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白居易的爱情记载在哪里

白居易的爱情记载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0-01 09:21:48

Ⅰ 后人称之“多情谁似白居易”,白居易为何爱写“情诗”

说起情诗,说起爱情,从古至今,都有才子佳人以作诗词歌赋,诉说那绕绕情思。那么多情谁似白居易,白居易为何写了那么多的情诗?

《长恨歌》叙述了玄宗与杨贵妃间的持久情爱、他们的生离死别、玄宗失去贵妃后的悲楚以及杨贵妃在仙界对玄宗的思念。它在成文不久就受到文人的欣赏、朝廷的赞誉,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长恨歌》描写了自从玄宗恩泽杨贵妃之后,两人在十三年间几乎形影不离。白居易将安史之乱的起因和过程略去不提,而是着重渲染玄宗与贵妃的生离死别以及玄宗的“朝朝暮暮情”。

Ⅱ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的爱情故事是什么

白居易是我国的一位着名的诗人,同时他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白居易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篇,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着名的人物。白居易和他的青梅竹马湘灵之间存在着一段非常动人心肠的爱情故事。虽然这段爱情最终还是悲剧的结果,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还是让后人们赞叹。

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令后人赞叹,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以及白居易对母亲的反抗都让人们赞叹不已。后来的时候湘灵和白居易重逢,到那个时候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有人称白居易的《长恨歌》赞叹的也是他和湘灵之间的感情。

Ⅲ 了解了白居易的爱情坎坷有哪些心得体会

据有关资料记载,白居易在淮北苻离的时候,曾经跟一位名叫湘灵的姑娘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这段恋情虽然没有得到实现,却对白居易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起来,白居易跟湘灵的爱情真所谓至死不渝。让我们通过白居易留下的爱情诗来寻找这位伟大诗人在爱情方面的人生轨迹。
白居易十一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时,二人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名叫《邻女》的诗,赞美了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由这些诗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诚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看下面的诗。
《生离别》: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多么真挚的感情!多么痛苦的离别!一对恋人,泪眼对泪眼,说不完的心中事,割不开的骨肉情!
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拒绝与其他女子结婚来同母亲抗婚。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直到白居易三十七岁那一年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是白居易仍然还不断写诗思念湘灵。看下面这些诗: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夜雨》:

Ⅳ 白居易的初恋情事

(中唐诗人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写照 ・᷄৺・᷅ )

水木年华有一首校园民谣叫《在他乡》,少年时,我常常听得入神。今次我无意间看到白居易和家乡的“小芳”菇娘的懵懂初恋情事,忽然又想起来多年前曾听过的那首民谣歌曲。歌曲唱到:

《在他乡》

演唱:水木年华

我多想回到家乡 再回到她的身旁

看她的温柔善良 来抚慰我的心伤

就让我回到家乡 再回到她的身旁

让她的温柔善良 来抚慰我的心伤

那年你踏上暮色他乡  你以为那里有你的理想

你看着周围陌生目光  清晨醒来却没人在身旁

人静的雨夜想起了她  她的挽留还萦绕耳旁

想起离别她带泪的脸庞  你忍不住地哭出声响

我多想回到家乡 再回到她的身旁

看她的温柔善良 来抚慰我的心伤

就让我回到家乡 再回到她的身旁

让她的温柔善良 来抚慰我的心伤

那年你一人迷失他乡  你想的未来还不见模样

我觉得这首歌是为白居易所写,简直不能再相配了。白居易跟邻家女孩湘灵从小玩到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最后老母不动声色间,打发儿子去求取功名。

在他乡的白居易,焉能不思念自己家乡的她呢?但是大丈夫四海为家,能屈能伸,为求功名,说不得只好暂弃儿女情长了。

当然夜深人静,小白是否会垂下脑袋,写下那么一篇相思情书,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看他后来名满天下时,俨然一代“色魔”的名气,可见他曾经必然是个情种。成为“色魔”,乃是白居易的另一种表现情感的方式。正所谓:

三年后,白居易回到家乡,已经不见了湘灵菇娘,怅然若失下,他又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放浪形骸,诗酒若仙,一派宛如盛唐诗仙再世形象。

在烟花柳巷之间,白居易留连忘返,最后把风尘女子不知收留多少进入白府,因此世人戏称他为“色魔”。

好了,咱们重头说说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故事。白居易,生于唐代大历七年,也就是772年正月,此时大唐藩镇割据,父亲白季庚为躲避政敌,举家迁居到符离。自此,小白以符离为家乡。

在符离,小白约十岁,母亲严厉,父亲官威气盛,都是叫小小的白居易所害怕的。这时他认识了邻居“小芳”女孩湘灵。

湘灵年芳约十三,娉婷袅娜,宛如天仙,白日姮娥,旱地白莲。你要说这时候的白居易,就和小姐姐湘灵开始谈恋爱,我始终不信。倘若是小姐姐开始欣赏这个聪明好学的小弟弟,这倒是原本可能。

有人说年老的父亲生下的儿子多聪明,譬如孔子、孟子和胡适,都是些没有父亲疼爱的人,且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寥寥几人,虽不能证明这个老男人生孩子聪明,却也不妨参考一番。

两兄弟常常在一起读书学习,小白又写得一手好诗,写词谱曲也不在话下,这个湘灵恰好生得一副好嗓音,两人一个作词曲,一个演唱,真可谓好不文艺范。

就这样两人渐渐陷入爱河,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大约小湘灵菇娘,也渐渐让白居易产生了爱慕之心。

话说故事发展到这时候,必有一个巫师类的人物来破坏好事。当然本故事也不例外,才子佳人天天有约,不学无术,唱曲作词尽干些不着边际的事,母亲很快发现端倪。

这时候,白母就把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小小白)拉来一问,才知道是这个村姑坏了儿子的道行。这还得了,我儿子聪明绝顶,将来可是要做一方诸侯的人(藩镇割据下,节度使权力极大,往往相当于土皇帝),被你一个小妖精村姑坏了道行,这还哪有前途啊。

这次,白母陈氏可谓下了血本,把白居易打发去了南方的叔叔家,给足了银两盘缠。之后,白居易游历京城,干谒了当时的首都文坛宗师顾况,这首干谒诗就是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说来这首诗,可是有个白居易成名的小故事,总被人津津乐道。话说小白从没到过京城,谁都不认得,顾况问了白居易名字后,看了看他的这首诗的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普通,就随口开玩笑道:“小子,长安米贵,白居可不易。”这明显调侃他,说你这点才学就想混迹长安,恐怕道行不够。

可是再往后,当顾况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时惊叹而佩服道:“有才若此,白居天下也易!”

长安的繁华,很快让白居易忘了家乡苦苦等待自己的湘灵菇娘。什么女大三,抱金砖都抛却脑后,只见十里长安繁华如梦似幻,哪记儿时灯火阑珊凝眸处。

当然,偶尔午夜梦回,小白也能忆起来,有那么个明眸皓齿的菇娘,还在远处痴痴等待自己。

于是,游学三年后,白居易回符离,兴冲冲去湘灵符离的家,却发现人去楼空,好不惆怅。自此,白居易在符离苦读诗书文章八余年。

有一天,白居易手捧书卷,漫步湖边,看到远处有一辆车子由远及近,虽然珠帘微卷,匆匆一瞥,他却早已看出来,端坐里面的不是别人,正是多年未见面的湘灵菇娘。

湘灵家人知道女儿心思,本就是为了白家孩儿而回故乡,都知趣的让这一双儿女久叙离别之情。正是这一天,二人干柴烈火,初尝云雨情,蚀骨知味。

“我们一家,去了越中给人种地,那里赋税轻。但爹爹病了,想回家,所以我们就回来了,这次回来了,就不再走了。”女孩害羞,不敢直言思念情郎,可是,回乡探望儿时伙伴才是真。

天下从没有不透风的墙,湘灵回来的消息,很快被白母知道了。白母见儿子,还没忘记那个村妇,怒不可遏。

这次,为了断掉儿子的念想,对全家人说道:“咱们搬出符离,去襄阳,全家都去你们父亲那里!”这一年,小白22岁,湘灵25岁。

白居易离开故乡前,就去找母亲,跪求

成全,可惜当初老母就看不上这个村姑,何况白居易马上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岂能为了一个乡下丫头,而放弃儿子的前程。

白居易到襄阳后,大约过了半年,父亲因病去世。然后,他要扶灵回乡。回到符离后,白居易发现湘灵又离开了,茫茫中原,无处可寻。

自白父去世后,白家开始衰落,不过几年,生活艰难,举步维艰,没有老爹白季庚依仗,开支都付不起,最后大家举债度日。这些状况更加坚定了,白居易考科举的决心。

不比宋代考试很容易,譬如苏轼考进士时候才十几岁,唐朝考试贼难。29岁竟然是进士中最年轻的,不信有诗为证:

话说这个科举考试,比高考难多了有木有,概率约只有千分之六。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回到家乡,吹锣打鼓好不热闹,可是邻家传来啜泣之声。

32岁的湘灵虽然也归来,却是倚门自叹息道:“他做他的新科进士,我做我的乡野菇娘,从此相见不如怀念。”对于大白同志,湘灵开始避而不见(小白都已经二十多岁,快三十而立了,不能再叫小白,那就叫大白╯□╰)。

可爱的傻姑娘,却不知有人就喜欢野孩子,偏偏喜欢的就是乡下菇娘。白居易就是这样喜欢野孩子的一个男人啊!香港有个女歌手杨千嬅,曾经唱过一首歌,名字就叫《野孩子》,非常好听。歌词是这样的:

《野孩子》

演唱:杨千嬅 词:黄伟文 曲:雷颂德

就算只谈一场感情

除外都是一时虚荣

不等于在蜜月套房游玩过

就可自入自出仙境

情愿获得你的尊敬

承受太高傲的罪名

挤得进你臂弯 如情怀渐冷

未算孤苦也伶仃明知爱 这种男孩子

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你

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让你

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

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说我

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就是

一种最坏名字

笑我这个毫无办法

管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

若我依然坚持忠诚

难道你又适合安定

真可惜 说要吻我的还未吻

自己就自梦中苏醒

离场是否有点失敬

还是更轰烈的剧情

必需有这结果

才能怀念我

让我于荒野驰骋

明知

爱这种男孩子

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

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

让你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

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

说我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

就是一种最坏名字

笑我这个毫无办法

管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明知爱 这种男孩子

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

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

让你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

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

说我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

就是一种最坏名字

我也笑我原来

是个天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

白居易这一生只谈过一场恋爱,却是失恋了62年。后来,大白跟许许多多的女孩子过家家。

然而,大白的所有恋爱,都不过是为了虚荣。那唯一的一个野孩子湘灵,再也不曾生活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且越来越远。乃至后来的他们,一个在佛门,一个在尘世,仿佛中间隔着一条银河那么远。

湘灵虽然有心躲避白居易,奈何白居易有心要找寻湘灵,所以两人终会相见。然而,二人虽然相遇,阻碍仍在老母亲。二人来到白母面前,跪求成全。然而,白母一如当初那样决然反对。

白母歇斯底里道:“当年你是布衣学子,她尚且配不上。如今你是天子门生,她更是连给你提鞋都不配了!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除非我死了。”

这时,白居易又一次回到京城,再也算不得陌生。他又结识了大诗人———才子元稹。这个元稹正在写一部小说《崔莺莺传》,故事以元稹跟表妹的初恋为原型而写成。

白居易看着元稹的文字,想起来自己也是个忘恩负义的张生,一时睹文伤情。老白和元稹一起同病相怜起来,自伤离别情,自话情伤苦。咱们知道《莺莺传》是这样的:

后来,元明时文人王实甫,根据元稹的小说,改编写成着名的元杂剧《西厢记》。这个剧本在民间,可谓传唱数百年而不衰。

此后的白居易,再也不正经谈恋爱,常常烟花柳巷,狎妓无数。白居易一人,占了三十多个青楼女子,视爱情为玩物,三年一换,那些年老色衰的女子,都被他遣散。正是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老白不惜自污恶名,糟蹋自己不遗余力,年近四十,谢绝说媒,不愿意为一片树叶放弃整个森林,坚决不娶妻。

当然,白居易终于不耐烦老母亲的逼婚,37岁那年,迎娶了杨氏为妻。名门之后的杨氏,被白居易说得一文不值,因为爱一个人,所以害了另一个人。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可怕之处。

白居易53岁时,仍不忘湘灵。虽然枕绊也有娇妻,奈何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再美,就是不喜欢。正如金庸在《白马啸西风》结尾处写道:

对于白居易来说,不是心爱的菇娘爱上了别人,而是可怕的礼教,束缚他们不得在一起,他们能有什么法子?心理扭曲之下,白居易一步步走向极端,仇恨女人,玩弄女人。

白居易老了,仍然不忘旧爱。虽然他在名利场中,混迹半辈子,奈何没有遇到一个喜欢的。所谓的名门闺秀,又或是青楼女子,他见过几千几万,有温柔婉约的,有善良可亲的,有贤惠聪明的,有狠毒嬗变的…………

年过半百的老白,回到符离家乡,本想去见湘灵,可是湘灵舍身入了佛门。他没想到,这一次佛俗有别,再一次阻挡了他们相见。

老白想想自己这些年来,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女孩,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恨事,而佛家劝人向善,戒色戒欲。想到这里,他更是有恨有愧,终究不敢踏进佛门对心爱的“小芳”忏悔。

又过十余年,白居易自认为看透一切,再次回到符离。这次,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跟湘灵见面,不再分别。可是湘灵不愿意见他,大意还是当初那句“相见不如怀念”。湘灵回了一封信给白居易道:

老白只好作罢,望着信纸,老泪纵横。他给痴恋一辈子的湘灵,回了一首诗道:

湘灵苦笑,让弟弟拖回一句话:“ 既然梦中已见,只当话别,从此天上人间! ”老白听后心碎一地,离别符离,此后定居洛阳。

老白晚年寄情于《长恨诗》,写的虽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却字字泣血,句句真情,分明借事寓情啊!

后来,《长恨歌》传到日本,上至天皇,下至黎庶,全国无不顶礼膜拜。他被日本人奉为文殊菩萨,影响力远超李杜。

公元846年,也即是唐武宗会昌六年,唐宣宗大中元年九月的一个晚上,36岁的唐宣宗李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来到祖宗黄帝的天宫。

只见黄帝的身旁,站立着一个玉面童子,童子唱着《长恨歌》,衣袂飘飘,声脆如铃。宣宗大为惊奇,问黄帝:“前辈,这童儿是谁?小小年纪竟能背出《长恨歌》。”

黄帝笑曰:“这小童的前世,就是长恨歌主白居易啊。他只因尘缘未了,才到大唐走了一遭。”宣宗还要再问,却见黄帝和童子腾云驾鹤而去,瞬间无影无踪。

醒来后,只听内侍来报,白居易已经于几天前在洛阳病逝,丧报人员星夜赶来长安,传递丧事。李忱写诗悼念白居易道:

白居易逝世时,享年75岁,留下《白氏长庆集》,共七十一卷。话说唐宣宗刚刚当政时,确有雄心壮志,想去开创一代伟业,也想重用像白居易这类实干之才,可惜天不假年,正好白居易此时,不堪病痛,离世而去。

我们纵观白居易的一生感情史,颇多磨难。童年求学上进时,美好时光遇见真爱,却受到母亲各方面阻拦。

此后,爱情一直偏激,同母亲抗争到底,想追求初恋爱情。最后,慑于社会普遍爱情价值观,屈服和投降于礼教,放弃了爱情,追求功名利禄。当获得功名利禄时,又因爱生恨,做出来伤害世间女孩的事情来,人称色魔。

初恋湘灵在空等无望之下,步入空门。白居易人到中年,迫于压力,娶妻结婚生娃。在婚姻不幸的同时,积极倡导文化改革运动,是为新乐府运动,喊出来一切以现实实用为基础的口号,是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做无病呻吟。这种思想跟他迫于现实压力也有关,不敢追求真爱,一切只顾眼前的事情。

因为只跟眼前的时事相吻合,大约最后也成为他,放弃美好初恋的思想基础。传统中国人,可能往往太现实,舍弃了太多美好的东西,也跟我们漫长几千年文明发展史有关啊!

乃至于中国诞生不了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数学家等等,也许跟太现实了有些关联!纯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足为外人道。

我们来看湘灵弟弟的行事,竟然给姐姐当送信使,当可以看出一二端倪。虽然那时候封建思想,束缚人心很厉害。但是,广大农村仍然在有限地方,坚守着人性最初的某些美好。

有趣的是,今日广大的农村又成了,最后不愿意丢弃封建思想的保守派。真是要其改变何其难也,不管古今,城市人们跟风而变,农村人们坚守始终。

中唐才子白居易和自己家乡“小芳”菇娘的爱情故事,又像极了金庸小说中的杨过和小龙女。白湘两人,亲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被白母棒打鸳鸯,有点类似于《神雕侠侣》中,黄蓉不许杨过和小龙女两人在一起的故事。也许金庸写杨过这么个人物形象,也许有几分灵感来自白居易吧(当然我猜的)。

白居易痴恋湘灵不可得,游戏人间与风尘,杨过不得小龙女时候,不也是游戏花丛中啊!金庸写郭襄痴恋杨过时写到:

现实中,白居易和湘灵,有情人最终不成眷属,徒留遗憾。他们可谓相互耽误终身,湘灵菇娘一生未嫁,最后入佛门;白居易虽游戏风尘,终究难觅真爱,正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白居易37岁时,终于被迫结婚,也不过是为了顺从白母安排,没有所谓婚姻幸福可言。武侠小说中,金庸当然可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譬如《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最后厮守终生,生儿育女。《倚天屠龙记》中郭襄也痴恋杨过,她和湘灵一样,入了空门,却也创立峨眉山一派。

春秋时,有孔子学生申枨(音同城)者,人皆言其刚直仁义,孔子曰不然,说他“枨也欲,焉得刚!”意思说:申枨他贪婪得很呀,哪里算得刚直仁义呢?

世人都贪婪,惟佛门抛情弃爱。白居易和湘灵都贪恋爱情,所以一生为爱遭难。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劝诫人们戒欲成佛,绝情绝爱。所谓九九八十一难,无非戒贪嗔痴三毒之欲。

《西游记》第54回写的是,唐僧要遭遇的色欲诱惑之磨难,书中回目道:“ 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这也是唐僧该有的一场桃花劫了。开篇有诗云:

看来还是佛家最让人省心,要成佛,先退魔,《西游记》第54回的唐僧最后战退了色魔,无欲无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欲则刚,万法如常。

少年时候不懂唐僧,觉得他迂腐糊涂,等到后来长大,我才知道他并不是糊涂,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善良,因为少欲,最后才能够取得真经。

事实上,世人历一生,莫不是为取“真经”或舍或弃,或得或失,或战或降,或屈或伸。至于最后取得真经还是假经,值不值得,待留后人去评说!

真是:

~~~~————~~~~————

写于戊戌年良月二十午时二刻(2018.11.27周二)

修订于2021.04.17星期六

辛丑年三月初六亥时许

壬寅年六月盛夏再改

Ⅳ 白居易这一生的感情,都给了谁

有人说白居易前半生专情,后半生滥情,甚至有人说他是撩妹高手,渣男一枚。殊不知他这一生的专情与滥情,都是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邻家小妹惹的祸。专情是因为对一个人的深爱,滥情是因为别人不是那个深爱的人。到头来,花非花,雾非雾,一切色相皆是空。

“少年离别老相逢”,这句话读起来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即便不清楚这句话背后的故事,甚至不知道这句话是谁因何而作,心窝子都会被猛戳一下。仿佛就是自己亲笔写给儿时的玩伴、写给邻家的小妹、写给同桌的那个他的句子。

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逢旧》,“逢旧”即是邂逅故人的意思。那么,白居易到底是在什么场合,邂逅了谁而有感而发的呢?追根这个问题时,我发现远比想象中的情况严重。他邂逅的这个人,不仅仅是邻家小妹,更是影响他终身感情生活的女子。白居易被后人评说专情或者滥情,都跟这个女子有关。

或许,这就是白居易晚年滥情的真相吧。在我看来,白居易的情始终没有滥,他还是那个深情的白居易,只是他的深情,只属于湘灵一个人。

最后,我想用白居易那首《花非花》做个总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有点禅意的朦胧诗,是不是白居易对那场浮云般爱情的一种祭奠呢?是不是可以认为他悟到了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呢?如果是,他这一生的专情和滥情也就了然了。

Ⅵ 诗人白居易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文 |潋潋不忘

学生时代读诗,以应付考试为主,死记硬背为多。鲜有追寻诗词背后的故事,却不知,只有读懂了诗人,才能读懂诗。

这是诗人继李白之后让我有想动笔欲望的又一个诗人,他所追求的,他的思想,他的乐天,他的处世态度都是我想追求的。

初露头角

我想每一个都会记得这样一首诗,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时只有16岁的白居易,以这首诗惊艳全唐!

从小的时候就是妇孺皆知的诗句,孩童口里的常驻诗句。 “三岁识字,五岁成诗,九岁通声韵” ,就是搁现代也是妥妥的天资过人,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孩子”,是老师眼中的“重点培养学生”。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现在的名字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记忆中小时候这首诗好像就是一个字《草》,兴许是现代才发现并更正了这个名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诗白居易当时 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当时白居易谒 名士顾况 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 “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态度180度大反转,有才的人,到哪里都会有贵人相助。

初恋

让我动容的是白居易的初恋爱情故事,这是一个清纯、隽永的爱情,在当时的唐代可以说是“异类”了。

当时在符离为科举做准备的白居易遇见了他一生的挚爱——湘灵。

就像初恋的少男女一样,情书自然也是不可少的,恋爱中的的白居易,为湘灵写了一首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但是因为当时白居易母亲碍于“门当户对”的观念,并没有同意这门亲事。恋爱的时候有多幸福,分别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婚姻爱情观去强求当时的人,评判他们的行为。当时,孝是最大的,白居易不能违背他母亲的意愿,他选择了向母亲妥协。

被逼离开了符离,离开了湘灵后,白居易日夜苦读,终于在 29岁 这一年,以第四名的成绩 考取了进士 。也是当年 最年轻的 进士。

平凡出生的湘灵没有家世身家可以和已是进士的白居易比,自然不被白居易的母亲所接受。求得功名后的白居易回到家乡再次向母亲提出娶湘灵,还是被严厉的拒绝了。

二人分别,多年后,白居易想起来依然是痛彻心扉。寸寸相似,寸寸入骨,牵肠挂肚,不能自已。

“愿做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原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白居易不敢公然反对母亲,便暗暗跟母亲较劲,一直不肯成家,只是白居易37岁那一年,母亲以死相逼,他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为秦晋之好。

白居易是痴情的,这么多年一直不肯妥协,或许也是为了忠于心中纯粹的感情。人世间,总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爱而不得。而白居易不能与湘灵长相厮守,他只得把这份真挚的感情珍藏于心中。

44岁那一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机缘巧合下他又见到了湘灵。 没想到40岁的湘灵依然没有成家, 白居易大为悲恸。

没有经历过,没办法体会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但是我想肯定是痛彻心扉,或许是愧疚、遗憾、心疼、不舍、懊悔,种种复杂的心情。 两人与命运的抗衡,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如此幸福的祈愿,却只是一场空,曾经有多想要在一起,如今就有多悲恸。

爱,而不得。是最大的遗憾。

注:配图来自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观看。

点关注,不迷路。期待下一集——《最具有共情心的好官白居易》

Ⅶ 白居易从情痴到情魔,白居易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白居易是一个对待感情认真的一个人,但是白居易写出过一首比较凄美的绝句,但是,正是这首诗句,让人觉得白居易应该是一个十分专情的人,但是,不禁会疑惑,为何白居易会变成一个风流的情魔呢?这其中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样曲折离奇的故事呢?

首先,白居易有一位青梅竹马,少年时期的白居易十分钟情于他的这位青梅竹马,同时,白居易的青梅竹马也对白居易充满了好感,他们俩可谓是双向奔赴的感情。不过,当时的社会背景,其实是个为门第有着非常偏见的封建社会,因此,白居易和他的小青梅是注定没有结果的。不过,白居易也曾向自已的母亲恳求过此事,但是他的母亲却严辞拒绝,不赞成他们的亲事,但是白居易对他的青梅竹马许诺过,至此,白居易经常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的白居易是个情痴,对待爱情是那么认真的。

因此,白居易的前半生的爱恋和痴恋只给了昔日的青梅竹马,当知道青梅竹马逝去了,白居易便封锁了。正是当时封建的门第的偏见,击碎了白居易对爱情原有的向往,使他不敢去爱,只能用风流来弥补他所失去的初恋。

Ⅷ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恋情吗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此时的唐朝正是中唐,白居易正好三十四岁,白居易曾经深爱过一位名为湘灵的姑娘,但由于门第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的原因,为前途计,白居易被迫与湘灵分离。

陈寅恪先生说:“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

从文章的整个布局来看,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讽喻并不存在,虽然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花了一定的笔墨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但是并不代表是讽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所造成的安史之乱。

在笔者看来,白居易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反而是为了表现出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的深切,这样的描写方法并不存在讽喻的说法。

Ⅸ 白居易什么时期开始恋爱的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714)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其实在这个爱情悲剧里有很多的疑点,例如:《长相思》和湘白两人最后的不成正果。
《长相思》一诗两首,一为樊素而作,一为湘灵而作,为湘灵作的恰是《长恨歌》的前身。
湘白二人的爱情,最后以湘灵的悄然离去而画上句号。


在白母在世的时候,因门不当户不对,白居易未能和湘灵成亲。而在白母去世,也就是元和十年时,白居易被贬途中(上文提到)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当时感情未灭、湘灵未嫁,白居易为什么就不能收留湘灵,或是娶其为妾呢?有人会说是白居易妻子不同意,但在此之前,白居易侍妾成堆是众所周知的,也有人说是白居易很爱湘灵,不愿委屈她,可是,仅仅收留而已,虽是被贬,但是白家荣华富贵,难道还养不起两个人吗?后来,说是湘灵离开这段感情才画上句号,不如说是白居易早已厌倦反而乐得轻松。


对此,我们只能假装无视,继续感受着白居易和湘灵的奇异悲惨的爱情。

Ⅹ 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的爱情故事——八卦一下

小时候,经常听语文老师讲,白居易写完诗之后,都要念给不识字的妇女儿童听,然后修改,直到他们听懂为止。当时我就想,写诗至此,还能叫诗吗?不如叫歌谣算了,因此对白颇有不敬。长大后,特别是读了白《琵琶行》和《长恨歌》后,我对白的态度彻底改变了。我由衷地佩服他,试想中国古人还曾有谁写过这么长的叙事诗,又写得如此凄婉动人。

这里只说《长恨歌》,历来有关此诗的主题有争议,不过现代的大部分读者都会把它看成一首爱情悲剧诗。诗的内容不想细说了,我这里只想八卦一下,全当是玩吧。

白写《长恨歌》时,已三十五岁,但还未婚。一个大龄的未婚之人,竟然写出了这么一出让时人(据说《长恨歌》写出之后,立马传遍大江南北,曾有娼妓应聘的时候把此作为法宝:“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白居易到别人家作客的时候,那些歌伎一见到他就纷纷指点:此乃长恨歌歌主也。可见此诗的流行程度),让后人不住感慨的故事,以至于一些历史书在写到唐玄宗如何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时也引用《长恨歌》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甚至写到安史之乱时,也来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我的问题是:白居易一个光棍汉,如果没有情感经历,他又如何能写出这种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呢?查一下书,看一看白所写的诗歌。明白了,白有一个相好,而且是青梅竹马,她就是湘灵!

白有一首《邻女》的诗是写湘灵的: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没事干,竟欣赏起邻居家一位15岁的姑娘,并且观察得这么仔细,还写到绣床,如果不是写湘灵,那白居易绝对是个不怀好意的色狼。但我们都知道白居易不是色狼,所以这首诗只能是写15岁的湘灵。据推算,白这时19岁。也可以说白居易19岁时,和邻家15岁的湘灵确立了恋爱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结合呢?白居易27岁的时候,他离开湘灵(即离开徐州符离的家)到江南叔父家时,一路上写了三首诗给湘灵。第一首的题目就是《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他想湘灵想得泪眼朦胧,真是个有情男子!第二首《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从这首诗中看,白居易与湘灵的关系已发展到很深的地步了,深到什么程度,借用《长恨歌》的话应该是:“翡翠衾寒谁与共,孤灯挑尽未成眠。”第三首《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唉,读到这里,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两人15岁(从湘灵的角度看,白居易当时19岁)就认识了,至今整整苦恋了8年(白居易27)。是什么阻碍了他们?门第。当白居易29岁终于考上了进士,就向母亲恳请与湘灵结婚,遭到了母亲无情的拒绝,理由仍然是门第。白居易的《生离别》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人生最痛苦之别莫过于生离别。若是死离别,时间还可以逐步把痛苦减轻,然而生离别会让人一辈子挂念和痛苦。白居易30未到,就已生白发,可见相思之苦了。白居易33岁的时候,在长安已作了校书郎,仍得不到母亲的允诺,其《潜别离》揭示了这一苦楚: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相思之深,潜离暗别之苦,直让人慨叹白居易的生不逢时了。连送别都只能悄悄地进行,这是何等的无奈。白居易以不婚来抗争(白直到38岁才结婚),但无济于事。他也只能用诗来表达了:

《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瞑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正是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白居易在写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的时候,特别是写到两人的生死相别之后的那些大段大段地抒情描写,入骨三分,要把人的肠子都化了,一个没有类似情感经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因此与其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写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倒不如说是写他自己的!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们后人读这样的诗歌,同样长恨绵绵啊!

(附注:文中观点主要参考了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当然有些地方纯属推测,并不严谨。不过作为八卦还是值得一信的。)

阅读全文

与白居易的爱情记载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情爱片在线免费 浏览:419
车载视频免费下载网站有哪些 浏览:869
四个经济特区哪个最南 浏览:168
美女这是哪里呀风景好美呀 浏览:330
这么帅为什么没有爱情 浏览:708
315在爱情数字里代表什么 浏览:974
韩国李采潭全部电影 浏览:88
前海开元公用事业是干什么的 浏览:452
淮安市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怎么计算多少 浏览:366
属马孩子属狗男孩的婚姻如何 浏览:587
叶天明是哪部小说的 浏览:665
穿越南洋建国的小说 浏览:921
暗影蜘蛛侠以前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浏览:920
怎么样做个幸福女人 浏览:855
着名的希腊故事有哪些 浏览:628
有一部电影男主角叫约翰 浏览:879
萨拉是哪部电影的主角 浏览:381
男女在泳池做亲密运动的电影 浏览:781
王小源绑架小孩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356
情圣女主角名字叫什么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