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天之大講的是什麼故事

天之大講的是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2-05-23 10:51:17

Ⅰ 最近迷上了一首歌《天之大》,很喜歡,不過歌詞好像很有深度,不太明白每句的意思,誰明白歌詞的意思,摘

媽媽 月光之下 靜靜地 我想你了
靜靜淌在血里的牽掛
媽媽 你的懷抱 我一生 愛的襁褓
有你曬過的衣服味道

媽媽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
離別雖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 何必淚眼 愛長長 長過天年
幸福生於會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是完美無瑕
天之涯 記得你用心傳話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我交給了他
讓他的笑像極了媽媽

媽媽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
離別雖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 何必淚眼 愛長長 長過天年
幸福生於會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是完美無瑕
天之涯 記得你用心傳話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我交給了他
讓他的笑像極了媽媽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是完美無瑕
天之涯 記得你用心傳話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我交給了他
讓他的笑像極了媽媽
讓他的笑像極了媽媽

Ⅱ 同一首歌創作歷史背景

《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音樂人在上海淪陷後創作的,時逢國難當頭,很多人夢想和希望破碎,生離死別,作者創作該曲,並配上詞,以此激勵自已和身邊的人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

歌曲:同一首歌

演唱:毛阿敏

作詞:佚名

作曲:佚名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於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

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

在陽光燦爛歡樂的日子裡,我們手拉手啊想說的太多

星光灑滿了所有的童年,風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

陽光想滲透所有的語言,風兒把天下的故事傳說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

陽光想滲透所有的語言,風兒把天下的故事傳說

風兒把天下的故事傳說

(2)天之大講的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同一首歌》由毛阿敏所演唱,並於1996年被收錄在專輯專輯《遠方伴著你》當中,該專輯一共收錄了8首歌曲,專輯已經上傳到酷狗、酷我等各大音樂平台。

專輯《遠方伴著你》包含以下歌曲:

01. 天之大

02. 幸福

03. 愛上張無忌

04. 諾言

05. 長相思

06. 同一首歌

07. 美滿

08. 我的天堂你的心房

Ⅲ 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識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小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里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作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傷的騎士,把酒囊當作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為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讀《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讀,又覺得書中蘊含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在現實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稈兒似的游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著寫著,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了解和研究當時西班牙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的一部網路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丑惡現象;一方面贊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質,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意義。相隔四個世紀,仍感動著每一位讀者。
《堂吉訶德》中出現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沖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第324頁)。

這里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嘆。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沖突中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經過一家外國麵包店,廚窗里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里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著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第353頁)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隻著名的祖傳老鍾,方鴻漸的爸爸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鍾,每小時「只慢7分鍾」的「很准」的鍾,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鍾頭的鍾: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第359頁)

有些西方批評家說《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說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著力於嘲諷偽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沖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蘊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著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論語》讀書筆記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

那麼,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論語》還有什麼現實意義嗎?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論語》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的語錄。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編纂,後來就成了《論語》。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孔夫子正是以這種樸素的、溫和的生活態度來影響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於丹《論語》心得之一 天地人之道

中國人是講究變化的。這種變化是漸變的,最終達到了一個「神於天,聖於地」的境界。

這「神於天,聖於地」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不是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人的意義跟天和地是一樣的,天地人並稱為「三才」。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的強大。《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天地給予我們的力量。

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庄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究信念的人。

他的學生子貢問,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

孔子的回答說只有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國家機器要強大,必須得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能夠豐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

這個學生說三條太多了。如果必須去掉一條,您說先去什麼?

孔夫子說:「去兵。」咱就不要這種武力保障了。

子貢又問,如果還要去掉一個,您說要去掉哪個?

孔夫子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去食。」我們寧肯不吃飯了。

接著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從古而今誰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對這個國家失去信仰以後的崩潰和渙散。

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於政權的認可,則來自於信仰。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政治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這個故事在《論語》里叫做「子貢問政」。

誠然,誰都不願意過苦日子,但是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我們的物質生活顯然在提高,但是許多人卻越來越不滿了。因為他看到周圍總還有乍富的階層,總還有讓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讓每個人心裡都開出了一片樂土。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面前,每個人都在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但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並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那麼,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

子貢問了孔子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您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 」

孔子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麼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己不想乾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孔子的學生曾子也曾經說過,「說我老師這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了」。簡單地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

但是,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佛家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於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

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又不敢問。這樣又走了二十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麼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麼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

這個故事的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大家的一樣,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所以什麼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是「仁」字。

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畢恭畢敬地去問老師什麼叫仁?老師只告訴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

樊遲又問什麼叫智?老師說:「知人。」了解別人就叫智慧。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

那麼,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 你自己想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

有一則托爾斯泰寫的小寓言,說有一個國王每天都在思考三個最最終極的哲學問題: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人最重要?什麼事最重要?什麼時間做事最重要? 就這三個問題,舉朝大臣,沒人能夠回答得出來。

他很苦悶。後來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訪,走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投宿到一個陌生的老漢家。

半夜裡,他被一陣喧鬧聲驚醒,發現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闖進老漢家。

那個人說,後面有人追我。老漢說,那你就在我這兒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來了。

國王嚇得不敢睡,一會兒看見追兵來了。追兵問老漢,有沒有看到一個人跑過來?老頭說,不知道,我家裡沒有別人。

後來追兵走了,那個被追捕的人說了一些感激的話也走了。老漢關上門繼續睡覺。

第二天國王問老漢說,你為什麼敢收留那個人?你就不怕惹上殺身之禍?而且你就那麼放他走了,你怎麼不問他是誰呢?

老漢淡淡地跟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那個國王恍然大悟,他那三個久思不解的哲學問題,一下都解決了。

實際上,孔子也罷,莊子也罷,陶淵明、蘇東坡直至泰戈爾,古今中外聖賢的意義是什麼呢?就是用他們對生活的體驗,總結出一些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的道理。

他們把活潑潑的人生經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看我們仍然在他們的言論中受益而已。

Ⅳ 天之大 歌詞含義

《天之大》歌詞的含義是贊美母愛。

《天之大》是一首贊美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深愛和思念的作品,該曲深沉寬厚,娓娓道來的訴說非常契合「母親」這個角色的氣質。

該曲演唱難度大,每個樂句都比較長,而拍子的節奏使樂句的銜接十分緊湊,因此它對聲音的連貫和氣息的控制要求非常高。第一樂段是自言自語式的訴說,要求每一句都唱得平穩、連貫。

(4)天之大講的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2004年5月,毛阿敏母親去世,同年7月,毛阿敏開始想為母親創作一首歌。後來,她特地找到了好友王備和陳濤,希望他們為她寫首懷念母親的歌,幫助她發泄情緒,並要求歌曲要適合她演唱。

陳濤二人經過幾個月的推敲和嘗試,為毛阿敏量身定做了《天之大》。2008年夏天,《天之大》的小樣完成,毛阿敏到王備的音樂工作室試聽,對該曲很滿意。

《天之大》演唱時要注意用飽滿的氣息支撐歌唱,不然容易「跑音」。高潮段落的「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天之涯,記得你用心話」中「愛」和「心」兩個字在演唱時都要轉換成假聲。在演唱時,聲音和情緒都是非常飽滿和濃烈的。

Ⅳ 韓紅的天之大背後故事

他背後的故事,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Ⅵ 天之大 情感主題

  1. 是一首代表性的歌頌母愛佳作【歌曲《天之大》通過對母親的思念,贊美母愛的偉大,謳歌愛心的延續。毛阿敏如泣如訴的歌聲將其演繹得深情溫婉、真摯感人,使聽眾的心靈沐浴在神聖母愛的光輝之中。】

  2. 【天之大歌詞】:

  3. 作詞:陳濤 作曲、編曲:王備 媽媽 月光之下 靜靜地 我想你了 靜靜淌在血里的牽掛 媽媽 你的懷抱 我一生愛的襁褓 有你曬過的衣服味道 媽媽 月亮之下 有了你 我才有家 離別雖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 何必淚眼 愛長長 長過天年 幸福生於會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是完美無瑕 天之涯

  4. 《天之大》是首母愛之歌,也是首生命之歌,美麗的歌詞簡單又深刻,無論是用字用句的構造,還是情感的表達,都深深傳達出某種強烈的韻味,這也是陳濤歌詞作品所特有的風格;而其中所表達的情懷,更是滲透心靈,像「靜靜淌在血里的牽掛」,「你的懷抱,我一生愛的襁褓,有你曬過的衣服味道」,將思念、愛、牽掛等情感詞彙,與最日常的生活融合,巧合地進行組織了文字,讓漢字發揮出無限的生命情懷韻味;而「媽媽月亮之下,有了你我才有家,離別雖半不即是天涯,思念何必淚眼,愛長長,長過天年,幸福生於會痛的心田」,這又是一種深入靈魂的情懷正在真情訴說,並通過歌詞來表達,歌詞所承擔的藝術之美和情感之意,無論是痛楚或幸福,也無論是離別還是思念,更無論是天涯海角離別半步卻再各隔天涯今生再也無法相遇,其中的情感為人類最深的生死離別悲歡離合的容納,經過陳濤歌詞一一組織,闡發出的美和韻味讓人無比動容,此也真正地將作品寫出了意境,寫出了靈魂,寫出深受母愛浸染的我們內心中那種厚重之愛卻從此要各隔天涯的情懷,其中的悲痛和感動也可想而知:感動於以往母愛的幸福,感動於以往母愛的偉大,也悲痛於從此母愛的離去,但似乎也從未離去,母親的愛讓心靈傳遞,讓愛傳遞,更讓我們有深深的體會,因此也有了「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天之涯記得你用心傳話,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我交給了他,讓他的笑像極了媽媽」,這種生生不息的愛與愛的傳遞。情感隨著歌詞和歌唱的走向,跌宕不斷,觸動心靈,慰撫心靈,進而達到了作為文藝作品的歌曲所表達的生命關懷作用,達到人心的彼此深深共鳴。歌名含義深刻,寓意更為深刻:月亮之下,世界那麼大,有母親才有最初的愛,有愛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們,我們都成長於母親的懷抱中,成長於母親的關愛中,唯有母愛在天下才是最完美無瑕。母愛,對我們付出一切不求回報,對我們貢獻所有依然默默承受;天之大,母愛之大,母愛與天同大。

  5. 此首作品除了歌頌母愛之偉大同時,也傳達了一個深深的生命哲理,在於升華結尾的這一句:「天之大 ,唯有你的愛 ,我交給了他,讓他的笑像極了媽媽」,關於這一句具體是指誰?當我們了解到整首歌的主題後,也是不難理解到其中的「他」其實並非字面上所指的「他」,比如丈夫,或許自己的兒子。「他」不是一個實指,而是一個泛指,是語言本身的最大化指向,不僅是指丈夫,孩子,也是指生命的延續、愛的傳遞,更是對母愛的追念,同時也是母愛如天之大,母愛的無私廣闊的贊美;雖然母親早已離世卻還是永恆,因為這種愛的偉大,在於生生不息的傳遞,讓每個人都能從母愛之中學到體會到愛的內涵,將這種偉大的愛千千萬年傳遞下去,愛有如永恆。藝術作品,情是精髓,也是永恆;好的音樂,言之有物,緣情而發,以情演繹,這也要求藝術首先必須有參與者對人生和生活有深刻真實的體驗,把生命感悟、生活理解深深融入其中,進而緣情而唱,帶給聽眾於共鳴的震撼。《天之大》是為毛阿敏量身定做的歌,也是其年近中年以來、經歷了多少「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的繁華落寞之後,對與自己此生相依相伴且永逝世界再不見面容的母親,所表達出的一種深深的生命情感。情至深,歌更動容,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同類情感的人呢?聽之並為之所共鳴,所深思,所感動,慰撫生命,深化靈魂。

Ⅶ 於丹 天地人之道

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奪志。一個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會有奮斗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而《論語》中孔子與他的學生們談到理想時,孔子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定力與信念。於丹教授認為,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當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時,常常會忽略了我們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一個人內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麼關系呢?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還能關注自己的內心?

於丹教授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並不在於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於他內心是否能有一種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認可的一種權勢,或者金錢,而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在乎的東西,是一種心靈的寄託。但是為什麼人們總要追求一個理想?理想之道又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今天該如何理解理想的含義?《論語》中關於理想又有著什麼樣的忠告和勸導?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里,孔老夫子的觀點和現代人對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請聽北京師范大學於丹教授為我們講《論語》10月1日 《天地人之道》 於 丹

百家講壇【天地人之道】講稿-於丹 論語心得

序言:《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是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之極。其實論語中許多經典的詞句,是我們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但是我們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嗎?這部曾被古人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還具有什麼實際意義嗎?北京師范大學於丹教授認為,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為我們現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
大家別以為說,孔夫子的論語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我們覺得它是高深的,它是一種高不可及的。這裡面有多少奧秘嗎?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論語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說白了,我認為論語再我們今天的觀點去看過去,它是一本非常樸素的,能夠相關於以人倫為起點,教給每一個人在現代生活中,獲得心靈快樂,能夠熟悉現代這種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就是這么一本語錄。其實論語很簡單,兩千五百年以前,論語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篡起來,後來就成了論語。所以在《漢書·藝文志》上有這么一段界定: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就是弟子們在提問,他回答的時候「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大家有問有答、有來有往。就是這種提問和回答之間,只言片語,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到後來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大家把這些言論集結在一起,就成了一本論語。所以今天看到的論語,我們會覺得沒有什麼太深的邏輯性,在論語裡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故事、一個嚴謹的闡述,論語都是很簡短很簡短的一些言辭。

學生:老師您再多說幾句行不行。您總是那麼三言兩語的,我們怎麼作課堂筆記呀?
孔子:我本來就什麼都不想說。

學生:老師,您要是什麼都不說,我們記什麼呀?
那麼他老師怎麼回答他呢?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他老師跟他說:「你看,蒼天在上,噩古已然,它說話嗎?它不說話,不是照樣春夏秋冬四季照樣風調雨順嗎?大地上不是萬物生長嗎?你去看天說話。」所以其實論語的態度是什麼呢?就是以一種樸素的、溫暖的,言傳身教的生活態度,去影響他的弟子,大家都知道,孔夫子這一生號稱弟子三千,其中成就七十二賢人。這些人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他們是把那種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但是不依賴那些連篇累牘、宏觀的那種大的言論。我們說論語他終極的傳遞,是傳遞了一種態度。其實在論語中,我們會發現,孔夫子他教育學生的時候,講世間道理的時候,從來沒有過聲色俱厲,他一定是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權的這種口氣,其實這樣一個態度不是代表他個人,而是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哲學觀。為什麼我們說孔夫子是聖人,聖人的意義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他是那些最有行動能力的、有人格魅力的這樣一些人。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裡面自然生長脫胎出來的,而不是從空而降的,所以說起整個這種天地開辟造世的故事。我們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時候,中國最早的創世紀怎麼來的呢,是由盤古開天闢地來得,但是這個開辟,不像西方神話講的那種突變,比如說拿一把大斧子,啪,辟開,然後金光四射,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天地萬物,這不是中國人的敘事情感。中國人習慣的敘事象《三五歷紀》裡面描述的那樣,是一個從容和緩而值得憧憬的漫長的過程。
它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它說天地混沌如雞子,很大在那裡安安靜靜,盤古生其中,一共呆了多久呢,萬八千歲,天地開辟,一萬八千年過去了,天地開了,但是它不是一個固體啪的裂開,而是兩股氣分開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就是陽氣上升變成了我們蔚藍的天空;濁氣下降變成了我們腳下的土地。盤古在其中。是不是開天闢地就完了呢,其實,這種成長剛剛開始。中國人是講究變化的,所以叫做一日九變,每天都在微妙的變化著,象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這種變化最終達到了一個境界,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叫做「神於天,聖於地」。一個好的人格應該是有一種理想主義的天空,讓你可以有飛翔的翅膀,不妥協於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但另一方面,要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要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那是夢想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如果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那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其實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孔夫子這個聖人就像盤古一樣。

所以這個故事接著講,說後來天地還在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呢,日長一丈,他跟著天地一塊長,所以長到最後的時候,如此萬八千,又長了一萬八千年,最後是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認為叫天地人是三才,人的意義跟天和地是一樣的。大家也熟悉西方神話,你會發現他們往往是強調一種激情、感性、神秘這樣的一些印象;而中國呢是強調了一種庄嚴理性和一種溫柔敦厚之美,這就是孔夫子這個聖人的姿態。
應該說孔夫子在後世流傳的這個形象是學生們用自己的愛戴給他加上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是他一種傳導出來的內心有一種飽和的力量,這就是後來孟子夫子所說我善養我浩然之氣,就是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他才能夠如此的強大。

話外音:《論語》的精髓就在於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於人的內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變的無比強大,即使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中國人也常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這是不是論語的精華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呢....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什麼叫天人合一,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了天地給我們的力量,就是一個人在自然中的和諧。現在我們正在倡導創建和諧社會,真正的和諧是什麼,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鄰里之間的和諧,它一定有你跟生物之間,跟動物之間你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有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這樣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所以孔夫子在論語裡面流露出來的更多的東西是顏色上非常和緩,交給你日常的道理,但是他的內心非常的庄嚴,他的內心裏面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是什麼力量呢,那就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究信念的人,曾經,他的學生子貢問:老是,我們跟您學了這么多,就是為了以後能夠當大官,您說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治理國家呢?
孔子說:只要三條就足矣。第一,強大的軍隊;第二,足夠的糧食;第三,人民對國家的信仰
這叫「子貢問政」,從政需要什麼,一個國家想要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大家一般想還不得洋洋萬言啊,老師說的很簡單「足兵 足食 民信之矣」(論語嚴淵篇)。說我告訴你就三條,第一叫國家機器,必須有強大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足夠的糧食,豐衣足食,第三條就是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他說有三條就夠了,挺簡單吧。這學生矯情,說三條不行,太多了,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如果我非得去一條您說去什麼,老是也不急,說去兵,那咱就不要兵力了,人總得吃飯,但還得有信仰。子貢還不幹,非得要再問,說: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這兩條您再給我去一個,老師非常認真的告訴他,曰,去食。我們寧可不要糧食了,然後老是說了一句結論,叫做「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他說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誰不死啊,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沒有信仰以後的崩潰和渙散。其實,什麼是政治?政治並不一定讓大家都過上 一種物質文明上的發達生活,他僅僅是一個標志,真正來自於內心的那種安定和對於一種政權的認可,這些都是來源於信仰。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前幾天呢,我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一個說法,說評估二十一世紀我們各個國家生活好與不好,已經不簡簡單單是過去的一個標准,大家都知道是GDP。GDP我們國家增長一直都很快,年年都在提升,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叫GNH,是什麼呢,就是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幸福指數。評估一個國家是不是真正的富強,不單純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而看每一個老百姓他內心的安寧與幸福感,他在這個社會中覺得安全嗎,他快樂嗎,他對他的生活真正認同嗎,他滿意嗎。而這個指數在中國很有意思,我們曾經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參加過一次國際的調查,當時顯示我們國家的幸福指數是不太高的,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四點多,到了91年的時候再參加調查發現隨著整個物質文明的提升,當時也是進行了很多改革,這個幸福指數提高了,當時到了百分之七十三左右;但是等到了96年再參加調查的時候發現這個指數下跌到68%了,這是一個很令人困惑的事情。也就是說,當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繁盛的時候,我們現代人有可能會遭遇更為復雜的心靈困惑。

大家肯定會有同感,今天我們的困惑是選擇太多了。我們可以選擇這個,可以選擇那個,所以大家困頓。其實大家誰都不願過苦日子,但是在相對的,比如說不太滿意的情況下,我們能夠享受到今天的快樂嗎,我們每一個人追問內心,我們會有一種安頓嗎?這一點讓我們回到《論語》 看一看兩千五百多年以前那個時候的物質生活多麼貧困呀,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啊,但是孔夫子評價過他的一個學生,就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大家都知道,他最喜歡的弟子是顏回。
他說: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篇)
這話什麼意思呢,一簞食,家裡頭糧食很少,不能是滿倉滿斗的,可能剛剛夠煮飯就那麼一小笸籮;一瓢飲,一個水瓢里頭的水,夠喝的水就完了;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陋巷,非常破爛的小地方;這一切,可能很多人說,那我們沒辦法選擇,生活就是這樣。難的不是說他生活在這種境遇中捱過來,難的是他的生活態度,叫做回也不改其樂,而別人怎麼樣呢,孔夫子說,人不堪其憂,所有人都會被此困擾,在抱怨的時候,而顏回從來不改變他那種樂觀的態度,所以他說賢者回也,又感嘆一聲這才是真正的賢德。就是在什麼樣的物質環境下都不改變心境的那種坦然和安寧。其實我們想一想,在今天聽到這樣的言論來講對我們的心裡是挺溫暖的,因為我們受的困頓太多了。我們的物質生活顯然在提高,但是人會越來越不滿,因為你總會看到周圍還有乍富的階層,總會有一些人讓你感到心裡的不平衡,這是因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是有兩種功能的,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內無限深刻的去發現內心。孔夫子能夠交給我們快樂的秘訣就是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所以在今天,恆心與定力對人來講是什麼呢,它是讓我們在這么一個蒼茫大千世界裡面能夠做成一點點事情,最後心裡的那麼一個依據和底線。有些奇跡其實就是在堅持中完成,有些奇跡永遠不是那些最機靈和最聰明的人能做完的。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小故事:有一大群小青蛙,有一天在外面玩著玩著,看到一個高聳入雲的鐵塔。小青蛙們就在一起忽發奇想,說我們能不能爬到塔尖上?然後大家都很受這個理想感召,說爬呀爬呀,呼朋喚友就開始爬了。爬著爬著呢,被太陽曬得氣喘吁吁,就開始有人懷疑,有人質疑說我們傻不傻,咱們干嗎去啊,為什麼要爬啊,這誰說的啊。說著說著,有一個停下來就有三個停下來,就有五個停下來,逐漸逐漸,大家不僅停下來了而且都在嘲笑自己的想法,說真是挺傻的,干嗎呀,這個時候大家發現很奇怪呀,有一隻最小的青蛙它還在爬,它的速度也不快,就一點一點的往上爬,後來大家瞠目結舌,大家都不說話了就看著它。終於看著它以緩慢的速度最終自己到達了塔尖。等到它下來以後呢,大家都敬佩的不得了,就上去問它說,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為什麼你自己上去了,然後大家恍然大悟,這個答案大家聽了也許是出乎意外的:這只小青蛙是個聾子。它當時只看到了所有人都開始行動,但當大家議論的時候它沒聽見,所以它以為大家都在爬,它就一個人在那兒晃晃悠悠在那爬,最後就成了一個奇跡,它爬上去了。
現在家長都在說希望孩子聰明,什麼叫聰明呢?就是耳聰而目明,耳朵靈眼睛好。但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做一個有信念而不太聰明的人也許是一種選擇。我們現在就是因為太聰明了,所以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為什麼會聽信他人的鼓噪呢,為什麼爬著爬著對自己懷疑了呢?因為我們心裡頭沒有一個信念,沒有認為說什麼樣的事情我一定能做成,所以你會受到他人蠱惑,這對於儒家來講是一個大忌。

話外音: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於丹教授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子《論語》中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寬廣胸懷告訴他的學生們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而孔子的這種儒家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這樣一種儒家思想一脈相承傳承下來,後來我們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這樣的人物,到了東晉的時候中國出現了田園詩派,出現了一個大詩人,就是大家都屬性的陶淵明。這個人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陶淵明的價值不在於詩中購置了一個虛擬的田園,更重要的是他讓每一個人心裡都能開出來了一片樂土,就是他日子過得很樂呵。他經常說,我歸園田居,他本來也做過小官,當了八十三天彭澤令,後來覺得說不行,有一件小事讓他覺得不快樂,他在那干著干著,有一天說上面來檢查工作了,說督郵要到此,告訴他說你穿正裝出場,叫做「應束帶見之」,你把必須要把腰帶端上,穿正裝去見一見,無非象今天穿上正裝,紮上領帶去見見領導,就這件事,陶淵明不幹了。他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去,自己把佩印一仍,我回家了。回家的時候,他自己寫了《歸去來兮辭》。他說過去的這種日子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這話說的好,什麼叫以心為形役,就是讓我這個身體成了我心靈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靈,也就是說我讓心靈受了好多委屈,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諛奉承啊,為的無非是我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就讓我的身體享一享福,但我讓心靈受了這么大的委屈啊。所以他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知道我過去的這事做錯了,但是未來還長,所以我就歸去了,所以我就回到自己的田園了。

話外音:
老師,如果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驕傲,您說這怎麼樣啊?
嗯,還可以, 但是最高的境界在於一個人能夠安於貧賤,並且能夠樂在其中。

他的學生,還是那個子貢曾經問過他,子貢說:老是啊,貧而不諂,富而不驕,何如?如果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驕傲,您說這怎麼樣啊?逼著老是說這好啊,老師也很寬和,子曰:可也,老師說還可以,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老師說: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老師說:最高的那個境界就是一個人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沒有抱怨,他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仍然不能從他的生命中被剝奪。大家想想,這是一個多高的驕傲啊,一個人在貧賤之中還能保持著把他的日子過得覺得很有尊嚴,有他自己的快樂。其實這說的就是象陶淵明那樣的隱士。

話外音:孔夫子教導他的學生們要安貧樂道,但是現代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每個人都在努力發展著自己的事業,收入的多少似乎就成為了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志,安貧樂道在現代人眼中頗有些不思進取的意味,那麼我們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應該如何為人呢?能不能有一個很簡單的、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也能起作用的為人之道呢?其實,兩千多年前孔子的學生就提出過類似的問題,希望有一個字就可以受用一生,這個字是什麼?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這就是孔夫子他跟學生在交流中,學生非要苛刻的問他。子貢,老是這個子貢「刁難」他的老師,說:老師您就跟我說,這一輩子,您就告訴我一個字,我就可以終身受益。問他老師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告訴我一個字,讓我一輩子就遵守它。你說什麼教育能縮成一個字,老師呢也能說出來,老師還特寬和,商量的口氣說:豈恕乎,就是寬恕的恕。他說,如果有這么個字,那這個字就是「恕」字。然後老師又為這個「恕」字加上了八個字的解釋,這八個字我一說大家人人都知道,其實這是聖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什麼叫忠恕,什麼叫寬容,就是你自個兒覺得不想乾的事,你就別強迫別人干。你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就這一個經驗夠你活一輩子。這就是老師告訴他學生的話。所以什麼叫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時候學幾個字就夠你一輩子用了,所以真正聖人不會說讓你去背《千字文》,記住那麼多你才能活明白,記住一個字有時候就夠了,就是寬容一點。所以他的學生曾子也曾經說過:夫而已矣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說我老師這一輩子,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忠恕而已。就是這么簡單,但是寬容有時候多不容易啊,我們這個社會上,現在有多少事情,就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你的心頭過不去。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困頓,有多少都是自我的折磨,有多少時候是一個事情過去了以後我們老在那裡想,覺得這個事情深深的傷害了我,然後我就不斷地在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傷害,總想著說這么可惡的事我怎麼能原諒他呢,我每天早上醒來想的都是復仇。其實當你一次一次玩味這個痛苦的時候你被折磨得就太深了。佛家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個小和尚一個老和尚,兩個人出去下山化緣。走著走著到了河邊,這個小和尚因為剛入道,什麼事情都必恭必敬看著他師父,一看那有個姑娘要過河,他師父就過去問她,說姑娘你想過河呀,那你過來我把你背過去吧,就背過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結舌看著,然後被過去就放下了,姑娘謝謝老和尚,他師父領著他接著走。這個小和尚也不敢問,說我師父怎麼這樣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覺得太憋得慌了,終於就問了,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麼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他師父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還沒放下。這個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大家的一樣,就是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有什麼事老擱在心裡放不下,所以上面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就像我們客觀的生活中,你說一個人要是遭遇事業呀婚變呀,朋友背叛哪親然離去哪,這些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他對你算大事還是小事,這個沒有客觀 標准。這就像說一寸長的口子算是一個大傷還是小傷呢。如果在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身上那肯定是個大傷,她能邪乎一星期,她老疼老上葯老看著;如果是一粗粗邋邋大小夥子不小心踢球碰破了,他可能從傷到傷好一直就不知道,這也是個傷口就完了所以其實我們的內心究竟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是一個粗粗邋邋大小夥子,這件事情靠我們的修煉就能做到。這就是孔夫子的意義,他告訴你你可以做得到,無非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去強加別人,自己快樂的事情自己就更多做一點。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更多地去幫助別人。

話外音:《論語》告訴我們,為人不僅葯拿的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我們常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實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內心充滿幸福感。

仁恕為核心,這是孔夫子儒家理論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那麼他的學生樊遲曾經必恭必敬去問他說:老師,什麼叫仁,老師就淡淡地回答他,就兩個字「愛人」。然後樊遲想想又問:什麼叫「智」,老師又淡淡地說「知人」,了解別人就叫智慧。所以我們想想多簡單,去關愛別人就死仁慈,去了解別人就是智慧,就這么簡單。
所以孔夫子解釋這個仁,說夫人者,真正有仁愛之心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說每個人我們自己都想讓自己樹立起來,你要是想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你也去立別人,你也努力幫著別人立起來,每個人我們都想發達吧,我們自己想發達也讓別人發達。你這么做了的話,叫做能近取譬。就是在你最近的地方,你眼前看見這個人,他在街上有點事,你彎彎腰舉舉手就幫了他了,可謂仁之方也,這就是仁義的方法,這就是仁義的秘訣。仁真正核心的就是你身邊做這件事,這讓我想起來我讀大學的時候,在英語課文上看到過一則據說事托爾斯泰寫的一個小寓言,那裡面說,有一個國王,他每天都在思考三個最最終極的哲學問題:就是這個世界上,什麼人是最重要的,什麼事是最重要的,什麼時間做事是最重要的。然後覺得這樣的三個終極問題,冥思苦想,舉朝大臣沒人能夠回答得出來。後來有一天他很苦悶,他就微服私訪,自己就下去逛去了,走到底下很偏遠的地方,結果就投宿到了一個陌生的老漢家,一敲門就說你進來吧,他就進去了。到了半夜他忽然被一陣喧鬧聲吵醒了,然後就發現有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闖了進來,這個老頭就像收留他一樣也淡淡地說,那個人就說後面有人追我,老頭說那你就在我這兒避一避,就給他藏起來了。這國王嚇得不敢睡,一會兒就看見追兵來了,追兵就問有沒有一個人跑過來,老頭說不知道,我家裡沒有別人,後來那些人鬧鬧就跑了,然後那個人洗凈了血跡感恩戴德地也就走了,老頭關上門繼續睡覺。第二天國王就惴惴不安地問他說,你就不怕惹上殺身之禍,你為什麼敢收留那個人,而且你就那麼放他走了,你怎麼不問他是誰呢?老頭淡淡地跟他說,這個世界上其實最重要的那個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離你最近的那個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馬上把這件事給做掉;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那個國王恍然大悟,他把我三個終極問題都解決了,其實這個故事又做了論語的注腳。實際上,孔子也罷,莊子也罷,陶淵明、蘇東坡,直至泰戈爾,古今中外聖賢的意義是什麼呢,就是用他們生活的歷練總結出來一些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的道理。聖賢永遠都不是那個轉頭一樣的典籍,讓你要拿著放大鏡,翻著辭海非常費勁佶屈聱牙說他到底說什麼呢。如果端著架子,那不是真正的聖賢,其實聖賢的價值就在於千古之前,他們那些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可以穿越滄桑,走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我們仍然在他的言論中受益而已。

Ⅷ 中國的著名神話故事

蚩尤
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中國神話中的戰神。原為炎帝臣屬,炎帝被黃帝擊敗後,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吃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後來人們為了歌頌黃帝,便醜化蚩尤,把他論為妖魔、邪神形象。
黃帝戰蚩尤
數千年前,中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黃帝是黃河流域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另一個有名的部落首領叫炎帝。黃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長江流域有一個九黎族,他們的首領名叫蚩尤,十分強悍。
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他們個個獸身人面,銅頭鐵臂猛無比。他們擅長製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蚩尤常常帶領他強大的部落,侵略騷擾別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佔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殺得一敗塗地。炎帝沒辦法,逃到黃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請求幫助。黃帝早就想除去這個部落的禍害,於是聯合各部落首領,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這就是著涿鹿蚩尤北寨名的「涿鹿大戰」。
戰爭之初,蚩尤憑借著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連連取勝。後來,黃帝請來龍和其它奇怪的猛獸助戰。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的軍隊,加上這一群猛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
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追趕。原來蚩尤請來了「風神」和「雨神」來助戰。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上的「旱神」幫忙,驅散了風雨。一剎那之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
蚩尤又用妖術製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遠指向北方的現象,造了一輛「指南車」,指引兵士沖出迷霧。
經過許多次激烈的戰斗,黃帝先後殺死了蚩尤的八十一個兄弟,並最終活捉了蚩尤。黃帝命令給蚩尤帶上枷鎖,然後處死他。因為害怕蚩尤死後作怪,將他的頭和身子分別葬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蚩尤戴過的枷鎖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了一片楓林,每一片血紅的楓葉,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跡。
蚩尤死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也用來恐嚇敢於和他作對的部落。後來,黃帝受到了許多部落的支持,漸漸成為所有部落的首領。
精衛傳說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後來帝王那麼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僕,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麼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衛,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衛走過去,指著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說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衛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面前說:"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精衛說:"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干。"
龍王的兒子說:"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閑事。"說著動手就打。精衛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衛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衛,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精衛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衛說: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衛倔強地說:"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衛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衛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衛死後,變成一隻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並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炎帝作歌曰】
精衛鳴兮,天地動容!
山木翠兮,人為魚蟲!
嬌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濤洶涌!
願子孫後代兮,勿入海中!
願吾民族兮,永以大陸為榮!
小小的精衛鳥,居然敢於去跟風浪滾滾的大海作對,而且前仆後繼,不肯罷休,這種敢於向惡勢力抗爭的精神多了不起呀!人們同情它,欽佩它,給它起了種種名字,有的叫它「冤禽」;有的叫它「誓鳥」;有的叫「志鳥」;還有的沒有忘記它是太陽神的女兒,叫它「帝女雀」。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它,還在東海邊上立個古跡,叫做「精衛誓水處」。

Ⅸ 天之大的創作背景

2004年5月,毛阿敏母親去世,同年7月,毛阿敏開始想為母親創作一首歌。後來,她特地找到了好友王備和陳濤,希望他們為她寫首懷念母親的歌,幫助她發泄情緒,並要求歌曲要適合她演唱。

陳濤二人經過幾個月的推敲和嘗試,為毛阿敏量身定做了《天之大》。2008年夏天,《天之大》的小樣完成,毛阿敏到王備的音樂工作室試聽,對該曲很滿意。

《天之大》是由陳濤作詞,王備作曲,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收錄於毛阿敏2011年8月5日發行的專輯《腔調》中。2010年10月,該曲提名CCTV-MTV音樂盛典年度最受歡迎金曲獎。

(9)天之大講的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天之大》是一首溫馨感人之作,詞曲優美,旋律動聽,毛阿敏的演唱深情動人。該曲從詞到曲,簡簡單單,安安靜靜,用幾十個字表現出了愛與哀愁。雖然它是一首歌頌母愛的歌,但歌詞移植到愛情歌曲里,痛楚或幸福,其生成邏輯和軌跡也是一樣的,所以《天之大》闡釋的不僅僅是母愛,而是一切愛的哲學。

《天之大》是一首贊美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深愛和思念的作品,該曲深沉寬厚,娓娓道來的訴說非常契合「母親」這個角色的氣質 。

Ⅹ 天之大心中事,無人親心中告。明月一朝一暮,只在你我心中。這是11歲孩子寫的東西,他想表達什麼意思

其實他說的意思就是說自己有天大的事情,然後在自己心中,然後不敢告訴自己的親人,明天明月一天一夜都是在心中。

閱讀全文

與天之大講的是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檔案沒有簽字怎麼辦 瀏覽:761
定了格局怎麼看事業 瀏覽:760
健康武漢健康碼轉碼多久成功 瀏覽:471
怎麼預防婚姻騙財 瀏覽:516
水瓶座和摩羯座的婚姻如何 瀏覽:433
編織童話故事時用什麼語氣讀 瀏覽:156
明天事業單位面試緊張怎麼辦 瀏覽:627
雷山哪裡美女多 瀏覽:57
踏實的幸福是什麼 瀏覽:812
淋浴器哪個牌子的經濟實惠 瀏覽:369
延津事業編考試考什麼 瀏覽:232
古典美女用的什麼軟體 瀏覽:833
原平市哪裡美女最多視頻 瀏覽:716
佛如何增長智慧故事 瀏覽:10
怎麼才能成為一個小美女 瀏覽:630
有房有車有存款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550
新婚姻法新規什麼時候實行 瀏覽:992
榆林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728
中年美女演員有哪些 瀏覽:983
持有技師證轉業到事業編怎麼定級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