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請問清明時間的來源是什麼故事

請問清明時間的來源是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12 10:17:11

❶ 清明節的由來故事是什麼

1、清明節來歷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卜塌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2、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3、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4、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睜弊野子推的身影。5、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6、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於是又悉喊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7、在文獻記載中,介子推確有其人,但在《左傳》、《史記》等史書的記載中,並沒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節。並且,寒食節起源於紀念介子推,這一說法最早也要到兩漢之交才有記載(見於桓譚《新論》)。

❷ 清明節的來歷和故事是什麼

清明節,這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紛紛攜祭品,前往祖墳進行掃墓,以表達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那麼,關於清明節的故事有多少呢?今天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故事一:

春秋時代,介子推跟隨太子逃亡時,為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喂給他吃。十九年後,太子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想起了舊事,心中有愧,便親自去請。可是,介子推不願見他,背著老母躲進了山裡。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這時,有人向他建議,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想藉此逼介子推自己走出來,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第二年清明節這猛耐臘天,晉文公率眾臣到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被燒的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於是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

晉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書信藏在身邊,鞭策自己執政清明,讓百姓們都過上了好日子。天下的百姓為了表示對介子推的感恩,每到清明,人們就會掃墓折柳。

故事二: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颳得這么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枝滑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因此,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不知道你們還知道清明節畝啟的哪些由來呢?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讓我們一起緬懷那些犧牲的人們,向他們致敬吧!

❸ 清明節的來歷與故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哪帆舉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國歷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歷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傳說:

秦朝末年,劉邦終於打敗霸王贏得天下。劉邦衣錦還鄉時,想去雙親的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他無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李碧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轎嘩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❹ 清明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是什麼

清明節是由寒食節發展而來的。有這么一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之後晉文公即位,封賞群臣,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來尋找介子推,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顆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親自率領文武百官登山祭拜介子推,卻發現當年和介子推母子一起焚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又死而復生了,他當即下旨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清明節來源於春秋時期。在晉文公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為他割肉煮湯,但晉文公登基後卻忘了介子推,晉文公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得知介子推已死,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親自上山祭拜介子推,發現當年隨介子推焚毀的柳樹竟然死而復生了。所以,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❺ 清明節的來歷故事介紹

【 #清明節# 導語】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故事,歡迎閱讀!

1.清明節的來歷故事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 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 亡出走。在流 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

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

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2.清明節小學作文

清明節,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富含了許多深刻意義。人們在這一天都去祭拜自己的祖先,去祭拜革命先烈……這天,我走在大街上,走在山上,走在大自然中,看到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景象。

我走在大街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大街上,賣雞的人特別多,滿街都是,數以數不清有多少家。其中更有趣的是:賣的雞全是公雞!為什麼全是公雞呢?我懷著滿腦子疑問去問爸爸,爸爸說:因為我的家鄉富川清明節祭祖要殺公雞,用公雞的血來祭拜祖先,表示對祖先懷念。這讓我想到了歃血為盟。難怪,大街小巷滿是賣公雞的人。

我來到郊區的,山間小道上,看見人來人往,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祭拜一下自己已逝世的老祖宗,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向老祖宗報告一下今年家裡租銷滑的事情。他們有的背著鏟子,有的拿著貢品,有的拿著香火,有的拿著……一群人浩浩盪盪的向老祖宗的墳墓進發了。

我來到山上,看見山頭上到處都是些「等待」人們來掃的墳墓,這些墳墓或高,或低;或華麗,或樸素;或高貴斗旁,或平庸……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墳墓,無數已逝世的人們,他們的子孫都會在這時來祭拜他們。

3.清明節小學作文

每年的清明節,我、爸爸、媽媽和奶奶都要到山上去看天上的爺爺。

奶奶准備了好多爺爺生前喜歡吃的菜和水果,還有很多元 寶,聽奶奶說,這些都是給天上的爺爺平時花的錢。一切准備好後,爸爸開著車來到弊臘爺爺的墳前。

看著爺爺的照片,我、爸爸、媽媽和奶奶流著眼淚,一邊給爺爺准備吃的,奶奶拿著酒瓶給爺爺倒酒,爸爸用手把爺爺的照片擦的乾乾凈凈,媽媽把鮮花撒在了爺爺墳前,我們全家站在爺爺墳前,給爺爺磕了三個頭,我心裡祝福爺爺「爺爺,您在天上過的好嗎?您放心,我會幫您照顧好奶奶的」。

最後,奶奶用洗衣粉在地上畫了一個圈,把元 寶放在裡面火化後給爺爺用。

3.清明節小學作文

我每次讀起唐代詩人韋庄「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清新飄逸、美不勝收的詩句,就聯想到我家鄉那難忘的清明節。

我的家鄉位於山東省風景美麗的小清河畔,那是令人嚮往的富裕小村。盡管我和爸爸媽媽在縣城居住,但是每年清明節全家都會回到家鄉同我的爺爺奶奶一起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據我查資料,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並且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因為清明節到,氣溫升高,是春種的大好時節。

我的家鄉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前一天祭祖,清明節清晨各家在大門上插柳枝、放風箏、盪鞦韆、吃塗上顏色的熟雞蛋的習俗。今年也不除外,清明節的早晨,剛剛有一場知時節的春雨,空氣格外清新,我和鄰居的小夥伴們走走寬敞的鄉村柏油路上,看到行行吐出新綠的柳枝,在微風飄舞,看到村頭一望無際的麥田已在返春,到處充滿了勃勃生機。最使我高興的莫過於放風箏了。

家鄉的清明節是豐富多彩的,我相信我的家鄉今後會像一年四季在於春一樣,會以更強大的生命力變得越來越令人留戀往返。

4.清明節小學作文

我的家鄉在雄村,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帶我去老家掃墓,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該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嶇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見山路兩過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杜鵑花。它們一朵連著一朵,競相開放著,它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幾朵,仔細一看,像一個小喇叭,在枝頭上擁抱著,非常漂亮,於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鵑花,想獻給我親愛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墳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後又從籃子里拿出了幾個盤子,盤子里有長壽面、雞蛋、紅燒肉……,小盤子里還有糕點,還有幾只杯子裝了一些酒。我看見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過去,爸爸連忙阻攔說:「這是給太奶奶的貢品,不能吃。」我趕緊把手縮了回去,心裡嘀咕著:「為什麼不能吃?」爺爺笑著說:「就你嘴饞,來,幫爺爺把紙錢掛上去。」我爬到墳墓的頂上,找了一根又長又粗的竹子插在墳頭的中央,把紙錢繞在竹子上。紙錢在微風中隨風飄盪,接著我們點了香,磕了頭,燒了紙錢,最後爸爸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令人留意、令人悲嘆的節日。

5.清明節小學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農村有句話:早清明,晚十月一。意思說,清明節快到的前幾天可以到墳上燒香掃墓,或者十月一以後的那段時間都可以。

星期三下午放了學,我們全家開車回老家了。上了高速,路上的車可多了,你追我趕的車流望不到頭,路邊有許許多多的桃花園,坐在車里往外看,桃花園不時從窗外飛過,在樹上,在電線塔上,還能看到很多很多小鳥的窩,打開窗戶,就能聞到大自然的香味,心情頓時舒暢起來。有時也能看到田野里三三兩兩的掃墓人,望著青煙一圈一圈的飛到天空,心情又有點沉重了。

中國人在清明節祭奠先人的時候,都是要上貢品,燒紙錢,燃放鞭炮,整理墳墓……這是中華幾千年的習俗。但是如果能改革幾點就更好了。其一:有人在准備貢品的時候太豐盛了:有豬頭,雞,鴨之類的,水果等,有的祭奠後即不打掃衛生,又浪費了食物。其二:燒紙錢和放鞭炮會污染環境,也有時候會引起森林大火。

所以我們掃墓的時候,磕磕頭,送束鮮花,在心裡記著不就行了嗎!我們要做一個保護環境,不浪費食物的「小保安」。

天慢慢的黑了,我也慢慢地睡著了。

❻ 清明節的來歷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掃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從唐朝開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培墓是極為重要的祭奠儀式。

(6)請問清明時間的來源是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旁芹確的記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和民迅啟咐眾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正是說的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畝純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准備養蠶。文中記述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閱讀全文

與請問清明時間的來源是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林志華跟鄧麗君的婚姻是怎麼回事 瀏覽:724
泰國經濟學留學一般多少錢 瀏覽:162
七六年的婚姻如何 瀏覽:892
山羊牧師婚姻在哪裡 瀏覽:968
愛情保衛戰為什麼不火了 瀏覽:696
美女相親時用什麼軟體 瀏覽:166
為什麼湖北美女都是圓臉型 瀏覽:419
錢有了什麼愛情都來了 瀏覽:809
女人的幸福在哪裡歌曲 瀏覽:70
事業編不初審是什麼意思 瀏覽:78
幸福湖口怎麼畫 瀏覽:442
如何健康使用手機 瀏覽:102
老一輩子沒有愛情怎麼辦 瀏覽:968
99年兔男和97牛女婚姻如何 瀏覽:245
05年還要多久健康系統才能結束 瀏覽:526
被塵封的故事怎麼孵化冰藍龍蛋 瀏覽:899
達旗健康證書在哪裡辦 瀏覽:529
整形醫院的健康證是什麼樣的 瀏覽:667
南開大學經濟怎麼樣 瀏覽:724
健康寶怎麼編輯名字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