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家教小故事是什麼啊

家教小故事是什麼啊

發布時間:2022-10-01 09:37:06

㈠ 家庭教育中的小故事大道理

轉摘:
父母必讀:三個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環,天下父母都渴望給孩子最好的家教,卻或多或少採取過錯誤的方法。下面這三個教育小故事,簡單卻內涵深刻,揭示
了家庭教育中應該遵循的幾條原理。各位爸媽看完之後,是否有所啟發? 故事一不要輕易給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盧安達的貧寒場面可能對於一般人只能想像,義工A下了卡車以後,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黑人男孩朝他們跑來,那個男孩很少看到這樣的大卡車。頓時,義工A動了憐憫之心,轉身就去拿了車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麼?」義工B大聲呵斥,「放下!」 義工A愣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了,我們不是要來做慈善工作嗎? 義工B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們從很遠的地方來,車上有很多東西,你能幫我們搬下來嗎?我們會付報酬的。」 小男孩遲疑在原地,這時又有不少孩子跑來,義工B又對他們說了一遍相同的話。有個孩子就嘗試從車上往下搬了一桶餅干。 義工B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餅干遞給他,說:「非常感謝你,這是獎勵你的,其他人願意一起幫忙嗎?」 其他孩子也都勁頭十足一擁而上,沒多久就卸貨完畢,義工B給每個孩子一份救濟物品。 這時又來了一個孩子,看到卡車上已經沒有貨物可以幫忙搬了,覺得十分失望。 義工B對他說:「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為我們唱首歌嗎?你的歌聲會讓我們快樂!」 孩子唱了首當地的歌,義工B照樣也給了他一份物品:「謝謝,你的歌聲很美妙。」 義工A看著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義工B對他說:「對不起,我為早上的態度向你道歉,我不該那麼大聲對你說話。但你知道嗎?這里的孩子陷在貧窮里,不是他們的過錯,可如果因為你輕而易舉就把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貧窮可以成為不勞而獲的謀生手段,因而更加貧窮,這就是你的錯!」 這天,來自義工A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天。 啟示 從事家庭教育以來,很多家長問過我同一個問題——「我家孩子不會獨立思考怎麼辦?」 每當這時,我也會問家長「你家孩子做作業不會問你的時候,你是怎麼給解決的?」 家長們大都很爽快地回答「告訴他答案啊」 這時我接著問家長「你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了嗎?你引導孩子獨立去思考了嗎?」 其實,家庭教育也像義工給盧安達的貧窮孩子發救濟一樣,那些東西即便是免費給他們的,也要讓他們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得到,而不是輕易的給予。還有家長給我說,在孩子還沒上大學時就把孩子買房子的錢給准備好了,然後又說孩子沒有上進心。我說,你連房子這樣的大件都給孩子准備好了,孩子還需要上進心做什麼啊?!

故事二「靜」下來才會有「結果」 有一個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幹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從早到晚,院子里鋸子聲和錘子聲響成一片,地上堆滿了刨花,堆滿了鋸末。一天晚上,這個木匠站在一個很高的檯子上,和徒弟兩個人拉大鋸,鋸一棵大樹。拉來拉去,拉來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機械手錶表帶甩斷了,手錶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當時手錶可是貴重物品。這個木匠趕緊下來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麼也找不到。當時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過來打著燈籠幫他一塊兒找,大傢伙兒一塊兒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塊表。木匠一看,也沒辦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鎖上門,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這個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備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小兒子跑了過來:「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錶了!」木匠很奇怪:「我們這么多大人,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一塊小小的手錶,你怎麼能找到的呢?」 小孩說:「你們都走了,我一個人就在院子玩。沒人幹活了,這院子里靜下來了。我忽然聽到嘀嗒、嘀嗒、嘀嗒的聲音,我順著聲音找過去,一扒拉就找到手錶了。」 啟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趕鴨子上架的攀比、不動腦筋的盲從„„ 這些現象在一些家長中越來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會風氣。但是,孩子的成長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靜,就像找手錶的那個孩子,會動「腦筋」,只有「靜」下來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故事三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錯過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約8歲,小的1歲半左右。據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里去的。辛格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當她們被領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而且,不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裡看東西。她們經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活潑起來。每夜10點、1點和3點左右發出非人非獸的尖銳怪聲。她們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她們兩人經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願與他人接近。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樣用舌頭舔。吃東西時,如果有人或有動物走近,便嗚嗚作聲去嚇唬人。在太陽下曬得熱時,即張著嘴,伸出舌頭來,和狗一樣的喘氣。她們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並隨地便溺。 她們被領進孤兒院後,辛格夫婦異常愛護她們,耐心撫養和教育她們。總的說來,小的阿瑪拉的發展比大的卡瑪拉的發展快些。進了孤兒院兩個月後,當她渴時,她開始會說「bhoo(水,孟加拉語)」,並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瑪拉用了25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詞「ma」,4年後一共只學會了6個字,7年後增加到45個字,並曾說出用3個字組成的句子。進院後16個多月卡瑪拉才會用膝蓋走路,2年8個月才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路,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啟示 印度兩個狼孩從發現到死亡的故事說明——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特性,錯過這個季節就很補救與改善了。 孩子更是這樣,一個孩子是絕對沒有兩個1歲年齡的。3-12歲就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節,這個時期的好習慣養成了就很難改變,如同我們從孩子幾個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媽媽」,孩子一旦學會了叫「爸爸」「媽媽」,並長到二三歲,再想讓孩子叫別人「爸爸」、「媽媽」,孩子是不會同意的,因為孩子已經養成習慣了。如果讓孩子在早期把德、智、體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養成了,以後的成長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以後對孩子所費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難,有時還會無效。

㈡ 家風家訓小故事

家風家訓小故事:

一、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二、魯迅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三、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四、吉鴻昌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的父親病死後,在瓷碗上寫下「不允許官員發財」六個字。他要求陶瓷廠模仿批量燒制,並將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瓷碗分配會上,他說:「雖然季宏昌是一名高級官員,但他絕不會欺負人民,掠奪人民財富。我要牢記他父親的教誨,做一個官員,為世界上的窮人做好事,並邀請你的兄弟來監督他。」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為百姓考慮。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五、朱德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

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㈢ 小學一年級家風故事

家風家訓家教小故事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㈣ 家風家訓家規小故事

家風小故事
-------勤儉節約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且家風在時刻影響著我們。
爸爸說:
「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

只要我買了一些不買的東西,
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
一次,正好過兒童節。我嚷嚷著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痛快的答應
了。到了文具店,看著琳琅滿目的文具,我恨不得把他們都全部買回
去,據為己有。我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停在了一支藍筆身上,
正當准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支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
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支新的吧。但掃過條
形碼後,屏幕顯示為
70
元,
「呀,這么貴!
」我的心裡無比糾結:到
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支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
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筆能用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買更好
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

爸爸說的話讓我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我家的家風:要吃苦耐勞,勤儉朴實,從來不鋪張浪費。

㈤ 有木有家教小故事

《愛說謊話的小貓》

在郊外,有一隻愛說謊的小花貓,叫達達。它喜歡說謊話來取樂。
有一天下午,達達在小路上散步,遇見了小毛鴨毛毛,就迎上前去對它說:「你好,毛毛,我們可以做朋友一起玩嗎?」「好啊!」毛毛問「你家住哪啊?」達達眼珠子一轉回答說:「就在東邊的小溪旁。」達達向毛毛揮手道別,繼續散步。走著走著,又碰見了小黃狗克克,也對他說:「你好,克克,我們可以做朋友一起玩嗎?」「可以呀」,克克問,「那你家住哪呢?」達達想了想,答道:「我家住在西邊的瑪麗山下」「好。再見!」他們相互揮了揮手,就各自忙去了。
一個月後,他們相約在河邊玩耍。突然,達達腳底一滑,跌入了水中,毛毛和克克連忙把奄奄一息的達達救上岸,並一起扶著達達回家。它們去了東邊的小溪兩岸和西邊的瑪麗山腳,可都沒找到達達家。一路打聽,終於在南邊的樹林旁找到了它的家。達達醒來後,知道說謊話給自己和他人帶來這么多的麻煩,羞愧死了。
從此,達達再也不說謊話了。
摘自萬花筒·兒童故事網,萬花筒兒童故事收錄了兩萬多條兒童故事,很多故事都可以做家教用的,希望對孩子有幫助

㈥ 家長教育小故事1000個字作文怎麼寫

一,作文題
現在在中國,家長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中國現代的家庭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請以家庭教育為話題,從各個角度進行論述。寫一篇自命題作文,體裁不限(1000字左右)。
二,思路點撥:
這道作文題很有針對性,家庭教育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學生是家庭的重要成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方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生要寫出自己獨有的感受,寫真事、抒真情、講真話,圍繞教育問題提出自己的思想見解。關鍵是選定一個立論中心深入分析。
以家庭教育為話題的作文,怎麼能讓學生來寫,應該由考生的家長來寫。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家長,孩子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家長有很多教訓或經驗,有切身的體會,深刻的感悟,獨到的方法,家長最有發言權。孩子從來沒有做過家長,讓他們模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總有隔靴搔癢之困惑。也許,命題人試圖通過高考,糾正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用心不可謂不良苦。按照命題人的意圖,家長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家庭教育應該是雙向的——家長教育孩子,孩子教育家長,教學相長,相得益彰。也許,每個人將來都要做家長,讓學生先嘗試一下當家長的滋味,可以未雨綢繆,先做預備家長、模擬家長,將來當家長時,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得心應手,游刃有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這個意義上看,湖南的命題,確實具有遠見卓識。
三,作文示例:
提高關愛的層次
「情人眼中出西施」,是戀人之愛;「孩子是自己的好」,是家長之愛。有人愛琴棋書畫,有人愛花鳥蟲魚,有人流連名山大川,有人寄情吹拉彈唱,有人崇拜歌星影星,有人欣賞健兒賓士在賽場……一切都是因為有了愛,才使得人類社會變得如此美好。
在種種的愛之中,有一種特殊的愛--關愛,指的是家長對後代之愛。
家長希望子女成龍成鳳,這是關愛的原動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勝一代,這是許多人的殷切期望。在這源動力、期望的驅使下,就表現出種種不同層次的關愛。
一種是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需要。盡其所能,讓孩子吃飽穿暖,最好是吃出檔次,穿出名牌,給足孩子生活的零用錢,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
再一種是越俎代庖,吃飯、穿衣、疊被子、擠牙膏、倒洗腳水,這些本應讓孩子自己動手也是力所能及的事,也被家長包攬了。不讓孩子干任何家務,視學習之外的一切為「雜事」。

㈦ 家教的故事有哪些

家教小故事

聽專家講淘氣包的故事:
一次去朋友家,
席間,

4
歲的兒子不斷把空盤子
拿到地上當軲轆滾著玩,
爺爺奶奶『威逼利誘』均無效。
於是支招,
六個大人瞬
間安靜,湊在一起竊竊私語,不再理會孩子。一開始,他還興致勃勃地玩盤子,
幾分鍾後,
他開始奇怪,
為什麼沒有人理他了,
於是跑過來拉奶奶的衣襟問『奶
奶,
你們在干什麼呀?』邊問邊爬上來看。
奶奶告訴他『我們正討論一件非常重
要的事情,小孩子不可以聽。』他一下著急了,非要聽。奶奶假裝想了想,提了
個條件——必需安安靜靜地聽,
不能隨便動東西。
小男孩馬上高興地答應了,

靜地坐下來。後來恢復了正常的談話,沒人注意他做什麼,令大家奇怪的是,小
男孩反而再也沒搗亂,
一直認真地聽,
有時還插上幾句話,
像小大人一樣„„有
時候,孩子的淘氣,或許只是希望引起更多的關注。

2.
「錯誤」的好處。
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國朋友家做客,
談話中不時看見朋友不
滿
3
歲的孩子試圖將一把鑰匙笨拙地插進鎖中,
想要打開卧室的門,
可由於身高
和協調性都不夠,怎麼也打不開。女士見此,不忍心再讓孩子「遭罪」,便連忙
走過去想幫助他一下,卻被朋友阻止。朋友說:「不要去打擾他,讓他自己先犯
些『錯誤』吧,
讓他在『錯誤』中摸索琢磨如何打開門,
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
怎樣開門了!
」果然,
折騰了許久後,
孩子終於將門打開了,
他開心地拍起手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總會面對各樣的「錯誤」,
自己也會不斷經受「錯誤」的
折磨。
很多父母生怕自己孩子犯錯誤,
或不忍心其受錯誤的折磨,
便迫不及待地
懲罰犯錯的孩子,
或者立即幫助孩子糾正錯誤,
而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孩子還會
一錯再錯,甚至錯得更厲害。遇到類似情況,您是如何處理的?

羅斯福母親的家教。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富蘭克林

• 德拉諾



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
他出身於富豪家庭,
但父母並不
嬌慣他,
而是嚴格地管束他,
特別是羅斯福的母親,
為他安排了很嚴格的作息時
間表;
小羅斯福游戲時總習慣於自己是贏家,
為了教育他,
有一次母子玩一種棋
類游戲,
母親故意不讓他,
接連贏了兒子。
小羅斯福生氣了,
母親故意不去理他,
並堅持讓兒子道歉,
最終小羅斯福認輸了。
嚴格教育對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兒童
尤為重要。人生要經過許多磨難,如果只會享福,不能受苦,這樣的人將不能立

足於社會,
因為這樣的人只能滿足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心理永遠不會成熟。

斯福的母親尊重孩子,
滿足他的合理要求。
嚴管不等於束縛,
給孩子自由活動的
時間,
使孩子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
這對兒童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
有好處的

㈧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具體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具體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請耐心看完這個故事,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1.釣魚

有一個博士生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所里學歷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與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漁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快步如飛的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要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面上飄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啊!過了一陣兒,副所長也站起身來,走幾步,蹭蹭蹭的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高手集中的地方了?”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10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廁所又太遠,怎麼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裡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過。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埋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能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性的團隊。

教育啟示: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能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性的團隊。

所以,一定不能只看中孩子的成績,追求多高的學歷,更重要的,要培養孩子的能力。

2.趕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旅店裡。

考試前兩天他做了2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夢到下雨天,他帶了斗笠還打傘。這2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

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麼今天就要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

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

秀才一聽,覺得此人說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的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教育啟示: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你總是打擊小孩,小孩就會放棄很多機會。而樂觀的家庭,會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無所畏懼。

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3.挑水

一個地方有一條河,河邊有兩座山,這兩座山上分別有兩座廟,廟里都沒有水源,用水都要到山下小河去挑,為此專門各選派一名和尚負責下山挑水。

由於天天一起到同一個地方挑水,這兩名和尚逐漸成為了好朋友。過了三年,有一天,A和尚發現B和尚沒有來,也沒發現B和尚廟中的其它人下來挑水,他就想可能是B和尚今天有事沒空;到了第二天,A和尚還是沒等到B和尚,他想可能是B和尚今天又有事沒空;過了一個星期,A和尚還是沒等到B和尚,他想可能他的朋友B和尚也許生病了,不能下來挑水,我得去看看他。

於是,他爬到B和尚山上的廟中,看到B和尚精神煥發,他就奇怪地問:“老兄,你這一個星期沒到山下去挑水,難道你們不用喝水嗎?”B和尚連忙說:“有啊,我們有喝水啊,而且在喝清甜的水啊。”聽後A和尚就用疑惑的眼神看著B和尚,B和尚把A和尚帶到後院,指著一口水井對A和尚解釋說:“這口井,是我在這三年中,在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課外,抽空慢慢挖出來的。有時即使很忙、很累,我也沒放棄,到上周,水井終於挖出水來了,現在我不用下山挑水也有水喝了。”

教育啟示:

如果我們每天像A和尚那樣,只是認真地把本職工作簡單地完成,多年過去,也只能在原地踏步,甚至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會產生倦怠和力不從心感。如果我們教小孩像B和尚那樣,在完成常規學習之餘,善於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去做其他的事,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收獲到別人收獲不到的成果。

4.過河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教育啟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教育孩子的小建議
愛要有方,嚴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兩極分化”。要麼愛得死去活來,要麼嚴得不近人情。過份愛孩子的家長常常替孩子包辦一切,使孩子從小不能學著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有的父母則以“愛”為理由,對孩子過份嚴厲,經常罵孩子,甚至打孩子。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聽話,但漸漸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於向上、百折不撓的勁頭,失去敢於說真話的願望。理想的家教應該“愛有方,嚴有度”,父母要對孩子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多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多給孩子發展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不要替代孩子選擇。

中國家長對待孩子,常有一種“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幫著孩子做。從小幫著孩子穿衣服,從小讓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學,幫著檢查文具書本,不讓孩子幹家務活。甚至長大了找工作、結婚,家長都要大包大攬。在這種包辦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試試看的心理被抹殺,變得懶惰、依賴、怕苦怕累、沒有主見、不負責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關鍵的選擇,要讓孩子自己去選,以便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對多元智力的認識。

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論等到人們普遍認可,這種理論認為,人至少獨立存在著7種以上的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錯綜復雜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組合在一起,使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特點。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我們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成功與否的標准也應該多種多樣。不要過早地對孩子下結論,教育孩子一定要善於發現他的長處,予以挖掘發揚,最終就能做到每一個孩子都成功。

錯誤與成功同樣重要。

大多數家長總認為“孩子犯錯不好”,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錯誤和成功一樣不可避免,一樣有意義。孩子犯錯誤的過程,就是孩子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不斷成長的過程。孩子因為害怕犯錯,什麼也不敢嘗試,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成長,那才是最大的失敗。錯誤也是一種美麗,也是一種成功。孩子有了錯,家長一定要平靜對待,當它是一件好事,當它是孩子進步、成長的機會,切勿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錯,而不給孩子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學會誇獎孩子

大家現在都知道賞識教育,但誇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只有運用得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誇獎要公正合理,實事求是,不要誇大,也不要縮小。如果誇得不準,孩子就會產生疑問,起不到激勵作用。如果誇錯了,孩子就會把錯的當成對的,產生壞作用。其次,誇獎要真實,只有真心、真情地誇,孩子才能積極回應。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會感到是在騙他。家長對孩子每一點進步給予發自內心的誇獎,會使孩子受到真心和親情的感染,樹立“今後我要做得更好”的決心和信心。三要誇獎及時,否則事過境遷,沒有了當時的氛圍,誇獎作用也會降低。誇獎的形式很多:除真誠的語言外,還有贊賞的目光和微笑,親切的擁抱,輕輕的撫摸,等等。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和舉止,經常誇他的優點和進步,讓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勵。
教育孩子的小妙招
大拇指,豎起來

一個不會使用大拇指的民族,從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種悲哀。為孩子,讓我們豎起大姆指!

我身上的其他肌肉都不發達,惟有大拇指肌肉特發達。女兒從小到大,只要我在她身邊,我的大拇指總在她面前晃來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義。有的父母習慣用食指對孩子指指戳戳;別的孩子都那麼聰明,你怎麼那麼笨?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而許多父母根本不會對孩子豎起大拇指。一次我在一所工讀學校作報告,一位滿臉淚痕的母親對我說,“老師,如果早幾年聽您的報告,我的兒子就不會進工讀學校了,我那時不知道教育孩子要豎起大拇指。”母親悔不當初:“為了讓兒子專心做作業,我們什麼哄嚇招數都用過了,還是不靈。最後一招,兒子做作業時,我和他爸輪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逼他。結果學習沒上去,倒把孩子逼進了工讀學校…”

一個不會使用大拇指的民族,從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種悲哀。為孩子,為我們豎起大拇指!

優點不說不得了

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

孩子的無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樹,果樹有果枝(優點),也有瘋枝(缺點),父母抱怨的目光盯著不長果實的瘋枝,瘋枝就會瘋長,父母賞識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後碩果累累。

父母習慣性地認為;優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

希望孩子動作快,老說孩子慢;

希望孩子細心,老說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膽大,老說孩子膽小;

希望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

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的缺點反而得到了強化。往往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賞識教育的觀點恰恰相反;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

豆腐嘴,鐵心腸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態度平靜,但堅持原則不讓步。

現在的孩子不聽話,脾氣犟。其實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結果。

父母批評起孩子來,嘴巴象刀子,絲毫不在乎孩子的尊嚴,孩子一哭二鬧,父母又心軟得像豆腐,再苛刻的要求也滿足。於是孩子從斗爭,失敗,再斗爭中發現:原來爸爸媽媽都是紙老虎!孩子無形生命營養不良,就會轉向有形生命索取,這也是學習不好的孩子,對父母的物質要求越多的原因。“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賞識教育的“蹺蹺板原理”,孩子有形生命的一端高高翹起,而無形生命的一端嚴重下墜,孩子的心理失衡了。

賞識教育提出:豆腐嘴,鐵心腸。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態度要平靜,但堅持原則不讓步。原則就像高壓電,說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態度要平靜而理智,而不是踐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緒傷害孩子。

父母嘴巴不節制,用發泄情緒對待孩子,不堅持原則,則他們在孩子面前是毫無威信可言的,他們只能教育出任性,頑劣的孩子。

猜你喜歡:

1. 十個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2.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3. 關於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4. 教育孩子成長的故事有哪些

5. 教育孩子故事有哪些

㈨ 關於家風的小故事有哪些

關於家風的小故事有:

一、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

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二、吉鴻昌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三、錢基博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

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四、朱德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

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五、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估且不論,但他的家庭教育卻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也養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

還為曾家婦女規定了「日課」四項:「食事」,每天早飯後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傍晚即晚飯後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藩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㈩ 家庭教育孩子小故事有哪些

在家庭教育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有趣的小故事,有的讓人感悟很深,有的教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家庭教育孩子小故事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庭教育孩子小故事
一、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牆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違反寺規翻牆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牆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牆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二、人格的力量: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煙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說:“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煙了。

三、一句話改變學生命運:皮爾·保羅“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就這么一句普通的話,卻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傑?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

一天,當他又從窗檯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那句話,並給予他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住了校長的話,並堅信這是真實的。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在他心裡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

在此後的40多年間,羅爾斯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為了紐約州的州長。

四、寬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那位同學,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五種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交談的藝術。

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裡話傾吐出來,然後,再把自己高於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

交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交談時機的捕捉和交談方式的運用上。一般地說,家長和孩子雙方在情緒不佳時,特別是在氣頭上,不要交談;在事情的原委還沒有搞清楚時,不要交談;有局外人特別是有客人在場時,請不要做批評性的交談;在飯桌上,在孩子睡覺前,也不宜做批評性的交談。家庭教育的特點是“遇物則誨”,所以教育的時機要靈活掌握,一切從教育的需要,特別是教育的效果出發,以孩子能接受為准則。交談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漫談式、調查式、激勵式、嚴肅批評教育式等都可採用。其中的漫談式,即不拘時間、地點、內容,海闊天空、輕松愉快地交談,常常是孩子歡迎交談方式。

二、跟孩子一同活動的藝術。

家庭氣氛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動,就是創造家庭良好氣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遊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蟬鳴,秋季的落葉,寒冬的白雪,對孩子都會有無窮的吸引力。家長掐著時令帶孩子郊遊,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色會帶給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喚回家長對童年趣事的回憶。共同的心境和語言,使長幼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內容都可以在此時此刻進行。

跟孩子一起去參觀游覽。假期若能帶孩子到外地旅遊,孩子是最開心的。那些名勝古跡和各種展覽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覽時,若家長能做精闢的講解,孩子是最為佩服;如顯知識不足,則會迫使家長去翻書查資料,這更能贏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購物。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跟家長逛商店,順便要點民愛之物,家長可乘機介紹商品知識,灌輸勤儉持家的道理。孩子長大一點了,可以為家、為自己購物,家長陪著當參謀,邊買邊談,邊看邊談,邊走邊談,兩代人相互沒有戒備,是教育的好機會。

跟孩子一起娛樂。晚飯後,節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長,談天說地,讓家庭充滿歡樂的氣氛,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長和孩子共同活動的內容很多,共同活動目的是要消除代溝,寓教於樂活動之中,讓家庭教育在歡樂、無拘無束的活動中進行。

三、表揚、獎勵的藝術。

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復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選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給予表揚、獎勵;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表現,雖只是苗頭,也可給予表揚、獎勵;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表現了勇敢的品質或一定的毅力,得到父母的表揚、獎勵;孩子獲得了光榮稱號,父母要給予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孩子的方式很多,應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誇獎、贊許、點頭、微笑、親昵等,都能達到激勵孩子上進的目的。物質獎勵也要有,對年紀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贈送書籍、衣物、玩具、學慣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錢,更不能讓孩子小小的年紀,純凈的心靈過早地染上銅臭氣。

家長要把握住表揚、獎勵的時機。孩子興奮起來,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該表揚、獎勵的時候要及時,使他們良好的表現得以強化,得以鞏固。如果是馬後炮,就會削弱激勵作用。

再有,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實事求是,因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要讓孩子在表揚和獎勵中去認識自己。過高,容易讓孩子盲目滿足;過低,又不容易達到到激勵的目的。另外,表揚、獎勵,家長的態度要真誠,最好不要事先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守信;絕不能在獎勵的程度上與孩子討價還價。

四、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說錯了話,辦錯了事,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會發生的,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實在也是家教的藝術之一。

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應當是民主和平等的關系,家長做了錯事或錯怪了孩子,是應該主動道歉的。這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更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相反,會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會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質與修養,從而更加信任父母,親近父母;父母的威嚴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更高,還會使家庭中形成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氣氛。當然,家長道歉、認錯,特別是向孩子道歉、認錯,態度必須是誠懇的,不敷衍,不找客觀原因,真誠地去求得諒解。

五、寬容的藝術。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舍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並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家庭教育方式類型
民主型:在生活學習各方面給孩子做表率;對孩子遇到的各類問題能較好地回答;有教育預設;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孩子的想法;善於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決定。 這類家庭父母一般有較好的教育背景,工作、收入穩定。一個民主型家庭:父親高中教師,母親醫生。初中開始全家不看電視,最常見的情形是父母看專業書,女兒學習。某段時間女兒迷戀某歌星,父親會用幾個月聽熟該歌星的歌,從而和女兒有共同語言。

朋友型:常見的朋友型父母職業為工人或者從商,自己受教育有限。但重視教育,家庭結構穩定,家庭成員無不良嗜好。父母和孩子關系融洽,給孩子充分表達的空間。遇到問題更多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決定。和民主型的區別是父母在各方面給予的指導。一個朋友型家庭:父母均為石化普通工人,父親和兒子兄弟相稱。從小父母和孩子交流非常充分,父母更多是傾聽者。高中階段父母提供經濟支持,兒子自我管理,包括在校外租房,規劃學習等。

散養型:或者叫放任型。原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條件有限,很少回家、打電話。另一種是父母一方或雙方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不能盡到責任。和朋友型的區別是父母和子女的交流。

專制型:或者叫嚴厲型。特點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等有強烈的控制傾向,當現實和父母的期望不一致時,會通過語言、經濟甚至武力手段迫使孩子改變。這類家長一般對子女成績很在意,有的會干預孩子的學習過程,比如布置額外的作業等。

猜你喜歡:

1. 十個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2. 父母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3. 兒童教育經典勵志小故事

4. 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小故事

5. 教育孩子勵志的小故事

閱讀全文

與家教小故事是什麼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吸奶的韓國電影 瀏覽:184
電影關之林演的三及片 瀏覽:951
日本觀賞魚電影 瀏覽:627
超能查派2在線超清觀看 瀏覽:170
極速救援李晨版電影 瀏覽:795
愛情抗日大全 瀏覽:694
和蛇王結合 瀏覽:931
在線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912
90分鍾的電影推薦 瀏覽:804
主人公湯姆保養大學生 瀏覽:219
能看鬼片的網站有什麼 瀏覽:23
美女死亡最多的電影 瀏覽:628
今晚你去看電影嗎? 英語翻譯 瀏覽:677
理侖電影 瀏覽:472
電影免費 瀏覽:568
法國三圾片電影 瀏覽:126
吃套套的電視劇 瀏覽:124
沐風之女完整版觀看中文 瀏覽:467
傑森斯坦森唐人街摩擦 瀏覽:943
免費看會員電視劇網站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