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历史上还有哪些巧言相近的故事

历史上还有哪些巧言相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6-09 04:03:13

①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巧言相劝的故事请举例说一说

楚庄王(公元前613左右) 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给它穿五彩艳丽的锦衣,给它住金碧辉煌的厅堂,给它睡设有帷幕的床,给他吃美味的枣肉。马却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
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谁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象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臣建议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弱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谧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事情好办,依臣之见,请大王就以六畜来埋葬它,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椁,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用姜枣作调理,下面铺上木兰树的皮,用粳米为祭品,用大火炖煮,埋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大官,吩咐说:“不要让天下人听到贵马贱人的事。”

② 历史上能体现能言善辩的故事有哪些


1、老头子

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在翰林院里上班.盛夏的一天,天气燥热,纪晓岚脱衣光背,伏案阅校稿样.一抬头,见干隆皇帝朝这间屋子走来,来不及披衣服,又怕这样见皇帝是大不敬,于是钻入案下,拉上帷幕隐蔽起来.
没想到,干隆早注意到纪晓岚的举动了,他不动声色地走进屋中,示意惊慌失措的编辑们静下来工作.然后踱到纪晓岚的书案边,默坐无语.
纪晓岚在案下龟缩多时,听屋内雅然无声,以为干隆已经走了,便撩起帷幕,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
干隆听了,责怪道:“纪晓岚,你好无礼!什么是老头子?凭什么叫我老头子?讲不出理由来立即赐死!”
编辑们都吓得面容失色.纪晓岚连忙钻出来,向干隆施礼道:“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为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为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简称缩写也.”
干隆听了,笑着说: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晓岚,起来吧!朕赦你无罪.”

2、盛东西

有一年,纪晓岚随干隆皇帝出巡江南.干隆看到一个竹篮子,感到很新鲜,问纪晓岚道:“爱卿,这是什么东西?”
“竹篮子.”
“此物有什么用?”
“盛东西.”
干隆沉默了一会儿,说:“为什么不叫盛南北呢?”
纪晓岚略一思忖,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金和木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要是盛火篮子要烧掉,盛水必须漏掉,所以不能叫盛南北”.
干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3、不敢投水

一次,纪晓岚和干隆帝同游汩罗江.干隆见这里是楚国大夫屈原投江自尽殉国之地,借机给纪晓岚出了个难题.
干隆问:“君要臣死,臣应当如何?”
纪晓岚爽快地说:“臣万死不辞.
“你是我的忠臣,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如何?”
“臣领旨!”
谁知纪晓岚走到船头,作投江状后,并没有跳下去,而是呆呆地自言自语一番,又返回跪在干隆面前.
干隆责问道:“你既为忠臣,为什么不遵旨?”
纪晓岚回答说:“臣正在投水,屈原从江中跳出来骂我说:‘纪晓岚你这小子,你要做千古罪人吗?当年我投江,是因为楚王昏庸.现今皇上英明,国家昌盛,你却要投江,你将当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称臣为忠臣,臣岂能欺上诬主?所以不敢投水.”
干隆听了,眉开眼笑,说:“朕是和你开玩笑,起来吧!”

4、真老乌龟

宰相庆祝80大寿,为借机发财,到处发请帖,纪晓岚也在邀请之列.纪晓岚对宰相的这一行径十分不满,到寿辰前一天打发人给宰相府送去大红幛一个,上写“真老乌龟”四个大字.
宰相看了大为恼火,第二天找到纪晓岚斥责道:“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为何要写字来骂我,跟我过不去呢?”
纪晓岚从容地说:“我并没有骂你啊!君为前朝老臣,年且80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怎么说是故意跟大人过不去呢?”
老宰相有苦难言,只得笑着说:“错怪你了,真对不起!谢谢你的一番好意!”

③ 谁有20个以上关于的巧言妙辩的真实故事

9、付帐 亚里斯多德有一次到饭店吃饭,店主的肉还没有烤好,可他已经饿了,就先吃了些干面包,店主把肉烤好后,给他端上来,亚里斯多德说:“烤肉的时候,我闻味都闻饱了。”说完便躺下打盹,其他客人吃完饭后,店主来向亚里斯多德要肉钱,他说:“我没有吃肉,为什么要付肉钱?”店主抓住他前边说过的话:“你说你闻肉味都闻饱了,那味是从我的肉里发出来的,所以应该付同吃一样的钱。”亚里斯多德毫不动怒,他拿出一枚钱币,叮当一声扔到桌子上说:“你听到钱的声音了吗?那声音是从我的钱身上发出来的。”说完他赶紧抓起银币,装到钱袋里说:“我的钱币的声音正好支付了闻肉味的帐。清了。” 10、晏子大智顶范昭 一天,齐国的国都十分热闹,原来齐景公在宫中举行盛大国宴,欢迎强大的晋国派来的使者范昭。范昭来干什么,用晋平公的话说,就是抛出一颗探路石,试试齐国的软硬。软,就是缺少战争准备,立即派兵攻打;硬,就不能轻举妄动。酒过三巡,范昭忽然甩起袖子,傲慢地说:“来,把齐君的酒杯拿过来!”齐景公懵了,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但由于害怕晋国,只好连忙把自己的酒杯递过去。范昭二话没说,一口就把齐景公的酒喝光了。齐国的宰相晏子一看,这不是在侮辱齐国国格吗?一个使者怎么能随便抢用别国国君的杯子呢?晏子立即命令侍从:“来,把齐君的酒杯取下,换上一只!”于是,范昭的面前又被换成了臣子使用的斛。范昭像挨了一剑,心头难受,索性装出喝醉的样子,疯疯颠颠地说:“乐师,来啊!给我奏支周朝的乐曲,我要跳舞!”晏子忙递过一个眼色,乐师会意,不卑不亢地说:“这一点,还请海涵!我从未奏过周乐!”范昭一下子蔫了,怏怏而退。范昭走后,齐景公担心地说:“相国这么做,惹恼了晋国,岂不要招来大祸?”晏子满有把握地说:“不!范昭绝非野蛮之辈,他是有意以野蛮的行为来试探我们,今天我顶了他,正是让他不敢轻视齐国。”果然,范昭这时正在路上嘀咕:“看来,要打齐国非碰钉子不可。看晏子这股劲头,齐国一定有依恃,肯定不好对付。” 11、佛印巧谑苏东坡 苏东坡以诗文着称,与人谈话常藏机锋。一次他和老友佛印对坐闲聊,苏东坡忽然有意要戏弄一下对方,便说:“古人常常以僧对鸟。”佛印不高兴了,便问:“何以见得?”苏东坡笑答:“比如‘鸟宿池边村,僧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敲门僧’。是不是这样?”佛印听了略一思索,冷不丁说:“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苏东坡本想把佛印和鸟归在一类,嘲讽一番,不想佛印机敏过人,一句话便把苏东坡当成了“鸟”,苏东坡一时竟无言可对。 12、唐伯虎巧写祝福辞 苏州名士唐伯虎才华横溢,但科场失意后,常常放浪形骸,玩世不恭,说话、做事常有惊人之处。一次,正值春节,有个财主送给唐伯虎一件小小的礼物,请他给写几个字,对全家祝福一番,图个吉利。唐伯虎满口答应,来到财主家,磨好墨,铺好纸,当着全家的面“刷刷刷”写下了6个大字:“父死、子死、孙死”。财主全家陡然变色,财主本人更是怒不可遏,他一把抓住唐伯虎,咆哮起来:“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竟用这么恶毒的话咒我全家?”唐伯虎一点儿也不着急,他说:“员外,你弄错了,这是很好的祝福辞,怎么说是咒语?你想,一个家族的人如果是按这个顺序,父亲死了儿子死,儿子死了孙子死,那说明家里没有横死暴死的,每一代人都无祸无灾,个个都寿终正寝。这样的家庭能不幸福吗?可如果不依这个顺序,儿子死在父亲前面,孙子死在儿子前面,那将是多么悲哀和不幸!谁愿意他家出现那种情况呢?”财主听了,这道理倒是对极了,只得赔罪,把唐伯虎恭恭敬敬送走。不过,他看着这6个字里有3个死字,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也不愿张挂出来向人炫耀了。 13、庄子鱼乐之辩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一块儿游玩,来到濠水河边。庄子看见河里有许多鱼轻快地游来游去,便感叹道:“这些鱼在水里游得多么快乐啊!”惠子听了,反问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这一问,确实来头不善,一般的人说不定就给问哑了。可庄子学问精深,在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尤其锻炼了他能言善辩的本领,他一听,立即按照惠子反驳自己的逻辑进行回敬说:“你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道鱼快乐?”这一驳,惠子该没词了吧?不!以惠子和公孙龙为首的名家,特别擅长辩论,他们常常拿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反着劲说,把王公大臣们说得哑口无言。这一次,惠子又使出了绝招,他说:“好!就按你说的,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那么,你也不是鱼,因此你也就不知道鱼是否快乐。”惠子这一说,简直是下了结论,庄子听完,感到不妙,这惠子确实厉害,顺他的话说下去,倒把自己给驳倒了。庄子略一思索,立即扭过了话锋,郑重地说:“请回到本来的话题上。开始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说明你已肯定我知道鱼快乐了,只是问我怎么知道的。既然你不是我,能知道我知不知,那么我不是鱼,我也就可以知道鱼乐不乐了。人不必非变成某种东西,才能认识它。现在我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我是站在河边看到以后知道的。”说罢,二人相视大笑,继续向前游玩了。这一番辩论,话虽不多,但充分显示了二人善于寻找对方说话的缺口,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本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鱼乐之辩。 14、侯宝林巧设小偷谜 一次,在大陆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休息时,各与会人员看到着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纷纷要求他说个段子,活跃活跃气氛。侯宝林皱了皱了眉说,我的老搭档郭启儒先生不在,我就说段单口的吧。大家齐声赞成,侯宝林便抑扬顿挫地讲开了:“从前,有个老太太,无儿无女,靠每天给人浆洗衣裳赚几个钱。钱虽不多,老太太生活俭朴却还有节余。剩下的钱放哪儿呢?老太太自己有个小银行——就是她住的破屋子的墙窟窿。每天她把钱卷成一卷,回家就往墙窟窿里一塞。过了半年多,老太太想把钱点点数。用手往墙窟窿里一摸——糟了!连个钱毛也没有。老太太急了,前后查看,屋门每天锁得好好的,不像有人撬过。再往窗户上一瞧,嗯,毛病在这儿哩!原来这墙窟窿靠近窗户,窗户格子下面有个地方磨得油油亮了。显然是每天有人从窗户中伸进手,把钱掏走了。老太太这个气呀!憋闷了半天,想了个狠主意。她先找了把锋利的牛耳尖刀,藏在家里。然后出去洗衣服,回来照旧把钱一卷,塞进了墙窟窿。吃完饭,老太太放好被子,吹熄了灯——好像是睡下了,其实她紧握尖刀,在窗户一侧等着呢!过了半个多时辰,黑影中果然有一双手,从窗户洞里伸进来,准确地摸到墙窟窿,熟练地把钱用两个指头夹出来。老太太一看,好毛贼,就是你!正当这贼手要抽出窗外的刹那间,老太太双手握刀,咬牙切齿,狠命一扎——嚓!刀尖子竟扎透了贼的手背,插到了窗台的木头上。这一下,小偷想逃,手却被扎住了,逃不掉;想赖,钱还在手心里,赖不掉!就等喊人来捉贼吧。可就在这时候,却出现了个意外情况,什么情况?小偷说了一句话,老太太“噌”地又拔起了刀子,而小偷乘机一溜烟儿逃走了。”大家正听得入神,候宝林却戛然而止,等了好一会儿,不见有下文,纷纷提问。侯宝林说,我的段子已经说完了,只是这里有一个谜:小偷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使老太太又拔起了刀?于是人们各自推测,有的猜:“小偷说:‘我是你儿子。’”有的猜:“小偷说:‘我是你丈夫。’”有的猜:“小偷说:‘我也穷得很,饶了我吧!’”有的猜:“小偷说:‘不放了我,改天杀了你!’”侯宝林只是笑,大家一想,都有破绽,哪种说法老太太都不会拔刀子。眼看开会的时间到了,侯宝林说:“告诉你们吧,小偷当时喊‘没扎着’,由于天黑看不太清,老太太信以为真,拔起刀子想重新扎,小偷才乘机逃走了。” 15、随时应变 30年代中期,香港的茂隆皮箱行由于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引起了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于是他蓄意敲诈,到皮箱行订购了3000只皮箱,价值港币30万元。合同写明一个月后交货,过期如不能按质量交货,由对方赔偿损失50%。一个月后,皮箱行经理冯烁交货,威尔斯却以皮箱中有木屑,咬定那不是皮箱,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按合同赔偿他15万元。开庭时,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企图判冯烁诈骗罪。冯烁委托当时不太出名的罗文锦律师辩护。正当威尔斯在法庭上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的时候,罗文锦从律师席上站起来,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号金表,问:“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法官说:“那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的人说道,“这只金表没有人会怀疑吧?但是请问,这只金表除表壳是镀金的外,内部构件是金制的吗?”旁听者议论:“当然不是。”罗文锦接着说:“但是,人们仍然把它叫做金表。由此可见,茂隆皮箱行的皮箱裹有木屑也仍然是皮箱。那么,可以看出,本案不过是原告威尔斯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法官在众目睽睽之下,理屈词穷。只得以威尔斯诬告罪,判罚5000元结案。从此罗文锦声名大震。

④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巧言相劝的故事请举一例说一说。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讲述的是,清朝大学士张英家与邻居之间相互谦让,让出“六尺巷”的真实故事。

⑤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相同或相近导致容易混淆的着名人物

康熙年间出了两个于成龙。一样做到封疆大吏,同样受到皇帝的表彰。两个于成龙同朝为官,先后都任过直隶一把手,但年纪却差了一大截,而且一个平民出身,一个是汉八旗的镶红旗人。

直隶曾经流传很多有关襄勤公于成龙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作品也取襄勤公事略为素材,多为侠义公案类内容,如《于公案》等。

⑥ 历史上有哪些巧言相劝的故事短

  1. 汉文帝与周勃
    汉文帝时绛侯周勃被免去丞相职位,有人上书皇上,诬陷周勃有谋反之意,廷尉逮捕了周勃并准备治罪。薄太后对文帝说,绛侯当年手持皇上玉玺统领北军剪除吕氏,那时候他都没有谋反,如今没有了职权居住在一个小小的县城,难道还会谋反吗?文帝幡然醒悟马上赦免了周勃并恢复了周勃的爵位和封邑。

    2.汉高祖与萧何
    萧何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看到京城人口众多老百姓耕地较少,就建议将御用的专门养殖宠物的上林苑对外开放,拿出来给老百姓耕种,刘邦一听勃然大怒,认为是萧何收受了商贾的好处,欲从中谋利,于是将萧何上了镣铐投进监狱,当时满朝文武都认为萧何罪行严重,又怕受到牵连,所以没有人敢为之申辩,只有一个姓王的卫尉在侍候皇帝时对刘邦说,想当初陛下与项羽交战数年,关键时刻陈豨、黥布叛乱,箫相国把守关中,那个时候不谋取个人利益,现在怎么会接受商贾的金银呢?再说,丞相为民兴利,百姓感激的是大汉帝国,认为皇上恩德如天,定会更加拥护陛下。过去前秦灭亡,正是因为君臣猜忌,如今箫相国之事还请陛下三思。刘邦听了这话,尽管不太高兴,但觉得很有道理,当即释放了萧何。

3.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⑦ 历史上有什么相似于“将相和”的故事

和《将相和》类似的历史故事有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贤人,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一个才气横溢,一个为人诚恳厚道。俩人意气相投,来往非常密切。后来他俩一起做了齐国公子的老师,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齐僖公死后,襄公继位,他害怕各位公子谋夺他的王位,就想加害于公子纠和小白。于是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后来襄公死去,纠和小白都赶忙回国争夺王位。后来,正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管仲成了囚犯。
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想处死管仲。鲍叔牙极力举荐管仲为相,桓公最后采纳了鲍叔牙的意见。
管仲知道后感叹说:“我和鲍叔牙曾经一起做买卖,赚了钱,我总是多拿一些。有人说我占便宜,鲍叔牙却说:‘管仲家贫,理应多拿一些。’鲍叔牙后来家道衰落,我为他谋划赚钱,结果反而令他更穷了。有人说我愚,鲍叔牙却说:‘哪里是他愚,是我自己没有好机遇!’
我曾多次到朝中为官,但都被国君驱逐出境。有人说我不贤,鲍叔牙却说:‘他是未遇到明主呀!’我曾从军参战,但遇到敌人反攻时,我总是第一个往回跑。
有人说我胆怯,鲍叔牙却明白,说‘他家中有老母,是孝心所致呀!’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⑧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相同或相近导致容易混淆的着名人物呢

历史上同一时期名字相同的人不少,甚至不乏同名同姓的人发生互动,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些:

1、同年死的韩信和韩信

说到韩信,大家都能想起和萧何、张良并列“汉初三杰”的军事家韩信。不过实际上在西汉初年有两个韩信,另一个是韩襄王姬仓的庶孙,在秦末起义时跟随张良入关,后来被封为韩王。因此为了和韩信区分,往往把他叫韩王信。巧合的是两人都死在了公元前196年。

国历史上同名的人不少,彼此之间有关系的也不止以上这些,只是随便列举一二,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⑨ 历史上巧言相劝的故事有哪些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3、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为年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辅佐,但国势已大不如前。

而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孝成王又年少无知,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兵将“急攻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

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候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苟无岁,何有民?尚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这篇文章中,她溺爱少子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全不像一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才引出了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

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绩称疾不入。

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

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当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5、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还有哪些巧言相近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将军是主角的电影 浏览:931
狮子童话电影 浏览:652
一建经济动态投资在多少页 浏览:577
尸吻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68
韩国一部男主在地狱给女主一颗珠子找女主的电影 浏览:974
求一个在线看电影的网站 浏览:993
麻辣烫喝泡面哪个更健康 浏览:299
2020年韩国最好看的影视网站 浏览:212
幼师怎么学好讲故事 浏览:721
我想给她幸福应该怎么做 浏览:550
爱情赋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浏览:686
流畅网站推荐 浏览:52
孩子叛逆期看什么电影比较好 浏览:76
智能化如何增加经济 浏览:680
妻子出轨的欧美电影 浏览:497
有钱和幸福是什么 浏览:256
天安人寿幸福源盛典版是什么保险 浏览:561
电影网不卡 浏览:537
好看的日本爱情电影成人 浏览:314
啄木鸟白雪公主 百度网盘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