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以故事得已故事什麼意思

以故事得已故事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4-11-29 01:19:38

⑴ 古文中〝故事〞有哪些意思

古文中〝故事〞有哪些意思?

故事
今義:起初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的事情。
古義:先例,舊事。例: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如果憑借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

在古文中「也」有哪些意思

也:文言文中只是助詞。
用在句末,表示某種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哪、呢等等;
用在句子中間起舒緩作用。例如現代漢語說「這人還行」,中間可以加一個語助詞作緩解停頓,變成「這人嘛,還行」。

在古文中「階」有哪些意思

階 [jiē]
1.為了便於上下,用磚石砌成的或就山勢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階)。~墀(台階)。~級。~下囚。台~。
2.等級,層次:~層。官~。軍~。音~。
3.憑借:~緣(憑借,依附)。
4.由來:~禍。
5.途徑:~段。

古文中「課」字有哪些意思

◎ 課
課 kè
〈動〉
(1) (形聲。從言,果聲。本義:考核)
(2) 同本義(根據一定的標准驗核) [examine]
課,試也。——《說文》
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韓非子·定法》
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管子·七發》
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課而無賞罰,是無課也。——蘇洵《上皇帝書》
(3) 又如:課其事業;課試(試驗,考核);課績(考績)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urge]
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後漢書》
(5) 按規定的內容和分量講授或學習 [teach and study]
每晚同魯小姐課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課子(教子讀書);課讀(按規定的內容和數量教授或學習)
(7) 徵收賦稅;差派勞役 [levy]
是歲,始課南徐州僑民租。——《宋書·孝武帝本紀》
(8) 又如:課役(征抽財稅,分派徭役);課以重稅
(9) 占卜 [divinate]
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奇中。——惠洪《冷齋夜話》
(10) 又如:課筒(占卜的簽筒);課語訛言(胡說八道)
詞性變化
◎ 課
課 kè
〈名〉
(1) 教學科目 [subject;course]。如:必修課;基礎課;主課;專業課
(2) 教學時間 [class]。如:上四節課;一節語文課
(3) [量]∶教學課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單位授課時間(通常不超過一小時)完成的內容 [lesson]。如:今日上兩課;這個課本內容分為二十課
(4) 稅款,稅 [tax]
免其課役。——魏徵《隋書》
(5) 又如:國課耐櫻旁;鹽課;課口頌芹(唐時賦稅有租、庸、調,其應納賦稅的人口稱為課口);課戶(應納賦稅的民戶)
(6) 機關學校等行政上的單位(也叫科) [section]。如:總務課;特高課
(7) 日本 *** 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級行政單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亞洲局中國課

在古文中「階」有哪些意思啊

階 #jiē
【釋義】 ①用磚、石等砌成的分層梯級:石階|台階。②用來區分高低的等級:官階|軍階。

古文中「無以」有哪些意思?

  1. 不採用。

2.謂沒有什麼可以拿來;無從。

3.不得已。

讀音:[wú yǐ ]

成語: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ú jī kuǐ bù ,wú yǐ zhì qiān lǐ ):路不一步一步(跬,半步)地走,就不能「用來」到達千里之外的目的地。以:指「用」這種「一步一步走」的辦法。

2、無以為生(wú yǐ wéi shēng ):「沒有」可以「用來」謀生的職業或辦法、手段。

3、無以為報(wú yǐ wéi bào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報答。

古文中「從事昌橡」有哪些意思越全越好

1. 行事;辦事.
2. 參與做(某種事情);致力於(某種事情).
3. 指任職.
4. 處置;處理.
5. 追隨,奉事.
6. 猶周旋.
7. 官名.
8. 赤眉農民起義軍將領稱號.
9、古代官名

古文中以為有哪些意思


◎ 以 yǐ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義:用)
(2)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系疏遠的人離間關系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憑借;仗恃 [depend on]
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8) 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
(9) 做,從事 [do]
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
詞性變化
--------------------------------------------------------------------------------
◎ 以 yǐ
〈名〉
(1) 原因,緣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
(2) 無固定職業的人 [unoupied person]
以閑民。——《拾雅》
候疆候以。——《詩·周頌》
(3) 以色列的簡稱 [Israel]。如:阿以戰爭
◎ 以 yǐ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3) 依,按,憑 [in aordance with;by]——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鄉人子謁余。——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 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
(5) 在,於 [in]——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范圍
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 從,自,由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
今以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里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 以 yǐ
<連>
(1) 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 因為,由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
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官員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
(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系
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
(7) 表目的或結果等 [aim;target]
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 以 yǐ
〈助〉
(1) 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范圍之類的界限
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詩·邶風》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
(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

詳細字義
--------------------------------------------------------------------------------
◎ 為
為、為 wéi
〈動〉
(1) (為的本義是母猴。象形。按字,從爪,古文下象兩母猴相對形)
(2) 假借為「偽」。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王風·兔爰》
子為不知,我將不墜。——《左傳·定公十二年》
為善者,非善也,故善無以為也。——《管子·樞言》
變化則為生,為生則亂矣。——《管子·心術上》
為,施也。又,成也。——《廣雅》
有客自雲能,帝使為之。——《世說新語·巧藝》
為之難。——《論語》。皇疏:「猶行也。」
可以為師。——《論語》
人之為學。——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推為長。——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為之者較少。——蔡元培《圖畫》
(3) 又如:為事(辦事;成事);為詐(作假);為薪(取薪);為善(做善事);為道(學道,實踐聖道);為頭(居首;從頭開始);為人(做人);為後(立後);為底(治足繭)
(4) 製作;創作 [make;pose]
造作,為也。——《爾雅》
以為樂器。——《周禮·春官·典同》。注:「為,作也。」
其為衣裘何?以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節用上》
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莊子·人間世》
應聲便為詩。——《世說新語·文學》
(5) 治理 [administer]
為,治也。——《小爾雅》
諸葛瑾為 豫州。——《世說新語·排調》
(6) 又如:為國(治國);為政(治理國家;執掌國政)
(7) 變成,成為 [bee]
何遽不為福。——《淮南子·人間訓》
不能為禍。
終為忠臣。——《世說新語·自新》
而改為入。——宋· 洪邁《容齋續筆》
(8) 又如:由徒為師
(9) 是 [be]
不為遠者小。——《列子·湯問》
不為近者熱。
治不病以為功。——《韓非子·喻老》
謂為三橫。——蔡元培《圖畫》
(10) 又如:十尺為一丈
(11) 學習,研究 [study]
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韓非子》
(12) 種植;營作 [plant]
東周欲為稻, 西周不下水, 東周患之。——《戰國策》
(13) 設定;建立 [establish]。如:為法(制定法律;成為法律);為命(撰寫政令、盟會的文辭);為山(建立功業)
(14) 使 [let]
井渫不食,為我心惻。——《易·井》
(15) 以為;認為 [think;bilieve;consider]
為汝多智。——《列子·湯問》
驚為生人。——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16) 演奏 [play]。如:為樂(奏樂;作樂)
〈名〉

詞性變化
--------------------------------------------------------------------------------
◎ 為
為 wéi
〈介〉
(1) 被 [by]——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不為酒困。——《論語·子罕》
為鄉里所患。——《世說新語·自新》
為予群從所得。——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為操所先。——《資治通鑒》
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
(2) 又如: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為賊所盜;為敵所敗
(3) 於,在 [in]——表示時間或處所
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淮南子》
◎ 為
為 wéi
<連>
(1) 和 [and]——表示並列關系
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孫丑下》
犀首以梁為 齊戰於 承匡而不勝。——《戰國策》
(2) 則,就 [then]——表示承接關系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3) 如,若 [if]——表示假設關系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史記》
(4) 或,抑 [or]——表示選擇關系
助教顧良戲之曰:「汝姓何,是荷葉之荷,為河水之河?」 妥應聲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傳》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為一日五來,為當異日也。」——《詩·周頌·思文》疏
不審先生梁朝出仕,為復隱居?——《太平廣記》
(5) 又如:為復(還是,抑或);為是(抑或;還是);為當(抑或;還是)
◎ 為
為 wéi
〈助〉
(1) 的,之 [of]——用於名詞性偏正結構中
豈弟君子,四方為則。——《後漢書》
(2) 賓語前置的標志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 弈秋之為聽。——《孟子》
(3) 附於單音形容詞後,表示程度、范圍的加深或擴大。如:大為高興;廣為宣傳
(4) 附於表示程度的單音副詞後,加強語意。如:廣為流傳;更為重要
◎ 為
為 wéi
<語氣>
(1) 用於句尾,表示反詰、疑問,多與「何」相配合使用。如:何樂而不為
(2) 用於句尾,表示感嘆
予無所用天下為。——《莊子》
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 為
(1) 為 wéi
相為倚伏。——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相為應答。——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另見 wèi

⑵ 項羽本紀原文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
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
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
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靳獄椽曹咎書抵櫟陽獄椽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
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
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
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
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
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
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
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
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
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
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
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
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
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
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
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
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
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
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
六七萬人,軍下邳。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項梁謂軍吏曰:「陳王
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
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並秦
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餘樊
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
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還報項梁。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
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
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蠭午之將皆
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
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
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
即引兵歸,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故齊將,居趙不敢歸。
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
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
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
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
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邕丘,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項梁起東阿,西,(北)[ 比] 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
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
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
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
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
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
為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
南,築甬道而輸之栗。陳余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比,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
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
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
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
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
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
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
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
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
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
不行。今歲飢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
趙並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
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
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
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
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
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
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
救鉅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
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
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
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
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
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
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
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
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陳
餘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阬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
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
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
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
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郤,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
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
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僇乎?」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
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
「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
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使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
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
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
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
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行略定春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
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
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
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
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
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
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
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
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
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
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
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
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
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
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
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 .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
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而善遇之。
「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
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將軍與臣有郤.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
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
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
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
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
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
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
:「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
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
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
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
與非常也。勞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
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
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
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
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
到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
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
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
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是,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
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
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
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
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
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
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
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
:「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
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長史欣者,故
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
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
河東,都平陽。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陽
為河南王,都雒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趙將司馬昂定河內,數有功,故立昂
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
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
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
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
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從
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菑。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
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
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陳余棄將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
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番君將梅鋗功多,故封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為西
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
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
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
廢以為侯,已又殺之。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並王
其地。

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巿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
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齊王巿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田榮怒,追擊
殺之即墨。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擊殺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榮與彭越將軍印,
令反梁地。陳餘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
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聞大王
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餘兵,請以擊常山,。以復趙王,請以國為扦蔽。」
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陳余悉發三縣兵,與齊並力擊常山,大破之。張耳走歸漢。
陳余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趙王因立陳余為代王。

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
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漢使張良徇韓,
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反書遺
項王曰:「齊欲與趙並滅楚。」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徵兵九江王布。布稱
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項王由此怨布也,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
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皆阬田榮降卒,
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
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
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餚、
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
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帀。於是大風從西
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
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
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
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
得脫。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後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
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是時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至滎陽,
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復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
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漢王之敗
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漢之三年,
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

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
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
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
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
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
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
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
紀信,問:「漢王安在?」信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漢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滎陽。周苛、樅公謀曰:「反國之王,難
與守城。」乃共殺魏豹。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項王謂周苛曰:「為我將,我以
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罵曰:「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
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漢王之出滎陽,南走宛、葉,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復入保成皋。漢之四年,
項王進兵圍成皋。漢王逃,獨與滕公出成皋北門,渡河走修武,從張耳、韓信軍。
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是時,彭越渡河擊楚東阿,殺楚將軍薛公。項王乃自東擊彭越。漢王得淮陰侯
兵,欲渡河南。鄭忠說漢王,乃止壁河內。使劉賈將兵佐彭越,燒楚積聚。項王東
擊破之,走彭越,。漢王則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王已定東
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
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
「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
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
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
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
數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
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
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⑶ 史記中關於項羽的記述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瞬①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②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陳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並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還報項梁。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巢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④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故齊將,居趙不敢歸。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項梁起東阿,西,此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巨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巨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陵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飢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並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②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遺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陳餘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攻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斧⑤質,妻子為戮⑥乎?」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紆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而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珏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⑧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之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而三分關中,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趙將司馬昂⑨定河內,數有功,故立昂⑨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淄。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陳餘棄將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番君將梅涓功多,故封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並王其地。

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肯譴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齊王市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榮因自立為齊王,而西擊殺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榮與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陳餘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餘兵,請以擊常山,以復趙王,請以國為捍蔽。」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陳餘悉發三縣兵,與齊並力擊常山,大破之。張耳走歸漢。陳餘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

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羽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並滅楚。」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徵兵九江王布。布稱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項王由怨也。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蕭,晨擊漢軍項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楚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後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是時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復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項王之求彭城,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

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大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信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漢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滎陽。周苛、樅公謀曰:「反國之王,難與守城。」乃共殺魏豹。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項王謂周苛曰:「為我將,我以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罵曰:「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漢王之出滎陽,南走宛、葉,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復入保成皋。漢之四年,項王進兵圍成皋,漢王逃,獨與滕公出成皋北門,渡河走修武,從張耳、韓信軍。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是時,彭越渡河擊楚東阿,殺楚將軍薛公。項王乃自東擊彭越。漢王得淮陰侯兵,欲渡河南。鄭忠說漢王,乃止壁河內。使劉賈將兵佐彭越,燒楚積聚。項王東擊破之,走彭越。漢王則引兵渡河,復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嗔⑧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說淮侯。淮陰侯弗聽。是時,彭越復反,下樑地,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乃東,行擊陳留、外黃。

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坑之。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往說項王曰:「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坑者。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

閱讀全文

與以故事得已故事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你有幸福的自在感 瀏覽:75
愛情倆個字怎麼理解 瀏覽:56
黛玉內心強大表現在哪個故事裡 瀏覽:558
美女住的別墅多少錢 瀏覽:777
經濟特區有什麼特徵 瀏覽:193
比見光死還快的愛情叫什麼 瀏覽:206
吃什麼能夠健康長胖 瀏覽:390
健康看什麼科室好 瀏覽:80
經濟獨立房是什麼意思 瀏覽:907
什麼是婚姻中的沉默成本 瀏覽:174
水滸傳中的愛情故事有哪些 瀏覽:717
屬兔的男孩屬鼠的婚姻如何 瀏覽:245
有經濟糾紛的房子如何處理 瀏覽:589
愛情進化論在什麼軟體播 瀏覽:222
十二代表的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453
事業都不會差到哪裡 瀏覽:393
劍橋有多少經濟 瀏覽:971
父母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哪個重要 瀏覽:529
婚姻登記要怎麼寫 瀏覽:79
嵊州市辦健康證需要什麼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