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還有哪些知音的故事的名字

還有哪些知音的故事的名字

發布時間:2022-06-11 17:19:30

1. 古代關於知音的故事有哪些

1、納蘭性德與顧貞觀

康熙十五年,顧貞觀四十歲,容若二十二歲,容若為相國長子,顧貞觀一介寒儒,但容若一向扶困濟貧古道熱腸對境遇坎坷的落迫才士一腔真誠平等結納,與顧貞觀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

慷慨揮灑寫下傳誦不衰的《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然諾重,君須記。」

詞中率真地表露了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

他們相互傾慕彼此的才華和品格,文學見解和創作上也十分契合,二人的「性情說」是清初詞壇上的重要文學主張,他們二人作品風格也相似,一樣真純清新。

容若的《飲水詞》和顧貞觀的《彈指詞》被視為當時的詞壇雙璧,名揚海內外。在腐朽的官場里容若更是不顧自身安危保護著摯友,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

容若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

有生之年,容若以生命的高尚和心地的純潔印證了他與顧貞觀的知音深情,而顧貞觀也同樣傾注全部真誠珍惜這份友情,成為容若生平第一知己。

容若英年早逝,貞觀撰寫了那篇感人肺腑的祭文,筆端吐露的是無盡的哀思,還有對容若價值的最深刻理解。

2、李白與杜甫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與杜甫齊名,號稱李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的交情也尤為深厚,二人中年時在洛陽相見,結為知交,此後長期分別幾乎沒有機會重逢。

但兩人的友情卻歷久彌珍,杜甫懷念親友的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寫下了不少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表現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

字里行間充滿作為知己對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認知,杜甫在詩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還有諸如「昔年有狂客,爾號『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字字千鈞的評價更是成為文學史上對李白詩風的定論。唐肅宗年間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對李白的生死存亡魂縈夢系,寫下《夢李白》兩首。

流傳千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懸掛叮嚀,一往情深。這首詩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結而成,被譽為「筆筆神來」,

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的同時,也將李杜的友情深深印在了後世文人的心中,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3、俞伯牙和鍾子期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

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4、藺相如和廉頗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

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

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

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

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5、陸羽與皎然

陸羽與皎然的「緇素忘年之交」,就達到了的這個高度。在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途徑湖州,借宿於妙喜寺,有緣結識皎然,兩人相見恨晚。

當時皎然已四十多歲,茶道頂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他將年輕的陸羽引見給江南名士,帶他實地考察各地茶葉。

後來還幫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經》。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他請回湖州;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不顧自己已70高齡。

親自到上饒邀請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圓寂了,後來陸羽病逝後也葬於此,其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長敘友情。

2. 誰能給我幾個關於知音的故事,最好能有大略的介紹。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故事,這則故事千百年來一起感動著人們,人們不是羨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藝,而是羨慕他遇到了一個能聽懂他的琴聲的人——鍾子期。
《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葯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2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後來鮑叔先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3. 關於知音的故事

高山流水(《列子·湯問》)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贊美曰:月臨十五醉誰家,文朋詩友共天涯。倘若當年子期在,不使瑤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4. 中國古代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1.伯牙子期。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

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絕弦,到底是因為懂他的人不在了,還是因為鍾子期不在了。

可是那個時候,鍾子期就是懂他的人。

2.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李世民娶了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無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在李唐王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兩人關系十分好。

3.「桃園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4.「管鮑之交」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5.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5. 古代所有關於知音的故事

《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葯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一口喝下。
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後來鮑叔先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6. 傳唱至今的知音故事有哪些

1、滿漢友誼之絕唱。

納蘭性德最看重的知音毫無疑問是顧貞觀。

康熙年間,顧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納蘭性德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顧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

《金縷曲·贈梁汾》中寫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然諾重,君須記。」,詞中率真地表露了納蘭性德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

2、詩僧茶聖忘年之交

知音的最高境界,生相知、死相隨,生死不諭。

陸羽與皎然的「緇素忘年之交」,就達到了的這個高度。在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途徑湖州,借宿於妙喜寺,有緣結識皎然,兩人相見恨晚。當時皎然已四十多歲,茶道頂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他將年輕的陸羽引見給江南名士,帶他實地考察各地茶葉,後來還幫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經》。

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他請回湖州;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不顧自己已70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圓寂了,後來陸羽病逝後也葬於此,其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長敘友情。

3、不平則鳴,感慨悲歌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早年曾經在嵩山游學,學成後游歷京城為韓愈所賞識。孟郊四十歲後進入仕途,到江蘇任職,韓愈作詩相送,寫下了「物不平則鳴」的詩句,在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的時候,韓愈寫詩安慰他,充分表達了對孟郊的理解和關心,孟郊有許多詩都表示對韓愈知遇之情的感激與敬意。孟郊亡故後,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4、「蛤蟆」與「蛇」

蘇軾和黃庭堅在京城當官的時候就經常詩酒唱和,蘇軾寫《送楊孟容》一詩時,自稱仿效黃庭堅,黃庭堅用原韻和詩一首,在詩的末尾幽默地開起了玩笑,說自己的才華不及蘇軾,如果自己的小兒子能到蘇家當女婿實在是件幸事。黃庭堅老家盛產雙井名茶,他得到後馬上分送給蘇東坡,並寫詩相贈。蘇東坡作畫黃庭堅也有題畫詩贈送,蘇軾病逝後黃庭堅十分懷念,寫了悼念蘇軾的詩。

蘇軾的《寒食貼》為天下行書第三,而《寒食貼》的後序就是黃庭堅寫的

5、天造地設,金石奇緣

李清照和趙明誠,一個是吏部員外郎的女兒,一個是吏部侍郎的兒子,稱得上天造地設的一對。夫妻倆也「志趣相投」,都好讀書,詩詞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題簽,趙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長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證而完成的。

7. 歷史上知己知彼的知音有哪些

卓文君、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說是家戶喻曉。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是當地的大富豪。卓如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如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如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某日,卓王孫在家晏請王吉,司馬相如也在被請之列。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如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如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如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如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後來司馬相如漸顯達,想納妾,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不過,考證家們言此詩是民間作品。司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貪念如君的美貌,後來就死在了這個病上。如君著誄文,流傳於當世。
管仲、鮑叔牙:
春秋時代,齊國著名的宰相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國成為東方的霸主。管仲有一個從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鮑叔牙。
鮑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們曾經合夥做買賣,每次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些,朋友都認為鮑叔牙糊塗,吃了大虧了。
「鮑叔牙真糊塗!跟管仲兩個人合夥做買賣,表面說是合夥,其實本錢都是鮑叔牙的;那麼,賺了錢,管仲憑什麼多分呢?至少也應該一人得一半啊!」。
而鮑叔牙卻回答說:「你們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親要奉養,多拿一些是應該的。」
「這……」鮑叔牙的這番話,說得幾位朋友無話可說。
管仲和鮑叔牙也曾經一同上戰場;在打仗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表現得一點都不勇敢,人們都對管仲很不滿。鮑叔牙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對人們說:「管仲不肯拚命的原因,是他的母親年紀大了,只有管仲這么一個兒子,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他的母親就沒人奉養了。」「啊!這……」這一番話,又使那些人無話可說。
後來管仲也曾經做了幾次官,每次都因為表現不好,而被免職了,大家都恥笑他。而鮑叔牙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對人們說:「其實,管仲並不是不能幹,只是運氣不好;這些小事不適合他來做,他的能力很強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後來,管仲輔佐公子糾又失敗了,而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卻接掌了齊國的政權,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告訴他說:「我們國家經過這么久的混亂,現在總算安定下來,為了使全國百姓以後能好好過日子,我要請您做宰相,幫助我治理國家。」
想不到,鮑叔牙竟然拒絕了。他對大王說:「感謝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實在無法擔當這么重大的責任。」
「您不肯幫助我,我怎麼能治理得好國家呢?」「大王,我推薦一個人,他才是最適合的宰相人選。」
「誰?」「管仲!」「管仲!這個人我

恨不得殺了他,您還要我請他做宰相?」「大王,當時管仲要謀殺您,是為了公子糾的緣故。他輔佐的是公子糾,當然希望公子糾能夠做齊國的國君,而您是公子糾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只好想辦法除掉您,並不是他對您個人有什麼仇恨啊!」「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們齊國強大起來,成為天下的霸主呢?」「當然想啊!」「那麼您一定要忘掉過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夠幫助您達到這個理想。」
「好吧!」於是,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以最隆重的禮儀,請管仲來做宰相。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將齊國治理成富足強大的國家。後來管仲曾對人說:「生我,養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幫助我的,卻是鮑叔牙呀!」

8. 知己知音的故事你知道嗎

知己知音的故事有高山流水、患難之交、莊子和惠子 、管仲和鮑叔 、高漸離和荊軻。

1、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4、管仲和鮑叔

管鮑貧賤之交,兩人一起做買賣,管仲不客氣的拿大頭,鮑叔不覺得他貪,因為知道管仲比自己窮。管仲在戰場上當逃兵,鮑叔不認為他怯懦,因為知道他有老母在堂。

管仲輔佐公子糾,成了階下之囚,鮑叔輔佐公子小白,是為齊桓公。鮑叔極力舉薦,管仲以此當上齊國國相,地位比鮑叔高,鮑叔並不介懷。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

5、高漸離和荊軻

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 ,擅長擊築(古代的一種樂器,是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荊軻入秦之時,他和荊軻斗酒 ,在易水之賓為他擊築送行。荊軻死了之後,他隱姓埋名,藏在宋子縣一個富人的家裡當幫佣。

有一次 ,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時有客人擊築助興。高漸離聽到築樂,勾起了無線心思,高漸離像其他的僕人評論演奏者技藝的長短 。此時後來被他的主人聽到之後,於是令他表演一番。

高漸離技驚四座 ,不多久,遠近的人都知道宋子縣有這麼一位音樂大師,消息傳到了秦始皇那裡 ,於是秦始皇傳他進宮表演。高漸離依然答應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漸離是荊軻的好朋友,於是讓人弄瞎他的雙眼,從此放心讓他擊築。

高漸離的築,是樂器,也是武器。高漸離在築的中空灌鉛,使築既是樂器又成為武器。在秦王聽擊築著迷不留意時,奮起用灌鉛的築擊打秦王。高漸離也沒有成功而以身殉。

9. 有哪些知音的故事

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已逝斷彈琴)
管鮑之交

10. 關於知音的典故是什麼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

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10)還有哪些知音的故事的名字擴展閱讀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鍾子期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閱讀全文

與還有哪些知音的故事的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讓婚姻良性發展 瀏覽:342
夢中的幸福是什麼歌 瀏覽:236
事業編考試網課哪個比較好 瀏覽:524
單縣和高密哪個經濟好 瀏覽:471
謝謝幸福萬人迷是什麼歌 瀏覽:126
愛情中什麼顏色代表什麼 瀏覽:68
已婚兩年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512
鹿城區辦健康證哪裡辦 瀏覽:508
海爾幸福里房源哪個最好 瀏覽:94
虹橋哪裡有美女 瀏覽:66
都哪些崗位需要健康證 瀏覽:886
廣饒新婚姻登記處在哪裡 瀏覽:183
戶外經濟旅遊怎麼樣 瀏覽:611
班級健康委員應該安排什麼活動 瀏覽:869
美女生育的東西是什麼 瀏覽:62
蘇州事業編制與宿遷公務員選哪個 瀏覽:926
丹陽事業單位考試考多久 瀏覽:705
警察辦案愛情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404
美女兩天賣三套房子是什麼電影 瀏覽:993
人體健康平台有哪些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