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老梁故事匯科舉制度如何選人

老梁故事匯科舉制度如何選人

發布時間:2022-06-09 23:13:01

❶ 科舉制度的選拔是怎麼進行的

現代的我們都是通過高考然後考取大學的,按照擇優錄取的原則,成績好分數高的考生就可以進入比較好的大學,分數低的考生只能進入非一流大學。那麼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進行考試和選拔的呢?學過中國古代歷史的都知道,我們隋唐時期就已經有類似高考的制度了,這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科舉制度。接下來文我們就來具體談談古代這一科舉制度。

三、如何進行選拔

實際上,在唐朝的時候,真正能通過科舉考試然後成功進入朝廷做官的是比較少的。進士科目得第的難度很大,而且通過進士考試之後還不算,還得繼續通過吏部得考試才可以到中央為官。而如果沒有通過吏部的考試,就只能到地方走馬上任了。考生一共分為兩類,要麼是京師或州縣學館出身,名為生徒;要麼是通過州縣考試的,名為鄉貢。每年到科舉考試的時候,天下考生都會齊聚天子腳下認真參考。而待到科舉成績公布榜上,考試成績第一的為狀元。等到宋朝時期,名次位列第二的名為榜眼,第三的名為探花。

❷ 科舉制度選撥人員的標准

科舉制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標准,以明朝為例,明朝的主要是分三個等級來考:
明朝的鄉試、會試和殿試

1.鄉試
明朝科舉,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進行。
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又稱鄉闈,每三年一次,於子、卯、午、酉年舉行。鄉試的地點,在南、北京府和各布政司駐地。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此外還有負責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巡綽監門、搜檢懷挾的官員。
考試分為三成: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第二場,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三場考試,分別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考生入場,要經過嚴格的搜查,不許挾帶。入場後,每一名凱勝由一名號軍監視,防止作弊。黃昏時交卷,如果沒有作完,給蠟燭三枝,蠟盡還沒有完卷,就要被扶出考場了。考生交卷後,經過彌封、謄錄、對讀等程序,然後送主考、同考批閱。批閱的時間,名義上是十天,但是,真正用在批閱上的時間不過三四天而已。因為試卷很多,不能遍閱,試管往往「止閱前場,又止閱書義」,如果第一場所寫的三篇《四書》義得到試官的賞識,就可以中式,成為舉人了。
鄉試的錄取名額,是由朝廷決定的。洪武十七年(1384),詔「不拘額數,從實充貢」。洪熙元年(1425)規定了名額,各考區從十名到五十名不等。後來逐漸增加,明朝後期,南北直隸增至一百三十餘名,各布政使司的名額也大大增加了。

2.會試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在鄉試的第二年,也就是在丑、辰、未、戌年於京師舉行。參加會試的必須是鄉試中式的舉人。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考試的內容和程序基本上和鄉試一樣。因為會試是比鄉試更高一級的考試,明統治者對它更加重視。所以,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增加了一倍。主考、同考一級提調、監試等官,都由級別較高的官員擔任。舉人入場時的搜檢,在明初較寬。朱元璋曾說:「此已歌鹿鳴而來者,奈何以盜賊待之?」所以,搜檢之法時行時不行。到了嘉靖末年,舉人挾帶的情況日益嚴重。1565年,嘉靖「使命添設御史二員,專司搜檢,其犯者,先荷校(戴枷)於禮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遂為厲禁」。對此,沈德符頗有感慨。他說:「四十年來,會試雖有嚴有寬,而解衣脫帽,一搜再搜,無復國初待士體矣。」
會試的錄取人數,明初沒有定額。最少的一次,只有三十二人,最多達到過四百七十二人。名額說的增減,「皆臨期奏請定奪」。成化是一年(1475)以後,一般取三百名,有因題請及恩詔而另增五十名或一百名的,屬於特殊情況,並非「恆制」。
明代初年,禮闈取士,部分南北。洪武三十年(1397),學士劉三吾、紀善、白信蹈任會試主考,錄取了宋琮等五十二人,全部是南方人。發榜之後,北方考生不服,說考官是南方人,如此取士是偏袒同鄉。朱元璋知道後,非常生氣,派侍講張信等十二人復查。又有人說張信使在劉三吾的指使下有意將水平不高的卷子送給皇帝審閱,朱元璋聽了更加生氣,將白信蹈、張信處死,劉三吾年老免死,充軍邊疆。朱元璋親自閱卷,錄取了任伯安等六十億人,全部是北方人。當時人稱之為「南北榜」或「春秋榜」。但是,事過之後,並沒有對被錄取者的籍貫作出什麼規定。知道洪熙元清(1425),仁宗朱高熾才命楊士奇定南北錄取名額,男人佔十分之六,北人佔十分之四。宣德(1426——1435)、正統(1436——1449)年間,又分為南、北、中卷,在一百個名額中,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景泰(1450——1456)初年,曾一度飛出這個規定,但不久又恢復了。以後雖然比例有一些變化,但「分地而取」的原則卻沒有改變。

3.殿試
殿試,是明代科舉的最高一級考試,因考場在奉天殿或文華殿而得名,凡是會試中式的人都可以參加。殿試是「天子親策於廷」,所以又稱廷試。殿試的時間,按科舉成式的規定是三月初一,從成化八年(1472)起,改為三月十五日。
殿試的內容很簡單,僅試時務策一道。試題一般由內閣預擬,並在考試前一天呈請皇帝圈定。殿試以一日為限,日落前必須交卷。完卷後,受卷官以試卷送彌封官,彌封畢送掌卷官,掌卷官立即轉送到東閣,由讀卷官進行評閱。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皇帝就是主考官,所以評閱試卷的人只能稱為讀卷官。讀卷官從進士出身的高級朝官中選拔。按照明初的規定:「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在一天當中,人數不多的幾個讀卷官要評定幾百份試卷。讀卷官的任務,只要是在試卷中挑出三份卷子,以便確定一甲三名的人選,其他分等定名次是無關緊要的。
明代殿試的名次分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稱【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幹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人,賜同進士出身。
當時士大夫又通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會試第一名為【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
有明一代,連中三元的只有洪武年間的許觀(後復姓黃)和正統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發榜後,皇帝賜諸進士宴於禮部,稱「恩榮宴」。接著,這些進士們就分別被授予官職了。

殿試之後,還要選拔庶吉士。
選拔庶吉士,在洪武年間即已開始。但是,那是選出的庶吉士還不專屬翰林院管理,到了永樂二年(1404),庶吉士就專屬翰林院了,所以稱選庶吉士為館選。中選者由一名教習負責培養,教習由職位高資歷深的翰林院或詹事府官員擔任。三年學成,優秀的留翰林院任編修、檢討,其餘出任給事、御史,叫做散館。庶吉士出身的人陞官很快。到明英宗以後,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甚至「南、北禮部尚書、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所以「庶吉士始進之時,已群目為儲相」了。通計明朝宰輔一百七十餘人,由翰林出身的佔十分之九。所以《明史·選舉志》說,明朝「科舉視前代為盛,翰林之盛,則前代所絕無也。」

當然明朝還有武舉,宋朝也有但是都不受重視。另外唐宋明清都有科舉制度,唐朝科舉初創,基本來說比起宋明來說不是很標准,也算是一大創舉了,唐朝科舉是分科的,常見的有明經科,進士科。明經比進士科要容易一些所以又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宋朝不大清楚,但是宋朝的科舉是要考試詩賦的(唐朝也考)並且佔有不輕的分量,這點是與後代的不同。清朝基本呈明制,區別不大。

❸ 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標準是

科舉制以前有以下幾種人才選拔方式: 1.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過「世卿世祿」制度產生。 2.戰國時,「世卿世祿」制逐漸廢除,官吏的選舉發生了根本變化。秦在統一之前,「仕進之途,唯闢田與勝敵而已」,而勝敵是其主要途徑。秦統一後的官吏,也就多出於軍功。 3.到了漢代,朝廷為了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舉統治人才的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辟除、大臣舉薦、考試、任子、納資及其他多種方式,不限於一途,而且還可以交互使用。 4.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以上這些選官用人制度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表現出各種弊端。比如察舉制,察舉也就是選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漢代選官以「鄉舉里選」為依據,體現的是尊重鄉里輿論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但是,輿論評價一旦與仕途沉浮相聯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權勢、有影響的人物或社會集團所控制、所利用。 5.隋朝正式設立進士科,以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標志科舉制的誕生,此後,科舉製得到了發展。與之前相比,科舉制度出現後的差別: 剝奪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權,削弱了地方豪強士族的勢力,使封建官吏的選拔和任用權收歸中央,有利於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選官方面的腐敗,改變了自秦漢以來以薦舉為主的官吏選拔制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通過科舉考試,向整個地主階級開放仕途,有利於籠絡人才,緩和了矛盾,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記得採納啊

❹ 科舉制選拔官員的標准

科舉制選拔官員的標准:分科考試,擇優錄取。

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科舉制從隋朝(另一說唐朝)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多年。

以下是科舉制的特點:
第一,士人報名應試,應考論出身、地位、家業,不必由官員舉薦。
第二,考試定期舉行,不心等候皇帝下達詔令。
第三,嚴格考試,錄取與否以考試成績為標准,聲名威望已不再是任職的主要依據。

❺ 科舉制在實行之前,是如何進行人才選拔的

引言:我們都知道在古人那個時代,他們選拔人才是通過一些科舉制,但是你知道在科舉制實行之前,人們是怎樣進行人才的選拔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還有我們的九品中正制,而且它是實心與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他主要是一些比較大的官員,但是最終他威脅了我們皇帝的權力,所以他的官職最終壟斷,而且最後才實行我們的科舉制,這個時候寒門才得到了一些傾向,所以通過科舉制寒門的一些人才也能夠去當官,改變自己的命運。你會發現,無論哪個朝代的一些選拔人才的制度都會有一些弊端,都是需要人們去控制,只能將他的弊端降到最小,通過這樣人才選拔出來才比較的合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感恩現在的社會,而且現在的高考比以前的人才選拔也要合格和正式以及公正的多。

❻ 在科舉制度之前,朝廷到底是怎樣選人用人的

為了保證人才選拔,國家一方面大力發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斷探索和完善選舉官制度。中興以人才為根本。自古有句話:「得人者昌,實現者亡。」因此,認真總結中國古代選舉官用人單位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到目前為止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中央需要更多的官員時,實行「賢良」形式的事前管制制度。賢良的形式是把中央想審查的問題寫在「書文」上,參加這次選舉的人成為制定計劃的人,說出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法,即「對策」。如果自己的對策能由中央選出,他可以被任命為黨組官員。這樣當選的人一般都是有獨特思維的人,思考全面和整體情況往往是他們的普遍才能,因此他們的位置也會處於比較高的位置。例如歷史上著名的東中西、扎伊等。選舉是選拔國家所需的專業人才。例如外交官,只要有特定才能就可以報名參加選舉。

「孝廉」由地方主管向中央推薦孝子廉吏後,經過一定程序的篩選將被任命到中央統一。拿著「孝廉」推薦到中央,但實際主動權由地方主管掌握。隨著「孝廉」的定期舉行,官員的補充迅速解決,前面的兩種選舉方式正在逐漸淘汰。

盡管如此,兩漢的經過和考試也是相輔相成的,為了彼此。參加考試是漢代先官制度的兩個重要步驟。檢察機關後,是否選拔那個人,必須經過考試才能重新錄用。

漢武帝以後,經緯成為步入仕途的正道,提倡孝廉也成為一種政治待遇和權力。但是,考慮到各軍國的人口有多麼不同,庭院也有同樣的原因造成的不公平,到了東漢和齊永元的活動,又以人口為標准,每20萬年提出一個孝廉,每40萬年提出兩個孝廉,推一推。人口不到20萬,每兩年一個孝廉。

因為提到孝廉的人很多,所以要經過審查才能選拔為各地主管或中央部門負責人。從歷史資料來看,各地拿著「孝廉」上來的人通常是在元泰學考試中教的官員。此後,他舉起「孝炎」成為了郎官。漢代的選官體制當時很先進,就像選官形式一樣,至今仍被用作參考。

漢朝的官員選拔制度可以說有效地避免了這種情況。但是,漢朝的先進制度仍然存在局限性。地方官員擁有車居制的主動權,因此地方主管會大量推薦自己信任的官員。那麼最終形成門派勢力。

❼ 科舉制度誕生以前,朝廷如何選人用人

在科舉制度誕生以前,朝廷選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在先秦時期用的是世襲制度,後來採用了世官制和察舉制。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文化這一塊發展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在古代只有讀書人才能夠當官兒,只有當了官才能夠高人一等,因此世世代代都有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讀書,就是為了考上功名,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年代的人都靠讀書當官,有的年代只要你人品不錯,就能夠被當地的官員選拔上去,這就是年代不一樣所產生的制度不一,接下來將會從不同的角度給大家好好講解一下古代選拔人才的一些方法。
對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❽ 在實施科舉制度之前,中國歷朝歷代都是如何選拔人才的

一、世卿世祿制

這是存在最早的一種體系較為完善的選拔制度,盛行於夏商周時期(也有說是始於春秋時期,夏商周是舉薦制度的,觀點不一)。這種選拔制度的重點不在選,而在於你是否有一個靠得住的爹。因為這種制度就跟帝王的世襲罔替一樣,是父死子繼的。父親做什麼樣的官,兒子中就有一個人可以被挑選出來做這樣的官。除非有特別大的過失。很像明朝時期的國公王爺一樣,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不過這個世卿世祿的官可不是國公王爺這樣的閑職,是真正需要處理政事的,所以如果一個身居高位的權臣攤上一個不爭氣的兒子,那對於國家來說就等同於一場災難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弊端,隨著時代的發展,該制度最終逐漸被取消。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起初,家世只是作為一項參考,權重不大,但晉朝以後,由於該選官制度被大門閥所掌控,就變成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了。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就行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主要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隋朝,大門閥已經成為了威脅皇權的重要勢力,為了削弱門閥,打破士族對官職的壟斷,才開始施行偏向寒門取士的科舉制,使得社會中下層有才能的人得以進入上層,施展自己的才能。

❾ 老梁故事匯20160728科舉之前如何選人中的背景音樂

你好,其實很簡單
教你個方法,電腦上你再放這視頻然後用識歌軟體
裡面有一個聽歌識曲。

與老梁故事匯科舉制度如何選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有事業編的工資是多少 瀏覽:74
中外神話故事有什麼書 瀏覽:923
老婆的上司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452
襄陽事業單位報名後多久考試 瀏覽:191
奇幻漂流記國語mp4 瀏覽:18
童源故事匯怎麼樣 瀏覽:578
一部大尺度女同美國電影 瀏覽:357
拍電影愛情劇為什麼沒有好結局的 瀏覽:806
馮淬帆買了個野人老婆 瀏覽:949
曹查理演醫生的電影名字 瀏覽:483
如何相處婚姻危機 瀏覽:602
不卡的一級理倫片 瀏覽:163
將軍是主角的電影 瀏覽:934
獅子童話電影 瀏覽:655
一建經濟動態投資在多少頁 瀏覽:580
屍吻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71
韓國一部男主在地獄給女主一顆珠子找女主的電影 瀏覽:978
求一個在線看電影的網站 瀏覽:996
麻辣燙喝泡麵哪個更健康 瀏覽:302
2020年韓國最好看的影視網站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