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民生需求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民生需求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發布時間:2024-04-19 08:26:31

Ⅰ 如何培育消費需求增長,促進經濟增長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一定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努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歷史經驗表明,國內需求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近幾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而消費率特別是居民消費的貢獻率有所降低。雖然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年均增長7%,遠高於世界平均24%的水平,但問題是近年來我國的投資增長更快,從而使得消費與投資之間出現不協調。從國內消費領域自身情況看,消費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主要是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不強,制約了經濟健康發展。因此,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時期。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具備許多有利條件。

一是我國人口眾多,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將為經濟發展創造龐大的消費需求;二是工業化進程加快,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投資需求;三是城鎮化加速發展,將為經濟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內需空間。不過,要使這些有利條件真正成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積極因素,就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要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總之,要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與消費需求結構升級換代相互適應、相互推動的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改變消費與投資之間的不協調狀況;通過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擴大農村消費市場;通過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消費方式與消費結構;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居民消費率的穩步提高。



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努力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應圍繞著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著力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一方面,要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合理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要求,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推進各方面體制創新,深化財稅、價格、投資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促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要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作,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要統籌安排對內對外經濟工作,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增強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求我們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要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就業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就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新行業、新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崗位。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積極培育創業主體,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容量。要統籌城市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

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作用。要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要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要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要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要完善勞動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

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分配關系,有利於增加廣大勞動者收入,維護勞動者權益,也有利於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要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創造機會公平,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Ⅱ 如何促進消費增長,拉動經濟

一、政府減稅降費:政府為提振消費做出的最大努力之一,是減稅降費,使消費者可或凳以有更多金錢可以消費,以滿足消費需求。

二、財政補貼:財政補貼也可以增加消費支出,幫助消費者負擔消費開支,以激勵消費者消費。

三、促進就業: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手段,促進就業,增加失業率,提高收入,提升消費衫掘旅者的消費能力。

四、發放消費券:政府可以發放消費券,直接激勵消散數費者消費,提高消費水平,增加消費需求。

五、政府采購:政府可以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增加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的量,從而刺激消費。

Ⅲ 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途徑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一)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中投資率偏高、消費率較低。2006年居民消費率降到36%,成為歷史上的最低點。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而同步提高,導致國內市場規模受限,生產能力相對過剩。消費率的持續下降,還對擴大內需造成嚴重製約,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而外貿順差過大和國際收支盈餘過多,還會造成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反過來又助長了投資的高增長。因此,無論是著眼於改善民生,還是著眼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收支平衡,都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鼓勵合理消費,把經濟發展建立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要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不斷開拓城鄉消費市場,繼續拓展住房、汽車、通信、旅遊、文化和健身等熱點消費。同時,要適度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合理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揮拉動增長的作用。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民仍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農村是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要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近些年來,我國第一、二、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後等問題。2002年―2006年,全國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目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39.5%,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也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對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時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在繼續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旅遊文化、住宅產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盡快把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再次,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依託重大項目,集中組織攻關,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現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區域結構是產業結構的空間分布。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必須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為方向,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的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格局。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高度重視並逐步緩解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促進各地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自主創新不足,轉化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不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的現實看,都到了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

影響我國科技創新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推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主體。要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大力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抓緊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節能、節水、節材機制。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加快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重點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稅改革不斷推進,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分稅制改革後,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結構尚未調整到位,還不能滿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要。實踐表明,現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財稅體制,很難避免一些地方不顧資源和環境條件、盲目發展財政增收效應大的加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進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不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採取有區別的經濟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預經濟發展的利益動因,國民經濟就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貫徹《報告》精神,要按照履行職責與提供資源相對稱的原則,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圍繞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差別化的財稅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提高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深化稅制改革,引導經濟活動主體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進了現代化建設。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金融體制和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日益顯現,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務相當繁重。要按照《報告》的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著力建設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及時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國家計劃對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協調作用。要抓緊改革和完善規劃體制,健全編製程序,完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和實施機制,形成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統領,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有效銜接的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報告》要求,要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主要有: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解決資本市場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經營性土地使用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積極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用工機制和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健全和完善技術市場,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資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實成本,既不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也不利於生產要素合理配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深化價格改革,理順資源價格體系,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當前的重點是理順水、電、油、氣、土地等價格,深化資金、外匯等要素價格改革,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結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通過道德建設、產權改革和法律約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健全並嚴格執行失信懲戒制度。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和規范水平是市場體系發育成熟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要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市場認可的行業協會和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在行業內發揮應有作用。

三是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報告》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這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平等保護物權,從根本上確認和保障了公平競爭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公有制經濟始終居於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只有各種所有制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才能始終保持並不斷增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著眼點,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已經引入競爭機制的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進一步分離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對其他有關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對競爭性業務要放寬准入,對壟斷性業務要實行國有法人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關鍵是切實落實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行業准入難、融資難等突出問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依法經營。

四是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近些年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目前,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不斷增加,對外開放進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雙向流動的新階段,國內外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影響不斷加深,經濟利益互相交織,我國對外經濟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國際眼光,加強戰略思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環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報告》強調,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優化出口結構,重視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作用,合理進口國內短缺的技術、設備、資源等產品。

要進一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資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完善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對外投資企業要遵守當地法律,參與公益事業,維護企業聲譽和國家形象。

要加強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推進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公平貿易政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努力形成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互利互補的關系。

對外開放越擴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經貿利益的問題就越突出。必須始終牢牢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善於在國內國際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在國內國際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要適應開放型經濟的要求,建立統籌內外經濟的調控和應對機制,更好地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把握關鍵領域和敏感行業對外資開放的程度,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Ⅳ 如何認識消費在經濟增長中作用,如何拉動消費,從需求和供給方面給予建議與措施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尤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消費對於拉動GDP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需要認識消費的作用,並採取措施來促進消費的增加。
從需求方面來看,有效地激發居民消費需求是實現拉動消費增長的關鍵。為了提高消費需求,可以考慮以下建議和措施: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勞動力就業狀況、加強職業培訓、提高最低工資標准等,都有利於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而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進而刺激消費需求。
2.優化稅收政策:通過減免或調整適度降低部分商品的征稅率,以及採取財政獎勵等政策,推動人們增加購買這些商品的意願。
3.擴大喊察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加強社會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務,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增強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從而促進增加消費需求。
從供給方面來看,改善市場的供給環境,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也是拉動消費的一種重要手段。為了提高消費信心,還可以考慮以下建議和措施:
1.優化銷售策略:提高購物便利性、增加促銷活動、及時反饋顧客需求,以及改善溝通渠道等方面,有效促進消費。
2.提高服務質量: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加強售後服務以及保修政策等具體行動,積極推廣消費者滿意度,提高消費者體驗.
3.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打造互聯網+和數字化經濟環境,吸引年輕人消費,增加消費賣襲美好體驗感,從而帶動消費需求增長。
總之,拉動消費增長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從需求和供給兩個角度出中滲兄發,打造一個良好的消費市場環境,更好地促進消費者的消費願望,從而實現促進經濟增長。

Ⅳ 中國政府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從民生方面回答

★中國政府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從民生方面:

中國政府在全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困難情況下,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1、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中央財政安排就業專項資金426億元,比上年增長59%。實施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部分費率、再就業稅收減免及提供相關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穩定和增加就業。開展系列就業服務活動,多渠道開辟公益性就業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應征入伍和到企事業單位就業見習。全年組織2100萬城鄉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

2、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普遍建立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出台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在320個縣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邁出歷史性步伐。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資金2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城鄉低保對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中央財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551億元,比上年增長2倍。新建、改擴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00萬套,棚戶區改造解決住房130萬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6927億元,比上年增長44.2%。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加強。

3、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國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財政支出19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面落實城鄉義務教育政策,中央下達農村義務教育經費666億元,提前一年實現農村中小學生人均公用經費500元和300元的目標。實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開始實施。國家助學制度不斷完善,資助學生2871萬人,基本保障了困難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而失學。

4、穩步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組織實施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277億元,比上年增長49.5%。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01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8.3億人。中央財政安排429億元,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基本葯物制度在3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中央財政支持建設了一批縣級醫院、鄉鎮中心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實施擴大乙肝疫苗接種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加強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面對突如其來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們依法科學有序地開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維護了社會正常秩序。

Ⅵ 如何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狹義指GDP增長。增長屬於宏觀經濟范疇。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投資量、勞動量、生產率水平。用現價計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規模,用不變價計算的GDP可以用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度。
增長政策也稱作「積極財政政策」。國家可以採取擴張性的利息、稅收、財政和匯率政策來增加經濟增長,但是每一種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這些政策在本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這一理論的凱恩斯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救星」,但是其作用越來越受到質疑。
1、調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銀行利率從而降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這一政策將鼓勵公司貸款,這一部分貸款必將轉化為投資或資金流周轉,即消費。這一政策還可以降低通貨緊縮的危險。經濟學家非常害怕通貨緊縮,因為它將會帶來經濟衰退,並且當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將導致市面上流動性不足的情況。當通貨緊縮到來的時候,人們趨向於減少消費,因為通貨緊縮的特徵是價格降低,那麼控制當前消費就有可能節省開支。但是降低利息又會增加通貨膨脹或流動性過剩的危險。
2、稅收政策
降低個人或公司稅率。這種措施和降息一樣會促進公司投資和個人消費。個人消費的增加又反過通過創造需求來促進公司的發展。但是這樣做的危險是增加財政赤字。但是增加財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為稅率降低了,但是經濟增長了,征稅的基數擴大了,關於它們之間的關系相見稅收。
3、財政政策
增加國家財政開支。這一措施將會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需求、有時會吸引投資。首先政府開支本身就是投資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創造了就業和對其他行業的需求,這些從業者又產生了新的需求,以此類推,理論上可以創造數倍於政府投資本身的經濟增長。這一政策相對於利息政策來說還具有如下優勢:加息的時候人們會把多餘的錢用於存款而不用於消費或者投資;而在增加財政開支的時候,我們確信增加的收入會大部分轉變成消費以滿足從業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們處於個人應付經濟危機也必須有足夠的存款,具體數額根據國傢具體的經濟局勢和社會保障情況各不相同。這一政策的缺點是擴大財政赤字,並且由於公共投資的目的必須明確,而且其效率經常受到質疑。
4、匯率政策
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低匯率政策,匯率,對低匯率政策的支持和反對意見,中央銀行如何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這個政策將會增加出口,因為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將會使生產商增加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從而也增加消費。缺陷在於,本國上在國際上的價格最終是由生產商決定的,如果生產商同時提價,則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並且進口商品的價格會相應變得很高。長期實施低匯率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運用經濟政治常識說明我國政府該如何關注民生,促進經濟合諧發展

①大力發展生產力,積極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在增加收蠢缺巧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維護社會的安定。

②運用宏觀調控的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老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等。

③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解決好看病難、帶鍵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

④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密切關注社會弱視群體,保障弱視群體的基本生活

⑤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⑥扮猜大力維護市場秩序,打破壟斷,維護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

⑦完善分配製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閱讀全文

與民生需求如何促進經濟增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在線觀看無廣告網站 瀏覽:324
台灣電影 男老師家教 瀏覽:226
她走路去電影院的英文 瀏覽:398
長沙為什麼幸福感是排在前五名呢 瀏覽:787
囡囡電影一開始女什麼死了 瀏覽:438
哪些健康碼會變紅 瀏覽:321
女雞男鼠她們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820
黑白 台灣電影 豆瓣 瀏覽:719
美國 電影 男主越來越小 瀏覽:295
怎麼哄弟弟睡覺的故事 瀏覽:404
婚姻里缺乏贊美是怎麼樣的 瀏覽:240
電影票票號查詢信息 瀏覽:584
泰國電影男孩自慰 瀏覽:295
密戰演員表戰電影 瀏覽:251
黑人英語電影全集 瀏覽:943
東德國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瀏覽:823
姜恩惠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60
關於訓誡師的小說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