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当心的当的故事是什么

当心的当的故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4 03:36:37

1. 有关党的小故事

1、周总理与机长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2、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3、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貌。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此刻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4、周总理与一只钢笔的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5、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 有关党的故事有哪些

1、日出东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2、星火燎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端。

3、力挽狂澜

1934年10月中旬,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周总理与一只钢笔的故事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5、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 中国的共产党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故事: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97年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走过了76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76年,是日益壮大的76年,是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76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76年。70多年来,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七十多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开篇所说:“为了在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穷而落后的国家里,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过使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面对过许多棘手的难题,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而只是使它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中国共产党在76年的奋斗历程中,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28年,后一阶段48年。
感人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学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问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来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中共党员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中共年轻党员刘胡兰,光荣就义的故事!

5. 党的故事100字

党的故事:

一、农忙
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冇安冇大冇生冇产运冇动开始后,毛冇主冇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冇主冇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冇生冇产运冇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冇央冇机冇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
那时,熊云在中冇央冇机冇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冇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
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冇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
趁主冇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冇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冇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冇主冇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二、有轿车不坐
延冇河冇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冇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冇主冇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
老红军杨辛克,贵冇州冇松冇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冇主冇席的警卫员。
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冇安冇总冇局冇科冇长、豫冇西冇地冇区副专员、贵冇州冇省工冇业冇厅副冇厅冇长、省冇经冇委冇副冇主冇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冇主冇席在延冇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战时期的延冇安,中冇央冇领冇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冇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冇主冇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冇主冇席提出要考虑军冇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
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冇主冇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冇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冇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

三、毛冇主冇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冇主冇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冇导干部的腐冇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冇泽冇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冇败呢?田志芳,四冇川冇广冇安冇人。
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冇国后,曾任东冇北冇军冇区后勤部车管处冇处冇长、沈冇阳冇军冇区后勤部军冇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冇安时期毛冇主冇席对儿了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冇主冇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冇央冇机冇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
中冇央冇机冇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便成了个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橙橙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冇风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冇联回来。”“毛岸英?”“就是毛冇主冇席的儿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冇主冇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冇主冇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冇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冇主冇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
后来,在国冇民冇党向解冇放冇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冇主冇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
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为领冇袖的毛冇泽冇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冇区冇军冇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冇神在延冇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纵队从朝冇阳冇地冇区西进,兵锋直指热冇河冇省冇会冇承冇德的北部屏障隆冇化冇城。25日,隆冇化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冇民冇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冇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冇破组长。
在全连战斗动员会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冇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冇化拿下来。”战斗开始后,他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时,离发起总攻仅15分钟。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冇产冇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冇药冇包,冲向暗堡。
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冇药冇包,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冇药冇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冇中冇国,冲呀!”将暗堡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五、张思德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冇中冇央冇大冇生冇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冇央冇机冇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冇安70多里的安冇塞冇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冇塞冇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

中共共产党成立

1920年2月在从北京到天津的骡车上,陈独秀和李大钊郑重相约:在南北两地,分头组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俄共中央同意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1920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

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于李大钊的办公室。从1920年夏天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长沙、济南和广州等地陆续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6月,23岁的张太雷作为尚未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一个年轻的声音第一次向世界宣告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将在中国诞生。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

(6)当心的当的故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名字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7. 党的故事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着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 党的故事有哪些

1、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

9. 中国共产党故事 50字

1919年的冬天,在浙江义乌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把墨汁当成红糖,吃得满嘴是墨,却还不住地称赞:“甜极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正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
墨汁当然不是甜的,但在有信仰的共产党人心中,真理的味道比红糖更甜。

10. 党的故事100字

党的故事:

一、农忙

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

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
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

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二、有轿车不做

延河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
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

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

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

三、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泽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田志芳,四川广安人。

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了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

中央机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便成了个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橙橙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风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

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

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

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四、董存瑞

1948年5月1日,第11纵队从朝阳地区西进,兵锋直指热河省会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破组长。

在全连战斗动员会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战斗开始后,他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时,离发起总攻仅15分钟。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
前进中他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呀!”将暗堡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五、张思德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阅读全文

与当心的当的故事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哪里办婚姻状况证明 浏览:481
幸福树怎么保持水分 浏览:318
事业单位笔试会怎么防疫 浏览:147
汽车怎么买经济实惠 浏览:53
年后婚姻厅什么时候上班 浏览:483
8月属马健康如何 浏览:210
不对称的婚姻该怎么办 浏览:404
上海专业婚姻律师多少钱 浏览:916
幸福华庭步行街怎么样 浏览:708
爱情诗有哪些还有翻译 浏览:505
婚姻中为什么会有遗憾 浏览:515
幸福河和白马河哪个好 浏览:66
幸福三重奏怎么评价陈建斌 浏览:357
广西百色事业单位多少分进面试 浏览:900
四川话叫美女叫什么 浏览:885
亚健康有哪些症状如何调适 浏览:655
便签里有哪些故事 浏览:840
美女考上哪个大学最好 浏览:493
婚姻的护城河怎么管 浏览:862
事业单位决算用哪些数据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