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特徵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特徵

發布時間:2022-07-11 14:52:47

A. 古代中國經濟的特點是

農業為主,家庭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是任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生產力又是最活躍的、最革命的因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我國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世界上曾處於前列地位,並對亞洲和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有重大影響和貢獻。

(1)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不是為了交換,而是為了滿足生產者或經濟單位(如氏族、封建庄園、農民家庭)本身需要而生產的經濟形式。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里占統治地位。

這種經濟排斥社會分工,每一個生產者或經濟單位不但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而且生產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業品,"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其典型寫照,它是與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相適應的。

中國古代封建經濟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制經濟,在這種經濟形式下,地主把大多數土地分租給農民,形成了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業生產。此外,中國封建社會還存在著小自耕農的自然經濟和小生產者的小商品經濟,但它們不佔主要地位。

B. 簡析中國古代經濟的基本特點.

小農經濟,即封建自然經濟為主,特點: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精耕細作,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而商業則是受到打壓,自從商鞅變法以後,重農抑商政策為歷帶封建君主沿用,從而導致我國商品經濟發展較為緩慢。

C.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關於古代農業。早期農業生產方式經歷了從刀耕火種、石器鋤耕(耜耕)到鐵犁牛耕的三個發展階段。與之相適應,耕作方式經歷了從集體勞作到個體生產的變化。土地制度則經歷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國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三個發展階段。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細作則是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特點。
第二,關於古代手工業。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壟斷。到了春秋戰國,隨著土地私有化和小農經濟的形成,官府壟斷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實力雄厚、產品精美的官營手工業和滿足廣大人民需要的民間手工業並存的局面。民間手工業包括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中國古代手工業歷史悠久、技術高超、工藝精湛,長期居於世界前列。
第三,關於古代商業。在商周時期,商業也由官府所控制。春秋戰國時期,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民間商人迅速崛起,從而促進了商業的發展。但在「重農抑商」政策之下,古代商業在艱難中發展著。宋元時期商業得到空前發展,明清時期商業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對外貿易一直是中國古代商業的一個重要方面,不斷地發展繁榮。明清時期,對外貿易雖然受到了官府的壓制,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但是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第四,關於古代經濟政策。教材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隨著土地私有化而來的土地兼並,嚴重影響著農業發展和政治穩定,古代的一些王朝制定了抑制土地兼並的政策,但是並不足以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二是「重農抑商」政策為歷代政府所沿用,這種政策在古代歷史上有其客觀的背景,但是對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負面影響是非常突出的。三是明清以後的「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

D. 中國古代經濟特點

中國古代的經濟形式是小農經濟,其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種規模很小、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簡單落後、生產收益低的經濟形態,它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它主要有六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以家庭為生活單位,農民的生產通常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男耕女織」。人們在田間勞作充其量是解決一家的食物,而穿戴沒有著落,這就有產生家庭副業和家庭手工業的必然性。所以在空閑時間里,人們就在家裡進行簡單的手工業生產,以解決一家的穿戴衣著。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黃梅戲《天仙配》中《夫妻雙雙把家還》唱段:「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白居易的《朱陳村》中「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這些詞句反映了安居樂業的「男耕女織」式的經濟生活情景。在經營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同時,農民還經營家庭畜牧、瓜果種植及布帛麻絲等家庭副業,以滿足生活的其他需要和繳納賦稅。

第二,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只供個人使用的手工工具決定了小農經濟是以個體家庭為生產和生活單位的經濟形態,「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農民個人在其家屬的輔助下,獨立完成主要產品的全部生產過程,一般沒有外部協作,屬於個體勞動的性質。由於生產限於家庭勞動力的范圍,農民所耕種的土地,以全家力所能及的耕種面積為限度,經營規模小。農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為維持溫飽,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多的獲得產品,為我國農業的精耕細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下農民在自己有限和貧瘠的土地上,一年勤勤懇懇生產出的產品也就是滿足自己衣食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及繳納國家的賦稅,基本沒有剩餘進行商品交換。「春耕夏耘,秋獲冬藏,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 (──西漢晃錯《論貴粟疏》)是對農民的長年勞累辛苦的描寫;「又私自送往迎來, 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西漢晃錯《論貴粟疏》) 」這是農民自給自足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景,農民的產品有一定的剩餘,才會去市場出售。

第四,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是封建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是國家賦稅的主要承擔者,是國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證,所以小農的穩定就是國家的穩定,小農的興盛就是國家的興盛。小農經濟的繁榮與否關繫到封建經濟的興衰和封建政權的興亡,歷代封建王朝前期明君都注意保護小農經濟,保護農業生產,以維護封建統治。如西漢初年的「修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開始,「免除若干年徭役……減輕田租,十五稅一;文、景帝時減輕田租,三十稅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唐初,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保證農民有一定土地進行農業生產,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輕搖薄賦,勸課農桑,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盛世局面──「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第五,封閉性和落後性。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特點使得農民足不出戶就可滿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除鹽鐵之外,一般不必外求,生活比較穩定,一輩子不和外界來往也可以生活。安土重遷,知足長樂,所以小農經濟下的農民生活封閉,與外界交流的少,缺乏進取和憂患意識,苟且偷安,缺乏競爭意識,意識思維比較狹隘,思維模式單一,具有落後性。「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白居易《朱陳村》)」正體現出了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落後性。

第六,穩定性和脆弱性。小農經濟下農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簡單的生產資料,具有生產的積極性,在比較貧瘠的自然條件下也可以存在和再生產;又由於它以家庭為生產和生活單位,容易通過勤勞節儉實現生產和消費的平衡,一個農民,只要他不是太懶惰,只要年景不是有什麼旱澇災害,只要家中沒有發生什麼意外如重大疾病,就可以做到衣食無憂,所以小農經濟具有穩固性的一面。但由於經營規模小,缺乏積累和儲備的能力,經不起風吹浪打,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封建國家沉重的租賦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貸者的盤剝以及封建地主的兼並等條件下,多數農民家庭就會陷於貧困,失去土地或破產流亡。所以,小農經濟又是很不穩定的,具有脆弱性。如西漢晃錯《論貴粟疏》中所言「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這充分說明了小農經濟抵禦天災人禍的脆弱性。

E. 歷史題,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

我國古代經濟主要是自然經濟.所以自然經濟的特點也是封建經濟的特點 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經濟形式。又稱自給自足經濟。與商品經濟相對立。自然經濟是與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相適應的。它的基本特徵是:①排斥社會分工,經濟活動限制在以家庭為單位的狹小圈子裡,每一個生產者或經濟單位不僅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而且生產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業品。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自然經濟的特點。②生產形式相對封閉、墨守陳規,排斥技術進步,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明了。 在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內,自然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商品經濟只具有從屬性,起著補充的作用。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自然經濟不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時才逐漸趨於瓦解,並為商品經濟所取代。
主導思想:重農抑商(或重本抑末)、黃宗羲的工商皆本

F. 古代中國農業經濟基本特點是什麼

(1)經濟構成:中國古代農業經濟具有以種植業為主、以家庭飼養業為輔的特點。

(2)生產技術: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

(3)生產方式: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這種「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又一特點。在小農經濟下,農民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具有一定的生產積極性;經營規模小為精耕細作作出重要貢獻。

(6)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生產結構

戰國以來,形成了大體以長城為界的農業民族區與游牧民族區。牧區中也有若干營農的土著族,但具有單一傾向的游牧經濟佔主導地位。牧區種植基礎薄弱,對農區在經濟上存在著某種依賴性,需要從農區輸進部分農產品和手工業品。農區也需要牧區供應部分牲畜和畜產品。

兩大經濟區通過官方的和民間的、合法的和非法的互市實行經濟聯系,當它受到障礙時就往往發生戰爭。這種與民族關系糾結在一起的特殊的生產結構對中國古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影響很大。

G.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經濟特徵

政治經濟是在階級產生以後,剝削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剝削地位,經過激烈的階級斗爭,在各種經濟基礎上建立了不同的政權機構。這種政權機構就是凌駕與經濟基礎上的政治力量——國家。凡是有國家存在的社會里,其經濟形式都帶有政治的色彩。經濟的運作受政治力量的控制,這樣的經濟形式就是政治經濟形式。 政治經濟所體現的經濟的狀態是階級和階級斗爭。各種經濟關系都同政治力量糾葛在一起,無不受政治力量的擺布。凡是國家機器,都有一個核心力量在控制。這個核心力量的文化素質,決定經濟的形態。而他們的文化素質又是由社會存在所決定的。這就是說,客觀存在決定人們的文化素質,而人們的文化素質又創造了文化物質的生產,並且決定著生產活動的所有方面。每一個人都必然經過這樣兩個文化階段,一方面認識自然,另一方面改造自然。認識自然產生了文化思想。文化思想又創造了文化物質。人類在這一運動過程中,不斷追求著自我解放,同時也在不斷地改造著自己生存的客觀環境。從地里區位來看,是以點帶面的行政區劃分。從組織形式來看,是從上到下的官體制。就這樣追求著人類的經濟生活。結果,造成了官體統治下的不同階級的政治經濟生活。 中國王朝的社會體制按歷史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清王朝末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都是一步步承接而來,當中由於政治經濟的壓迫和剝削的作用,使人民充分感到了生活的不自由。所以,人們要改造這種政治經濟的文化模式。於是不斷產生斗爭和起義,有改朝換代,有歷史興替。古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特徵,在後人不斷的研究和探討下,逐漸被摸索清晰。傳統的觀點認為,只有經濟領域能夠創造財富,而政治領域和文化領域只是進行價值的消費,只能為經濟領域的價值創造過程構築必要的社會環境。事實上,經濟領域只是直接創造財富的社會生產領域,政治領域和文化領域是間接創造財富的社會生產領域,屬於廣義的社會生產領域,它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來創造財富,相互之間在著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歸納起來可以總結為三句話:經濟就是關於價值資源的配置,政治就是關於價值資源配置的規則,文化就是關於價值資源配置規則的規則。經濟是以價值增值為直接目的,實現對於價值資源在各個生產要素之間的有效配置。經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調整和控制各種生產要素(生產資料、勞動力和科學技術等要素)的直接配置情況,以達到財富的價值增值的目的。經濟領域所增值的財富通常也是按照參與該生產過程的生產要素的價值量比例來進行分配的,它實際上只是實現了新增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中國古代王朝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社會經濟的主體。經濟通常是以經濟行為的主體(主要是集體和個人)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為客觀目標,而不是以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的利益最大化為客觀目標,因此經濟行為的價值效應通常具有局限性、短期性、低價值層次性等特點。它是主體實施對各個生產要素的發展狀態的控制,即「位移控制」。中國古代王朝採用鎮壓和愚民的手段來達到統治目的,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坐穩了奴隸的時代和連奴隸都沒得做的時代。政治是以各個生產要素的可持續發展為直接目的,實現對於各個生產要素的配置規則。政治以權力對比為導向,通過調整和控制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規則,以緩解社會矛盾,降低社會內耗,協調各方關系,平衡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階級、各民族、各團體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以達到財富可持續的價值增值的目的。政治領域對於財富的間接作用所產生的增值量,通常是按照各種政治主體對於各種生產要素配置規則的影響權數(即權力大小)來進行分配的,它實際上實現了新增社會財富的第二次分配。中國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遺留給我們豐厚的文化遺產。文化是整個民族或整個人類長期積累的產物,不同階級、不同民族、不同社會集團的政治規則不斷發展碰撞、沖突、滲透、融合,逐漸抽象和升華出一系列新的規則,這些規則能夠使各種政治規則之間具有較高的認同性、協調性、連續性、便利性。因此文化的價值內涵通常反映了整個民族或整個人類的利益要求,文化行為相對於政治行為具有最大的全局性、長期性和高價值層次性等特點。它是實施對各個生產要素的發展加速度的控制,即「加速度控制」。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內在邏輯關系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價值特性的內在邏輯關系。由於任何政治事物(如政治活動、政治組織、政治制度、政治理論等)的價值效果最終必須通過相關的經濟活動來體現,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經濟事物,政治事物的價值率圍繞它所影響的經濟事物的價值率上下波動;由於任何文化事物的價值效果最終必須通過相關的政治活動來體現,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政治事物,文化事物的價值率圍繞它所影響的政治事物的價值率上下波動,並圍繞它所影響的經濟事物的價值率上下波動。2、社會控制的內在邏輯關系。經濟是對於生產要素運行的狀態控制(或位移控制),政治是對於生產要素運行的速度控制,文化是對於生產要素運行的加速度控制,都是圍繞社會價值資源對於生產要素的配置而進行的。政治相對於經濟具有更多的長期性、全局性和高價值層次性,而文化相對於政治又具有更多的長期性、全局性和高價值層次性。3、控制效果的內在邏輯關系。政治是為了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文化又是為了確保政治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是為了更深層次意義的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每個朝代,都是效仿上一個朝代,除弊革新,以史為鑒,古代王朝就這樣承接下來,當它再不能承載社會的發展趨勢,那麼也就走向了盡頭。

H.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是什麼

一、農業
1.古代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農業的起源:原始社會即形成南稻北粟的農作物種植格局。
(2)古代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其中:
①早期/原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種——石器鋤耕,基本模式:奴隸集體耕作,大規模簡單協作。
②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鐵犁牛耕,自耕農經濟,開始形成於春秋戰國,基本模式:精耕細作,小農經濟。
(3)耕作方式變化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①生產工具的改進:原始社會:石器、骨器——商周:出現青銅農具,但極少,仍以石器、骨器為主——春秋:鐵器牛耕出現——戰國:鐵器牛耕推廣——西漢:犁壁、耬車——三國:翻車(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轅犁(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筒車(水力灌溉工具)。
②水利設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戰國:都江堰、鄭國渠——漢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兒井、治理黃河。
③耕作技術的成熟:春秋至秦漢:兩年三熟,代田法,區田法——魏晉:《齊民要術》現存最早的農書,綠肥和輪作早歐洲1000多年——宋元:精耕細作全面成熟,稻麥復種制,南宋江浙為經濟重心——明清:多熟制,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經濟作物面積擴大。
(4)經濟重心南移:①過程:魏晉時開發江南;安史之亂後開始南移;南宋,江浙成為經濟重心(「蘇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遷,帶來勞動力與技術,南方穩定,自然條件優越,統治者重視。
2.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
(2)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代表:商周時期的井田制:①演變:商代出現,西周盛行,春秋後瓦解。②實質:名義上國有,實為貴族所有。③瓦解的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戰爭使勞動力減少;各國稅制改革,立法確立土地私有制。④瓦解的影響:封建剝削方式產生。
(3)封建社會:①以封建土地私有制為主: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農私有三種;地主土地私有制佔主導地位,土地兼並(將公田轉為私田、賞賜、買賣等)是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土地兼並嚴重影響國家的賦稅收入,引起社會動盪不安,統治者常採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護自耕農經濟。
②封建土地國有制:
A.三國:屯田制,軍屯、民屯;保證軍糧,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北方經濟發展。
B.北魏至中唐:均田制。a.內容:按性別、年齡把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準買賣;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繳納租稅,並服徭役和兵役。b.實施前提:國家控制足夠多的土地。c.實施效果:保證國家賦稅和徭役,穩定社會恢復經濟;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並。
(4)土地經營方式:
①自耕農經濟(小農經濟):至明清一直佔主導。
▲出現條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b.生產工具、耕作技術的進步:牛耕、鐵農具逐漸普及。
▲特點:個體農耕、男耕女織、耕織結合、鐵犁牛耕、自給自足。
▲地位及影響:a.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b.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c.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d.局限:分散性,封閉性,落後性,抵抗災害能力弱;是封建社會發展緩慢、阻礙近代社會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②田莊式經營:以東漢、唐為典型。
③租佃制經營:戰國產生,宋代僅次於自耕農,明清時期普及全國,佔主導。▲租佃式經營普及的意義:佃農對地主人身依附減弱,農民有選擇僱主和支配產品的自主權,甚至與市場發生聯系,積極性提高,有利於農業和商品經濟的穩步發展。
3.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
(1)生產規模: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
(2)所有制結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體。
(3)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4)生產模式:鐵犁牛耕,精耕細作。
(5)經營方式:「男耕女織」(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
(6)生產目的:自給自足,繳納賦稅,少量用於交換。
(7)地域水平:各地區、各民族農業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農業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二、手工業
1、手工業發展概況
▲冶金業
(1)青銅時代(夏商周-春秋):商周時期是其繁榮時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2)冶鐵業(春秋時期鐵器時代到來):①冶鐵技術的進步:春秋:生鐵、塊煉鋼——東漢:杜詩發明水排(水力鼓風冶鐵工具,16世紀前領先世界)——南北朝:灌鋼法(古代最先進)。②燃料:煤(漢代開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末年開始,明代流行)。
▲紡織業
(1)絲織業:上古時代發明養蠶繅絲(世界最早)——西周後工藝發展——漢代由於絲綢之路遠銷歐洲,獲「絲國」之稱——唐:緙絲技藝——明清:進入鼎盛時期,並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棉紡織業:宋代:出現——元代:黃道婆全面革新棉紡織技術,發明腳踏三錠紡車,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衣被天下」)——明代後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
▲陶瓷業
(1)制陶:新石器時代出現,唐代的唐三彩享譽中外。
(2)制瓷(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商代:燒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東漢晚期:成熟,青瓷——南北朝:白瓷——唐:制瓷業成為獨立工業部門,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唐朝越窯的秘色瓷極為珍貴;瓷器成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瓷器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宋:瓷窯遍布全國各地,景德鎮成為瓷都——元:進入彩瓷生產期,以青花、釉里紅為代表——明:鬥彩、五彩瓷——清:粉彩、琺琅彩。
2.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1)歷史悠久,技術長期領先世界。
(2)地域分布廣、規模大、分工細、技術先進,產品遠銷歐亞非。
(3)家庭手工業、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等多種經營模式長期並存。
▲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賦稅,剩餘部分才拿到市場出售。
▲官營手工業:夏商周時期推行「工商食官」政策;長期占據統治地位,明中後期不斷萎縮。特點:規模大、分工細、組織嚴密、管理完善、主要生產軍用品和皇室、貴族消費品,代表手工業最高成就;產品不流通,對工匠採取強制勞動和超經濟剝削,激化矛盾。
▲私營手工業:不斷發展,明中後期逐漸佔主導地位,某些部門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主要生產民間消費品,產品在市場流通。
(4)與農業發展密切結合,為農業文明經濟的發展服務而處於從屬地位。
(5)隨經濟重心南移,手工業生產布局相應變化。
三、商業
1、中國古代商業發展概況
(1)原始末期:偶爾以物易物。
(2)商朝:職業商人和貨幣出現(「商人」由來)。
(3)周朝:實行「工商食官」制度,商業活動為官府所控制。
(4)春秋戰國時期:私商出現,並逐漸成為商人的主體;官營商業和私營商業構成中國古代商業的兩種主要經營形態;各國鑄造貨幣,黃金、白銀開始用為貨幣;城市繁榮,出現大都會(臨溜,邯鄲)。
(5)秦朝:統一貨幣、度量衡,修馳道,促進商業發展。
(6)西漢: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中外貿易發達;商業中心:長安、洛陽,出現專供貿易的「市」,官府有專職官員管理。
(7)隋唐:商業蓬勃發展,南北經濟交往和對外貿易發達。①原因:政治統一;農業手工業發展;大運河開通;政府重視,政策開明。②表現:a.城市繁榮: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商業大都會。b.市場發展:市坊分開;有嚴格的時間限制。c.金融貨幣:出現了「櫃坊」(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匯票)。d.對外貿易: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頻繁,廣州成為重要外貿港口,市舶使專管外貿。
(8)宋元時期:進入新的高峰期。①宋代表現:a.打破市坊界限和時間限制,出現夜市、早市和草市;集鎮興盛,城市經濟功能增強。b.北宋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四川益州)。c.交換品種速增,城市中出現不同類型的集市。d.商稅越來越成為政府重要財源。e.重視邊境貿易(榷場)和海外貿易。②元代表現:a.紙幣廣泛流通。b.漕運、海運發達,遍設驛站。c.大都是政治、文化、商業大都會;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泉州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9)明清時期:出現新特點。表現:①商業市鎮的興起,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蘇州等地出現資本主義萌芽。②貨幣經濟佔主要地位,貴金屬貨幣白銀廣泛使用。③農產品商品化加強,破產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也成為商品。④國內市場擴大,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較快。⑤形成許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如徽商、晉商。
2、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
(1)起源早,與農業、手工業相輔相成,各期發展不平衡。
(2)古代中國的市場交換比中世紀的西歐發達。
(3)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城市中有市,鄉村中有草市,且有夜市和曉市等。
(4)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商人群體活躍,形成地域性商幫。
(5)商業領域官營和專賣制度長期存在。
(6)商業長期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商業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占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
四、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
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1)產生的基本條件:手工業技術的進步,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並出現僱傭關系。
(2)產生概況:①時間、地點、部門:明朝中後期(15世紀末),江南地區,紡織部門。②標志:手工工場的出現,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3)主要特徵:微弱、稀疏,發展非常緩慢;出現在個別地區、個別部門;發展水平低,始終處於萌芽狀態,就全國而言,不佔主導地位;最初多表現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形式。
(4)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原因
①經濟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影響了擴大再生產和商品經濟的拓展,妨礙了社會分工的發展。
②政治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阻礙。具體表現:封建政府重農抑商,徵收重稅,限制工場規模,殘酷剝削農民,農民貧困,購買力低下,束縛了萌芽的發展;「禁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貿易發展,妨礙了國外市場的擴大。
③思想上:長期以來重農抑商、重利輕義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地主、商人致富後熱衷於買田置地而很少投資擴大再生產。
④外交上:閉關鎖國,海禁政策,失去海外市場和先進技術。
(5)認識: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代表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趨勢,但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
2、「重農抑商」政策
(1)含義:中國封建王朝限制、打擊工商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地租徵收,以鞏固封建統治的政策。
(2)原因:工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封建政權統治。→目的:維護小農經濟,鞏固封建統治,保證國家賦稅與徭役來源。
(3)演變過程:
①戰國:商鞅變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重農抑商的原則。②漢代:進一步加強。③中唐至宋元: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松動。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④明清時期:封建政府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征商稅,破壞工商業的正當經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遠遠落後於西方工業文明。
(4)評價:①重農抑商的實質是維護封建國家統治的經濟基礎。重視農業,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封建社會初期對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起了積極作用。②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強化了自然經濟,不利於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中國封建社會漫長的重要原因,從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落後。③從根本上說,「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在對立面。
3、「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
(1)含義:明清時期嚴格限制中國人民赴海外經商和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經濟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維護封建自然經濟,鞏固封建統治。②直接原因:明統治者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清統治者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③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認「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交流。
(3)表現:①明朝:實行「海禁」;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②清朝:禁海、遷界;只留極少口岸對外通商;由政府特許的商行(如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4)評價:①積極:曾起過一定自衛作用,維護了國家的主權。②消極作用為主:嚴重阻礙了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了中外交流,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

I.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什麼特徵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階段特徵1、奴隸社會——匹馬束絲。2、封建社會⑴戰國、秦漢時期的階段特點①商品種類繁多;②中原市場形成;③封建城市興起。⑵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城市繁榮,唐中期後商業日益發達;②政府對商業市場在時間、地點上有嚴格限制;③對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置市舶使。⑶五代——元朝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北,南宋商品經濟發展及特點;②城市經濟繁榮,打破時、空限制;③出現新型貨幣——紙幣;④設置邊貿易市場——榷場;⑤糧食、農副產品(茶等)和手工業原料(絲等)大量進入市場;⑥海外貿易發達。⑦元大都、漕運、海運和海外貿易(泉州港等)。⑷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出現專業性的城市②明初對外貿易發達——鄭和下西洋;③互市;④資本主義萌芽。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J. 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特點

簡單點:一、農業是主導,小農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
二、手工業、商業是農業的補充,以官營為主;
三、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詳細點: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階段特徵1、奴隸社會——匹馬束絲。2、封建社會⑴戰國、秦漢時期的階段特點①商品種類繁多;②中原市場形成;③封建城市興起。⑵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城市繁榮,唐中期後商業日益發達;②政府對商業市場在時間、地點上有嚴格限制;③對外貿易發達,政府設置市舶使。⑶五代——元朝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北,南宋商品經濟發展及特點;②城市經濟繁榮,打破時、空限制;③出現新型貨幣——紙幣;④設置邊貿易市場——榷場;⑤糧食、農副產品(茶等)和手工業原料(絲等)大量進入市場;⑥海外貿易發達。⑦元大都、漕運、海運和海外貿易(泉州港等)。⑷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徵①出現專業性的城市②明初對外貿易發達——鄭和下西洋;③互市;④資本主義萌芽。⑤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哪些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們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980
在我國公有制經濟發揮什麼作用 瀏覽:295
蘇東坡有哪些有趣的名人故事 瀏覽:300
武昌健康證一般多少錢 瀏覽:195
不健康鏈接發給微信好友如何知曉 瀏覽:240
什麼叫事業型社保 瀏覽:72
男朋友的事業出現危機應怎麼安慰 瀏覽:94
五行缺水金的女性適合什麼事業 瀏覽:123
二龍湖愛情故事第二季總共多少集 瀏覽:904
五行缺水怎麼找婚姻 瀏覽:512
情侶沒有多麼的幸福感了怎麼辦 瀏覽:641
幸福樹的泥土不濾水怎麼辦 瀏覽:157
古時候有關母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70
愛情三元理論包括的因素有哪些 瀏覽:640
健康碼顏色分別是什麼 瀏覽:46
別人誇你幸福女人怎麼回復 瀏覽:214
幸福對什麼對子 瀏覽:765
那就幸福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84
有哪些經濟學家 瀏覽:285
健康親情金錢怎麼排序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