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國有企業改制後經濟總量怎麼辦

國有企業改制後經濟總量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7-13 04:26:01

㈠ 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後有哪些弊端

1、 資產質量差,表現在國企的主業和輔業分離過程中,大量的債務和能力弱的非核心企業都留在了存續企業中,使得資產負債率高而償債能力差,歷史遺留的問題增多,負擔大;人員分流過大,存續企業存在大量的富餘人員,而且人員結構冗餘與結構性短缺並存,非生產性人員比例高,存續企業人均有效資產佔有量低;
2、 由於優良的資產被剝離,剩下的設備存在技術落後老化的問題,加上存續企業收入來源少,技術創新資金不足;企業管理運作不規范,管理不到位容易引發企業總部和下屬公司關系不明確相互侵權的問題,嚴重影響存續企業的經營機制。
拓展資料
一、國有企業整體改制,是指以評估後的國有凈資產作為扣除員工經濟補償金和各項費用的來源,通過經營者、員工或外部投資者出資購買剩餘國有凈資產或合資成立新公司的方式,達到國有資本全部或部分退出、股權多元化的目的。國有企業部分改制,是指國有企業拿出部分資產進行競標轉讓以籌集改製成本或將部分資產與外來投資者聯合進行股份制改造以上市籌集資金的改制方式。判斷整體改制或是部分改制有兩個主要標准:
一是資產標准,整體改制的國有凈資產包括全部國有企業的完整經營性資產系統,而部分改制企業有可能只拿出部分優質資產或輔業資產進行改制,改制資產與未改制資產存在較強關聯;
二是母企業是否存續標准,整體改制中國有企業法人地位一般會注銷,而部分改制中國有企業法人地位仍會存續以完成其安置功能。
二、要破除以改制上市或破產逃債為目的和標準的改制模式選擇思路,以順利推進改革和建立獨立面對市場的企業法人為標准選擇部分改制模式或整體改制模式:
1、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用於整體改制,對於擁有眾多輔業資產的大型企業集團來說,必須首先實施主輔分離的部分改制再對主業資產進行整體改制,主輔分離的部分改制最好使輔業資產在產權和業務方面與主體完全分離;
2、對於選擇部分改制來上市的大型企業集團來說,要明確部分改制目的是要建立獨立發展面向市場的股份制公司,拿出的資產要具有獨立的供、產、銷能力,與母體之間不存在過多的關聯交易,特別是母體企業不能出現虧損而需要股份公司上市後進行「輸血」。
3、對於困難企業部分改制來說,改制方案一定要與債權人充分溝通,充分考慮債權人的利益,以盡可能地減少改制重組的阻力。
4、對於資產清晰,有凈資產足以彌補改製成本的國有企業來說,選擇整體改制模式對於新公司的獨立發展最為有利。

㈡ 為什麼要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和深化壟斷行業改革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和巨大成就。國有經濟總量擴大、活力增強、競爭力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國有企業改革任重道遠,一些改革的措施還沒有落實到位,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建議》在強調加快改革攻堅步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明確提出,「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和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第一,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發生根本性變化。通過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深化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目前,國有企業改制面超過90%,一大批國有企業改制後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二是國有經濟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國有資產逐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三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組織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和責任體系初步建立。四是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不斷涌現。第二,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仍然面臨著深層次矛盾和更多新的挑戰。一是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任務繁重,國有資本集中度仍然偏低。二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仍相對滯後,企業經營者管理制度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矛盾。三是一些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尚未完全化解,一些企業存在嚴重的資產負債率高和資本金不足現象。四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需要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的分配機制。只有不斷深化壟斷行業和大型國有企業改革,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才能切實推進企業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第三,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快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和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按照《建議》要求,國有大型企業改革和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體制。一是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進一步明確國有經濟的職能定位,嚴格界定國有企業的投資經營范圍,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二是加快推進大型國有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在區別競爭性和公益性職能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改革。根據國有企業的職能定位,實施分類管理和考核。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深化國有企業勞動用工、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著力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積極推進壟斷行業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對已經引入競爭的領域根據產業發展實際進一步放寬市場准人,對尚未進行實質性體制改革的領域,在實行主輔分離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的改革。加強對自然壟斷業務監管,在保持國家必要控制力的前提下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形成有效市場競爭格局和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發展經營機制。三是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健全並全面落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收益分享制度以及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和企業重大決策失誤追究等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進一步完善國有金融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自然資源資產等監管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技術和裝備水平升級。鼓勵和支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通過多種方式到海外積極拓展資本市場和資源市場,提高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

㈢ 國有企業如何影響國家經濟

在建國初期,我們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擁有了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半個世紀過去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建立,國家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的目標更多地轉化成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對大多數國有資產進行處置,將其變現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於社會救濟,從實物或賬面上來看,國有資產沒有了,但這種處理維護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局,那麼,這種處置應該同擁有國有資產和發展國有企業具有同樣的效果。事實上,這種處置方式正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長期目標取向。但是,在這種處置方式尚沒有完全鋪開之前,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仍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首先,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雖然通過「抓大放小」,一部分國有中小企業以租賃、承包、售出、參股等方式向產權多元化轉變。但是,進入2000年,我國的國有資產已經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構成了極其巨大而龐雜的體系,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仍占據主導地位。
其次,大型國有企業是抗衡跨國公司的主力軍。中國加入WTO以後,國際知名的大型跨國公司大舉進攻中國市場,各種洋貨猛烈沖擊國貨。盡管民營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其在技術、質量、規模等方面的顯著差距,尚不能與跨國公司抗衡,而只有大型國有企業才是抗衡跨國公司的生力軍。如彩電行業曾是進口產品最多的市場,但是1996年四川長虹等大型彩電公司在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向外國名牌展開市場爭奪戰,一舉打破了大屏幕彩電由外國名牌主導的格局,以致長虹的「紅太陽一族」大屏幕彩電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三分之一。
再次,大型國有企業是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在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冶金、有色和建材等重要產業中,我國七大汽車集團佔全行業總產值的66%;嘉陵、北方、輕騎、金城四大摩托車集團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上海、東方、哈爾濱三大發電設備集團,提供國內電站設備的70%。
最後,大型國有企業仍是出口創匯的主要力量。1997年,國有企業出口創匯額超過了外商投資企業,居於領先地位。其中,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以銷售額的1%左右投入研究與開發,有的達到2%,技術進步處於國內工業企業領先地位。
近幾年,國有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總體處於虧損狀態,只有大型企業盈利,充分顯示國有大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當然,我國大型國有企業與國外大企業相比,有著不小的差距。一是大型企業數量少;二是企業平均規模小;三是生產集中度低;四是真正的聯合體、企業集團少;五是大中小企業沒有合理的分工。從技術創新來說,我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年銷售額之和還不抵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銷售額。

㈣ 國有企業改革後

國有企業改制,本文特指由原國有企業改為股份制企業。從形式上看,國有企業改制後,企業內部確實形成了一套不同於原國有企業的有效治理結構,即建立了一套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總經理之間相互制衡的機制。但由於諸多內、外部原因,實際效果並不理想。本文擬針對我國國有企業改制後的權力制約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我國改制企業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的建議。

一、我國國有企業改制後的權力制約機制現狀

國有企業改制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試點推廣以來,不可否認的是,其在明確產權關系、理清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國有資產屬全體人民終極所有,國務院代表全體人民統一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級管理國有資產,授權大型企業集團和控股公司經營國有資產;證券市場上,深、滬兩個證券交易所經過十年的發展,現已有千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5萬億元,其中國有改制企業占相當大的比重;改制企業內部初步建立了以股東大會——董事會——總經理為一條線的決策執行機制和以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和總經理為一條線的監督機制。但是,從國有企業改制後的實際經營成果來看似乎並不十分理想。從上市公司的有關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大多數國有改制企業的經營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的呈逐步下滑之勢,甚至在上市第一年就出現虧損。這表明國有改制企業的權力制約機制仍很不健全,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改制企業的股權設計方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國有股比例都在70%以上,並且不能流通。這樣就造成兩個方面的後果:一方面,代表國家的有關機構仍然在通過國有股權控制企業,這與過去受國家委託的企業主管部門任命經營者管理企業大同小異,許多改制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幾乎就是原工廠制下領導班子的簡單過渡,股東大會形同虛設,董事會成為凌駕於股東大會之上的權力機構,企業內部難以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法人約束機制;另一方面,由於國有股不能流通,眾多分散的中小公眾股東根本無法也無力通過資本市場來影響或約束企業經營者的行為。

2.沒有制約國有股權委託機構的機制。國有改制企業最大的股東是國家,其所有者名義上是全體人民,但實質上是所有者缺位。雖然所有者缺位,但終究還得有個所有者代表。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通過層層委託代理關系,授權某級國有股權委託機構向企業委派代理人,行使國有股權,這個代理人通常就是企業的主要經營者。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誰又來保證這一國有股權委託機構的目標利益是與終極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的呢?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制約國有股權委託機構的機制,其所選派的經營者的經營業績與委託機構沒有直接的利益聯系,經營者即使導致企業破產也無法追究其責任,這就造成了委託機構選拔更換經營者時除了經濟方面的考慮外,社會的、行政的、乃至私人關系,同樣具有實質意義。

3.委託機構對代理人缺乏有效監控手段。國有股權委託機構向企業委派代理人經營控制國有資產,期望代理人與自己的目標取向一致,但由於二者間契約的不完備性(契約中存在許多不確定事項,如股利的確定、歸還股本金的規定等)、信息的不一致性及利益上的差異,極易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即企業內部人員取得企業控制權的相當部分,並以此來侵蝕作為「外部人」——股東的合法權益。這時,作為委託機構,理應採取有效的措施監控代理人的行為,使之與委託人的利益目標一致。但事實上,由於缺乏前面提及的制約國有股權委託機構的機制,導致委託機構缺乏動力去監控代理人,有時甚至會產生委託機構與代理人勾結起來,共同損害終極所有者利益的行為。

同時,委託人通過監事會和內部審計部門的監控作用也極為有限,這是因為改制企業中的監事會和內部審計部門缺乏應有的獨立性,他們在很多方面受制於董事會和總經理,很難直接對董事和經理採取措施。結果是,代理人通過關聯交易「高進低出」轉移國有資產,進行在職消費(主要指用公款請客送禮、吃喝玩樂),無視小股東的利益,追求短期行為以求得政績等。東方鍋爐、大慶聯誼的原主要經營者集體舞弊侵吞國家資產的案例,便是委託機構對代理人缺乏有效監控手段的典型佐證。

4.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目前,我國對改制企業經營者的激勵機制仍然沿用原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即主要通過行政提拔和有限的報酬激勵。對於行政提拔,除了考慮經營者的經營能力以外,政治的、社會的因素同樣重要,並且極易誘發經營者追求短期行為以獲得政績,因而靠行政提拔來激勵經營者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作用是有限的。至於報酬激勵,我國對國有企業經理人員的報酬設計制度是很不合理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上限過低,我國曾規定,企業經理人員的獎金與企業的業績掛鉤,但上限是工人平均工資的3 ~ 4倍,而在美國,經理人員的平均收入是一般員工的158倍,在日本則是32倍;二是報酬結構單一,一般都是以工資和獎金組成,而股票收入相當少,大多數改制企業中董事會成員擁有股票數額不多,有的甚至根本不持有本公司股票,出現「零董事」、「零監事」的怪現象。這種不合理的報酬激勵設計,使經營者有更大的動機去追求在職消費和尋租,而不是努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一)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
(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三)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著力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構造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五)推動企業科技進步。加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重視科技人才,促進產學研結合,形成技術創新機制,走集約型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六)全面加強企業管理。推行科學管理,強化基礎工作,改善經營,提高效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七)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行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擴大就業門路,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八)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幫助企業增資減債、減輕負擔。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十)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術業務培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㈤ 國有企業如何調節經濟

拖後腿的行業

㈥ 國有企業改制後,新辦企業有何稅收優惠政策

就國有企業改制行為而言,目前沒有對口的稅收優惠政策,但對政府關注的影響社會就業率的因改制可能導致的失業問題有明確的規定:具體情況如下:
優惠對象: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本企業富餘人員興辦的經濟實體
優惠稅種:所得稅
優惠期限:3年
優惠前提:
1.利用原企業的非主業資產、閑置資產或關閉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
2.獨立核算、產權清晰並逐步實行產權主體多元化;
3.吸納原企業富餘人員達到本企業職工總數30%以上(含30%),從事工程總承包以外的建築企業吸納原企業富餘人員達到本企業職工總數70%以上(含70%);
4.與安置的職工變更或簽訂新的勞動合同。
文件依據:財稅[2005]186號

㈦ 國有企業改革的面臨問題

第一,支持國有經濟收縮戰線,重點是從競爭性領域的退出。當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的目標確定以後,也就是國有資本在某些領域「要不要退出」的問題確定以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退出」。
我們不排除某些國有資本直接以實物形態上改變用途的方式「退出」,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資產專用性存在,首先要解決國有資本變現即由實物形態轉化為價值形態的問題,否則仍然無法實現「退出」。
例如,國有資本要從一個紡織廠退出,該廠的機器設備、廠房、存貨等顯然不適合國有資本新用途的需要,所以首先要適當的交易者,通過拍賣、股權轉讓等方式將國有資本變現,而且在變現的過程中應給出合理的價格,不能發生低估國有資本的問題,這就需要有一個資本市場,通過這個市場解決國有資本退出過程中的「尋找交易者」、「定價」、「變現」、「轉讓」等問題。 第二,推動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化,核心是大企業的成長和新分工協作體系的形成。近年來出現的產品和企業兩極分化,將導致兩個重要結果。
一個結果是大企業的成長,特別是一批按照國際水準衡量的大企業的逐步形成。商品市場的競爭勝利,給企業「長大」在生產、技術、銷售、管理、品牌諸方面打下了一個初步基礎,但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企業擴展的速度將相對緩慢,有的企業可能就停滯於既有水準。國際上知名的大企業大都有良好的金融支持系統,比如幾乎都是上市公司。
這一點也可解釋在發達國家上市公司通常只佔公司總數的很小比例(如千分之一、二),但大公司卻很少不是上市公司的。另一個結果是佔到企業總量多數的、在競爭中失敗或至少未佔到優勢的企業,將與大企業之間有一個分工協作關系重新組合的過程。
新的分工協作關系包括橫向關聯(如成為大企業生產體系中的最終產品生產者)、縱向關聯(如原材料、另部件供應商,產品推銷商)以及混合關聯(如跨行業納入大企業多元化的經營結構)等。現在有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就是對中小企業持一種蔑視態度,認為這些企業,沒有規模優勢,因而沒有競爭力和發展前途。其實,在合理的經濟體系中,大中小企業有適宜的比例關系,大多數企業仍然是中小企業。
至於「規模經濟」問題,按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勒得到大量實證經驗支持的觀點,所有在競爭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都有其規模上的合理性。
我們過去的問題主要並不在於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而在於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率的聯系,如一個行業中大中小企業都生產最終產品。在這種狀況下,出路只能是通過收購、兼並、破產、託管等方式重建大中小企業間的分工協作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不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最具優勢的。 第三,有助於企業產權制度和內部治理結構中一系列基本問題的解決。現代企業制度作為企業改革的目標已經明確,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注重組織結構的變化,追求組織形態上與國際經驗的相似性,如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高級經理組成的企業治理結構,建立國有股本的持股機構等,而容易忽略作為其基礎的資本市場的作用。
然而,離開了資本市場,產權邊界的確定、股東作用的發揮、對經理階層的監督、經營業績的評價等都缺乏根本性的解決辦法。以人們談論很多的產權問題為例,如果缺少資本市場上的「交易」,資產的價格將無從確定,產權的價值邊界也不可能清晰。
其次,在存在市場交易的條件下,資產將向對其評價高的主體流動,進而產生資源配置效率改進的結果。如果不出現由於流動而產生的效率改進,所謂的「產權明晰」也不會有多大意義了。
盡管我們無法斷言有了發育良好的資本市場,長期困擾我們的產權和企業組織結構方面的諸多難題一定能夠解決(可能需要其他條件的配合),但若沒有資本市場的作用,這些難題肯定是無法解決的。
如果說十幾年來產品市場的發展使國企經濟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且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的確立,伴隨著資本市場的培育和發展而對前面分析過的諸多矛盾的解決,將使我國國企體制轉軌發生一個質的進步,從一定角度看,它將意味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基本確立。

㈧ 國企改革怎麼走

一、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政府體制與產權問題

1.徹底改革政府幹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和企業經營者的幹部待遇,培育企業家市場,完善企業經營者業績考評制度,促進經營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動;其次要在政府部門內部實行公務員的競爭上崗,建立公務員的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質;再次,要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把組織考核推薦、引入競爭機制和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

2.產權制度改革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以產權明晰為前提,否則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將行之無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產權制度應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產權明晰,即明確財產所有權主體及其與法人主體間的責權利;第二,產權流動,即產權可以交易;第三,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合理,即企業內部產權主體多元化。當前,產權制度改革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積極推動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確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徹底轉變在股份制企業中國有股應絕對控股的認識,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礎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關鍵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能夠明確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對公司的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機構。

(2)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產權的合理流動。盤活存量資產,促進國有企業資產的優化配置,已經納入了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健全法規,規范產權交易機構的運作。鑒於目前在產權交易中政出多門、政府直接干預及場外交易普遍的現狀,首先應盡快完善產權轉讓的法規,促使公有產權的合法、規范和有序地流動;其次要加強產權變動的監管和產權登記檢查力度;再次要完善產權交易機構的職能,強化產權交易機構的中介作用,積極促進產權的自由交易和國家政策性目標的實現。二是,結合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工作,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國有資產的投資方向和結構,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調整目標。三是要壯大和完善資本市場。第一,要有步驟地逐年推進股市擴容,為有條件的企業創造向市場直接融資的機會,同時促使企業按資本機制的內在要求進行資本運營;第二,要進一步探索國有股流動方式和方法,盡快消除國有股、法人股和市場流通股之間的障礙,增強國有股的流動性,實現同股同利,規范國有股權運作,有效地保障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經濟利益問題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中的一個細胞,必然關注和謀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國企和國企職工的經濟利益長期被漠視,「大鍋飯」、平均主義盛行,嚴重挫傷了企業與職工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應該成為國企改革中一個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國企的經濟利益被漠視的問題只是國企長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種以解決國企的經濟利益問題作為改革主線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們必須注意到,國企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形式,其經濟利益的訴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概括起來講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國企的所有權屬於整個社會而不是企業自身。這就決定了國企獲取的經濟利益的受體應該是整個社會,而不是國有企業本身。其二,國企承擔著保證社會經濟穩定和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因此,國企經營的目標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單一對自身經濟效益的訴求。其三,對國企經濟利益的構成要加以界定。在國企所實現的經濟利益中,有些是憑借資源的「壟斷」地位獲取的,這些經濟利益應該完全歸於社會所有。首先,關於國企中工作人員經濟利益的問題。國企中的工作人員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我國目前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企中的工作人員還不能直接以生產資料所有者的身份謀求經濟利益,他們的經濟利益主要是通過報酬的形式體現出來。國企中的工作人員報酬的數量是歷史的、社會的企業效益等各種因素的集合,是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無論從改革舊體制的角度,還是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來講,最終必須依靠市場機制。在舊體制下,我們的勞動、工資制度帶有「終身制」和「供給制」的色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企中工作人員的經濟利益則必須通過勞務市場、人力資源市場和人力資本市場,逐步形成一個合理的框架結構。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要求是荒謬的:從保值的問題來看,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必然造成企業資產的「無形損耗」,同時新興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會替代原有的產業,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單純以「保值」作為國企的一項經營業績考核標準是行不通的;從增值問題來看,生產的發展必然要求與需求的增長相適應,盲目的發展並不是社會的福音,而是資源的浪費和經濟發展比例的失調。那種不看社會需求的總量和結構,不看社會經濟發展的取向,不看多種經濟形式所蘊涵的能力,僅僅受利益的驅動而發展國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國企的發展取決於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國企本身。我們可以用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管理國企,但不能給予國企「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如果我們不適當地強調國企的經濟利益,勢必淡化國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出現國企與國家在「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上進行博奕的現象。

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1.許多國有企業經過重組改制後競爭實力明顯提升,但是員工素質和結構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甚至出現新的人才斷層現象。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認識上,一些企業沒有將以人為本落到實處,沒有把企業的發展建立在員工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在體制上,前些年的下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進人才也因為待遇政策等問題而存在障礙。在文化上,對企業文化的構建重視程度不夠,既不繼承傳統文化也沒有建立創新機制,更沒有完善的以人為本的先進企業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對員工的教育引導力度不夠。在培訓工作方面,投入較少,培訓的實效性不強,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

2.一些企業片面追求規模擴張,而忽視了經濟效益,造成新的浪費和污染。還有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國有老企業由於設備老舊技術落後給保護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這種盲目追求短期經濟效益,造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嚴重透支,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直接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國有老企業形成多個不同的利益群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相互之間的攀比使維護穩定的難度加大。從企業角度來看,有些企業在執行有關政策和制定具體操作程序當中不夠周密嚴謹,從個人角度來看,職工如何自強在市場經濟的激流中獲得一席之地,適應競爭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職工年齡老化,他們的思想、技能、文化水平都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影響,與當今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的人才需求有較大距離。另外貧富差距社會失衡引起的社會問題的擴大導致社會的不穩定、不和諧。從社會角度來看,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保障能力不強,就業壓力較大,還不能保障充分就業。一些員工的心態不平衡就演變成了情緒的波動,直到聚集上訪,形成一個不穩定的群體。

閱讀全文

與國有企業改制後經濟總量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別人誇你幸福女人怎麼回復 瀏覽:210
幸福對什麼對子 瀏覽:761
那就幸福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80
有哪些經濟學家 瀏覽:281
健康親情金錢怎麼排序 瀏覽:399
健康融合碼怎麼查 瀏覽:988
林志華跟鄧麗君的婚姻是怎麼回事 瀏覽:724
泰國經濟學留學一般多少錢 瀏覽:162
七六年的婚姻如何 瀏覽:892
山羊牧師婚姻在哪裡 瀏覽:968
愛情保衛戰為什麼不火了 瀏覽:696
美女相親時用什麼軟體 瀏覽:166
為什麼湖北美女都是圓臉型 瀏覽:419
錢有了什麼愛情都來了 瀏覽:810
女人的幸福在哪裡歌曲 瀏覽:71
事業編不初審是什麼意思 瀏覽:80
幸福湖口怎麼畫 瀏覽:444
如何健康使用手機 瀏覽:103
老一輩子沒有愛情怎麼辦 瀏覽:970
99年兔男和97牛女婚姻如何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