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24 20:44:59

Ⅰ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感人故事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Ⅱ 绾㈠啗闀垮緛镞剁殑灏忔晠浜

1銆佽崏甯借

闀垮緛阃斾腑锛屽洜澶╂皵镣庣儹锛屽叡浜у厷镓链夋寚鎸ュ畼澶存疮浜哄ご鎴翠竴椤惰崏甯斤纴绾㈠啗渚﹀疗锻树粠钖庤刀𨱒ユ姤锛氩悗闱涓瀵圭槠鍐涜窡𨱒ヤ简銆傝春榫椤悓蹇楃偣浜嗙偣澶淬傚彧鏄锻戒护澶у剁户缁钖戝墠璧般

绾㈠啗璧板埌涓鍧楀钩鍧︾殑灞卞満锛岃春榫椤悓蹇楄傚疗浜嗗湴褰锛屽懡浠ゅぇ瀹舵墧鎺夎崏甯姐傞】镞跺啗阒熻璁虹悍绾凤纴浣嗘槸杩樻槸镓旀帀钻夊附锛屼竴鍒囧惉浠庡懡浠ゃ备竴鍒归偅锛屾弧鍦伴兘鏄绾㈠啗镄勮崏甯姐傜劧钖庤春榫椤懡浠ゅぇ瀹惰繀阃熻浆绉汇

鐢辫拫浠嬬煶甯﹂嗙殑鍙嶅姩鍐涜刀浜嗕笂𨱒ワ纴锏藉啗閮芥病链夎崏甯斤纴镞╃儹寰楃殑鐪煎啋閲戣姳锛岀湅瑙佹弧鍦扮殑绾㈠啗镓旂殑钻夊附锛岄】镞舵劅瑙夊枩浠庡ぉ闄嶏纴涓绐濊渹鍦板幓鎶㈣崏甯斤纴鍖瀹树篃涓嶉樆鎸★纴𨱍虫槸绾㈠啗镫肩媹钥岄冦

杩欐椂锛屽ぉ绌轰紶𨱒ヤ竴阒甸炴満澹帮纴锏藉啗姣涓崭粙镒忋傚洜涓轰粬浠鏄庣槠椋炴満鏄𨱒ラ厤钖堜粬浠杩借刀绾㈠啗镄勚傚彲鏁屾満鍙涓嶈繖镙锋兂锛屼粬浠杩椤嚑澶╄繛绾㈠啗褰卞瓙閮芥病鐪嬭侊纴娌″皯鎸ㄩ暱瀹橀獋銆

杩欎竴锲烇纴浠栦滑鐪嬭佸湴涓婄殑鍐涢槦閮芥埓镌链夌孩浜斿绩镄勮崏甯斤纴椤挎椂锽滃嚭链涘栥傚硅繖锲㈢槠鍐涚妫杞扮儌镣革纴链烘灙妯镓銆傛墦镄勭槠鍐涙荤殑姝伙纴浼ょ殑浼わ纴阃幂殑阃冦

绾㈠啗钖鍒拌繖涓娑堟伅锛屼汉浜烘媿镓嬬О蹇锛屼釜涓绉拌禐璐洪緳钖屽织绁炴満濡欑畻銆

2銆佸江寰锋鍜屼粬镄勫ぇ榛戦″瓙

杩囱崏鍦版槸绾㈠啗闀垮緛阃斾腑链涓鸿𡒄鑻︾殑涓娈靛巻绋嬨傜孩鍐涙寚鎸ュ憳鍦ㄩゥ瀵掍氦杩镄勭姸鍐典笅钖戝寳鎸鸿繘銆傝蛋鍦ㄥ墠闱㈢殑閮ㄩ槦鏂绮浜呜缮鑳藉熸寲閲庤彍钖冿纴璧板湪钖庨溃镄勯儴阒熷垯杩为噹凿滀篃镓句笉鍒般

褰寰锋鐜囬嗙孩涓夊啗锲㈣礋璐f垮悗銆备粬鐪艰佹垬澹浠涓涓涓锲犻ゥ楗胯屾槒鍊掑湪鍦帮纴渚挎妸鐩鍏夌洴鍦ㄨ嚜宸辩殑澶ч″瓙涓娿

杩椤尮浠庢睙瑗垮嚭鍙戞椂灏辫窡闅忓江寰锋镄勫ぇ楠″瓙锛屼竴璺涓婂张椹绮椋熷拰鍣ㄦ潗锛屾疮涓澶╁畠鑳屼笂閮藉爢寰楀儚灏忓北浼肩殑銆

链夋椂褰寰锋鎶氭懜镌澶ч粦楠″瓙蹇靛彣镌锛氢綘澶杈涜嫤浜嗭纴杩炰竴镣规枡閮藉悆涓崭笂銆傝寸潃锛屽氨鎶婅嚜宸辩殑骞茬伯鍒嗗嚭涓浜涳纴鎭勬倓鍦板炶繘澶ч粦楠″瓙镄勫槾閲岋纴涓钖戠湅镌瀹冨悆瀹屻

姝ゅ埢锛岃崏鍦颁笂鏂绮浜嗭纴褰寰锋鍐冲畾𨱒鍧愰獞瑙e喅鐕幂湁涔嬫ャ备粬鎶婇ゲ鍏诲憳锽娄简𨱒ワ纴闂阆掳细镐诲叡杩樻湁鍑犲ご鐗插彛銆

杩炰綘镄勫ぇ榛戦″瓙杩樻湁6澶淬傝侀ゲ鍏诲憳锲炵瓟阆撱

濂斤纴鍏ㄩ泦涓璧锋潵锛屾潃鎺夊悆镶!褰寰锋镄勮瘽灏辨槸锻戒护銆

浠涔堬纴𨱒鎺変綘涓嶅嚭钻夊湴鍟﹁侀ゲ鍏诲憳镌镐ヤ简銆傚嚑涓璀﹀崼锻桦惉钖庝篃镐ュ繖锲存嫝杩囨潵锛屽ぇ澹拌达细鍐涘洟闀匡纴澶ч粦楠″瓙鍙涓嶈兘𨱒锻!

褰寰锋娣辫峰湴链涚潃𨰾村湪涓嶈繙鍑虹殑澶ч粦楠″瓙锛屽钩闱椤湴璇达细閮ㄩ槦姝ゅ埢杩为噹凿滀篃钖冧笉涓娄简锛屽彧链夋潃鐗插彛瑙e喅钖幂殑锛屾垨璁歌兘澶氢竴浜涗汉璧板嚭钻夊湴銆

钥侀ゲ鍏诲憳娴佽呯溂娉瀵瑰江寰锋璇达细浣嗘槸浣犳庢牱璧板嚭钻夊湴鍒镄勮兘澶熸潃锛屽ぇ榛戦″瓙蹇呴’瑕佺暀涓嬶纴瀹冧负闱╁懡绔嬭繃锷熴

褰寰锋𨰾岖潃钥侀ゲ鍏诲憳镄勮偐鑶璇达细浣犱滑鑳借蛋锛屾垜涔熻兘璧般傞洩灞变笉鏄宸茬粡璧拌繃𨱒ヤ简钖楅潻锻藉张绠楀缑浜嗕粈涔!澶ч粦楠″瓙鏄涓洪潻锻界珛浜嗗姛锛岃繖娆″氨璁╁畠绔嬫渶钖庝竴娆″ぇ锷熷惂!

杩樻槸鎶婂ぇ榛戦″瓙鐣欎笅𨱒ュ惂锛屽ぇ瀹跺湪璇锋眰銆

褰寰锋链変簺涓嶈愮储浜嗭纴浠栧ぇ澹板湴瀵硅韩杈圭殑璀﹀崼锻樿达细闾卞崡杈夛纴浼犳垜镄勫懡浠わ纴璁╂柟鍓瀹橀暱璐熻矗𨱒楠″瓙!

6鍖圭壊鍙i泦涓鍒颁简涓榻愩傝侀ゲ鍏诲憳𨰾嶈呭ぇ榛戦″瓙镄勮剸瀛愬张鍦ㄨ交杞荤诞璇锛氩ぇ榛戦″瓙锻锛屽ぇ榛戦″瓙!濮斿眻浣犱简锛屼綘涓洪潻锻界珛澶у姛钖!

褰寰锋鑳岃繃鑴稿幓銆傛灙澹版病链夊搷锛岃皝涔熶笉镒挎剰寮鏋銆

20鍒嗛挓杩囧幓浜嗭纴娌℃湁璋佷笅寰椾简闾d釜镫犲绩銆6鍖圭壊鍙i兘濂藉儚棰勬劅鍒颁简浠涔堬纴缇や䌷鍢跺彨浜嗗嚑澹帮纴鍙堥粯榛桦湴浣庝笅浜嗗ご銆

20鍒嗛挓杩囧幓浜嗭纴浠岖劧娌℃湁钖鍒版灙澹般

鍓瀹橀暱锛屽揩寮鏋!浣犱笉钖戝畠浠寮鏋锛屾垜灏卞悜浣犲紑鏋!褰寰锋鍙屾坠鍙夊湪瑕侀棿镐掑惣阆撱

镓嬫彁链烘灙镄勬柟鍓瀹橀暱鎶6鍖圭壊鍙e悜杩滃勭壍浜嗙壍锛屾灙鍙e瑰嗳浜嗗畠浠锛屽ぇ瀹堕兘闂涓娄简鐪肩潧銆

鏋澹板搷浜嗐傚江寰锋钖戠潃鏂滃掍笅铡荤殑澶ч粦楠″瓙锛岀紦缂揿湴鎽树笅鍐涘附杩椤ぉ鏅氢笂锛岃崏鍦扮瘽𨱔镞佸氢简浜涚敓链恒傚江寰锋鎺ㄥ紑璀﹀崼锻樼𨱒ョ殑涓纰楄倝姹わ纴鍙戠伀阆掳细鎴戝悆涓崭笅锛岀寮!

婕婕寰佺▼锛屽啀涔熻佷笉鍒板ぇ榛戦″瓙镄勮韩褰变简锛屽畠铻嶈繘浜嗗寳杩涚殑婊氭粴阈佹祦锛岃瀺杩涗简瀹d紶锻橀紦锷辨垬澹浠镄勭规澘澹伴噷锛氩0镞犲尽瀵掕。锛岃倸鍐呴ゥ銆傛檿鍊掍简鐖璧锋潵锛岃窡涓婂幓锛岃蛋鍒板胯惀鍦般

3銆佺孩灏忛

闾f槸娣辩嬬殑涓澶╋纴澶阒冲亸瑗夸简銆傜敱浜庨暱镞堕棿鍦ㄨ崚镞犱汉鐑熺殑钻夊湴涓婅屽啗锛屽父甯稿繊楗ユ尐楗匡纴闄堣禄钖屽织镒熷埌鍗佸垎鐤叉俪銆

杩欎竴阒典粬鎺夐槦浜嗭纴鐗电潃闾e尮钖屾牱鐤叉俪镄勭槮椹锛屼竴姝ヤ竴姝ユ浈鍓嶈蛋镌銆傚拷铹讹纴鐪嬭佸墠杈规湁涓灏忕孩鍐涳纴璺熶粬涓镙凤纴涔熸帀阒熶简銆

闾d釜灏忓朵紮浣嗘槸鍗佷竴浜屽瞾銆傞粍榛勭殑灏忚劯锛屼竴鍙屽ぇ鐪肩潧锛屼袱鐗囱杽鍢村搅锛岄蓟瀛愭湁镣瑰効缈桡纴涓ゅ彧鑴氱┛镌镰磋崏闉嬶纴鍐诲缑鍙堥潚鍙堢孩銆傞檲璧揿悓蹇楄蛋鍒颁粬璺熷墠锛岃达细灏忛硷纴浣犱笂椹楠戜竴浼氩効钖с

灏忛兼憜鍑轰竴鍓婊′笉鍦ㄤ箮镄勬牱璨岋纴鐩镌闄堣禄钖屽织闀跨潃缁滆叜鑳″瓙镄勭槮鑴革纴寰寰涓绗戯纴鐢ㄤ竴鍙e洓宸濊瘽璇达细

钥佸悓蹇楋纴鎴戠殑浣揿姏姣斾綘寮哄氢简锛屼綘蹇楠戜笂璧板惂銆

闄堣禄钖屽织鐢ㄥ懡浠ょ殑鍙e惢璇达细楠戜竴娈佃矾鍐嶈!

灏忛煎斿己鍦拌达细浣犺佹垜钖屼綘镄勯┈姣旇禌鍟婏纴闾e氨姣斾竴姣斿惂銆备粬璇寸潃鎶婅叞涓鎸猴纴锅氩嚭涓鍑嗗囱窇镄勫Э锷裤

闾o纴鎴戜滑灏变竴鍧楀効璧板惂銆

涓嶃备綘鍏堣蛋锛屾垜杩樿佺瓑鎴戠殑钖屼即锻銆

闄堣禄钖屽织镞犲彲濂堜綍锛屼粠韬涓婂彇鍑轰竴灏忓寘闱掔为溃锛岄掔粰灏忛硷纴璇达细浣犳妸瀹冨悆浜嗐

灏忛兼妸韬涓婄殑骞茬伯琚嬩竴𨰾夛纴杞昏交鍦版媿浜嗘媿锛岃达细浣犵湅锛岄紦榧撶殑鍢涖傛垜姣斾綘杩桦氩憿銆

闄堣禄钖屽织链钖庤杩欎釜灏忛艰存湇浜嗭纴鍙濂界埇涓婇┈鑳岋纴链濆墠璧板幓銆备粬楠戝湪绔嫔埢锛屾儏缁钥佸钩闱欎笉涓嬫潵锛屼粠鍒氭墠阆囱佺殑灏忛硷纴𨱍宠捣涓杩炰覆镄勫╁瓙銆

浠庝笂娴枫佸箍宸炵洿鍒伴欐腐镄勭爜澶翠笂锛岃窡浠栨墦杩囦氦阆撶殑闾d簺绌峰╁瓙锛屼竴涓涓娴姝ゅ埢浠栫溂鍓嶃

涓嶅癸纴鎴戝弹楠椾简锛侀檲璧揿悓蹇楃獊铹跺枈浜嗕竴澹帮纴绔嫔埢璋冭浆椹澶达纴镫犺涪浜嗗嚑涓嬮┈镶氩瓙锛屽悜𨱒ョ殑璺濂旇窇璧锋潵銆傜瓑浠栨垒鍒伴偅涓灏忛硷纴灏忛煎凡缁忓掑湪钻夊湴涓娄简銆

闄堣禄钖屽织钖冨姏鍦版妸灏忛兼姳涓婇┈鑳岋纴浠栫殑镓嬭Е鍒颁简灏忛肩殑骞茬伯琚嬶纴琚嫔瓙纭闾﹂偊镄勶纴瑁呯殑浠涔堜笢瑗垮憿浠栨帍鍑烘潵涓鐪嬶纴铡熷厛鏄涓鍧楃儳寰楀彂榛戠殑鐗涜啙楠锛屼笂闱㈣缮链夊嚑涓鐗椤嵃銆

闄堣禄钖屽织鍏ㄦ槑锏戒简銆傚氨鍦ㄨ繖涓镞跺欙纴灏忛煎仠姝浜嗗懠钖搞

闄堣禄钖屽织涓鎶婃悦浣忓皬楝硷纴镫犵嫚鍦版墦浜呜嚜宸变竴涓鍢村反锛氶檲璧揿晩锛屼綘镐庢牱瀵瑰缑璧疯繖涓灏忓厔寮熷晩!

4銆佸彧锅氶奔涓嶅悆楸肩殑鐝闀

涓涔濅笁浜斿勾绉嫔ぉ锛岀孩鍐涜繘鍏ヤ简钻夊湴銆傜敱浜庝笁涓灏忓悓蹇楀缑浜呜偁鑳幂梾镄勫叧绯伙纴镓浠ユ寚瀵煎憳灏辫╃倞浜嬬彮闀跨収椤句粬浠銆

涓変釜䦅呭彿涓澶╁彧璧颁简浜屽崄閲岃矾锛屽埌浜嗗胯惀鍦帮纴鐝闀垮氨鍒板勬寲钻夋牴锛屽拰镌闱掔为溃缁欎粬浠锅氶キ銆备笉鍒板崐涓链堬纴闱掔为溃鍏ㄥ悆鍏変简銆傞ゥ楗垮▉鑳佺潃浠栦滑銆

铏界劧鐝闀垮埌澶勬垒閲庤崏銆佹寲镙戞牴锛屽彲鍏夊悆杩欎簺镐庢牱鑳藉悆楗卞憿鐝闀跨溂鐪嬬潃浠栦滑鐦︿简涓嫔幓锛屾暣澶沧暣澶灭殑钖堜笉𨰾㈢溂銆

链変竴澶╋纴鐝闀垮湪娌宠竟娲楄。链嶏纴蹇界劧鐪嬭佷简涓𨱒¢奔璺冨嚭姘撮溃锛屼粬镐ュ繖镓惧嚭涓镙圭绅琛i拡锛屽集鎴愪简涓阍╋纴璁╀笁涓钖屽织钖冧笂浜嗘柊椴灭殑楸硷纴锽濅笂浜嗛奔姹ゃ

鍙链変竴浣嶅皬钖屽织娉ㄦ剰鍒板湪浠栦滑钖冮奔镄勬椂鍊欙纴鐝闀夸粠𨱒ヤ笉钖冧笢瑗裤备箣钖庯纴杩欎綅灏忓悓蹇楀彂鐜扮彮闀垮湪钖冧粬浠钖冨墿涓嬬殑椋熺墿锛岀溂娉灏辩佷笉浣忔祦浜嗕笅𨱒ャ

鐪肩湅灏辫佽蛋鍑鸿崏鍦颁简锛岀彮闀垮嵈楗挎檿杩囧幓浜嗭纴涓変釜灏忓悓蹇楁ュ繖铡婚挀楸硷纴锅氭堡锛屽彲鐝闀胯缮鏄涓轰简浠栦滑钥岀压鐗蹭简銆

5銆佷竴琚嫔共绮

涓浣17宀佺殑灏忕孩鍐涘皬鍏板湪闅忛儴阒熶竴璧峰墠杩涚殑镞跺欙纴濂戒笉瀹规槗寰楀埌涓琚嫔共绮銆傚湪缁忚繃涓搴фˉ镄勬椂鍊欙纴濂圭湅瑙佷简涓浣崭激锻桡纴浜庢槸渚胯窇杩囧幓镦ч【浠栥傝皝涔熸病𨱍冲埌锛屽ス镄勫共绮琚嬩笉骞告帀鍏ユ按涓锛岃姘村啿璧颁简銆

濂逛负浜呜╁ぇ瀹舵湁瓒冲熺殑骞茬伯钖冿纴娌℃湁锻婅瘔澶у讹纴镊宸辨嫈浜呜稿氶噹凿滃炶繘骞茬伯琚嬮噷銆傛笎娓愬湴濂规拺涓崭綇浜嗭纴鎶ゅ+闀垮彂鐜颁简锛屽ぇ瀹舵墠鐭ュ埌浜嗕簨𨱍呯殑鐪熺浉锛岀悍绾锋妸镊宸辩殑骞茬伯鍒嗕竴镣圭粰濂癸纴璁╁ス镒熷弹鍒颁简瀹剁殑娓╂殩銆

Ⅲ 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有那些

一、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

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二、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政府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三、三次遇到母亲

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全家9人参加长征。其中,李中权的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长征途中先后牺牲。1937年,兄妹在陕北团聚时,只剩下4人。虽然和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李中权和母亲只有过3次短暂相见。

第一次是在1934年春天,当时母子两人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向对方隐瞒,最后还是母亲告诉了李中权。由于任务在身,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那时正准备二过草地。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得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李中权没有告诉母亲二哥李中池、五妹李中珍夫妇的死讯。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6月,在西康省丹巴县东边耳时,李中权当时任红四方面军大金川独立二师政委。行军路上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李中权留下自己的战马和部分干粮,含泪而去,不忍回头。

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虽然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战马的帮忙,李中权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翻过了雪山,但1936年7月7日,在西康草地炉霍县,李中权的母亲再也走不动了。

幼小的李中衡、李中秋兄妹掩埋了老人,带着老人留下的拐杖,一直走到陕北。

四、金色鱼钩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五、半截皮带

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十三四岁参加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干粮野菜、枪皮带都被战友们吃光了,开始轮流吃周广才的皮带。估摸着要走出草地了,他哭泣着恳求战友:“不吃了,同志们,留着做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见毛主席”。

就这样,这条被吃了一小截的皮带留存了下来。为缅怀先后牺牲的战友,周广才一直珍藏着这条皮带,还在上面烫了“长征记”。

Ⅳ 闀垮緛链缁忓吀镄勬晠浜嬩簲涓

闀垮緛链缁忓吀镄勪簲涓鏁呬簨锛氥娄竴琚嫔共绮銆嬨併娄赴纰戙嬨併婇炲ず娉稿畾妗ャ嬨併婇噾镩茬殑楸奸挬銆嬨併婂崐纰楅潚绋为溃銆嬨

1銆併娄竴琚嫔共绮銆

杩欎釜鏁呬簨璁茶堪浜嗕竴涓13宀佺殑灏忕孩鍐涘皬鍏板湪闀垮緛阃斾腑涓轰简镦ч【涓浣崭激锻樿屼笉椤捐嚜宸辩殑骞茬伯鎺夊叆娌充腑銆傚ス涓轰简璁╁ぇ瀹舵湁瓒冲熺殑骞茬伯钖冿纴鍧氭寔涓嶅憡璇夋垬鍙嬩滑锛岃呬綔娌′簨鍙戠敓涓镙枫傜劧钥岋纴濂圭殑韬浣扑笉琛屼简锛屾姢澹闀垮彂鐜板悗锛屽ぇ瀹舵疮浜哄垎浜嗕竴镣瑰共绮缁椤ス锛岃╁ス浣扑细鍒颁简瀹剁殑娓╂殩銆

Ⅳ 红军25000里长征中有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如什么什么什么

1、断肠就义红军师长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

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最后,除少数红军突出重围外,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面。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的百余名官兵在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他本人腹部受重伤,不幸被捕。

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他从昏迷中醒来,乘敌不备,用手伸进腹部伤口,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 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和信念。

2、贺子珍舍身救伤员

贺子珍是毛泽东的妻子。长征开始时,她已怀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贺子珍随干部休养连在黔西盘县境内隐蔽休息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一个担架员被炸死,伤员暴露在田地里,敌机又一次俯冲下来。

在这危急关头,产后虚弱的贺子珍立即冲过去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躯体掩护着伤员。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块弹片。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只得把表层的弹片取出,有些深入体内的弹片伴随了她一生。

部队又要出发了,贺子珍为了不拖累大家,影响部队行军,主动要求留下来。毛泽东和战友们坚决反对。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她继续随部队长征。贺子珍这种舍生忘死救伤员,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激励着战士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向最后的胜利。

3、一封血信

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了激战。军团长彭德怀十分焦急,因为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突然,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发现,敌人阵地里跑过来一个人,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往山上招手。钟明彪立即冲出掩体,跑去接应。

跑近一看,原来是半年前刚入伍的小战士。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肠子流了出来。见到钟明彪后吃力地喊着:“十团已冲上主峰,又被敌人压下来,快派部队增援!”钟明彪想给他包扎,他说:“别管我,快去报告!”钟明彪只好飞速跑回指挥所汇报。

彭德怀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后来,钟明彪和战友们沿着一条血路,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的小战士。大家忍着眼泪掩埋了小战士,悲痛万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4、毛主席爱兵如子让担架

长征初期,毛泽东大病初愈,组织上给他制作了一副担架,配备了坐骑。但他很少用担架,不是让给生病的警卫员,就是让给冻脚的小战士。

坐骑更是秘书、警卫、勤杂人员轮流使用。渡赤水河时,警卫员黄泽九因肚子痛掉队了。毛泽东马上将担架留给他,自己和战士们夜行军走了100里山路。尽管很疲劳,他们一路上还给战士们讲笑话,鼓舞大家。

一天,红军来到雪山脚下,机要秘书黄有凤又突然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毛泽东亲自找卫生员给他服药治疗,又让他躺在担架上,一再鼓励他要坚持下去。

可毛泽东自己却拄着拐棍,迎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滑地向着雪山走去。黄有凤躺在暖暖的担架上,望着毛泽东那举步维艰的身影,感动得热泪盈眶。长征中,红军将领们像这样爱兵如子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5、彭德怀宰杀坐骑救急

1935年8月,红三军团在过草地时,由于连续长途行军作战,干部战士都十分疲惫。因为缺粮,他们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饥。此时,军团长彭德怀决定把仅有的六匹骡子全部杀掉,以解燃眉之急。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一听要宰杀全部骡子,包括彭德怀的坐骑大黑骡子后,都不同意。

这头大黑骡子在长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一路上,它不是驮着粮食、器材,就是驮着伤病员。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去的;过雪山时,一些疲劳过度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翻越了雪山。

彭德怀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杀它们,部队靠什么走出草地?人比牲口更重要!”最后,骡子全部杀掉了,军团部只留下了一些杂碎,其余都留给了后面的部队,这些肉不知救了多少红军战士,使部队渡过了难关。

Ⅵ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是指长征途中哪两个感人的故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是指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的故事。

1、巧渡金沙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毛泽东诗词中的《七律·长征》出现了如下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这句诗描写的就是红军长征时巧渡金沙江时心情的愉悦。

2、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渡过大渡河。24日晚,先头部队赶到安顺场,占领了该地。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师第一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筑堡防守。

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团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从第二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分成两批,熊尚林带领第一批8人先渡河,孙继先带领第二批8人再渡河。十八名勇士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八名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

智能双全的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6)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扩展阅读:

诗词鉴赏

“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国军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Ⅶ 长征中有过哪些感人的事件

1、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2、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

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

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

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

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3、魂驻小红桥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春 地点:甘南。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

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己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己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

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责任。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

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

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

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

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

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

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

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

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

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

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

4、红军鞋

我们来到大雪山下。当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还有的说,有一年天旱,人们抬着菩萨上山求雨,事先没有吃斋。

“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个也没下来。我们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毛主席知道了这情况,教育大家说:“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

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山去。这些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军团首长也向我们讲明了雪山的情况。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而且特别强调要认真执行。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来,用手掂量着,心头涌起很多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据地流行的山歌在耳旁萦绕着。

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色政权万万岁。想起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们离开老根据地时的情形。那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

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老乡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知道我们要出发,清早就抬着各种慰劳品来送别。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杀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动了半天才说:“孩子,带上这双鞋吧!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

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我看着老大爷,看着手里的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最好的伙伴。

5、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着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共产党。

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

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

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

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

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

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

王新国被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工作,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

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

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阅读全文

与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76属龙和72属鼠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553
小孩看美女为什么留鼻血啊 浏览:417
怎么看到事业单位是否要招聘 浏览:956
水煮和烤有什么区别哪种利于健康 浏览:425
我想给她讲一个故事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60
雪山之巅的幸福鸟长什么样子 浏览:502
嫁给爱情是种什么体验知乎 浏览:337
健康出行卡怎么使用 浏览:50
美女怎么唱北国之春 浏览:288
深圳婚姻挽回机构哪里有 浏览:127
光明区万人健康服务团有多少 浏览:408
幸福树冬季如何修剪视频 浏览:687
经济合作社是什么单位管 浏览:278
地市级事业单位一年工资多少 浏览:489
历史曲故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568
哪个地方美女秀气 浏览:612
居民健康档案中遗传病史怎么填写 浏览:81
最华丽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593
宿州经济定位是什么 浏览:58
童话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浏览: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