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廉潔的故事有哪些

廉潔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1 07:51:32

『壹』 清正廉潔故事 關於清正廉潔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1: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雖為一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倡導廉潔之風。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蘇軾以勤儉節約來維持生活、度過難關,不失為良策。

『貳』 廉潔小故事有哪些

清正廉潔小故事:

一、包拯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數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風范。

二、楊震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

『叄』 有關廉潔的故事有哪些

於謙
朝廷招於謙進京議事。按照往常的規矩,地方官員進京,得給京里的宦官和大臣帶上禮物,好讓他們在皇上面前說些好話,這對地方官以後的升遷與否有很大的關系。於謙每次入朝,都是「空囊以入」,一點禮物都不帶,使那些宦官和大臣們大失所望。這次,於謙身邊的人又勸他了:「你雖然不願送金,可至少也得帶帶點土產去盡盡人情啊!」
於謙哈哈大笑,舉起兩只袖子說:「我只是『清風兩袖朝天去。」
盧懷慎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裡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當官以後,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隻布口袋。他擔任黃門監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願經常去探望他。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願,看到他們倆來了,心裡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並叫家裡人准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麼也沒有。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願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皇帝看了報告,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為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僕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舉行什麼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裡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周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玄宗於是賞賜細絹帛,並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著,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麼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為我准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說完又死了。
周恩來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連續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許多群眾不僅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來自甘肅的宋平同志匯報了定西的災情。周總理聽完匯報,神色十分嚴峻。他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群眾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變面貌。後來,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周總理在大會上心情沉重地說:「我聽到了甘肅中部地區群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心裡難過,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裡的群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裡的人民。」會後不久,總理便派工作組到甘肅,帶去糧食、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若干年後,當人們看到定西群眾仍穿著當年總理親自布置發放的棉軍衣時,無不感慨萬千。

『肆』 清廉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清廉的人物或故事有:

1.包青天

他一生嚴格要求自己,他任職期間,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把貪贓枉法的官吏們都關進了大牢,老百姓都親切地喚他青天大老爺,他一生都是執法如山,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當多大的官,只要違反了律法,他都會按律法處置,沒有任何人情可講。

『伍』 清廉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

『陸』 清正廉潔小故事

清正廉潔小故事:

一、包拯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數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風范。

二、楊震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三、吳隱之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四、王義方

王義方被任命為晉王府參軍,弘文館特進。魏徵特別賞識他,想將自己內侄女許配於他。以魏公盛德之人,赫赫之光,苟有得其鑒拔,鮮不震而驚之以為奇遇?而王義方卻出人意料,竟然婉言辭謝。沒兩年,魏徵病逝,王義方十分悲痛,又主動去就這門親事。

人們困惑不解,便問王義方:宰相在世時,權位顯赫,別人巴結唯恐不及,而他主動向你提親,這是千載難遇的上進機會,你卻堅決辭謝。今日宰相去世,魏家門庭冷落,你卻去就這門親事,這是為什麼呢?王義方感嘆地說:「過去不娶,是我不願依附宰相的權勢;現在娶了,是我感謝他對我的知遇之恩。」

五、姚崇

唐朝開元年間,吏部尚書魏知古要去洛陽一帶考察官員政績。宰相姚崇有兩個兒子在那兒當官,離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辭行,不料姚崇對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到洛陽之後,私下接見了姚崇的兩個兒子。姚崇之子請求他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摺,見他極力贊揚姚崇的兒子,便宣姚崇進殿,對姚崇說:「你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幹,政績不錯,朕有意提升他倆。」姚崇坦然地說:「我這兩個兒子才識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見姚崇能秉公處事,十分高興地說:「魏知古徇私妨礙公事,辜負了你對他的教導,我也不能原諒他。看來只有罷了他的官以正朝綱。」姚崇復奏道:「我教子不嚴,罪該受罰。如果陛下因此事貶謫魏知古,那人們就會說他是當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聽後十分贊許,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書。姚崇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個性是在玄宗時期,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柒』 古今中外關於廉潔的故事

1賢母「封」 兒廉儉

陶侃,晉朝人。早年喪父,母親守寡,家徒四壁,靠紡織為生。陶侃自幼好學,再加上母親善教,長大後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陶侃20多歲時,受命為當陽縣吏,監漁業。他想:母親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監漁官,送一些鮓魚給母親,也算盡點孝心。於是,他託人帶了一罐鮓魚給母親。

誰知,母親拒而不收,封了「鮓」,並寫信說:你當了縣吏,拿公家東西給我,以為是好心,相反,它不僅不能有益於我,反倒給我增加了憂愁。

陶母「憂」什麼呢?她說:「吞占公家的東西,就是貪。貪婪之心是沒有止境的,後果就難以設想。」她告訴陶侃;「人有不為之,而後才可以有為。為人不幹壞事,才會做好事。」

陶侃做官不久,把母親接到府上,母子常在一起議事。這年3月,陶侃乘船漫遊,回來後對母親說:「我乘船時,在水平如鏡的江面上,一點都不怕。

但到了波濤洶涌的地方,船左右搖晃,心裡卻有些膽怯。」陶母說:「水可以載船,也可以覆船。民眾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她拿船、水作比,陳述官與民的關系,教育陶侃要關心民眾,愛護民眾。陶母遇事善導,陶冶了陶侃的廉儉品德。他在荊州任刺史時,不僅清廉,而且節儉。

連造船留下的木屑也命令船官收集起來,等到雪後放晴,這些木屑就撒在雪水打濕的台階上,便於人們行走。官府里用竹,他也把丟下的竹頭積攢起來,這些下腳料又都作了造船的竹釘。

陶侃到了晚年,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軍事,並兼任荊、江二州刺史。告老辭官那天,他把所有軍資、器仗、牛馬、舟車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後,方才離任。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開元年間,吏部尚書魏知古要去洛陽一帶考察官員政績。宰相姚崇有兩個兒子在那兒當官,離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辭行,不料姚崇對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到洛陽之後,私下接見了姚崇的兩個兒子。姚崇之子請求他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摺,見他極力贊揚姚崇的兒子,便宣姚崇進殿,對姚崇說:「你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幹,政績不錯,朕有意提升他倆。」

姚崇坦然地說:「我這兩個兒子才識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見姚崇能秉公處事,十分高興地說:「魏知古徇私妨礙公事,辜負了你對他的教導,我也不能原諒他。

看來只有罷了他的官以正朝綱。」姚崇復奏道:「我教子不嚴,罪該受罰。如果陛下因此事貶謫魏知古,那人們就會說他是當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聽後十分贊許,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書。

姚崇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個性是在玄宗時期,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4、包拯拒禮為開廉潔

宋仁宗時,朝野上下彌漫著一股送禮之風。包拯對這股送禮收禮之風歷來持反對意見,幾次上疏皇帝,請求頒昭禁止官員之間的送禮收禮的現象,以開廉潔之風。

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壽,壽辰前幾天,,他就命兒子包貴及王朝、馬漢等站在衙門口拒禮。可誰知,第一個送壽禮的就是當朝皇帝,派來送禮的是六宮司禮太監。

老太監到了門外,執意要面見包拯,要他接旨受禮。這下可難住了包貴,萬歲送來的禮不收,這不是抗旨不遵嗎可父親命他又不敢違,無奈只好請老太監將送禮的緣由寫在一張紅紙上轉呈父親。

老太監提筆在紅紙上寫了一首詩。「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包貴讓王朝把詩拿到內衙呈父親展視。

不一會兒,王朝帶回原紅紙交付老太監。只見原詩下邊添了四句。「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勞為官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六宮司禮太監看罷,半晌無語,只好帶著禮物和那紅紙回宮交差去了。

5、毛澤東的廉潔故事

據主席身邊的警衛員回憶,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迂迴於贛南、閩西之間,毛主席行軍,戰士們沿途沒見他騎馬,可部隊中的傷兵、病號、掉隊的戰士們都騎過他的馬。

雖說毛主席是前委書記,但他同戰士們同吃一鍋飯,同吃一盆菜,沒有絲毫區別。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警衛員住在毛主席那裡。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

已經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主席發現他盯著他的襪子看,就把腳一伸,說:「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後你替我買的,已經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不起洗了。」主席說著,還有些捨不得的樣貌。毛主席行軍中惟一禦寒的一條毯子。

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個麻袋片了。部隊並不是沒有像樣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捌』 中國古代廉潔故事有哪些

1.魯國宰相公儀休拒不收魚。

公儀休,春秋時期魯國人,官至魯國宰相,因為廉政,不受人魚而被流傳後世。公儀休非常喜歡吃鯉魚,有人就送鯉魚給他,他拒而不收。其子問原因,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魚。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卻而被免去宰相之職,那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魚來吃。因此,我是決對不能收人家送的魚。」

2「新鞋踩泥」。
《松窗夢語》的作者張瀚初任御史時,曾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延相。王延相沒有大談為官之道,只給張瀚講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轎見聞:一天,乘轎進城,路遇大雨。一轎夫腳穿新鞋,從灰廠到長安街,小心翼翼擇地而行,生怕弄臟了新鞋。進城後,路面泥濘漸多,轎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腳低一腳地隨意踩去,不復顧惜了……王延相說:「為官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個「新鞋踩泥」的故事後,「退而佩服公言,終生不敢忘」。此後多年,他嚴謹從政,廉潔為官,後來升任被稱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書,建樹頗多,名留青史。

3「子罕辭寶」。
《左傳·襄公十五年》載文:春秋時,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石,將它獻給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石的人說:我曾經把這塊玉石拿給玉工鑒定過,他認為這是一塊寶玉,因此我才敢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圖財物的這種操守當作是寶物,你把玉石作為寶物。如果你把寶玉送給了我,我們兩人都喪失了寶物;還不如我們都保有各自的寶物。」故事中,子罕恪守「不貪為寶」的信條,巧妙拒玉,寓意深刻,真正給人教育和啟迪。

4「滅官燭看家書」。
據宋周紫芝《竹坡詩話》記載:北宋時期有位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上司的來信。他猜想這一定是朝廷有什麼重要指示,馬上命令公差點上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己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己出錢買的亮嗎?後來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關於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況,他認為這是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在有些人看來,為了半封家書,竟然換燭再讀,實在有點「小題大做」。但正是這樣的小事,卻更能從細節上表現出一個人的品質,更足以讓當今存在公「話」私打、公車私用、公請私吃、公費私游等等凡此種種揩公家油的一些領導幹部汗顏。

『玖』 講廉潔的故事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蘇軾之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

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3、毛澤東

毛澤東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

4、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5、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拾』 關於清正廉潔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1: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雖為一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倡導廉潔之風。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蘇軾以勤儉節約來維持生活、度過難關,不失為良策。

故事3子罕是春秋時期宋國的賢臣。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把它獻給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拿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才敢進獻給您呀!」子罕說:「我把不貪婪當作寶物,你把美玉當作寶物。如果把玉給了我,那麼我們兩個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的人叩頭,然後對子罕說:「小人懷中藏著寶玉,到哪裡都不安全,還是把它送給您吧。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人謀財害命了。」於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讓玉工雕琢它,然後又賣了出去,把錢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富翁,然後送他回家去了。

故事4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麼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來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自己從此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

故事5

父子清廉
三國時,胡質在魏國任州郡長官近三年,死後家無余財,只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他的廉潔操守,人人稱道。胡質在荊州任刺史時,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兒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時,胡質拿出一匹絹給他,讓他路上做盤纏。胡威跪在父親面前說:「爹爹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說:「吾兒不必懷疑,此絹是我的俸祿所余。」胡威謝過父親的賞賜,遂騎驢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時都是自己放驢,自己砍柴做飯。
後來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後,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問:「為什麼呢?」胡威說:「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遠。」

故事6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閱讀全文

與廉潔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求一個能看的在線網站無毒的 瀏覽:544
韓國電影推薦 瀏覽:566
國產4級片 瀏覽:358
怎麼查電影院的放映表排場 瀏覽:484
仙帝重生在地球 瀏覽:78
919愛情數字是什麼 瀏覽:429
有一部女主叫薩拉的電影中通快遞:78689813914400 瀏覽:593
男主穿越各種影視世界 瀏覽:960
外國電影關於愛情女主暗戀男主 瀏覽:684
變形金剛6完整版免費 瀏覽:207
島國日本動作片在線 瀏覽:881
好看站經典電影 瀏覽:317
懷孕去游泳電影 瀏覽:807
可以看禁止電影的軟體 瀏覽:623
蘋果如何發布微博故事 瀏覽:172
跟趕屍艷談類似的恐怖電影 瀏覽:218
李采潭愛情公司 瀏覽:581
怎麼樣可以寫好一個故事 瀏覽:863
消失的眼角膜電影完整版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