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玉門關的故事有哪些

玉門關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3 11:56:00

⑴ 關於長城的故事和傳說

1.孟姜女哭長城

傳說相傳陝西某地有孟、姜兩家為好鄰居,孟家在牆角栽種一棵葫蘆,長得非常茂盛。葫蘆藤爬越圍牆,伸向姜家院內結了一個大葫蘆。兩家細心養護,共同擁有,待葫蘆成熟時,准備平分這一葫蘆。當孟家持刀剛接觸到葫蘆時,葫蘆啪地自然打開了喜見葫蘆內躺著一個白胖胖的可愛小女孩。兩家都想要這個女孩,經商議為兩家所共有,故取名為孟姜女。

孟姜女從小聰明伶俐,習文家務樣樣皆通,長到十七八歲時,已成為一個風姿綽約的大姑娘。有一天孟姜女在後花園撲蝴蝶,不慎掉人池塘。躲在園中假山後的一男青年聽到呼叫聲,急忙從躲藏處跑出,將孟姜女從池塘中救了上來。此時孟姜兩家養父母趕來,看見一對青年男女面對面地站在池塘邊。

經詢問才知男青年叫萬喜良,是個文雅書生,因逃避秦始皇抓壯丁修築長城爬牆躲進園中來的。孟姜兩家均感激萬喜良救女兒的情分。兩家均缺兒少女,說明想招萬喜良為女婿。這對年輕美貌的青年男女,經這一奇遇,早巳一見傾心相互愛慕了,自然無話可說。於是在當天晚上,就在孟家莊院張燈結綵,為這一對新人舉行了婚禮。

可是結婚不到三天,聞訊趕來如狼似虎的公差,就將萬喜良抓走修築長城去了。萬喜良一去三年杳無音信,孟姜女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有天晚上,她夢見丈夫從外面回來,叫喊「天太冷了,凍死我啦!」醒來回想夢境,十分凄惶。幸喜她早巳為丈夫做好了寒衣、暖鞋、暖襪等,辭別養父母,決意尋找萬喜良而去。

孟姜女走過千山萬水,吃盡萬般苦難,沿長城一直尋夫到達山海關,經詳細打聽才知丈夫於兩年前已被累死埋在了長城內。孟姜女聞此嚎啕大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濺到城牆上,轟然一聲,長城被哭倒一大缺口,露出了萬喜良等人的白骨。

孟姜女以滴血認親辦法,找到自己丈夫的白骨包裹在一起,她既感悟秦始皇修長城為保障中原人民安居樂業所做的好事,也感到自己丈夫為築城獻身是值得的。為了與丈夫永不分離,她懷抱著萬喜良的白骨於老龍頭縱身跳進大海,剎時晴天霹靂,一聲巨響,海上升起了兩塊大礁石,這是傳說中萬喜良與孟姜女夫妻的墳墓。

2.仙女泉和青龍福地倒吸水

相傳,清朝年間,康熙帝去北國私訪。途經八達嶺長城,覺得燥渴難忍,跟隨保駕的白大將軍便尋到了一眼泉水,因沒有杯碗之類的盛具,最後只好請皇帝到泉邊自飲。康熙帝因渴極了,也顧不上許多,撅著屁股咕嘟咕嘟一氣兒喝了個夠。喝完水,便在此地小憩。

康熙帝忽覺剛才喝水有失體統,不禁脫口問道:「白愛卿,你看我剛才喝水時像什麼?」白大將軍很機智,急忙答道:「象青龍倒吸水。」康熙皇帝哈哈一陣大笑,心中那點疙瘩也消失了,並稱此處能及時化解口渴之急,此乃有福之地;後來,坊間便有了「青龍福地倒吸水」的傳說。

3.東米倉,西米倉

在八達嶺上往南看,有兩座山,山上碎石呈米粒狀。東邊的那座山,叫東米倉,西邊的那座叫西米倉。修長城時,民工們要吃飯,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糧食。那時侯徵集全國糧食,都往這里送,送的少了,不夠用,送的多了,日曬雨淋都霉爛了。盡管不斷地送,可還是供不上民工們吃。民工們吃不飽,還得乾重活,因此連餓帶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體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達嶺堆放糧食的地方,點化兩座米山。好傢伙,兩座山的糧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從此全國的老百姓再也不往這里送糧了,修長城的民工們也不再挨餓了。一直到把長城修完,這兩座山也沒見減低。據說,就是打那時侯流傳下來,男人在外做活,婦女在家管吃飯,因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飯的。

4.西麻草

八達嶺有一種草,叫西麻草。這種草有毒,人碰著它,就象蠍子蜇一樣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長在八達嶺長城外,替邊防人員放哨,對保衛八達嶺還很有功勞哩。傳說,大邊(長城)修好以後,在關口地方都設重兵把守。八達嶺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了,從修好那天起,一直沒有斷過駐兵。

長城上不是都有樓子嗎?那樓子叫敵樓,站崗放哨人員就在那裡頭。當官的經常提著鞭子查哨,發現哪個敵樓的哨兵睡著了,就是一頓馬鞭。他們更怕的是自己睡著了,敵人摸上來還不知道,要是那樣,不僅是挨打,還有殺頭之罪哩!

因此,他們一到崗哨上來,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爺呀,保佑著,千萬別讓我睡著。敵人來了,跟我打聲招呼,讓我知道。」也別說,他們的哀告玉帝還真知道了。玉帝體會邊防人員的苦處,便想了一個辦法,派草神帶上西麻草籽,撒在長城外。草長起來了,到處都是。入侵的敵人一碰到這種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員聽見有人喊叫,機靈就醒了。從此,再也不會因站崗失誤而被殺頭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們對西麻草也更加保護。

5.找哥鳥

傳說在九龍山下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裡,住著一位誠實善良、勤勞勇敢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單身一人,但他善於交友,助人為樂,很受鄉鄰的喜愛。

一天中午,他打柴回來,正燒火做飯。門外忽然走進一個陌生漢子,說找口水喝。他熱情地把客人讓進屋。這位漢子坐在炕上與他拉起家常,倆人越談越投機。原來這位漢子是從南方很遠的地方來,到這里做買賣,本錢不幸在半路上被壞人劫走,眼下身無分文,只靠乞討度日。

此人名叫王文,比小夥子大兩歲,兩人說著說著,王文提議:「咱結拜兄弟如何?」小夥子心想自己光棍一人,倘若有個哥哥啥事有個幫襯更不錯,便欣然同意了。於是王文為兄,小夥子為弟。「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永不分離……」兩人以樹枝代香,以泉水代酒,海誓山盟。從此,哥倆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張床,相依為命,親如同胞。一晃兒兩年過去了。

一天,王文從外面打柴回來,悄聲對小夥子說:「離這兒很遠的一座山下有個洞,里邊有很多財寶,咱哥倆何不取來好好過日子。」第二天,哥倆帶好乾糧,繩子,口袋直奔那座山。走了三天三夜正日落西山,他們找到了那座山,在山下找到了那個洞。扒開枯枝,雜草,只見那洞直上直下,黑黑的,望不到底。

王文說:「賢弟,你先下去把財寶裝進口袋,我用繩子拽上來,然後再拽你。」小夥子二話沒說,腰系繩子,出溜溜下到洞底,果然財寶金光閃閃。他裝了一袋,讓王文拽了上來,王文見到財寶,頓起歹意,心想這財寶歸我自己,一輩子也享用不盡。於是背起口袋慌慌就走了。

再說小夥子在洞底等著繩子,左等右等也不見那繩子下來。他想,王文哥咋也不會把自己扔在山洞裡呀,想必遭到不測……他拚命喊:「王文哥,王文哥!」就這樣,不知喊了多少句,嗓子喊啞了,淚哭幹了,誠實、善良的小夥子餓死在洞底。後來他變成一隻小鳥從洞里飛出來,踏遍萬水千山到處尋找那忘恩負義,見錢眼開的「王文哥」。直到現在,每當夜深人靜時,人們還會聽到「王文哥!王文哥」那悲凄凄的叫聲。

⑵ 玉門有什麼故事

唐詩曰:春風不度玉門關。
還有玉門油礦,大概在民國就已開采

⑶ 玉門關在什麼地方有關玉門關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玉門關在今敦煌西北的一個小方盤的土城堡,還留下一個商旅的民間故事

自然界的神奇之處就在於這里,不僅帶來財富還帶來寓意,值得我們敬畏。由於文化沖擊和商貿繁華,敦煌有著獨具一格的壁畫和天然的地理環境,吸引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欣賞,但同時更多的是感嘆當時人們的勇氣。

⑷ 有關玉門關的典故講了什麼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玉門關有著這樣的一個故事,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帶你來看看有關玉門關的典故到底講了什麼。

有關玉門關的典故講了什麼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於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里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里,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於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於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隻孤雁。商隊中一個小夥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里,准備帶出馬迷途後再放掉。不一會兒,只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夥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台迷途。小夥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後,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隻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只有那隻救大雁的小夥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並轉告領隊的老闆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後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闆聽後,心裡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捨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乾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隻大雁又飛來了,並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夥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闆,老闆慌了手腳,忙問小夥子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小夥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老闆馬上照小夥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後,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後,老闆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其實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里是古代我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故名。

玉門關駱駝生病傳說

玉門關,是古時候從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國絲綢之路的重要一段。傳說古時候人們從中原向西域運輸絲綢和玉石。玉石和絲綢都是有駱駝來馱著的,十分沉重,而沙漠的烈日更是炙烤著人們喘不過氣來。常常駱駝一把貨物運進小方盤城(玉門關)就馬上病倒了。這讓許多商隊頭痛不已。

這時一位長期生活在西域的老者自稱自己有著妙手回春能治百病的能力,看了看這些駱駝,便說:“這些駱駝是因為長期在大漠上行走,沾染了大漠上的邪氣,所以一進城就病倒了。你們要在這關口的門上鑲嵌一塊玉石,駱駝身上的邪氣就全都被洗凈了,你們的駱駝就可以好起來。”於是商人趕緊從貨物里挑選了一塊質量最上乘的墨玉,鑲在了城門上。果然,不出半天,商隊里的駱駝全都好了起來,行走如初。

於是這神仙妙法便一傳十,十傳百,過往的商人們都把自己所運輸的最好的玉石鑲嵌在關口上,自己的駱駝就全都不會生病。久而久之,此關門上鑲滿玉石,又被人們稱為“玉門關”。

⑸ 對於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你有哪些了解呢

東漢年間,耿恭十三將士歸玉門,我們應該都所有了解,他們的傳奇故事令人感嘆不已,代表著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人物,十三將士就是十三個人,他們都有一股豪氣沖天的本領,在歷史中,距今約有兩千年,或許有很多人並不了解這段讓人感嘆不已的歷史事件。

後來擊退匈奴之後就派兵找到附近有水源的地方後來就到了疏勒城,沒過多久匈奴繼續攻打疏勒城,可是每次攻打都被耿恭擊敗,落荒而逃,可是正是這個時候,匈奴切斷了疏勒城的水源,導致耿恭沒辦法取水,甚是讓人頭疼,因為畢竟在城門裡面,士兵們也沒有能夠出去的本領,只能待在城門裡面,後來沒辦法耿恭就下令士兵用牛糞,通過使用牛糞裡面的水分來供給士兵喝,所以歷史的苦難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歷史永遠都是我們不容忘記的艱苦歷程。

⑹ 西出玉門講的是什麼 西出玉門講了什麼故事

1、《西出玉門》是一本都市女主靈異小說,是作者尾魚所著,此書一共有上下兩冊,西出玉門小說講述的是昌東在兩年前曾帶領一隊人前往大漠,夜裡強度罕見的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之間,昌東所帶領的十八名隊友全部葬身沙漠,屍首無存,心存愧疚和後悔(其中一名是他的未婚妻)的昌東因此決定銷聲匿跡,而葉流西的照片里有當時事故的信息,為了查出真相找回遇難隊友屍體,昌東決定和她一起前往大漠。

2、西出玉門的故事從皮影戲開始。皮影戲台上,過去曾是沙漠向導的昌東被一個陌生女子(葉流西)找到,葉流西以一張照片為憑據,要求昌東重新出山幫助她去往玉門關以西的大漠。昌東在兩年前曾帶領一隊人前往大漠,夜裡強度罕見的狂風驟起,天昏地暗之間,昌東所帶領的十八名隊友全部葬身沙漠,屍首無存,心存愧疚和後悔(其中一名是他的未婚妻)的昌東因此決定銷聲匿跡,而葉流西的照片里有當時事故的信息,為了查出真相找回遇難隊友屍體,昌東決定和她一起前往大漠。

3、隨著他們進入大漠深處,一些詭異的現象開始出現,他們也逐漸知道,玉門關原來涉及一個天大的秘密——何止春風不度玉門關,連妖魔鬼怪都不能踏出玉門關一步。原來,玉門關是自漢武帝時修建長城的大工程,漢武帝靠方士的力量把人世間的精靈鬼怪都鎖在了玉門關內(本文的關內其實是指玉門關以西的沙漠,今天的內地以外)。

⑺ 將軍空老玉門關指什麼歷史事件

將軍空老玉門關的歷史典故:

言東漢班超垂老思歸。班超因久在邊塞鎮守,年老思歸,給皇帝寫了一封奏章,上面有兩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肅),但願生入玉門關」。見《後漢書·班超傳》。

該句出自元代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

《賣花聲·懷古》

元代 張可久

原文: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譯文:

阿房宮內羅袖翻飛,歌舞昇平;金谷園里玉樓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蔥郁,江中龍舟顯威名。往事難回首,東風又起,暮春時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盡在烏江岸邊,戰火也曾焚燒赤壁萬條戰船,將軍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門關。傷心秦漢的烽火,讓百萬生民塗炭,讀書人只能一聲長嘆。

(7)玉門關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賣花聲·懷古》創作背景:

這組曲子由兩首小令組成。令曲與傳統詩詞中的絕句與令詞,有韻味相近者,有韻味全殊者。這兩首懷古的令曲,前一首便與詩詞相近,後一首則與詩詞相遠。

《賣花聲·懷古》作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

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⑻ 玉門關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來歷,為何總是出現在詩句當中呢

有關玉門關的詩句大家都很了解。大家都能說出來一兩句有關這里的詩句來。那麼大家知道玉門關是哪裡嗎?這里到底發生過什麼故事呢?為什麼春天的風都無法吹到這樣的地方呢?有關玉門關的詩句數量非常的多,在唐朝的詩句裡面排名也是前幾了。

所以說玉門關在古代的詩篇之中反復出現不是一個偶然現象。玉門關也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古代地方的名字,他指的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當時國家的局勢,很多的時候這些詩篇都可以代表當時戰爭的殘酷,當時國家的風雨飄搖,當時人民因為這樣而四處奔波。現如今,玉門關依舊是日夜守護我國邊疆的一個重要關卡。

⑼ 玉門關在哪裡 玉門關有什麼歷史故事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

⑽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蘊含什麼典故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
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註解: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的是《楊柳曲》。

閱讀全文

與玉門關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煎餅俠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296
體育中心事業編都有什麼崗位 瀏覽:65
漏點最大的十大電影 瀏覽:630
諸葛亮裡面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53
經濟官司二審需多久 瀏覽:643
李時珍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瀏覽:503
小孩子以後最大的幸福是什麼 瀏覽:88
豐台區幸福路6號院屬於哪個街道 瀏覽:364
法國啄木鳥電影網址 瀏覽:313
什麼樣的女生才是真美女 瀏覽:974
他們演的故事的名字叫什麼英語 瀏覽:767
琅琊榜綠帽改編 瀏覽:713
電影天堂之類的網址 瀏覽:993
與性之劇毒相似的電影男同大尺度 瀏覽:277
蘋果可看的網址 瀏覽:425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講解 瀏覽:407
如何運用健康認證時間 瀏覽:780
婚姻登記處臨時五險交多少 瀏覽:267
戀上瑜伽韓國電影 瀏覽:222
進事業單位的考試叫什麼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