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婚后事业 > 人社局事业编哪些好

人社局事业编哪些好

发布时间:2024-05-25 23:58:39

A. 人社局的公务员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工作、待遇及其他方面有什么区别吗人社局哪些科室比较好

1.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是身份不同,招考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人员在招考时招考简章很明确就是某某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招考。按照规定,行政编制人员在行政机构(如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内设机构)工作,事业编制人员在事业单位工作,行政、事业编制人员不得混岗。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因为人手缺少,有的行政机构会借调事业单位人员帮忙工作,但这些人的身份不会发生变化。
2.前面提到了,如果混岗事业,那行政和事业编制的工作就一样。一般来说,每个单位、科室的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科室也会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工作区别不好说。待遇的话,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工资,行政单位实行行政工资。行政单位的工资全部由财政统发。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工资由财政统发;差额拨款类事业单位工资由单位自己和财政合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由单位自负。你要是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效益 好的话,工资福利会比行政的还高,单位效益不好的话,发不下工资的情况也有。至于其他方面,如福利、晋升等,就看单位领导了,领导想将行政和事业同等对待,就一样,领导想分别对待那就不一样。这个 没有明确规定的。
3.你说的科室好坏主要还是看科室的权力、职责大小。权力大的科室当然好了,别人会求着办事,其他单位也会高看一眼。但是各地和各个单位的科室权力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都是人社局的就业促进科,权力和地位也不是完全一样啊。你说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就业促进科都是行政科室,都要行政编制人员。医疗保险科、养老保险科都是人社局下属事业单位的科室,只要事业编制人员。但是你说的这几个科权力都不错。至于监督检查我不知道你说的行政监督还是事业的监督检查,所以不好说。
你所提的所有的问题还是得看当地情形、实际情况。地方不同政策不同,即使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科室,如果一把手换了,科室职责、福利待遇统统也都会发生变化。
所以,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绝对的好坏!世事变化无常啊

B. 人社局下属人哪个单位清闲

公益类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单位就比较大了,包括大部分全额事业单位和一部分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划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都包括,基层履行行政职能的站所,基层混编混岗人员,履行社会公益服务的科教文卫事业单位,义务教育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局属二级事业单位。

C. 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哪几种哪种事业单位待遇最好

感谢悟空邀请。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编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简称“参公单位”),这种事业单位承担部分行政职能,招录、任用、晋升以及工资待遇等各方面都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如果是通过省级公务员考试进入参公单位的人员还可以调入到行政单位,也可以参加上级机关单位遴选考试。比如条管的水文系统,都是参公编制,但是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

二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有行政机关单位下属二级单位,如扶贫办下属老区建设促进会,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文广新局下属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有科研单位,如研究院、研究所;有学校等。

三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歌舞剧院、 科技 馆、部分 旅游 景点等。

四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国有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政府接待宾馆等。

不考虑其他方面,仅考虑工资待遇和发展前途而言,当属参公事业单位,因为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无论是工资福利待遇还是职业发展前景,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而言都更好。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编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简称“参公单位”),这种事业单位承担部分行政职能,招录、任用、晋升以及工资待遇等各方面都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如果是通过省级公务员考试进入参公单位的人员还可以调入到行政单位,也可以参加上级机关单位遴选考试。比如条管的水文系统,都是参公编制,但是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

二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有行政机关单位下属二级单位,如扶贫办下属老区建设促进会,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文广新局下属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有科研单位,如研究院、研究所;有学校等。

三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歌舞剧院、 科技 馆、部分 旅游 景点等。

四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上与国有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设计院、政府接待宾馆等。

不考虑其他方面,仅考虑工资待遇和发展前途而言,当属参公事业单位,因为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无论是工资福利待遇还是职业发展前景,相比其他事业单位而言都更好。

事业单位定义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 科技 、文化、卫生等活动的 社会 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分类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大体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参公(即参照公务员)"、"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 社会 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4、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事业单位编制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包括参公事业编(在省考里招)和普通事业编)以及公益性岗位。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 社会 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事业单位编制分类

事业编制可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另外,就事业单位的编制而言,很多部门都是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例如银行,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有相当部分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page]

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区别:

1、经费来源不同。

2、升迁不同。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

3、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4、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事业单位待遇

事业编制分三种:1、全额拨款事业编;2、差额拨款事业编;3、自收自支事业编。

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差额拨款事业编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自收自支事业编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 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退休后,上述几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 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事业编制按财政供养方式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顾名思义即指工资待遇由财政全额负担的事业编制;差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工资部分由财政供养,剩余由单位自营收入补充;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则全部由单位自负盈亏,财政不拨付任何费用。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编制是在机构编制部门注册登记的“正式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虽然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属于地方自筹自定类型编制,过去由地方根据自身需要设定,报机构编制备案即可。因此,自收自支编制虽然有体制身份的名,实际上和企业员工无异,已被纳入清理范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在2020年底前将全部完成转企,其在职在编人员将剥离事业编制身份实行市场化管理。

单论工资待遇,多数情况全额拨款性质人员要高于差额拨款性质人员,差额拨款又高于自收自支人员。不过,全额拨款受财政捆绑限制,有时候也有局限性,而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为有经营收入,有一定的绩效自主权,有时候全额拨款编制人员不见得工资待遇就比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编制人员。比如设计院,有的是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单位,因为有设计费等经营收入,其员工待遇多数就超过全额拨款人员。

在全额拨款性质事业编制中,有一种身份比较特殊,那就是参公事业编。这种身份人员同样是财政全额拨款,使用的也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和公务员一样的工资和晋升待遇。这种编制和公务员一样都需要参加公考招录,录用后有车补,有年终绩效奖,可以调任、提拔到行政机关任职,在事业编制中无疑是待遇和前景最好的。

参公事业编制主要存在于行政执法类事业机构。行政类事业单位在此前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已经全部被清理,今后不再设置类似的单位,相关编制人员或转岗或归并,逐步消化完毕。执法类事业单位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改革方案,因此还存在大量的参公人员。有机会进事业单位,可以尝试报考类似机构,发展空间会更好。

事业单位定义

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 科技 、文化、卫生等活动的 社会 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分类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 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大体可以分为 "全额拨款"、"参公(即参照公务员)"、"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 社会 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4、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事业单位编制分类

事业编制可分为 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 事业编制三种。

①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②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③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另外,就事业单位的编制而言,很多部门都是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例如银行,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有相当部分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 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待遇

事业编制分三种:1、全额拨款事业编;2、差额拨款事业编;3、自收自支事业编。

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

差额拨款事业编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

自收自支事业编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 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退休后,上述几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 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全额编制、差额编制和自收自支三类编制,是按财政供给模式划分的。其中全额编制和差额编制属于正式编制,自收自支编制属于地方自定编制类型,根据地方实际需要,自行核定,自行使用,自行供给,自行管理,只需要向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即可。从这方面来讲,全额编制和差额编制肯定要比自收自支编制好,事实上,自收自支类编制属于被明文要求取消的对象,机构编制部门要求今年6月底前就清理撤销,今后不再使用该类编制。

在使用全额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中,又有一部分因为承担行政职能或者行政执法职能,经审批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在岗在编的干部身份员,登记为参公人员,使用的编制,也被称为“参公事业编制”。参公人员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其待遇和身份,也和公务员一样,可以提前退休,可以享受“职级并行”规定,可以享受公车补贴,一切和公务员没有什么两样。 参公事业编制虽然不是正式的编制类型,但这部分事业编制,显然又是全额事业编制最吃香的。只不过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除行政执法外,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也不再参公管理。因而参公编制只限于行政执法机构使用,数量极为稀少。

差额事业编制主要使用的对象是公立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医疗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明确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使用。除乡镇卫生院外,其他事业单位将不再使用差额编制。其他使用差额事业编制的单位,因其承担的部分生产经营类职能改企,只保留公益服务职能,其保留的人员和编制,都转换为全额编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事业编制将以全额编制类型为主要存在模式,剩余的极少部分差额编制也逐步向全额过渡,自收自支编制将不再使用。

综上所述,事业编制按分类类型,待遇从高到低依次是参公编制、全额编制、差额编制、自收自支编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全成,将变为参公编制、全额编制、差额编制。

根据岗位性质、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分为:事业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3、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岗位待遇

从 2018 年 7 月 1 日起,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由现行的每月 1390 元至 4850 元分别提高到每月 1510 元至 6010 元,管理人员由现行的每 月 1390 元至 4770 元分别提高到每月 1510 元至 5910 元,工人由现 行的每月 1360 元至 2010 元分别提高到每月 1480 元至 2250 元;薪 级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由现行的每月 215 元至 6355 元分别提高到每月 260 元至 7204 元,工人由现行的每月 185 元至 2047 元分别提高到每月 225 元至 2232 元。

下午好,由于事业单位改制,目前来说,基本上大家都一样是企业化运营的,也就是会自负营亏,而且对职员的业绩要求,可能都会普遍提高,因此很难一概而论。但是,我们依然 可以照传统的分一下门类吧:


一、最有钱的:科研单位

即高等院校里的科研部门或其它科普研究所,据统计,我国的院士70%以上都在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可见事业单位还是非常受高级知识分子的欢迎,而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薪酬收入,比一般的事业单位,肯定要高得多。




二、可能是最完美的:教师

教师的工资不能说很高,但是自从去年事业单位改革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声称,要让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的公务员——这就厉害了~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会和当地的公务员保持一个水平。


所以,事业编改革,教师岗位无疑是最大赢家。


另一个点,就是教师有一点是非常吸引人的,即一年两假——暑假与寒假,都是让人很羡慕的,大家一年到头都是忙,只有教师能够一年两次大假,有很多的时候去 旅游 。

所 以,站在改革的角度看,加上教师的特性,说它是最完美的事业单位岗位,亦不为过。



三、其它

医疗、党校、文化、卫生、社福、 体育 等。

你好,事业单位编制统一为事业编。主要差别还是在事业单位不同。

事业单位可以大致分为四种:

1.参公事业单位:即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一般待遇好于其他事业单位;

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内的经济支出全部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内的经济支出部分由国家负担;

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能够自己实现盈利,不由国家拨款,类似于国企的运行;

事业单位定义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Public Institution)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 科技 、文化、卫生等活动的 社会 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分类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大体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参公(即参照公务员)"、"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 社会 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4、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事业单位编制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包括参公事业编(在省考里招)和普通事业编)以及公益性岗位。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 社会 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事业单位编制分类

事业编制可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①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②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③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另外,就事业单位的编制而言,很多部门都是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例如银行,银行是具有企业性质的,但是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临时工),有相当部分是事业编制,而银行的领导,从中央到地方,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编制。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D. 事业编去哪个局最好

1、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

待遇:

参公事业编一般都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的,在工作中,资源都是向这类人倾斜。因此,在这些岗位,只要你不犯很严重的错误,晋升是很有优势的。

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各级公办学校、党校、档案局、文化中心、农业局下属的森防管理事业单位、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维护管理的如园林处、公园、绿化站、城肥所、环卫处、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待遇:全额拨款事业编,这个群体在机关中的工作和公务员没有差别。由于近些年来公务员的编制比较紧张、人口较多、负担较重,成立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公务员的工作量,这类招考人数是比较多的,也就顺利成为考生继公务员之后最好的考编选择。全额拨款事业编财政由相关部门或是政府部门直接拨款,其性质就和公务员相差不了多少了。

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现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现在企业大部分改制了,他们的职能淡化了,但是他们的人还属于事业编制。

待遇:差额拨款事业编,他的主要意思是国家财政及相关部门拨款一部分,招聘单位负责一部分财政。很多人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是特别看好,觉得待遇肯定会比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其实不然,有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反而更好。

阅读全文

与人社局事业编哪些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证要多少钱的 浏览:323
华为怎么弄健康模式 浏览:16
76属龙和72属鼠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555
小孩看美女为什么留鼻血啊 浏览:419
怎么看到事业单位是否要招聘 浏览:956
水煮和烤有什么区别哪种利于健康 浏览:425
我想给她讲一个故事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60
雪山之巅的幸福鸟长什么样子 浏览:502
嫁给爱情是种什么体验知乎 浏览:337
健康出行卡怎么使用 浏览:50
美女怎么唱北国之春 浏览:288
深圳婚姻挽回机构哪里有 浏览:127
光明区万人健康服务团有多少 浏览:408
幸福树冬季如何修剪视频 浏览:687
经济合作社是什么单位管 浏览:278
地市级事业单位一年工资多少 浏览:490
历史曲故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569
哪个地方美女秀气 浏览:613
居民健康档案中遗传病史怎么填写 浏览:82
最华丽的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