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初五有什麼故事

初五有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10 19:11:37

㈠ 正月初五為什麼要叫破五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初五就要破五,破也就是破其禁忌的意思,因為過年期間,很多人要把自己的祖先請回來過年,還有各路神仙也下到人間接受香火,面對自己的祖先,各路神仙,我們有各種禁忌,比如說話,吃飯。行為等等都有禁忌,到破五這天,各路神仙也要回天庭供職,自己的祖先也要各盡其職,所以,人間也就該放開行事啦,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各歸其位啦,要進入新的一年的開始啦。由於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

㈡ 端午節有什麼小故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此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插艾葉、喝雄黃酒等習俗。傳說端午節起源於人們祭祀屈原。但你知道其他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嗎?

端午節故事一:紀念伍子胥

公元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屈原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難以割捨自己的祖國,終於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絕筆之作《懷沙》後,抱石自沉汨羅江。
百姓聽聞後,組織人手劃船救援打撈,最終還是未能找到屈原的遺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尋找屈原遺體,逐漸發展成了龍舟競渡。
百姓們又害怕魚蝦啃食屈原的遺體,於是回家取米團擲於江中,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其實,不論端午節的源頭是什麼,端午節所紀念的對象是誰。這個節日都在歌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種端午精神,都值得國人稱頌。小夥伴們,你們還了解其他的端午節小故事嗎?

㈢ 端午節有哪些歷史故事 有什麼來歷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在過節的同時還要了解節日背後的故事,下面將為您詳細介紹,僅供參考。

端午節歷史故事

一、曹娥的故事

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溺死在江中,年僅十四歲的孝女曹娥,晝夜沿江一邊哭號一邊尋找父親的遺體。尋屍未果,孝女曹娥亦投江自盡,與父親一起團圓。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二、紀念屈原

戰國時期詩人屈原,敏虛遭到奸佞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在農歷五月初五,悲憤難捱,跳入湖南的汨羅江而死。民眾對他的精神而感召,在五月初五這天,將糧食、肉糜用竹葉包裹後投入滾滾的江水中,以防魚蝦吞食屈原的屍首。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三、紀念伍子胥

楚國人伍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逗拿粗入楚都郢城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告誡,受讒言賜子胥寶劍自裁。子胥本為忠良,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死後將眼睛懸掛在吳京的東門上看越國滅吳,便自刎而死,吳王夫差聞言大怒,將伍子胥的屍體投入大江,因此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山鎮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乾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乾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㈣ 大年初五的由來是什麼

大年初五的桐螞鎮由來:正月初五破五的可以追溯到清代,在清代的北京歲時風俗的雜記《燕京歲時記》中說過,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

當然這種風俗,肯定已經被摒棄了,到如今,破五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送窮,迎財神,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所以做生意的多以這一天開市做貿易,一些地方的廟會活動也會在正月初五開始舉辦。



大年初五的傳說:

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家。王元寶的許多生物清活習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吃發菜等等對於中國民風民俗有深刻的影響。王元寶發跡之後,吃水不忘打井人,念念不忘財神爺。家裡供奉的是財神爺,商號里祭拜的是財神爺。

他還在長安捐善款建造了財帛星君廟,聘請國內高道主持,四時供奉,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五商號開張這天,他都要早起到財局粗帛星君廟上第一柱香。

㈤ 破五的風俗來歷

破五的風俗來歷

破五的風俗來歷,中國傳統年俗,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之前的狀態。以下是破五的風俗來歷。

破五的風俗來歷1

破五的來歷及習俗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破五有兩種意思。一種意思是,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之前正月諸多的禁忌都解除了。還有一種意思,「破五」有「送年」的含義,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破五的來歷】

傳說姜太公封自己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破五」。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說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姜太公的老婆給忘了。於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正月初五破五的習俗】

1、正月初五破五送祖宗

中國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2、正月初五破五不出門

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破五」早晨是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因為走親訪友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讓親戚沾著了窮氣。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於此日串門。在河南一些地區,人們於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3、正月初五破五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4、正月初五破五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旅好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敏派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5、正月初五破五接財神

在中國人創造的華夏諸神里,有一位響當當的尊神,那就是財神。財神,俗稱財神菩薩,是掌管天下錢財的。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這天早晨,雄雞報曉的時候,鞭炮聲就響徹雲霄,黎明即起的人們相互作躬,說上幾句「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的話,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破五的風俗來歷2

破五的來歷

正月初五,民間習慣稱為「破橋鎮賀五」,是春節後的一個重要節日。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

在魯西北的臨清一帶,中秋節這天,家家都剪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貼在窗上,圓月中有傳說中的嫦娥或石榴、蓮花、牡丹、蝴蝶等。按當地風俗,這圓月必須在當天撕破,這樣可以驅除邪氣,帶來好運。這風俗也來源於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的故事。

「破五"的習俗

解釋說,「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

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這一天稱為「破五」。清末民初,天津詩人馮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就寫道:

新正婦女忌偏多,生米連朝不下鍋,

杯碗捧持須謹慎,小心『破五』未曾過。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據說,這樣可以免霉運。

此外,有些地方餃子里還要包上錢、棗、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在中國一些地區,初五這天還有「送窮」的習俗。即是將灶灰及清掃房屋的垃圾送出門外,再放炮驅邪。寓意是在新的一年裡送出窮困,迎來富裕和幸福。

所有為過年而關門休息的大小商店,在「破五」過後一般都要選擇吉日開張營業,通常會把大年初六作為「開市大吉」的好日子。因此,好多商家會在初五這天做好開市的一切准備。

據筆者了解,我國北方地區講究「破五」,南方一般不講究。南方人重視「人日」,即正月初七。

破五的風俗來歷3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

習俗來歷

「破五」的來歷至今眾口不一。據《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

傳說,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刮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玉帝派彌勒佛來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彌勒佛來到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准備齊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裡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蒙蒙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為臟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財神」何許人也?根據《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 納珍天尊」、「 招財使者」、「 利市仙官」四個部下,職責都與財有關。道教供奉的財神,也是趙公明。據道教傳說,趙公明本為終南山人,自秦時就隱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簡稱「趙玄壇」。舊時財神廟和各家各戶所供的財神,其尊容頗凶,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傳說趙公元帥職掌除瘟翦虐,驅病禳災。凡有冤抑難伸,會主持公道;買賣求財,可使之獲利。他原先的職分並不是專職財神,但能使人獲利,別無他人可以代替,民間便把他看作財神了。過去,財神還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可發。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婺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㈥ 初五迎財神有何典故

農歷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接的這位「財神」多指趙公明。因其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於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他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

傳說中,趙公明常懶而散淡和雹,宴正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在舊時人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搶在前頭迎接他。舊時,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稱為開頭盤。

此外,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的生日是農歷七月二十二日,因此並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晌棚悔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後門進來享用。在道教傳說中,財神趙公明神誕之日為三月十五日(亦有稱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於神誕之日到道觀中奉祀財神,祈求五穀豐登,財源亨通。

㈦ 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

端午節 ,也被稱作「五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重要的節日。端午節有很多小 故事 ,我們來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_山東端午習俗簡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目錄

端午節的故事

山東端午習俗

外國人怎麼過端午

端午節的故事

1、屈原投江

傳說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於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4、白娘子喝雄黃酒現原形

傳說,有一條白蛇修煉了一千年,終於修成人形,化為美麗端莊的白娘子,另一條青蛇修煉了五百年,也化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們二人結伴來到西湖遊玩,當她們來到斷橋時,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見一位清秀的白面書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書生許仙打著傘來到湖邊乘船,

正好看見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狽,許仙忙把自己的傘遞過去讓她們避雨,自己卻躲得很遠,任憑雨淋。白娘子看見許仙這樣老實靦腆,心裡更喜歡了,許仙也對美麗的白娘子產生了愛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許仙和白娘子成了親,並且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葯店,治病救人,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們。

但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卻認為白娘子是妖精,會禍害民間。他悄悄地告訴許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還教許仙怎樣識別白蛇。許仙將信將疑。轉眼端午節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黃酒避邪,許仙按照法海教的辦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後,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立刻被嚇死了。白娘子為了救活許仙,不顧自己懷孕,千里迢迢來到昆侖聖山偷盜起死回生的靈芝草。白娘子與守護靈芝草的護衛拚命惡戰,護衛被白娘子感動了,將靈芝贈給她。許仙被救活以後,知道白娘子真心愛自己,夫妻更加恩愛。

可是法海還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間生活。他將許仙騙進金山寺,強迫他出家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憤怒,率領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許仙。她們不斷作法,引發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圍,這就是傳說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顯法力,白娘子因為臨產,打不過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跑。當她們逃到斷橋時,正遇上從金山寺逃出來的許仙。許仙與白娘子二人經過劫難,又在初逢的斷橋相見,百感交集,不由得抱頭痛哭。白娘子剛生下兒子,法海就趕來了,他無情地將白娘子鎮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詛咒說,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則白娘子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人間。

多年後,小青修煉得道,重回西湖,她打敗了法海,將西湖水吸干,將雷峰塔掀倒,終於救出了白娘子。

>>>

山東端午習俗

艾葉煮雞蛋

除粽子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山東各地還有端午節吃艾葉煮雞蛋的習俗。這天一大早,家人便將新鮮的艾草放在鍋里煮雞蛋。雞蛋熟時,蛋皮變成微綠色,還帶著微微的艾草香。

此外,當地端午節的節令食品還有涼糕、五毒餅、玫瑰餅、藤蘿餅等。

插艾蒿

民諺說:「 清明 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山東地區普遍會在家門口插艾蒿。艾蒿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除了插艾蒿,膠東部分地區還插桃枝,臨沂地區則在大門上插柏枝,用以驅邪。

采葯

端午節,許多地方有采葯習俗。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膠東地區的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前到田裡、地里採摘車前子、紫花地丁、小麥苗、艾蒿等等,裝到籮筐里帶回家,放在院子里曬干後掛起來,留著以後做葯材用。

拉露水

端午節這天,在膠東一帶,家家戶戶起大早,在日出前,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葉上的露水給孩子擦臉,尤其是擦眼睛和耳朵,據說可以耳聰目明,一年不害眼病。民間認為,大人用露水擦臉和胳膊,一年身體好,牲口吃了端午草,不得雜病。

五綵線

五綵線俗稱「長命線」,端午節系五綵線的習俗至少成於漢代,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應劭的《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綵線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捻成,而這5種顏色必須是青、白、紅、黑、黃,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這五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象徵東、西、南、北、中,蘊含著五方神力。

五毒兜

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帶「五毒兜」,上有綉織的五毒圖(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確保健康。媽媽或奶奶會在兜里放一個溫熱的雞蛋,或用溫熱的雞蛋在小肚兒上滾幾滾,邊做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一類的話。

五毒餅

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特有的節令食品,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祈求健康。五毒餅其實就是玫瑰餅,只不過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玫瑰餅上。有杏蓉、棗泥、綠豆蓉、芝麻等餡料。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

碧筒飲

碧筒飲是濟南地區的習俗。採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將葉心捅破使之與葉莖相通,然後從莖管中吸酒,人飲蓮莖,酒流入口中,成為端午乃至炎夏的消暑飲。史料記載:古代,大明湖荷花盛開之際,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邊避暑,他們把湖中大蓮葉割下來,盛上美酒,用簪子將蓮葉中心部分刺開,使之與空心荷莖相通。從荷莖末端吸酒喝,「酒味雜蓮香,香冷勝於水」。

掛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這是濟南端午節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

剪紙

端午節張貼剪紙的習俗,在蓬萊長島等地流行較廣,長島縣北面如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北隍城島還保留著這一古老風俗。端午當天大門上要貼一對黃牛,房門上貼葫蘆、寶劍,窗上貼虎、貓。凡是房間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貼。在濱州一帶,有在大門上貼艾虎和剪紙葫蘆的習俗。

畫門符

濟南人過端午節流行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五毒」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據說,這樣做可以驅「五毒」,防瘟疫。

雄黃酒

端午節這天,山東許多地方撒雄黃、龍黃於屋內牆角、窗檯、食物貯存處及廚房,以防害蟲,熏蛇、蠍等毒蟲。費縣人喜歡喝雄黃酒,相信雄黃酒有殺菌功能。鄒平地區,端午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招遠、諸城一帶,婦女 兒童 也習慣將雄黃酒塗在額頭等部位,驅邪防病。

>>>

外國人怎麼過端午

日本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過中國節的傳統。在日本,端午的習慣是在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從明治時代開始,各節日都改為公歷日。日本的端午節是公歷5月5日。端午節的習俗傳到日本之後,被吸收改造成為日本的 傳統 文化 。日本人在這一天不劃龍舟,但也跟中國人一樣會吃粽子,並在門前掛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節被日本政府正式定為法定的 兒童節 ,成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

端午節成為傳統的風俗,日本人稱「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節日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和柏餅。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人民認為端午節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在農業社會時期的朝鮮半島,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在祭祀舉行時會進行假面舞劇、韓式 摔跤 、盪鞦韆、跆拳比賽等具有朝鮮地方特色的活動。

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

越南

五月初五是越南端午節,在這一天清晨,大人們會給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越南人認為黃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瘡等功效,在每年春夏交替時吃黃姜飯可避免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擾,所以越南人在端午節這天會吃黃姜糯米飯。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華人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端午節,馬來西亞華人通過裹粽比賽和賽龍舟等方式,慶祝節日,宣揚中華傳統文化。

娘惹粽是馬來西亞的創意粽,又稱為藍粽,外表色澤如同中國青花瓷,十分特別,既美麗又浪漫,光看看就覺得賞心悅目。

>>>


端午節的故事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關於端午節有哪些故事

★ 端午節的起源故事有哪些

★ 端午節有哪些經典傳說故事

★ 端午節的五個相關傳說

★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及名稱

★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大全

★ 端午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 端午節的5個傳說

★ 端午節的民間傳說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㈧ 端午節有哪些民俗故事

1、紀念孝女曹娥說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2、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謀取了王位。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吳國越來越強盛;吳王闔閭去世後,夫差繼位。夫差不像其父親信任伍子胥,在消滅越國一事上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建議,甚至聽信讒言,認為其要聯齊反吳並賜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的屍體也被夫差派人裝在皮袋裡投入大江,而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九年之後吳國滅亡,吳國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和忠誠,在江上為他立祠祭祀,供奉粽子。

3、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位列右大夫。他學問淵博,有很多治國安邦的良策,但楚懷王不肯聽從,還將他罷官後逐出國都。屈原被罷官之後,流落汨羅江邊,仍不忘國家的前途命運。然而,朝廷召見的信始終不到,他卻聽到了最壞的消息:秦兵攻破了楚國都城。

屈原悲憤難忍,在五月初五這一日投江自盡,以身殉國。人們為了紀念他,往江里投擲糯米,以饗亡魂。但糯米卻被魚鱉吞食,人們就用葦葉把糯米包紮起來投江。煮熟葦葉色的糯米很是清香可口,於是演變成端午節的傳統食品,這就是粽子的來源。

傳統民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

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

㈨ 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龍舟節等,是集祈福納祥、祭祀祖先、品吃美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想來流傳最廣的莫過於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其次是紀念忠臣伍子胥的傳說;還有是說紀念孝女曹娥的傳說。

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閱讀全文

與初五有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道聖徒4到底在說什麼故事 瀏覽:97
心理健康碼在什麼地方 瀏覽:807
怎麼把友誼發展為愛情 瀏覽:220
贊美女的漂亮怎麼說 瀏覽:762
婚姻不可求是什麼意思 瀏覽:744
婚姻中你不懂珍惜該怎麼辦 瀏覽:16
蚊子與大象的寓言故事是什麼意思 瀏覽:961
人們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980
在我國公有制經濟發揮什麼作用 瀏覽:296
蘇東坡有哪些有趣的名人故事 瀏覽:301
武昌健康證一般多少錢 瀏覽:196
不健康鏈接發給微信好友如何知曉 瀏覽:241
什麼叫事業型社保 瀏覽:73
男朋友的事業出現危機應怎麼安慰 瀏覽:94
五行缺水金的女性適合什麼事業 瀏覽:123
二龍湖愛情故事第二季總共多少集 瀏覽:904
五行缺水怎麼找婚姻 瀏覽:512
情侶沒有多麼的幸福感了怎麼辦 瀏覽:642
幸福樹的泥土不濾水怎麼辦 瀏覽:158
古時候有關母愛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