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郭圖的故事有哪些

郭圖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5-26 09:58:20

㈠ 三國演義故事

三國演義故事15篇

三國演義故事1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 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 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 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 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 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 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 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拓展:

草船借箭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北方,蜀國占據西南方,吳國占據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么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准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准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干什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支箭。

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國演義故事2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更機智。我喜歡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一丟下飯碗就讀;一寫完作業就讀,甚至出去旅遊都要把它放在背包里。

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想看這本書了。我洗碗、掃地、疊衣服,跟媽媽換零錢,經過我的「持久戰」,終於,媽媽同意給我買這本書了。一買到書,我便迫不及待地回家坐在地板上讀了起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令人感動,「三顧茅廬」的劉備使我敬佩不已,「溫酒斬華雄」的關羽武藝高強讓人拍案叫絕……一個個故事令我難以忘懷。

三年級的時候,我又開始看第二遍、第三遍,每看一遍,我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有一次,我把這本書帶到了學校,我的同桌一下課就把我的書搶走去看,而我生怕他們把我心頭之愛撕壞,只好追著他、看著他、關照他千萬要小心。

如今,我已經五年級了,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十多遍了,裡面的人物就像放電影一樣時時展現在我眼前。他們使我理解了善良的可貴,學到了遇到困難時急中生智,懂得了朋友有求時要鼎力相助……

我和它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聽下回分解!

三國演義故事3

現在的我是一個「書獃子」。但是你想不到我從前非常討厭讀書吧,特別是《三國演義》這本書,可是在我媽媽嘮叨超聲波發作完後我就變了個人。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我媽媽讓我讀《三國演義》,我剛看了一會兒就把那本書給扔到了沙發上,這時,我媽媽的嘮叨超聲波發作了,「讀書能給你知識,也能給你思想,還能給你……」,等等讓人難以聽懂的詞語,等到她講完的時候時間已過了半個小時。為了不再聽到媽媽的嘮叨超聲波,我就拿起那本書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就喜歡上了《三國演義》。

今天,我又拿起《三國演義》看,時間過的飛快,不一會兒就到了吃飯的時間,我為了多看點兒書,只吃了一個麵包就當我的午飯了,吃完以後,我又拿起《三國演義》,忽然,媽媽把我的書搶了過去扔到了桌子上,超聲波再次發作了。

還有一次,我正在專心的讀書,「該睡午覺了」,媽媽的督促聲嚇了我一跳,我只好極不情願的去「睡覺」了,等到媽媽睡熟了,我又悄悄地來到客廳拿上《三國演義》,正當我回卧室時,媽媽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覺了。

有一天,當我讀《三國演義》的時候,看到赤壁之戰章節時,東吳大將黃蓋為了戰勝曹操,獻上苦肉計,被打了一百軍棍,黃蓋昏死了好幾次,我那時還不明白昏死是什麼意思,就問媽媽是怎麼回事,媽媽耐心的給我講了昏死的意思,與我原來想的意思截然相反,通過媽媽的講解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了其中的故事情節,那時我想:不懂的詞和句一定要問媽媽或老師。

三國演義故事4

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荊州分為七個郡,以長江為界,南陽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兩郡的其餘部分和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腳跟的劉備投奔了荊州軍閥劉表,被安置在南陽郡的新野縣,長期寄人籬下。

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劉表驚死,次子劉琮投降。

劉備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在當陽長坂被曹操的騎兵追及,劉備倉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劉表的長子劉琦合兵一處,水陸之軍大約兩萬,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隨後的赤壁大戰中,窮途末路的劉備和江東的聯合起來,以少勝多,擊敗曹操。曹操一路敗逃,孫劉聯軍窮追不舍,從江夏直追到南郡。

此時,荊州七郡的形勢是:曹操仍據南陽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劉備佔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攻佔了江夏的江北剩餘部分,並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軍展開拉鋸戰,江南四郡則抱觀望態度。在三國尚未出現的時候,三方先在荊州搞了個小三國。

劉備是赤壁大戰最大的收益者和戰後最大的暴發戶。大戰過後的劉備實際上已經和曹軍脫離接觸,利用和曹操在南郡曠日持久大戰的大好時機,他率師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終於有了一塊立足之地。經過一年的血戰,佔領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僅領有南郡的襄陽(今湖北襄陽)一地。

這時候,在長江中下游千里戰線上,曹操全面對峙。曹操在赤壁之戰失利後,在西線的江漢平原和東線的淮南留下了兩個戰略兵團,其中坐鎮淮南的是曹營最傑出的將領張遼。

在張遼的指揮下,在淮南屢戰不利,東西不能兼顧,縮短戰線是唯一的選擇。此時的劉備由於地盤太小,也一籌莫展,他希望能從那裡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時,的謀士魯肅提出了一個主意:把佔有的南郡讓給劉備,讓劉備在西線對付曹操。

這個建議立刻付諸實施,劉備進入江陵後,把行政中心設在了這里。這是一個雙贏的買賣:一方得以收縮兵力,拱衛江浙的核心區域,同時也給了劉備一個人情;劉備雖然不得不再次面對曹操這個讓人頭疼的老對手,但卻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軍事要塞江陵,東可以抑制的勢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離地威脅中原,向西攻擊益州(今四川、雲南、貴州三省)的門戶洞開,實在是太合算了。

難怪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吃驚得手中的筆都落在了地上。從此,荊州七郡劉備幾乎占其六五,成為當時影響中國的第。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三國演義故事5

孫權因西蜀拒絕交還荊州,非常憤恨,與曹操結盟,共圖荊州。關羽得訊,起兵突襲襄陽,殺敗曹仁,乘勝進攻樊城。

曹操忙命大將於禁、龐德前去增援。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

不料中了龐德的箭。後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

就在一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涌來。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

關羽帶大軍沖殺而來,於禁見四下無路,投降關羽。龐德被生擒。

三國演義故事6

今天,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故事7

東吳與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命諸葛亮十日內製作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只擊需三日,並立下軍令狀。魯肅來見諸葛亮,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也不動。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上。

同時,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好,向曹營進發。此時,江上大霧迷漫,對面看不見人。五更時分,船隻接近曹營。諸葛亮讓軍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裝作周瑜來偷襲。

無奈江上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調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滿了箭,天已放亮,諸葛亮下令收船。軍士們高喊著:"謝謝曹丞相的箭。"高高興興地往回走了。回營後,把箭取下,十萬有餘。

三國演義故事8

將軍陣前死,這是戰爭年代很正常的現象。諸如關羽走麥城,被孫權俘虜,不屈而死;典韋為保護曹操,酣戰而死;呂布被俘,有乞憐之態,最後還是被殺;張郃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被射殺。這些都是可信的,不過,另有一些名將,卻在《三國演義》里被「冤殺」了。

黃忠老將在「演義」里追隨劉備征討東吳,誤入吳軍的包圍圈,結果中了毒箭,毒發身亡,死得極其悲壯,然而,據《三國志》記載,在劉備討伐東吳之前,黃忠就已經病逝,沒來得及南下。這是被「冤殺」的名將中最有名的一個。

黃忠

太史慈,猿臂善射的名將,居然在演義里被張遼射殺,死前還大呼沒能建功立業。其真實的結局是:病死。死前的不心甘倒是有根據的。

這下該輪到張遼,在演義里,張遼射死太史慈,再接下來,張遼也逃脫不了被射死的命運,在跟隨曹丕征東吳時,被射中腰肢,運回許昌治療,傷重而死。其實,張遼是在江都病死的,五十四歲,應該比關羽年青。

張遼

張遼還有一個老朋友,那就是徐晃。徐晃在演義里是個使斧頭的,勇猛得很,不過,在史書里,徐晃以善於用兵著稱,曾在襄陽城擊退老友關羽。徐晃是病死的,不過,在小說家的筆下,徐晃也不免吃了一箭,在追隨司馬懿攻打孟達時,徐晃一馬當先,快沖到吊橋邊時,被孟達一箭幹掉了。這樣算起來,曹魏手下本來死於病榻的大將,卻被小說家放箭射死的,就有兩位:張遼和徐晃。

徐晃

再有河北名將高覽,當年和張郃一起投降曹操,結局如何,具體也不清楚,但在演義里,為了襯托趙子龍的神勇,小說家和評書人把他送到趙子龍的槍尖下,被咔擦了。

只有一位是真是被射殺的,那就是張郃。當年諸葛亮假裝敗退,誘敵深入。在演義里,張郃成了傻愣子,被魏延牽著鼻子往包圍圈裡鑽,最後在劍閣被諸葛亮的伏兵射中,墜馬而戰死。這倒是史實。不過,史書上的張郃沒那麼傻叉,他其實不情願追擊諸葛亮,因為多年用兵的他,覺得追擊有危險,反而主張長期屯兵對抗蜀軍,但是司馬懿覺得老是不出兵,特沒面子,於是命令張郃追趕,與演義的說法正好相反。而且當時傻叉的不止司馬懿,還有著名的謀士賈詡,也主張主動出擊蜀軍。可惜張郃一代名將,就這么被司馬懿、賈詡送上了死路。「三國演義」其實把張郃給黑了。

還有東吳的甘寧,也是壽終正寢的,在演義里,被虛構成戰敗途中死亡,還有一大堆烏鴉前來護屍,神奇得可以,真的當小說看好了。

當然,史實不是那麼重要,從藝術的角度而言,讓名將死得悲壯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太史慈、黃忠被「射殺」的情節,蠻悲壯的,事情是虛構的,但人物形象更豐滿了。

三國演義故事9

三國時期,劉備派老將黃忠率兵去襲擊曹操的糧草大軍,被曹操包圍,趙雲前去解圍,被曹操追殺,三國演義經典偃旗息鼓的故事。趙雲兵少勢弱,他敞開營門,偃旗息鼓,隻身站在營門口,曹操怕中計就撤退,被趙雲的士兵伏擊,趙雲趁機追擊,把曹軍打得大敗。

據《三國志》載,劉備在汝南吃了曹操敗仗,兵不足千。他接受部將孫乾建議,暫投荊州刺史劉表。劉表是劉備的同宗,馬上分撥宅院,妥善安置,待劉備很厚。

一天,劉表與劉備飲酒聊天,兩個人正談得高興,突然劉備臉色發暗,潸然流下淚來。劉表好生詫異,忙問何故。劉備長嘆一聲,說道:「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騎,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所說的「髀」,即大腿。他的意思是:我往常天天騎馬,大腿上的肉都消瘦掉了;如今我很長時間不騎馬了,大腿上的肉又重新長了出來。想想匆匆的光陰空空過去,轉眼我就要老啦,可那遠大事業毫無成就,所以感到很悲傷!

這個典故如此產生了:「髀肉復生」、「髀肉重生」、「拊髀興嗟」三個成語。用來對長期賦閑,終日飽食,無所事事,毫無成績可言形跡的興嘆。 想來,現實當中此等現象又豈不比比皆是呢,當然各個所處境地不同,所對情景不同,固然難消差異。但都要呼吸,要吃飯,要勞作,要交往,要盡孝父母,要生兒育女,要報效國家,凡是種種,何不保持向上心緒,何不奮力向上攀登呢!

三國演義故事10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紹派車運糧,並令淳於瓊等五將率兵萬人擔任掩護,屯積於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故市、烏巢。沮授建議派蔣奇率軍駐扎在糧庫為外側以防曹操的抄襲,袁紹不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家屬在鄴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營,受到曹操的熱情接待。

許攸密報說,袁紹輜重車萬乘在烏巢,屯軍戒備不嚴,可用輕兵前去偷襲,出其不意,燒掉糧草,不出三天,袁軍自敗。於是曹操決心夜襲烏巢,焚燒袁紹的糧草。利用夜晚悄悄地從小路去偷襲烏巢。而袁紹得知曹操夜襲烏巢後,隨即決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營,只派遣一部輕騎去救援烏巢。果然曹營堅固,攻打不下。曹操見袁紹援軍趕到烏巢,便指揮將士拚命沖殺,大破淳於瓊的隊伍,燒毀烏巢全部糧草。

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郭圖害怕袁紹追究他獻計的責任,所以便嫁禍給張郃。張郃在氣憤之下,與高覽一起燒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

三國演義故事11

孫權見關羽實在無禮就決定趁關羽和曹軍交戰的機會,奪回荊州。他的大將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關羽的江邊守軍,順利渡江,趁關羽毫無防備,突襲烽火台,沒傷一兵一卒就佔領了荊州。

在呂蒙渡江的同時,曹操派大將徐晃帶大隊人馬攻打關羽。徐晃的兵比關羽多,他把關羽包圍起來。關羽受到孫、曹兩軍夾擊,敗走麥城。

這時,呂蒙又把麥城緊緊圍住,麥城糧絕,關羽和關平乘夜突圍,中伏被孫權所擒,因不肯投降,父子遇害。從此,荊州歸了東吳。

三國演義故事12

劉備率領75萬人馬殺向東吳。孫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孫權起用了陸遜。

劉備的部隊從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沒打敗東吳主力,就在樹林里安營紮寨了。營寨一個挨一個,連續幾百里長。陸遜得知劉備的營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敗劉備的計謀。

這天,東南風颳得很猛,陸遜指揮大隊人馬帶著茅草和火種,並分三路,一起殺進蜀營,把蜀軍40 個營地燒成一片火海,劉備在趙雲的保護下逃到白帝城。

三國演義故事13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後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嘆息。被身後的本地屠戶張飛見到,就厲聲問其故。劉備見這個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紹並且說出了嘆息的原由。

張飛一聽此人出生不俗,談吐間也相當投契,就拉著去酒館准備邊吃邊說。而正到門口,又遇一人嚷著急切投軍。被劉、張聽到,於是劉備邀請他一起來喝酒,三人越談越投契,結果就一起去張飛家後面桃園結為異性兄弟,然後按長幼,劉備成了大哥,關羽做了老二,張飛為老三。

三國演義故事14

句出《三國志吳書十程普傳》。

老將程普嘗雲:「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醇醪即美酒。本來意思是:老將程普曾說,與周瑜交往,如同品飲甘醇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覺地就被感染陶醉了。

後來也有人用如飲醇醪來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氣量宏大,很值得交往。典故就是起源於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而程普曾經用來形容周瑜的心胸寬廣。

三國演義故事15

董卓自從廢少帝、立獻帝後,變得更加殘暴了,經常濫殺無辜。一日又給司空張溫定了一個謀反罪,命養子呂布砍去其頭顱,百官大驚失色。

晚上,司徒王允獨自在家中後園嘆氣,一位名叫貂蟬的絕色歌伎聽了,忙上前詢問其嘆氣的原因,並表示:「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萬死不辭。」

王允心中頓時有了一個計策,他看了看貂禪,然後說:「想不到漢家天下的安危就在你的手中。」停了一會兒,王允又接著說:「董卓危害朝廷,而呂布作為一員驍勇大將卻認賊作父,他倆有很強的勢力,難以鏟除。不過,他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好色。我想運用連環美人計,將你嫁呂布又獻董卓,讓他們反目成仇,促使呂布殺掉董卓。」

貂蟬說:「大人待我如同親父,我當以死相報!」王允拜謝。

第二天,王允給呂布送去金冠和明珠,呂布親自到王家致謝,王允擺下酒宴款待他。宴會中,王允讓貂蟬為呂布斟酒。呂布見她長得跟貌若天仙,被迷得魂不守舍。王允即提出將貂蟬嫁於他為妾,呂布大喜而去。

過了幾天,王允請董卓到家中赴宴,董卓滿口答應了。席間王允又叫貂蟬載歌載舞,以助酒興。董卓見貂蟬是一個絕色佳人,禁不住連聲贊嘆。王允當即命人備好氈車,將貂蟬送至相府服侍董卓,董卓稱謝不已。

王允親自把董卓送回府中,返回途中,呂布一把揪住他胸襟質問,王允解釋道:「這是董卓太師將小女聘回,給你做媳婦呀。我這里還准備了一些嫁妝,等到小女到你家後即將送上。」

呂布聽了非常高興,忙向他歉,拜謝而去。

自此,呂布來到相府中打聽消息,卻總是看不見貂蟬人影。實在忍受不住了,便來到堂中,詢問董卓的侍女。

「太師與新來的小姐正睡在床上,至今未起。」侍女答道。

呂布又驚又怒,偷偷進入董卓卧房後窗窺探。貂蟬正在房內梳頭,見了呂布,便緊鎖眉頭,做出憂愁悲傷的樣子,並用香羅手帕頻頻拭淚。兩人眉目傳情。董卓見了非常生氣,將呂布喝退。以後董卓被貂蟬的美色迷住了,足足有一個月沒有出去了。後偶患小病,貂蟬衣不解帶,曲意伺候。

一天,呂布來到相府向董卓問安。貂蟬在床後探出半身,深情地望著他,然後又不停的流淚。呂布的心都快碎了。董卓見呂布一直盯著貂蟬,忍受不住心中的怒火,斥道:「你敢調戲我的愛妾嗎?」馬上讓手下人將他趕出,並下令:「今後不許到這里來。」

呂布又氣又恨,極不情願的離去了。董卓後經部下李儒勸說,又派人給呂布送去金帛,並以好言撫慰,但呂布心神恍惚,終日只是想念貂蟬。

一天,董卓病好,入朝議事,呂布執戟相隨。見董卓與獻帝說話,便離宮來到相府,找到貂蟬。貂蟬見了呂布,哭著說道:「自從我見了將軍,就已經對您產生了愛慕之情,能嫁將軍是我的心願,誰料太師頓生邪念,將我姦汙。我已不潔,願死在將軍面前,以明我愛君之心!」說著就要跳下荷花池,呂布慌忙將她抱住,兩人偎依難分。

董卓在朝不見呂布,心中產生了懷疑,忙向獻帝告辭回府,見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噴發出來,搶了畫戟就要殺呂布,呂布忙逃走。

貂蟬向董卓哭訴道:「呂布調戲我。」董卓發誓要將呂布殺掉。

王允見時機成熟,便埋伏了一些精兵,唆使呂布將董卓殺死。

哲理啟示:

和強大的敵人硬拼是莽夫的行為,這樣無疑是雞蛋碰石頭。巧用美人計,從內部離間敵人,讓敵人自相殘殺,這比自己親自出馬要絕妙得多。

㈡ 三國演義中的二十篇經典小故事

1、《三英戰呂布》

東漢末年,各諸侯帶各路兵馬討伐董賊。董卓派華雄迎戰,被關羽殺了。董卓聽說華雄被殺,派呂布迎戰。張飛沖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後來關羽、劉備也上陣,三個人把呂布圍在當中,走馬燈般的輪流廝殺,呂布畢竟難敵三人,漸漸覺得難以招架,拍馬沖出了包圍圈逃了。

2、《戰官渡》

建安四年,袁紹舉兵十萬南下,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精略的部署,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郁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3、《千里走單騎》

關羽、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在五關當中分別受到了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攔;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4、《溫酒斬華雄》

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 帝後,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以袁紹、 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 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5、《桃園結義》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6、《三顧茅廬》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7、《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8、《借東風》

在 曹操進攻荊州的時候,劉備孫權兩家結成了抗曹聯盟。孫權大將周瑜十分嫉妒劉備軍師諸葛亮的才能,想把他置於死地。他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並立下 軍令狀,若誤期造不出便以軍法從事。諸葛亮巧妙地利用 長江的大霧,在夜裡用數十隻綁滿稻草人的船隻在曹營前擊鼓吶喊。曹軍用箭射擊,結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萬支。

9、《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董承約劉備等立盟除曹。劉備恐曹操生疑,每天澆水種豆;曹操聞知後,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議論天下英雄。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失箸。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雷雨大作,劉備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征剿袁術、此時關羽張飛趕到,乃藉以脫身。曹操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備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懷疑。

10、《蔣干盜書》

三國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

11、《曹操獻刀》

為了除掉禍國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計,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殺董卓,不料卻被發現,曹操隨機應變,以獻刀為名瞞了過去。隨後,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12、《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13、《赤壁大戰》

曹操大軍征吳,准備一舉吞滅江東。諸葛亮說服東吳群臣,孫、劉聯合抗曹。周瑜利用曹操說客蔣干,行使反間計,又讓黃蓋用苦肉計詐降,乘風放火,燒盡曹軍船隻。曹操棄軍退走,沿路又被孫、劉兩軍襲擊,八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百人馬。周瑜和諸葛亮運用計謀,以劣勢兵力擊敗了優勢曹軍,取得空前的大捷。

14、《單刀會》

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不僅應邀赴了宴會,更挫動了吳國的銳氣 ,以脫身 ,實則以魯肅為人質 ,互相敬酒 。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 。席間 ,輕駕小舟,單刀赴會 ,提著寶刀 只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 故而, 早知是計,便有所准備。 熟讀兵書, ,關羽久戰沙場, 席間埋伏刀斧手欲殺之 。宴請關羽過江到東吳, 因此,設酒宴名為招待關羽,實為鴻門之宴 ,始終不放棄奪回荊洲的想法, 。吳國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 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 需奪取西川,以立其業 ,劉備為完成三足鼎立之勢。

15、《定軍山》

本集敘劉備出兵攻取漢中,因戰事吃緊,又不調用黃忠上陣,黃忠不服老,孔明使用激將法,使黃忠立下軍令狀。黃忠又使用驕兵之計,連續攻克天盪山、定軍山,斬了曹軍大將夏侯淵。曹操自率大軍來爭,又被黃忠、趙雲並力殺退。劉備得了許多地方,自立為漢中王。

16、《水淹七軍》

本集敘孫權因西蜀拒絕交還荊州,非常憤恨,與曹操結盟,共圖荊州。關羽得訊,起兵突擊襄陽,殺敗曹仁,乘勝進攻樊城。曹操命大將於禁、龐德去救樊城。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不料中了龐德的箭。後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就在一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涌來。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關羽帶大軍沖殺而來,於禁見四下無路,投降關羽。龐德被生擒。威名大震。

17、《火燒連營》

劉備率領75 萬人馬殺向東吳。孫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孫權起用了陸遜。

劉備的部隊從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沒打敗東吳主力,就在樹林里安營紮寨了。營寨一個挨一個,連續幾百里長。陸遜得知劉備的營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敗劉備的計謀。這天,東南風颳得很猛,陸遜指揮大隊人馬帶著茅草和火種,並分三路,一起殺進蜀營,把蜀軍40 個營地燒成一片火海,劉備在趙雲的保護下逃到白帝城。

18、《失街亭》

司馬懿軍逼祁山,諸葛亮不知派誰去守,馬謖欣然願往,可諸葛亮怕他沒有作戰經驗,不讓他去,馬謖苦苦相求,諸葛亮撥給他2萬軍馬,任他調度,派王平為副將,馬謖想在高山上扎地,可王平卻認為在平地上,馬謖不聽,給了王平五千人馬,自領大軍往山上駐扎,司馬懿原以為街亭難攻,一聽馬謖在山上駐扎,大喜,便派人圍住此山,截斷水糧,山上士兵一沖下來,就用弓箭擋回,士兵們不耐飢渴,打了一陣子都下山投降,馬謖慘敗,只有王平還堅持了一陣子。

19、《七擒孟獲 》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於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20、《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㈢ 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有哪些

三國演義故事介紹:
1、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後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嘆息。被身後的本地屠戶張飛見到,就厲聲問其故。劉備見這個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紹並且說出了嘆息的原由。張飛一聽此人出生不俗,談吐間也相當投契,就拉著去酒館准備邊吃邊說。
正到門口,又遇一人嚷著急切投軍。被劉、張聽到,於是劉備邀請他一起來喝酒,三人越談越投契,結果就一起去張飛家後面桃園結為異性兄弟,按長幼,劉備成了大哥,關羽做了老二,張飛為老三。
2、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講的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關前,各路諸侯豪傑大戰華雄未果,袁術恐先鋒孫堅立下頭功不發糧草,以至孫文台兵敗汜水關。
大將祖茂被華雄所斬,之後袁紹問誰人可斬了華雄,於是關羽主動請纓。但因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術的恥笑,說:「一個小小的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
曹操覺得他是英雄,說:「此人長相非凡,旁人焉知其為馬弓手?」於是遞給關羽溫酒一杯說:「將軍且飲了此杯以壯膽氣」,關羽卻道:「待我斬了華雄後再飲未遲!」於是拍刀上馬頃刻提了華雄首級回營,此時酒且尚溫!
3、三英戰呂布
東漢末年,各諸侯帶各路兵馬討伐董賊。董卓派華雄迎戰,被關羽殺了。董卓聽說華雄被殺,派呂布迎戰。張飛沖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後來關羽、劉備也上陣,三個人把呂布圍在當中,走馬燈般的輪流廝殺,呂布畢竟難敵三人,漸漸覺得難以招架,拍馬沖出了包圍圈逃了。
4、千里走單騎
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禮遇甚厚,拜為偏將軍,封為漢壽亭侯,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降漢不降曹」;為報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馬千萬眾之中,殺顏良,誅文丑,解曹軍白馬之圍。
曹操更加喜愛關公,派關羽同鄉張遼勸說,關羽說;「我知道曹公對我很好,但我受劉備厚恩,立誓生死與共,絕不能背叛於他。」曹操聽罷也無可奈何。以後關羽打聽到劉備下落,拜書告辭曹操,從河南許昌出發,護送劉備的二位夫人,一起去尋劉備。
因無丞相(即曹操)文憑,沿途守關將領阻截關羽,關羽斬將闖關,在曹操轄境內,「關公所歷關隘五處,斬將六員」,最後終於與劉備兄弟主臣相會。下集「戰官渡」,敘曹操進兵官渡,擊敗袁紹,兵臨冀州。
5、戰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紹派車運糧,並令淳於瓊等五將率兵萬人擔任掩護,屯積於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故市、烏巢。沮授建議派蔣奇率軍駐扎在糧庫為外側以防曹操的抄襲,袁紹不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家屬在鄴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營,受到曹操的熱情接待。
許攸密報說,袁紹輜重車萬乘在烏巢,屯軍戒備不嚴,可用輕兵前去偷襲,出其不意,燒掉糧草,不出三天,袁軍自敗。於是曹操決心夜襲烏巢,焚燒袁紹的糧草。利用夜晚悄悄地從小路去偷襲烏巢。
袁紹得知曹操夜襲烏巢後,隨即決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營,只派遣一部輕騎去救援烏巢。果然曹營堅固,攻打不下。曹操見袁紹援軍趕到烏巢,便指揮將士拚命沖殺,大破淳於瓊軍隊,燒毀烏巢全部糧草。
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郭圖害怕袁紹追究他獻計的責任,便嫁禍給張郃。張郃在氣憤之下,與高覽一起燒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
6、長坂坡
趙子龍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慌亂中,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趁趙雲不注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牆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沖。曹將殺來,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雲勢不可擋。
之後,曹軍蜂擁而來,張飛在長坂坡誤解趙雲已經降曹,後經解釋解去疑惑。張飛獨擋曹軍,命手下在橋後砍倒樹木綁在馬後往來賓士作疑兵之計,飛在橋上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
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
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後關羽從江夏借到兵馬,殺退曹兵,又得孔明起夏口軍前來接應,劉備突出了重圍。
7、舌戰群儒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並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
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但被諸葛亮駁斥。之後,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周瑜也趕回柴桑來見孫權。魯肅與周瑜交情最好,便把這兩天議論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請魯肅放心,並要他先把孔明請來相見。
張昭等主和派,程普、黃蓋等一班戰將主戰派也來見周瑜,周瑜都敷衍而過。晚上,魯肅引孔明見周瑜,並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周瑜說∶「曹操打著皇帝的招牌,兵勢又大,打起來我們必輸無疑。我是打定主意勸主公投降了。」魯肅忙與周瑜爭論。孔明卻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問孔明為什麼笑,諸葛亮說∶「我笑魯肅不識時務。我有一個辦法,只要兩個人,便能教曹操百萬大軍撤走。」又說∶「曹操築銅雀台,早想得到東吳的兩個絕色美人大喬、小喬。只須將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罵道「曹操老賊,欺人太甚!」
周瑜說∶「你不知道,大喬是孫策將軍的夫人,小喬就是我的妻子。」諸葛亮裝做驚慌失措的樣子,說自己不該胡言亂語。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說出心底的真心話∶「方才是故意試探的,其實我早就想破曹操,還請諸葛先生合作相助。」諸葛亮答應了。
第二天早晨,孫權升堂議事。周瑜分析了東吳迎戰的有利條件之後說∶「我情願替將軍拚死殺敵,就怕將軍拿不定主意。」孫權一聽,拔出寶劍,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說∶「誰敢再提降曹之事,就與這桌子一樣下場!」
孫權將劍賜給周瑜,當場封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將,魯肅為贊軍校尉,並對文武百官宣布,有不聽號令者,依軍法巫鎩?
8、赤壁大戰
曹操大軍征吳,准備一舉吞滅江東。諸葛亮說服東吳群臣,孫、劉聯合抗曹。周瑜利用曹操說客蔣干,行使反間計,又讓黃蓋用苦肉計詐降,乘風放火,燒盡曹軍船隻。
曹操棄軍退走,沿路又被孫、劉兩軍襲擊,八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百人馬。周瑜和諸葛亮運用計謀,以劣勢兵力擊敗了優勢曹軍,取得空前的大捷。
9、草船借箭
東吳與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命諸葛亮十日內製作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只擊需三日,並立下軍令狀。魯肅來見諸葛亮,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也不動。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上。
同時,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好,向曹營進發。此時,江上大霧迷漫,對面看不見人。五更時分,船隻接近曹營。諸葛亮讓軍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裝作周瑜來偷襲。
無奈江上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調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滿了箭,天已放亮,諸葛亮下令收船。軍士們高喊著:"謝謝曹丞相的箭。"高高興興地往回走了。回營後,把箭取下,十萬有餘。
10、火燒連營
劉備率領75 萬人馬殺向東吳。孫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孫權起用了陸遜。
劉備的部隊從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沒打敗東吳主力,就在樹林里安營紮寨了。營寨一個挨一個,連續幾百里長。陸遜得知劉備的營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敗劉備的計謀。
這天,東南風颳得很猛,陸遜指揮大隊人馬帶著茅草和火種,並分三路,一起殺進蜀營,把蜀軍40 個營地燒成一片火海,劉備在趙雲的保護下逃到白帝城。
11、空城計
諸葛亮由於錯用了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已向西城撲來,而且馬上就要到了。這時,諸葛亮身邊只剩下一些文官,連一員武將也沒有。根本無法作戰。
諸葛亮稍一沉吟,計上心頭,他披上一件寬大長衫,戴一頂便帽,登上城樓,賃著樓上欄桿端端正正地坐下,點燃香。然後,虛望前方,安然自得彈起琴來。
司馬懿來到城下看了許久,聽了很長時間,無論從對方人物的表情動作還是諸葛亮所彈出的琴聲中,都看不出絲毫破綻。
其子和其他將士紛紛要求進兵攻城。可司馬懿凝然不動,仍靜靜諦聽。忽然他神色一變,露出緊張模樣,忙下令:「後隊改作前鋒,先鋒變為後隊,馬上撤退!」
西城中的諸葛亮,見司馬懿帶兵疾忙退去,輕輕長吁一口氣,用手拭了額上的冷汗,笑了起來。司馬懿得知中計後不覺由衷嘆贊:「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閱讀全文

與郭圖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看到事業單位是否要招聘 瀏覽:954
水煮和烤有什麼區別哪種利於健康 瀏覽:423
我想給她講一個故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60
雪山之巔的幸福鳥長什麼樣子 瀏覽:500
嫁給愛情是種什麼體驗知乎 瀏覽:335
健康出行卡怎麼使用 瀏覽:50
美女怎麼唱北國之春 瀏覽:288
深圳婚姻挽回機構哪裡有 瀏覽:127
光明區萬人健康服務團有多少 瀏覽:408
幸福樹冬季如何修剪視頻 瀏覽:687
經濟合作社是什麼單位管 瀏覽:278
地市級事業單位一年工資多少 瀏覽:489
歷史曲故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68
哪個地方美女秀氣 瀏覽:612
居民健康檔案中遺傳病史怎麼填寫 瀏覽:81
最華麗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592
宿州經濟定位是什麼 瀏覽:57
童話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瀏覽:933
如何才能健康的節食減肥 瀏覽:253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睡前故事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