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老梁故事汇科举制度如何选人

老梁故事汇科举制度如何选人

发布时间:2022-06-09 23:13:01

❶ 科举制度的选拔是怎么进行的

现代的我们都是通过高考然后考取大学的,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成绩好分数高的考生就可以进入比较好的大学,分数低的考生只能进入非一流大学。那么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进行考试和选拔的呢?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都知道,我们隋唐时期就已经有类似高考的制度了,这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科举制度。接下来文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古代这一科举制度。

三、如何进行选拔

实际上,在唐朝的时候,真正能通过科举考试然后成功进入朝廷做官的是比较少的。进士科目得第的难度很大,而且通过进士考试之后还不算,还得继续通过吏部得考试才可以到中央为官。而如果没有通过吏部的考试,就只能到地方走马上任了。考生一共分为两类,要么是京师或州县学馆出身,名为生徒;要么是通过州县考试的,名为乡贡。每年到科举考试的时候,天下考生都会齐聚天子脚下认真参考。而待到科举成绩公布榜上,考试成绩第一的为状元。等到宋朝时期,名次位列第二的名为榜眼,第三的名为探花。

❷ 科举制度选拨人员的标准

科举制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标准,以明朝为例,明朝的主要是分三个等级来考:
明朝的乡试、会试和殿试

1.乡试
明朝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又称乡闱,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的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各布政司驻地。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此外还有负责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巡绰监门、搜检怀挟的官员。
考试分为三成: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三场考试,分别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考生入场,要经过严格的搜查,不许挟带。入场后,每一名凯胜由一名号军监视,防止作弊。黄昏时交卷,如果没有作完,给蜡烛三枝,蜡尽还没有完卷,就要被扶出考场了。考生交卷后,经过弥封、誊录、对读等程序,然后送主考、同考批阅。批阅的时间,名义上是十天,但是,真正用在批阅上的时间不过三四天而已。因为试卷很多,不能遍阅,试管往往“止阅前场,又止阅书义”,如果第一场所写的三篇《四书》义得到试官的赏识,就可以中式,成为举人了。
乡试的录取名额,是由朝廷决定的。洪武十七年(1384),诏“不拘额数,从实充贡”。洪熙元年(1425)规定了名额,各考区从十名到五十名不等。后来逐渐增加,明朝后期,南北直隶增至一百三十余名,各布政使司的名额也大大增加了。

2.会试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在丑、辰、未、戌年于京师举行。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乡试中式的举人。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试的内容和程序基本上和乡试一样。因为会试是比乡试更高一级的考试,明统治者对它更加重视。所以,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增加了一倍。主考、同考一级提调、监试等官,都由级别较高的官员担任。举人入场时的搜检,在明初较宽。朱元璋曾说:“此已歌鹿鸣而来者,奈何以盗贼待之?”所以,搜检之法时行时不行。到了嘉靖末年,举人挟带的情况日益严重。1565年,嘉靖“使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检,其犯者,先荷校(戴枷)于礼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遂为厉禁”。对此,沈德符颇有感慨。他说:“四十年来,会试虽有严有宽,而解衣脱帽,一搜再搜,无复国初待士体矣。”
会试的录取人数,明初没有定额。最少的一次,只有三十二人,最多达到过四百七十二人。名额说的增减,“皆临期奏请定夺”。成化是一年(1475)以后,一般取三百名,有因题请及恩诏而另增五十名或一百名的,属于特殊情况,并非“恒制”。
明代初年,礼闱取士,部分南北。洪武三十年(1397),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任会试主考,录取了宋琮等五十二人,全部是南方人。发榜之后,北方考生不服,说考官是南方人,如此取士是偏袒同乡。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侍讲张信等十二人复查。又有人说张信使在刘三吾的指使下有意将水平不高的卷子送给皇帝审阅,朱元璋听了更加生气,将白信蹈、张信处死,刘三吾年老免死,充军边疆。朱元璋亲自阅卷,录取了任伯安等六十亿人,全部是北方人。当时人称之为“南北榜”或“春秋榜”。但是,事过之后,并没有对被录取者的籍贯作出什么规定。知道洪熙元清(1425),仁宗朱高炽才命杨士奇定南北录取名额,男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占十分之四。宣德(1426——1435)、正统(1436——1449)年间,又分为南、北、中卷,在一百个名额中,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景泰(1450——1456)初年,曾一度飞出这个规定,但不久又恢复了。以后虽然比例有一些变化,但“分地而取”的原则却没有改变。

3.殿试
殿试,是明代科举的最高一级考试,因考场在奉天殿或文华殿而得名,凡是会试中式的人都可以参加。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称廷试。殿试的时间,按科举成式的规定是三月初一,从成化八年(1472)起,改为三月十五日。
殿试的内容很简单,仅试时务策一道。试题一般由内阁预拟,并在考试前一天呈请皇帝圈定。殿试以一日为限,日落前必须交卷。完卷后,受卷官以试卷送弥封官,弥封毕送掌卷官,掌卷官立即转送到东阁,由读卷官进行评阅。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皇帝就是主考官,所以评阅试卷的人只能称为读卷官。读卷官从进士出身的高级朝官中选拔。按照明初的规定:“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在一天当中,人数不多的几个读卷官要评定几百份试卷。读卷官的任务,只要是在试卷中挑出三份卷子,以便确定一甲三名的人选,其他分等定名次是无关紧要的。
明代殿试的名次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当时士大夫又通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有明一代,连中三元的只有洪武年间的许观(后复姓黄)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发榜后,皇帝赐诸进士宴于礼部,称“恩荣宴”。接着,这些进士们就分别被授予官职了。

殿试之后,还要选拔庶吉士。
选拔庶吉士,在洪武年间即已开始。但是,那是选出的庶吉士还不专属翰林院管理,到了永乐二年(1404),庶吉士就专属翰林院了,所以称选庶吉士为馆选。中选者由一名教习负责培养,教习由职位高资历深的翰林院或詹事府官员担任。三年学成,优秀的留翰林院任编修、检讨,其余出任给事、御史,叫做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官很快。到明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甚至“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所以“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了。通计明朝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出身的占十分之九。所以《明史·选举志》说,明朝“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

当然明朝还有武举,宋朝也有但是都不受重视。另外唐宋明清都有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初创,基本来说比起宋明来说不是很标准,也算是一大创举了,唐朝科举是分科的,常见的有明经科,进士科。明经比进士科要容易一些所以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宋朝不大清楚,但是宋朝的科举是要考试诗赋的(唐朝也考)并且占有不轻的分量,这点是与后代的不同。清朝基本呈明制,区别不大。

❸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科举制以前有以下几种人才选拔方式: 1.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 2.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 3.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4.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上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比如察举制,察举也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 5.隋朝正式设立进士科,以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标志科举制的诞生,此后,科举制得到了发展。与之前相比,科举制度出现后的差别: 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记得采纳啊

❹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着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以下是科举制的特点:
第一,士人报名应试,应考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
第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心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第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威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❺ 科举制在实行之前,是如何进行人才选拔的

引言:我们都知道在古人那个时代,他们选拔人才是通过一些科举制,但是你知道在科举制实行之前,人们是怎样进行人才的选拔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还有我们的九品中正制,而且它是实心与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他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官员,但是最终他威胁了我们皇帝的权力,所以他的官职最终垄断,而且最后才实行我们的科举制,这个时候寒门才得到了一些倾向,所以通过科举制寒门的一些人才也能够去当官,改变自己的命运。你会发现,无论哪个朝代的一些选拔人才的制度都会有一些弊端,都是需要人们去控制,只能将他的弊端降到最小,通过这样人才选拔出来才比较的合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现在的社会,而且现在的高考比以前的人才选拔也要合格和正式以及公正的多。

❻ 在科举制度之前,朝廷到底是怎样选人用人的

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举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根本。自古有句话:“得人者昌,实现者亡。”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举官用人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到目前为止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中央需要更多的官员时,实行“贤良”形式的事前管制制度。贤良的形式是把中央想审查的问题写在“书文”上,参加这次选举的人成为制定计划的人,说出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对策”。如果自己的对策能由中央选出,他可以被任命为党组官员。这样当选的人一般都是有独特思维的人,思考全面和整体情况往往是他们的普遍才能,因此他们的位置也会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例如历史上着名的东中西、扎伊等。选举是选拔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例如外交官,只要有特定才能就可以报名参加选举。

“孝廉”由地方主管向中央推荐孝子廉吏后,经过一定程序的筛选将被任命到中央统一。拿着“孝廉”推荐到中央,但实际主动权由地方主管掌握。随着“孝廉”的定期举行,官员的补充迅速解决,前面的两种选举方式正在逐渐淘汰。

尽管如此,两汉的经过和考试也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彼此。参加考试是汉代先官制度的两个重要步骤。检察机关后,是否选拔那个人,必须经过考试才能重新录用。

汉武帝以后,经纬成为步入仕途的正道,提倡孝廉也成为一种政治待遇和权力。但是,考虑到各军国的人口有多么不同,庭院也有同样的原因造成的不公平,到了东汉和齐永元的活动,又以人口为标准,每20万年提出一个孝廉,每40万年提出两个孝廉,推一推。人口不到20万,每两年一个孝廉。

因为提到孝廉的人很多,所以要经过审查才能选拔为各地主管或中央部门负责人。从历史资料来看,各地拿着“孝廉”上来的人通常是在元泰学考试中教的官员。此后,他举起“孝炎”成为了郎官。汉代的选官体制当时很先进,就像选官形式一样,至今仍被用作参考。

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可以说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但是,汉朝的先进制度仍然存在局限性。地方官员拥有车居制的主动权,因此地方主管会大量推荐自己信任的官员。那么最终形成门派势力。

❼ 科举制度诞生以前,朝廷如何选人用人

在科举制度诞生以前,朝廷选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在先秦时期用的是世袭制度,后来采用了世官制和察举制。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在文化这一块发展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在古代只有读书人才能够当官儿,只有当了官才能够高人一等,因此世世代代都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读书,就是为了考上功名,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年代的人都靠读书当官,有的年代只要你人品不错,就能够被当地的官员选拔上去,这就是年代不一样所产生的制度不一,接下来将会从不同的角度给大家好好讲解一下古代选拔人才的一些方法。
对于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❽ 在实施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一、世卿世禄制

这是存在最早的一种体系较为完善的选拔制度,盛行于夏商周时期(也有说是始于春秋时期,夏商周是举荐制度的,观点不一)。这种选拔制度的重点不在选,而在于你是否有一个靠得住的爹。因为这种制度就跟帝王的世袭罔替一样,是父死子继的。父亲做什么样的官,儿子中就有一个人可以被挑选出来做这样的官。除非有特别大的过失。很像明朝时期的国公王爷一样,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不过这个世卿世禄的官可不是国公王爷这样的闲职,是真正需要处理政事的,所以如果一个身居高位的权臣摊上一个不争气的儿子,那对于国家来说就等同于一场灾难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制度最终逐渐被取消。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家世只是作为一项参考,权重不大,但晋朝以后,由于该选官制度被大门阀所掌控,就变成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了。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主要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隋朝,大门阀已经成为了威胁皇权的重要势力,为了削弱门阀,打破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才开始施行偏向寒门取士的科举制,使得社会中下层有才能的人得以进入上层,施展自己的才能。

❾ 老梁故事汇20160728科举之前如何选人中的背景音乐

你好,其实很简单
教你个方法,电脑上你再放这视频然后用识歌软件
里面有一个听歌识曲。

与老梁故事汇科举制度如何选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海尔幸福里房源哪个最好 浏览:91
虹桥哪里有美女 浏览:63
都哪些岗位需要健康证 浏览:883
广饶新婚姻登记处在哪里 浏览:180
户外经济旅游怎么样 浏览:610
班级健康委员应该安排什么活动 浏览:868
美女生育的东西是什么 浏览:61
苏州事业编制与宿迁公务员选哪个 浏览:925
丹阳事业单位考试考多久 浏览:704
警察办案爱情的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404
美女两天卖三套房子是什么电影 浏览:991
人体健康平台有哪些 浏览:911
抖音美女套图怎么做的 浏览:453
一类改成二类事业单位怎么办 浏览:428
1636爱情数字含义是什么 浏览:495
幸福爱人是哪个电视剧 浏览:67
女人挣多少钱才适合AA婚姻 浏览:489
新闻事业编考试都考什么 浏览:750
事业编题目在哪里出的 浏览:134
经济订货量下的变动储存成本总额怎么计算 浏览: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