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民生需求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民生需求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4-04-19 08:26:31

Ⅰ 如何培育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定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历史经验表明,国内需求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的贡献率有所降低。虽然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远高于世界平均24%的水平,但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的投资增长更快,从而使得消费与投资之间出现不协调。从国内消费领域自身情况看,消费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强,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我国人口众多,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为经济发展创造庞大的消费需求;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投资需求;三是城镇化加速发展,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内需空间。不过,要使这些有利条件真正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因素,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总之,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与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换代相互适应、相互推动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改变消费与投资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通过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居民消费率的稳步提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应围绕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方面,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合理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深化财税、价格、投资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求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二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要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要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Ⅱ 如何促进消费增长,拉动经济

一、政府减税降费:政府为提振消费做出的最大努力之一,是减税降费,使消费者可或凳以有更多金钱可以消费,以满足消费需求。

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也可以增加消费支出,帮助消费者负担消费开支,以激励消费者消费。

三、促进就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就业,增加失业率,提高收入,提升消费衫掘旅者的消费能力。

四、发放消费券:政府可以发放消费券,直接激励消散数费者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增加消费需求。

五、政府采购: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增加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的量,从而刺激消费。

Ⅲ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2006年居民消费率降到36%,成为历史上的最低点。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国内市场的潜力所在。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年―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9.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集中组织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现实看,都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材机制。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实践表明,现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进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不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经济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的利益动因,国民经济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贯彻《报告》精神,要按照履行职责与提供资源相对称的原则,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财税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金融体制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要按照《报告》的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建设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对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抓紧改革和完善规划体制,健全编制程序,完善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报告》要求,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有: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资本市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健全和完善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实成本,既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也不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当前的重点是理顺水、电、油、气、土地等价格,深化资金、外汇等要素价格改革,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和规范水平是市场体系发育成熟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市场认可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在行业内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报告》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公平竞争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着眼点,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已经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一步分离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对其他有关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竞争性业务要放宽准入,对垄断性业务要实行国有法人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切实落实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重点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行业准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四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近些年来,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不断增加,对外开放进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利益互相交织,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报告》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出口结构,重视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合理进口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资源等产品。

要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完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对外投资企业要遵守当地法律,参与公益事业,维护企业声誉和国家形象。

要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公平贸易政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形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互利互补的关系。

对外开放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要适应开放型经济的要求,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更好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关键领域和敏感行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Ⅳ 如何认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如何拉动消费,从需求和供给方面给予建议与措施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对于拉动GDP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认识消费的作用,并采取措施来促进消费的增加。
从需求方面来看,有效地激发居民消费需求是实现拉动消费增长的关键。为了提高消费需求,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和措施: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劳动力就业状况、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都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需求。
2.优化税收政策:通过减免或调整适度降低部分商品的征税率,以及采取财政奖励等政策,推动人们增加购买这些商品的意愿。
3.扩大喊察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增加消费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看,改善市场的供给环境,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是拉动消费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消费信心,还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和措施:
1.优化销售策略:提高购物便利性、增加促销活动、及时反馈顾客需求,以及改善沟通渠道等方面,有效促进消费。
2.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售后服务以及保修政策等具体行动,积极推广消费者满意度,提高消费者体验.
3.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互联网+和数字化经济环境,吸引年轻人消费,增加消费卖袭美好体验感,从而带动消费需求增长。
总之,拉动消费增长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出中渗兄发,打造一个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

Ⅳ 中国政府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从民生方面回答

★中国政府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从民生方面:

中国政府在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开展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和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全年组织2100万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新建、改扩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130万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

3、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中央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66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500元和300元的目标。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4、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1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中央财政安排429亿元,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在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实施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们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

Ⅵ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狭义指GDP增长。增长属于宏观经济范畴。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增长政策也称作“积极财政政策”。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利息、税收、财政和汇率政策来增加经济增长,但是每一种政策的作用都有其局限性。而且这些政策在本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出这一理论的凯恩斯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救星”,但是其作用越来越受到质疑。
1、调整利率政策
降低中央银行利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一政策将鼓励公司贷款,这一部分贷款必将转化为投资或资金流周转,即消费。这一政策还可以降低通货紧缩的危险。经济学家非常害怕通货紧缩,因为它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并且当利率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将导致市面上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当通货紧缩到来的时候,人们趋向于减少消费,因为通货紧缩的特征是价格降低,那么控制当前消费就有可能节省开支。但是降低利息又会增加通货膨胀或流动性过剩的危险。
2、税收政策
降低个人或公司税率。这种措施和降息一样会促进公司投资和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增加又反过通过创造需求来促进公司的发展。但是这样做的危险是增加财政赤字。但是增加财政赤字不是必然的,因为税率降低了,但是经济增长了,征税的基数扩大了,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见税收。
3、财政政策
增加国家财政开支。这一措施将会同时创造就业机会、需求、有时会吸引投资。首先政府开支本身就是投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创造了就业和对其他行业的需求,这些从业者又产生了新的需求,以此类推,理论上可以创造数倍于政府投资本身的经济增长。这一政策相对于利息政策来说还具有如下优势:加息的时候人们会把多余的钱用于存款而不用于消费或者投资;而在增加财政开支的时候,我们确信增加的收入会大部分转变成消费以满足从业者的基本需求。另外人们处于个人应付经济危机也必须有足够的存款,具体数额根据国家具体的经济局势和社会保障情况各不相同。这一政策的缺点是扩大财政赤字,并且由于公共投资的目的必须明确,而且其效率经常受到质疑。
4、汇率政策
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低汇率政策,汇率,对低汇率政策的支持和反对意见,中央银行如何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这个政策将会增加出口,因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出口的增加将会使生产商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也增加消费。缺陷在于,本国上在国际上的价格最终是由生产商决定的,如果生产商同时提价,则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并且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应变得很高。长期实施低汇率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Ⅶ 运用经济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该如何关注民生,促进经济合谐发展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增加收蠢缺巧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安定。

②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等。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解决好看病难、带键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关注社会弱视群体,保障弱视群体的基本生活

⑤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⑥扮猜大力维护市场秩序,打破垄断,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

⑦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阅读全文

与民生需求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在美女面前总是说错话 浏览:630
用数字画什么样的美女 浏览:474
怎么脱离经济压力 浏览:543
宿迁幸福路哪里可以掉头 浏览:792
你会怎么讲军神这个故事300字 浏览:616
婚姻中的另类表达方式是什么 浏览:983
生肖羊配鸡婚姻如何 浏览:649
公司事业发展部做什么 浏览:334
追求的幸福怎么找 浏览:784
你猜美女喜欢什么样的类型 浏览:129
饿了么买药健康包是什么 浏览:827
济南市企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468
金钱名誉事业哪个更重要怎么回答 浏览:375
美女怎么穿jk 浏览:520
女人二次婚姻怎么办 浏览:740
经济学利润什么意思 浏览:112
怎么发给女生一个小故事 浏览:847
四川经济为什么那么高 浏览:132
古代家庭故事有哪些 浏览:614
怎么做公益事业捐款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