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新郎新娘 > 美女带考察队考察什么矿

美女带考察队考察什么矿

发布时间:2023-02-06 10:18:15

① 新疆的“楼兰美女”真的美吗

楼兰,在世界上如同谜一般的存在。提起楼兰,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便是“楼兰美女”。据相关资料记载,新疆考古队曾在罗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出口处发现了一处早期楼兰人的墓葬,并发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距今已有3800年左右的古楼兰人干尸,就是家喻户晓的“楼兰美女”,这具古尸是迄今我国出土的最古老的干尸。

出土后的楼兰美女干尸外形保存完好,头发细密、呈棕黄色,脸面削瘦,高鼻梁、眼睛深凹、眼睫毛清晰可见,皮肤呈古铜色,毛发、皮肤、指甲完好如初。她的出土曾一度引起了诸多考古学家、学者们的兴趣。

我个人认为,“楼兰美女”是真的美,而且很符合现在大众审美标准,也是当下不少女孩所痴迷的——瓜子脸、高鼻梁、眼睛大而深邃,略带些许异域风情。

资料显示,古楼兰一年四季都是风,阳光辐射强烈。那么,楼兰姑娘是如何保养的呢?原来,曾在楼兰古城东南意外发现了两处类似现代的酒窑池,说明当时已有了酿造葡萄酒的雏形。据史料记载,楼兰的姑娘皮肤之所以好,是与常饮葡萄酒有着很大的关系。

后经科学鉴定:葡萄酒中所含的糖、蛋白质、有机酸、微量元素、无机盐、果酸以及各种醇美维生素等天然成分能减低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从而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而酒中含有的尼克酸也能保护皮肤和神经的 健康 ,不仅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还可以治疗贫血,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新疆的“楼兰美女”目前躺在 新疆博物馆 里(乌鲁木齐西北路)。我的大学就在隔壁,所以去看过好几次,跟大家细细说说。

“楼兰美女”可是镇馆之宝

新疆博物馆最出名的就是躺在二楼的“楼兰美女”!先放一张图。

这是沙漠中挖出的一具真正的干尸(据说已有4000年 历史 ),我亲眼看过3次,真的是“栩栩如生”,不管是身上的粗制衣服,还是一些毛发,甚至是睫毛、指甲都看的到,总之很精致。而且,每次去都能碰到许多老外,俄罗斯的、日本的,虽然听不懂他们叽里咕噜说什么,但依然能感觉到他们对西域文化的赞叹!

楼兰美女美不美?当然美了!

“楼兰美女”的身高大概在1.5米,属于小巧型的,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放到现代绝对是美女 ,不信大家看看用科学技术还原的容貌图。

另外,如果你是“胡八一、雪梨杨”的粉丝,一定要来新疆博物馆转转!这里可以看到神秘的西域文化!精绝文化!

多年前看过楼兰美女的图片。高鼻深眼,下巴尖翘,典型的白种人特征。神态安详,并因干燥的气候保存十分完好,看起来是很美丽的。

这具距今有3800年 历史 的古尸被发现时,体肤指甲完好,有着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褐色的披肩长发,裹着毛织的毯子,还穿有翻毛靴子,头戴毡帽,并插有雁翎。服饰风格也十分简洁硬朗。

楼兰本身就是一个迷一样的存在,这具没有什么记载的且又早于楼兰1800多年的美女古尸,显得更加美丽又神秘了。后经颅像复原技术还原后,此女子瓜子脸,小尖鼻子,鼻梁高挺,杏核眼,柳叶弯眉,微翘的嘴角,表情更加深邃迷人。


当然是真的。这是我现拍的。自己看

楼兰地处我国西部,邻近罗布泊,是沙海与水域相连的秘境。同时,楼兰地处中亚腹地,是历上着名的西域古国,是很多人心目中连接中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中最美的一站。

楼兰美女有多美,我们都没见过,但都想过,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楼兰美女美呢?我想,来源于以下认知。

第一,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影视,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西域古国众多,为何偏是楼兰,除了楼兰本身名气较大外,也沾了名字好听的光,美国、米国,自然不一样,楼兰的名字好听,而且像一位姑娘。

第二,应该确实好看,楼兰人应为白人,应该皮肤白晰、高鼻深目,形象艳丽,充满异域风情。

第三,小河公主的影响,小河公主是古楼兰出土的,虽然她并不一定是楼兰人,但也强化了人们对楼兰地区女性的认识。

想有那么一天,天高云淡,湖水蔚蓝,胡杨金黄,沙河无边,一个美丽的楼兰姑娘,明眸妍人,曼舞翩翩……


楼兰美女美不美 ?看见(乌克兰或者新疆)长长的腿 、大眼睛高鼻梁,皮肤特别好看 。 穿什么衣服量身打造,丰满 .臀部往上翘 ,生了小孩就会胖,青春就这样没了。

南方小女孩大多数 1m5左右 小巧玲珑天真活泼 ,撒娇特别可爱 ,动不动东边晴西边雨 转身笑嘻嘻 、生了孩子少妇身材好有韵味、比初恋还喜欢打扮,回眸一笑、隐藏着多少勾魂的曲调,好风翘。









新疆博物馆最出名的就是躺在二楼的“楼兰美女”了!可以说是世界级的珍宝

这是沙漠中挖出的一具真正的干尸,据说已有4000年 历史 。

我亲眼看过3次,真的是“栩栩如生”,不管是身上的粗制衣服,还是一些毛发,甚至是睫毛、指甲都看的到,总之很精致,与活人一模一样。

每次去博物馆都能碰到许多老外,俄罗斯的、日本的,虽然听不懂他们叽里咕噜说什么,但依然能感觉到他们对西域文化的赞叹!

楼兰美女美不美?当然美了!

“楼兰美女”的身高大概在1.5米,属于小巧型的,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放到现代绝对是美女,不信大家看看用科学技术还原的容貌图。


另外,如果你是“胡八一、雪梨杨”的粉丝,一定要来新疆博物馆转转!这里可以看到神秘的西域文化!精绝文化!

房车旅行五年走遍中国,寻找全国各地农产品,海波在路上999天……2018年3月在苏州出发,以走过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新疆,青海省,甘肃省,宁夏,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西藏、云南、两辆房车加起来接近十万公里。有梦想旅行的人不要等立刻出发,去证明这世界你真滴来过……

新疆的楼兰美女真的美吗?

新疆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走遍新疆就像走半个地球,北疆有欧洲的自然景观,中间有常年积雪的天天山脉,南疆有一望无际的沙漠,高度到云彩的昆仑山………走了全国各地自然知道一个道理,山美水美人更美。南疆喀什古代称(西域)女孩 漂亮。靠近天山山脉的库尔勒烤馕好吃,小伙真是帅哥一枚,美女更漂亮啊………这两个地方都是距离楼兰古城很近,也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可以推断古代楼兰美女确实美

千年古尸“楼兰美女”复原照,美得让人窒息,真想穿越时空一睹楼兰美女的芳容!

关于楼兰古国,古往今来有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这个有着悠久 历史 的国家让许多人心生好奇,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前2世纪之前,楼兰就是西域的“城廓之国”。楼兰古国位于新疆罗布泊西部,占地面积大约12万平方公里,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根据当时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楼兰处于通往西域三十六国的要冲,曾经商旅云集,热闹非凡,还有着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了。

楼兰出美女,每一个都出落得如天仙般,引得当时西域王公贵族纷纷想娶其为妻,这一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楼兰女干尸上得到了印证。

1980年,考古专家在罗布泊北铁板河挖掘出一具女干尸。当专家打开墓室的一瞬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几千年过去了,尸体依然能保存这么完整。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宛若睡着的样子,黄棕色的头发,卷压在尖顶毡帽中,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


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发现,她距今已有约3800年的 历史 了,去世时才45岁左右,身高1.55米,而且是在神秘的楼兰古城附近被发现的,所以被世人称为“ 楼兰美女”。

精致的五官,棕色的头发,深邃的眼神充满着忧郁,连网友看了都连连称赞,如此惊艳楼兰美女太让人心动了,恨不得想穿越时空去亲眼看一看楼兰古国的繁华,睹一睹楼兰美女的芳容。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960万平方公里,有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海南,有一年四季的都是冬天的珠穆朗玛,有着豪爽的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也有着温婉的南方姑娘,拥有一副我见犹怜的面貌,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国家,传说女子长的是异常的美女,那个地方就是楼兰,楼兰美女在 历史 上更是有名,一直到今天,对于楼兰古国的记载都很少,我不免的猜想,楼兰为何会消失,楼兰美女到底有多好看,今天我带着这些疑问和大家一起 探索 楼兰古国的秘密,咱们一起往下看!

一、楼兰人的起源

楼兰人拥有异域风情,楼兰美女更是从古至今就存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楼兰人不是汉族,对于楼兰人到底是什么民族,考古学家有着各种说法,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此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而考古学家在楼兰古国的遗址上面挖掘出来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楼兰女尸。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与人类学家对墓地出土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测量的结果完全吻合。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二、楼兰古国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是《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三、楼兰消失的影响

楼兰作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璀璨的瑰宝,对于楼兰消失有着无数种猜想,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因为罗布泊的消失,依附罗布泊生存的楼兰人自然也逃脱不了灭绝的命运。楼兰和罗布泊的消失和人类过度开采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因为战争,因为人心的贪婪,开采过度,一个美丽的古国和一条美丽的湖泊就这样消失,人和自然到底有何相处,我想这是除了惋惜古国和湖泊消失之外,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楼兰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消失,只留下遗址,无数的考古学家正努力的去专研,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会明白。对于美丽无比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国的消失大家有何感想?人与自然又该如何平等的去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② 谁说巾帼不如男——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九

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中,战斗着一批杰出的女同胞,她们和男同志一样,熬更守夜,加班加点,奔波野外,含辛茹苦,面对各种困难,始终报以她们特有的天使般的微笑。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提起矿业权实地核查全国项目组的林燕,所有省(区、市)项目办的同志们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的亲昵地呼她为“林妹妹”,有的尊敬地称她为“林老师”,言谈眉宇之间充溢着疼爱和尊崇。

林燕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以下简称“煤航”)遥感科技分公司遥感GIS所副所长。她199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计算机与应用专业,2006年6月获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系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煤航是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技术协作单位,林燕以专家身份进入全国项目组,担任数据组副组长,同时也担任煤航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组的组长。彼时她年仅32岁,是一位活泼清秀、独当一面的“少帅”。

林燕(右一)在验收实地核查成果数据

在项目组,“林妹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编写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全国主要矿业权图集编制方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部级检查验收细则》、《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报告》等重要规范文件。在项目启动阶段,她多次奔赴各地,帮助许多省份开展技术要求、数据整理、软件操作、数据质量控制等专题培训,在课堂上她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常赢得由衷的掌声。为了让更多参加核查的具体工作人员掌握核查工作方法,她自己出钱在QQ上建立了三个高级技术交流群,将全国项目办专家及全国各地核查人员加入群中,通过网上答疑等方式,及时解答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有关技术问题,受到大家热捧,有时深夜也下不了线。在全国成果数据检查验收的工作中,她带领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六岁的一组年轻团队忘我工作。31个省(区、市),加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按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单位,抽查3%~5%,每个地方3天。每个人都必须呆在会议室里,必须完成规定的比例,经常干到凌晨两三点钟。林燕说:“最难忘的是辽宁那一次,一晚上查了100多个矿业权,握鼠标的手都有些抽筋,心跳加速,抬头看看窗外,才发觉天都亮了。起来沿会议室走了一圈,搓搓手,接着再干。”对发现的错误,都要全面分析原因,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林燕的认真和执着,接触她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林燕(左三)在野外进行实地核查

2010年7~8月,林燕带领煤航项目组其他两位年轻同志驻全国项目办开展了对各省(区、市)成果数据的复检、接收和批复工作。她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凡未达到数据质量要求的,既不留情面,又耐心细致地指导修改,直到完全符合质量要求才予以接收。她还在部级检查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容易产生错误的数据项,着重针对矿业权法定区域范围的内容,与浙江省地调院协同研制开发了小助手软件,并在技术讨论群免费共享。这个软件方便了对采矿权和探矿权的拐点,以及法定上下限、面积标识的检查工作,实现了对各拐点在属性与空间的一致性检查,精度可以达到小数点后四位,极大地减轻了拐点坐标检查的工作量。

林燕有一个钟爱她的丈夫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但为了工作,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极少。一位同事感叹说:“你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你老公都多!”一次她乘机回到西安,久别的丈夫早早就告诉会去机场接她。但飞机落地后,恰巧一位外省技术人员打来电话请教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三言两语解释不清的。林燕便找了一个僻静地方,耐耐心心、详详细细、洋洋洒洒在电话里做了40多分钟的辅导,直到对方真正弄明白了才挂上电话,出了机场迳自打的回家,早已忘记丈夫在机场接她,而痴情的丈夫因为打不通电话却在机场苦苦等候了两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使她的丈夫见着她单位的人时,不无埋怨地调侃说:“你们用人也太狠点儿,居然把女人当男人用!”逗得大伙捧腹大笑。

“夜郎之国”的姑娘们

贵州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承担,具体任务,交给了院地矿所。

贵州,古称“夜郎”,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贵州的姑娘,历来以勤勉耐劳能吃苦着称,在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中,她们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贵州省实地核查的姑娘们在检查实地核查数据

年方二八的蔡婷,来自贵州最穷最苦的毕节威宁,但却名如其人,出落得亭亭玉立,一头披肩长发,越发衬出她的苗条秀丽,穿着打扮永远时髦新潮,被所里的女同事们争相模仿,伙伴们戏称她是规划院的“形象大使”。蔡婷能歌善舞,是单位的文娱积极分子,文笔和表达能力也极好,每年厅里举办演讲比赛,她每次总是拿下第二名,又被伙伴们戏称为“永远的蔡老二”。由于身上有这么多特质,她天生就是一位公关奇才,组织能力极强。在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中,她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会议组织、业务培训,开展试点,督促检查,每一件经手的工作,所有的事都能安排得周周到到,妥妥帖帖,让基层的同志高高兴兴去做,尽心尽力做好。蔡婷还很豪爽,在开阳试点时,开阳的同志开玩笑:“蔡婷你今天酒喝好了,我们的工作也就推开了!”蔡婷秀目圆睁:“那好,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话!”立时豪饮三杯,举座皆服。但从此以后,蔡婷便滴酒不沾,同事问她原因,她淡然一笑:“工伤!”

曾昭霞,30岁,属于地矿所的大姐一列。原来在华中农大学生物专业,毕业后又在贵州工业大学取得水文专业硕士学位。她稳重老成,穿着俭朴,粗粗看去甚至有点土。但她学习能力极强,接受新东西非常快。矿业权实地核查对她也很陌生。她找来有关资料,突击了几个昼夜,便掌握了其中要领,自己动手编写了“单个矿业权属性库建立”的讲义,并亲自担任主讲。她心细如发,总能在细节上发现问题,因此凡是她经手的工作,质量极佳。领导评价她“非常能吃苦,多么繁重的工作都能提前完成,从不误事。”

同在项目办上班的龚仁会,是从贵州地矿局110测绘院借来的技术骨干,2009年启动矿业权实地核查时28岁。这个年纪,已经进入“大龄女青年”的行列了,她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开始谈婚论嫁,甚至定下了结婚的好日子,两家的亲友们也兴高采烈地盼着那一天快些到来。可是,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一开始,繁重的工作任务让她顿时明白,要把工作做好,婚礼如期举行是不可能了。两相权衡,还是工作为重吧!她于是和爱人商量:婚期先推迟,到时看情况再定。爱人也是搞地质工作的,理解这次任务的重要,坚定支持了她,一直到项目完成后才举办了婚礼。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规划院的田贵明院长,生性活泼,办事风风火火。她主持的规划院承担了全州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忙得很少回家。2009年9月,正是核查攻坚阶段,爱人生病住院,孩子在贵阳读书,自己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她就委托一个同志帮忙送饭。后来因病重转到省城治疗,她也仍然忙着核查无暇陪护。有时正好去贵阳开会,散会后马上赶回来布置工作。连司机都说她:“工作再忙,也要去医院看一下嘛!”但她还是忍痛急匆匆赶了回来。

遵义102地质队的李欣,身材娇小,性格文静,2007年贵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负责核查资料的建库工作。26岁的她看上去像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但柔弱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坚强的心。2010年2月,在工作最紧张的日子里,父母亲同时双双病倒,她咬牙坚持,没有请过一天假,有时工作到半夜,才匆匆回家看一下,第二天清早就赶回来。一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回家陪侍过一天。

古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参加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姑娘们,用自己的行动对此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和体现。

③ 中国察尔汗、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发现史揭秘

宣之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钾镁盐矿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罗北凹地卤水钾矿的发现史发表多年后[1],引起有关学者的兴趣与关注。因此在中国找钾进入第三次高潮时[郑绵平院士等,“钾盐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2010;刘成林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2011],很有必要进行一次“中国盐湖钾矿发现史揭秘”,用以记录和纪念钾盐矿产的勘查历史。

一、青海察尔汗钾镁盐矿发现简史

1.敦格公路修筑与察尔汗钾矿的偶然发现

1955年前后,新中国为了开发大西北和巩固西藏边防,毛泽东主席曾下令整修原简易青藏公路。在修通甘肃敦煌至青海格尔木路段时,由于条件限制,筑路工人就地采食食盐,偶然发现察尔汗盐滩中部地段的食盐有苦辣口感,为探明究竟而将食盐送至西北地质局时在柴达木盆地找矿的632队化验,发现K+含量达0.4%。在中央工作的地质学家朱夏指出那里可能有钾盐赋存。从此拉开了中国发现和开发察尔汗钾镁盐矿的序幕[1]

2.盐湖科学考察队与“中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在找钾中的作用[2]

1956年中科院盐湖科学考察队的组建与国家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中国察尔汗等地找钾、硼矿制定了方向并提供了技术及政策保证。

1)化学家柳大纲任考察队队长、矿床学与盐矿专家袁见齐为副队长的考察队在人才和技术上有了保证[4]

2)袁见齐先生在1946年考察中国西北盐矿资源后,发现青海茶卡盐湖中存在钾元素[5],着文(袁见齐,1946)提出在中国找钾的思想,他是中国找钾盐矿床的奠基人[1]。柳大纲先生为尔后开发应用青海柴达木丰富盐矿钾、硼、锂资源,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盐湖化工、盐湖化学专家,如高仕扬院士等[4]

3)1957年中科院盐湖调查队受上级委托[2],派地质专业毕业生郑绵平和化学系毕业生高仕扬与柳大纲一同第一次带着找钾、硼的任务进入柴达木盆地。当时敦格公路已经修通,察尔汗军用机场也已使用,他们很顺利入住在察尔汗盐湖军用机场。一天散步中,郑绵平回忆发现了路边有闪亮结晶盐矿,经鉴定就是日后生产钾肥的矿物光卤石[2]

他们和筑路工人先后在察尔汗发现的为同一种光卤石矿物,实属偶然中的必然。为什么?一是有公路可通入了;二是国家自上而下明确了找钾、硼的任务,技术员受命前去考察,只要重视和用心,都会见到光卤石。郑绵平为察尔汗钾矿调查写了汇报总结,为以后青海格尔木地质队勘探和钾肥厂开发生产钾肥和中科院盐湖所开展地质、物化研究翻开了第一页。

3.袁见齐先生“高山深盆陆相成钾”模式的提出与意义[3]

袁见齐先生1975年曾在钾盐培训班上发言中提到,1956年前后,当时认识钾盐发现都是海相成因的。因此,他自嘲说,1957年他对到察尔汗陆相地层找钾并没放在心上,所以柳大纲第一次随盐湖调查队进入青海柴达木时,袁见齐先生没有主动要求去,是他受国外海相成钾的理论束缚阻碍了他的行为。他谦虚地说,察尔汗钾盐的发现倒是没有思想框框的化学家柳大纲带队去发现的,这对他触动很大。袁见齐先生敢于面对找钾实践成果,于次年(1958年)跟柳先生同去了察尔汗实地考察。面对中国陆相盐湖的成钾事实,经过多年与大家一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高山深盆陆相成钾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在陆相地层中找钾形成了重要理论依据,袁见齐先生的认识为以后中国找钾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新疆罗布泊罗北凹地卤水钾矿发现简史[1]

1.1995年前后的中国找钾形势

距1955年40年后的1995年,计划经济下的地质行业经受了体制改革转型的大震荡,地质各行业一度冷落、大滑坡。虽然在1984年开展了柴达木盆地第二轮找钾勘探和研究小高潮,也取得了钾盐资源由2×108t翻一番的目标,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和西北部查明了昆特依等一批盐湖钾矿资源,以后就没有进展。而中国40年来,人口剧增,农业土地的贫钾趋势加大,钾盐资源保证能力日渐不足。而此时,世界上又新发现了许多重大钾盐矿,邻近中国的泰国、老挝、中亚地区,陆相的有以色列死海等。但中国贫钾论与找钾队伍撤销萎缩等使中国找钾前景十分不乐观。

2.中国第三代找钾女地质专家王弭力思钾、找钾[4]

1)在完成柴达木盆地第二轮盐湖找钾的研究后,王弭力和同事们发现了众多钾盐盐湖,为什么与它一山(阿尔金山)之隔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一直没有找到较大的钾盐矿?当她注意到两个盆地之间有联系后,将找钾研究目标锁定在罗布泊罗北凹地。

2)罗布泊是一个巨大而怪异的湖泊,因为自古以来是着名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由于战乱和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的不和谐,导致罗布泊绿洲消失,变成近代可怕的有“死亡之海”之称的魔鬼地域,中科院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科学考察中被罗布泊无情吞噬,至今下落不明,留下恐怖、离奇的传说。

3)19~20世纪众多中外探险家、冒险家、科学家造访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周围地域,有过楼兰古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和生物、环境及气候等研究成果,也零星发现了土地中的富钾特征。在罗布泊地区外围,新疆地矿局区调一队(1989)及中国地质大学蔡克勤教授(1990)等带队先后在龟背山南、铁矿湾、罗布泊东、大洼地等发现了4个小型石盐钾盐矿床及矿化,以及鄯善地区中国第一个硝酸盐型“小型”盐湖钾矿,成为后来在罗布泊取得找钾突破这一华章而奏响的序曲。20世纪80~90年代初,中科院盐湖研究所胡东生先生(1988)、地矿部遥感中心李廷琪(1987,1988,1991)等研究人员用先进航空遥感图片解译方法,与青海已知盐湖钾盐影像进行对比,也指出罗布泊地区有成钾找钾希望。郑绵平院士(1990)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地区进行了找钾调查,研究指出罗布泊也有成钾远景。

4)王弭力叩开了沉睡万年的罗布泊罗北凹地钾盐大门。1995年几经周折,王弭力凭着科学家的找钾经验、眼光和为国为民找钾的使命感,造访多位德高望重的地质专家领导。王弭力的找钾信心和决心感动着这些长辈式的专家领导,终于给10万元经费,让她去敲响中国第二个盐湖钾矿的大门。但领导担心是有的,有去无回十分险恶的罗布泊,尤其是当时无名称的罗北凹地更是无路可走,无水草生长,是个万分干涸的湖泊,是进入老年期的死亡之湖。

5)创新两段式[碳酸盐、硫酸盐(钾)]钙芒硝成钾储钾理论的意义。王弭力课题组进入无人踏进过的“罗北凹地”(由王弭力命名并沿用)后,遇到一个旧式三段式成钾理论的挑战。原因是,王弭力开始在地表考察时,见到最多的是刚到硫酸盐第二阶段的钙芒硝、次石膏和石盐。在如此巨量钙芒硝沉积盐湖中究竟能否有工业意义的钾卤水或固结钾矿?有两种可能,若按正常三段式[碳酸盐、硫酸盐、石盐(钾)]成钾理论,是不会有形成大钾矿的可能的,有的钾盐专家一开始就怀疑过,说再进一步找钾希望不大。这和当年察尔汗陆相盆地发现钾盐线索时一样,袁见齐教授也犹豫过——陆相能成钾矿床吗?但是袁见齐教授也是打破传统海相成钾理论框框,大胆调查总结察尔汗成钾规律,终于创新提出中国陆相“高山深盆”成钾模式和理论。科学家在尊重地质事实的前提下,及时创新地提出新的找钾成钾模式,找矿才有希望。

6)王弭力、刘成林等创新地提出了二段式成钾理论,高山深盆迁移模式(Wang Mili,2005)、含水墙式成储钾模式(刘成林等,2006,2009)等终于在考察研究罗布泊罗北凹地卤水钾矿时被提出并应用,使中国“罗北凹地”找钾工作转为进一步深入矿床勘探,成功查明了罗北凹地为一个特大型普查储量约2.5×108t 卤水钾矿(王弭力等,2001),另查明伴生杂卤石矿层及巨大钙芒硝矿和5000亿元人民币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

7)王弭力课题组成员在1995~2005年前后,从资源考察到开发研究,10年的完整的科研成果资料,无私无偿地贡献给了当地政府和人民,使罗布泊罗北凹地钾矿尽早转化为一座大型的钾盐与钾肥矿山企业。此时,中国无论是钾盐矿储量还是矿山生产百万吨优质硫酸钾肥的产量又翻了一番。2009年罗布泊国投罗钾公司钾盐矿山的建成使中国的钾盐钾肥严峻形势松了一口气,钾肥自给率从10%上升到30%左右。

纵观中国盐湖钾矿的发现史,我们看到中国钾盐与钾肥从无到有再到壮大的不平凡历程,也许你会从中受益匪浅。我们注意到,刘成林(2009)在“盆地钾盐找矿评价示范工程”一文中指出,罗布泊找钾突破,既离不开前人的资料积累,也与柴达木找钾经验和理论应用有关。然而,罗布泊钾盐矿床是一个有别于柴达木盆地钾盐的新型矿床,因此,突破传统理论认识,研究和发展陆相成钾理论,是罗布泊找钾突破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很多盆地含盐系中已发现钾盐矿物或薄钾矿层甚至小型钾盐矿床,然而,能否找到大型-超大型钾盐矿床、在盆地的什么部位寻找等问题,目前仍然不清楚,这种状况有点类似1995年以前罗布泊找钾的情况。近年来,我们选择库车盆地开展新一轮找钾工作,但库车盆地与罗布泊地质情况相差较大,因此,在库车盆地找钾中,根据实际地质环境,提出了新的成钾认识和找矿思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刘成林等,2008~2011)。

总之,钾盐调查与研究从柴达木盆地转移到罗布泊,再转移到库车盆地,在矿区转移与认识变迁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各种成钾理论,借鉴各种找矿技术方法,使钾盐找矿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作者衷心希望中国钾盐、钾肥事业在理论创新和开发中有序发展。

本文还有很多文献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向各位相关作者表示歉意和感谢。

参考文献

[1]宣之强.中国盐湖钾盐50年回顾与展望.盐湖研究[J],2000,8(1):58~62

[2]胡亚东,等.柳大纲先生百年诞辰纪念[M].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2004

[3]袁见齐.袁见齐教授盐矿地质论文选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4]庞天舒.与楼兰同在:寻找消失的罗布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④ 彭加木神秘失踪后,1997年女科学在罗布泊遇险,成功走出死亡之海

这里黄沙肆虐,没有植被、溪流,松软的沙地下面藏着巨大的空洞;一眼望去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唯有如迷宫般的雅丹地貌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这是亚洲大陆的魔鬼区,无数试图窥探其秘密的人都死在了里面。

这里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十多年前,萎缩后只剩下大片盐壳地貌的罗布泊寸草不生,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死亡之海、无人区、中国的百慕大等等。

但据权威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显示: 罗布泊分布的脊椎动物有30科78种,包括盘羊、北山羊、野双峰驼、野驴、鹅喉羚、雪豹、棕熊等等;植物18科目74种,包括胡杨、柽柳、沙拐枣、梭梭、肉苁蓉等等。

尤其是罗布泊里的野骆驼,学名野生双峰驼,那可是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存在。现在全世界的野骆驼仅剩不到1000只,而我国境内就约有300只。野骆驼的奔跑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嗅觉更是能把受过专业训练的警犬甩出好几条街,几公里外就能感觉到危险。

也正是由于野骆驼的灵敏嗅觉,和突出的奔跑速度,它们很难被人类发觉,直到2001年,中国科考队才拍到人类 历史 上首张自然状态下野骆驼的照片。

本篇文章,可不是来给大家介绍野骆驼的。本篇文章,我们要来了解一下罗布泊里另一种珍贵的资源——钾盐。

曾经在 历史 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散发着巨大光芒的罗布泊,随着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断流已经干涸,只剩下一层盐壳和一望无际的戈壁,人们也开始遗忘了它。

说起罗布泊,我相信许多国人最早知道它名字的,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这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样的消息让全世界都为之一震 ,罗布泊也随之被世人所知。几年后,美国总统访华,带来了一张卫星图片,罗布泊的“大耳朵”之名让世人皆知。

但罗布泊真正被神州大地所熟知,源于1980年,我国着名科学家彭加木深入罗布泊考察离奇失踪事件。

那么,彭加木为何要进入寸草不生,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呢?有人说,彭加木是为了探险,有人说,彭加木是为了去寻找宝藏,更有那些不靠谱的“双鱼佩”、“外星人”等传说,其实,彭加木是为了寻找钾盐才进入罗布泊的,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寻找钾盐的人。

钾盐是什么?钾盐是含钾矿物的总称。 按其可溶性,可分为溶解性好的钾盐矿物和不可溶性的含钾铝硅酸盐矿物。

那么,钾盐到底有什么用呢? 笔者要说,钾盐的用途是相当大了,在工业和农业上都有广泛的用途,其中95%的钾盐产品在农业上用作肥料,5%用于工业制造上。钾肥主要分为氯化钾和硫酸钾,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氯化钾用量大,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至于那些麻类、烟叶、甘蔗、葡萄、甜菜、茶叶等经济作物则需要硫酸钾。

罗布泊里为何会有钾盐?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仅次于青海湖),早年间,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从沿途带来的泥沙、矿物质都在罗布泊里汇聚。随着罗布泊不断萎缩,1972年,罗布泊最终干涸。干涸后的罗布泊却蕴藏着储量巨大的钾盐矿,据资料显示,光在罗布泊北部就储藏着2.5亿吨钾盐矿,可供全世界人民使用几百年。

那么,我们为什么非得去找钾盐? 我国耕地由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中钾元素缺乏,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缺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农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土壤中的钾含量下降非常快,土壤中缺钾造成农作物早衰,抗病、抗倒、抗寒、抗旱能力降低,农产品品质变差、产量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农业发展想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立刻、马不停蹄地解决“ 如何开辟钾肥资源、增加钾肥品种及供应量,如何科学施用钾肥,我国耕地的补钾工程怎么开展”等问题,解决 这些问题的核心,当然还是找到钾盐。

但我国钾盐矿产资源严重匮乏,钾肥产品严重不足,70%以上的钾肥都依赖于进口,国家每年都需要花巨额外汇,从国外大量进口钾肥。人家说多少,我们就得给多少。谈判?我不卖你了,看你怎么办!

正因如此,我国才将钾盐列入国家优先安排的急缺矿种。

为何要去罗布泊那种危险的地方找钾盐呢?不是已经发现了察尔汗盐湖吗?其实,钾盐还是有区别的,我国钾盐的储量巨大,但可溶性钾盐的储量不大,尚难满足农业对钾肥的需求,急需开发新资源。

至于察尔汗盐湖,它当中的资源是固液共存矿床,钾资源以液相为主,最重要的是察尔汗的资源储量受众多因素如日照、温度、降水等的影响,直接影响开采量,而且察尔汗盐湖的单一的产品开发模式,使得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自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钾盐人发现了察尔汗盐湖起,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国内的钾盐矿的搜寻工作一直没有新的发展,国家每年的钾盐缺口越来越大,这也是彭加木会深入罗布泊的原因。

国家十分重视钾盐,寻找钾盐的 历史 也算很长了。

第一代钾盐人 ——1957年,在我国政府和老一辈盐矿专家的关心与参与下,发现了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矿;1961年,云南省地质局 16队和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师生们,根据老百姓的线索,在云南思茅地区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中型钾盐矿床;1972年,地质部门在湖北省潜江市发现了高温富钾卤水。

第二代钾盐人 —— 1979 年一本由曲懿华、钱自强、韩蔚田合着、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汇集了150余种盐类矿物的《盐矿物鉴定手册》,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地质专家的好评,至今还广为流传和应用。

这本《盐矿物鉴定手册》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盐矿物鉴定手册,深受地质人员喜欢。1984年,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新一轮找钾动员大会——全国盐类沉积学术研讨会。

而彭加木就属于我国第一代钾盐人。 从1964年到1980年,彭加木先后15次来到中国大西北进行科学考察,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特别是第三次罗布泊考察,彭加木带领队伍创造了多个第一:

然而就在1980年6月17日这一天,彭加木在罗布泊离开营地,独自走向沙漠深处寻找水源时,不幸神秘失踪。

彭加木失踪的消息惊动了中央,随后,国家相关部门派出十几架次飞机、几十辆 汽车 、几千人进行拉网式的寻找,但都一无所获……

后来国家又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搜寻彭加木的活动,都以失败告终,彭加木的失踪事件成为未解之谜。对于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事件,网上消息很多,笔者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总之,彭加木的神秘失踪,给罗布泊抹上了恐怖、神秘、死亡禁区等色彩,让人对罗布泊望而却步,然而,就在彭加木神秘失踪的16年后, 1996年,有一位女科学家再次踏上了这片“生命禁区”,她就是王弭力教授。

我们来了解一下以王弭力教授为主的第二代钾盐人,为了开采罗布泊钾盐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王弭力教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母亲出身名门,读过大学,父亲更是留洋归来的有名的铁路专家,由于父亲职业的特殊,王弭力不得不在母亲的带领下,和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奔波在西部铁路沿线,西北地区 粗犷 的自然条件使王弭力变得外柔内刚。

1965年,王弭力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放弃了分配好的工作,去生产部门实践:大庆油田、湖北江汉油田、柴达木盆地的钾盐成矿,对于这些职业,王弭力都如数家珍。

在王弭力走进罗布泊之前,就有很多人都 探索 过罗布泊了:我们前面提到的20世纪80年代的彭加木、夏训诚先生;新疆地矿局探测队;第二水文队和第三地质大队;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的郑绵平先生;若羌地矿局的同志们。

王弭力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团队,多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找钾的实践经验,认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一样,一定也有卤水。根据地质结构判断:

王弭力力排众议,在陈毓川等多位专家的支持下,立项申请“罗布泊远景区成钾”专题。当时地矿局的领导是不支持的,不仅仅是因为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过,科学家到那里安全得不到保证,生命都受到威胁,更主要的是部里也没多少经费了。

但刘成林、焦鹏程、陈永志、杨智琛、李廷祺、李长华等课题组成员还是希望能够立项。 为此,王弭力不顾领导的反对,向领导据理力争。最后,领导还是松口了,批准了立项,还拨给他们一笔钱去罗布泊找钾盐。

1995年,王弭力的课题组带着10万元经费开始筹措物资。为了把这有限的经费用到实处,王弭力和课题组的伙伴用得那叫一个抠搜: 低价买了辆被其他部门淘汰的二手车,帐篷选便宜的……他们也没办法,交通工具、人员住宿、进入罗布泊所需的食物、水再加上实验设备,可全指望这10万元了。

其实,在去罗布泊之前 王弭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安顿好年迈的母亲后,又专门去了八宝山公墓祭拜了父亲,王弭力知道,此次行程是万分凶险的,她没有告诉家人,她要去罗布泊而是去大西北考察,其实,家人都知道她要去罗布泊,只是“罗布泊”这个名字太晦气,大家不愿意说破而已。

1996年,她带着团队和理想来到了罗布泊。 进入罗布泊后,果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万多平方公里的罗布泊,没有路,没有水源,有的只是高温、沙暴和迷路,这样的恶劣环境不知吞噬了多少科学家和探险家,在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连男人都心惊胆寒,更何况是一个纤弱的女人了。

在偌大的茫茫沙漠中,没有指向,没有标识牌,全程只能依靠指南针和GPS。1997年10月, 王弭力带着勘探队首次从北部进入罗布泊后,有一次遇到大风暴,课题组迷失了方向,开了半天才走了四公里,全程在沙漠里转圈。

按照计划,勘探队要在3天内到达目的地,可是现在连罗布泊的影子都看不到,更要命的是,汽油、饮用水和食物等给养物资都不够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次的“指挥官”——队中唯一的女性。

王弭力经过冷静思考后,想出“以人为定位标,每隔100米就站一个人”的办法,引着车辆前进,最后终于走出了迷路怪圈,到达了目的地。要不是这位女科学家一技巧,还不知道团队能不能走出死亡之海呢(这一年,距彭加木失踪已有17年了)。

王弭力和她的课题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硬生生在1500平方千米的罗布泊凹地打了一百多口探测井。

当王弭力根据高山深盆迁移模式在罗北凹地,带领课题组打下深井,一股晶莹剔透、喷涌而出的卤水让大家都兴奋不已。更值得人兴奋的还在后面:

10年,整整十年,王弭力进出罗布泊六次(也有资料记载是10次),只为更好地勘察布北凹地。而后,国家紧锣密鼓地开始开发罗布泊的钾盐,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缺钾盐的状况。2000年,罗布泊钾盐 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国家投资80亿元,开发罗北凹地的钾盐资源。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王弭力为自己终于能够找到钾盐、为国家缓解严重钾盐短缺现状而感到非常自豪。而作为第一个六进六出罗布泊的女地质学家,王弭力的不畏艰险、敢于挑战恶劣环境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弭力教授面对各种荣誉淡定从容,心怀坦荡,不悖父辈教诲,始终将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需求,几十年如一日献身地质事业。她不畏艰难,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科学高峰攀登;她尊重前辈和同行,关心后辈成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

王弭力教授一生清正廉洁,治学严谨,但不墨守成规,科学创新,见解独到,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想,对钾盐事业坚定执着,追求真理。她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提携后学,情操高尚。

她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地质事业与祖国发展奋斗的一生,王弭力已成为“闪亮的名字”,她为第 30 届时国际地质大会创作了会歌“永恒的事业”,鼓励了青年一代地质工作者,传承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

正是在 王弭力等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现在的罗布泊,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硫酸钾肥生产基地,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钾肥供应的紧缺形势,由于罗布泊的钾盐开发,罗布泊所在的县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2021年2月4日,女科学家王弭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向以王弭力教授为主的第二代钾盐人致敬!

阅读全文

与美女带考察队考察什么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电影主角白天瘫痪晚上正常行走 浏览:262
美女酷什么意思 浏览:148
小白龙变成人在哪个故事 浏览:336
在哪里看美剧带英文字幕 浏览:747
尺度大同志电影 浏览:19
9k11网址 浏览:330
古交婚姻律师有哪些 浏览:635
旅游经济师培训多少钱 浏览:549
婚前隐瞒婚姻怎么处理 浏览:510
港台四级片在线观看 浏览:494
激情戏电影禁播 浏览:758
东莞眼健康专属服务机构有哪些 浏览:986
权力之搭1985 浏览:934
为什么爱情熬不过七年就痒 浏览:804
嘘禁止想象最后一个片段看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211
第二个小屋是事业为什么算精神 浏览:102
美女中乱枪 浏览:196
有什么好的玄幻背景故事 浏览:736
健康证要多少钱你知道吗 浏览:141
泰国老电影讲女子背叛,后来男主神经了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