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華岩寺有哪些抗戰故事

華岩寺有哪些抗戰故事

發布時間:2022-11-30 04:59:14

A. 決戰華岩寺的劇集評價

《決戰華岩寺》情節緊張、懸念叢生,在宏大的戰爭背景下凸顯國家、家庭和個人之間的命運沉浮與生死掙扎。該劇融合諜戰題材驚心動魄的情節推進和懸疑探案類型劇層層剝筍的表現手法,在故事情節、人物刻畫、懸念設置、破解以及演員表演上都充分施展諜戰和懸疑探案這兩類劇的表現魅力,其中,驚心動魄的情節與引人入勝的懸念是該劇最為引人注目的爆點。導演於立清運用另類的敘事手法與嚴謹的推理層層推進,不僅將諸多案件撥繭抽絲,更將人性中最真實一面一層層解析,將亂世愛情與陰謀、信任與背叛、國難與家仇等錯綜復雜的感情糾纏線與懸疑的諜戰進行了鋪墊與展開(騰訊娛樂評) 。
《決戰華岩寺》融合了抗戰、奪寶、諜戰、功夫等諸多元素,是一部好看、好玩的作品,並且也是國內第一部反映僧侶幫助抗日的作品(新浪娛樂評) 。

B. 重慶華岩寺詳細資料!!!

重慶華岩寺
編輯:悟空 | 來源:弘慧網 | 標簽:重慶華岩寺 | 發布時間:2008-7-12 0:00:00
編者按:這華岩寺,原本是一座不大的廟宇,最先供奉的是彌涅菩薩,那是在一個山岩之下的洞里。後來逐漸有了香火,就進來了「大雄寶殿」。再後來,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吧,這里香火旺盛,廣納弟子,竟成立了《重慶佛學院》。當然這就必須請來佛家至尊了。於是,一個原不見經傳的小廟,造化成了名滿西南的恢宏大院。每日里經聲不斷,弘法講義,鐺鐺鍾杵,普度眾生。
歲月如梭,「神不知老之將至」。小暑,陽光明媚。上午獨自又來到久別的佛院。剛及院門,遠遠就看見一尊莫大的釋加牟尼像。足有15米高,金光燦燦,端坐在三層蓮花寶台上,俯視著芸芸眾生。仰視他目空一切的端莊慈像,不由得心裡肅然起敬:南無(音那麼)阿彌陀佛。(意即:敬禮,壽命無量的佛。)

這華岩寺,原本是一座不大的廟宇,最先供奉的是彌涅菩薩,那是在一個山岩之下的洞里。後來逐漸有了香火,就進來了「大雄寶殿」。再後來,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吧,這里香火旺盛,廣納弟子,竟成立了《重慶佛學院》。當然這就必須請來佛家至尊了。於是,一個原不見經傳的小廟,造化成了名滿西南的恢宏大院。每日里經聲不斷,弘法講義,鐺鐺鍾杵,普度眾生。
我問院中僧:門前金像從哪裡請來?答曰:佛從西來。妙,禪者自是佛家靈語。
面對此景此語,不由想起被禪宗常用作話頭來參的「祖師西來意」了:
南朝時,大約公元447年,相傳達摩渡海來到廣洲。梁武帝立即派人把他請到南京。梁武帝是虔誠的佛教徒,曾下令全民奉佛,並主持、編輯、注釋佛經,多次親自登堂講授,舉行法會。還四次入寺捨身。據史料記載,每次百官為了替他贖身,都要拿出數以億計的錢幣。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佛教開始在中國興盛,並傳入日本和朝鮮。梁武帝見到達摩就問:「我廣造寺宇,度眾人為僧,翻譯佛經,廣造佛像不遺餘力。凡此種種,有多少功德?」達摩答:「並無功德。」「為什麼沒有功德?」達摩說:「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雖有善因,非是實相,所以無功德。」梁武帝問如何才是真實功德。達摩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

達摩這番話把梁武帝對釋家的貢獻,搞成了無功德的「人天小果」,也使梁武帝的「以佛治國」方略成了「有漏之因」。我深為梁武帝而唏噓嘆息。清朝順治皇帝,自幼有佛性慧根。放著大統不要,出家荷鋤種莊稼,不可謂佛心不誠,禪意不堅。即或是這樣了,在位時不也沒把國家的財富奉獻給釋家,不也沒下令全民禮佛嗎?更莫說其他皇帝們怎麼也再不做梁武帝了。而更為緊要的是,從那之後的歷代帝王,誰也不再把佛教作為治國方略了。這都是那個達摩老祖把「功德」下了如此定義,把白來的財富給踹了出去,「都是月亮惹的禍」。如按達摩所論,上周華岩寺為困難百性捐款,不也成了毫無功德的傻瓜事?既然如此,那還在佛尊面前設什麼「功德箱」?是耶,非耶?
http://www.fowg.cn/

C. 有重慶華岩寺詳細資料嗎急用!!!

華岩寺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中梁山岩村,始建年代無考,明、清兩代歷有修建。據《華岩寺志》載:「縣之西有伽藍,曰華岩,其地在待漏山麓,山有洞有泉,雨時飛濺窟如散花然,洞曰華岩,以是狀之,而寺之命名乃因洞著稱。」

華岩寺由三大院落構成,即華岩洞、接引殿、大雄殿。此寺依山傍水,竹木蔥蘢,佔地474畝。建築規模宏大,達八千多平方米。大雄殿是禪宗大師聖可於清康熙九年(1670年)創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歷經修葺始成今之規模。主體結構以中軸線分布依次為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殿、禪房、法堂等。大雄殿是為木、石結構,重檐歇山琉璃瓦頂,面闊5間,22.5米,進深6間,9.7米,通高13米。接引殿在距大雄殿北30米處。四合院布局,由牌坊、殿門、配殿、正殿組成。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華岩洞位於大雄殿西南約百米處,原建築已毀,只有遺跡可尋。華岩寺留有清人聖可、龔晴皋及趙熙等人題寫的匾額和碑石多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華岩寺現任方丈心月法師,現任監院朗空法師。

八景永恆
3個多世紀前,聖可大師於創寺之初,遍邀文人名士前來觀光游覽,於各處精妙景點共同切磋,選八大景觀提煉命名,是為天池夜月、帕嶺松濤、遠梵霄鍾、疏林夜雨、雙峰聳翠、古洞魚聲、曲水流霞、寒岩噴雪。

華岩人文
華岩風景自古聞名遐邇,綿延三百年,歷六十二代主持,出佛界十大高僧。
歷代眾多文人墨客,政要名流,紛至沓來,或尋幽問古,或訪僧談禪,留下數以萬計的詩文匾聯,墨跡碑刻,彌足珍貴。古有大施主楊繼芳舍地興廟;川東巡憲王孫蔚捐俸請藏;重慶知府陳邦器鑄像禮佛;書壇名手龔睛皋訪僧談禪;晚清宿儒趙熙賦詩紀勝。近代有林森等人親臨法會;考試院長戴傳賢結緣禪寺;司法院長居正臨寺築廬;西泠印社社長張宗祥協力修志;魯迅故友喬大壯避亂華岩。

金佛:
據了解,位於華岩寺的這座露天金佛為佛祖釋迦牟尼聖像,高
16米,內部以鋼架結構為支撐,佛身為2毫米厚的銅板鍛造而成,
通體貼附24K純金金箔。金佛共用去黃銅100噸
為解決日曬雨淋,風化銹蝕的難題,金佛貼金時還用上了高科技的納米技術。「可以保證,在10年內,佛像金身不壞。」
如果把用去的金箔全部攤開,足足有1200平方米。

按照佛教傳統,華岩寺此前已邀請藏傳佛教高僧專程來渝,
為即將開光的金佛舉行了「裝藏」儀式。
「所謂『裝藏』,就是在佛像內的預留空間中,裝入各種器物,
這是佛像開光之前,必須進行的儀式。」裝入華岩寺金佛的器物中,有佛教經書、金銀珠寶和各種法器,林林總總,足足有兩卡車之多。

金佛底座是一個八角樓,室內為萬佛殿,供奉小金佛,
外牆上則是分別用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的6個佛祖故事,
濃縮了釋迦牟尼出生,成佛,佈道,直至圓寂的生平。

金佛身後,立著6根石質經柱,6000多字的整部金剛經雕刻其上;
金佛面前的拜佛廣場,兩側樹木枝繁葉茂,修剪為左高右低,
用園林手法,構成了左青龍、右白虎的護法陣勢。

對不起,我只找到當初金佛的資料..7佛塔實在沒能找到..
但我記得7佛塔是放骨灰的吧= = 我奶奶就在那買了2個位子

D. 2011年抗戰題材連續劇

2011年的知道幾部如下:《抗日英雄傳》;《飛虎隊國際大營救》;《水上游擊隊》;《島城風雲》;《決戰華岩寺》;《抗日奇俠》;

E. 有個電視劇,名字我忘了,是抗日的,女主角潛伏了很久,是日本人,中國的男主角叫紀什麼海的

《決戰華岩寺》
紀滄海--海頓飾演
1942年,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意外得到一個情報:在華岩寺中藏有一件鎮寺之寶——《貝葉金經》,其中隱藏了一個驚天秘密,可以讓日軍輕而易舉地實現其佔領全中國的狼子野心。為了得到《貝葉金經》,岡村寧次精心策劃了代號「阿波羅」的作戰行動,派遣由日本浪人組成的日軍王牌特工隊「櫻花小組」秘密潛入重慶,把黑手伸向了華岩寺。得知日軍特工潛入重慶的消息後,為了粉碎日寇的陰謀,中共地下黨組織、國民黨中的愛國人士與華岩寺眾僧侶與「櫻花小組」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終於將《貝葉金經》完好無損的保護了下來。
詳細資料請看網路:
http://ke..com/view/3837021.htm

F. 決戰華岩寺 電視劇是紀實嗎

《決戰華岩寺》是由於立清執導,海頓、王姬、周牧茵、屈玥、王嘉佳等演員主演的諜戰劇,於2010年10月19日在沈陽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首播,2011年3月18日在四川衛視上星播出。
該劇講述了抗戰時期,重慶華岩寺僧人與日本鬼子鬥智斗勇的故事,這是一部真正的電視劇,不是紀實。

G. 沙磁文化是什麼,有那些歷史

沙磁文化,其實就是以沙坪壩和磁器口為中心的學術文化中心,就像我們現在苦苦修建的「大學城」, 其實質上是將沙坪壩和磁器口兩個地名的首字相結合而命名的。說起來好像這種感覺與歷史無關,其實追溯其起源,卻是我們民族的屈辱史和抗戰史,換一種說法可以說是。從1935年初至1938年3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以重慶大學校長胡庶華、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為首的一批愛國教育家、文化人及其他愛國主義者共同倡導並在全民抗戰中創建形成。文化區建成的主要標志,是以沙磁文化區自治機構的初創、擴大和發表《沙磁文化區各界宣言》、代表文化區的刊物《沙磁文化》月刊的創刊和出版以及沙磁地區正式成立「區」的建制。 1940年出版的由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題寫刊名的《沙磁文化》創刊號。1938年1月由國立中央大學學生自治會創辦的《全民抗戰》周刊。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我國,當時當權的國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後將重慶定為陪都。看似這小小的舉措,卻讓重慶一個西南的偏遠之地,驟然成為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抗戰時期,作為戰時陪都的重慶集聚了當時我國重要的文學、美術、音樂人才,沙磁文化區的范圍迅速向四面擴展,其外圍邊沿東至嘉陵江對岸的盤溪、柏溪,南達李子壩、華岩寺,西越歌樂山順成渝公路直抵青木關,至國民政府教育部遷到青木關溫泉寺辦公,並在青木關老關口附近創建國立音樂院(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前身),覆蓋現沙坪壩東部城區及西部部分街道。沙坪壩成為抗戰時的全國文化中心,區內集中了18所高等學府和全國八分之一的大學生,還有眾多的文化學術科研機構和250餘家工廠企業。大批愛國教育家、科學家、文化藝術家和工商實業家會聚於此,呈現校舍林立、名師薈萃的教育繁榮景象。
國民政府在重慶後方執政的十年,其實也做了很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而國民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國民黨施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首先提出了「平時教育戰時看,戰時教育平時看」的教育主張,充分說明了越是戰爭這種緊張的時候越是要重視教育的思想,還提出了與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需要相配合的教育措施。
以下便國民黨的戰時教育政策的一個部分:
「(二)與軍事方面需要相配合的教育措施。這主要包括特種教育和戰區教育的推行以及學生志願從軍的獎勵
1. 特種教育的推行。「特種教育」是國民政府教育部為了配合戰爭和國防的需要而增設的特種教學與研究。
2. 推行戰區教育。在跟日軍爭奪淪陷區的斗爭中,一方面必須在日軍所控制的「點」、「線」、「面」之處破壞日偽所施行的奴化教育;另一方面必須在敵偽力量不逮的地方,積極開展教育工作。
3. 獎勵學生從軍。為了獎勵高中以上學校學生參加抗戰軍事工作,以充實抗戰力量,1944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高中以上學校學生志願從軍辦法》和《高中以上學校學生參戰獎勵辦法》,規定對於已參加正規軍隊或軍事技術機關或政府認可的游擊隊工作的學生以及志願從軍者,除由原校「保留其學籍」外,對取得功勛者,「除由軍事機關依法敘獎外,並由教育部核發獎章或獎狀」;對於殉職者,「除應受政府規定之榮譽及郵典外,並應由原校在校內建立碑碣,以留紀念」;還規定「志願從軍學生之姓名及服役事跡,在中央由教育部編入抗戰史料、教育年鑒或教育史內,在地方由各省市教育行政機關搜集編入省、市、縣志內,以資宣揚,具有特別功勛者,由教育部呈請行政院明令褒揚』[(33)]。」
其實對於我來說,記憶深刻的可能就是戰時前方的高校南遷的事件。比如北京大學等南遷後就是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有網友是這樣評價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的:「西南聯大,在戰火中劃出自己最燦爛的軌跡。但是,她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嚴格地說,她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此前10年,甚至20年變革和積累的一個結晶。一所大學包括理念、體制、專業和課程等在內的實體的鑄成,往往依賴於校長及其管理團隊多年的努力。」現在又名氣的大學都可以在重慶尋找得到一絲絲的蹤跡,誰也不可能想到今天駐立在上海市的復旦大學,當時在重慶北碚區的原樣,當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當年的李登輝也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在現在的北碚還有為他而立的「登輝堂」,只是現在的那個地方已在炮火之中不復當年的光彩。
在70年前的2月6日,沙坪文化區在重慶大學召開成立大會,並向社會各界發布正式成立的公告,宗白華、胡庶華、張伯苓、羅家倫、高顯鑒等老一輩文化人「擎起時代的火炬」。時隔70年,在2008年的2月6日,沙坪壩區「沙磁文化日」成立座談會上,張伯苓之孫張元龍、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老舍之子舒乙等會聚一堂,暢談「沙磁文化」。而 沙坪壩區為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決定將每年3月30日定為「沙磁文化日」,這一項舉措無疑是肯定了沙磁文化的歷史地位和文化積淀 。
其實說是沙磁文化是文化的集成,不如按照現在的說法可以說成是重慶文化區的建立,以下是在重慶日報上一篇名為《沙磁文化:戰亂時代的火炬》的文章中所談到的沙磁文化的始末。
在70年前,胡庶華卻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對此作了深入的思考。胡庶華是重慶大學的第二任校長,1936年秋,他首次提出了在沙坪壩建設重慶市文化區的設想。他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現代科技文化來推動,但科技的發展需要文化作基礎。為此,他寫出了《理想中的重慶市文化區》一文。鑒於當時的時局,他在文中寫道「最急切之工作,莫過於國防上之准備」,但,「因人才的缺乏,文化的落後」導致在國防上已「不能勝任戰時後方之需」。為此他提出,「國防上應准備之工作,應以培養人才,提高文化為最切要……重慶文化,尤為其中最重要之一環。」 他認為,「重慶市之建立新文化區,其意義不僅在四川文化本身的發展,而尤關系於中華民族復興的前途。」「它的光芒不僅照耀重慶一隅,而且將四射到西南各省及整個中國。」從此我們可以看到建立中華文化區的意願只是缺少一定的條件,而就在胡庶華的設想提出半年之後的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由此全面爆發。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中小學、文化科研機構和大量工廠紛紛溯江西遷,來到了戰時首都重慶。一時間,嘉陵江畔聚集了18所高等學府,在校學生人數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同時,還涌進了250餘家工廠和眾多的文化學術科研機構。這些單位的到來,為胡庶華的設想進一步創造了條件,並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在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四川省立教育學院院長高顯鑒等教育家和諸多經濟實業界人士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下,1938年2月6日,重慶沙磁文化區在重慶大學宣告成立,並在當年的3月30日正式對外辦公,一個聚集眾多文化精英的聖殿就此開啟。文化區的誕生就像一隻巨臂,擎起了一個戰亂時代的火炬,在那個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給了無數人希望。無論是在嘉陵江邊,還是歌樂山下,到處都是書聲朗朗,機器轟鳴……
專家認為,「沙磁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精英文化與民族革命戰爭中的大眾文化的結合,是傳統的民族優秀文化和西方先進文化的結合,不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在重慶沙磁文化區的繼續和發展,而且是現代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重慶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作為戰時中國文化中心,文化區帶頭掀起了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工業實業救國、鄉村建設救國等熱潮,對中華民族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實現民族復興功不可沒。為新中國的建設,文化區培育和輸送了大量人才,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文化區內大批學校和文化人向東轉移,其作用和影響迅速向東擴散,特別是在文化區成長起來的優秀人才,單在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就逾百人之多,成為發展新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主力。
新中國成立後,文化區優秀傳統在沙坪壩得到進一步延續並不斷深化。1950年,中共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確立了重慶市第三區(1955年定名沙坪壩區)為文化區。在沙磁文化區原有基礎和精神指引下,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沙坪壩區已發展成為重慶市科技實力雄厚、文化教育發達的科教文化名區。截至2007年,連續七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區」,連續十六年保持「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區」稱號。駐區高校達到19所,各類中小學校112所,專任教師共計6373人。並在沙坪壩區西部土地上建起了包括重慶大學城、西永微電子工業園、土主鐵路物流園在內的西部新城。正規范有序地將沙坪壩打造成為中國西部的教育、高新技術、現代物流高地。同時,通過對傳統與現代的嫁接,目前該區正著力打造動漫產業基地、文化藝術培訓基地、文化創意和創新產業孵化基地。在三峽廣場內培育都市文化娛樂休閑圈,在千年磁器口培育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在重慶大學培育時尚文化消費圈。
沙磁文化區的創建,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現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戰爭中大眾文化的結合,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文化的結合,是現代教育史上高舉愛國、民主、科學、進步旗幟的一座豐碑,也標志著沙坪壩作為文化區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和發揚光大。我希望沙磁文化能夠帶動重慶文化的發展,讓重慶真正成為重慶文化區,甚至是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文化圈。

閱讀全文

與華岩寺有哪些抗戰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啄木鳥鏈接 瀏覽:298
就是機器人電影 瀏覽:650
熊出沒全集大電影 瀏覽:839
bl大尺度片 瀏覽:823
iqpro如何秒開健康碼 瀏覽:869
查理九世貓婆婆童謠 瀏覽:288
日本電影一個女的買房子出賣身體 瀏覽:199
吳京演的和尚是什麼電影 瀏覽:994
鬼片免費版在線觀看 瀏覽:408
屬豬95年和屬鼠的婚姻如何 瀏覽:38
健康水寶寶多久喝一次 瀏覽:81
美女下樓梯承受了多少辛酸 瀏覽:303
上半年吉林省各市經濟數字是多少 瀏覽:290
韓國電影男主是老師有點傻 瀏覽:554
左右雙屏3d資源電影 瀏覽:682
朱藝彬交換的一天 瀏覽:748
進少影視電視劇頻道 瀏覽:307
左右3d電影網站 瀏覽:313
angela baby演的電影 瀏覽:191
電影《小銀匠》完整版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