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宗室之子的两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宗室之子的两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0 06:56:53

❶ 东晋宗室之子司马元显为什么会被杀

司马元显出道即巅峰,16岁掌权,他的死代表着司马氏的谢幕,其父亲司马道子是一代权臣,祖父是东晋第八位皇帝晋简文帝,曾祖父就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元显虽然年轻,但是决断力比较强,他召集将领讨论当前局势,制定出进军方案。马上派遣大军按照计划进军,同时司马元显探知王恭手下重要将领刘牢之对王恭极为不满,就派人游说他叛离王恭,并许诺事成后把王恭的位子给他。刘牢之的倒戈对战事起了决定性作用,王恭兵败被擒,而后被处斩。此战一举让司马元显获得巨大的声望。

至此桓玄掌握了东晋大权,成为又一个权臣,为了树立威望,表明自己讨伐司马元显的正当性,在历数了司马元显的罪状后宣布处死他和六个儿子。就这样曾经的权臣司马元显被除掉了,这里面既有他自己的过错,也有东晋世家大族争权夺利的原因。

❷ 宗室和皇室有什么区别

走错路了

❸ 赵氏的传说故事有哪些(需要故事的名称)

一、西平赵氏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 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

二、指鹿为马

秦始皇驾崩时,宦官赵高和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串通一气,假传圣旨,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大公子扶苏下台,改立胡亥继承帝位。胡亥做了皇帝,即人们所说的秦二世。由于赵高帮助胡亥称帝出了大力,所以胡亥拜赵高为丞相。

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了笑说:“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

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计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过后,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

(3)宗室之子的两个故事分别是什么扩展阅读:

民间传说特征:

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❹ 战国四君子之间有什么故事

战国四君子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

孟尝君与冯谖之间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增强了自己的实力,纷纷招兵买马,招募天下有才能的人。因此一时之间,出现了一股养“士”的潮流。而”战国四公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这四个人之中,实力最庞大,也是最具野心的便是来自齐国的孟尝君。

孟尝君,原名田文。齐国王室家族成员之一,幼时曾遭父亲的嫌弃和厌恶,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出众的表现,最终获得了父亲的认可,成功在四十几个兄弟中杀出重围,继承爵位。此后便大量招募有才能的人,给他们最优厚的待遇,因此他的食客号称达到了三千人。

冯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才,他为了测试田文是否具有足够的胸襟和眼界,便故意装扮成无才无德的人来接近他,在孟尝君接纳他之后还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来刁蛮,但是田文却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冯谖就此认定他确实是可辅佐他成就大业的人。

于是便倾力相助,先是挺身而出接受了到薛城收债的任务,烧了百姓的借据为孟尝君买到了“义”。之后又“经营三窟”,帮助田文恢复并巩固了相位。可以说孟尝君能够数十年没有遭到什么灾祸,完全靠的是冯谖的计策。

孟尝君和冯谖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要有广阔的胸襟,要体恤下属;而下属在选择为谁工作是也要进行充分地考虑和思索,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结局。

(4)宗室之子的两个故事分别是什么扩展阅读:

他们为什么被称之为“君子”

首先,在商周时,君子只是指代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是相对于奴隶与平民的贵族的称谓。并没有褒贬的意思在里面。

接下来,孔子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君子的论述,比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孔子或者儒家的君子代表的是一种道德完备的人。后来的人们完全将“君子”的社会地位这层意思去掉了。

那么,战国四君子,他们的君子称谓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1,他们都是贵族,是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出身要么是君王之子,要么是君王的亲戚。他们除了家境殷实之外,他们更是官僚,是社会的特权阶层;

2、他们都有很多门客,最多的有门客3000,最少的也有门客1000。这个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给人民的印象。

3、他们都是文化深厚的人。信陵君写过兵书,平原君博学多才,他们都能够礼贤下士,唯才是用;

4、他们都有一定的政治信仰,比如爱国、崇尚正义、爱好和平等。

所以,战国四君子被称之为君子,是综合了两种因素:社会地位和道德水平。

❺ 三家分晋的故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智伯瑶执政后,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三家大夫都担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实力会下降,都不愿献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问赵襄子,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智伯瑶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家和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追随给智伯瑶,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

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5)宗室之子的两个故事分别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❻ 山海经中的两个故事

链接: https://pan..com/s/1fS8eYuZFOFNOLi0UPQANdg

神话故事(完)" data_size=""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fS8eYuZFOFNOLi0UPQANdg" data_code="qh89">

提取码: qh8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山海经神话故事

❼ 宗正之子刘德为何会被汉武帝称为千里驹

刘德,字路叔,是休侯刘富之孙。刘富连坐刘戊谋反,失去侯爵之位,后来朝廷得知他数次谏阻刘戊,更封为红侯。刘富有子四人,都在京师为官。其中刘辟疆字少卿,也喜欢读书,能够写文章。汉武帝时,刘辟疆以宗室之子的身份随二千石官员议论,他的论述在宗室之上。他为人清静少欲,以读书自娱,不肯出仕为官。后来有人游说大将军霍光,希望他任用宗室中的贤能之士。霍光采纳了这个建议,本来想用刘辟疆之子刘德,刘德正待诏丞相府。有人说他的父亲也在,还受到先帝的宠信,于是霍光就拜刘辟疆为光禄大夫,守长乐卫尉,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后转徙为宗正,过了数月就去世了。

刘德研究黄、老之术,有智慧、谋略。他少时数次上疏言事,被汉武帝召见于甘泉宫,并称扬他为“千里驹”。汉昭帝初年,刘德为宗正丞,和其他的官员一起审理刘泽的案件。由于他的父亲为宗正,刘德转徙大鸿胪丞,升迁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宗正,曾参与审查上官氏、盖长公主的案件。刘德经常拿着《老子》一书,称赞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的话。后来刘德之妻去世,大将军霍光意欲把女儿嫁给他,刘德不敢娶,害怕自己过于强盛。盖长公主之孙谭向刘德申诉说公主清白无事,刘德数次责备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霍光怨恨刘德不娶自己的女儿,就弹劾刘德接受谭的申冤,把刘德免为庶人,居住在山野之间。霍光得知此事,认为侍御史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就禀明皇帝征召刘德守青州刺史。

过了一年多,刘德又做宗正,参与尊立汉宣帝,赐爵关内侯。地节年间(前69~前66),刘德因为亲近宗亲,行为谨厚,被封为阳城侯。其子刘安民为郎中右曹,宗家因为刘德得官宿卫的有二十余人。刘德为人宽厚,好施恩于人,每当他处理京兆尹事务,就从轻处理罪人。刘德每当家产超过百万,就救济贫困的兄弟,供给宾客的饮食。他经常说,富有是人民怨恨的对象。刘德为侯十一年,其子刘更生(向)连坐铸伪黄金案,应该弃市。刘德就上疏为其子赎罪,恰好去世,大鸿胪上奏,说刘德为子赎罪失大臣体,不宜赐谥号、立嗣。有诏赐刘德谥号“缪侯”,并为之立嗣,传国到王莽败亡,国乃绝。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为我们点赞,若有不同的观点请进行评论和大家一起讨论,小编真诚欢迎您能关注我们,从而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❽ 列传第2宗室,耶律乙辛做了哪些陷害太子的事情,导致太子被禁锢

耶律乙辛(?~1081) 辽朝权奸。字胡睹衮,五院部人。“穷迭刺”之子。外和内狡。清宁五年(1059),为南院枢密使,改知北院,封赵王。咸雍五年(1069),加守太师。诏四方军旅,许以便宜从事。势振中外,门庭馈赂不绝。阿顺者荐拔,忠直者排斥。大康元年(1075),太子预朝政,乙辛知不得逞。诬死皇后,又害太子。后,出知兴中府事。七年冬,坐事减死,幽于来州。九年十月,阴谋叛逃投宋,被缢死。

❾ 李白作为皇族宗室之子为何会流入民间

李白在有些历史学家的眼中是一个落魄的皇族子弟。因为李世民曾谋划了玄武门之变,导致唐朝的皇亲贵族来了一次大洗牌。玄武门之变是着名的历史事件,是李世民发动的用来巩固自己的权利的。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许多皇族子弟为了活下去传宗接代,就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到了民间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开始远离宫廷的生活。李白的先辈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流入民间。

李白一生都是一个十分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小的时候就流传着铁杵磨成针的传说,李白长大后更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考取了功名。据说他和当时的皇帝和皇后都有着十分亲切的友谊,李白甚至为杨贵妃写过一首诗。当然李白作为十分有才华的人,自然有着恃才傲物的性格,在他人生的后半程,李白抑郁不得志,只能寄情于山水,开始了自己的半隐居生活。

阅读全文

与宗室之子的两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人怎么考验爱情 浏览:346
故事和酒英文怎么写 浏览:437
哪些名人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 浏览:497
827数字爱情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106
美女和男人是怎么生孩子的 浏览:657
汝阳什么时候也能变成经济特区 浏览:562
婚礼爱情结晶怎么说 浏览:998
94年的小伙事业和感情如何 浏览:447
最近太原有哪些事业考试 浏览:698
小麦有什么故事 浏览:127
经济法多少损失可以报警 浏览:93
西游记哪咤是什么故事 浏览:213
六合生肖婚姻什么意思 浏览:284
代领的健康码为什么不显示二维码 浏览:131
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哪些美女 浏览:118
漳州长泰县美女结婚彩礼多少钱 浏览:848
乌市幸福路有什么好吃的 浏览:197
意绵绵情依依多少故事 浏览:654
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在哪里 浏览:878
一生一世的爱情有哪些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