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前程往事 > 玉门关的故事有哪些

玉门关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3 11:56:00

⑴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

1.孟姜女哭长城

传说相传陕西某地有孟、姜两家为好邻居,孟家在墙角栽种一棵葫芦,长得非常茂盛。葫芦藤爬越围墙,伸向姜家院内结了一个大葫芦。两家细心养护,共同拥有,待葫芦成熟时,准备平分这一葫芦。当孟家持刀刚接触到葫芦时,葫芦啪地自然打开了喜见葫芦内躺着一个白胖胖的可爱小女孩。两家都想要这个女孩,经商议为两家所共有,故取名为孟姜女。

孟姜女从小聪明伶俐,习文家务样样皆通,长到十七八岁时,已成为一个风姿绰约的大姑娘。有一天孟姜女在后花园扑蝴蝶,不慎掉人池塘。躲在园中假山后的一男青年听到呼叫声,急忙从躲藏处跑出,将孟姜女从池塘中救了上来。此时孟姜两家养父母赶来,看见一对青年男女面对面地站在池塘边。

经询问才知男青年叫万喜良,是个文雅书生,因逃避秦始皇抓壮丁修筑长城爬墙躲进园中来的。孟姜两家均感激万喜良救女儿的情分。两家均缺儿少女,说明想招万喜良为女婿。这对年轻美貌的青年男女,经这一奇遇,早巳一见倾心相互爱慕了,自然无话可说。于是在当天晚上,就在孟家庄院张灯结彩,为这一对新人举行了婚礼。

可是结婚不到三天,闻讯赶来如狼似虎的公差,就将万喜良抓走修筑长城去了。万喜良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孟姜女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有天晚上,她梦见丈夫从外面回来,叫喊“天太冷了,冻死我啦!”醒来回想梦境,十分凄惶。幸喜她早巳为丈夫做好了寒衣、暖鞋、暖袜等,辞别养父母,决意寻找万喜良而去。

孟姜女走过千山万水,吃尽万般苦难,沿长城一直寻夫到达山海关,经详细打听才知丈夫于两年前已被累死埋在了长城内。孟姜女闻此嚎啕大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溅到城墙上,轰然一声,长城被哭倒一大缺口,露出了万喜良等人的白骨。

孟姜女以滴血认亲办法,找到自己丈夫的白骨包裹在一起,她既感悟秦始皇修长城为保障中原人民安居乐业所做的好事,也感到自己丈夫为筑城献身是值得的。为了与丈夫永不分离,她怀抱着万喜良的白骨于老龙头纵身跳进大海,刹时晴天霹雳,一声巨响,海上升起了两块大礁石,这是传说中万喜良与孟姜女夫妻的坟墓。

2.仙女泉和青龙福地倒吸水

相传,清朝年间,康熙帝去北国私访。途经八达岭长城,觉得燥渴难忍,跟随保驾的白大将军便寻到了一眼泉水,因没有杯碗之类的盛具,最后只好请皇帝到泉边自饮。康熙帝因渴极了,也顾不上许多,撅着屁股咕嘟咕嘟一气儿喝了个够。喝完水,便在此地小憩。

康熙帝忽觉刚才喝水有失体统,不禁脱口问道:“白爱卿,你看我刚才喝水时像什么?”白大将军很机智,急忙答道:“象青龙倒吸水。”康熙皇帝哈哈一阵大笑,心中那点疙瘩也消失了,并称此处能及时化解口渴之急,此乃有福之地;后来,坊间便有了“青龙福地倒吸水”的传说。

3.东米仓,西米仓

在八达岭上往南看,有两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状。东边的那座山,叫东米仓,西边的那座叫西米仓。修长城时,民工们要吃饭,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粮食。那时侯征集全国粮食,都往这里送,送的少了,不够用,送的多了,日晒雨淋都霉烂了。尽管不断地送,可还是供不上民工们吃。民工们吃不饱,还得干重活,因此连饿带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好家伙,两座山的粮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从此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往这里送粮了,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了。一直到把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就是打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

4.西麻草

八达岭有一种草,叫西麻草。这种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蝎子蜇一样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长在八达岭长城外,替边防人员放哨,对保卫八达岭还很有功劳哩。传说,大边(长城)修好以后,在关口地方都设重兵把守。八达岭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了,从修好那天起,一直没有断过驻兵。

长城上不是都有楼子吗?那楼子叫敌楼,站岗放哨人员就在那里头。当官的经常提着鞭子查哨,发现哪个敌楼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顿马鞭。他们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敌人摸上来还不知道,要是那样,不仅是挨打,还有杀头之罪哩!

因此,他们一到岗哨上来,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爷呀,保佑着,千万别让我睡着。敌人来了,跟我打声招呼,让我知道。”也别说,他们的哀告玉帝还真知道了。玉帝体会边防人员的苦处,便想了一个办法,派草神带上西麻草籽,撒在长城外。草长起来了,到处都是。入侵的敌人一碰到这种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员听见有人喊叫,机灵就醒了。从此,再也不会因站岗失误而被杀头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们对西麻草也更加保护。

5.找哥鸟

传说在九龙山下的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一位诚实善良、勤劳勇敢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单身一人,但他善于交友,助人为乐,很受乡邻的喜爱。

一天中午,他打柴回来,正烧火做饭。门外忽然走进一个陌生汉子,说找口水喝。他热情地把客人让进屋。这位汉子坐在炕上与他拉起家常,俩人越谈越投机。原来这位汉子是从南方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做买卖,本钱不幸在半路上被坏人劫走,眼下身无分文,只靠乞讨度日。

此人名叫王文,比小伙子大两岁,两人说着说着,王文提议:“咱结拜兄弟如何?”小伙子心想自己光棍一人,倘若有个哥哥啥事有个帮衬更不错,便欣然同意了。于是王文为兄,小伙子为弟。“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不分离……”两人以树枝代香,以泉水代酒,海誓山盟。从此,哥俩同吃一锅饭,同住一张床,相依为命,亲如同胞。一晃儿两年过去了。

一天,王文从外面打柴回来,悄声对小伙子说:“离这儿很远的一座山下有个洞,里边有很多财宝,咱哥俩何不取来好好过日子。”第二天,哥俩带好干粮,绳子,口袋直奔那座山。走了三天三夜正日落西山,他们找到了那座山,在山下找到了那个洞。扒开枯枝,杂草,只见那洞直上直下,黑黑的,望不到底。

王文说:“贤弟,你先下去把财宝装进口袋,我用绳子拽上来,然后再拽你。”小伙子二话没说,腰系绳子,出溜溜下到洞底,果然财宝金光闪闪。他装了一袋,让王文拽了上来,王文见到财宝,顿起歹意,心想这财宝归我自己,一辈子也享用不尽。于是背起口袋慌慌就走了。

再说小伙子在洞底等着绳子,左等右等也不见那绳子下来。他想,王文哥咋也不会把自己扔在山洞里呀,想必遭到不测……他拼命喊:“王文哥,王文哥!”就这样,不知喊了多少句,嗓子喊哑了,泪哭干了,诚实、善良的小伙子饿死在洞底。后来他变成一只小鸟从洞里飞出来,踏遍万水千山到处寻找那忘恩负义,见钱眼开的“王文哥”。直到现在,每当夜深人静时,人们还会听到“王文哥!王文哥”那悲凄凄的叫声。

⑵ 玉门有什么故事

唐诗曰: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玉门油矿,大概在民国就已开采

⑶ 玉门关在什么地方有关玉门关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玉门关在今敦煌西北的一个小方盘的土城堡,还留下一个商旅的民间故事

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里,不仅带来财富还带来寓意,值得我们敬畏。由于文化冲击和商贸繁华,敦煌有着独具一格的壁画和天然的地理环境,吸引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欣赏,但同时更多的是感叹当时人们的勇气。

⑷ 有关玉门关的典故讲了什么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带你来看看有关玉门关的典故到底讲了什么。

有关玉门关的典故讲了什么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玉门关骆驼生病传说

玉门关,是古时候从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传说古时候人们从中原向西域运输丝绸和玉石。玉石和丝绸都是有骆驼来驮着的,十分沉重,而沙漠的烈日更是炙烤着人们喘不过气来。常常骆驼一把货物运进小方盘城(玉门关)就马上病倒了。这让许多商队头痛不已。

这时一位长期生活在西域的老者自称自己有着妙手回春能治百病的能力,看了看这些骆驼,便说:“这些骆驼是因为长期在大漠上行走,沾染了大漠上的邪气,所以一进城就病倒了。你们要在这关口的门上镶嵌一块玉石,骆驼身上的邪气就全都被洗净了,你们的骆驼就可以好起来。”于是商人赶紧从货物里挑选了一块质量最上乘的墨玉,镶在了城门上。果然,不出半天,商队里的骆驼全都好了起来,行走如初。

于是这神仙妙法便一传十,十传百,过往的商人们都把自己所运输的最好的玉石镶嵌在关口上,自己的骆驼就全都不会生病。久而久之,此关门上镶满玉石,又被人们称为“玉门关”。

⑸ 对于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呢

东汉年间,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我们应该都所有了解,他们的传奇故事令人感叹不已,代表着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人物,十三将士就是十三个人,他们都有一股豪气冲天的本领,在历史中,距今约有两千年,或许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段让人感叹不已的历史事件。

后来击退匈奴之后就派兵找到附近有水源的地方后来就到了疏勒城,没过多久匈奴继续攻打疏勒城,可是每次攻打都被耿恭击败,落荒而逃,可是正是这个时候,匈奴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导致耿恭没办法取水,甚是让人头疼,因为毕竟在城门里面,士兵们也没有能够出去的本领,只能待在城门里面,后来没办法耿恭就下令士兵用牛粪,通过使用牛粪里面的水分来供给士兵喝,所以历史的苦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历史永远都是我们不容忘记的艰苦历程。

⑹ 西出玉门讲的是什么 西出玉门讲了什么故事

1、《西出玉门》是一本都市女主灵异小说,是作者尾鱼所着,此书一共有上下两册,西出玉门小说讲述的是昌东在两年前曾带领一队人前往大漠,夜里强度罕见的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之间,昌东所带领的十八名队友全部葬身沙漠,尸首无存,心存愧疚和后悔(其中一名是他的未婚妻)的昌东因此决定销声匿迹,而叶流西的照片里有当时事故的信息,为了查出真相找回遇难队友尸体,昌东决定和她一起前往大漠。

2、西出玉门的故事从皮影戏开始。皮影戏台上,过去曾是沙漠向导的昌东被一个陌生女子(叶流西)找到,叶流西以一张照片为凭据,要求昌东重新出山帮助她去往玉门关以西的大漠。昌东在两年前曾带领一队人前往大漠,夜里强度罕见的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之间,昌东所带领的十八名队友全部葬身沙漠,尸首无存,心存愧疚和后悔(其中一名是他的未婚妻)的昌东因此决定销声匿迹,而叶流西的照片里有当时事故的信息,为了查出真相找回遇难队友尸体,昌东决定和她一起前往大漠。

3、随着他们进入大漠深处,一些诡异的现象开始出现,他们也逐渐知道,玉门关原来涉及一个天大的秘密——何止春风不度玉门关,连妖魔鬼怪都不能踏出玉门关一步。原来,玉门关是自汉武帝时修建长城的大工程,汉武帝靠方士的力量把人世间的精灵鬼怪都锁在了玉门关内(本文的关内其实是指玉门关以西的沙漠,今天的内地以外)。

⑺ 将军空老玉门关指什么历史事件

将军空老玉门关的历史典故:

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

该句出自元代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卖花声·怀古》

元代 张可久

原文: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7)玉门关的故事有哪些扩展阅读

《卖花声·怀古》创作背景: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组成。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卖花声·怀古》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

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⑻ 玉门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来历,为何总是出现在诗句当中呢

有关玉门关的诗句大家都很了解。大家都能说出来一两句有关这里的诗句来。那么大家知道玉门关是哪里吗?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呢?为什么春天的风都无法吹到这样的地方呢?有关玉门关的诗句数量非常的多,在唐朝的诗句里面排名也是前几了。

所以说玉门关在古代的诗篇之中反复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玉门关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古代地方的名字,他指的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当时国家的局势,很多的时候这些诗篇都可以代表当时战争的残酷,当时国家的风雨飘摇,当时人民因为这样而四处奔波。现如今,玉门关依旧是日夜守护我国边疆的一个重要关卡。

⑼ 玉门关在哪里 玉门关有什么历史故事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⑽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蕴含什么典故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注解: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阅读全文

与玉门关的故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姻透析什么意思 浏览:77
健康险原保和万能险哪个好 浏览:649
如何理解共同经济 浏览:480
为什么广东出美女 浏览:147
事业单位在编怎么转行政编 浏览:150
伊甸园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多少年 浏览:72
虎哥看中哪个美女 浏览:671
乡村爱情13王小利为什么退出乡爱 浏览:159
爱情属于哪个市 浏览:56
电影中的美女杀手形象有哪些 浏览:71
为什么说婚姻不是一座坟 浏览:678
美国经济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400
谷歌幸福指数怎么算 浏览:855
欧美女的内裤为什么都长 浏览:349
东港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179
经济舱数量多少 浏览:443
健健康康和健康有什么区别吗 浏览:774
经济被疫情影响怎么办 浏览:818
事业单位人员如何休假 浏览:688
我来告诉什么叫幸福视频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