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產權是哪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

產權是哪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2-05-10 05:14:13

Ⅰ 「財產」與「產權」是什麼關系

一、現階段,財產所有權和產權兩范疇在理論上存在著「產權不清」

產權和財產所有權是產權理論的兩個基本范疇,對它們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准確界定是構建產權理論體系的基礎。在西方現代產權理論文獻中,產權和所有權是兩個出現頻率都同樣很高的名詞。在經濟學的范疇里,目前沒有比產權更加混亂的概念。產權經濟學家y.巴澤爾說:「『產權』這一概念常令經濟學家莫測高深,甚至不知所雲,……學者對產權的內涵各取所需,卻能各得其所。」(註:(美國)y.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前言,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經濟學文獻中,引用頻率較高當屬於經濟學家德姆塞茨、阿爾欽和諾思的產權定義。德姆塞茨說:「所謂產權,意指使自己或他人收益或受損的權利。……產權是社會的工具,其意義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個人與他人做交易時,產權有助於他形成那些他可以合理持有的預期。」(註:《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中文版97頁,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版。)德姆塞茨這一定義的貢獻在於,強調了產權是界定各交易主體之間責權利的一個社會工具。阿爾欽在其論文《產權:一個經典的注釋》里給產權下了一個簡明的定義:「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品的使用的權利」。(註:《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中文版,166頁,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版。)這個定義包括著一些矛盾,比如說,「強制的東西為何可以選擇?可以選擇的東西為何又要強制實施呢?為何只能選擇『一種經濟品』的使用而不能選擇多種經濟品的使用呢?」(註:劉大生:《產權基本問題研究》,載《經濟評論》2000年第1期。)因此對該定義進行解釋只能自找麻煩。諾思的以下定義也是被廣為引用的:「產權本質上是一種排他性權利。」(註:黃少安:《產權經濟學導論》,70頁,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版。)這種定義也沒有揭示出多少實質的內容,因為排他性只是產權具有的一個性質。國內學者對於產權范疇的研究也難以令人滿意。一方面在下定義時仍然保留著西方產權經濟學家那種玄乎的口氣,所下的定義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利用外延列舉法來界定產權范疇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比如,黃少安在《產權經濟學導論》中說:「所謂產權,……包括歸屬權、佔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劉大生認為產權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財產所有權,2.財產獲得權,3.財產『占據權』,4.財產『利用權』,5.債權,6.股權(註:劉大生:《產權基本問題研究》,載《經濟評論》2000年第1期。),其中每個分項都列舉一些細項。其實,產權是和交易與資源配置有關的范疇,現實生活中交易形式千姿百態,合同種類各種各樣,產權的存在形態也千變萬化。不是按照具體的交易種類來研究產權的內容——而簡單地把產權劃分為佔有權、支配權和收益權等似是而非的概念的做法,很難和具體的交易情況相吻合,也對理論研究於事無補,只會引起學者們在這一方面進行無意義的爭論。總之,准確地把握產權內涵和外延仍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關於財產所有權范疇,學者們似乎已經達成了共識,普遍接受馬克思的定義:「壟斷就是財產所有權」——解釋為財產所有者對於財產所擁有的具有排他性的獨占權。這一定義准確地揭示了所有權的本質特徵是壟斷性即獨占性,西方產權經濟學文獻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利用所有權范疇。但是按照這個定義就會形成如下觀念:對於一項財產的所有權「要麼全部,要麼沒有」(註: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88頁,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西方產權經濟學文獻是從交易角度來研究財產,即往往不只一個人對財產擁有權利,這是他們重視產權范疇的原因。但他們並沒有忽視所有權這一概念,在他們的文獻中,財產所有權和產權出現的頻率幾乎同樣高。這一點同前面的定義是矛盾的,應該怎樣解釋?財產是不是所有權的定義也有缺陷之處?

另外一個用來界定產權和財產所有權的途徑是把它們進行比較,指出它們的關系。在它們的聯系這一方面,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說產權等於廣義所有權,另外一種看法是產權不等於廣義所有權,但包括了廣義所有權。這兩種看法都令人費解,廣義所有權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當一項財產完整地被擁有時,就是擁有所有權,無所謂廣義和狹義之分。當一項財產用於交易時,誰都沒有整個財產的所有權,談不上廣義所有權的問題。談到它們的區別時,有的說它們的運動狀態不同(所有權為靜態,產權為動態);有的說「財產」一詞的含義不同(註:劉巨欽編著《企業股份制與資產重組》,77頁,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年版。);有的說所有權是單數,而產權是復數等。事實上無論所有權還是產權都是人對財產的排他性權利,它們的主體、客體、運動狀態和社會性質不應該有區別。因此,除了第三個提法是合理的以外,其餘的看法只能加重人們的困惑。

二、對所有權准確界定的關鍵是要認識「財產是多種屬性的集合」

所有權的本質特徵是壟斷性,即當財產完整地被一個主體擁有時,我們稱他對該財產擁有所有權,但這種看法產生了「要麼全部,要麼沒有」的觀念。西方產權經濟學文獻從研究交易活動的角度研究財產,自然重視產權范疇,但也沒有否定所有權的地位,這就產生了矛盾。解決這一矛盾要求我們對所有權范疇進行思考,在堅持所有權的壟斷性(這一特性是各方的共識)的基礎上,形成既能適應於理論研究又能被各方認同的所有權定義。

長期以來,我們都把財產或商品視作只具有一種屬性的同質實體,汽油就是汽油,土地就是土地。其實所有的商品和資產都不是僅僅具有單一性質,都是許多屬性的復合體,即使最簡單的商品也是如此。「和所有交易的商品一樣,汽油具有許多有價值的屬性。例如,什麼時候可以獲得它?加油站每天營業9小時還是24小時?加油站是自動的,還是全面服務的?」(註: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28頁,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土地也是許多屬性的集合,例如包括土地的價格、數量、土壤肥力、利用時間、地邊的樹、灌溉用水等等屬性。事實上所有商品都可以分解為不同層次上的屬性集合或某一具體屬性。在具體的交易活動中,交易主體對商品和資產的佔有情況是非常復雜的,擁有的權利因交易屬性和資產屬性的變化而不同。在完全擁有和完全不擁有之間,存在許多過渡形態。「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可以擁有同一商品的不同屬性。」(註: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87頁,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因此,把所有權定義為對財產的獨占權的原因是沒有認識到資產是屬性的集合。「通常把商品當作時常只具有一種屬性的同質實體的做法,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商品要麼被擁有,要麼不被擁有,不存在任何所有權的中間形態。」(註: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90頁,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

當人們對財產的全部屬性擁有獨占權時,這就是我們過去所理解的所有權范疇,這適合於部分消費品和所有投入都屬於一人的經營性資產。在自給自足的社會里,這種所有權狀況廣泛存在。在交換范圍日益擴大的市場經濟當中,財產的屬性越來越分割給不同的人所擁有,對財產完整的佔有變得很少見。但這並不表明所有權范疇變得不重要,雖然人們對財產不能完整的擁有,但仍可以對財產的某一屬性或屬性子集擁有獨占權。由於商品或財產的屬性可以多層次的分解,某一有價值的屬性總可以劃歸到某一人頭上或者流入公共領域而成為公共財產。比如,甲與乙二人簽一份契約,甲把自己一塊土地租賃給乙,期限10年,條件是乙將每年產出的50%作為地租交給甲,而這塊地中間有幾座墳,里邊埋葬著丙的祖先,墳上可能有幾棵小樹。在這個例子中,土地每年產出的50%歸甲佔有,10年土地的使用屬性和每年50%的產出歸乙佔有,地中間的墳歸丙佔有,而墳上的幾棵小樹可能流入公共領域,成為以後權利糾紛的源泉。當某一人對財產的某一屬性擁有獨占權時,實際上他擁有了這一屬性的所有權。因此所有權可以被定義為對商品或財產的某一屬性或屬性集合的獨占權。傳統的所有權范疇只是一種特例,即財產的全部屬性都歸於某一人佔有的情況。因此,在上面的例子中,甲擁有土地產出50%的所有權和土地肥力的所有權,乙擁有土地10年使用和另外50%產出的所有權,丙擁有幾座墳的所有權。

和所有其它權利一樣,所有權也是權力和利益的統一。人們擁有財產或其屬性的所有權無非有兩種選擇權力,要麼用於自己消費或使用,要麼用於交易即轉讓,究竟採用哪種方式,取決於哪種方式帶來的利益較大。這里的利益可以是貨幣收入,也可以僅僅是主觀感受。一個所有者在行使消費和轉讓兩種權能時,就要和其他的所有者發生關系。這時,關於財產的權利就超出了所有權范疇,涉及到產權概念。

三、關於產權范疇的界定

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在任何時刻,資源的既定分配狀況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不符合專業化和規模經濟的要求,總存在著改善資源配置狀況以提高經濟效率的潛力。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大部分資源歸各種各樣的經濟主體所有,實現這種潛力主要是依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主體的自由選擇和自由交易來實現。現實社會中,由於事物和環境是復雜的和不確定的,而人又不是全知全能的,獲得信息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在信息不完全的條件下,人類的機會主義行為就會表現出來,人與人的利益沖突就會導致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於是就產生了促進人類合作行為的各種制度、組織等契約形式。任何一種契約形式都是為了界定交易各方的責、權、利關系,促進合作行為。作為規范人們利益關系的社會工具的產權就自然會進入理論研究的視野,這就是產權經濟學家重視產權研究的原因。所以產權是和交易相聯系的范疇,這是我們理解產權的關鍵。

隨著分工合作范圍的擴大,人們完整地佔有某一財產全部屬性的情況越來越少見,對財產的佔有形式多種多樣,傳統的所有權形式已降到次要地位。一項財產的不同屬性往往被分割給不同的人佔有,某一主體只能擁有財產或商品的某一屬性或某幾個屬性的所有權,那麼他對財產擁有的全部權利即他的財產權就只能局限於他擁有的各種屬性的所有權范圍之內。因此,財產權實際上只能是所有權的總和。在上面土地契約的例子當中,乙對這塊土地的產權就至少由兩個所有權(即土地利用的所有權和土地50%產出的所有權)組成。

「產權是所有權的加總」這一定義是產權的第一層意思,僅僅是針對某一主體而言的。人們利用產權范疇往往是就某一財產而言的。之所以從財產的屬性而不是從財產的角度來研究所有權問題,是因為不同的屬性往往歸不同的人所有。「各種屬性統統歸一人所有並不一定最有效率,因此,有時人們會把某一商品的各種屬性的所有權分配給不同的個人。」(註: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120頁,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當某一財產的不同屬性劃歸不同的人所擁有時,不同的人對同一財產擁有不同的所有權,這就會產生所有者之間相互「揩油」的行為,可能導致這一財產輕易淪為共同財產。為了避免這種所有權的稀釋,所有者之間就要受到一定的約束,「就需要專門做出排他性規定,避免這些所有者相互之間發生的侵權行為。」(註:巴澤爾著費方域等譯《產權的經濟分析》,123頁,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對所有權實行限制,能夠防止人們染指非其所有的屬性。比如,電冰箱的所有權,人們買了電冰箱之後,廠家會提供保修服務,某些損壞由廠家負責,這說明廠家沒有把電冰箱的全部所有權都轉移給消費者,仍然保留某些屬性(設置保修服務的屬性)的所有權。這樣電冰箱就有兩個所有者:消費者和廠家。消費者就有可能侵犯廠家的利益,即對電冰箱進行粗放利用,加重了廠家的負擔。因此,廠家就會對消費者進行限制。所有者受到的約束不僅來自於其他所有者,而且也可能來自於政府,這些反映在政府的各種法規上。因此,在所有權相互影響時,權利不僅意味著權力和利益,也是一種責任,責任界定了所有權的邊界。所以,對某一財產而言,產權界定了不同所有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

我們總是在兩種意義上利用產權范疇,要麼針對某一主體,要麼針對某一財產或商品。因此,產權的完整定義可以概括:是所有權的總和,是不同主體的所有權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對於產權的外延或內容,過去劃分為一些似是而非的權利,只能引起混亂。產權是與合同或交易相聯系的范疇,對產權進行分類只能根據交易或合同的類型,其它途徑只能是徒勞的。

四、結論

財產所有權—產權框架是既符合人們實際權利關系又能適合於理論分析的工具。在這個體系下,各種權利都可以歸結為所有權和產權兩個范疇,而產權又是所有權的集合和相互關系,這使這一理論工具具有可操作性。它清晰地解釋了這兩個范疇的關系,作為共同反映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兩個工具,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很有限的。有意義的區別是:所有權是構成產權的基本構件,不具有可分性,總是以單數的形式存在;而產權是由所有權構成的,總是以復數的形式存在。作為沒有本質區別的范疇,它們的主體、運動狀態、客體、排他性等其它方面沒有什麼區別。

Ⅱ 交易費用理論和產權理論

交易費用理論是整個現代產權理論大廈的基礎。1937年,著名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Ronald·Cosas)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費用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和市場是兩種可以相互替代的資源配置機制,由於存在有限理性、機會主義、不確定性與小數目條件使得市場交易費用高昂,為節約交易費用,企業作為代替市場的新型交易形式應運而生。交易費用決定了企業的存在,企業採取不同的組織方式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
他指出:市場和企業都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勞動分工的方式(即兩種不同的「交易」方式),企業產生的原因是企業組織勞動分工的交易費用低於市場組織勞動分工的費用。一方面,企業作為一種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個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和產品的所有者組成一個單位參加市場交易,從而減少了交易者的數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業之內,市場交易被取消,伴隨著市場交易的復雜結構被企業家所替代,企業家指揮生產,因此,企業替代了市 場。由此可見,無論是企業內部交易,還是市場交易,都存在著不同的交易費用;而企業替代市場,是因為通過企業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費用比通過市場交易而形成的 交易費用低。
所謂交易費用是指企業用於尋找交易對象、訂立合同、執行交易、洽談交易、監督交易等方面的費用與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談判成本、簽約成本與監督成本構成。企業運用收購、兼並、重組等資本運營方式,可以將市場內部化,消除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從而降低交易費用。
產權理論認為,私有企業的產權人享有剩餘利潤佔有權,產權人有較強的激勵動機去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益。所以在利潤激勵上,私有企業比傳統的國營企業強。

Ⅲ 產權的定義是什麼

1、產權是指財產所有權。
2、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產權還指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3、產權是經濟所有制關系的法律表現形式。它包括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權的屬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產權具有經濟實體性、產權具有可分離性、產權流動具有獨立性。產權的功能包括:激勵功能、約束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協調功能。以法權形式體現所有制關系的科學合理的產權制度,是用來鞏固和規范商品經濟中財產關系,約束人的經濟行為,維護商品經濟秩序,保證商品經濟順利運行的法權工具。

Ⅳ 科斯定理的產權界定

以出生於英國的美國經濟學家科斯(Coase)為代表的產權經濟學家指出,只要明確了產權界定,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交易行為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外部性問題。
一、科斯定理與明晰產權以羅納德·科斯教授為首的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政府首要應當做的就是明晰產權。以減少「公地的悲劇」。
科斯認為,一旦產權明晰,若交易費用為零,市場交易可以確保有效率的結果,產權分配方式不影響經濟效率,僅影響收入分配。這就是科斯定理(Coase』stheorem)。
二、正交易費用與產權分配原則
但是交易費用為零的假定是很不現實的。為了進行市場交易,有必要發現交易對象,有必要交流交易的願望和條件,以及通過討價還價的談判締結契約,特別是督促契約條款的嚴格履行,等等。這些操作的成本常常是極端地和充分地高昂,至少會使許多在0交易費用體制中可以進行的交易化為泡影,特別是當交易涉及到很多方時,尤其如此。
科斯定理的魅力在於它將政府的作用限定在最小范圍之內。政府只不過是使產權明晰,然後是交由私人市場去取得有效率的結果。然而運用該定理的機會極其有限,因為達成和實施一項市場交易協議的成本可能非常高,特別是當涉及很多人時,尤其如此。於是,「一體化」和政府幹預兩種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替代市場的方式便繁榮了起來。

Ⅳ 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對產權的定義,謝謝

產權
一、產權的內容:
1.產權首先是指特定的客體,即任何產權都是以特定客體為前提和基礎,產權中「產」即為客體,沒有特定客體的存在,產權便不再存在;同樣任何產權都是以依賴於特定客體的產權,也只能某一特定客體的產權。在現實生活中這樣了客體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財產、資產、資本、商品等。
2.產權其次是指主體對客體的權利,即主體與特定客體的關系。這種關系在現實生活中常表現為以財產權等。主要包括包括對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使用權、支配權、收益權和處置權等,可以說產權是主體對客體一系列權利束的總稱。
3.產權還應該包括,不同主體基於對特定客體的權利,相互之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經濟關系。如常見的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等之間的相互關系。表現在現代公司制企業中,經常是公司的所有者與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公司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等,構成現代公司法理理論的重要內容。
4.從權利本身的內容來講,產權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特定主體對特定客體和其它主體的權能,即特定主體對特定客體或主體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或採取什麼行為的權力,二是該主體通過對該特定客體和主體採取這種行為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收益。所以產權又稱權益。傳統經濟學側重於研究收益的配置機制,而現代經濟學側重於研究權力的配置機制。
二、產權的表現形式
具體而言,產權包含三層含義:
1.原始產權,也稱為資產的所有權,是指受法律確認和保護的經濟利益主體對財產的排他性的歸屬關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2.法人產權,即法人財產權,其中包括經營權,是指法人企業對資產所有者授予其經營的資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與處分的權利。法人產權是伴隨著法人制度的建立而產生的一種權利;
3.股權和債權,即在實行法人制度後,由於企業擁有對資產的法人所有權,致使原始產權轉變為股權或債權,或稱終極所有權。原始出資者能利用股東(或債權人)的各項權利對法人企業產生影響,但不能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
三、其它表現形式
產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一般有六種形式:
1.按產權歷史發展動形態的不同分類:物權、債權、股權。 2.按產權歸屬和佔有主體的不同分類:原始產權、政府產權和法人產權。
3.按產權佔有主體性質的不同分類:私有產權、政府產權和法人產權。 4.按產權客體流動方式的不同分類:固定資產產權和流動資產產權。
5.按客體的形態的不同分類:有形資產產權和無形資產產權。 6.按產權具體實現形態的不同分類:所有權、佔有權和處置權。
此外,還可以根據產權所有制性質的不同分為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公民財產所有權等。

Ⅵ 什麼是產權理論

從實證方面看。產權理論認為,私有企業的產權人享有剩餘利潤佔有權,產權人有較強的激勵動機去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益。所以在利潤激勵上,私有企業比傳統的國營企業強。可事實如何呢?英國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國家。英國在私有化過程中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以及與此相關的理論創新和發展。1997年,英國經濟學家馬丁和帕克(Martin&Parker)對英國各類企業私有化後的經營成效進行了研究,經過大量實證調查檢驗和綜合廣泛比較後發現:在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後的平均效益有顯著提高;在壟斷市場上,企業私有化後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顯。他們認為企業效益與產權的歸屬變化沒有必然關系,而與市場競爭程度有關系。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就越高。同一時期(1996年),澳大利亞經濟學教授泰騰郎(Tittenbrun)分析了85篇有關產權與效益的經濟文獻後也發現:企業效益主要與市場結構有關,即與市場競爭程度有關。綜合研究和實證表明,在產權從公有轉為私有的過程中,企業激勵機製得到了改善(Vicker,1996),效率也會得到提高,產權改革之所以有意義就在於它改變了企業治理機制。但是,改變產權不等於企業治理機制就一定會往促使企業效益提高的方面轉換,市場競爭才是企業治理機制往效益方面改善的根本保證條件。競爭會迫使企業改善機制,提高效益。

2.超產權理論的突破

針對產權理論的不足,泰騰郎(1996)、馬丁和帕克(1997)等學者,以競爭理論為基礎提出超產權論(BeyondProperty-RightArgument)。他們認為超產權論比私有化產權論更具理論的內在邏輯性與實證解釋的說服力,並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產權論的基本觀點。超產權理論認為,利潤激勵與經營者努力投入未必存在必然的正向關系,利潤激勵只有在市場競爭的前提條件下,才能發揮其刺激經營者增加努力與投入的作用。超產權論把競爭作為激勵的邏輯起點,其依據是90年代發展起來的競爭理論(Vicker,1996)。競爭理論具體內容有四部分:競爭激勵論、競爭發展論、競爭激發論與競爭信息完善論。這些競爭理論不僅為超產權論發展「競爭激勵」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還為把企業治理機制從產權中分離出來提供了邏輯依據。市場競爭給企業創造「生」與「死」的擇別,在這個擇別面前,不管企業的所有者是誰,只要它們想生存發展,不被邊緣化和淘汰出局,就得改善企業治理機制,不管是行政治理機制還是商業治理機制。這種選擇的最終發展結果,導致企業治理機制與效益趨同。否則,治理機制差的企業就會被淘汰。依此邏輯在考慮競爭因素後,市場進化的長期最終效應是,治理機制不受產權歸屬所決定。這契合了法馬(Fama,1980)所說的「企業產權歸屬對現代工業企業並不意味著什麼」。不過,這種長期結論並不排斥產權影響治理機制的短期結論。因為在短期中市場競爭尚未達到均衡態,企業之間仍存在著機制與效益的差異,這種差異很可能受產權歸屬或其他因素所影響,但這種差異終將被競爭消除掉。

超產權論有兩項基本內容,一是企業治理,二是競爭理論。企業治理主要包括信息非對稱下的合同激勵機制理論、信息非對稱下的經理聘選理論、監督機構和產權結構等。競爭理論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競爭激勵論。它是除了利潤激勵之外的隱含激勵,也就是由競爭誘導的激勵。其動力源有三個,分別為信息比較動力、生存動力和信譽動力;二是競爭激發論。企業之間利益的對抗性、信息的非對稱性及潛在違約性(短期內的違約利益可能超過長期的踐約合作利益),這三個要素激發了競爭;三是競爭發展論。市場競爭程度越高,市場份額的變化與績效的相關程度就越高,這種環境下最利於錘煉企業的發展力,真正優質的企業由此脫穎而出;四是競爭信息完善論。通過比較競爭促使信息產生,以便於企業所有者或經理做出更准確的判斷。

Ⅶ 哈羅德·德姆塞茨的德姆塞茨的產權理論

哈羅德·德姆塞茨的精彩論文「產權理論探討」(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1967)回答了「什麼是交易?」 雖然產權理論顯然都是從科斯的著名論文「社會成本問題」(Ronald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1960)發軔,但是發現這個理論的功勞應該屬於誰並不明確,科斯也已證明,因為涉及過多的經濟當事人以致所需的「交易費用」(組織經濟交易市場的費用)高的令人卻步,所以不可能確定經濟活動無意產生的副產品的產權歸屬;由於這個緣故,市場也就不能產生有效的結果。什麼是「交易費用」?那就是達成交易所需的費用,包括為訂立契約而去的信息的費用,書寫合同的費用,以及為確保實施之條款而進行監督的費用。科斯表明了交易費用的重要意義,卻未能將這一見解總結成全面的表述,說明有清楚規定的產權之形成乃是市場運作的先決條件。哈羅德·德姆塞茨的精彩論文「產權理論探討」乃是首次完成這種總結。 產權依靠交易費用,交易費用又依靠獲得市場信息的費用。所以,產權理論與信息費用理論密切相關,勞動力市場上的僱傭契約最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僱傭合同只寫明工人的勞動工資和勞動時間,沒有具體規定勞動速度和強度,從本質上講合同是「不完全的」。固然可以用失業這根「大棒」威脅工人,用升級這根「胡蘿卜」籠絡工人,但這種做法只有在經常檢查工人勞動成績時才有效。這樣,僱傭關系基本上是一個信息問題。在一篇開拓性論文「生產、信息費用和經濟組織」(H. Demsetz and A.A. Alchian, Pro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s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December 1972)中,德姆塞茨和阿爾奇安(Armen A. Alchian)認為,僱傭關系不論表面現象如何,可以看作是付出「公平的每日工資」的僱主和提供「公平的每日勞動」的雇員間的一種自願交換形式。換句話說,勞動力市場要求,借用奧肯的名言,用「看不見的握手」(Invisible handshake)取代管制其他市場的運轉的「看不見的手」( Invisible hand)。這種不完全僱傭合同理論,又稱為「含合同理論」(implicit contract theory)或「委託—代理問題」(principal agency problem),現已被其他一些研究勞動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經濟學家所採納。

Ⅷ 我國殿堂級的經濟學家都有誰主要經濟觀點是什麼

殿堂級是指那些在某領域具有巨大貢獻以及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或作品。其產生的作用和貢獻可以被視作是該領域發展過程中一個時代的里程碑,在其領域或其時代具有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在經濟學領域,公認的殿堂級人物有亞當斯密、馬歇爾、凱恩斯、薩繆爾森、弗里德曼。

其理論的要義是透過某些因素的變動,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樣。如果產權弱化,或是政府過度干預資源配置時,將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如果能夠定土地產權,明晰產權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轉讓,這是使生產要素與土地發揮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門。

所以,個人認為,在我國經濟學家中,大概只有這兩位可以稱得上是殿堂級的經濟學家了吧。

Ⅸ 產權理論的歷史淵源產權是什麼

產權理論的歷史淵源產權即財產權利,是財產權的泛稱,與財產的起源、財產范圍的擴展密切相關。
它是一個歷史范疇,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演進和完善。在人類早期歷史中,人們對財產的認識僅僅局限於與人們的物質生活直接相關的物品。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把財產定義為對價值的擁有而非對物的擁有,這樣就大大拓展了產權的范圍。
產權理論的首次提出一直存在爭議,產權理論是由馬克思首次提出,並且馬克思的產權理論一直在指導著中國土地改革,之後產權理論由西方經濟學家和制度學家不斷完善和發展。

Ⅹ 西方產權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誰他的代表作和主要觀點是什麽

代表人物就是登姆塞茨。他在《關於產權的理論》一文中比較了共有產權與私有產權的生產效率, 他所說的共有產權實際上就是公有產權。他認為, 判定一種產權結構是否有效率, 關鍵看它能否為在它支配下的人們提供比外部性較大的內在刺激。根據這一標准, 他以土地財產為例, 分析了不同共有產權及私有產權與效率的關系。他認為, 共有產權無法克服外部性, 因而效率低下。在共有產權下, 由於共同體內每個成員都有權分享共同體所具有的權利, 如果對他使用共有權利的監督和談判成本不為零, 他在最大化地追求個人價值時, 由此所產生的成本就可能有部分讓共同體內的其它成員來承擔。而且每一個共有權利的所有者也無法排斥其它成員來分享他努力的成果, 共同體內所有成員要達成一個最優行動的談判成本相當高, 因而共有產權導致了很大的外部性。而按產權經濟學的觀點, 外部經濟, 不論是外部正效應還是外部負效應, 都會降低資源配置效率, 因此公有產權必然導致效率低下。相比而言, 私有產權卻能實現外部經濟內部化, 從而提高經濟效率。登姆塞茨認為, 在私有產權下, 由於產權明確到個人, 因而私人會考慮未來的收益與成本, 並選擇他認為能使他的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來作出使用資源的安排, 而且他為獲取這些收益而付出的成本也是由他自己來承擔, 因此私有產權必然使外部性內在化, 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西方產權經濟學看來, 「產權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引導人們實現將外部性較大地內部化的激勵」,[4] (98頁) 對外部負效應與正效應的任何界定, 本質上都是對產權的界定。如果對造成外部成本或外部收益的行為主體, 界定了明確的產權, 即不存在產權殘缺, 則其外部成本或外部收益內在化了, 經濟效益也就提高了。外部收益的內化, 還可以激勵外部收益生產者的積極性, 實現微觀經濟效益、宏觀經濟效益以及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從而增加社會福利總量, 提高資源的社會配置效率。西方產權理論認為, 只有私有產權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因此私有產權制度是唯一有效率的產權制度。

閱讀全文

與產權是哪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漳州哪裡美女好玩 瀏覽:390
婚姻透析什麼意思 瀏覽:77
健康險原保和萬能險哪個好 瀏覽:649
如何理解共同經濟 瀏覽:480
為什麼廣東出美女 瀏覽:147
事業單位在編怎麼轉行政編 瀏覽:150
伊甸園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多少年 瀏覽:72
虎哥看中哪個美女 瀏覽:671
鄉村愛情13王小利為什麼退出鄉愛 瀏覽:159
愛情屬於哪個市 瀏覽:56
電影中的美女殺手形象有哪些 瀏覽:71
為什麼說婚姻不是一座墳 瀏覽:678
美國經濟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00
谷歌幸福指數怎麼算 瀏覽:855
歐美女的內褲為什麼都長 瀏覽:349
東港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179
經濟艙數量多少 瀏覽:443
健健康康和健康有什麼區別嗎 瀏覽:774
經濟被疫情影響怎麼辦 瀏覽:818
事業單位人員如何休假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