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琵琶故事怎麼寫

琵琶故事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9-14 21:15:17

❶ 琵琶的歷史故事

關於琵琶的歷史故事

自古以來,文藝作品中的王昭君,總是和琵琶形影相隨。然而在近代戲劇、繪畫、塑刻等藝術形象中常見的昭君,卻與晚於她四百年多年才有的半梨形琵琶相伴,這與史實不符。

在中國古代文獻詩詞中,可以找到大量和琵琶有關的故事,千古傳誦的便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還有“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而更多的是秦樓楚館的歌伎傳說。不過,在《古今注》、《舊唐書》、《北史》等歷史典籍中,則多有描寫在位帝王、公主對琵琶的鍾愛,發生在宮廷中的`琵琶故事也就不少,且列其中兩則於下。

話說大詩人王維仍未應舉前獲岐王賞識,特意帶他入宮出席唐皇公主奏樂之宴,並教王維在公主面前以琵琶演奏預先寫好的新曲,果然讓舉座賓客動容。公主雖喜愛琵琶與音律,卻不知所奏何曲,王維隨口稟告為《郁輪袍》,岐王在旁亦加美言,並表示王維將要應舉。公主應向主考官張九皋推薦,多少都應該給個解元,公主笑而頷首。其後王維應舉,果然中了個解元。

另一故事發生在唐文宗時。小官梁厚本,於宮外護城河垂釣擱下飄來一個大箱子,赫然發現箱內有位氣息奄奄的艷裝女娘,動了憐憫之心,抱回家中將女娘救活過來。原來女娘是宮中奏琵琶的女樂師,不知何事觸怒龍顏被賜絞死,宮中侍女憐之將其“屍”置於箱子中,隨護城河飄出宮外,終命不該絕被救“重生”。梁厚本未有家室,琵琶樂女感恩圖報下嫁,並告知梁厚本她於宮中彈奏的正是兩個琵琶名器大忽雷和小忽雷,她奉命將大忽雷送到南市趙樂匠家修理,仍未送回宮中,便逢宮中亂事。琵琶樂女“死”後便無人得知此事,梁厚本也就拿了些錢財給趙樂匠將大忽雷贖回,兩口子便不時於更深人靜時把玩。及後梁厚本生辰,兩人半醉興起,女樂師拿出大忽雷錚錚綜綜奏了幾首曲子來助慶。大忽雷果是名器,聲音傳得又高又遠,路過一位宦官聞聲而至,目睹被賜死之女樂師與梁官兒親親熱熱,手中所奏豈非正是名器大忽雷?也就急急回宮稟告皇帝文宗。其時文宗對賜死女樂師已感悔意,即宣召兩人入官,問明始末,驚為天意,赦去兩人罪過,並加賞賜,好好生活下去。

兩個琵琶故事,有名有姓,反之王昭君何以提著“胡樂”去“和番”?“和番”所奏是何琵琶曲?則鮮有人深究了。

漢武帝時(公元前14O年-公元前87年)就有類似現代“阮”的圓音箱、直頸形狀的樂器問世,東漢(公元25年-220年)至西晉(公元265年- 317年)的文獻中皆稱之為琵琶。約在公元350年,由印度傳入中國的半梨形曲頸的樂器也稱之為琵琶。為了區別,人們將前者稱為漢琵琶,後者稱為曲頸琵琶。這兩種琵琶的來源、形狀、特點是截然不同的。

漢琵琶:圓形音箱、直柄,成器時代為公元前15年,此論有西晉人博玄《琵琶賦·序》為證。《琵琶賦·序》曰:“聞之故老雲: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觀其器:中虛外實,天地像也;盤圓柄直,陰陽敘也;柱十有二,配津呂也;四弦,法四時也;以方語目之,日琵琶,取易傳乎外國主。”這種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十二品位的琵琶,後來稱為“漢琵琶”,唐代名“阮咸”,現通稱“阮”。

曲頸琵琶:半梨形音箱、曲頸,頸上有四個柱,張四條弦。因其頭部向後彎曲,故名曲頸琵琶。又因其途經龜茲傳來,又稱龜茲琵琶。這種琵琶約在公元35O年前後由印度傳入中國北方,公元551年前後又傳到南方。

可見,漢琵琶先於曲頸琵琶約四百多年。昭君所處年代是西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8年一公元前33年),不可能懷抱比她晚四百多年才有的曲頸琵琶出塞,因此當時的琵琶應是傅玄所描述的圓形直柄的漢琵琶,即如現在的“阮”類樂器。

;

❷ 琵笆行 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著名詩篇。內容是寫詩人和一位琵琶女的邂逅相遇,琵琶女感人至深的彈奏,以及他們兩人各自的身世遭遇,帶有很強的敘事性。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幾只客船停泊在潯陽碼頭,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燈光。岸邊的楓樹上滿是紅葉,和水中蘆荻的白花一起點綴著秋色。

這時,詩人送客來到江邊。主客登船飲酒,想驅走離別的悲涼,但誰也提不起興致,連一句可以解悶的話也說不出來。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興,一輪明月浸在江心,越發顯得孤寂凄清。忽然,從水上傳來動人心弦的琵琶聲,詩人和他的朋友都聽得入迷了。順著聲音找去,原來是一位獨守空船的歌女,在用琵琶排遣自己的寂寞和哀愁。於是,詩人移船相近,邀請她過來相見,並且撥亮燈火,重新安排了酒宴。這歌女帶幾分羞怯,推辭著,遲疑著,「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盛情難卻,這歌女終於開始了彈奏。於是轉軸、撥弦、調音,很利索的三兩個音節,雖然未成曲調,卻已是脈脈含情了。每一根弦、每一個音,都壓抑著、幽咽著,顯示著沉思,好像在傾吐自己滿腔的失意。她彈奏自然,沒有一點矜持,沒有一點做作,也沒有一點取悅於人的意思,只是借琵琶來訴說自己的往事和心中無限的感觸。她輕攏慢捻,左手的指法很能傳情;又抹又挑,右手的動作十分准確。先彈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緊接著又彈了一首《六幺》。大弦嘈嘈,沉著而雄壯,宛如一陣急雨;小弦切切,細促而輕幽,宛如一片私語。嘈嘈切切交錯著,就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一會兒像花下的鶯語,宛轉流走;一會兒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難通,曲調是多麼富於變化啊!漸漸地,泉水冷澀,好像弦被折斷了似的,聲音凝結休止了。但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那弦外之旨,那若斷若續的餘音,似乎更能撩動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忽然,如銀瓶乍破,水漿迸瀉;如鐵騎突出,刀槍齊鳴。音樂又以極快的速度和極大的力度展開著,進入了高潮。這時她忽然用撥子一劃,四根弦一起發出聲響,好像猛力撕開絲帛一般,樂曲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了。周圍的聽眾被琵琶曲深深打動,東船西舫全都像著了魔一樣,沉浸在樂曲的餘音里默默無言,只有江心的秋月閃著皎潔的清輝。

琵琶女思忖著、遲疑著,把撥子插入弦中,站起來整理一下衣裳,從剛才的激動中恢復了常態。隨即說起自己的經歷。她本是京城長安人,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歲就學得一手好琵琶,列名教坊,屬於第一部。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師曹善才嘆服,她的美貌又曾引起長安名妓秋娘的忌妒。每當她演奏的時候,住在五陵一帶的豪門子弟都爭著給賞錢,一支曲子彈下來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紅綃。他們如痴如醉,一邊聽一邊打拍子,鑲金鑲玉的雲篦不惜打碎,鮮紅的羅裙也沾了酒污。就這樣,一月又一月,一年復一年,在歡笑中輕易地拋擲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覺已經衰老,那些醉心於她的公子哥兒便拋棄她另尋新歡去了。她的門前冷落,不得不委身於一個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離開長安來到這潯陽江邊。丈夫經常外出經商,拋下她一個人在江口守著空船,只有繞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為伴。每當深夜夢見年輕時的生活,不禁妝淚縱橫,從夢中哭醒過來。

詩人聽了琵琶曲已經很受感動,聽了她的.自述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更是嘆息不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詩人感到自己的心和這琵琶女的心是相通的,忍不住也向她述說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他說:「我從去年離開京城長安,被貶謫到潯陽,又患病卧床,心情十分凄苦。這里一年到頭聽不到絲竹之聲,住的地方低窪潮濕,房子周圍長滿了黃蘆苦竹,從早到晚聽到的不過是杜鵑的啼血和猿的哀鳴罷了。每逢美景良辰往往取酒獨酌,可是沒有什麼悅耳的歌曲可以佐酒,那些山歌村笛實在是難以入耳啊!今天晚上聽到您的琵琶語,如同聽到仙樂,兩耳為之一新。請不要推辭吧,再為我彈奏一曲,我為您翻寫一篇琵琶行。」那婦人久久地佇立著,聽了這番話十分感動,重新坐下彈奏一支別的曲子。曲調急促而凄涼,滿座的人都聽得掉下了眼淚。其中誰的淚水最多呢?江州司馬白居易的青衫都沾濕了!

❸ 琵琶女的故事怎麼寫

琵琶女的愛情故事
——創作來源於白居易的《琵琶行》
時隔多年,我卻仍然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到來的。
生命本就是一個體驗未知的過程,所以人才有希望,正如我。所有的日子都已那麼遙遠了,卻能在千百次回首中真實如昨。年華匆匆逝去,永不知結局是否有所昭示。
不曾預料那天會遇上他的,正如無法預知十三歲我就可以出名。十三歲的時候我以是京城著名的琵琶女了。一個女子只需擁有美貌和才華中的一種,就已是上蒼給她莫大的恩惠了,所以,同時擁有驚人的美貌和卓絕的才藝,我沒有理由不成為萬眾矚目的恆星。十三歲的時候我開始知道自己的優秀可以這么輕易地得到所有人的贊賞和憐愛。我是驕傲的,為什麼不呢?我不是大家閨秀,也不是小家碧玉,無牽無掛,有的只是青春和自由讓我揮霍的資本。眾人的喝彩聲中,觥籌交錯中,夜夜笙歌紙醉金迷里漸漸長大,成熟了的我,懂得了如何對聽客若即若離,讓他們欲去還留,意猶未盡,懂得笑對一切姐妹的妒忌,讓她們甘心情願承認我是最優秀的。只是我沒有學會在難得的閑暇中為自己的命運悲哀。
直到那一天遇上他。他是眾多賓客中的一個,他專注聽我的《霓裳雨衣曲》,他的專注的神情讓我不由自主就記住了他。我在眾人色迷迷的目光中看到了他的清澈的眼,純粹欣賞的眼神。我心裡於是莫名的感動了。那一刻我只看著他,周圍的一切喧囂都已遠去;我只看著他,曲終後走向他,始終掛著嫵媚的笑容,身後是爭相賞錢賜物的紈絝。
「喜歡嗎?」那一刻我的媚笑不見了,我給了一個調皮的表情,我知道那是另一種不同的美。我之出名乃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優點,我比任何人都了解我自己的一切。我是有萬種風情的,千種韻味的,我知道。
那一瞬我清楚地聽到了他的嘆息,他說:「可惜了你啊,絕色女子,絕代風華,也要賣藝為生。」他的目光直視我的眼睛,滿是憐惜。我的眼睛肯定也是清澈的,如潭。
我用微笑掩飾了內心的驚訝與感動,他果然是與眾不同。
「月白姑娘,你可願意一直呆在這樣的地方?你有沒有想過其他女子的生活?」
「為什麼?這不是我的選擇啊,我只是被選擇的要走這樣一條路。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你以為不夠精彩嗎?」我依然微笑,「這滿坐的賓客不是為我而來的嗎?而你,不也是為我而來?如果我不是琵琶女,你認為我會是你所謂的絕代風華嗎?「
「其實你心裡的感受我知道,我知道你最真的一面,你的孤獨落寞是藏在外表下面的。月白姑娘,你認為有多少人不是沖的你美貌?有多少人是沖你的曲子呢?」
我定定地看著他。他會是我的知音嗎?他,會是我的愛人嗎?
我轉身走了,走向了我的命運,我離去時衣袂飄飄,如霓裳羽衣舞,身後是他的目光。我沒有回頭,其實我應該是可以回頭的,那回眸一笑,其實也是可以讓他驚艷的。
十八歲美艷如花的年齡里,我終於嘗試到了人世間的第一種情感。我不曾知我生在哪裡,誰是我的父母。我不曾知為何我必須是一個琵琶女,縱使有傾國傾城的絕色容顏,也只是一個混跡於紈絝子弟,富商闊賈中求生的玩物。他不是富家子弟,他養不活我,我只是一個琵琶女,別人的寵物和搖錢樹,可是我依然有自己的愛情了。我的愛情在那一天那一曲後來臨,一切早已安排好了,如我的生命一樣早已安排好了。
我們的生命都是安排過的,每一天都是,可是我怎麼有了一天要和他相識的日子?愛上一個人只需要一瞬,忘記他卻是一生也難辦到。
因為他的生命也是安排好了的。他的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排了。我很平靜地接受了現實,我們改變不了自己的宿命啊。
我想到曾屬於我的他的心將會被另一個女人分走,無法不痛苦。而他,懷里殘留著我的氣息,就要去重新容納另一個女人嗎?
還是見到了他嬌滴滴的娘子。
很好的晴空和暖風,京城最繁華的街上。
他們與我擦肩而過,我聽到女子溫柔的聲音:「好美啊,不知道是哪家的千金呢,如果我是她……」
我忽然就哭了。命運真是弄人。那位女子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想成為她。我希望與他執手,即便不要這一身的錦衣羅裳,不要這一身的金銀翡翠,珠玉寶石,甚至也不要只好一張絕色容顏,只要能與他相守,為他伺奉長輩,洗衣做飯,生兒育女。我所求的,無非就是與他偕老。這過份嗎?
過分的不是我的要求,而是命的殘酷。
可是我仍是一個人孤單地老去了。如擋不住要前進的車輪,留不住要逝去的時光,暮去朝來容顏不再。
於是車馬散了,賓客散了,歌聲笑聲也漸漸消失了,一切平靜如止水。恍然明白,自始至終都只有我一個人,是不能離去不能逃避非得去承受曲終人散後的孤寂的。
我嫁了一個商人,過著平靜的生活,我們之間其實很象普通朋友。
深秋的潯陽安靜如常。江邊秋風瑟瑟,水中月影殘缺。多年前的情景又一次重現。我獨坐船中,鏡中的婦人已雙目無神,兩頰鬆弛,全不如當年衣袂飄飄驚艷傾城的少女。曲已不成曲,哀怨,江水也嗚咽了。
而有人在執意邀我彈奏一曲,千呼萬喚。
坐定開始演奏時,彷彿重回了當年歲月,手下的既然又是那一曲《霓裳羽衣曲》。

目光何其熟悉,何其神似,欣賞,驚喜,不安。一切恍若隔世。面前的人分明是我曾經的愛情,又分明只是不曾相識的陌路。
他流淚了,為我流淚,也是在我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
我以為我是遇上他了,他也許早已不能認出我來。而我也早已不能認識他了。既然存在夢,就讓他或在夢中,何必要去面對殘酷的現實呢?也許,他根本不是。
江風大了,岸邊的蘆葦荻花瑟瑟作響,月浸江中,月白如水。許多年後可會有人知我一個名月白的琵琶女子?
那是江洲司馬,他正為了送客人遠去,其實這也是命,普天之下有多少才女,而只有我遇到了他。
他為我作了一首《琵琶行》
終於船走,夜深,馬蹄聲也漸行漸遠。
我奔向船頭,看著他離去的背影。
終於沒能知道他是誰。終於沒有機會知道他是不是我一直等待的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別,恐一生也再無相見的機會,我寧願自己幻想是他。其實,是不是又有什麼關系?我已為人妻,我們都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了。如果一樣為我的才華而折服,一樣知道我的價值,誰是誰都一樣的了。
那首詩中有我的名字,那是我真正的名字,從小就是的名字,那是這樣的兩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僅僅是個巧合吧!

❹ 琵琶與枇杷的故事有什麼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來的一盒禮物,並附有一信。

信中說:「敬奉琵琶,望祈笑納。」他打開盒子一看,卻是一盒新鮮枇杷。

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給友人說:「承惠琵琶,開奩(lián)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

友人見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詩自諷:「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當年識字差。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

意思是「加入琵琶能結果的話,那全城的簫就都開花了」

枇杷、琵琶同音不同義,沈石田的友人張冠李戴,鬧了笑話。

❺ 高中作文 《琵琶行》琵琶女的故事 800字

《琵琶行》琵琶女的故事 :

唐朝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的一個夜晚,秋風瑟瑟,江月茫茫。被貶為江洲司馬的白居易,送儀位好友來到潯陽樓(今江西九江)江頭。兩人邊飲酒邊敘情,心中感到無限惆悵。

忽然,隨著習習的夜風,從附近船上飄來了一陣琵琶聲。此聲幽咽冷澀,一下凝住了白居易和他朋友的心。他們把船移向彈琵琶的船,並詢問船中彈琵琶的是誰。琵琶聲停止了,過了一會,才聽到一位中年婦女的回答聲。白居易便邀請這位婦女過船來彈奏一曲,經過千呼萬喚她才出來。

白居易和他的朋友「添酒回燈」,重新擺開宴席,欣賞這位婦人彈琵琶。

婦人調弦試音,先彈《霓裳》後彈京城流行的.《六幺》。只見她「低眉信手」,完全是一個行家的樣子。她「輕攏慢捻抹復挑」,手中琵琶彷彿在傾訴生平「不得志」的「無限事」;交錯發響的大弦、小弦,也發出了萬千「幽愁暗恨」。曲終收撥時,一聲裂帛,把聽者從夢幻般的境界里拉回到現實世界中來。此刻,「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驚嘆:他自己來到這偏僻的地方快兩年了,耳朵里聽到的盡是些山歌、村笛,從來就沒聽誰說過這兒還有會彈琵琶的,而且技藝這樣高超。想必這位女琵琶手一定有些來歷。他忍不住問道:「請問,娘子琵琶聲中為何多帶傷感抑鬱之情?」

婦人凝思了一會兒,將撥子插入弦中,站起身來嚴肅的說:「我本是京城走紅的歌女,家住蝦嫫陵(在長安城東南)。十三歲進教坊學琵琶,學成後名列第一部,我彈樂曲,連師傅們都深深佩服;我的姿色,也常被一些美女妒忌。富貴弟子都爭著萬玩我,可是並沒有人真心愛我。」

「之後,我弟弟從軍走了,我姐姐死了。我的青春也逐漸消逝,容顏衰老。漸漸門庭冷落,車馬日稀,無法生活下去,只得嫁給商人為妻。商人只知道設法賺錢,為了賺錢把夫妻的別離看得很平常。前月他又到浮梁買茶去了,留我在此孤獨守空船。每夜裡我夢見年輕時是事情,常常一個人流淚痛哭,因此我就靠琵琶消愁解悶。但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的地方,哪兒有我的知音呢?「

白居易聽到琵琶女的自白,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對她產生了深深地同情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也向琵琶女陳述了宦海沉浮的不幸遭遇,然後又對她說:「今晚聽君一曲,如聞仙樂。請您不要推辭,坐下再彈一支曲子,我要專門為你寫一首《琵琶行》。」

婦人聽說在她面前的就聞名已久的大詩人白居易,而且要為她寫詩,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站立了好久,才坐下來繼續彈琴。

這次,琵琶聲更凄涼了。在周圍聽琴的人都用袖子捂臉哭泣。群眾最傷心的就是白居易。他揩眼淚的衣袖全都濕透了。

白居易送走了琵琶女,又送走了友人。一人迎風佇立在江岸,望著滾滾不息的江水和隨風擺動的楓葉、荻花,突然詩情潮湧,止不住面對蒼天,在江堤上大聲吟哦起來:「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於是,一首生動地、惟妙地描寫音樂演奏技巧的《琵琶行》誕生了。在這首詩里,白居易對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同時也把她的琵琶演奏描寫得淋漓盡致。

❻ 琵琶行 敘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後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

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盪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

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共賞。

(6)琵琶故事怎麼寫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

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後遷任左袷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因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等。

會昌六年(846年)去世,贈尚書右僕射,謚號文。白居易詩文俱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被後人稱為「詩王」「詩魔」。

❼ 琵琶記 故事梗概

《琵琶記》,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則誠)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戲,主要講述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的愛情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後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後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

當官後家裡遇到飢荒,其父母雙亡,他並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後終於找到,並團圓收場。這「三不從」是高明重點刻畫蔡伯喈全忠全孝的關目。

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開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辭試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從,鄰居張大公也在旁勸說。伯喈只好告別父母、妻子赴京試。

應試及第,中了狀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狀元為婿。伯喈以父母年邁,在家無人照顧,需回家盡孝為由,欲辭婚、辭官,但牛丞相與皇帝不允,強迫其滯留京城。

自伯喈離家後,陳留連年遭受旱災,五娘任勞任怨,盡服侍公婆,讓公婆吃米,自己則背著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時痛悔過甚而亡,蔡公也死於飢荒。

而伯喈被強贅入牛府後,終日思念父母。寫信去陳留家中,信被拐兒騙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書房彈琴抒發幽思,為牛氏聽見,得知實情,告知父親。牛丞相為女兒說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來京。

蔡公、蔡婆去世後,五娘祝發賣葬,羅裙包土,自築墳墓。又親手繪成公婆遺容,身背琵琶,沿路彈唱乞食,往京城尋夫。來京城,正遇彌陀寺大法會,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將公婆真容供於佛前。正逢伯喈也來寺中燒香,祈禱父母路上平安。

見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掛在書房內。五娘尋至牛府,被牛氏請至府內彈唱。五娘見牛氏賢淑,便將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為讓五娘與伯喈團聚,又怕伯喈不認,便讓五娘來到書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題詩暗喻。

伯喈回府,見畫上所題之詩,正欲問牛氏,牛氏便帶五娘入內,夫妻遂得以團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極,即刻上表辭官,回鄉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攜趙氏、牛氏同歸故里,廬墓守孝。後皇帝下詔,旌表蔡氏一門。

(7)琵琶故事怎麼寫擴展閱讀:

《琵琶記》刻畫了典型環境描中的典型人物。作者描寫了「曠野原空,人離業敗」、「飢人滿道」、災害頻仍、官吏魚肉鄉里的典型環境,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里描寫了趙五娘悲慘的生活遭遇,突出了她在災荒歲月中兒獨自養親的艱難處境。

從而以她的形象體現了封建制度下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中國婦女在極端艱苦的生活環境里的美好品質。正因為如此,趙五娘的形象才長期活躍於舞台,贏得了幾百年來廣大讀者觀眾的深切同情,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地位。

《琵琶記》的語言,文采和本色兩種兼備,既有清麗文語,又有本色口語,而最重要的則是體貼人情的戲劇語言。蔡伯喈在京城生活這條線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語言,詞句華美,文采燦然,語言富於色彩,講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運用,是一種高度詩化的語言,是一種高雅的語言。

❽ 琵琶行第一段敘述成一個小故事,不要直接翻譯。150字左右

元和十年,我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江邊的荻花,樹上的楓葉,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兩個人舉杯作別。端起酒杯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毫無興致,便悶悶地喝了些酒,索然無味的告別,只見茫茫的江水裡倒映著明月,觸景生情的悲涼。剛要離開,忽然聽見遠處水面上飄來樂聲,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韻味。已經忘記了剛剛要分別離去,友人也怔怔的沒有反應,問這彈琵琶的是什麼人,琵琶聲卻停止了,遲遲也沒有人開口。移近船隻,請那個人相見。又添上酒菜來為朋友送別。再三呼喚,她才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的走出來。

閱讀全文

與琵琶故事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漳州哪裡美女好玩 瀏覽:390
婚姻透析什麼意思 瀏覽:77
健康險原保和萬能險哪個好 瀏覽:649
如何理解共同經濟 瀏覽:480
為什麼廣東出美女 瀏覽:147
事業單位在編怎麼轉行政編 瀏覽:150
伊甸園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多少年 瀏覽:72
虎哥看中哪個美女 瀏覽:671
鄉村愛情13王小利為什麼退出鄉愛 瀏覽:159
愛情屬於哪個市 瀏覽:56
電影中的美女殺手形象有哪些 瀏覽:71
為什麼說婚姻不是一座墳 瀏覽:678
美國經濟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00
谷歌幸福指數怎麼算 瀏覽:855
歐美女的內褲為什麼都長 瀏覽:349
東港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179
經濟艙數量多少 瀏覽:443
健健康康和健康有什麼區別嗎 瀏覽:774
經濟被疫情影響怎麼辦 瀏覽:818
事業單位人員如何休假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