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沈陽大街哪裡是故事開始的地方

沈陽大街哪裡是故事開始的地方

發布時間:2022-01-25 13:56:52

Ⅰ 沈陽哪裡是市中心

現在的市中心應該是瀋河區有中街 太原街 北行 鐵百 五愛市場 。

擴展:

中街,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全國首批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迄今為止中國內地最長的商業步行街。

它是沈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至1631年(明祟幀四年、後金天聰五年),後金將明朝所築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型兩條街改築為「井」字型4條 街。即今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 當時,中街路稱四平街,東西兩側建有鍾 樓、鼓樓各一座。街長579.3米,寬11.7 米。由著名書法家李興臣題詞書寫「中街」 二字。如今的中街已成為我市第一條步行商業街,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買賣興隆,一派欣欣向榮之意。

特色行市:

夜市:在路南緊靠今長江照相館東側的胡同里。每到萬家燈火時開市,到夜闊人靜才歇。這是小百貨、煙酒茶點及賣小吃的熱鬧所在。夜晚,人們可在這里買到可心商品,—品嘗各色風味小吃。

金銀市:在今盛京飯店北側一條狹窄胡同里,是沈城專營的金銀首飾市場。每天清晨,金銀商人都趕到這里來出售首飾,承接加工業務,生意興隆。

銅市:在銅行胡同(中央路二段銅行里),是製作和買賣銅錫器皿的場所。因它位於沈陽故宮身後,恰在老城中心,故有「銅心鐵膽」之說。這里出賣的器皿很多,有衣鉤、香爐、蠟台及特製的銅火鍋、水壺、樂器等。

五愛市場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熱鬧路與風雨壇街沿線,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最大的流轉型輕工產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批發市場之一。

經過多年規劃改造,五愛市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120餘萬平方米全新樓廳式經營格局的東北地區流通量最大、輻射能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型商貿物流集散地和獨具特色的購物旅遊區,直逼中國城市集貿商賈頭把交椅。

Ⅱ 沈陽街道的歷史

中街是沈陽歷史悠久、交易繁華的商業區,自明清開設以來,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了。明末,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繁榮,使位於三大馬市中心沈陽的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625年,「大金」遷都沈陽,經濟更趨繁榮,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

Ⅲ 沈陽市中心哪裡

沈陽市中心是瀋河區,瀋河區是沈陽市的政治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遊勝地和開放門戶,是全國城區中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3)沈陽大街哪裡是故事開始的地方擴展閱讀:

沈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 副省級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全市下轄10區、2縣,代管1縣級市,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1萬人,城鎮化率80.55%,是環渤海以及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沈陽位於中國東北亞的地理中心、遼寧中部,是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沈陽聯勤保障中心駐所,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東北振興以及輻射東北亞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一帶一路」向東北亞、東南亞延伸的重要節點

Ⅳ 沈陽繁華程度不輸三里屯的「東北第一街」在什麼地方

遼寧這個省中,沈陽可算是遼寧整個省中最有故事的市區了,這條街,自從80年代以來就是沈陽乃至遼寧最繁華的街區,在中國經濟還算非常落後的時候,這條街道就是非常有名的商業街了,在中國當時商業並不繁榮的背景下,沈陽這條街的繁華程度可謂是全國名列前茅的。

如今的中央街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它更是繁榮,不僅僅是一條商業街,更是人們休閑娛樂旅遊放鬆的好去處,這里有讓人眼花繚亂的商業大廈,也有讓人口水直流的特色菜,不僅是沈陽當地的人們喜歡來這里逛一逛,就連外省乃至外國的旅客的身影,在這里也是很常見的。

Ⅳ 沈陽網紅打卡地有哪些

沈陽這座城市,網紅打卡地還真不少,或許是因為景點的美景,或許是因為景點創意,吸引了不少夥伴前去打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沈陽網紅打卡景點吧!

鐵錨1956文化創意產業園

前身是1956年創辦的公私合營的沈陽砂布廠,「鐵錨」的名字,意在紀念和傳承那個。工業時代的文化印記

除包含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築之外,匠人手作、藝術工作室、咖啡酒吧應有盡有。

地址:沈陽市大東區大什字街與育才北巷交叉口50米路東

青年大街304巷

沈陽的青年大街304巷,因為每年都有桃花怒放,被稱為沈陽的「桃花小巷」,目前,一整條街路旁的桃樹,有兩棵已經悄然綻放。

另外,在鐵西區政府附近,文化路、和平大街、黃河大街、北陵大街、張士開發大道、西江街等街路的沿街綠地或行道,都有桃樹栽種。再過不久,沈陽各處大街小巷也會花團錦簇。

1905文化創意園

沈陽1905創意園是沈陽市文化地標性老建築,這里是沈陽市年輕人的地方,是年輕活潑向上的象徵之地。從復古面貌的大門口進入就可以感受到不一般的文藝氣息,步行在高高低低鐵質樓梯,頓然間一種身居重工業廠房的感覺頓然而生了。

中央公園水秀湖廣場

音樂、炫彩、噴泉三者的完美融合,為沈陽炎炎夏日帶來一縷清涼,為市民的業餘生活帶來一絲樂趣,為人們的視聽感官帶來一場盛宴。噴泉伴隨著音樂的旋律的起伏,配合2000多盞外控水下彩燈,將整個水面打造成一幅壯觀的美麗畫卷。同時,配合音樂通過變頻器控制水柱上下起伏、交叉擺動,打造變頻花環、水幕電影、彩雲飄飄、長虹貫日、輕歌曼舞等豐富多彩的造型景觀。

Ⅵ 沈陽有哪些逛街的地方

  1. 中街商圈:一條百年商業街,2005年獲得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稱號;2008年獲得「國際金街」稱號。是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

  2. 太原街商圈:一條同沈陽中街同樣歷史悠久的商業街,2007年也獲得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稱號;沈陽中街和太原街的繁華程度與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並駕齊驅。

  3. 五愛市場:位於瀋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

  4. 其他主要商業街區:西塔,北行,鐵西,北站,五里河,渾南,南塔,東中街,北市等。

  5. 沈陽主要大型購物中心:中興,卓展,卓越,萬象城(含尚泰、NOVO),久麗,南京街新世界,伊勢丹,茂業,皇城恆隆,大悅城(含先先),亞瑪達,新瑪特花季,IKEA,0101流行館,華府,中華路新世界,津橋路新世界,太原街BHG,五里河BHG,潮匯,太原街萬達,世茂,百盛,沈陽商業城,興隆大家庭,興隆大天地,聯營,龍之夢亞太城(含龍之夢、雅仕),華聯,千盛,沈陽春天,百聯,中街新瑪特,鐵西新瑪特,億豐,鐵西萬達(含萬千),鐵百,朝百,大發,泛華,積家,興隆,巨酷,成寶,北行等。

Ⅶ 求沈陽市的街路的名字的來歷

沈陽市「太原街」來歷?

太原街全長3950米,其中,北起中山路、南至中華路的571米長地段,為沈陽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

1898年「太原街」誕生之時,被稱作「西四條街」。

1904-1905年「日俄戰爭」後,1919年,日本強行把這片土地上的所有街道都改用日語名稱,「西四條街」被改為民族屈辱感的名字「春日町」。

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更名為「太原街」(街道命名傳統,習慣用全國各地的城市名命名街道。 )。

1968年-1981年,「文革期間」被更名為「反修大街」。

1981年5月,「太原街」正式恢復定名為「太原街」。

Ⅷ 沈陽青年大街與文化路的交界處為什麼要建一座立交橋

緩解交通吧,去年南湖橋改造的時候,文化路立交橋西邊盛京醫院那裡,早上一個小時就壓住了八千多輛車,那個地方是交通要塞,不建立交橋估計交通壓力會比較大。

Ⅸ 沈陽的古老傳說有那些

老罕王遷都沈陽的故事
薩爾滸之役後,老罕王努爾哈赤勢力大增,隨之便將都城由赫圖阿拉遷到了遼陽,起名為東京。可是定都剛剛三年,突然又決定遷都沈陽。努爾哈赤為什麼執意要遷都沈陽城呢?長久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
相傳有一天,努爾哈赤跟王公貝勒們一起議事,突然提出遷都沈陽的主張。這突如其來的決定使大家十分意外,一時間七嘴八舌,紛紛表示反對。這樣一來,君臣們在殿堂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諸王、大臣們認為東京城已經頗具規模了,如果再次遷移,勢必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努爾哈赤據理力爭道:「沈陽是形勝之地,四通八達,進可攻,退可守。在那裡建都,西可以進攻大明,北可以攻打蒙古,南可以征服朝鮮。況且沈陽山青水秀,林子深,野獸多,魚蝦肥,是一個難得的好地方。」君臣們各持一端,一時難以達成共識。
正在這難解難分之際,忽然門軍報告說有一老人前來求見。努爾哈赤傳令請進。這位老人剛剛踏進殿門,就大聲向罕王報喜:「王爺,我家住在瀋水南邊的奉集堡。前天村東頭的樹林子里忽然飛來了一隻鳳凰。鳳凰是鳥中之王,吉祥之兆,飛臨這里,必定是王爺您洪福齊天,因此特地跑來向您報喜。」努爾哈赤聽了大喜,重重地賞過老人,然後便派人前去查看,果然有一隻美麗的鳳凰落在林中。努爾哈赤心中一動,忙問諸王大臣這是什麼意思。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誰也不吱聲。只有四貝勒皇太極應聲說道:「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落鳳之地一定風水好,這是上天指示我們遷都那裡。」努爾哈赤興奮地說道:「四貝勒言之有理,我們就隨鳳凰的行蹤行事!」眾王公大臣也都點頭贊成。
努爾哈赤一邊派人察看地形,一邊徵集民工車馬,准備大興土木。誰知剛一開工,那隻鳳凰忽然一聲長鳴轉身飛走了,一直飛到瀋水以北的沈陽城才落下來,還不停地向努爾哈赤點頭叫喚。努爾哈赤見狀大聲說道:「現在鳳凰飛落沈陽城,長鳴不止,可見那裡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新都應該遷往那裡。大家意下如何?」眾人默然不語。努爾哈赤果斷地一揮手,大聲道:「看來鳳凰是奉天旨意,命我在沈陽修建新都。上天既然指示我遷都那裡,我又怎敢不從?」眾人見他決心已定,又見天意如此,就都紛紛同意遷都沈陽了。
努爾哈赤果然命人在鳳凰落腳之地修建京城,取名「鳳天」,後又改為「奉天」,意思是「奉天承運」。新城修畢,努爾哈赤便由遼陽東京城遷都沈陽了。
關於「沈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沈陽成為燕國的屬地,為歸順的肅慎氏所有。西漢時期,漢王朝在今沈陽一帶置侯縣城,後遼東郡,後漢時改屬玄菟郡。從後漢中葉起,沈陽被作為玄菟郡郡治,稱高句驪縣。今天,我們在沈陽市博物館里看到的漢代遺存物,是從距市區東南10公里左右的渾河南岸出上的,據推測這里可能就是前漢侯城縣治及後漢宮菟郡治所在。
至東晉中後期,玄菟郡為後燕所有,郡治徙置今朝鮮的咸興,沈陽仍稱高句驪縣。公元407年,北燕滅後燕政權,沈陽又為北燕所據,高句驪縣廢。此後,沈陽又曾先後歸屬北魏和隋、唐政權。唐睿宗景雲年間(710—711),渤海國在今沈陽一帶置瀋州。唐末,瀋州為新崛起的契丹族人所佔。遼太祖神冊六年(921),遼兵將在瀋水北岸置三河縣。後改為樂郊縣。成為瀋州興遼軍及昭德軍的治所,其址就在今沈陽附近。金代,沈陽為瀋州顯德軍治所。

元初仍稱瀋州,後因瀋州地居瀋水以北之故,更瀋州為沈陽路(古以水北為陽,水南為陰)。關於「沈陽」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瀋水北岸的石嘴頭山(今指柱山)下、住著一個小夥子沈哥。這年,瀋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來是瀋水的龍王三頭蛟在興風作浪。一沈哥發誓要找到三頭蛟,為民除害。恰好東梅龍王的三公主羊妹聽說父母要將自己許配於表哥瀋水龍王三頭蛟,就背著父母跑到瀋水龍宮來,想親自觀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頭蛟正在大擺「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氣炸了,決心幫助沈哥除掉三頭蛟。她脫下龍衣給沈哥穿上,說:「穿上龍衣,你就可以飛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陽哥哥搬來,只有太陽哥哥的火才能燒死三頭蛟」沈哥闖進火海,太陽烤得沈哥都冒煙了,但是沈哥還是咬緊牙關,扛起太陽就跑。回到瀋水,三頭蛟正在拚命地把羊妹往水裡拖,沈哥連忙將太陽扔了過去。三頭蛟被太陽哥哥燒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進了河裡。羊妹見狀。萬分著急,喊了聲;「沈哥——」便跳進河裡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龍衣已經脫給沈哥了。

鄉親們找遍了瀋水也沒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屍體,就在瀋水北岸立了塊碑,上刻「沈羊」二字。後來,以這塊石碑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這地方就叫沈羊,因為正好又在瀋水的陽面,後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蚊龍的故事,就誤以「沈羊」為「沈陽」了。

八旗和漢八旗

在人們的口語中,談到清朝八旗制,常常會聽到漢軍、漢八旗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人,在明朝時期,由女真民族首領努爾哈赤統率,逐漸強大,於1616年建立了後金國。努爾哈赤把自己屬下的部民,按旗編制組成軍隊,先是四旗,即四種顏色的旗子。後來,人數增多,變為八旗,這便是八旗的由來。滿族人都編入旗內,都稱為旗民,也稱為在旗的。由於滿族全部編入旗下,所以,便出現了凡滿人都是旗人之說。但旗人並不都是滿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努爾哈赤、皇太極勢力增大後,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編入旗內,統歸八旗管轄,被稱為蒙古八旗。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編成五個「牛錄」,隸屬於滿洲八旗。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把蒙古五牛錄擴編成兩個蒙古旗。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又把兩旗擴編成八旗,至此,蒙古八旗出現了。

努爾哈赤進入遼沈地區,大量漢人被掠為奴,編入滿洲八旗之內,成為家內奴或拖克索(農庄)內從事生產的奴僕。同時,為擴大兵源,從為奴的漢人中抽出一些壯丁(規定每20人抽一人當兵),其所需馬匹器械由20名漢人共同出錢購買。其壯丁家為漢軍戶,對漢軍戶有優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遷入努爾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極即汗位後,改變努爾哈赤對漢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區的漢人編入滿洲八旗人家為奴,編庄別居,減少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對這些漢人,由投降過來的原明朝官員或後金提拔的漢人官員來管理。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遼東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軍從山東登州前來遼東投奔後金。皇太極對他們來投非常重視。當他們來到沈陽城郊時,皇太極在渾河岸邊親自迎接,行滿族特有的抱見禮,可以說是非常之舉。為與滿洲八旗有別,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鑲皂旗幟,即白旗鑲黑邊,受皇太極直接統轄。這是第一次出現打著有別於滿洲八旗旗幟的漢軍。漢人既然可以編成軍,皇太極決定自己建立漢軍,下令從所屬的滿洲八旗的漢人壯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組成一旗漢軍,這是皇太極組成漢軍的開始。隨著軍隊的發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極稱帝改後金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漢軍旗為兩旗。又過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把漢軍擴為八旗。至此,漢軍八旗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由於漢軍編成八旗,所有旗下成員都是旗人,也稱漢軍旗人。因此,應說旗人是由滿、蒙古、漢三族人組成的,而不能說旗人都是滿人。

張學良和張恨水

1929年8月的一天,住在北平的張恨水,剛剛給報紙寫完連載的一段小說,突然,一位東北軍的軍官闖進家門。張恨水雖然滿面笑容遞煙倒茶,心裡可有些緊張,不知什麼事將要降臨到頭上。來人自稱是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的副官,並送上張學良的一張名片,說:「張司令請你同我一起到沈陽去見他。」張恨水試探著問:「可知道是什麼事嗎?」那位副官不動聲色地答道:「不知道,到那就清楚了。」「幾時動身?」「火車票已經辦好,就搭今晚的車。」這可使張恨水狐疑起來:自己過去與張學良素無交往,只是去年年末在沈陽《新民晚報》上刊登過《春明新史》,那也是被該報的朋友逼著寫的,內容不會有什麼問題呀,再有就是前幾天才寄去代銷的《春明外史》,也不能出任何差錯。這時,腦袋裡忽然跳出近時在上海《新聞報》連載的《啼笑因緣》,一定被張學良看到了。於是張恨水在向家人告別時說:「《啼笑因緣》出事了,可能張學良認為書中劉將軍是暗寫他父親的,要我去沈陽走一趟。此去後果如何,很難料定,家中要有個准備,萬一出了事,就先向朋友告借,及早遷回安徽老家。」家人聞訊很是驚慌。張恨水倒還鎮靜,帶上幾件更換的衣服,就跟那位副官去了沈陽。

下車之後,張恨水也沒心思去觀賞市容,由那位副官引導直接進入帥府。沒想到,張學良當晚即設宴歡迎。席間談到《啼笑因緣》的創作,張恨水解釋說:「沈鳳喜確有其人,只是姓名改了。劉將軍則是純屬虛構的。」張學良豁達開朗,笑著說:「你不愧是個大手筆,也希望你能幫助我們活躍東北的文壇啊!」這時張恨水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張學良聽到寄來新印的《春明外史》100部,托《新民晚報》代售,立即遣副官去買20部,隨後發給府中任事者,幾乎是人手一部。第二天,張學良又邀張恨水在帥府老虎廳長談,如同老朋友一樣,談得很融洽。接著便為他安排游覽故宮和北陵,並與省城文藝界、新聞界人士進行會面、座談。臨行時,張學良還特意送給他一些土特產品。後來張恨水又寫了小說《黃金時代》,連載於《新民晚報》上。

蒲松齡手稿落沈陽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著名作家。他一生貧困,設館課徒,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大量搜集民間故事的基礎上,終其一生創作了12卷、491篇短篇小說,這就是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壇享有盛譽的《聊齋志異》。

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的《聊齋志異》手稿,也一直由他的後人世代珍藏在故鄉蒲氏家祠中。但清同治年間,山東遇百年少見的大旱,民不聊生,蒲氏家族便分頭投奔各地謀生。蒲松齡七世孫蒲價人攜妻帶子遠走關外,定居於陪都盛京,也帶來了分到的先祖珍貴遺物、傳家之寶《聊齋志異》、《聊齋雜記》原稿和六丈多長的巨畫《聊齋行樂圖》。蒲價人讀過蒙學,粗通占卜之道,在沈陽城裡擺了個卦攤,以此為生,成了當時沈陽有名的術士。

蒲價人死後,傳家之寶由他的長子蒲英灝和次子蒲英芳收藏。英灝習武,青年從軍,歷任清軍哨官、幫統,後為盛京將軍依克唐拉幕僚。依克唐拉得知蒲英灝是蒲松齡後人,並藏有《聊齋志異》原稿,便要借閱。蒲英灝雖然從未將原稿借出過,但上司要看,不好違拗,只得答應。當時原稿分裝為兩函八冊,蒲英灝怕依克唐拉不還,就先將上函四冊借給他,等看完上函,再換下函去看。但依克唐拉換去下函不久,就因事赴京,並帶走了《聊齋志異》下函。不久傳來噩耗,依克唐拉在京病故。蒲英灝這時追悔莫及,好端端的先人遺稿下半部從此就再沒有回到他的手中。

1900年,沙俄大舉入侵我國東北,英灝作為清軍巡防官被派往西豐,家屬也隨他遷往西豐。民國初,浦英灝去世,《聊齋志異》原稿上半部及《聊齋行樂圖》等便由兒子蒲文珊保存。偽滿期間,漢奸袁金鎧得知此事,便通過偽西豐縣縣長馮廣民找到時任縣圖書館館長的蒲文珊,讓蒲文珊將藏書藏畫轉讓給他。蒲文珊說:「這是我祖先留下的東西,誰也不能給。」無奈,袁金鎧仗勢威逼,他只好把清畫家穆通阿所作的《聊齋行樂圖》轉讓給他,並將《聊齋志異》手稿借給他。這一借,袁金鎧便用了5年,從手稿中選出十篇在沈陽影印出版,經蒲文珊多次催要,才把原稿交還。

解放後的1950年,蒲文珊知道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正搜集珍貴文物,便將《聊齋志異》手稿上半部及《聊齋雜記》共32冊捐獻給人民政府,經著名鑒賞家楊仁愷先生鑒定,確為蒲松齡真跡,珍藏在遼寧省圖書館。

何為「剃頭挑子一頭熱」

沈陽的理發業始於清末,當時叫「剃頭」。剃頭是從清初開始的。清朝統治者取代了明王朝,下令剃發,結束了幾千年束發戴冠的發式,改為剃頭打辮子了。剃頭一舉,是清朝封建專制政策的一環。剃頭打辮子這種形式,直到民國又變成剪辮子。之後歐風襲來,遂逐漸改成分頭、光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的寸頭也風行一時。

過去,沈陽民間有句歇後語,叫做「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對舊社會的沈陽理發業是個真實的寫照。

所謂「剃頭的挑子一頭熱」(或一頭沉),是因為當時剃頭的挑子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是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第二、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長圓籠,裡面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保持著一定熱度。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桿上掛鋼(讀去聲)刀布和手巾。剃頭挑子的這種模式,不但在沈陽如此,就是從黑龍江直到四川也沒有兩樣的。如今,在沈陽的街頭巷尾還會看到類似的個體理發者,但這種剃頭挑子已很難見到了。

從前剃頭匠在走街串巷時還使用一種「喚頭」。它是兩根條鐵,一頭燒結成把兒,另一頭微張,全長一尺二寸,左手拿著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釘子,從兩根條鐵的縫隙中間向上挑,發出響亮的聲音,這就算是剃頭的叫賣聲(即市聲)。清初,剃頭的並不是什麼行業,而是推行剃發令的官差,那旗桿上的鋼刀布原來是道聖旨,上寫:「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隨著時代的變化,這道聖旨便被鋼刀布所替代了。剃頭行業里還有套行話,如從事剃頭的叫「取三」,取自滿音。這句行話隱語不但在沈陽,就是大江南北稱謂皆同。另外,男活叫「瞧背」,女活叫「八條」,剃的樣式叫「帽纓子」等。

日俄戰爭後,沈陽以南廣大地區成為日本的勢力范圍,大批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開始流入沈陽,促使沈陽的剃頭業向理發轉變。辛亥革命以後,男子普遍剪掉了辮子,剃頭被理發所替代,工具也發生了變化,由剃頭刀改為手推子與剪刀並用。其時,沈陽繁華的街頭也出現了專門經營此行業的理發館(店),生意也漸興隆起來。當時,還有理發行會組織,其內部的陳規陋習甚多,如規定在若干距離之間不許開設兩家理發館,要祭祀理發業的祖師爺羅祖等。解放前,沈陽設備較好的理發館多集中在中街和太原街一帶。

Ⅹ 沈陽路見「大世面」是大十面的故事嗎

沈陽有一句流傳了幾百年的老話,叫做「不到城裡見不到『大世面』」。所以,以往人們進城,必須首先見見這「大世面」。其實,這大世面不是場景,而是一個特製的石碑,學名「石經幢」,現存沈陽故宮大政殿院內西南角。

..沈陽大十面

大世面也叫「大十面」,為八面形石柱,由天蓋、幢身、幢座三部分組成,全高二點一米。天蓋上的頂部早已無存;天蓋為八角亭檐式,上為瓦壟紋飾,下為檐枋;轉角處為一斗二拱的斗拱形制;幢身八面,每面豎刻陰文五六行不等,共有五百七十七字,但大部分字跡早已模糊不清;幢座八面,各有力士鳧獸浮雕像。因其八面加上頂、底座,故人們俗稱大十面,後來諧音大世面。經幢原是寺廟中的構件,作用相當於石碑,雕刻著啟請文、咒文、佛號等,並記載寺廟建築年代等。

可千萬別小看這個石碑,盡管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但它至少也有一千多年了。早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有人把它看做是唐代的遺物,到了1934年,又有人否定這種說法。後來,專家、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證後發現,根據大十面所刻經咒時代特點、石幢的藝術造型、以及行文和語詞風格上完全符合五代宋初,乃至遼金時期經幢雕寫的經咒特點,可以肯定大十面應是在遼代末期天祚帝時期的遺物。專家、學者們還通過史料認定,遼代在沈陽北順城路現今白塔小學附近,修建了崇壽寺,並建築了著名的「崇壽寺白塔」,經幢應該是崇壽寺中的遺物。

..故宮下馬碑

就算大十面是一千多年的古代文物,可見不見它又有什麼用呢?民間的說法是,在城裡,大十面能夠起到鎮妖避邪、消病去災的神奇作用,相當於孫悟空如意金箍棒的威力。因此,無論是經商的,還是五行八作的,甚至市民百姓都要去禮拜。

大十面上的大部分字跡為什麼模糊不清了,是因為早先誰見誰都要順手摸兩下,把大十面摸得鋥亮,字跡自然是越來越不清楚了。有老人講過大十面的神奇,說他小時候,看見一輛驚了轅馬的篷車在大街上狂奔,當時街上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情況十分危急。可是,當驚馬沖到大十面跟前時,卻奇跡般地突然站住了,避免了一次傷亡事故。車老闆跳下車,沖著大十面直磕頭。

..大十面石刻

如此神奇的大十面在城裡什麼地方能看見呢?現在當然是要到故宮,過去可不是。據史料記載,清道光九年(1829年),大十面矗立在故宮前沈陽路的東華門南側。建國初期,大十面仍然立於該處。

提及大十面矗立的沈陽路,它可是個老資格,因為它的「壽數」可追溯到西漢時期。東西走向的沈陽路,位於懷遠門(大西門)、撫近門(大東門)之間,全長一千餘米,最寬處十六米,最窄處十多米,是城區的中心部分。史載,從西漢時期建立沈陽城之初,直到清代建都,都以沈陽路為中心,逐步向四周擴散而最終形成方城的。清代初期,沈陽路中段,即東華門、西華門之間,屬於皇宮內院,行人不得通行,文武官員至此也必須下馬,至今仍留存「下馬碑」。

沈陽路中段有奏樂亭、東西朝房、司房、影壁、八旗衙門、轎馬場等建築設施;附近還有都察院、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衙門,以及奉天府、宗人府、承德縣大堂、奉天省行署等諸多官衙機構,還有成親王、肅親王、饒余郡王等王府。所以,當時過往行人只能從東華門、西華門外十字路口南北繞行。這也就是說,沈陽路以前是不能隨便走的,大十面也不是那麼輕易能見得到的。

關於大十面,民間越傳越奇。相傳,故宮東華門外(大十面原立的位置)早先有一口水井,據說可通西天。一夜,努爾哈赤做了一個夢,夢見西天活佛向他要領黃袍,他醒後即命干將領三千精兵去西天還願。由於路途山阻水隔,糧草用盡,眼見得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將軍實在不忍,就命兵卒散去,自己一個人艱難前行。

..西華門牌坊

此事感動上蒼,於是派兩神童引他西行,終於到達西天。兩神童叮嚀,佛殿西廊房最北邊的屋切不可進,言訖就不見了。將軍拜了活佛,獻了黃袍。事畢,竟起好奇之心,想到西廊北屋看一看,誰知道竟闖下了大禍。

將軍進得屋來,只見一人正仰面大鼾,滿身灰塵,正覺蹊蹺,突然兩引路神童來到前面,怪道:「這可不好,你道這人是誰?此人正是罕王努爾哈赤,他多睡一刻就能多做一天皇帝,你把他驚醒,他即刻就要晏駕了!」將軍一聽,忙問題:「有何破解之法?」兩神童道:「沒有破解之法,你馬上回盛京見罕王一面吧!」「這遙遙路途,怎能瞬間即到呢?」神童教他如此這般。他依言來到佛殿中的一眼井旁,跳將下去,只聽得耳邊風聲呼嘯,睜眼看時已從西華門的一眼井中冒出。他急忙來到皇上寢宮,正趕上罕王晏駕。消息傳開,眾人都知道此井直通西天聖土。於是文武百官請來高超石匠鑿一石幢堵住井口,恐觸怒西天活佛。

其實,大十面本是遼代的文物,上面刻著佛教的經文。後來到了清朝開國初年,清朝皇帝崇信佛教,為了鄭重保存,就把它挪到皇宮前的沈陽路置亭供奉。大十面是國內罕見的珍貴文物,經歷了近千年的歷史,已成為我國的國寶,因此圍繞著它而產生的種種稀奇古怪的傳說,也就不足為怪了。

..東華門牌坊

閱讀全文

與沈陽大街哪裡是故事開始的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編考試網課哪個比較好 瀏覽:524
單縣和高密哪個經濟好 瀏覽:471
謝謝幸福萬人迷是什麼歌 瀏覽:126
愛情中什麼顏色代表什麼 瀏覽:68
已婚兩年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512
鹿城區辦健康證哪裡辦 瀏覽:508
海爾幸福里房源哪個最好 瀏覽:94
虹橋哪裡有美女 瀏覽:66
都哪些崗位需要健康證 瀏覽:886
廣饒新婚姻登記處在哪裡 瀏覽:183
戶外經濟旅遊怎麼樣 瀏覽:611
班級健康委員應該安排什麼活動 瀏覽:869
美女生育的東西是什麼 瀏覽:62
蘇州事業編制與宿遷公務員選哪個 瀏覽:926
丹陽事業單位考試考多久 瀏覽:705
警察辦案愛情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404
美女兩天賣三套房子是什麼電影 瀏覽:993
人體健康平台有哪些 瀏覽:912
抖音美女套圖怎麼做的 瀏覽:454
一類改成二類事業單位怎麼辦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