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列子天瑞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列子天瑞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4 18:26:22

㈠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13篇)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1

列子·天瑞:「 杞國 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後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清 邵長蘅 《守城行紀時事也》詩:「縱令消息未必真,杞人憂天獨苦辛。」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當世巨公曲諒杞人憂天之愚,正其偏弊。」粵劇《關漢卿》第六場:「這樣小題大作,何異杞人憂天。」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之憂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 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2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3

成語杞人憂天出處:

這個故事,載於《列子·天瑞篇》。

大約三千年前,現在河南杞縣地方,有個小國,叫做杞國。

杞國有一個人,老愛瞎操心,明明不用擔憂的事情,他也總是不能放心。最可笑的是:他長年害怕天會坍下來。時時刻刻在嘀咕著:「天啊,你這么大,又這么高,一旦坍下來,可怎麼辦呢!咳,叫我躲到那裡去才安全呢?……」因此,他日夜憂愁,寢食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有個好心的人,見他如此苦惱,便去勸慰他道:「天,不過是積聚起來的氣體,哪裡都有氣,你整天在氣里呼吸活動,等於是整天在天里生活著,為什麼還要怕天會坍下來呢?」

這人聽了果然明白了一些,可是他還不敢放心,他說:「即使天不會坍下來,日月星辰難道不會掉下來嗎?地難道也不會壞嗎?地要是往下一陷落,可怎麼辦啊!……」

「札人憂天」,常被用來比喻不必要的憂慮。但是從現代科學的觀念看來,杞人之憂未必沒有道理。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4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5

成語「杞人憂天」講述了杞國一個膽小的人整天怕天塌下來,而為此煩惱、發愁,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6

杞人憂天qǐ rén yōu tiān

【成語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成語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成語簡拼】:qryt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杞人憂天是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杞人憂天,伯慮愁眼。(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七回)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憂天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

從前,杞國有一個人,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他常常會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萬一哪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啊?到時豈不是要被活活壓死嗎?

從此以後,他整天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沒有地方安身,他越想越覺得危險,越想越覺得可怕,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朋友們看他這樣憂愁,整日精神委靡,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會那麼容易就塌下來的,即使天真的塌下來了,也不是你一個人擔心就能解決的啊!何況,天不過是由很厚的氣體聚積而成的,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大氣之中。放心,天不會塌下來的。」

杞人聽了朋友的話,又說:「如果天真的是大氣組成,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是會掉下來嗎?」朋友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由會發光的氣體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朋友的話,他根本聽不進去,仍然在為這個問題擔憂。他一會兒擔心天會塌下來,一會兒又擔心太陽、月亮和星星會掉下來。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天沒有塌,日月星辰也好好地掛在天上,但他仍然在為此擔憂。後來,他因憂慮過度而去世了。

【成長心語】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與其每天在提心吊膽中度過,把精力浪費在無能為力的事情上,還不如積極一點,去做一些能力范圍內的事情,即使那些毀滅性的事件真的發生了,也不至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充滿遺憾。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胸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7

【杞人憂天】(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杞國,是中華大地上一個古老的方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為宋滅,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國從雍丘(今河南杞縣)遷都至齊、魯之間的淳於一帶,重建杞國。憂天:擔心天會掉下來。老是怕天塌下來,以至於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之憂、伯慮愁眠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押韻詞】嚙雪餐氈、心不在焉、沖鋒陷堅、航海梯山、虎體鵷班

【成語故事】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8

春秋時,杞國有個人一天到晚都在擔心天會突然塌下來,地會突然陷下去,這樣自己會無處安身。為此,他睡不著覺、吃不下飯。當人們告訴他天是由大氣組成,不可能掉下來時,他又擔心起太陽、月亮、星星是否會落下來,砸破自己的頭。直到有人告訴他這一切都不可能時,他才放下了長久緊提著的一顆心。成語杞人憂天據此而來。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9

釋義

杞國人擔心天要塌下來。比喻沒有根據的憂慮是不必要的。

出處

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

故事

從前,杞國有個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天要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曠野上,心想這時候天要是塌下來,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肯定會被砸成肉餅的。他躲進房屋裡,又想天要是這么一大塊地砸下來,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嗎?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壓到自己頭上來了嗎?

他像一頭喪家之犬東奔西逃,突然,他發現路邊有個山洞,趕忙爬進洞里躲起來,這下他徹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觀賞洞外的風光。有藍天、白雲、綠樹,心情舒暢極了。但他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來不把洞口堵死了嗎?暗無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餓死。他趕忙竄出去,連滾帶爬地來到大路上。天瓦藍瓦藍的,幾朵白雲悠悠飄過。看見天離地面還很遠,一時半時還塌不下來。這樣想著,他才放心走起路來。

走不多遠,到了一塊窪地,突然,他驚叫起來:「這塊地不是陷下去了嗎?」他拚命似地大聲叫喊,就越覺得陷得深。他沒命地往高處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坐到一條路上,連連說:「真險,真險。」

前面一條石子路,大風過處,塵土飛揚,他趕忙閉上眼睛,不料,腳踩著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為地動起來,所站的地方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個洞,下面水冒上來,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會在中間活活埋葬,於是趕快挪開!可是每移到一個地方,他都覺得只有這地方才會陷,別的地方不陷,又胡亂地亂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樹,猛地一躍,抓住樹枝,誰知抓著的樹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斷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家裡走去。

當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時候,他眉頭緊皺,如果呆在家裡,地陷了,怎麼辦?最佳的辦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還能飄在水面,再做幾把槳,還能乘風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轉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有始無終地墜落,怎麼辦?想著想著,他不敢睜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著了。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10

杞人憂天的典故:

杞國有一個人,老是怕天塌下來,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覺也不敢睡,飯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擔憂,倒替他擔憂起來,跑去跟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大氣。你整天呼吸行動,都在大氣里,干嗎要擔心它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聽了可更加擔憂了,說:「照你這么說,天是很厚的大氣,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來嗎?」

朋友說:「這怕什麼呢,太陽月亮和星星不過是大氣中一些發光的東西,即使落下來也打不著人。」

那個人想了一會兒,覺得朋友說得有點兒道理,看來天真的不會塌。可是他仍舊不放心,又問:「那麼地垮了怎麼辦呢?」

朋友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你看東西南北,哪兒沒有泥土。你整天在泥土上走來走去,干嗎要擔心它會垮下去呢?」

那個人聽說地也不會垮,總算放下了心。

「杞人憂天」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用不著擔憂的事情擔憂,可以說他是「杞人憂天」。多餘的擔憂也可以說是「杞憂」。

杞人憂天的漢語詞典解釋:

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清邵長蘅《守城行紀時事也》詩:「縱令消息未必真,杞人憂天獨苦辛。」

●鄭觀應《盛世危言>自序》:「當世巨公曲諒杞人憂天之愚,正其偏弊。」

●粵劇《關漢卿》第六場:「這樣小題大作,何異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杞人憂天、鰓鰓過慮、杞天之慮、杞人之憂、百感交集、庸人自擾、杞天之憂、杞國憂天、伯慮愁眠、怨天尤人

反義詞:樂天安命、無憂無慮、高枕無憂、若無其事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11

杞人憂天

基本信息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之憂、伯慮愁眠

【反義詞】無憂無慮

【押韻詞】嚙雪餐氈、心不在焉、沖鋒陷堅、航海梯山、虎體鵷班

【例句】清·李汝珍《鏡花緣》:「『海外都說「~,伯慮愁眠」。九公所說口號,莫非就是這兩句?』」

【正音】杞人憂天中的杞不讀「jǐ」,讀「qǐ」。

成語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杞縣是天地的正中心。那時候,杞縣一帶叫中天鎮。中天鎮位於中天山上,距離天只有三尺的距離。但中天鎮的人卻伸手夠不到天,因為他們只有幾寸高,最高的'人也不超過一尺,所以,中天鎮也是矮人鎮。但在一段時間,鎮上的頭領鎮首家生了四個孩子,這四個孩子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們比其他人高很多,各個都三尺多高,可以任意到天上走動。

鎮首的大兒子叫共工,二兒子叫祝融,三兒子叫杞人,另外還有個女兒叫女媧。老大長的一頭紅發,青面獠牙,樣子十分可怕。他嘴巴里能噴出水來,和海龍王成了很好的朋友,人們都叫他「水神」。老二祝融,腦袋瓜子一丈多長,臉紅的像團火,嘴巴一張,就能吐出火來,人們就叫老二「火神」。老三杞人和女兒女媧長得都是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很是好看。

兄妹四人,樣子有天壤之別,秉性也大不相同。共工和祝融,脾氣火爆,動不動就發火,甚至動手;杞人膽小怕事,樹葉掉下來都擔心砸了腦袋,整天畏畏縮縮的;而女媧則聰明,善良,惹人喜愛。

有一天,小妹女媧撿到一個天鵝蛋,兄妹四個都想吃。一爭一吵,共工和祝融的火爆脾氣上來了,倆人就動起手來啦。倆人從地下打到天上,從家裡打到外面,打的是天昏地暗,不可開交,不知道打了多長時間,兄弟倆個越打越急,共工一噴水,洪水遍地都是;祝融一吐火,烈火漫天燒。

不知道打了多長時間,祝融吐的火把天都燒紅了,像燒紅的鐵塊一樣,讓人不敢碰,地也燒熱了,像個大鐵鍋,把地上的洪水都給煮開了。共工一看不好,自己怕熱,扭頭就往西方海龍王的方向跑。共工在前面跑,祝融就在後面追。共工只顧著向西方跑,沒看路,不小心一頭撞在了不周山上。不周山是頂天的柱子,被共工這么一撞不要緊,不周山塌了,天也就塌了。

天塌了,洪水遍地流,石頭到處滾。星星和月亮也往西邊滾下去。後來,西方就堆滿了石頭,成了很高的石頭山,這樣地上的洪水就往東邊流了,就成了東海。

天一塌,可把膽小怕事的杞人嚇壞了,他整天直挺著脖子,沒命的在中天山上跑來跑去喊著:「不好了,天塌了。」

女媧看到哥哥們這個樣子,老百姓的日子沒法過了,就遍地找五色石頭去熔煉,然後用石漿補天。就這樣,不知道忙活了多少年,女媧總算是把天給補好了。回去又不知道費了多少力氣,給杞人找醫問葯,總算把杞人救得清醒過來,不再到處喊叫,妖言惑眾了。

安生日子沒過多久,黃帝和蚩尤又打起來了。天地間打的一片黑霧騰騰的,遮雲蔽日,什麼也看不見了。再加上天鼓咚咚地響,到處殺氣騰騰,杞人嚇的又犯病了。他又開始每天狂蹦亂叫:「不好了,天塌了。」他整天這樣叫,叫得大家人心惶惶的,也沒心思耕種,更沒心思好好生活了。

大家都對杞人這樣喊叫很生氣,埋怨他「無事憂天傾」。有一天,氣人的兩個哥哥共工和祝融正在睡覺的時候,一片樹葉掉下來落在杞人頭上,他嚇得一蹦三尺高,尖聲叫道:「天塌了,天塌了。」共工和祝融睡得正香,被杞人這么一叫吵醒了,一氣之下,他們合夥把杞人打下了中天山。從此以後,中天山的人們再也沒見過杞人。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12

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出自於《列子·天瑞》。

春秋時期,祀國有個人,整天害怕天會塌下來,地會塌下去,使得自己每天不能安身,竟然連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去了。

另外一個人見他這樣憂愁,就對他說:「天是由氣聚集而成的,比如說我們的身體伸直和彎曲以及呼氣和吸氣,每天都是在天下面行動和休息,你怎麼還憂愁天會垮、地會塌下來呢?」

祀人又問:「天如果真是由氣聚集而成的,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就不會掉一下來嗎?!」

他又解釋說:「太陽、月亮和星星,同樣是由氣聚集而成的,只不過它們有光亮,即使掉下來,也不會碰傷什麼。」

祀人接著憂愁地問:「那地塌了,怎麼辦呢?」

這人繼續向祀人解釋道:「地不過是上塊聚集而成的,充滿在各個角落。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這種土塊,我們的腳整天在土地上面行走,你怎麼會憂愁地會塌呢?」

到了這個時候,祀人才明白過來,也就不再憂愁,感到很高興。

後來人們常用「祀人憂天」這個成語比喻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杞人憂天成語故事13

成語名稱:杞人憂天

成語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缺乏根據的憂慮。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杞:周朝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

成語造句:高陽《胡雪岩全傳·紅頂商人》:「他帶著些杞人憂天的味道:『你這種腦筋動出來,要遭天忌的!』」

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杞字開頭的成語

杞人憂天

包含有杞字的成語

杞人憂天

;

㈡ 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故事的梗概是什麼,急!

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依託,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杞人憂天》是一則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一氣呵成。

(2)列子天瑞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闡述道理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麼用?關鍵是多學知識,了解自然,做好防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於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

㈢ 杞人憂天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杞人憂天是一則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列子·天瑞》。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杞人憂天的意思及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杞人憂天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篇1

【成語】:

杞人憂天

【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釋】:

憂天:擔心天會掉下來。老是怕天塌下來,以至於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比喻不必要或無根據的憂慮。

【出處】: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舉例造句】:

對生死卻不是常常會產生恐懼感,不可思議的想像,杞人憂。

【成語典故】:

戰國時代 列禦寇 《 列子》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後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里圃田鄉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遺成《列子》一書,余者皆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誇父逐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老婆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至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逍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風行到哪裡,哪裡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飄然飛行,逍遙自在,其輕松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為沖虛真經。

據《左傳》,魯庄公七年(前687年)所言: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翻譯: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國一帶,落星砸毀半個國家,房屋焚燒,大火連燒三個月。故經歷過此事的人,總是害怕天再塌下來。

杞人憂天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篇2

列子·天瑞:「 杞國 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後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清 邵長蘅 《守城行紀時事也》詩:「縱令消息未必真,杞人憂天獨苦辛。」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當世巨公曲諒杞人憂天之愚,正其偏弊。」粵劇《關漢卿》第六場:「這樣小題大作,何異杞人憂天。」

【近義詞】

庸人自擾、杞人之憂

【反義詞】

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成語故事】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 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㈣ 有關春秋戰國的成語故事

1、紙上談兵——趙括(戰國趙):形容只會按照書本生搬硬套,不能聯系實際。

2、老馬識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經驗

3、圍魏救趙——孫臏

4、負荊請罪——廉頗(戰國趙):比喻誠心誠意地承認錯誤

5、完壁歸趙——藺相如

6、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7、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8、三令五申——孫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10、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11、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12、暗箭傷人(春秋鄭):比喻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候,用不正當的手段害人。

13、朝秦暮楚:戰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度動搖多變,反復無常的成語。

1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到了秦國,荊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還有一些、、、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5.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7.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8.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9.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10.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11.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里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准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鑒。

12.抱薪救火: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厘王即位後,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厘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佔了魏國的兩個城鎮,並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的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乾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厘王本來就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乾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和的事後,就對安厘王說:「侵略者貪得無厭,你這樣用領土、主權,想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者的慾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麼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但是,安厘王不肯聽從蘇代的話,仍然一味屈膝求和,這樣過了沒多少年,魏國終於被秦國滅亡。

13.毛遂自薦:在戰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麼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後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後,准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願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傑出的表現,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於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麼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楚王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並立刻發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14.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魯庄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魯庄哀姜,魯桓文姜,衛宣姜。注意區別】。
魯庄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靖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庄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買囑,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庄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斑,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斑。
當年八月,魯庄公病死,姬斑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斑。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庄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斑,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開,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越來野心越大。魯閔公二年,一對姦夫淫婦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庄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響應,慶父畏懼,逃亡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
姬申得立,季友買通莒國押回了慶父,並將其殺死;因為哀姜是齊公室之女,所以齊桓公很生氣,將哀姜召回,也殺了。

15.鷸蚌相爭 :

釋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著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游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於游說。蘇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
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麼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
講故事?他要講什麼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
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
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
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後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麼,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趙惠文覺得蘇代的話有道理,便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

16.買櫝還珠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原文:
楚人有賣某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緝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文:
有個楚國人在鄭國出售珍珠。他用木蘭為珍珠作了個匣子,用香料把匣子熏香,還用珠寶、玫瑰、翡翠來加以裝飾。一個鄭國人買走了這個匣子,卻把珍珠還給了他。

17.杞人憂天
出處:《列子?天瑞》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踏,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塌地陷,自己沒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個人看他這樣憂愁,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氣積聚在一起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間,怎麼會擔心天塌下來呢?「
那人憂天的人聽了,又說;「如果天是很厚的氣,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會掉下來嗎?「
前來開導他的人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會發光的氣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那個憂天的人又問:「如果地陷塌了怎麼辦呢?「
開導他的人回答說:「大地是土塊積聚而成,它充塞四野,無處不有,你在它上面隨便行走、跳躍,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麼擔心它會陷塌呢?「
那人聽了朋友的話,如釋重負,非常高興;那個前來勸他的人放下心來,也很高興。

18.南轅北轍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應該差不多了吧、、、希望對你有用~
小君整理~~

㈤ 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及其解釋

杞人憂天,是漢語成語,讀音是qǐ rén yōu tiān,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及其譯文解釋,歡迎大家分享。

成語用法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主謂式

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海外都說「~,伯慮愁眠」。九公所說口號,莫非就是這兩句?』」

成語辨析

【近義詞】庸人自擾、杞人之憂、伯慮愁眠

【反義詞】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押韻詞】嚙雪餐氈、心不在焉、沖鋒陷堅、航海梯山、虎體鵷班、坐井觀天、熱火朝天、叫苦連天、怒火沖天、四腳朝天

故事

從前有個小國家叫杞(qǐ)。杞國有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一會兒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一會兒擔心地會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飯,夜裡不敢睡覺。

這件事慢慢地傳開了。有個熱心人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擔心他把身體弄壞了,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股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觸。你整天在氣體里活動,為什麼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

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如果天真是一股積聚的氣體,那麼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來了嗎?

不會,不會!那個人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你盡管放心。

杞國人又問:那麼地要是塌下去怎麼辦呢?

熱心人說: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東南西北到處都有這樣的土塊。你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動,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

杞國人聽了,心裡好象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個熱心人,因為解除了杞國人的憂愁,也十分高興。

意思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①,身亡所寄②,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③,因往曉之曰④:天,積氣耳,亡處亡氣⑤。若屈伸呼吸⑥,終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⑧,日月星宿不當墜耶⑨?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⑩,亦不能有所中傷(11)。

其人曰:奈地壞何(12)?曉者曰:地積塊耳(13),充塞四虛(14),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15),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16),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注釋

①崩墜倒塌,墜落。

②身亡所寄沒有地方存身。亡,同無。寄,依附。

③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

④曉開導。

⑤亡處亡氣沒有一處沒有氣。

⑥若你。屈伸身體四肢的活動。

⑦終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氣體里活動。行止,行動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當墜耶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傷打中擊傷。

(12)奈地壞何那地壞了(又)怎麼辦呢?

(13)地積塊耳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

(14)四虛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釋然。放心的樣子。

寓意

這則寓言,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這是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不以這兩種人為然。

文章重要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道理

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杞人憂天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後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

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且勤於探究的良好表現。

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麼用?關鍵是多學知識,了解自然,做好防範。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況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平時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防止主觀片面性和盲目性。對於一些確實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要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樂在豁達。

㈥ 杞人憂天下半句是什麼

下半句是: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出處:《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譯文: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杞人憂天意思是: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筆畫

(6)列子天瑞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杞人憂天近義詞:怨天尤人

【解釋】: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譯文】:不要遇到挫折就歸咎於天命 ,怨恨別人,通過學習平常的知識(下學),理解其中的哲理(上達),獲得人生的真諦難道只有老天會了解我嗎?

【近義詞】怨天憂人、怨天恨地、嘖有煩言、埋天怨地、怨天怨地

【反義詞】樂天知命、反躬自問、自艾自怨、反求諸己、任勞任怨、與人無尤、自怨自艾、樂天安命

㈦ 有關《列子》中的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㈧ 教導為人處事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1.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期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相馬專家,因此人們都管孫陽叫「伯樂」。孫陽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一本《相馬經》,供人們參考。孫陽有個兒子,智力較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後,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
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點是高腦門、大眼睛、大蹄子」,便拿著書,往外走,試試自己的眼力。走了不遠,他看見一隻癩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訴他父親說:「自己找了匹好馬,和你《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點」。伯樂看見了以後,哭笑不得,幽默的說:「你這馬愛跳,沒法騎啊」。
寓意:「按圖索驥」這個成語一般既用來表示做事死板,機械,廣泛用於貶義詞,也比喻按照線索來尋找,這一種解釋不含貶義。
2.掩耳盜鈴
出自《呂氏春秋》原為「掩耳盜鍾」,范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又背不動,於是用錘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就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把鍾搶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最終也被別人抓獲了。
寓意: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其果。
3.杞人憂天
出自《列子 天瑞》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於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
在別人的勸導之下,他又放下心,開心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的解釋雖然不科學,但是他關心他人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該故事辛辣的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4.夜郎自大
出自《史記 西南夷列傳》滇王同漢朝的使者說道:「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更大?」漢朝使者到達夜郎,夜郎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道路不通的緣故,各自以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寓意: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的行為。
5.揠苗助長
出自《孟子 公孫丑上》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經死了。
寓意: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閱讀全文

與列子天瑞的成語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漳州哪裡美女好玩 瀏覽:390
婚姻透析什麼意思 瀏覽:77
健康險原保和萬能險哪個好 瀏覽:649
如何理解共同經濟 瀏覽:480
為什麼廣東出美女 瀏覽:147
事業單位在編怎麼轉行政編 瀏覽:150
伊甸園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多少年 瀏覽:72
虎哥看中哪個美女 瀏覽:671
鄉村愛情13王小利為什麼退出鄉愛 瀏覽:159
愛情屬於哪個市 瀏覽:56
電影中的美女殺手形象有哪些 瀏覽:71
為什麼說婚姻不是一座墳 瀏覽:678
美國經濟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400
谷歌幸福指數怎麼算 瀏覽:855
歐美女的內褲為什麼都長 瀏覽:349
東港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179
經濟艙數量多少 瀏覽:443
健健康康和健康有什麼區別嗎 瀏覽:774
經濟被疫情影響怎麼辦 瀏覽:818
事業單位人員如何休假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