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卡農故事是什麼

卡農故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21 13:16:38

A. 卡農這曲子是誰創作的 跟它有關的故事有哪些

農作品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
帕海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部曲。
《卡農》背後的凄美的愛情故事。。作者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了,他天天聽那個琴師彈琴,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境殷實。,這個女孩子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卻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一個人。但女孩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喜歡音樂,希望可以拜他為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注意力放在鋼琴上,被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很是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achelbel學琴,希望有一天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
3天後的晚上,在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上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准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

這就是卡農的故事。

B. 童話故事《卡農》

《D大調卡農》是德國巴洛克作曲家帕赫貝爾的千古名作,被譽為世界首選古典音樂入門曲目。但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卻難以考證。中國當代最著名童話作家王雨然先生應廣大音樂愛好者邀請整理完成了《卡農》的故事,為帕赫貝爾和妻子芭芭拉.伽布勒的愛情和這首傳世名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C. 卡農講述的是一個歡快的故事嗎

是講到感人說故事,卡農背景故事如下:

巴哈貝爾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於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巴哈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為妻。

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於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離開了艾爾特,巴哈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巴哈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

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哈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約翰巴哈貝爾去世,享年52歲。

所以巴哈貝爾從未去過英國,芭芭拉蓋布勒是德國人,死前不但已經嫁給了巴哈貝爾並且還生了孩子。

D. 卡農的故事是什麼,聽說很感人

帕赫貝爾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

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於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於瘟疫。

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

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

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帕赫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約翰帕赫貝爾去世,享年52歲。



(4)卡農故事是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卡農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

1966年的維也納音樂節上,大指揮家卡拉揚帶來的《卡農》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編的鋼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鋼琴演奏《卡農》的浪漫風廣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轟動一時。1992年,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儀式會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卡農》新版,甚受推崇。其他還有童聲版、饒舌版、佛拉門戈版、爵士版等各種《卡農》。


E. 卡農講的什麼故事

Pachelbel,德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了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但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經歷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個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在Barbara Gabler的鎮上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女孩鋼琴大賽)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這睡一會。 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之後果真的拿了獎。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杯去找Pachelbel並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當她去找Pachelbel的時候,Pachelbel已經不在了。當時戰亂,Pachelbel被征去打仗了,Barbara Gabler知道後,說:「好我等他回來」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體。說就是Pachelbel,Pachelbel沒有父母和親戚,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屏幕鏡頭一轉...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找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的對她的喜歡,當時他准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9死1生,每次想到心裡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的2/3。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之後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就在那天晚上,Pachelbel早那個教堂以同樣割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P.S:聽村的人說在Barbara Gabler死的那天晚上,教堂也想起的同樣的旋律那應該是Barbara Gabler發出的最後的聲音...

F. 卡農的故事是什麼!聽說很感人!

帕赫貝爾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

於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於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

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艾爾特,帕赫貝爾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

艾爾特,帕赫貝爾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帕赫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約翰帕赫貝爾去世,享年52歲。

所以帕赫貝爾從未去過英國,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國人,死前不但已經嫁給了帕赫貝爾並且還生了孩子。

(6)卡農故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要特別註解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這個曲子便為「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Gigue是吉格舞曲。

帕赫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帕赫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在古典音樂TV動畫《金色琴弦》中,也出現了這首曲子。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翰·巴哈貝爾








G. 《卡農》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啊

《卡門》於19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但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歌劇超前的現實主義色彩相悖,人們無法接受以社會底層人民為主的故事情節以及帶有強烈反叛情緒和悲劇色彩的歌劇風格。並且比才對歌劇在音樂上的創新在當時也難以被接受。

備受期待的首演以失敗告終,人們對這個叛逆的《卡門》冷漠又苛刻,指責這是一部「淫穢的作品」,「音樂不知所雲」。

H. 「卡農」講述了怎麼樣的故事

有一個女孩,叫Alice。
在她生日的那天,一個男孩用鋼琴彈奏了一曲《獻給愛麗絲》送給愛麗絲,也就是Alice。
Alice很快就被那黑白的鍵,悠揚的旋律,修長的手指迷住了。她迫切的想要學鋼琴以及《獻給愛麗絲》。男孩欣然接受了。
Alice很聰明,僅僅三年,就學會了很多高難度的樂曲。
Alice很納悶,為什麼不教我《獻給愛麗絲》呢?
每當她這樣問,男孩只是微笑著,拿起一張樂譜,演奏一遍,教她新的曲子。她高興地學了,就像個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的孩子。
他要參加一個比賽,名字叫做《獻給愛麗絲》。她知道的僅此而已,連規則是什麼,她都不知道。
他死了。
就在死的前一天,他還去了商店,買了一個早已看中的愛麗絲娃娃。愛麗絲穿著藍色的裙子,手裡捧著一小束雛菊。笑得很甜。
他買下了它,希望Alice能喜歡。因為明天就是她的十八歲生日。同時也是他比賽的日子。
他滿心歡喜地拿著愛麗絲娃娃過馬路。這時一輛強闖紅燈的大卡車飛馳而過……
他至死還緊緊地拿著愛麗絲娃娃。愛麗絲的小臉濺上了溫熱的血液,顯得格外好看。
Alice替男孩參加比賽,她選了三首樂曲。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門德爾松的《婚禮進行曲》,最後就是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她演奏的相當好,在選手中是佼佼者。
這是她第一次彈奏《獻給愛麗絲》,彷彿有了什麼魔力,她的手自己動了起來。流暢地彈奏了《獻給愛麗絲》。
在最後一句時,琴聲停止了。
人們等待著。
Alice扭過頭朝著攝像機,深深地說了一句:「我等著你回來,完成我們未完成的曲子……」
一聲、兩聲,先是評委,後是觀眾。現場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I. 鋼琴曲《卡農》的故事是什麼呢想知道背景

Pachelbel(卡農的作者),德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經歷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准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
.

J. 關於卡農的故事

帕赫貝爾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

於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於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

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

他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帕赫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約翰帕赫貝爾去世,享年52歲。

所以帕赫貝爾從未去過英國,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國人,死前不但已經嫁給了帕赫貝爾並且還生了孩子。

(10)卡農故事是什麼擴展閱讀

卡農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

帕赫貝爾(Johann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作品編號:T. 337。通常人們更多地關注作品的第一部分卡農,(Pachelbel's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

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1966年的維也納音樂節上,大指揮家卡拉揚帶來的《卡農》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編的鋼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鋼琴演奏《卡農》的浪漫風廣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轟動一時。1992年,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儀式會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卡農》新版,甚受推崇。其他還有童聲版、饒舌版、佛拉門戈版、爵士版等各種《卡農》。

隨著時間的發展,卡農產生了各種版本,如小提琴獨奏版、弦樂四重奏版、鋼琴獨奏版、鋼琴四手聯彈版、豎琴獨奏版、長笛協奏版、銅管合奏版、陶笛獨奏版、吉他獨奏版、美聲無伴奏合唱版等諸多版本。

常以弦樂四重奏的形式表演。

約翰帕赫貝爾的《卡農》中,分四個聲部,來回一共八個音符,卻變化莫測,受人們喜愛。現在廣為人知的是Canon in C和Canon in D。

閱讀全文

與卡農故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瓊海海的故事什麼菜最特色 瀏覽:693
粵語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29
《鰻魚 役所廣司 / 清水美沙 / 常田富士男 瀏覽:779
mxm智能小寶怎麼講故事 瀏覽:170
稚氣by嗜酒吃茶未刪txt 瀏覽:293
80後愛情電影推薦 瀏覽:585
周弘電影全部作品 瀏覽:936
什麼盜版軟體看電視都是免費 瀏覽:766
貓眼個人票房榜 瀏覽:585
拍攝指南百度雲txt 瀏覽:271
高清無刪減電影網站 瀏覽:127
吉安市光彩事業促進中心是做什麼 瀏覽:877
嬰兒武打片 瀏覽:114
韓國女大力士電影叫什麼 瀏覽:321
最黃的恐怖電影 瀏覽:143
日本大奶 電影 瀏覽:384
田家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993
撤銷婚姻如何收費 瀏覽:822
往年故事什麼歌 瀏覽:217
100部諜戰反特老電影 瀏覽: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