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區縣如何發展項目經濟

區縣如何發展項目經濟

發布時間:2022-10-02 11:58:53

『壹』 小縣城靠什麼發展經濟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著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
全國各地區均有其特色,建議以實際情況為准。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貳』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科學發展觀是新形勢下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要求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來發展。淄博作為一個正處於加速轉型時期的老工業城市,要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作為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機遇,摒棄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提升發展層次,扎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區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命門,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始終把節能降耗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牢牢抓住不放。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針對我市傳統的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的現狀,牢固樹立新資源觀,把我市現有產業鏈中大量的中間型、原料型產品作為下一步加快發展的新資源,通過拉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業已形成的龐大的存量資產,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產業布局、優化所有制結構等措施,注入優質增量,提高技術含量,搞好資本運作和品牌運營加以盤活,形成有效積累,夯實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突出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在某種程度上講,產業特色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要強化規劃引導,堅持比較優勢原則,立足各區縣發展基礎和潛在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著力構建特色明顯、優勢互補、錯位競爭的區縣域經濟發展格局。把握好工業化進程,突出抓好「三個一批」,培植一批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大力繁榮發展服務業,有規劃、有重點地推動生產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各區縣擁有國家批準的經濟園區12個,要引導區縣搞好園區產業發展定位,大力培育園區的差異性優勢,把園區建成有特色、有實力、有後勁的區域經濟發展高地。繼續抓好經濟強鄉鎮、強村居和強企業建設,努力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培植更多的區縣域經濟強勢增長點。

三、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形勢下加強「三農」工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發展區縣域經濟的重中之重,必須擺在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一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把發展農村經濟放在首位,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實施「陽光培訓」工程,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二是抓好以「水、電、路、醫、學、氣」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擴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農民行路難、飲水安全和農村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不斷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盡快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擴大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探索建立健全農村養老、失地農民保障等制度。以「一池三改」(即建設戶用沼氣池,改廁、改廚、改圈)為重點,推動農村生態建設。三是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作為組群式發展的城市,淄博以城帶鄉的作用明顯,我們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科學編制和實施村鎮發展建設規劃。在城市近郊、重要經濟帶沿線,選擇部分有產業依託、區位和特色優勢明顯的鄉鎮,整建制推進城鎮化,使其成為繁榮農村、服務農業、聚集農民的重要載體,切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切實改善農村面貌。

四、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發展是增強區縣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緊緊抓住發達國家和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資本轉移的機遇,優化招商載體、改進招商方式,切實搞好項目策劃包裝,更加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堅持把招商引資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起來,與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結合起來,提高項目准入門檻,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環保產業以及基礎設施領域的項目。加強區縣域中小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的戰略合作,圍繞園區產業集群培育及優勢產業鏈拉長和配套,通過資產並購、股權並購、增資擴股、上市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專業化招商。加強利用外資項目的管理和服務,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主動適應外經貿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大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把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作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在技改貼息、研發資金資助以及政策性貸款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著力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引進產業鏈條長和技術含量、附加值高的加工貿易項目,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五、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項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把擴大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落實鼓勵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努力營造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保障覆蓋范圍,全面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提高社會保障能力。發展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使解決特殊困難家庭基本生活問題制度化、長效化。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醫療衛生體制和葯品流通體制改革,提高農村衛生保健水平,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快以區縣文化中心為重點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開展「平安縣區」建設,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六、大力優化區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實現區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最根本的是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區縣域經濟自身發展活力。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理清事權,擴大區縣經濟決策權、事務統籌權和社會管理權,增強區縣域經濟自主發展能力。繼續加大對高青、沂源兩個相對欠發達縣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深化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區縣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和政績考評制度,形成推進區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激勵機制。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要創造促進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積極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擔保基金,完善中小企業資金支持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扶持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區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注重把市場驅動和政府推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破解區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堅持依法行政,嚴厲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努力營造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滿意的創業環境。

『叄』 關於如何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一些思考

我國的縣制萌芽於西周,產生於春秋,發展於戰國,定製於秦朝,興盛於當代。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縣級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地域實體。而縣域經濟是以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承上啟下的紐帶,是區域鏈、創業鏈、再生鏈、產業鏈的紐帶。發展縣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影響,關繫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一、目前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反思過去的發展理念和實踐,目前縣域經濟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縣域經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但實際上,很多地方存在重城輕鄉的問題,財政資金絕大多數投向城區建設。城市發展突飛猛進,但農村地區發展相對緩慢,與發達地區還有很大差距。 2、縣域經濟工業化程度較低。一般而言,多數地方縣域現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發展水平較低,目前粗放經營,產品低端現象較為普遍。3、農業產業化進度緩慢。目前技術、人才、資金都向大城市集中,縣域農業產業化經營質量不高,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難以做大、做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還不規范,在提高科技興農中的作用還極其有限。農村市場建設落後,難以支撐規模化的農產品生產與加工。 4、支農資金投入比例偏小。支農資金與城市建設投入相比,比例偏小,還很不適應農村發展的需要,城鄉統籌發展的步子應再大一些。這個題不破,就不可能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二、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幾點思考 發展縣域經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確立符合縣情的科學發展思路和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1、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科技興農、基地扶農、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2、要把培育特色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從區域競爭的態勢看,特色就是財力,特色就是潛力,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經濟發達縣市的實踐也證明,發展特色經濟是成功之道。特色經濟多是「塊狀」、「集群」型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縣一業」、「一鄉一產」、「一村一品」,帶有鮮明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因此,發展縣域特色經濟一定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規思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結合本地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辟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 3、要把加快城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從城鄉發展的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市、在集鎮。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提升人氣,提增財氣,提高品位,做強城鎮經濟。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准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堅持軟體硬抓,硬體精抓,優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 4、要把抓好項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從經濟發展的動力看,只有堅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項目、引資金,才能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要想靠有限的資金投入換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就必須立足自身實際,以市場為先導,選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層次盲目重復建設。通過抓好項目建設,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5、要把優化經濟環境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環境出生產力,環境出競爭力。只有著力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域,創造寬松公平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才能形成「磁場效應」,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優化環境要通過積極創建「服務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實現行政提速、審批暢通和辦事高效;在服務領域上,要從適應企業和民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由單一搞審批辦手續向搞好產業指導、信息咨詢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斷健全政府部門行政效能評估監督制度,從源頭治理,從機制入手,堅決清除一切不利於環境發展的障礙。三、結合縣情,切實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爬坡上坎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我認為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堅定信念,保證科學發展的思想不動搖。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切入點,在全面推進小康建設中擔當重要任務。堅持科學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縣域經濟。去年,我縣生產總值達到119.1億元,增長12.3%,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8億元,縣域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的戰略目標是利用五年左右時間,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堅定信念,就是時刻要以這個戰略目標為重心,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培育高效特色產業,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澧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強化學習,保證學以致用的態度不鬆懈。加強學習,一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把握理論體系,增強黨性意識,提高黨性修養。其次要認真學習領會省、市、縣關於加快發展的各項重大方針政策,不僅要能幹好工作,還要能對省市縣的發展戰略說出一二三來,並且深刻地領會到位。第三要注意完善知識結構,要根據履行崗位職責的要求,廣泛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同時,還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善於把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聯系起來,研究問題產生的原因、發展的規律,從中受到啟發,獲得靈感,提出新見解,並運用到工作中去。要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在完成工作的業績上,體現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上。3、埋頭苦幹,保證艱苦奮斗的作風不含糊。新中國建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應該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戰的准備。只有通過紮根基層,埋頭苦幹,腳踏實地,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把握縣情,才能更好地為縣域經濟發展獻力獻策。 4、務實創新,保證經濟轉型的方向不轉向。堅持「工業強縣、創業富民」戰略,推動我縣經濟形態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社會形態由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型,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2009年,我縣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31.4:33:35.6,一、二、三產業是三分天下,各占其一,這種經濟結構的弊端是單一產業拉動整個經濟發展困難較大。因此,需要突破產業結構發展,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推動工業做大做強,突出支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肆』 在農村山區想要發展經濟,到底該怎麼做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村經濟變化了很大,發展也很快。但是,不同的時代,經濟發展情況不同。經濟發展情況必須隨著時間的更新而變得更加良好。在新情況下,農村經濟如何發展?我希望每個人都要注意,下一個成員的在線貸款平台小編梳理了幾點,讓我們看看。

第三,注意青年人才的培養

農村地區的年輕人一直在閱讀大學,他們將選擇留在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地區的人才越來越少。沒有經濟人才也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城市和農村的成功不斷加深,農業農村地區開始上訴,而企業家和就業僱主返回該國開始增加。移民工人正在改變原來的「孔雀東南」。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創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留在家鄉的年輕人,為自己的家鄉提供貢獻自己的權力。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不僅實施實際行動,真正使農民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需要國家政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伍』 利用科學發展觀談談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海南省各級財政部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增強學習貫徹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力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貢獻。
一、以「四個堅持」為總攬,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
海南各級財政部門必須把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內涵、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貫穿到財政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始終做到「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發展強財,經濟發展方式更加科學。始終貫徹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發展第一要義,按照「一省兩地」(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熱帶海島休閑度假勝地)的產業發展戰略,支持高起點調整經濟結構,積極發展熱帶特色的現代農業,集約發展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的新型工業,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更加註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海洋經濟,力爭在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識品牌,提升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堅持科學聚財,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始終貫徹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注重經濟預測監測和財力評估分析,根據經濟運行的發展變化趨勢,把握財政政策取向。深入推進財源建設,培植財源增長點,建立和完善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推動和實現財政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改革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財力支持。
三是堅持為民用財,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優化。始終貫徹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以人為本的核心內涵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從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堅持依法理財,財政資金管理規范高效。把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的理念貫穿於財政工作的始終,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建設「陽光財政」和「透明財政」。繼續深化各項財政改革,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健全內控制度,完善崗責體系,建立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執行嚴格、績效考評的預算管理制度。強化財政資金監督,按照「統籌財政監督計劃、統籌財政監督力量、統籌使用財政監督成果」的財政「大監督」思路,建立完善事前審核、事中監督、事後檢查的財政監督運行機制,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以「三促三保」為重點,全面完成財政中心工作
促發展毫不動搖。運用財稅政策杠桿功能,通過注入資本金、財政貼息、財政補助和獎勵等手段,把支持發展的重點切實轉到推進「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上來,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支持重點地區、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發展,支持東環鐵路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為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提供資金保障。繼續規范財稅優惠政策,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取消有違民生發展的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費項目,加強涉農、涉企收費監督,切實減輕企業和老百姓負擔,優化投資環境。
促改革決不退縮。支持洋浦保稅港區建設,促進現代工業發展,提升經濟總量;支持農墾體制改革,做好農墾下劃管理後的財政管理工作,激發墾區活力,把海南農墾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支持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其財政貢獻率;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促進地方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盤活企業資產,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支持深化以「省直管市縣」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以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
促開放堅定不移。圍繞經濟特區的「特」字做文章,始終服務於海南開放的大局,創造一個有利於對外開放的經濟社會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航權開放,爭取更加開放的出入境政策;加快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全面提升旅遊開放水平。
保民生千方百計。按照「民生為大,科學規劃,統籌安排,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要求,編制全省重點民生項目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民生投入,將新增財力的1/3以上用於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支農惠農方面,要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積極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不斷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加強農村道路、沼氣、用電、飲水等各項建設,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突出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強農業綜合開發,不斷完善農業保險,促進農業持續增效;完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等措施,促進農民增收。教育方面,要在繼續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積極推進「教育移民扶貧」工程,將偏遠貧困地區農村子女轉移到城鎮上學、培訓和就業,促進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標准和免費提供教科書標准;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中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同時支持高等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再就業方面,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退休人員養老金政策,加強和規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現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低保標准,建立完善低保家庭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動態補助和臨時救助制度;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加強各類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就業援助制度,改進和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與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積極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醫療衛生方面,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妥善解決群眾就醫難問題。文化體育方面,要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完成鄉鎮文化站、建制村文化室建設和改造,支持發展廣播電視和體育事業,豐富群眾文體生活。住房方面,要集中財力建設一批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切實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保穩定義不容辭。繼續加大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有效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保證基層政權穩定和正常運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點支持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矛盾以及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平安海南建設,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保生態責無旁貸。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資金安排主動向環境保護傾斜,支持生態省建設。健全生態保護支持保障機制和生態保護綜合補償機制,加大生態補償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補償自然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因保護生態而導致的財政損失。支持重點區域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全省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污染源普查和重點領域環境污染治理,提高環境污染治理能力以及加強防止生態破壞的監管能力。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治理,支持開展林權改革試點,加強海防林建設,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程,構築環島生態屏障,進一步提高全省生態保障能力,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全方位、多層次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三、以「四個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財政部門要從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入手,以公共化為取向,以均等化為主線,以規范化為原則,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制,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做到「四個創新」。
一是財政收入方式創新。不斷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全面啟動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征管,挖掘財政增收潛力,拓寬財政增收渠道。加強海域使用金、土地出讓金徵收管理並及時收繳入庫。同時,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試點工作。
二是財政管理體制創新。在科學劃分省與市縣事權的基礎上,建立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省與市縣財政管理體制。規范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制度,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適當增加激勵性轉移支付,保證均衡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提高市縣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是財政改革模式創新。近年來,海南各級財政部門深化改革,基本構建了公共財政體制框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於理論和實踐等客觀因素的制約,目前的財政改革更多從局部著手,從單項業務出發,著眼短期,在整體推進、統籌安排方面存在欠缺。今後一段時期,要站在全局高度,重新考慮和調整改革規劃和布局,探索建立有機統一、科學高效的財政改革模式。
四是財政投入機制創新。在優化支出結構的同時,致力於財政投入方式研究,把財政投入與機制創新結合起來,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財政投入機制,採取資金整合、財政貼息、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辦法,實施財政投入績效評價,將資金支持力度與預算執行效果緊密聯系,充分調動預算部門的積極性,實現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

『陸』 合村並居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實施,對於財政收入不高的區縣,靠什麼進行下去

合村並居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實施,對於財政等收入不高的區縣,靠的首先是村鎮之間加強彼此之間的經濟產業合作,其次是向中央申請撥款,再者是建設新式商業區助力整體的發展,另外是建設更高質量的公立學校提升未來的競爭力,還是是加強對於農民朋友的經濟項目扶持。需要從以下五方面來闡述分析合村並居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實施,對於財政收入不高的區縣靠什麼進行下去。

一、村鎮之間加強彼此之間的經濟產業合作

首先是村鎮之間加強彼此之間的經濟產業合作,這樣子可以加深村鎮之間的經濟聯系,提升彼此的經濟協同發展作用,畢竟這樣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村鎮的經濟發展,更容易合並村鎮的文化。

合村並居的注意事項:

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合村並居,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柒』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討論稿

改革開放以後,縣域經濟不斷壯大。目前,我國縣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90%多,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70%,縣域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縣域經濟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全球經濟放緩、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出口訂單減少這樣的宏觀環境下,縣域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要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首先,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忽視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惜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片面追求一時的高速度,勢必會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才真正體現了發展的硬道理。
其次,發展縣域經濟要與當地的新農村建設結合,要與農村綜合改革相結合。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把新農村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明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措施,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任務。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發展要求,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飲水安全、農田水利、鄉村道路、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等各種稅費以後,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步伐明顯加快,統籌城鄉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減人、減事、減支與發揮政府職能的關系,鄉鎮機構該履行的職責、該提供的公共服務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逐步加強。
第三,發展縣域經濟要堅定走工業強縣的道路。國內外發展的實踐證明,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工業化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關鍵,是培植地方支柱財源、實現財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縣域工業的發展也是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的物質基礎和經濟能力。事實上,縣域工業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農業,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發展縣域工業必須將工業與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即大力發展與農業相關的工業或第三產業,如農產品、林產品、畜牧產品、水產品的加工、運輸、倉儲、銷售以及與農業發展相配套的服務業。只有農業與工業、第三產業的密切配合,才能有力地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第四,發展縣域經濟要與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聯系起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打開這種格局創造了前提。目前,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已擴大到全國,並取得階段性成果。金融體系的逐步完善,推動了縣域經濟工業化的進程。
第五,發展縣域經濟要結合當地的城鎮化來進行。城鎮化有利於農村工業的產業集聚,有利於服務業的成長,有利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鎮化進程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推進縣域經濟工業化的同時加快城鎮化進程,也應成為縣域經濟的重頭戲。相對於城市已較大程度地實現了與工業文明相適應的現代生活方式而言,農村很大程度上還延續著傳統生活方式。積極推進城鎮化,也有利於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發展小城鎮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對小城鎮建設進行超前引導,科學規劃,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
的組織模式。

第六,發展縣域經濟要體現當地的優勢,以特色經濟作為龍頭。縣域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以犧牲資源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本地特色為代價。特色經濟要堅持從本地區比較優勢出發,根據本地區的要素稟賦結構,即經濟中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的相對份額,在某一產業上構建經濟增長極,形成縣域主導產業,提高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最終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一是要立足現有條件,揚長避短,把自己的特色發揮出來,在比較中求生存,在優勢中求發展。二是要分析市場,深挖需求,謀求特色和優勢。資源總是稀缺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從外部獲取資源的能力及其內部整合利用資源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的競爭優勢。資源本身並不會產生經濟價值,它們必須被放置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才能有效利用,並產生經濟價值。三是要把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單有自身的資源優勢,而現有條件下不符合市場的需求,不能發展;符合市場需求,但是目前本身不具備發展的能力,也不能脫離實際。
第七,發展縣域經濟要和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緊密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離不開農村勞動力轉移。目前,農民的收入來源主體正在發生轉移,由過去主要依靠農業經營收入為主逐步轉為依靠非農產業的發展為主。鼓勵縣域內非農產業、中小規模工商企業的發展,對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減少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是非常有利的。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
(來源:《經濟日報》 2008年11月4日)
推進四大創新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發布日期:2006-03-16 點擊: 32次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縣域經濟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工業經濟與農業經濟、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點,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一、創新思路,把握發展方向
思路決定出路。縣域經濟能否大發展、快發展,除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扎實的工作作風外,關鍵要有與時俱進、科學明晰的發展思路。綜合分析永興的優勢與劣勢、潛力與困難、機遇與挑戰、縣情與民情,我們把永興的發展定位在建設「全省一流的縣城、一流的民營經濟強縣、一流的旅遊景區」上,把思路定格在「堅持項目帶動、調優經濟結構、突出工業強縣、實現跨越發展」上,把重點定點在實施「中國銀都」發展、工業園區帶動、永興冰糖橙品牌、旅遊產業開發四大戰略上。一是創新發展城鎮經濟思路。立足永興的區位優勢和現有基礎,堅持提質與擴容並重,著力經營城市,建成功能最強、生態最好、人居最佳、產業強壯、特色突出的特色工業城和現代山水旅遊城;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機制,加快小城鎮建設,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興業,促進農村人口轉移和城鄉互動。二是創新民營經濟發展思路。立足相對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以園區為依託,以市場為載體,堅持「四
為主」(經濟以民營為主,企業以民有為主,投資以民間為主,事業以民辦為主),落實「四不論」(不論何種形式,搞好就行;不論歸誰所有,繳稅就行;不論哪種所有制,能促進發展就行;不論級別高低,能搞上去就行),放膽、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堅持「興」(圍繞特色產業開發興辦企業)、「引」(吸引大型企業集團投資辦企業)、「挖」(挖掘民間資本潛力辦企業)、「扶」(扶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並舉,在壯大工業上先突破、大突破。三是創新開放型經濟發展思路。立足後發優勢,以項目為支撐點,以提高服務質量為突破口,硬環境硬抓,軟環境抓硬,堅持「思想不通換腦子,工作不力換位子,阻礙發展摘帽子」,開展全民招商,力促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地招商引資。四是創新特色經濟發展思路。堅持「一鄉一品、規模經營、市場聚集、大戶帶動」,著力建設「一個園」(縣工業園)、「三個帶」(國道經濟帶、省道經濟帶、東部山區經濟帶),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集約經營集中」;大力整合金銀產業資源,打造「中國銀都」品牌,建設在全國有最大影響的白銀交易市場;大力開發以丹霞山水和宗教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產業,建成全省一流的旅遊景區。

二、創新機制,突破發展瓶頸
機制障礙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永興縣著眼於最大限度地釋放和激活生產力潛能,著力創新人、財、物的管理和使用機制。一是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完善保障機制,破除論資排輩,堅持放眼四海,唯才是舉,廣納群賢,不拘一格選人才,促進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合理流動。堅持以發展論功過,以業績定取捨,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有為就有位,無為便無位」的用人機制;堅持以考核定位次,以功過論獎懲,以作為求地位,實行目標管理、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實行縣級幹部聯鄉包產業、包項目責任制和部門包村辦實事、機關幹部「結對子」幫扶制度,獎優罰劣,做到了人盡其才。二是創新資金運籌機制。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實行鄉鎮「零戶統管」、部門「零基預算」,推行政府采購,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立足優勢資源,圍繞 「黑」(煤炭)、 「白」(白銀)、
「凈」(水電)
、 「綠」(永興冰糖橙)、 「奇」(丹霞山水)、 「彩」(煙花)「六大特色」做文章,培植新興財源,優化了財源結構;面向市場,充分發揮產業引導資金的作用,變政府單一投入為社會多元投入,運用市場機制籌措、公司化運作建設資金,做到了財盡其力。三是創新物力使用機制。盤活城市有形、無形資產,堅持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開搞活二級市場,實行競價拍賣、協議出讓,實現了土地資產的有效增值;將道路、公廁、垃圾場、公交線路等經營權和使用權推向市場,把死錢變活錢;對戶外廣告標牌經營權、公益設施和公益活動冠名權,進行轉讓、拍賣和租賃,把「無形」變「有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企業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盤活了各類閑置資產,做到了物盡其用。通過機制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三、創新技術,增強發展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提升縣域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人類社會的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帶來經濟發展的一次飛躍。為此,永興縣大力加強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應用,加快技術創新,努力把後發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強勢。一是抓引進。加快發展人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及各類科技中介組織,健全科技創新支持體系,廣泛搜集科技信息,引進當地需要、市場前景看好的科研成果;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託項目,引進「候鳥式」人才,進行短期指導和技術攻關,通過一個項目、一個老闆,引進一批人才。二是抓推廣。組建專業隊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普及科技知識,增強群眾的科技意識;大辦各類科技園區,先示範、後推廣,典型引路,示範帶動,使
良種良法、先進技術和工藝得到群眾認可。三是抓應用。以園區為依託,運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突出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加速農業產業化、標准化和有機化進程,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以企業為載體,運用高新技術武裝傳統工業,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四是抓開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科研機構向企業化轉變,大力發展科技型企業,鼓勵科技人員創辦民營科技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信息中心和營銷中心,鼓勵企業開展橫向聯合,加強校企、院企協作,努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水平。近幾年來,永興縣已有10多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實施技改項目28個,開發新產品34種。通過技術創新,增強了經濟發展動力。
四、創新環境,營造發展窪地
環境就是形象,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環境,不僅能帶來社會效應,而且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永興縣堅持「軟硬兼施」,力促硬環境上檔次,軟環境上水平。在硬環境上,大力加強城鎮、交通、水利、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建設「全省一流的縣城」,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科學編制城市規劃,合理設置城市景觀、街道建築等,做到既反映歷史文化傳統,又體現現代氣息,以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著力構築「園林永興」。在軟環境上,完善政策,兌現承諾,以鐵的手腕、鐵的紀律、鐵的措施,徹底鏟除滋生「三亂」的土壤。對所有審批項目,實行一門受理、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的「一站式」服務;對重大項目,實行聯席會議制度,聯審聯批,特事特辦,專人服務,跟蹤落實;對重點項目,實行政府掛牌保護;對外資項目,實行全程代辦。把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幹部和執法機關的主要職能定位在服務上,大力營造規范有序、誠實守信、優質高效的親商環境;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市民素質,努力營造「誠信、純朴」的人文環境,以最寬的政策、最優的服務,努力打造「魅力永興」。通過環境創新,營造了發展窪地,激發了創業主體的活力。

『捌』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號召,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內在聯系最為緊密的經濟整體,也是政府職能和作用在經濟中充分顯現的區域經濟。2004年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為了加快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並從2005年開始,開展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工作。但從目前看,我市縣域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縣域經濟相對滯後,因此,面對新世紀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時機,認清和確立政府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其切入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的內涵
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首先要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的內涵,探索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律。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長期的歷史演變與發展中,中國縣域經濟形成了農村性、地域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差異性等基本特點。
二、完善政府體系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政府要不斷完善現行財政體制
在財政體制方面,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調動縣域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實現增強市級財力與壯大縣區財政的目標,以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積極完善縣域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在縣域經濟金融扶持政策上要有新舉措。首先是採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引導,其次是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在實現就業目標中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研究適合不同區域的發展思路,探索新的融資方式。第三是大力發展各類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貸款保險機構和其它中介機構。企業與擔保公司簽訂協議,並參加保險,從而分散風險。第四是實施有區別的區域性貨幣政策。銀行在制定宏觀貨幣政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縣域經濟的巨大差異性。要充分利用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區域經濟進行資金調節。
(三)縣級政府部門在發展縣域經濟中要合理定位
縣級政府的合理定位,對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謂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對於目前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逐步轉變職能,從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代行企業和市場職能,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當前,這種轉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推進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精減縣鄉政府人員,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減輕企業和農民負擔。清理對企業和農民的不合理收費,切實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三是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關繫到能否充分利用區外生產要素來發展縣域經濟,比實施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更為重要。四是高度重視市場體系建設。要實現城鄉聯動,必須重視市場體系建設,建立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城市大市場之間的暢通聯系。有了市場體系,還要積極培育農村流通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總之,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規劃、協調、服務、監督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上來。
三、安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及切入點
(一)政府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
我市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定位應該是:
1、實施民營主體戰略,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這是因為,我市的縣域多為欠發達地區,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活力不足、後勁不足、投資不足,缺少一種廣泛的群眾性經濟的蓬勃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尋求新的突破,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實施民營主體戰略,就是要喚醒廣大群眾強烈的發展意識和市場主體意識,鼓勵個人去尋求就業,去辦企業、搞實業,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間資本的積累。一個縣域,人人能自謀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經濟生長點,形成縣域經濟的\"星火燎原\"。
2、實施產業升級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我市現在也有一些自己的產業和企業,無疑它是進一步發展的根基,但這些產業和企業都存在結構不合理、層次水平低、農業不優、工業不強、特色少和服務滯後等問題。這些是制約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症結所在。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結構是支撐不了區域經濟的,也支撐不了地方財政。這就要求我們要適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縣域經濟是典型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經濟,因此,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包含領域大、內容多,包含管理升級、質量升級、市場升級、科技升級和服務升級,應盡快使社會經濟主體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有機結合於一體的局面。
3、實施人才開發戰略,發揮人才資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現代經濟增長表明,人才資本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較之其它因素越來越大。現在,我市人才遠離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滯留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使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市縣域大多一缺資金二缺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缺具有現代市場意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激勵固有的人才潛能,就要大膽放活政策、放活機關幹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產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優秀人才,激活潛在的人才隊伍,做到充分調動全社會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投身到經濟建設中來。
(二)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要通過全方位的具體措施方能實現。因此,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是:
1、全面開放招商引資,精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加快開發步伐。全力招商引資,是加快資源轉換、搶先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們招商要以引進興辦民營企業為主,同時不放棄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和項目。要把優惠政策用好、用活、用出效果。當然,招商引資離不開載體建設,建設各類工業園區和各類企業科技園區是較好途徑。對園區的管理,堅持給予優惠,堅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項目,堅持內外客商平等准入等原則,並要全方位優化經濟環境,靠好的環境激活企業投資辦廠的熱情,使整個縣城經濟宏觀放開、微觀搞活。在引資中,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強化效率觀念,從減掉一批\"公章\"入手,對政策之外的事例,要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根據投資者要求和可能制定相應措施,力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滿意,讓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特別是政府機關要以承諾制和公示制支持投資業主合法經營,保護投資者權益。
2、以主動務實的態度,全面參與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長期戰略,是一次全方位、多領域的綜合開發。在西部開發中,誰工作主動務實,誰就能搶占開發先機;誰擁有好項目,誰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參與西部開發,我們各縣區必須主動出擊,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和項目爭取工作。從我市縣域自身的實際出發,形成項目開發、儲備、實施等一系列運行機制。立足於我市縣域的實際,要突出抓好生態建設、水利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和科技普及五個重點,盡快篩選出一批生態、交通、水利、城市基礎建設、農業開發和農牧副漁產品加工等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強化項目責任制,確定和制定項目落實策略,廣泛搜集信息,摸清市場取向。另外,還要加大對自身人文、環境、政策、資源的宣傳力度,為參與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來更多的投資者和開發者。
3、著力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我市現今至以後較長時間內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發展特色種植業、做大林牧業、培育龍頭經濟組織和企業。
4、圍繞商貿搞活,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加快市場化進程。我市縣域要按照市場興產業、強經濟、促發展的思路,著力培育發展專業市場和特色市場,構築以縣鎮、建制鎮和基地區為依託的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和要素市場體系。當前,我市縣域市場建設要以啟動民間資金為主,運用政策引導、民間建設、自我管理的方式,不斷探索市場建設新機制,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辦法,做到產權、體制、機制一步到位。
5、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當前,我市縣域基礎設施落後是較突出的問題。要加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推動經濟的動力因素,又是經濟開放招商引資的環境基礎;既是引來外地人開發資源的\"平台\",又是當地人走出落後封閉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因此,努力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用電低價,是不可等待拖延的事情。
6、立足現有條件,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創新人手,培育帶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和主導產業,再造發展新優勢。一方面,城鎮工商企業的機制完善,要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涉農企業和城市公用事業,也應及早准備,抓緊改革,使之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選擇那些在縣域經濟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產品,千方百計做強做大,積極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相關產業聯合發展,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把市場機制引入農村經濟發展各環節,發揮市場機制推動微觀經濟發展不竭動力源泉的作用

『玖』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縣是我國最基本的行政單元,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有兩千多個縣(市),除一小部分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外,96%左右的人口生活在縣域內。縣域經濟的充分發展對提升我國現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縣域經濟可以較好地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促進鄉村經濟向現代化轉型。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由之路。
發展縣域經濟要開拓新思路編輯本段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發展縣域經濟必須以市場經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首先必須建立一個產權明晰、權責統一、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產權與經濟管理體系。在縣域范圍內,國有經濟成分比重並不大,比較有利於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縣級所有的企業產權明晰及各種經濟資源要素(資金、勞動、土地)自由流動不會遇到多少阻力,既得利益集團在縣域的勢力一般不強,這正有利於建立產權明晰的企業制度與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兩次飛躍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正是在縣域內完成的。第二,發展縣域經濟要努力加強數目字管理(黃仁宇,1997),縣域經濟系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形態,運轉較為靈活,歷史包袱不重,但在數目字管理方面較為落後。要較快地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對縣域內的人口資源、自然資源及現有社會資本存量等的數目和結構有一個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對將來的經濟發展做到心中有數。有了數目字管理,就可以與其他地區作橫向比較,與自己作縱向比較,找出自己發展優勢與不足,更好地設計未來的發展戰略,以保持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縣域經濟要把重心放在發展工業與第三產業上編輯本段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努力發展加工製造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及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用產品製造業。努力圍繞居民的衣、食、住、行做文章,不要做那些假大空的事情。大力發展與本地居民相關的服務業。在農業與農村方面,努力改造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發展與農業相關的服務業,諸如技術推廣、銷售、信息、金融等方面的服務業。把農村建設成為環境優雅、具有活力的生活與生產之所,這是縣域經濟重要的一環。用縣域工業與第三產業帶動農業與農村的發展。充分促進與發揮勞動、資金、自然資源等要素自由流動的活力,逐步形成良性發展的市場經濟體系。
發展縣域經濟要特別注重人力資本的有效培育。重視義務教育,尤其要注重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質量,這是縣域人力資本的最基本的提升手段。同時,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素質良好的勞動力。加強對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培訓,促進農民向市民轉型。加強下崗職工的就業培訓,促使其人力資本保值與增值。
發展縣域經濟要以改革與制度創新為動力編輯本段
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制度創新並加以鞏固的過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鄉鎮、民營企業發展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現在最為關鍵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是金融企業改革與縣域金融體制創新。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私有合法財產的有效保護制度也應及時跟進。
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有賴於開辟為中小企業及農戶資金融通的暢通渠道。現有的金融體制很不利於中小企業與農戶的資金融通,從而使他們的生產與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思維,沒有健康、活躍思維的經濟體系是不會長期有效運行的,更不會有多少活力。建立有效、適合中小企業與農戶資本運營的金融體系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基本條件。
縣域經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有著巨大的空間,只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有關文件精神,如《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等,縣域經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就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良好的發展前途。我們只有充分把握中央精神與有關決定的實質,縣域經濟改革與制度創新才會躍上新的台階,從而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有不斷改革與制度創新,縣域經濟才會充滿活力,才會有長效發展的動力。
發展縣域經濟要以特色經濟為方向編輯本段
我國大部分縣域都有有自己特色的資源稟賦,這正是發展縣域經濟的優勢。或以一種或幾種農產品生產加工為基礎(如祁東的黃花生產與加工),或以一種或幾種工業製成品(如婁底的小型機械製造業)生產為龍頭,或以旅遊業為龍頭(如資興)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集中優勢力量做大做強。這樣既有了精品,又有了規模優勢。縣域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自己的資源稟賦作後盾,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這樣才不至於出現各地經濟發展結構趨同,形成毫無特色的經濟模式。
有特色的龍頭產品或龍頭企業不是一兩年可以形成的,必須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積累,因此應該充分研究自己的縣情,找出有利於自己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認真研究自己經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有一個較長的經濟發展計劃並且連續執行。計劃與發展戰略不應因領導層的更迭而有大的變化,這一點在發展縣域經濟時應該充分注意。
展縣域經濟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編輯本段
在我國縣域大中型企業較少,國有經濟成分一般不大,這正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天地。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點。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一個平等、公平、穩定、有序的環境;同時也要大力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方向發展,使之逐步形成產權清晰、管理科學、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要讓民營經濟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預期。政府各部門應該多為民營經濟服務,不要有任何門戶之見。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力,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興,則縣域經濟興。
縣級政府部門是縣域經濟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服務與引導部門。縣級政府首先是為縣域內各經濟主體的發展提供優質優價的公共服務,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一個平等、有序競爭與合作的經濟環境。只有政府部門的服務做好了,縣域經濟發展才會更加順暢。政府部門應為各經濟主體的發展制定公平的游戲規則,並約束其遵守,引導他們向現代企業發展。政府應當好裁判,而不是去做運動員。同時,政府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與規范也是相當重要的。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改革現行行政管理體制與財稅體制編輯本段
縣域經濟是我國的基礎經濟,但是縣級政府承擔著太多的事責,而行政權力有限,尤其是受到地市級政府的行政與財政約束。現有的財稅體制對縣域經濟發展相當不利。縣級政府可用財力相當有限,而所要作為的事項又多,財政負擔重,這也是農業與農民經濟負擔重、農村經濟乃至縣域經濟發展緩慢、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這一點,中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後的縣域表現更為明顯。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與財稅分配體系,大力降低地市級的行政約束,較大程度地提高縣級財稅留成的比例。同時,加大中央政府對縣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這對西部及中部落後縣市更為必要,這樣我國縣域經濟才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總之,我國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整體的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縣域經濟的發展大有潛力,我們應該抓住現有的大好時機,使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躍上一個新台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閱讀全文

與區縣如何發展項目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類似禁忌的戀愛關系電影 瀏覽:752
女人胸部開槍的電影 瀏覽:736
陸離穿越參軍的小說 瀏覽:740
李采潭的全部電影 瀏覽:923
歐美片A站好看的電影 瀏覽:106
tvb明朝穿越 瀏覽:521
誰有那個網站 瀏覽:191
《驚變》溫碧霞無刪減在線觀看 瀏覽:748
父母的愛電影發生在我國的什麼省 瀏覽:335
在線大片網站 瀏覽:317
歐洲啪啪最多的電影 瀏覽:9
歐美電影推薦澳門 瀏覽:749
電腦看電影的免費軟體 瀏覽:797
跟同學回家電影 瀏覽:58
李采譚演男科醫生 瀏覽:622
看電影視頻 瀏覽:61
可以看的在線網站 瀏覽:900
一個人的網址 瀏覽:431
A.級大尺度電影 瀏覽:715
林正英系列電影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