福感。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院的斯蒂芬·约瑟夫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文献证明,人际关系可使人们产生幸福感。”他还说,“当一种关系使人们产生归属感的时候,那种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孩子出生的时候,幸福感骤然上升,可是两年之后这种感觉就减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夫妻俩可以拥有一种经常性的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可以这样讲,已婚之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2、工作
专家说,失业不仅会使一个人收入锐减,而且还会破坏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的研究告诉人们,失业给某些人造成的“痛苦”远比丢钱强烈得多。德国研究人员雷纳·温克尔曼说,失业使人产生一种耻辱感,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耻辱感。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时间,两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业率增加的时候,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幸福指数都会下降——不仅失业者的幸福指数大大下降,就连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觉大不如前。除了失业,工作不顺心、学非所用以及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3、社区与朋友
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过的,而家就是组成一个社区的最小元素。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建设。原因很简单,社区建设得好有助于人们广泛交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安全感。莱亚德教授说,如果你住的地方尽是一些你信任的邻居,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员把社区质量称作“社会资本”。科学家在若干个国家进行过“捡钱包”的试验,结果发现归还率高低与一个国家的信任感有关。我们时不常听到某些居住小区发生刑事案件。一个案件造成的损失有时候并不大,可是它给人们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有时候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寝食不安。在我们的城市里,人们大多住在封闭的高楼里,邻居间来往很少,长此以往,人们的交往就不全面了,这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当大的。

4、整体健康
英国在二○○二年对肾透析病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应对日常生活发出的挑战方面,人们的适应能力很强。我们常常过高地估计严重疾病对幸福造成的损害,可是却不太理会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对人们的影响。莱亚德说:“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柳叶刀》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抑郁对健康的影响比心绞痛和糖尿病还要严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绞痛和糖尿病的人会去看专家,可是患抑郁症寻求专家帮助的人却寥寥无几。

5、饮食
大脑中有一种化学物质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心情、胃口和动作,那是一种叫做蛋白质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来源是食物。还有一种叫血清胺的神经递质,源自色氨酸,它与满足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鹰嘴豆、花生和鸡肉。另一种神经递质叫氨基丁酸,豆子和干果中都有,对心情放松好处多多。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研究主任艾恩·莱里说,人们对饮食与心理健康两者的关系知之甚少。

6、个人自由
影响幸福感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拥有一定的自由。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受妻子领导,年纪大了受孩子领导。虽说是一种调侃,反应的却是一种现实。生活中,自由相对较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未成年的小孩。当然并不是父母不给其自由,而是这种拒绝被罩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媒体上已经报道过不止一次,说小孩子自我感觉并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点中学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像父母说的那样幸福。还有一种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纪,在很多情况下就失去了自由,不仅身体不能自由活动,有时候心理上也不允许—-因为有子女限制。要是细论起来,还有很多人在某个阶段因为受到种种限制而不快乐,比如结婚之后,夫妻之间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间,比如工作人员在单位不论做什么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经过领导批准,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种表现。缺少合理的个人空间首先要影响的是身体健康。一旦身体不好,何来幸福可讲?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

10. 什么因素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1、家庭关系
德国社会经济委员会每年都对一些家庭进行回访。这家机构在回访的时候发现,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结连理之前的两三年中感觉很幸福,结婚之后就觉得更幸福了。可以这样讲,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时间一长,夫妻二人觉得生活不那么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丝婚到来之时,夫妻俩还是颇有一种幸福感。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院的斯蒂芬·约瑟夫教授这样说:“心理学文献证明,人际关系可使人们产生幸福感。”他还说,“当一种关系使人们产生归属感的时候,那种关系就是一种很好的关系。”孩子出生的时候,幸福感骤然上升,可是两年之后这种感觉就减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个好处就是,夫妻俩可以拥有一种经常性的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可以这样讲,已婚之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3、社区与朋友
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过的,而家就是组成一个社区的最小元素。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的建设。原因很简单,社区建设得好有助于人们广泛交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安全感。莱亚德教授说,如果你住的地方尽是一些你信任的邻居,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员把社区质量称作“社会资本”。

阅读全文

与影响幸福指数政治的因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色毒网美女和丑男是多少集 浏览:910
田佳秀的电影 浏览:858
在线影院类似网站 浏览:454
有一部主角叫肖恩的英国电影 浏览:826
沪漂5年如何对待婚姻 浏览:855
一个关于吸血鬼的爱情电影 浏览:100
王者为什么别人经济总是比你高 浏览:340
香港吸奶电影 浏览:996
关于友谊的英文电影经典台词 浏览:682
健康水标准有哪些 浏览:821
秀珍韩国电影 浏览:803
属虎六月的婚姻情况如何 浏览:526
合同经济纠纷一年多少钱 浏览:25
私人影院大概多少钱一次 浏览:9
狮子男在婚姻中怎么样 浏览:12
妓院美国电影 浏览:55
露鸟同志电影 浏览:677
看电影哪个app全部免费不要会员 浏览:653
事业编d类和教师编制哪个好考 浏览:98
苏俄经济政策怎么样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