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經濟社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國經濟社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2 14:14:20

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大基本理論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大基本理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拓和奠基之作;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拓展資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亦稱"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即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行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偉大革命實踐開辟的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體系,即指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

馬克思列寧主義(中文版)、毛澤東思想(中華民族)、鄧小平理論(人民解放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發展觀(中央人民政府)、共產黨"行動指南"(共產黨員)、共青團"核心價值"(共青團員)、"實體經濟"基礎指導(蘭剛)和"無產階級"執政(政府)的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發展、文化經濟、持續發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成的核心體系。[4]

㈡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發展圍繞以下兩點為基礎發展:

1、穩中求進

「穩」是主基調,是大局。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韌性更足、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為我們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六穩」工作,即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以穩定宏觀經濟大局。

2、穩中求進

「進」是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如何「進」?就是要在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著眼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穩」和「進」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我們講「穩」,不是消極應對、不思進取、自縛手腳,決不能面對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無動於衷,決不能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無所作為,而是要把該穩的堅決穩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2)中國經濟社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沿線各國通過合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各國必須展開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改革開放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助力聯合國提前5年達成了千年發展目標中的這一條,即力爭在2015年前實現極端貧窮人口比例較1990年水平減半。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穩中求進,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希望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更大成就

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的前提下,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探索開辟出來的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道路。這條道路是前無古人的道路,沒有任何既有先例可循,也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以借鑒,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發展經驗,尤其是深刻反省社會主義發展中經歷的曲折和教訓的基礎上,堅持走自己的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三十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開放,開拓進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並堅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㈣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麼。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區別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沒有作為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就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認為,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決定著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柱和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性質的根本體現。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有關鍵性作用。我國對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是以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也是以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條件的。

(4)中國經濟社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2)二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經濟中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就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理論基礎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是多層次構成的有機整體。其中,第一層次,即最根本的層次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它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第二層次,即具體原理層次,包括共性與個性相統一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實踐論、發展觀、群眾史觀等。

第三層次,即直接表現層次,這是最外在的層次,主要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還具有著鮮明的特性:傳承性;先進性;民族性;實踐性。

(5)中國經濟社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方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的政治信仰,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顯現出巨大的指導作用,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與我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

因為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實事求是,防止教條主義;因為與時代發展同進步,才能與時俱進,防止固步自封;因為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以人為本,防止官僚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生機與活力的奧秘所在。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脫離,導致了指導思想上的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發展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停滯和僵化;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本本化、官僚化。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誡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

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以不斷提高決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增強建設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勇於變革,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㈥ 中國經濟改革的理論基礎

關於經濟改革的基礎理論 就整體來講,我們的經濟改革的理論或者說理論基礎,其實是在一種極不完備的狀況下產生的。也即我們的許多基礎理論其實都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理論。而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導致出的政策改革,其實可能就也難免有失誤之處。改革是為了什麼,改革是為了誰,很完整的道出了就經濟改革的整體方向上來講,它是存在著失誤的。但是這里我們要看到一些具體問題的存在。那就是計劃經濟幾十年,使人們無法有效地理解市場經濟,因此實際上搞市場經濟,我以為其實可能還僅僅只是一種嘗試。也即社會主義是不是就是應該具體就是搞市場經濟,其實可能還得有待實踐的檢驗。我們今天說社會主義只能搞市場經濟,其實這許多可能都是針對以前搞的計劃經濟而言的。也即在搞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的背景下,不搞點市場經濟,中國的發展可能就還真是沒有出路。所以理解市場經濟,認識市場經濟必須科學的定位。即定位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具體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的繁榮,而在哪些方面,可能又容易具體造成失誤,造成失誤的原因又是什麼,是不是就是完全具體是由於搞了市場經濟引起的,這一切想不好,改革的大方向就還是搞不明白。就我的理解,我們搞市場經濟是應該有一定的界限的。所謂界限就是不能搞出超范圍的市場經濟。權貴經濟是不是市場經濟?肯定不是市場經濟,但權貴經濟在一定程度、條件下,有利於原來一點市場經濟都不具備的情況下,能有效地簡快的形成一點市場經濟。所以我覺我國的權貴經濟不是簡單的就形成的,它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但問題是今天的這種歷史背景已經大大的不存在了,已經大大的不需要權貴、精英之流來具體執掌市場經濟的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了。而在這時,提出一種新的歷史,經濟發展的時代形式,可能也就應該具體有所到來了。我主張搞什麼經濟呢?我主張搞社會經濟。什麼叫社會經濟?社會經濟就是許多人都能具體積極參與的經濟,而這種經濟與其說它是要面對市場不斷改變資源的配置方向,不如具體說可能要應該具體更多的尊重一些人民的選擇。有人講以人為本,我覺講以人為本不好,但以人民的選擇為本,我則覺得還是挺有必要的。人民的選擇就是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選擇按市場配置資源,我們就在多大程度上按市場配置資源,而不能在多大程度上按市場配置資源時,則就不能完全按市場配置資源。按市場配置資源,勞動力、人才按市場需求流動起來好不好?肯定好,但它容易引起的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待業,整個社會人才,就業選擇機制紊亂,形成有錢不能盡到其「錢才」,有物不能盡到其物處,有人不能使其發揮到更大的作用,那麼按市場配置勞動力、人才就容易具體形成一種空洞的教條。我們今天看到人才市場里,人頭攢動,有多少都是按市場(需求)配置上去了?有許多都是極嚴重的浪費。而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又有多少具體的物質資源,文化歷史資源像打水漂一樣的丟失了,那可能就更是不計其數了。我們發展了,這是肯定的,但我們也還存在著巨大的浪費,而這種浪費,有時,可能已經是具體直接的制約著我們的發展,制約著我們的後續發展力量的到來。最嚴重的就是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有時,具體不能完全有效到位時,有時,社會經濟秩序的發展,法制的混亂已經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而在此時,再要一味的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發展就有可以看得見的前途,發展無疑就是未來的一切(需要),那我們可能就要容易具體陷入到一種鼠目寸光的境地。什麼叫發展?我們想好了嗎?沒有!我們今天一會兒說要以企業效益增長為根本目標,明天一會兒又要說不以國民生產總值為根本目的,那麼我們到底以什麼呢?是不是衡量發展的標准今天可以這樣,明天又可以是那樣呢?顯然這里存在著極大的漏洞。漏洞——發展可以一會兒當兒戲,而一會兒又可以具體不顧其它,不顧給社會、人民帶來的種種不一定正常的影響。而與其這樣的發展就有可能不再被人們認為是發展,相反倒有可能要被人們要認定是一場鬧劇。

經濟改革的基礎理論要應該具體從哪裡梳理起呢?我以為要從人民的認識梳理起。人民的認識今天達到了什麼程度,我們就從什麼樣的地方梳理起。有人看不起人民,看不起人民究竟能講出多少有關改革的理論,看不出今天改革的理論,其實有時不一定非得需要正統的理論家們也能完成。因為在改革伊始,雖然許多(例如農民承包),雖然都是人民發明創造的,但實際它有多少深遠意義,實際卻後來未能為普通人民挖掘出來。也即農民承包了就是承包了,而具體就承包以後再怎樣具體發展自己,許多人卻是並不是很聰明。但問題的另一面卻是農民雖然通過承包具體至今還未能說就已經是找到更好的出路了,但總比在計劃下受管制要強得多吧。所以我以為,不要輕看這一突變,說不定什麼時候,可能它就又容易具體能帶來新的理解,怎麼,政府不應該有所支持嗎?

從未來的改革的發展需求來看,我以為今天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具體定位到一種比較現實一點的一個角度比較好。什麼叫現實?現實就是具體不要超過我們已經具體發現的問題和認識的理解程度上。比如今天講改革,講社會主義,是否應該更多的融合一些人民的意志,我以為可能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融合人民的意志,就要把人民的理解切實當回事,具體的就是即使講偏了,也沒有什麼大了不得的。而從這一點來講,改革目前的宏觀調控中的政府機制的過多,可能就不應該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如何貫徹體制、制度的改革的延續性,可能應該允許有工人的更多的發言權。改革——已經改到哪裡了,誰都不知道,這改革怎麼改?

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五種理論是什麼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學術理論資源,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系統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矛盾,合乎邏輯地推導出社會主義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徵和經濟規律,科學闡述了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規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淵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了由《資本論》建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資本論》所建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的主要特點是:其基本立場是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其研究對象是在一定生產力水平基礎上的生產關系;其基本任務是闡述經濟規律,尤其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了這一範式,同時又進行了理論創新,主要是:在基本立場上,它代表取得政權後的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即以人民為中心;在研究對象上,它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和根本任務,把研究對象擴展到生產力,建立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的經濟學說;在基本任務上,它為了增強替代資本主義的物質基礎,更加註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規律的研究。正因為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成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資本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經濟學話語。《資本論》提供了系統的經濟學話語,特別是它對替代資本主義社會後的未來社會作出了合乎邏輯的預測,其中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規定如公有制、按勞分配、有計劃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等,都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當然,《資本論》中認為在未來社會中不再存在的一些經濟范疇,實際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踐中仍然在發揮作用,也需要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體系。例如,馬克思設想未來社會可以直接分配社會勞動,不需要「價值」介入。而現實是,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商品貨幣,還需要由市場和價值規律來調節社會勞動分配。這樣,《資本論》中與商品貨幣經濟相關的一系列范疇如價格、競爭等,就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話語不僅來自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預想,還來自《資本論》中關於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論述。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國化和時代化。

《資本論》闡述的許多帶有規律性的經濟學原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充沛的理論源泉。《資本論》闡述的許多帶有規律性的經濟學原理,不僅可以說明資本主義經濟,也可用來說明社會主義經濟。例如,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來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及其基本經濟制度,以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來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來說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以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來說明新階段的經濟發展等。事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實踐中創新的范疇和原理有許多同《資本論》有著很深淵源,如市場經濟同商品生產和交換理論、產權制度同所有制理論、混合所有制同股份公司理論、虛擬經濟同虛擬資本理論、資源配置同社會總勞動時間分配理論、金融制度同信用經濟理論、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同要素所有權理論、創新驅動發展同科學技術及其應用理論、協調發展同社會再生產理論,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資本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范疇和原理的創新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開創性的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創新性的理論體系。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和話語,同馬克思《資本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我們應當繼續學好《資本論》,掌握和運用好蘊含其中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構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現實依據和理論基礎是什麼

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體系都是適應於一定時代條件的客觀需要而產生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這樣,毛澤東思想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是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和形成有其客觀的時代條件、實踐基礎和經驗借鑒。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發生的大變動大調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於整個20世紀90年代和發展於本世紀。這前後30年的時間,是整個世界發生大變動大調整的時期,這種變動調整的劇烈和深刻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趨勢加速發展,引起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以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

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和深化,推動著在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與時代主題和時代變革相聯系,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了以增強綜合國力為中心目標的改革浪潮,其遍布國家之廣泛、涉及領域之全面、改革程度之深刻、持續時間之長久都具有標志性的時代意義。在這一改革浪潮中,西方資本主義出現了種種新情況新變化,社會主義則發生了嚴重挫折。

面對如此深刻巨大的變化與挑戰,我們黨要解決好時代提出的新課題,迎接時代提出的新挑戰,開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思想上必須有新的解放,實踐上必須有新的創造,理論上必須有新的發展。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停滯不前,中國的社會主義就不能前進和發展,黨就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正是我們黨為不斷解決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迎接世界改革新浪潮、推進中國改革開放新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理論創新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時代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戰略的思維謀劃發展,是科學認識和正確應對世界發展變化、時代深刻變革,不斷進行理論思考和創造的產物。


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實踐基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推進改革開放,這是立足中國國情所進行的新的偉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這一偉大實踐和深刻變革,使我國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新的巨大解放,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取得了新的偉大進步。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是中國人民進行的生機勃勃的偉大創造,也必然是科學理論產生、形成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在這場歷史變革的偉大潮流中,我們黨始終站在實踐的前面,敏銳地發現、熱心地支持、悉心地維護、及時地引導人民群眾創造新事物、新成就和新經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深刻總結、科學概括,從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及其寶貴經驗進行科學總結而形成的理論成果。這一理論體系,博大精深而又與時俱進,完全是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基礎之上,是這一實踐所具有的開創性、豐富性、承前啟後與繼往開來等鮮明特性的能動的反映、科學的體現。

國際國內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歷史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經驗借鑒。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社會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既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也發生了嚴重性挫折,這表明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還需要進行長期而艱巨的探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這一關系社會主義命運的重大課題更加突出,也更加引人深思。

在我國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我們黨既在實踐中取得了社會主義發展的輝煌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經歷了失誤和挫折,特別是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嚴重錯誤。所有這些,都促使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道路進行深入思考,從經驗教訓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們黨正是在對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成敗進行正確分析、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並上升為理論。國際國內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寶貴借鑒。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集中反映了時代變化的新特點和中國改革發展實踐的新要求,集中代表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願望,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是我們黨勇於探索真理,不斷開拓進取,科學把握規律的必然結果。

拓展資料: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內涵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鄧小平理論是其基礎性部分。所謂基礎性,就是說這一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和理論體系的形成做出了創造性的獨特貢獻,搭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架構,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性部分。所謂開創性,就是說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紀,著眼當代世界的新變化和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指導思想。
ps:如果是簡答,可以只回答第一句話就好

㈩ 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這是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應對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形勢新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畫大餅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168
黑道聖徒4到底在說什麼故事 瀏覽:99
心理健康碼在什麼地方 瀏覽:809
怎麼把友誼發展為愛情 瀏覽:222
贊美女的漂亮怎麼說 瀏覽:762
婚姻不可求是什麼意思 瀏覽:744
婚姻中你不懂珍惜該怎麼辦 瀏覽:16
蚊子與大象的寓言故事是什麼意思 瀏覽:961
人們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980
在我國公有制經濟發揮什麼作用 瀏覽:296
蘇東坡有哪些有趣的名人故事 瀏覽:301
武昌健康證一般多少錢 瀏覽:196
不健康鏈接發給微信好友如何知曉 瀏覽:241
什麼叫事業型社保 瀏覽:73
男朋友的事業出現危機應怎麼安慰 瀏覽:94
五行缺水金的女性適合什麼事業 瀏覽:123
二龍湖愛情故事第二季總共多少集 瀏覽:904
五行缺水怎麼找婚姻 瀏覽:512
情侶沒有多麼的幸福感了怎麼辦 瀏覽:642
幸福樹的泥土不濾水怎麼辦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