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利益陷阱是什麼

經濟利益陷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3 03:25:42

① 什麼是比較利益陷阱

[編輯本段]概念
所謂「比較優勢陷阱」是指一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中,雖然能獲得利益,但貿易結構不穩定,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從而落人「比較利益陷阱」。
[編輯本段]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初級產品比較優勢陷阱。它是指執行比較優勢戰略時,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機會成本的大小來確定本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位置,運用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優勢參與國際分工,從而只能獲得相對較低的附加值。並且比較優勢戰略的實施還會強化這種國際分工形式,使發展中國家長期陷入低附加值環節。由於初級產品的需求彈性小,加上初級產品的國際價格下滑,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甚至是貧困化增長現象的出現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種類型是製成品比較優勢陷阱。由於初級產品出口的形勢惡化,發展中國家開始以製成品來替代初級產品的出口,利用技術進步來促進產業升級。但由於自身基礎薄弱,主要通過大量引進、模仿先進技術或接受技術外溢和改進型技術等作為手段來改善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並有可能進入高附加值環節。但是這種改良型的比較優勢戰略由於過度的依賴技術引進,使自主創新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無法發揮後發優勢,只能依賴發達國家的技術進步。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1)是因為比較優勢理論所講的比較優勢產品是本國產品間的比較,而在一國國內具有優勢的產品並不一定在國際競爭中具有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才是產品通過市場檢驗的資格。所謂競爭優勢是指企業在向顧客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時所創造的獨特的並持久的屬性,這種屬性可能來自於產品或勞務的本身固有的屬性或產地,也可能來自於生產方法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應是具有壟斷性的產品。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資本、勞動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間流動,再加上技術的進步和對人力資本投資增加,推動了資本對勞動力的替代、新材料對資源的替代以及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對數量不足的彌補,使得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所具有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在國際競爭中已不再具有壟斷優勢,所以根據本國擁有的比較優勢來參與國際分工,雖然可以獲得一定的貿易利益,但卻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
(2)是由於不同的要素會帶來不同的利益。各國的經驗表明,製成品的出口比初級產品出口帶來較大的利益,而製成品中,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一般要比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帶來更多的利益。這就是劉易斯所說的:「如果增長的引擎是較發達的國家的工業產品和欠發達的國家的初級產品的出口,那麼較發達國家的引擎就比欠發達國家的引擎轉動的略微快一些。」
(3)現實中的國際貿易市場結構使比較優勢理論的前提出現問題。比較優勢理論的前提假設是國際貿易發生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條件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商品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國際間商品價格的差異反映了一國的比較優勢,比較優勢可以直接形成競爭優勢並成為引發對外貿易的經濟變數。而在現實中的國際貿易市場結構是不完全競爭的,商品價格大於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實地反映一國的比較優勢,從而引起貿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規模經濟、技術進步成為引發國際貿易的新經濟變數,這使得仍按照比較優勢理論指導開展國際貿易的發展中國家陷入了比較優勢的陷阱。
[編輯本段]現實意義
國際貿易發展的現實表明:比較優勢戰略不能改變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面貌,也無法改變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現象。比較優勢戰略由於過分地強調靜態的貿易利益,而忽略了貿易的動態利益,即對外貿易對產業結構的演進、技術的進步以及制度的創新的推動作用。長期執行單純的比較優勢戰略會造成一國的產業結構不能得到升級,而且具有固化原有產業分工的作用,使發展中國家處在國際分工的不利地位。由於側重於發揮資源和勞動力的優勢,還會引起對與強化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關系不大的先進技術特別是勞動替代技術或資源替代技術的不重視甚至是排斥,這會使發展中國家享受不到現代高新技術進步帶來的利益。長期執行比較優勢戰略還會使國內的要素所有者收入發生分化,產生出一批既得利益者。在現有貿易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會採用各種方法阻止對制度的創新,而另外的人又因為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力低,無力改變現有制度,使發展中國家無法突破貧困制度陷阱。
發展中國家必須要調整自己的貿易發展戰略,突破比較優勢戰略的束縛,實行競爭優勢戰略。所謂競爭優勢戰略就是指以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產業結構升級為特徵,全面提高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分享國際貿易利益的一種強調貿易動態利益的貿易發展戰略。它強調貿易利益的動態性和長期性,為了獲得穩定的、長期的貿易利益,甚至可以犧牲一些中短期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戰略注重產業內部的交換關系和產業的生產率以及產業替代的因果關系,能適應當前國際貿易中產業內貿易不斷上升的趨勢,它所關心的是如何將一國的潛在優勢轉變成現實的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戰略是發展中國家改變在國際貿易中不利地位,充分發揮對外貿易作用的一個必然選擇。

② 財務報告陷井設置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會計報表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預謀的、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 詐行為。它與會計錯誤有相近或相同的形式,但本質卻完全不一樣。舞弊是不可告人的,不敢公之於眾,往往伴有一定形式的偽裝和掩飾,通過虛構事實或隱蔽真相等手法將水攪渾,讓人難以發現。
2.目前會計舞弊的常見手段應是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 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
3.如上市公司為騙取上市資格虛構收入、少計費用;為套取現金而虛構預借差旅費;出納為侵吞現金而虛構支出。利用一些跨期攤提類會計科目進行舞弊。如為了調節利潤,而多攤、少攤或多提、
4..舞弊行為發生後,會造成會計信息與其反映的經濟活動的事實不相符,必然使內部經營管理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經濟利益造成巨大危害,進而影響整個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5.我們應防微杜漸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及時發現錯弊。最好的防範措施就是要進行查賬。查賬是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制度、辦法,揭露經濟違法違規現象,打擊經濟犯罪,實施經濟監督,以維護正當的經濟關系和有序的經濟運作,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現代查賬,已成為通過經濟監督,對國民經濟進行微觀管理、宏觀調控,打擊經濟犯罪的重要手段。

經濟學各種陷阱的名稱

1.從不整體考慮問題

假設你在10元時買了一隻股票,考慮以下兩種情況:股票一路上漲至20元;最高漲至40元,然後跌回20元。

哪種情況會讓你更開心一點?很可能是第一種。第二種情況甚至讓你很不爽,一邊後悔應該早點賣掉,一邊盼望著股票再漲回40,完全忽略了股票翻倍的喜悅。正確的投資觀念中,真正值得關心的只有起點和終點。評價一次投資時,也應基於現狀,而非曾經的高價,否則只會徒增煩惱。

2.解套就跑

對於中國股民來說,手裡的股票何時能解套可能是談論最多的話題。一旦被套,立即趴下不動,不解套絕對不走,一解套了馬上就走。仔細一想,這種想法並沒有多少道理。股票是公司價值的反映,幾年之前被人看好的公司,現在可能已經衰落,而當時不被看好的公司,現在則可能蘊含著巨大的價值。一方面解套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白白損失了時間;另一方面,解套就跑,反倒錯過了將來的大牛股。

行為經濟學發現,將買入價格作為「錨」是最常見的一種行為錯誤,它發生的范圍非常廣泛。比如一些地區的房地產經歷長時間的衰退後重新復甦,當價格超過某一水平時,會發現成交量大幅上升,就是因為人們終於願意以當年的價格賣掉房子。他們沒有看到,這些年裡物價大幅上升,現在得到的房款已經遠遠沒有當年的價值。

3.技術分析為何如此普遍?

考慮以下兩種情形,哪個繼續上漲的可能性更大?

①漲漲漲漲漲

②漲跌漲跌漲

有沒有覺得前者更可能繼續上漲,而後者按照規律該跌了?實際上兩種情況下,股市的走勢都是隨機的,接下來上漲的概率也都是二分之一,之前的走勢只是偶然地呈現一種規律。

行為經濟學發現,人腦是天生的圖案尋找器。在分析問題時,人們非常善於找規律。在投資當中,依賴表面的規律做決策無異於拋硬幣。許多人痴迷於技術分析,就是因為技術分析提供了一些簡單、易於尋找的圖案,比如突破、支撐、三角、旗形等。這些圖案易於上手,使人們很容易認為自己是專家,從而沉迷於找規律的游戲而不去關心投資的本質,並逐漸陷入過度交易的泥潭不能自拔。對於普通投資者,相應的建議就是少看K線,少研究技術分析,找到感興趣的企業,多了解企業的基本面。

4.「說走就走的旅行」與放棄健身計劃

行為經濟學發現:對於享受,人們總認為現在享受遠遠好過留到未來;而對於痛苦,則寧願將其推遲承受。

④ 我國面臨的三大陷阱是什麼

我國面臨的三大陷阱:

一是國際關繫上面臨的「修昔底德陷阱」。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古雅典的日益強大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斯巴達必須回應這種威脅,因此引發了戰爭。這種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必有一戰的邏輯,就是"修昔底德陷阱"。

主要特點是守成大國發動輿論戰和攻心戰,不斷製造後起大國要發動戰爭或者將要崩潰的謠言,在外部使其鄰國感受到威脅,同時,在後起大國內部採取離間策略、製造民族分裂,致其在關鍵時刻出現決策癱瘓。無論在戰時還是平時,這些都是打擊後起大國的有效手段。

二是國內經濟發展上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

2006年世界銀行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提出,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即"中等收入陷阱"。

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在政治與文化領域面臨的「塔西佗陷阱」。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

⑤ 簡述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並分析其成因

定義:「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形成原因:
第一,錯失發展模式轉換時機。
第二,難以克服技術創新瓶頸。
第三,對發展公平性重視不夠。
第四,宏觀經濟政策出現偏差。
第五,體制變革嚴重滯後。

參考資料:
中等收入陷阱_網路
http://ke..com/link?url=-Z-nj2lrLZEgP7gCrWFab_

⑥ 投資的投資陷阱

沒有投資就沒有發展,投資是尋找新的贏利機會的惟一途徑,也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始終:新建項目的投資、擴建項目的投資、技術改造的投資、參股控股的投資。每一項投資都蘊含著新的希望,每一次投資都面臨著無盡的風險——尤其對民營企業而言,一次投資失誤也許就意味著一生的一蹶不振。
對投資者而言,一個未知的行業就像遙遠沙漠上空美麗的海市蜃樓,因為遙遠而顯得美麗。只有穿越之後,才知道美麗的遠景只是各種光線融匯而成的圖景而已。優惠政策、壟斷行業的高利潤高回報、高新技術等,對准備進入和新進入者而言,沒有實實在在的調查研究和充分的風險准備,都只能是一道美麗的幻影。 政策機會是中國企業最青睞的投資方向之一,從世界范圍來看,政策方向的調整、新政策的出台對相關產業也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成就了很多知名跨國企業。中國沿海大量民營企業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機會,形成了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但對政策性機會的盲目追求卻常使投資者在毫無准備的時候,一步一步踏進政策性投資陷阱中。
在我國進入WTO後,出於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和完善法制建設的考慮,將進入一個政策法規大調整的非常時期,企業遭遇類似的政策調整將會更多,一些對政策有極大依賴的投資項目,如果不能及時考慮好撤退、轉向或是減少對政策的依賴,一旦政策調整,都將面臨難堪的境地。除了政策的行業審批限制、政策的變化包括城市規劃調整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外,政策執行的時間差、空間差以及執行力度差別都會成為一個個投資陷阱。
要避開政策性陷阱,重要的是不要過分依賴政策。在國內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中,新加坡、韓國投資商遭遇政策陷阱而失敗的多,而歐美企業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歐美企業在投資過程中,較少受優惠政策吸引,而更多地看該地的市場環境及項目本身在該地的市場前景。
針對政策性陷阱,國家經貿委博士後研究員趙曉給投資者的建議是:
1、加強與政府溝通,保證政策信息來得更快更准確,因為政策的確包含著巨大的商機;
2、忌貪小便宜吃大虧,不能僅僅因為政策優厚而不顧投資的其它條件;
3、提高對政策的應用水平,不要把寶全押在政策商機上,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進行投資;
4、政策應用適當,不要過頭,留心政策的變化。 企業是市場中的動物,只能在市場鏈條中生存。市場的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企業的生存就岌岌可危了。在企業的投資行為中,壟斷部門的市場壁壘是一個極大的投資陷阱。
很多投資者仍然熱衷於與壟斷行業做生意甚至力圖進入壟斷行業,他們看到了壟斷行業豐厚的利潤、穩定的回報,卻忽視了即將遭遇的非市場競爭的堅冰。壟斷行業要保住自身利益,將會動用各種力量對新進入者進行全力阻擊,利用現存不公正制度是最常見的手段,如利用政府補貼進行降價、利用計劃經濟時制訂的標准進行經營方面的限制等。要破除這些堅冰,所需付出的額外成本非常之高,不具備一定實力的投資者不能承受,即使具備了這種實力,在以後的經營過程中能否消化這些成本也未可知。
這類非市場競爭陷阱在市政環保、自來水、影視、教育、天然氣、電信、銀行等壟斷性行業及律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行業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券商為上市公司實行配股包銷使券商們「變成了股東」,紛紛陷入資金緊張或賠本甩賣的案例,與其說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使然,不如說是券商與上市公司之間不平等的地位造成。 1999年,國家經貿委發布「禁白令」,明確未來將取締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大批企業敏銳地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一頭扎進了綠色環保餐具行業。
兩年過去了,原本測算年需求總量達120億件,潛在銷售額不低於30億元的快餐具市場竟然成了綠色餐具的滑鐵盧。由於環保餐具價格較高,大量餐飲企業視國家禁令於不顧,仍然違規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及後來上市的「環保」替代品——一次性PP餐具。全國170家左右的綠色環保餐具生產企業,大約有2/3以上停(待)產,每天3班滿負荷生產的企業基本沒有,一些原來還能勉強開工的企業由於缺少流動資金或其它經營上的種種原因,紛紛停產關門。
「白魔」屢禁不止,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投資者掉進了新行業的人文環境陷阱中。大量小型飲食企業在薄利中生存,對成本的考慮遠遠大於環保意識,只要國家的禁令有口子——而這幾乎是肯定會有的——飲食企業就會舍綠就白。
在投資前的市場分析中,人文環境的考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盡管這一點被很多企業所忽略。融資環境、人員的文化素質、市場消費習慣、政府開放程度等構成了企業投資運作的重要人文環境,企業一旦與之不融合,要調整則會花費巨額的成本,如近兩年的中外合資改獨資潮、多家民營企業搬遷等。一些投資者面臨著投資中的「關門打狗」困境、新奇項目不被消費者接受、並購中雙方企業文化不融合、遭遇地方保護主義等,都暴露出項目對人文環境的不適應。
有的投資者自認為只要適應一些特殊的人文環境,如地方保護,如融資的人情化,可能會獲得加倍的利益。但我們很難看到一個企業能長久用「高額的賬外成本」與特殊的人文環境保持融洽,而且我們的社會交易理念正在向著重契約、守規范的西方式圭臬轉化,從長遠來看,簡單地適應最終都會弦斷弓折。
對人文環境的不適應,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敬而遠之。 對高新技術的追求在今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企業在投資行為中往往有追求高新技術的沖動,以保持自己的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但是,一旦對高新技術的把握不當,反而會成為顛覆整個投資行為的主因。
一般而言,擁有成熟的技術是所有投資者投資的前提,問題是,技術能否保證成熟?一些投資者相信「只要有錢,不怕買不來技術」,市場情況也確實如此,但問題又來了,買來技術真能用嗎?
與技術陷阱類似的是投資中的人才陷阱,都是新進入一個行業的投資者特別容易踏進的陷阱。這類陷阱有一個共同特徵:為企業經營所必備,容易從市場獲得所以投資者不重視,但評判是否合適卻非常困難,往往成為新投資項目成敗的關鍵。
在資本時代,企業對高新技術和高精尖人才的追求幾近瘋狂,魂牽夢縈的都是能擁有別人無法替代的技術,有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們沒有留意到,技術和人才作為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兩大法寶,在為投資者贏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也常使大量優秀的項目消弭於無形。
要避免技術和人才陷阱,投資者應努力做到:
1、進入新領域優先考慮熟悉產業的相關行業,盡量不要進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2、對還處於實驗階段的新技術,必須進行由小試到中試再到小規模的投產試驗;
3、對專家、顧問不能盲從,信任他們,但要驗證;
4、技術和人才的投資以適應企業規模和投資能力、適應目標市場需求為主要標准,過高或過低的技術、人才要求並不適當;
5、對進入新行業的投資者而言,判斷人才是否合適的標準是:一看其是否有相當的從業經驗,二看其在該企業及行業內的口碑,三看其歷史業績,最後,還要看其個人稟性是否與本企業文化相融合。對技術是否合適的判斷標准與此類似。 傳統產業競爭的白熱化,市場發展的超速度,使人們不得不將眼光投向一個個未知的領域——未知意味著領先一步。但這樣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踏入求新求異的陷阱,如一度如火如荼的互聯網,以及生物制葯、環保產業等。投資中的求新求異成為企業面臨的二律悖反難題:不求新求異是等死,但求新求異也許是找死。
新的經濟形式其實就像實驗室中的新產品,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利益,但與成熟產品相比,其風險程度太大。尤其是對實驗產品進行規模化生產,損失將難以估量。同時,求新求異的盲目投資常常使企業陷入一些新型管理理念的陷阱。因為求新求異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對「新事物」的盲目崇拜。
企業要避免求新求異的投資陷阱,要點在於:
1、投資的目的在於贏利,確定投資項目首先得有詳細的贏利計劃,不要被各種時尚潮流所迷惑;
2、任何一種新奇的項目,既要弄明白其中的法律禁區,還得考慮人們的消費習慣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2000年全國首家發泄公司在江西南昌關門,2001年海南首家「人體克隆」店停業,高估了市場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重要原因;
3、新的項目一般很難被消費者一下子接受,因此一方面有失敗的承受能力,還得做好持久戰的准備;
4、站在潮頭的背後,關注新奇項目的發展,發現贏利區後果斷進入. 恰當的規模才是真正的規模經濟,而不是絕對地規模越大越好。但今天仍有眾多的企業盲目追求投資的規模,追求做大的樂趣。企業的擴張、連鎖經營以及多元化甚至並購大多是基於規模經濟的考慮,對投資者而言,以規模擴張為投資出發點或是過分追求投資規模,是一種十分有害的傾向。
規模經濟的陷阱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市場經濟的顯著特徵之一是需求的不斷變化,對規模經濟的盲目追求導致的過度投資會使企業尾大不掉,在市場變化的時候,已經透支的企業資源無力迅速調整戰略重新面對新的市場;
2、無法實現對成本和市場的有效控制。受企業資源限制,過分追求做大規模,相應的人、財、物和管理模式會產生脫節斷檔,造成企業運作流程的堵塞甚至停止運行,最終整個投資失控。 企業的目標是利潤,但短期利潤的誘惑卻常常使企業喪失了獲得長期利潤的源泉。對短期利潤的追逐會使企業的有限資源越攤越薄,在人、財、物和精力等方面稀釋主業的供給。在越來越專業化的市場競爭中,市場演化速度越來越快,每一個產業鏈上都匯聚了太多虎視眈眈的分食者,且不說短線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風險,企業即使獲得了可以對主業項目形成資金支持的短期利潤,其在主業市場的影響力、管理者精力以及綜合競爭力的衰減都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追求上市是追求短期利潤的陷阱之一,對投資者而言,上市最大的損失在於戰略方向的迷失。一方面,上市本身高額「利潤」的吸引力容易使企業對短期利潤「成癮」,另一方面,上市融來的巨額資金會「撐死」企業,找不到項目可投,病急亂投醫往往會形成大量呆壞死賬,直接影響企業長遠戰略目標的實現。此方面的分析在本刊特別策劃《批判上市》中已有詳述,在此不表。
一些企業本末倒置,輕視主業經營,在證券市場中通過「委託理財」瘋狂追逐資本利得,也形成了巨大的短期利潤陷阱。
有的投資者明白項目運作、並購以及品牌擴張中其實存在種種陷阱,只是在高額的利潤驅使下,希望可以僥幸抓住那一條條滑溜溜的魚。但道亦有道,在超速競爭的市場,實力並不雄厚的投資者偶入魔道,或許得用一生的光陰來償還。 項目運作給現代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和可能,而且往往是大塊分金銀,相對實業投資而言,其財富聚集的速度是幾十數百倍。在今天,說進行項目運作成為一種時尚似不為過,但項目運作是有錢人的游戲,其中的陷阱埋葬了太多希望空手套白狼的追求者。
資金鏈斷裂是項目運作最大的陷阱。利用超市的巨額現金流量進行項目運作即是一種主要操作方式,其中的典型案例是鬧得全國媒體沸沸揚揚的東北最大超市萬集源猝死案。 企業培育一個成功的品牌不易,當它擁有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後,很自然地會想到充分發揮既有品牌的效用,用既有品牌投資發展關聯產品。事實上,品牌延伸是許多著名企業成功擴張的經驗,甚至成為不少西方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一項針對美國超級市場快速流通商品的研究顯示,成功品牌(年銷售額在1500萬美元以上)有2/3屬於延伸品牌。
但品牌延伸把握不好,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一些企業過度拓展產品陣容,恨不得用自己的品牌投資所有產品,結果卻連最拿手的產品都受到拖累,品牌資產損失慘重。這樣的品牌延伸犯了一個忌諱:原有品牌的個性被稀釋,從而使消費者感到疑慮,也就失去了與原有品牌的連接點。因此有專家說,營銷的精髓就是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形象,而破壞一個品牌形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打上這個名稱。
「品牌延伸陷阱」主要表現在:損害原品牌形象;模糊、淡化原品牌定位;誘發消費者心理沖突以及蹺蹺板效應(即同一品牌不同產品的市場表現互相沖突無法平衡)。
具體說,品牌延伸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准則:
1、知名品牌與其延伸品牌的品牌定位要一致。定位是指使品牌在顧客的心理中占據一個有利的地位;
2、知名品牌與其延伸品牌的目標市場、價格檔次應相近;
3、知名品牌與其延伸品牌的服務系統相同;
4、品牌延伸應根據企業和產品的現狀而定,不能盲目擴張。一些熱衷於品牌延伸的企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新消費群體上,由於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有限,在吸引新客戶的同時卻忽略了維系老主顧。企業保有一個消費者的費用僅僅是吸引一個新的消費者所需花費的1/4,所以,企業在考慮應用品牌延伸時,應考慮其自身的狀況和能力. 七八年前,當「低成本擴張」的並購概念撞擊民營企業家的腦海時,幾乎所有企業都為之振奮。對民營企業而言,轟轟烈烈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催生了太多的發財機會,並購無疑是巧妙而迅速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大捷徑。
喧囂之後是長久的沉寂,僅僅幾年的時間,在經歷了一系列並購帶來的震盪之後,「低成本擴張」已被很多民營企業悄悄地擱置在一邊,市場又迎來外資為主導的新一輪並購熱。這裡面,固然有國家產權改革政策完善使並購不再像從前那樣有利可圖的原因,但更多的卻是嘗盡了並購之痛的民營企業在默默地舔傷。
對大量民營企業來說,真正的擴張成本其實不是兼並時付了多少錢,而是兼並以後未來能賺多少錢。很多形式上的零兼並也可能是成本非常高。企業依靠聲譽、品牌和實力進行並購擴張,資產得到了擴張,但這些擴張也可能是「陷阱」。
一些企業進行並購的目的在於進行資本運作,即對被並購的企業進行重新包裝審計轉手或抵押貸款,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完善,此類運作越來越缺乏操作空間。而此類並購的陷阱在於容易發生現金流劇縮,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將會產生慘烈的連環效應,危及整個企業的生存。
從歷史案例來看,並購中主要存在著三大陷阱:一是債務陷阱,即被並購企業中存在的隱形債務;二是主管部門出爾反爾的·於文化沖突的陷阱。
一般說來,並購企業處於強勢地位,有著自己獨立而強大的企業文化傳統,在並購活動中,被並購企業的文化一旦不能完全融入,就可能產生巨大的沖突。三株在並購過程中就屢次嘗到這方面的苦頭,其軍事化管理不斷遭受被並購方的責難和抵制,有的甚至直接導致並購活動失敗。
要避免並購的陷阱,經濟學家盛洪的建議是:
1、在產權受到嚴格保護的市場經濟中,並購最好的方式是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但在產權保護體系還不完善的制度環境,在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後,需要注意先接管後轉讓或先租賃經營後轉讓甚至合資經營等非常方式;
2、聘請中立權威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計,同時在產權交易合約中明確規定收購方承擔的債務范圍;
3、在並購企業中進行文化融合而不是企業文化的替代;
4、藉助合適的中介機構幫助進行並購。合適的中介機構標準是:業績好,歷史長,專業化程度高,人員構成合理,規模大。

⑦ 央行論文中經濟不行怪文科生太多,「中等收入陷阱」究竟是個什麼

據媒體報道,2021年4月央行發表題為《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在該論文中央行提及了“我國應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即是文科生太多”。此消息一經發出,即在社交平台上廣為發酵,引起了網民們的關注與評論。

部分網友認為,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現有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而非單單是因為文科生太多;也有部分網民認為,在當今我國被眾多“卡脖子”技術問題困擾之際,加強理工科教育是實現國家進一步發展的不二法門,以下筆者將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一、中等收入陷阱是什麼

但是縱觀現在的社會輿論場,對於文科人們整體是持一種較為鄙視的態勢,因為在當今社會有著一種結果導向的價值觀,而理科能夠在更大程度地將自身的成果顯現出來,而文科對於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無法通過量化的數據所進行表現,可是這就意味著文科教育並不重要的嗎?實際上現在某些群體對於文科的偏見更多地表現出其烏合之眾的特點,當某個個體被淹沒在非理性的人群之中,那麼它自身其實已經喪失了理性批判的能力,當一個社會已經缺乏人文素養知識之時,那麼它又何談進一步的持續性發展呢?

閱讀全文

與經濟利益陷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行缺水金的女性適合什麼事業 瀏覽:121
二龍湖愛情故事第二季總共多少集 瀏覽:902
五行缺水怎麼找婚姻 瀏覽:510
情侶沒有多麼的幸福感了怎麼辦 瀏覽:639
幸福樹的泥土不濾水怎麼辦 瀏覽:155
古時候有關母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68
愛情三元理論包括的因素有哪些 瀏覽:638
健康碼顏色分別是什麼 瀏覽:45
別人誇你幸福女人怎麼回復 瀏覽:213
幸福對什麼對子 瀏覽:764
那就幸福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83
有哪些經濟學家 瀏覽:284
健康親情金錢怎麼排序 瀏覽:402
健康融合碼怎麼查 瀏覽:991
林志華跟鄧麗君的婚姻是怎麼回事 瀏覽:727
泰國經濟學留學一般多少錢 瀏覽:163
七六年的婚姻如何 瀏覽:894
山羊牧師婚姻在哪裡 瀏覽:968
愛情保衛戰為什麼不火了 瀏覽:696
美女相親時用什麼軟體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