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發展城市經濟

如何發展城市經濟

發布時間:2022-05-10 23:40:48

⑴ 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措施

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背景下,外向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空間有限。面向發展中國家拓展新型經貿關系,擴大對外開放,成為開放型經濟的新增量,也是外向型經濟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支撐基礎。盡管國際貿易足夠吸引眼球和輿論,但是絕大多數國人的生存發展空間依然是國內,如何發掘國內發展新紅利新空間成為全面小康的關鍵。

傳統梯度發展路徑來看,中心城市因為集聚了資本、人才、政策等要素資源,迅速實現了城市化、工業化,並對中小城市、農村形成了溢出效應,甚至有了收縮型城市、農村389961現象。反過來講,當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殆盡的情況下,成長的機會反而是後發地區,因為它們保留了土地、生態、勞動力等中心城市不具備的價值資源,特別是交通改善後,天塹變通途。同理,城市對農村的虹吸效應常見於中小城市,農村的後發優勢、後發潛力也同樣存在。因此,城鄉融合、進城下鄉、一樣小康成為改變區域差距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城鄉要素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均等化、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已處於歷史最高水平,但是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人口結構復雜、地區間以及城鄉間發展差距較大、部分公共服務城鄉分割分治、部分地區和群體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城鄉要素配置和流動不高效、公共資源配置需要進一步優化、鄉村經濟急需多元化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等新時代新矛盾。

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伴隨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全過程,沒有通行模式可循,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趨勢,以規劃一體化促進城鄉產城融合,以產業鏈重組再造促進城鄉產業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均等共享促進城鄉治理融合,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城鄉要素資源融合,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城鄉融合的關鍵在於要素融合和鄉村振興,而農村是攻堅克難的關鍵,要解決農村的後發趕超和要素資源合理高效開發。據筆者觀察,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已形成系列特色經驗,例如:

政府主導推動型,由地方政府投入資源、資本,填平補齊城鄉差距,屬於救濟性開發,也比較常見;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協同型,地方政府推出政策規劃、重點項目,引導地產商、旅遊開發商、農業加工企業進一步業務下沉,在鄉村、城郊、城鄉結合部開拓業務,形成政府投入與市場運作並行。另外,地方政府也為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幫扶鄉村提供支持和便利;

特色小鎮帶動型,與美國城鄉共生型鄉村小城鎮建設有些類似,並不一味在農村推動大規模城鎮化,追求城鎮化率數量增長,而是選擇一些點狀空間建設或者改造為特色小鎮,既不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又能釋放農村生產力和活力。

除此之外,還有法制保障小康型、四化融合共促型、三產融合引領型等。

綜合《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近年來宏觀政策關於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要求和措施,各地要聚焦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和長遠性重大問題、爬坡過坎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點問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其一,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體制機制。有序推進農民進城,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建立城市人才入鄉就業創業激勵機制,鼓勵工商資本、實體經濟、科技成果下鄉。完善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消費金融、小微金融、三農金融、扶貧金融等鄉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其二,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均等共享體制機制。共享機制是將城市的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進而形成城鄉統籌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例如,城市養老院可以在農村開設分院、分支機構,形成城鄉連鎖,農村優越的生態環境是城市人養老最大的吸引力,隨著養老消費市場向農村轉移,相應的健康、醫療等公共服務也會改善,這些公共服務當然會惠及農村人口。再如,可以在農村按需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機構服務點、數字文化服務終端,就可以解決農民文化生活場所和服務供給。

其三,建立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投資作為經濟三駕馬車之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並非只是滿足農村、農民需求,而是城鄉融合兼顧城市人、農民及產業發展的升級版基礎設施,因此要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投融資、建設、管護機制。

其四,建立健全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體制機制。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現代農業體系。建立新產業新業態新載體新模式培育孵化機制,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構建更多運用經濟杠桿進行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市場體系,如碳交易市場;建立鄉村文化保護利用機制,促進鄉村文化旅遊跨越發展;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其五,建立健全農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持續增長長效機制,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脫貧後續幫扶鞏固提升體制機制。

其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推進廁所革命等環保項目,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

其七,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鄉村特色文旅+產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其八,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夯實基層政權,逐步建立完善以「共同夢想、共同幸福」為核心理念,以自治、法治、德治和協商民主為重點,突出政府強化服務、社會組織協同、居民參與治理的「多元互動共治」的新型鄉村現代治理體系。

⑵ 如何有效的發展小城市經濟

從實踐發展來看,近二十年來,我國小城鎮的發展在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不管是人口的集聚,還是經濟活動的集聚,城市化的本質是通過追求聚集效應而改變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最終實現城市現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體說,首先,城市化有利於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在城市化過程中,隨著大量的農業勞動力不斷進入城市,一方面,農村土地的使用日益集中,農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上生產技術和勞動工具的發展,農業生產力將大為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副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長,由此刺激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城市化必然帶動工業化的發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一方面擴大了城市消費市場的規模,擴大了對工業製成品的需求,而這種市場的擴大,必然刺激日用工業品和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另一方面,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不僅滿足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而且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因為眾多的城市人口擁有不同的生產技能,為不同企業招收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提供了多種選擇。第三,城市化促進了商業、金融、貿易等第三產業的興起。城市作為聚集的中心,在勞動技術、資金、交通運輸、通信設施、市場容量、人力資源以及居住條件等方面,比周圍地區擁有更多的優勢,這就使得生產活動不斷向城市聚集,從而產生聚集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人口的聚集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而經濟活動聚集所帶來的規模生產活動產生了對供電、供水、公路、鐵路、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的需求,為第三產業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最後,城市化在帶動農業與工業發展、促使產品的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從而豐富城市居民物質生活的同時,通過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科學、文化、娛樂、教育等設施的建設,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物質、精神兩方面的豐富也就意味著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發展小城鎮是走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選擇。第一,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城市化進程滯後,但近年來小城鎮數量擴張明顯,在中小城市的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因勢利導發展小城鎮有一定的基礎;第二由於地緣關系緊密,農民進入中小城市比進入大城市付出的心理成本要低一些;第三,中小城市的發展可以把城鄉兩個市場較好,較快地連接起來,迅速地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由此大量吸納農村剩 余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進而促進農業規模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同時又可以緩解大城市人口膨脹的壓力;第四,農村城鎮化曾是世界各國城市化起步階段的共同選擇;第五,以農村小城鎮為主加快城市化適合中國的國情它可以使大量的農民迅速非農化,較快地進入低水平的城市化階段,而後再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第六,發展小城鎮符合我國建設資金短缺的國情,鄉鎮企業對小城鎮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使小城鎮的發展無需過多依賴國家的財政投入。
發展就是硬道理。現在剛剛進入二十一世紀,全國城市化浪潮快速涌動,珠海市從過去一個落後的邊陲小漁村變成如今環境優美,朝氣蓬勃,初步邁向現代化的花園式海濱城市,這是一個典型的實例。中小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應盡快跟上前進的步伐,實施相應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戰略,招商引資,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生產。努力培育自我造血,自我完善與發展經濟增長極核,早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社會共同進步的現代化宏偉目標。

⑶ 如何促進一個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如何促進一個城市高質量發展,除了GDP以外還有環境保護人文的文化在裡面,那。包括這個城市的包容性和創新性

⑷ 如何有效地開發城市

將有效地開發城市最主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引進人才,當這個城市裡人才多了之後,他們就會想到很多的方法,可以利用城市的資源來發展城市經濟。

⑸ 怎麼樣使一個城市的經濟才能發達

今天的論壇題目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題目,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且不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加入世貿組織,而是在全球化已經非常深入的情況下在全球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的情況下,進一步的開放我們的經濟進一步走向世界,在講這些戰略問題之前我首先要指出一點,我們現在已經嘗到了加入世貿組織的甜頭,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繼續不景氣,甚至是又一次下滑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這個持續增長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國內投資的增長,而國內投資增長主要是非政府投資的增長,第二方面就是外資的增長,外資的增長更直接得益於加入世貿組織,第三方面就是中國外貿出口的大幅度增長。正是這些因素拉動了中國的經濟,而這些因素都直接和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相關,盡管有這樣一個良好的勢頭,我們仍然需要思考下一步怎麼進一步增長,怎麼進一步抓住加入世貿組織和全球化這樣一個新的機遇,最近大家討論比較熱鬧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樣一個前景,有些人提出這樣的看法,就是中國不能只當世界工廠,我們不能只干製造業,我們要做科技大國,還有一種說法,我們不能就做生產,生產賺的錢太少,我們要做品牌,要做流通,要做服務,要做服務大國,要做流通大國,我們不做生產大國,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第一成為科技大國,並不否定我們也要成為製造業大國,中國現在就有六七億勞動力,今後二三十年會有七八億勞動力我們分出去一億人搞高科技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力量,對不對,還有七八億人干什麼,將來三四十年,四五十年之內,基本上所有現在的農民,四五億人這個數字都要轉移出農業,因此我們可以既做高科技大國,同時還要繼續生產襪子,生產皮鞋,生產這些傳統的製造業的產品,第二,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大國,都是從製造業大國起步的,我們如果連製造業都不會,都不能做好,都不能把全世界的製造業我們都能做的話,我想我們科技發展水平也是有局限的,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現在的製造業是我們現實競爭力的一部分,使我們得以從現在掙錢,打入市場,開始積累基礎,抓不住這個基礎,不能現在就開始贏利,現在就開始佔領市場,我們就沒有明天,第四,製造業是科研的一個衍生部分,製造過程本身是一個技術應用的過程,因此現在我們搞製造業本身就是在學習技術,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中國不僅要搞製造業,如果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將是中國走向未來的一個重要基礎,重要的一步,同樣關於服務業的問題,關於流通業附加值的問題關於制和銷售的問題,首先還是那個道理我們有六七億,七八億的勞動力,我們分出去一億人搞高科技,再分出兩億搞銷售,搞流通,搞服務,將來我們再把全世界的金融服務拉過來,還有四五億人也要搞生產,也要搞製造業,我們剛剛走入市場,剛剛開始搞品牌,品牌要很長時間積累,很大的投入,想想廣告就要多少錢,所以說,(品牌戰略)也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現在抓住生產力環節大力發展經濟,實現充分就業,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形成品牌的基礎,形成市場銷售的基礎,市場營銷的經驗,我們才有下一步進一步發展。中國必須成為一個世界製造業的大國,才能夠最終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工業化問題,貧困化問題,地區差距問題,收入差距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當然世界製造業能不能都到中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在發展,人家也在發展,發展中國家你勞動力便宜人家勞動力也便宜,大家都在競爭搞市場化,都在加入全球化,我們要做世界的工廠,這是一個值得奮斗的目標,是一個千萬不能忽視的重要進程。

我們現在的人均GDP是1000美元,美國是33000美元。我們如果也到33000美元大概要經過30年40年,甚至是50年,我們想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老百姓賺錢後會買什麼東西,當然要買手機,要買電腦上網,根據現在的技術發展情況,根據墨爾定理,2000美元就能解決這兩方面的需求,加上現在的1000美元是3000美元,花出去,還有30000美元中國老百姓買什麼,買住房,買汽車,買家電,買服務,買旅遊,買城市化建設,買各種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基礎產業都是傳統製造業。前幾年美國《紐約時報》登過一幅照片,一個中國人騎在自行車上打手機,評論說,中國飛躍發展,中國人還騎著自行車就打手機,中國人還是想把那自行車變成汽車吧,還想把那個土房變成樓房吧,我希望我們的企業家,經濟官員能夠看到傳統產業,傳統製造業在中國仍然大有可為而且是現在中國正有競爭力的產業對於美國來講可能是夕陽產業,因為他做不起了,成本太高了正是我們接過來實現工業化實現充分就業實現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領域,中國的傳統產業不是沒有前途,而是大有前途,不必總覺得我再搞傳統產業就不那麼光榮,中國搞傳統產業在這個階段在今後幾十年的時間里非常光榮,而且大有賺頭,不必東張西望的總覺得別人在搞高新科技,那個怎麼光榮,能賺錢,中國的傳統產業問題,不在於傳統產業沒有發展前途,而在於傳統體制需要改革,今後發展傳統產業需要利用新技術,包括IT技術等等,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現在有一個新的機遇,這個機遇就是全球化,就是大量外資進入中國新一輪的高漲機遇,全世界的跨國公司一方面把生產力轉到了發展中國家,為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創造了新的條件同時,全世界的跨國公司都在實行全球采購,各種零部件都在全球范圍裡面尋找價格最便宜,質量最好的產品,這就為我們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創造了新的機遇,中小企業有了某環節上的一個小的不一定是核心的技術創造,一個環節上的自有技術,勞動力成本降低總成本20%,30%,再有一個小的發明再降低成本20%,30%,質量也不錯,一下子就可以進入世界市場,全球化最具體的一個結果,就是在全球形成生產網路和采購網路,怎麼加入這個生產網路,采購網路,哪怕不是做整機,哪怕就是做配件,哪怕就是給人做貼牌,就是做加工,也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大批就業,一大塊發展的潛力,所謂世界工廠的含義,所謂製造業基地的含義,就是這個含義,為全世界生產,現在外資到中國來,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中國市場,這點要想清楚,加入世貿組織,降低關稅,降低貿易壁壘,這件事情不直接導致外資進入,什麼道理,過去我們有關稅壁壘,他要把東西賣到中國來一定要跳過這個壁壘,到中國來生產,降低關稅費用等等,現在我們關稅下降了,關稅壁壘下降了,他在任何地方生產,都可以賣到中國來,現在為什麼這么多外資又進入中國呢,並不是單純看好了中國潛在市場,提供服務等等當然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國的生產成本比較低,在這里生產為全世界服務。到南方,很多企業家生產襪子,企業家和地方官員說,我們的生產很低級,我說,你一點不低級,你生產襪子賺那個錢,可能比生產手機賺的錢還多呢,對不對,生產手機賺的錢,可能還賠本賺吆喝,哪個有競爭力,哪個高級,需要用市場的觀點重新思考,需要用競爭力的觀點重新思考,需要用全球化的觀點重新思考。

產品走出去,不一定是企業走出去,產品要積極走出去,企業走出去要謹慎,什麼道理呢,你想一想,全世界的公司都到中國來生產,你為什麼要到外面去生產,全世界的產品到中國來生產,最有競爭力,你為什麼要到外國去生產,有一些東西要到外面去生產,而且盡可能開始要到外面去生產,比如說一些資源性產品,中國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地大物並不博,如果到國外去辦農場,辦森林,伐木頭,採油田,這也許是對的,但是製造業,全世界都到中國來生產,你為什麼要到外面去生產,你要想想清楚,也許這個產品組裝起來非常大,運輸成本非常高,也許這時候你到國外生產可能是對的,但是一般產品,你要想想清楚,第二點,我們是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了,要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國內市場是你有特殊優勢的,什麼優勢,就是發展中國家落後國家的一個相對優勢,叫做本土市場優勢,你對這個市場的人文歷史背景,消費者特殊習慣,特殊偏好,對這個市場的制度,人際關系等等比外國公司都有深刻地了解,有天生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現在我們講全球化,講要走出去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更應該抓緊開拓國內市場,佔領國內市場,然後以次為基礎,更好地佔領國際市場,第三點,我們過去的發展經驗就是亞洲四小龍的外向型經濟,出口導向的經驗,中國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也都是這個經驗,過去外貿對GDP增長率的貢獻,能夠達到兩,三個百分點的程度,大家對出口帶動經濟力量都高度重視,我們要保持這個好勢頭,但是更要看到全球市場,現在具有通貨緊縮壓力,生產能力到處處於過剩這樣一種趨勢,全球化背景下,全世界各地的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拚命擠向國際軌跡市場,都想把東西賣到國際市場上去,因此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出口增長,特別是進出口的增長,在今後幾十年的時間里必然受到很大的局限。今後幾十年,真正能夠起步,真正能夠獲得高水平發展的國家是什麼國家,是能夠充分開發本國市場,充分開發本國內部需求的國家,這時候,就看誰把國內市場做好,一方面體制調整的好,同時收入分配,經濟增長水平,收入增長水平,消費市場開發等等,因此下一階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從政府政策到企業發展戰略,都要高度重視國內市場的開發,全球化激烈的競爭中,體制改革問題就要更提上日程,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競爭越激烈,每一項成本的重要性就會越突出,競爭力是什麼概念,從經濟學的角度,不是那些高新科技,不是那些好的人才,不是大資本,就是用較低的成本生產出同樣的東西,或者用同樣的成本生產出比別人更好一點,更多一點的東西,包括服務就是一個成本概念,我們有成本有優勢的地方,比如勞動力成本,比如市場營銷成本,在國內市場上有本土優勢,比如說我們是落後國家,落後國家有所謂後發優勢,可以節省研發成本,很多事情用不著從頭做起,可以直接引進,直接學習,但是我們也有很多成本上的弱勢,資本成本比較高,技術設備成本比較高,這兩個成本高的地方,不是我們馬上能解決的,資本需要一步一步積累,技術需要發展,現在,另一個高成本的領域就是體製成本,包括政府成本,這是我們很多企業成本高,競爭力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全球競爭越激烈,這個成本要素體現就越明顯,首先當然是稅收高低的問題,不是說政府不收稅,收稅了之後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服務,有沒有提供足夠的與稅收相適應的公共物品。很多中小企業,就是因為某些高額稅費的收取就倒閉了。還不能直接用稅收這種形態來衡量(制度問題),還要看大量的時間成本,以大量的人財物形式,反映出來的交易成本,比如在某個沿海城市,有一個外貿企業,大概年毛利1000萬,常年要有70人專門跑政府各部門,跑批件,這70個人是什麼代價,在那個沿海城市,大概一個人一年至少5萬塊錢,還不說交易請客吃飯這些費用,打的錢,70人人頭費就是350萬,什麼叫制度成本,什麼叫政府成本,為什麼我們的審批,導致了企業的落後,繁瑣的審批環節為什麼導致競爭力弱,就是加大了企業的成本。還有一個機會成本概念,長時間繁瑣的審批喪失了多少市場機遇,前些日子,內陸地區的一個城市,一個不小的城市,開國際招商引資洽談會,一位外商號啕大哭,他說500萬美元投下去了,生產的審批兩年還沒有下來。市場沒了,他做IT的,IT泡沫崩了,如果做了一年可能就收回成本來了,什麼叫機會成本,就是500萬白扔了。不好的體制導致人們精力不足,約束不足,導致人浮於事,導致資源浪費,導致內哄,導致扯皮,導致不幹正事,導致該辦的事辦不了,成本費用過高,報銷的東西太多,這都是成本,這都是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什麼要改革體制,為什麼要改革企業,為什麼要改革政府,這是國際競爭力問題,最後的競爭是體制的競爭,是體制能不能創造出更好的效率,減少更多的浪費,所以,越是國際化競爭,我們改革越重要,越要做好我們自己家裡面的功課這是誰都替代不了的,我們確實還有很多體制問題值得加快,要加快改革,企業體制問題,國有企業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已經改了很多,但是還有很多國企佔用大量資源,但生產效率比較低,這是體制,很多問題不從基本體制,不從產權關繫上入手解決不了,金融體制就是這個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將來受沖擊是最大的,因為什麼道理,因為他改革的最慢,開放最慢,而且不僅使這個行業問題最多,他還制約了整個經濟的發展,導致了資金流動的梗阻,從這個意義上,改革體制是中國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這裡面我就講一個問題,就是在政府改革中不妨用國際競爭力的概念來衡量,在哪個環節上可以使企業降低一點成本在哪一個環節上是企業減少一點跑審批的時間,減少一點(企業)各種支出費用,圍繞這個東西來改革體制,中國製造業將來的發展不是現在的幾個大企業完成的事情,需要今後幾十年有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兩個大企業帶著一群中小企業。北方許多地區,經濟之所以落後,後勁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那麼我們怎麼在體制上,想一想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怎麼更好的使中小企業降低成本,在起步階段讓他迅速發展,這個問題作好了,很多潛力就能夠充分發揮,這個問題做不好,我們就很難實現世界工廠這樣一個概念。最近老有人問我,我們是不是世界工廠,我們能不能成為世界工廠,我說,第一,我們現在還不是,第二,值得是,應該是,希望是,不是世界工廠也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第三,真正擔心的是投資環境能不能進一步改善,企業能不能持續增長,能不能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訂單拉過來,能不能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拉過來,這靠體制。

大連是中國一個新興的明星城市,大連在城市經營和經營城市過程中在中國起了一個領先的作用。城市發展,今後幾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城市化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最終解決所謂三農問題,地區差異問題,城鄉差距問題的根本出路,城市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就是公共物品的提供,城市本身是一個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所謂硬體的公共物品,就是道路,上下水,環境公共設施,公用物品等等,為什麼中國農村的工業化,走到了一定程度,走不下去了呢,就是農村工業化的公共設施成本太高,你要全農村遍地開花搞工業,你想要有多少路鋪到那裡,多少上下水鋪到那裡,這個成本太高了,城市是一個集中利用,高效利用這些基礎設施的一種形式,而且有這樣的基礎設施提供,高度的人口密集之後,可以產生出各種服務業。更重要的公共物品是軟體系統,指法律,法規,政府的各項服務,對社會生活的各種秩序的必要的維護,對各階層相互關系的處理,城市人口是分成各個階層的,各個階層各得其所,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和發展空間,為大家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包括教育,文化生活,我們過去往往重視硬體,硬體的東西比較容易提供,而軟體這個東西包括投資環境,市場發展環境,法律法規和政府服務等,對於城市的發展同等重要,甚至在一定意義上更加重要,軟環境決定什麼呢,決定人能不能在這里發展,各種人群能不能在這個地方發展,城市經濟能夠持續發展,中國城市都在一個做大的過程,我相信,大連如果僅僅這么大,不算成功,因為今後中國很多城市都會有高速的增長,吸引大量的投資,之後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願意在那裡長期發展下去,很多城市之所以難以發展是因為它的軟體出了問題,沒有很好的改善投資環境,沒有很好的改善人的發展空間,特別是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果大家都不願到這兒來投資,不願到這兒來就業,結果增長速度就會下降,這里有前車可鑒,東南沿海某些城市提出搞貴族城市,過早排斥人口的進入,過早的排斥加工製造業的發展,結果城市發展停滯,基礎設施建設停滯,因為沒有資源了,原來借的錢還不起,幾乎城市破產,還有另一個城市也是早早的就提出一種思想,不搞來料加工,搞高科技,結果經濟停滯,然後他們吸取教訓,過了一兩年之後就趕快調整,歡迎來料加工,歡迎加工製造業,經濟重新起飛,重新增長,城市也跟著增長,從原來這些城市人口的利益出發,城市經濟要增長,居民收入要增長,城市要變成一個大城市,為什麼要變成大城市,有人說,我們現在中小城市過得很舒服,中小城市有好處也有弱點,中小城市因為小,不容易形成規模,這樣服務業,特別是文化產業就不容易發展,很多人富裕了以後不是主要看物質條件,很大程度上要看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中國目前城市的收入水平都還處於比較低的階段,你不進則退,你不逐漸做大,城市就要萎縮,這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城市發展的問題,今後中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會是一種二元經濟,而且這種特徵可能會越開越突出,而不是越來越淡化,什麼意思呢,就是可能有一部分人去搞了高科技,一部分人搞金融服務,品牌銷售服務,還有幾億農民,要逐步進城掙藍領工人的工資,這個現實對於經營城市有什麼意義呢,就是城市化的發展要充分考慮這種二元結構經濟的現狀,一方面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會增長到很高的程度,產生一部分中產階級,相對富裕的階級,但是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仍然是低收入水平群體,經濟的增長和城市擴大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這部分低收入群體的增長,城市化的發展怎麼包容這個低收入階層的發展,這是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問題是什麼呢,針對的是現在城市規劃當中,人們著重考慮的是怎麼使城市高級化,現代化甚至貴族化的傾向,而較少去考慮低收入人口的需要和他們的生活空間,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中小企業成本太高,導致了在城市裡面,經營企業成本太高,僱用勞動力成本太高,甚至雇不到,因為低收入階層無法在一個貴族城市裡生活,最近一個新的例子,北京人吃不上早點,(因為原來)一方面有高級早點攤,什麼永和大王,另一方面街頭到處有那個攤車,燒著爐子賣早點的,結果說早點攤車有礙觀瞻,有礙環境,驅逐消滅,但是消滅了早點攤車又提供不了一個替代這個廉價早點的辦法,因此老百姓吃不上早點,我在六七年前,寫過文章討論理發攤現象,現在大城市裡,一方面是過去的理發店都變成了美容美發院,都高消費了,在公園在街角出現一大堆理發攤,五毛錢一塊錢理發,這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現象,創造就業不一定就是很高收入的就業,一些所謂搞貴族城市的城市,之所以發展不起來,就是它沒有考慮到低收入人群的需要,因此中小企業就發展不起來,勞動力成本急速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就下降,城市的擴展速度下降,因此,經營城市,是一個現代化的概念,但是要和中國的現實條件相結合,要和中國現在發展階段上經濟發展的特點,社會發展的特點相結合,全球化很容易導致二元結構,拉美國家也就陷在二元結構出不去,他市政府只管貴族,窮人就是貧民窟,中國迄今避免了城市貧民窟現象,那麼怎麼能夠使各個階層在將來各得其所,使城市化有一個健康的發展,這是從各個方面(都要考慮的問題),今天只講了某些方面,但是發展戰略的思考問題應該提上日程,這樣使整個經濟發展有一個更好的前景。

⑹ 請問你認為哈爾濱市該怎麼發展經濟才能提高GDP呢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中國的很多城市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哈爾濱就是發展比較快的城市之一,也受到了國家的關注。但是中國也並沒有存在十全十美的城市,有的城市經濟發展確實比較快,但也污染的特別嚴重。而有些城市經濟發展的比較慢,但是環境保護的比較好。所以國家也應該出台相關的措施,將兩種合並。那麼大家認為哈爾濱市該如何發展經濟才能提高GDP呢?

三、保護環境

其實有的人為了能夠快速的發展經濟,而忽略了保護環境這一點。孰不知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雖然說快速的發展工業有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讓該市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長期以來的話,這種方法還是不可行的。大家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規定,只有這樣,中國的發展才能快速而有效的進行。

⑺ 城市經濟和產業發展模式有哪些

第一、城郊的衛星城鎮
承接大中城市的技術、產業、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輻射,承擔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堅持充分利用近城區位優勢,三類產業同步發展的優勢和促進城鎮建設上台階、管理上水平的優勢,從而取得發展上的優勢。
第二、工業主導型
應該堅持走專業化的道路,實行一鎮一品。集群化是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與分工,能降低科技創新成本,以整體切入國內外經濟大循環的新型產業組織。村鎮企業集群是與新型工業化相對應的好路子,這在我國許多地方已經成功。
第三、商貿帶動型
加上市場技術優勢和管理,推動市場遠近吸引輻射。以專業批發市場,區域性商貿中心的繁榮,服務工業、服務農業和建設城鎮。這類城鎮要十分注意培育交通優勢,優化環境衛生和人居環境,把這三方面優化了,就可以把商貿興鎮的路子繼續延續下去。
第四、交通樞紐型
利用交通便捷、運輸量大、信息快、流動人口多的特點,積極發展二、三產業,實行交通促流通,以路興鎮,但也要防止出現沿著骨幹公路建城鎮,一條大馬路,兩排卷閘門。這種模式是很糟糕的,其結果是既造成了交通安全的惡化,又破壞了城鎮景觀,浪費了土地,所以這個問題要解決。
第五、工礦依託型
這些小城鎮既要找到接續性的產業,又要做好原來的工礦服務,這是很重要的。
第六、旅遊服務型
利用旅遊資源的開發搞好旅遊服務,實現「山上游、山下住」,既保護自然資源,又能夠開拓發展第三產業的新路子,形成農民自我建鎮、發展旅遊產業的良好局面,可謂一舉兩得。
第七、區域中心型
特別是縣城要依託有利的政治區位、資源區位、交通區位、技術區位、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形成縣、市的中心鎮。
第八、邊界發展型
利用省界、國界發展邊際貿易,強化交通服務基礎設施,聚集各方面的生產要素,構築邊緣區的城鎮化基點。
第九、移民建鎮型
要注重新建鎮的規劃和建築質量。現在,有些移民鎮的房子是當地的鄉鎮工程隊承包的,建築質量遠比農民自建的要差,這就成為重大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事關農民兄弟的生命安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有的是整體移民建鎮、建村,更要注重工程質量和安全,絕對不能搞成豆腐渣工作。
第十、歷史文化名鎮
歷史文化名鎮不能等同於一般的旅遊鎮,因為它的功能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這些村鎮尤其要注意地脈和文脈的延伸,注重這兩脈的保護。現在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每年都推選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此作為城市化過程中保護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實現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已評上的要十分注意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對那些因保護不善使風貌受到破壞的,要給予除名。

⑻ 如何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還是提高整體競爭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來實現

⑼ 城市經濟建設怎樣才是最好的

城市經濟建設不僅要解決好經濟發展問題,還要注意整體的社會效益。首先應根據自己本城市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自然條件確定應著重發展何種經濟,其次要考慮本城市的人口狀況和勞動力資源供給情況,要使經濟發展同人的生活統一起來,最後應考慮經濟的社會效益,擴大經濟的正外部效應。促進經濟與人、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⑽ 怎樣規劃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

城市規劃遵循原則

包括:整合原則,經濟原則,安全原則,美學原則和社會原則。
城市規劃的原則,是正確處理城市與國家、地區、其他城市的關系、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城市建設的內部關系等的指導思想。在城市規劃編制過程中,應遵循和堅持以下原則:
整合原則
城市規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和協調各種關系的整合原則。
1.應當使城市的發展規模、各項建設標准、定額指標。計發程序問國家和地方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
2.要正確處理好城市局部建設和整體發展的辯證關系。要從全局出發,使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布局上做到職能明確,主次分明,互相銜接,科學考慮城市各類建設用地之間的內在聯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區等,形成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
3.要正確處理好城市規劃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的辯證關系。任何城市都有一個形成發展、改造更新的過程,城市的近期 建設是遠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設的相對完整,又要科學預測城市遠景發展的需要,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發展,要為遠期發展留有餘地。
4.要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系。注意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容環境衛生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城市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觀;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影響城市發展為代價,避免重復「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同步進行。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保持人與自然相互協調,既是當代人類的共同責任,也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原則。
經濟原則
城市規劃要堅持適用、經濟的原則,貫徹勤儉建國的方針,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
1.要本著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的原則,做到精打細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盡量少佔農田。不佔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載體,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耕地人均數量少,總體質量水平低,後備資源不富裕,必須長期堅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方針。
2.要量力而行,科學合理地確定城市各項建設用地和定額指標,對一些重大問題和決策進行經濟綜合論證,切忌倉促拍板,造成不良後果。我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資源佔用與能源消耗過大,建設行為過於分散,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因此,在城市發展中要把集約建設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與布局結構,加大投資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實行有償使用和有償轉讓;處理好土地批租單元的改進、產權分割下成片開發的組織形式,提高對城幣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矛盾的預見性,為城市更新預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安全原則
安全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規劃要將城市防災對策納入城市規劃指標體系。
1.編制城市規劃應當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發生強烈地震和嚴重洪水災害的地區,必須在規劃中採取相應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別注意高層建設的防火防風問題等。
2.還要注意城市規劃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設等問題。如城市規劃中要有意識地消除那些有利於犯罪的局部環境和防範上的「盲點」。
規劃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視覺污染」。
3.要注意傳統與現代的協調,保護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設施、名勝古跡的同時,也要注意體現時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藝,讓二者結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4.要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協調,建築格調與環境風貌的協調。城市規劃需要通過對建築布局、密度。層高、空間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預,體現城市的精神和氣質,滿足生態的要求。
社會原則
所謂社會原則,就是在城市規劃中樹立為全體市民服務的指導思想,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促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原則,盡量滿足市民的各種需要。
1.設計要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人是環境的主角,讓建築與人對話,引人公園、廣場成為市民交流聯系的空間,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陽光、綠地、清新的空氣、現代化的公共設施、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這種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環境,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城市面向21世紀的規劃和建設的目標。
2.是要大力推廣無障礙環境設計。城市設施不僅要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為老、弱、病、殘、幼著想,在建築出入口、街道商店、娛樂場所設置無障礙通道,體現社會高度文明。我國目前和將來都是老人和殘疾人較多的國家,在城市中推廣無障礙設計,其意義尤為重要。

與如何發展城市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康險原保和萬能險哪個好 瀏覽:649
如何理解共同經濟 瀏覽:480
為什麼廣東出美女 瀏覽:147
事業單位在編怎麼轉行政編 瀏覽:150
伊甸園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多少年 瀏覽:72
虎哥看中哪個美女 瀏覽:671
鄉村愛情13王小利為什麼退出鄉愛 瀏覽:159
愛情屬於哪個市 瀏覽:56
電影中的美女殺手形象有哪些 瀏覽:71
為什麼說婚姻不是一座墳 瀏覽:678
美國經濟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00
谷歌幸福指數怎麼算 瀏覽:855
歐美女的內褲為什麼都長 瀏覽:348
東港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179
經濟艙數量多少 瀏覽:443
健健康康和健康有什麼區別嗎 瀏覽:774
經濟被疫情影響怎麼辦 瀏覽:818
事業單位人員如何休假 瀏覽:688
我來告訴什麼叫幸福視頻 瀏覽:188
如何對待別人插足的婚姻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