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幸福和什么有关系经济学

幸福和什么有关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2-08-14 17:53:57

经济学解释幸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这是一个最简单明了的幸福公式了。这个公式中的幸福,只有两个因素,一是你所能够获得的效用,二是你的欲望。效用,是人消费某种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欲望,是欲望则是对某一种物品效用的需要程度。它所表明的是:效用确定的情况下,功利心越小,幸福越高;功利心确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幸福越多。

② 如何理解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列过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如果人的欲望是既定的,效用越大就会越幸福。效用是人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也是一种心理感觉,有欲望而得到满足就是效用。效用要消费物品或劳务才能得到,消费物品与劳务要有收入,从这种观点出发,没钱绝对不幸福,但有钱并不一定幸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钱带来的幸福仅仅占20%,甚至更少。对低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对高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要淡得多。 其实人的幸福并不是效用或收入的一元函数,而是一个多元函数。决定幸福的不仅仅有金钱,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美满的家庭生活、带来乐趣的工作,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等等。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欲望无限大,有多大的效用也不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种感觉,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人的感觉往往与用以比较的参照物有关。因此,幸福是相对的,和谁比反映了一个人欲望的大小。要想更幸福,必须增加效用,或降低欲望。从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看,控制欲望也是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人贵自知之明,最大的“知”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今天想要这个,明天又换成了那个。所以,知足长乐。作为讲师,更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倒推出现在应该怎么过,应该接多少课。要想幸福,控制欲望比增加效用要容易,订立终极目标比与别人比较更容易控制欲望,获得幸福。”

③ 幸福和财富的关系是什么

富有的人并非都幸福,幸福的人未必都富有,财富与幸福既有关系似乎又毫无关系。

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又包括精神财富,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物质财富是幸福的经济基础和可靠保障,但又不能完全决定幸福与否,精神财富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幸福有了精神源泉,才不会枯竭,幸福之泉有了物质的保障和催化,才会流的更长,更远。

有的人物质上很富足,但精神上很贫穷,空虚、心态消极,幸福感就会大打折扣。有的人经济状况一般,但心态积极阳光,懂得爱和被爱,精神上很充实,幸福感也会很强。

④ 讨论从经济学来解读什么是“幸福”

幸,有一含义为“幸运”。福,有一含义为“福气”。故而“幸福”,有一部分是靠运气。所以我们常会对某人说:“你真幸福,好羡慕你!”其中也不乏包含说此人的运气好,走狗屎运,有实力雄厚的父母帮打下坚实政治、经济基础;或是嫁了个好老公;讨了个好老婆等等。
如果真要拆字分析。“幸”,为“一”份“辛”苦。从未尝过苦,何从得知甜的珍贵。生在福中不知福,正是说那些,明明很幸福,却浑然不知,不懂得珍惜的人。“福”,“礻”为有得穿;“口”为吃得饱;“田”为有物质保障,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及一家人;“一”为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那么“幸福”,就是虽然生活辛苦,可是能保证基本生活,吃饱穿暖,有一个完整的家,人懂得知足,就是幸福的。

⑤ 国民幸福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

“幸福指数”概念是20级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实施“幸福计划”,在不同的时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国民幸福目标,使人生基本问题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在这个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从本质上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很多情况下,GDP的增长可能隐藏了人们的福利下降,因为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很难被体现在一个数字之中。GDP增长模式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开始进行国民幸福指数研究, “快乐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进而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国民幸福指数。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称之“幸福指数”,英国则称之“国民发展指数”(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简称MDP),日本的“国民生活快乐指数”更强调文化方面的因素(Gross National Cool简称GNC),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简称GNH)的研究。总之,普遍认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但人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并不一定同步增长。对人民生活幸福而言,国民幸福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更要重要。

⑥ 从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幸福=效用/欲望,可以看出欲望与幸福的关系成

二者关系如下:

1、效用可以理解为人从组织或金钱及行动中获得的满足感,当欲望是固定值的时候,效用越大则幸福值越大,人会越觉得幸福开心。

2、中国有句老话叫“知足常乐”。当人的欲望值越大,甚至无穷大时,那么人获得的幸福值就会越低,越不快乐。

3、所以,人有的时候还真是不能心比天高,知人者明自知者智,要结合自己的现实条件,制定合理的欲望值,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得幸福和满足。

⑦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幸福是什么

这个是经济学基础问题,打个比方,你现在肚子饿,那么你吃一个馒头会感觉好受一点,这就相当于你感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满足,这在经济学里叫做效用,但是等到你吃第十个甚至更多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让你感到某种满足,因为你吃不下了,这个时候效用就是负值,不能给你带来满足,那就是不幸福。

⑧ 请问经济学: (1)效用÷欲望=幸福 (2)效用÷幸福=欲望 (3)欲望×幸福=效用 这些内容是什么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列过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如果人的欲望是既定的,效用越大就会越幸福。效用是人从消费物品与劳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效用也是一种心理感觉,有欲望而得到满足就是效用。效用要消费物品或劳务才能得到,消费物品与劳务要有收入,从这种观点出发,没钱绝对不幸福,但有钱并不一定幸福。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钱带来的幸福仅仅占20%,甚至更少。对低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对高收入者,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要淡得多。 其实人的幸福并不是效用或收入的一元函数,而是一个多元函数。决定幸福的不仅仅有金钱,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美满的家庭生活、带来乐趣的工作,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等等。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欲望无限大,有多大的效用也不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种感觉,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人的感觉往往与用以比较的参照物有关。因此,幸福是相对的,和谁比反映了一个人欲望的大小。要想更幸福,必须增加效用,或降低欲望。从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来看,控制欲望也是获取幸福的一种途径。人贵自知之明,最大的“知”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今天想要这个,明天又换成了那个。所以,知足长乐。作为讲师,更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倒推出现在应该怎么过,应该接多少课。要想幸福,控制欲望比增加效用要容易,订立终极目标比与别人比较更容易控制欲望,获得幸福。”

⑨ 如何感觉幸福—幸福公式及其经济学解释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提出了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也有提法“幸福=满足/欲望。”)
影响感觉幸福的要素,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欲望和效用,可以认为幸福是"单位欲望所实现的效用"。幸福与欲望与反比,与效用成正比。从幸福公式来看,提高幸福的感觉度有二个方法:第一是要降低欲望;第二是要提高效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适时调整欲望以使效用最大化。就可以增进幸福感觉。
欲望"Desire"或"Appetite",效用"Utility",它是一个经济学词汇,经济学家在研究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时,将它定义为"效用表示满足。更准确地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和服务之间进行排序。(注: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十六版P63)。经济学中的效用可解释为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和服务中主观上的有用性,经济学家常用它来解释理性的消费者如何将他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满足的各种商品上。我认为,对于"幸福"这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其"效用"也可定义为满足,是欲望实现了的满足,可等同于可观测的或可衡量的心理功效的感觉。
在经济学中的"选择和效用"理论用于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人们所说的"感觉幸福就是幸福",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幸福感觉。在解释幸福时,可以认为人们在最大化他(她)的幸福的效用,也就是说人们总是选择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效用最大化的组合。
佛教所言,"欲望是一切人类痛苦的根源。"
"感觉幸福就是幸福"这个简单的道理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很多不具备经济学理论的人,也许他不会这样分析问题,就象一个乞讨者,他一定有自己的幸福,一样可以感觉幸福,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幸福的需求和欲望不同,对幸福的感觉也不同。很多平凡的人都是哲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对幸福的需求和欲望。有的时候幸福是一碗白米饭,一勺南瓜汤;有时候幸福是升大官、发大财;也有时候幸福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对智慧的追求。所以,幸福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是一条小狗,幸福就是那个"狗尾巴",当我们不停地追逐他,并不断地靠近他的时候,一定感觉幸福。而这个"狗尾巴"可以比喻成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理想。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公式,效用指一件物品的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给你带来的快乐,而且是已知的价值,比如,手机的效用,一开始是打电话,发信息,拍照,这是你知道的效用,这时你会感到快乐,感到这些功能使你便捷,所以你以拥有手机享受快乐感到幸福,但是当你慢慢习惯这种效用时,你幸福感就大大降低了,实际上,这个公式是满足于人的好奇心建立起来了。最后,你感觉手机可有可无了,这时,幸福成为一个稳定的系数,但忽然有一天,你的手机可以不开机拨打急救电话,这时你所知道的效用又增加了一项,你的幸福感指数会上升,所以效用是你指能够了解的效用,或者是你愿意了解的效用。
看看欲望,欲望是指人想要得到的预期愿望的心理渴求(我总结的观点),这种渴求愈大,你的幸福感就愈小,因为,一件商品的效用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比如手机的效用,就那几种,你了解以后,效用便成为定值了,所以最大的因素是欲望,比如,你想仅仅依靠手机去追一个男孩子,那么这种期望值就很高了,如果仅仅是为了跟妈妈联系,一周一次,那么这种欲望很容易达到,这两种态度对幸福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你的期望是找到男朋友,那么手机的任务会很重,你要注意发短信时措辞,你要注意打电话时因为声音透露的信息,这时很困难的,手机在承担这项任务时,变得很重要,一旦男友认知的能力不能确定你传递信息的真实意思,就容易导致误会,继而使你的预期愿望落空,这样,你会埋怨手机不争气或者时他不理解你,但事实上,他的效用有限,你的欲望太高,手机无法承载你的愿望,所以你感到不幸福。
同理,如果你想通过电视看电影,你只希望看到星空卫视和中央六台,这是你的愿望(欲望),但是随着时间发现,你发现中央四台的国际新闻竟然如此大开眼界,而凤凰卫视的节目那么有风格,你的幸福指数会大大上升,因为此时,你的欲望很低,又开发了很多的效用。这是幸福的征兆。
结论:一个人想要幸福,就要时常的降低自己的欲望,尤其降低是对商品的期待和了解。

阅读全文

与幸福和什么有关系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道圣徒4到底在说什么故事 浏览:97
心理健康码在什么地方 浏览:807
怎么把友谊发展为爱情 浏览:220
赞美女的漂亮怎么说 浏览:762
婚姻不可求是什么意思 浏览:744
婚姻中你不懂珍惜该怎么办 浏览:16
蚊子与大象的寓言故事是什么意思 浏览:961
人们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浏览:980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发挥什么作用 浏览:296
苏东坡有哪些有趣的名人故事 浏览:301
武昌健康证一般多少钱 浏览:196
不健康链接发给微信好友如何知晓 浏览:241
什么叫事业型社保 浏览:73
男朋友的事业出现危机应怎么安慰 浏览:94
五行缺水金的女性适合什么事业 浏览:123
二龙湖爱情故事第二季总共多少集 浏览:904
五行缺水怎么找婚姻 浏览:512
情侣没有多么的幸福感了怎么办 浏览:642
幸福树的泥土不滤水怎么办 浏览:158
古时候有关母爱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