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朱佑堂的故事有哪些

朱佑堂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1 11:41:48

⑴ 明孝宗,弘治,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孝宗朱佑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纪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佑樘一直被偷偷地养到六岁。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日,颁诏天下,立朱佑樘为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官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有一次,万贵妃请太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当时孝宗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因此而稳定下来。万贵妃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由于当时的万贵妃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为了报复孝宗母子,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从此他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让宪宗去临幸后宫的妃子,许多妃子都为宪宗生下了皇子,于是万氏就天天在宪宗耳边说太子如何不好,让他改立其他皇子。

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于是马上着手准备,可是众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据理力争,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宪宗换太子的决心。这一次是老天帮了朱佑樘,正当宫中为改易太子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泰山地区发生地震,当时的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奇异的天象一出,群臣立刻上奏“上天已经示警了,如果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笃信佛教的宪宗皇帝这次服软了,朱佑樘的地位也得以稳定下来。

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架崩,朱佑樘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治元年。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社会无赖都冒充法师混进宫中,搞的朝廷乌烟瘴气,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
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当时着名的“纸糊三阁老”都先后被“请”出内阁,孝宗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些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其中着名的有王恕、怀恩、马文升等人,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

孝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他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弘治皇帝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知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的“弘治中兴”的局面。

孝宗统治进入中期以后,许多问题又爆发了出来,孝宗开始逐渐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皇帝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身边许多人的感染,孝宗皇帝开始信佛,希望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

孝宗皇帝对佛教的笃信程度也并不亚于其父,因此少不了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好在朝中忠志之士较多,大臣们前仆后继,总算扳倒了当时靠佛教发迹的权宦李广。

孝宗朝另一大弊病就是外戚势力的膨胀,孝宗可能是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皇后张氏终其一生没有临幸过其它嫔妃,而且对张氏一家都非常好,但是张氏偏偏是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他先是强迫孝宗封自己的父亲为伯爵,不久又进封位侯爵。张氏的两个弟弟也被受爵。

而且他的这两个弟弟比姐姐更加贪婪,他们仗着自己外戚的地位,到处为非作歹,兼并了大量的土地,使得许多农民都流离失所,位农民运动买下了祸根,他们倒卖官盐,当时的盐是国家垄断产品,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张氏兄弟以此牟利,极大地影响了国库的收入,弘治皇帝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也只好听之任之。

孝宗统治的后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沈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他任用刘大夏、戴珊等人,重新整顿朝政,并亲自告诫张氏兄弟收敛他们的恶行,但是这段昙花一现的时光随着弘治皇帝的驾崩被带走了,终明一朝再没有回来。

弘治皇帝的统治时期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明朝回光反照的时期,大明王朝好像一个人,在成化年间已经得了重病,经过孝宗皇帝的治理,这个病人精神为之一振,然后随着孝宗的驾崩,病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⑵ 被明孝宗朱佑樘宠上天的张皇后最后结局如何

被明孝宗朱佑樘宠上天的孝康敬张皇后,其前半生享尽丈夫的宠爱,可谓风光无限,但是谁能想到她的晚年竟然是极其凄惨,她的人生可以概括为“高开低走”。

古代的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三千,妃子多的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就像唐朝的唐玄宗一样,后宫女子多至四万,都不知道怎样安排她们为他服务,因此会玩的唐玄宗发明出来了让她们投骰子来决定谁可以侍寝。

晋武帝司马炎也比较会玩,由于后宫人数众多,他最初也头痛于到何处过夜。后来司马炎发明了羊车,他坐着羊车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游,羊停到谁的门前,就由谁来侍寝。

其实古代人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的地主或者有钱人,哪个不得妻妾成群,儿女多的自己都数不过来。可是却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一生只爱一人,也只娶一人,为了妻子他竟然委曲求全,不惜放弃皇帝的尊严在大臣和老婆之间斡旋。

这位皇帝就是明朝最专情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爱情故事

明孝宗朱佑樘是大明的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朱佑樘是一位中兴之主,他在位期间把明朝治理的很好,开创了属于他的时代,被称为“弘治中兴”。

并且朱佑樘也是有名的专情皇帝,一生只娶一位女子,这在皇帝里面确实是独一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佑樘只娶一个女子为妻呢?要知道这个问题,还要从朱佑樘的幼年说起。

朱佑樘幼年很悲惨,母亲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当年纪姓土司发生叛乱,朝廷平叛后,纪氏被俘虏到宫中为宫女。

纪氏进宫后负责看管皇帝的藏书,有一次明宪宗经过藏书馆看到了读书的纪氏,不禁被纪氏的才学所折服,就留宿了一夜。没想到就是这一夜,纪氏中奖了,她怀孕了。

但是纪氏怀上龙种却没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富贵,因为当时宫中有个悍妇万贵妃。万贵妃是明宪宗最宠爱的贵妃,当年明宪宗被叔叔景泰帝废掉,没人管没人问,是万贵妃照顾了他,所以明宪宗当上皇帝当然很宠爱万贵妃。

可是这个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很多,她虽然也生过一个孩子,但是夭折了,所以由于年龄问题以后没有再生育。万贵妃没有孩子,她也不想让别的妃子生下儿子,就这样万贵妃听说纪氏怀孕了,当然要除之而后快。

万贵妃派一个宫女去给纪氏堕胎,没想到人家纪氏人缘好,宫女不忍心下手,就和万贵妃说纪氏不是怀孕,是长了瘤子而已。万贵妃仍然不放心,就把纪氏贬到了冷宫。后来纪氏在冷宫中生下了明孝宗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让太监张敏去弄死小皇子朱佑樘。

太监张敏也是好人,他看到万岁爷还没有别的儿子,于是不忍心除掉皇帝的龙种。张敏瞒着万贵妃,不光没有除掉朱佑樘,还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扶养,这样一养就是六年。

一天,张敏给皇帝梳头,明宪宗看到自己的白头发,说我都老了,连个儿子都没有,真愁人。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大喜,派人把幽禁的儿子接回来,并且召集大臣,把事情说明。

第二天六岁的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纪氏也被封为妃。但是没想到的是,纪氏没多久就宫中暴亡,张敏也吞金自杀。吓得周太后,把孙子直接接到自己宫中扶养,总算保住了朱佑樘的小命。

朱佑樘从小生活在被幽禁的生活中,并且丧母时他只有六岁,突如其来的的变故并没有把朱佑樘压垮,相反却养成了他坚韧的性格。这也是朱佑樘继位后,面对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却能励精图治的主要原因。

公元1487年春,万贵妃病死,明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朱佑樘终于成功的登上了皇位,年号“弘治”,开始了大展拳脚的改革。

可是因为万贵妃的对他的迫害,或者也因为从小见惯了嫔妃之间的宫闱斗争,所以朱佑樘对于嫔妃争宠很是反感,这也是他登基后能够专情如一的原因之一。

朱佑樘的张皇后,她是成化二十三年进宫,一开始被封为太子妃,没过多久成化帝驾崩,朱佑樘继位,张氏被立为皇后。

据说朱佑樘刚继位的时候,那时候对张皇后还不是太了解,他也想着选妃的,可是被大臣们劝说应该为先皇守孝三年,才可以纳妃。没想到三年过后,朱佑樘却不愿意再娶了,可能他已经彻底喜欢上了张皇后。

史书记载张皇后很活泼可爱,根本不把朱佑樘当皇帝对待,只当过普通人家的丈夫对待,两个人天天在一起,可能是这样带有乡土气息的亲情让朱佑樘很受用。所以当三年过后,叔叔们都劝朱佑樘选妃时,朱佑樘说“朕意已定 不劳叔虑”。

从此朱佑樘与张皇后和民间夫妇一样,抵足而眠,相拥而卧,足见感情至深。

张皇后有两个弟弟,仗着是皇帝的小舅子,似占民田,乱开店铺,强买强卖,可谓无恶不作。大臣们都上书要皇帝管管自己的小舅子,于是朱佑樘派司礼太监萧敬和刑部侍郎一同去查看。

结果这两个人也不含糊,直接把张家霸占民田的家奴给拿下了。司礼太监萧敬回来禀报皇帝时,朱佑樘正和张皇后在吃饭,张皇后一听自己弟弟家吃亏了,直接骂萧敬道:“外面的朝官我管不了,你们太监本是家奴,也敢欺到头上?”

朱佑樘也和张皇后一起骂萧敬,但是等萧敬出去后,朱佑樘过后却私下赏赐他五十两银子,朱佑樘还说:“刚才不是我的本意,只因不能让皇后伤心,这点银子你拿去吧!当作补偿,千万不要声张”。不过这件事最后还是被史官记录上了,朱佑樘真不容易啊,银子算是白给了。

大臣李梦阳上书,弹劾张鹤龄(张皇后的弟弟),招揽无赖,欺压良民,夺人田地。张皇后弟弟一家想治李梦阳于死地,张皇后当面泣诉不止,朱佑樘没有办法,只能把李梦阳下狱,但是后来朱佑樘又把他放了。

反正当时张皇后一家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大臣们也都劝诫皇帝,但是朱佑樘很纠结,他不愿意让皇后伤心,但是又明白大臣们是对的,也不愿意迫害忠良,所以朱佑樘只能在大臣与张皇后一家之间左右讨好。纵容外戚是朱佑樘一生的污点,但是恰恰就是这点足可以证明朱佑樘确实爱他的妻子。

张皇后的娘家这样无理,只能说是她这个皇后没有当好,没有做到母仪天下,弟弟的嚣张跋扈也给她晚景凄凉埋下了伏笔。

史书还记载,有一次张皇后生病了,太医开了药。朱佑樘亲自到病榻前一口一口的喂张皇后把药喝完,刚喂完药,又端给皇后漱口水漱口。等到张皇后睡下后,皇帝连咳嗽都小心翼翼,生怕吵醒她,这样的宠爱老婆的皇帝不光在古代少见,就连现在人都望尘莫及。

历朝历代的皇帝与皇后都不是住在一起的,毕竟皇帝要宠幸别的嫔妃,皇后和皇帝住一起多不方便。并且皇帝和皇后还不能通宵过夜,侍寝后,皇后要被送回自己宫中。但是人家张皇后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朱佑樘就她这么一个女人,张皇后和朱佑樘就和平常夫妻一样,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明朝制度里,后宫妃嫔的家人很少能去皇宫看望女儿的,朱元璋的老丈人去看望女儿都被处死了。但是张皇后的母亲经常去皇宫看望女儿,和回自己家一样。有一次,张皇后的母亲进宫被皇帝宴请,吃完饭。张皇后不满道:“母已领恩赐,吾父则未尝君食也。”于是孝宗又慌忙为岳父备了一席御膳。

朱佑樘对张皇后的宠爱真是达到了无人可敌的境界,很多人都觉得朱佑樘恪守一夫一妻制,是不是因为怕老婆啊!答案当然不是,明朝的皇后根本都没有什么背景,张皇后就普通人家的女儿,身为皇帝的朱佑樘根本用不着怕她,主要还是发自内心的对妻子的爱。

张皇后的结局如何?

其实研究明史的人都发现了,张皇后这人并不是什么好人,她纵容弟弟违法乱纪,让丈夫朱佑樘左右为难,根本不能做到母仪天下。

朱佑樘是个好皇帝,但是他不长命,公元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三十六岁,朱佑樘在位仅仅十八年。朱佑樘由于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因此子嗣很少,张皇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佑樘死前他嘱咐文臣们要好好的辅佐太子朱厚照,并且对于妻子他也放心了,毕竟当皇帝的是妻子的亲生儿子,这样最起码不会受委屈。

可是谁能想到,朱厚照这个家伙是个活宝,天天只知道玩,还弄个什么“豹房”专门供自己享乐。

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以御驾亲征宁王的借口游幸江南,然而在江南玩了一年的正德皇帝在大臣们的劝说下,终于打算回京。

在路过清江浦时,武宗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由于一网下去打的鱼太多了,武宗大喜,拼命的拖拽,鱼太多导致船失去了平衡,武宗落入水中。虽然被手下救了上来,但是由于受惊过度,感染了风寒,得了肺炎。正德十六年,朱厚照回京城没多久就驾崩了。

朱厚照和他爹不一样,后宫佳丽不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朱厚照却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这样朱佑樘一支就算是绝户了。朱厚照驾崩,理论上应该是朱厚照的弟弟继位,但是朱佑樘就这一个儿子,那怎么办呢?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朱佑樘的张皇后)商量,想着从藩王里面选择皇位继承人。最后两人觉得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不错,年龄也正合适,才十四岁,方便控制。

谁知道杨廷和和张皇后都想错了,他们招来的这个少年不是个善茬,很有自己的主见。嘉靖皇帝登基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击败了朝臣,掌握了大权,还把父亲兴献王抬进了太庙,可以说是彻底的把皇位从朱佑樘一脉抢了过来。

理论上嘉靖皇帝朱厚熜应该很感激张太后的,毕竟朱厚熜能当上皇帝和张太后是有很大关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嘉靖皇帝对张太后并不好,以至于张太后晚年生活很凄惨。

朱厚熜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这个伯母呢?主要原因是张太后和朱厚熜的母亲蒋太后不和。

张太后和嘉靖皇帝的母亲蒋氏是什么关系呢?张太后的丈夫朱佑樘和蒋氏的丈夫兴献王是亲兄弟,所以按照老百姓话来说她们两个人就是妯娌关系。其实在民间妯娌关系就很难处,何况是皇家。

蒋氏是于弘治五年(1492年)嫁给兴献王朱祐杬为王妃的,这时候兴献王朱祐杬还没有到外地就藩,所以蒋氏和兴献王是住在京城的。而这时候张太后已经为皇后五年了,所以朱佑杬和蒋太后每逢元旦,春节,冬至,皇帝生日等重大节日入宫时,朱佑杬和蒋太后都必须要对张太后行跪拜磕头之礼,这是很正常的。

后来兴献王在弘治七年(1494年)去外地当藩王,蒋氏也随他而去,蒋氏充其量也就是个王妃,而张氏则还是皇后。正德皇帝时期,张氏升级为太后,蒋氏在兴献王去世后升级为藩王的母亲。

1521年,朱厚熜被选定为皇帝后,自然要把母亲接过来,就这样蒋氏再次回到京城。两个女人已经二十七年没有见面了,但是这次见面情况不一样了,蒋氏人家升级了,也是太后了,和张太后平级了。

但是张氏做太后多年,已经习惯了别人给她行礼,这次蒋氏来也不例外,盛气凌人的张太后执意让与自己平级的蒋太后对自己行跪拜之礼。蒋氏由于儿子刚当皇帝,位置还不稳,只能委屈自己给张氏行礼。

这一切都被嘉靖皇帝看在眼里,在嘉靖皇帝看来,张氏让母亲给她行礼,就是想侮辱了自己的母亲,并且顺便证明一下她这个太后地位崇高,因为张氏毕竟是朱佑樘的皇后,朱佑樘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嘉靖皇帝只是藩王扶正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让嘉靖皇帝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一定要把地位争回来。所以嘉靖皇帝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给自己的父亲上尊号,还抬进了太庙,目的就要争这样一口气,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

但是不管嘉靖皇帝怎么争,后世人都会说嘉靖皇帝是继承了朱佑樘一支的皇位,如果不是堂兄朱厚照没儿子,皇位哪里有他家的份。

嘉靖皇帝后来大权在握,张太后的地位越来越低,吃穿用度都被削减,嘉靖对于这个伯母也是打心眼里讨厌。再加上张太后有两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弟,想当年弘治皇帝朱佑樘活着的时候可以迁就两个小舅子,但是嘉靖皇帝可不惯着他们,该关监狱的关监狱,该杀的杀。

张太后的大兄弟张鹤龄被抓起来,没过多久在牢狱中死去。张太后的二兄弟张延龄也是于1533年被抓,一直囚禁在监狱。张太后数次请求嘉靖皇帝放了自己的弟弟,甚至不惜下跪相求,但是嘉靖皇帝根本不给她面子。

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而张太后去世后,嘉靖皇帝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小结:张皇后的前半生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身为皇帝的朱佑樘对张皇后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然而张皇后作为国母,不能母仪天下,甚至不能约束自己的弟弟,为后来的晚景凄凉埋下伏笔。

同时如果朱佑樘知道自己宠爱的老婆这样的下场,是不是会后悔自己的一夫一妻制呢?假如朱佑樘能够多几个妃子,多生几个孩子,皇位怎么可能落到藩王手里,自己也不会绝后。这样无论哪个儿子继承皇位,张太后作为嫡母都绝对十分尊贵。朱佑樘作为皇帝,迂腐的只取一个老婆,对江山社稷都没有好处,因为皇帝子嗣问题比天大!

⑶ 明朝皇帝虚心纳谏的故事有哪些呢

虚心纳谏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在军事指导上和一些政治方面的观点上做出了很好的选择,我国历史上李世民的观点我们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他的卓越和聪慧。在李世明执政期间,虚心纳谏是采取了一些都是以民为本的事情,和休养生息等等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事实可以很好的对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有所提高。

虚心纳谏中有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在贞观六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去九宫避暑,当时御史马周随机上书提出一件事情,说完为太子皇李渊在造一个属于他的宫殿,称之为万万之王,但是李世民怎么可能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着此事,后来在这件事情之后,唐太宗发现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好,自己也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义务,后来没有办法,是为了尽孝父亲,为父亲造了避暑宫殿,名字叫做永安,后来因为某些事情让李渊觉得不行之后,李世民就决定为李渊营造了一座如马周所说的宫殿名字改为大明宫。

⑷ 明朝皇帝朱佑樘流传的故事

他在太子时期,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言。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我们翻开《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弘治皇帝对于绘画、弹琴也很喜爱。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喜欢乐曲,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因此,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劝说弘治皇帝不要耽于声乐,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弘治皇帝总是表面上接受,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们说:“弹琴何损于事?劳此辈言之。”意思是说,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要你们多嘴。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却也不以为忤,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例如,他擅长绘画,宫中也有许多画师。有一次,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

善良宽容

幼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厉行勤俭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

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www.gs5000.cn)

一夫一妻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朱佑樘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佑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发明牙刷

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佑樘名下。

⑸ 朱佑樘是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吗

朱佑樘是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这个故事作为支撑。

朱佑樘是我国在历史上唯一一个采用了实际的行动去表达出了男女平等的皇帝,也是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一个皇帝,不爱美人并不是说他不近女色,而是说他只喜欢皇后一个人。他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不宠幸宫女,也不选妃,不纳贵妃,美人,每天只和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像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非常的不容易,这样的生活是以前许多妃子和皇后的梦想。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⑹ 关于明朝皇帝的故事

明太祖

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1年。病死,终年71岁,葬于应天孝陵(今南京市城外钟山南面独龙阜玩珠峰下)。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此次外出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时值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红巾风暴席卷江淮平原。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领导的红巾军。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击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整个队伍的控制权。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应天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363至1367年间,朱元璋先在鄱阳湖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自称吴王。后又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沉杀韩林儿,全据长江中下游,奄有大江南北。派徐达、常遇春以主力北伐中原。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朱元璋出身贫民,因此对百姓的疾苦记忆犹新。他在位期间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普查户口,清丈土地,建鱼鳞图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奖励农耕,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使疲惫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有利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得国家的租税额比元朝增加了三倍之多。

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腐败、官贪吏残的情形。深恨贪官污吏蠢政害民。在建国之后,他大力整顿吏治,制定严刑峻法,对贪官污吏的惩治采取了空前绝后的严酷手段。当时法令规定,凡是发现有贪赃害民的官吏,百姓可以直接擒拿送至京师。若是有敢阻挡者,即行灭家灭族。凡是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者,若赃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一律斩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他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在官府公座的两侧各悬挂一个塞满草的人皮袋,使办公的官员随时提心吊胆,不敢再犯法。他还采用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等酷刑。朱元璋称帝三十余年间,先后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如仅在洪武九年(1376年),将有罪官吏发往安微风阳屯田者,即至万余人。在其所处理的一系列贪污案件中,最为突出的是郭桓案。郭桓官至户部侍郎,征收浙西秋粮贪赃枉法,洪武十八年(1385年)事发,结果被追赃粮七百万石,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均被处死,供词牵连到各布政司的官吏,被杀者又有数万人,追赃还牵连到全国许多富户,以致中产之家大抵皆破产。像这样地使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和如此大规模地诛杀贪官污吏,可以说从古以来所未有。朱元璋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重惩贪吏,这对于杀减贪风,改良吏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朱明王朝世代永继,朱元璋空前加强中央集权。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民、刑、兵之权;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都察院监察百官,设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又实行与之相矛盾的政策,即分封诸皇子为王,使其“屏藩皇室”。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一是在于加强对北方蒙古的防御,一是为了防止朝中奸臣篡夺皇位。朱元璋规定诸王可以“移文取奸臣,举兵清君侧”。同时为防止诸王跋扈难制,朱元璋又允许以后皇帝在必要时可以下令“削藩”。从而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祸根。

在两案之外,开国功臣死于非命的还有不少。明朝开国功臣侥幸得以善终者,惟有汤和、耿并文等寥寥数人。朱元璋如此杀戮功臣,实千古所未有。

朱元璋认为用如此严厉的手段镇压臣下,整肃吏治,是治国之初所必要的,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一直使用。所以到晚年他曾下令严禁后人效法。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心力交瘁,终于病倒。病势转危,便立遗诏说他称帝31年来“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这写出了他辛劳的一生,也写出了他处于统治阶级内部激烈斗争之中的心境。遗诏中命太孙朱允炆继位,诸子各自镇守藩国,不必赴京奔丧,以防变乱。不久病死于南京西宫。

朱元璋死后,被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

明惠帝

建文皇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公元1377-?),明太祖朱元璋孙,太祖病后继位,在位4年,京城被叔父朱棣攻破后不知所终。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孙,太子朱标次子。

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朝干隆年间,被追谥为恭闵惠皇帝,所以建文帝又史称明惠帝。

明成祖

永乐皇帝——朱棣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攻败侄儿建文帝后夺取帝位,在位22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不过正如旧史家所说:“高(朱元璋)成(朱棣)肇造,享国长久,六七十年间,仓廪赡足,生齿繁殖。”因此朱棣也和朱元璋一样,是个值个肯定的人物。

朱棣死后,被谥为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公元1538年,嘉靖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历史上又惯称为永乐皇帝。

明仁宗

洪熙皇帝——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1年,病死,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宣宗

宣德皇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死后继位,在位10年,病死,葬于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瞻基死后,被谥为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史又称宣德帝。

明英宗

正统皇帝——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公元1464年(天顺八年)正月,朱祁镇病逝于文华殿,享年38岁。朱祁镇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明代宗

景泰皇帝——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王的墓地。

朱祁钰死后,于公元1475年才恢复帝号,被谥为景帝,庙号代宗。

明代宗朱祁钰支持于谦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重用正统朝被迫害的忠直大臣,挽狂澜于即倒,并对明朝战后的恢复做出了贡献,但对待迎回英宗的问题上他显得过于小气,同时在太子问题上他又显得得寸进尺,最后他的一生以悲剧告终。

明宪宗

成化皇帝——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公元1447-1487年),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3年。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葬于茂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见深死后的庙号为宪宗。

弘治皇帝——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后世史家给予明孝宗给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为中兴明主,其功绩不亚于太祖、成祖。在个人品德方面,更胜于太成。

明武宗

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1521年),明孝宗朱佑樘长子,孝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6年,荒淫过度而病死,终年30岁。葬于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由于武宗没有子嗣,皇位不得不落于皇室旁系之手,孝宗一脉从此结束。

明世宗

嘉靖皇帝——朱厚骢

明世宗朱厚骢(公元1507-1566年),明宪宗朱见深孙,明武宗朱厚照堂弟,武宗病死无子,由他继位。在位45年,因服丹药而病死,终年60岁,葬于永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世宗朱厚骢,兴献王朱佑杬长子。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骢弟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

明穆宗

隆庆皇帝——朱载垕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1572年),明世宗朱厚骢第三子,世宗病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公元1572年闰三月,朱载垕得病,休养了二个月后又上朝视事,却又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宫,他自知病情不轻,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接受顾命,吩咐由太子继位后病逝。

朱载垕死后,被谥为庄宗,庙号为穆宗。

明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穆宗死后继位,在位48年,病死,终年58岁,葬于定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明神宗朱翊钧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母李氏本是宫中一宫女,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垕看中,隆庆元年(1567年)被封为贵妃。

明神宗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在他的继位的前十年奋发图强,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但却始终魁柄独持,从这一点说,他绝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加上他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明朝中兴。相反却把明朝推向绝境。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光宗

泰昌皇帝——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公元1585-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长子。神宗死后继位,在位仅1个月,因荒淫无度致病后服红丸而死,终年36岁,葬于庆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他在位仅一个月,是明朝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

朱常洛做皇帝仅一个月,史称“一月天子”。此时万历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无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重新修缮,八月完工,九月入葬,名为庆陵。

朱常洛死后的庙号为光宗。

明熹宗

天启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病死后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由校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德陵。庙号为熹宗,又称为天启皇帝。

明思宗

崇祯皇帝——朱由检

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死后继位。在位17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朱由检,于公元1622年封为信王。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

⑺ 朱佑樘在历史上究竟有多专情,一生只有哪一个女人的陪伴

作为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从初中时候便会出现在语文课本上。那篇课文叫做《风雪山神庙》说的是林冲的故事。实际上,水浒108将中,排头第一位的宋江最为有名。宋江本来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吏,职位是押司。后来因为杀了阎婆惜,又在江州题了反诗,最后被逼无奈只能上了梁山。

作为这本书的主角,宋江最容易让人讨论。其实有一个疑问在他身上,那就是宋江总是仗义疏财,可是他这个钱是哪里来的呢?

有人说是宋江的工资;有人说是因为宋江家大业大,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官儿,但是家底子厚,所以出手大方。实际上,我们来看看原着就会发现,宋江的家业并不是很大。



另外,根据宋江的名声可以知道,他帮助的人,绝对不止三五个,很有可能是几十上百人。一个小吏,家中无钱,工资不高,出手却那么大方,看来宋江的灰色收入应该不少。

其实,同时代的人早就说过这话了。宋代李新在《上皇帝万言书》中就说过“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廉洁的人只有十分之一,贪财的官吏十分之九,说的很明白了。

⑻ 谁知道明朝皇帝朱佑堂的故事呀

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朝第九位皇帝,宪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出现中兴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政治成就
重用贤良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包括后来的刘大夏,杨一清),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孝宗常召阁臣至文华殿,让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所以,阁臣李东阳高兴地说: “天顺以来,30余年间,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二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铲除奸逆
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 罢免外戚及党羽。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任用贤能,提拔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
待臣宽厚
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 “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也确属不易了
厉行勤俭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 “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收复河山
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树。他击败吐鲁番,收复嘉峪关以西的土地,经营哈密。孝宗还修缮长城,抵御蒙古。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废除苛法
明孝宗重视司法,他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
轻徭薄赋
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同时,减免灾区的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桑。
经济成就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为高峰。正统年间,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景泰、天顺、成化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 弘治通宝
,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治理黄河
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二十五万人修治。弘治六年(1493年),黄河又于张秋决堤,由汶水入海,漕运中绝,经朝臣推荐,孝宗命浙江左布政使刘大夏前往治理黄河,经两年时间治理,黄河自开封往东,不再向东北入山东流入渤海,而是向东南,经徐州,由洪泽湖北汇入淮河,夺淮河河道入黄海。筑长堤三百六十里,基本上抑制了黄河水患,此后漕河上下无大患者二十余年。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总结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编辑本段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 孝宗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员的人事安排上,待到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他便开始注重于对内忧外患的治理。弘治元年(1488),他采纳大臣的建议,开设大小经筵。这一制度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大小经筵制度,在宪宗朝时一度废置。孝宗开始坚持日讲,同时,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孝宗勤政图治的做法,与他父亲的怠于朝政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孝宗锐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言,或痛陈时弊,或广进方略。马文升上时政十五事,包括选贤能、禁贪污、正刑狱、广储积、恤士人、节费用、抚四裔、整武备等诸多方面,孝宗无不大为赞赏,一一付诸实施,这对弘治朝兴利除弊起了积极的作用。 明孝宗
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罢免了以外戚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同时,孝宗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象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时称朝序清宁。 在万安的被逐罢之前,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出生于冷宫的一个身份卑贱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宪宗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大臣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但是人们很快就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使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对万贵妃本人,也没有听从臣下的建议对她削谥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 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鉴于前朝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孝宗对宦官严加管束,东厂、锦衣卫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职,因而几任锦衣指挥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宽松。这是明中后期其他朝代所罕见的现象。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词,不过,与前后几朝相比,弘治时期的朝政的确算是清明的。
弘治年间,孝宗皇帝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出现“弘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清人编写的《明史》多用史笔贬低明朝皇帝,但对孝宗以“恭检仁至、勤政爱民”八个字来形容。由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当时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孝宗雄才大略,不亚于太祖、成祖。

⑼ 闲话明孝宗——朱佑樘

大明“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明孝宗——朱佑樘(chēng),也作朱祐樘,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年号弘治,在位十八年,是明代第九位君主。

明朝有两类皇帝是最难写的:在位时间短的,执政局势稳定的。朱佑樘显然就是后者。这位在史书里被赞誉为缔造了“弘治中兴”的中兴之主,最的特点也就是一个稳字。人心稳定, 社会 稳定,朝局稳定,一切都看起来那么按部就班,自然也没有了太多的跌宕起伏,以致于弘治年往往被很多讲明史的朋友一语带过。

在我的眼里, 朱佑樘就是一个老好人 也是一位摇摆而顺应时势的守成之君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佑樘的悲惨童年吧。

生母纪氏,诸多信息不可考,是明军对西南少数民族用兵后俘获的“战利品”。甚至纪氏到底是不是“大藤峡之战”时期被明军所获,到底是瑶族还是壮族,到今天依旧有很大的争议。也难怪有人开玩笑说,纪氏可能是大明 历史 上真正的穿越者。

入宫后纪氏因为读过书,被安排看管皇家图书馆。因为与朱见深非常偶然的一次相遇,被临幸后便怀了身孕。

接着就是大量的篇幅说这对母子如何躲避万贵妃的迫害,如何在宫中好心人的帮助下屡屡脱险,朱佑樘又是如何吃百家饭长大的,直到6岁才与父亲相认云云。

其实我对这个故事是抱怀疑态度的,或者说我们知道的应该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些片段。皇城就是一个小型的 社会 ,有良善之人,也必有险恶之徒。纪氏母子躲在宫女养病的安乐堂一藏就是数年,以当时万贵妃在后宫的权势怎么会没人为了自己的富贵去告密状?要知道,连朱见深的皇后都被万贵妃拉下了马。

再者,长到6岁的孩子,第一次与生父朱见深相见,朱见深凭什么第一眼就确定这是自己的儿子? 明清皇室子弟,特别是皇帝的孩子,从母亲被临幸开始就有一整套完整的记录和凭证以保证血脉的纯正,但凡孩子的出生来历有一点瑕疵,都可能进不了皇室家谱 。朱佑樘这么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野孩子”,就这么简单地被皇帝认可,且马上被封为太子?到底是皇家的草率还是有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历史 无数次告诉我们,事出无常必有妖。当然,我既非专家学者,祖上也不是此事的亲历者,仅仅以一个 历史 爱好者浅薄的认知提出了这个疑问,自然也无法给诸君一个肯定的答案。但这件事情渲染到今天这个版本,应该与后来追捧纪氏有关。

但不管怎么样,有两点我们可以确定。

第一,朱佑樘最后他做了大明第九位君主,说明的确是明宪宗的亲生骨肉

第二,朱佑樘的童年的确过的不幸福 。考虑到他之前的哥哥姐姐们或早夭,或胎死腹中,他最后能存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确是不幸中的万幸。

于是很多人就把朱佑樘后来温和的性格与这段苦难的童年经历结合起来。这个其实有点勉强。朱佑樘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童年同样多灾多难,两度成为太子,生父更是被囚禁了长达7年时间,而朱见深的性格就和朱佑樘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我的理解是, 朱佑樘的温和性格,来源于纪氏的遗传 。毕竟,如果没有纪氏的好人缘,怎么会有史书里这么多人豁出性命地帮助。 而好人缘往往也代表了不争,温润,顺从,于是才有了这对母子的东躲西藏,有了纪氏最后的不正常死亡。

但不管怎么说,成化十一年,朱佑樘被册立为了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驾崩,朱佑樘登基为帝,当时他刚满18岁。

朱佑樘是一个性格非常随和宽厚,待人非常友善的皇帝,应该说是大明脾气最好的君主,没有之一

朱佑樘疼爱自己的老婆,一夫一妻的皇帝,大明就出了他这么一个。皇后张氏偏巧又是那种很会“作”的女人,一点点不如意,就对着朱佑樘耍各种小脾气。你还别说,朱佑樘偏偏就吃张氏这一套。

有一次张氏生了个口疮,难以下咽,在寝宫里对着宫女太监发脾气,还把药碗打翻。正巧朱佑樘走进来,什么都没说,重新端一碗药,用勺子舀起少许,轻轻吹凉,一点一点亲自喂给张氏吃。不难想象,这样一对帝后,整日在宫中同居同饮,会是怎么样一副生活化的场景。

朱佑樘也疼儿子。 明武宗朱厚照后来的纨绔作风,很大的原因就是朱佑樘纵容的 。儿子不想读书,朱佑樘就默许他逃几天课;儿子要出去散心,朱佑樘就带着他出关转转。虽然总体上朱佑樘并没有放松对朱厚照学业的管教,但朱厚照心中因为得到父亲的溺爱而滋生的无法无天的秉性,朱佑樘难逃干系。

朱佑樘疼外戚。张家兄弟,张延龄,张鹤年是朱佑樘的小舅子,也就是国舅爷。张家兄弟在外多有不法之举,也屡屡被朝臣弹劾。朱佑樘偏是不闻不问。张家兄弟最猖狂的时候,居然在宫宴之中想调戏宫女。后来朱佑樘实在架不住舆论,“教训”了小舅子,但也只是喊进宫骂了一通而已。

朱佑樘还疼朝臣。 弘治朝堪称明代君臣和睦的典范 。朱佑樘和朝臣的亲近,几乎到了“恋人”的级别。早上朝会刚开,中午喊几个大臣又去书房开小会。聊得尽兴了,就留哥几个在宫里吃饭了。

除此之外,还有经筵和日讲,就相当于皇帝的读书研讨会。每天和朝臣们谈古论今,聊治国,聊文学,聊 历史 ,聊未来,不亦乐乎。还有批阅奏折,弘治初年朱佑樘的勤政程度,应该不比朱元璋,雍正这样的君王差。

在弘治朝,你是没机会看到大臣们挨板子的场景,朱佑樘就从来没有体罚过大臣。甚至考虑到很多官员晚上加班值守弄到深夜,他还专门派军士提着灯笼护送这些官员回家。

我个人觉得吧, 朱佑樘并不贪恋女色,却在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体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累的

历史 早就告诉我们了,和大臣们走得太近的皇帝,大多数都不长命。但你反过来,这样一个皇帝,他在文人阶层的口碑怎么会不好?要知道, 历史 就是这群文官写的。

但是朱佑樘的这种性格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摇摆,反复,没有大的主见。

比如登基之初,朱佑樘就遣散了很多明宪宗时期的方士,僧道,停止了一系列法事和炼丹项目。此举不仅节省了皇室开支,也肃正了朝廷风气,为朱佑樘笼络了大批人心。

但在弘治晚年,朱佑樘自己也开始沉溺此道,大量僧道又充斥着朝堂,奸佞之徒围其左右。中间虽有朝臣上疏后使朱佑樘稍稍收敛,但总体趋势依旧呈发展状态。

这种摇摆矛盾的心理,也表现在政务上。

他一方面对成化年间的宦官进行打压,另一方面自己也宠信太监李广,致使其干预政事,索贿地方,把持盐政;他执政时期颁布众多举措限制土地兼并,禁止土地投献,却依旧对皇室宗族大肆赐田,仅张家兄弟最后所持田产便有数千顷之巨。

以上种种事例,在弘治年数不胜数。

那么问题来,在我的眼中,朱佑樘到底能不能配得上“中兴之主”的名号?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文章开篇的时候我就说过,朱佑樘是一个非常稳的皇帝。 稳是什么?是取中正持重之道。

我们可以看看朱佑樘的用人情况。

弘治年是名臣辈出的时期。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刘健,谢迁,李东阳,王鏊,丘浚等人,都是后世高度评价的贤臣。而且这些人更有所长,互有所专。王恕是累朝老臣,统摄全局;马文升长于军务,为人刚直;刘大夏重节守则,不畏强权;还有所谓的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但这些还只是表面。

弘治年间,王恕被启用的时候已经72岁了,马文升做兵部尚书是62岁,刘大夏做兵部尚书是67岁,就连年轻的李东阳在入阁的时候也已经49岁了。

所以弘治年的诸多政务,其实是一群老臣在处置。老臣,说明经验丰富,面面俱到,不会出大纰漏,却也代表了朝廷进取之心的缺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说弘治年的朝廷,是一个守成的朝廷,绝对不会有朱元璋,朱棣那时的惊天伟业。

而大量启用高龄官员,也就表示朝廷在官员队伍的培养上是出了问题的,官员阶梯是存在断代的 这也导致了后来朱厚照即位后,弘治年间很多的政策在正德年得不到延续。

于是,弘治年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情温厚却没什么主意的皇帝,还有一个稳重持周,稳得不能再稳的朝廷。

开疆拓土是不指望了,创造性地完善上层建筑也没戏,那就只能在已知的认知范围内去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

我们看弘治年的为政举措,很多其实是延续了明初的诸多做法,就是“法古” 。当然,这个法古不像建文朝那么极端,只是重新使用完善了明初的政策。

朱佑樘还是很务实的,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

弘治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他就减税,平均每年减免地方赋税达到了800万石,是明代减税数额最多的一个皇帝;黄河泛滥,漕运不畅,他就治河,仅仅从弘治二年到弘治八年,就动员治河民夫六十余万人次;

成化年几次对北方用兵效果不佳,大明边军战力迅猛下滑,他就积极防御,不主动出击,并且让马文升推行军务改革;因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无法获得根本性扭转,他就加强儒家文化的推广,以图在思想层面让世人遵从 社会 秩序;而像那些整顿吏治,完善监察体系,约束勋贵枉法等举措,更是常规操作。

朱佑樘的所有举措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缓和明代中期的 社会 矛盾。

事实证明,即使这种小小的补漏举措,经过长年坚持,同样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口和朝廷收入的增加。

以财政收入来说,从景泰,天顺,成化年间来看,朝廷的财政收入平均数在2600万石左右,而弘治年这个数字到了2700万石。不要小看这区区100万石的增长,要知道这个数字的增长有两个重要前提: 未进行深化的土地改革和常年保持大额赋税减免。

所以,朱佑樘执政的十八年时间,作为一个守成之君,他的确做的不错,但如果你要说这是大明朝的“中兴”,又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弘治中兴”这个评价,更多的来源于大明皇帝间纵向的 历史 对比。

明初洪武,永乐两个时期,算是初代的创业皇帝,各种创造性的文治武功。这个正常,王朝的开局总归是一片朝气蓬勃。建文朝我们暂且不提,接着就是洪熙,宣德了,着名的“仁宣之治”,本质上是大乱之后的大治,只要朝廷不折腾,经济民生自然能够恢复。

然后就是正统,景泰,天顺三个时期。正统年本来有机会把大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土木之变”把这个趋势彻底打断。景泰时期基本上就是让大明走出“土木之变”的阴影,天顺年朱祁镇复辟后,也因为之前栽的跟头太大而谨小慎微。

成化年大家都知道,朱见深还是想做事情的,对蒙古,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建州女真,对荆襄暴乱,都是主动出手的。这么一折腾,国力又损耗了,这才来到弘治年。

而往后的帝王呢?正德年的朱厚照是什么秉性大家都知道;而从嘉靖时期到万历年,皇帝们走的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路数。晚明的时局又太糜烂,皇帝们除了拆东墙补西墙,基本也没精力忙别的了。

所以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大明最后一位走儒家正统路子的皇帝,恰巧人缘好,也确实有一点成绩,那么这个“中兴”之主的赞誉,就给他了。

朱佑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位皇帝。从被立为太子,出阁读书,到登基继位,朱佑樘差不多接受10年左右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客观地讲,从人品这个角度,朱佑樘确实在帝皇之中属于佼佼者。试想,一个想赏赐给宫中乐人几两碎银都做得偷偷摸摸,怕被言官知道的皇帝,人能坏到哪去?

但也就是这股“畏畏缩缩”没什么主意的样子,始终让我很难去喜欢这个人。也许看惯了朱元璋的杀伐决断,见识了朱棣的金戈铁马,哪怕是正德的不管不顾,嘉靖的阴沉权谋,到了 朱佑樘身上,总少了些老朱家的血气与干练

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⑽ 你绝对不知道!明朝皇帝朱佑樘与张皇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明朝皇帝朱佑樘与张皇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在古代历史上,三宫六院,皇帝佳丽三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皇帝朝三暮四,移情别恋的多的去了,在中国古代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自始至终只爱一个妃子,此人就是明代的朱祐樘,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爱情史吧?


张皇后,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女人,对明孝宗也很有吸引力的,后来,两人的感情一步步加深,孝宗更是觉得一生得此一妻足矣,何必选一堆女人来自寻烦恼呢?弘治四年(1491),张皇后为孝宗诞下一子,就是后来颇有争议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有了孩子之后,孝宗更是觉得夫复何求,一切都很美满了。他从小便深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养成了严谨的儒家伦理观念,坚持洁身自好,不愿沉溺女色,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与张皇后的感情古代爱情的典范,因为身为一国之主,这显得非常难得了默默地用一生守护对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平淡,却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阅读全文

与朱佑堂的故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泰国电影孽缘 浏览:646
如何区分租地农场庄园经济 浏览:698
栖霞区幸福城杜鹃园怎么样 浏览:88
事业编有企业经历养老金怎么算 浏览:326
奶茶电影的说说 浏览:437
剧本杀多人故事线怎么写 浏览:616
成龙和秋瓷炫拍的电影 浏览:214
美女一个人怎么要微信 浏览:573
美女献身台湾同款电影推荐 浏览:846
阿呆好幸福是什么歌 浏览:77
回民区哪里可以办健康证 浏览:628
哪些政策属于经济政策 浏览:280
如何让一个人讲好故事 浏览:170
洗发师和的电影叫什么香港 浏览:389
女人背叛婚姻会有什么表现 浏览:161
美国电影奸情片 浏览:161
泡面电影免费完整版 浏览:726
主角陈沐重生成小孩小说 浏览:560
为什么婚姻里的道歉那么难 浏览:691
香港女同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