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會昌有什麼小故事

會昌有什麼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2-08-13 20:02:43

⑴ 唐朝小故事

1、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2、開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

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改革。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大力發展農業。

唐玄宗還對兵制進行改革,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

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

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

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3、永徽之治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爭奪帝位,結果都被廢掉,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遷至洛陽,以洛陽為東都,唐朝兩京制從此開始。

即位之初,他繼續執行唐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共同輔政。君臣紛紛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太宗訓令納諫、愛民。

李治即位後,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其在位期間,唐朝的疆域最廣。

4、宦禍黨爭

唐憲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李兩黨相繼涉政,史稱「牛李黨爭」。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與李訓、鄭注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但以失敗告終。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沖突的種子。

5、大中之治

唐武宗死後,宦官選擇李忱繼承皇位,想繼續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無能之人,即位以後勵精圖治,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

抑制宦官勢力過度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選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唐宣宗時期,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擺脫吐蕃統治,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歸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復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市。

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吐蕃余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

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後使朝廷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安穩,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實際上,大中暫治並不穩定。唐宣宗晚年,國內已有亂象,他死後不久就爆發寇亂。

⑵ 江西會昌歷史上出過那些名人

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盧肇

盧肇在唐武宗李炎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個狀元。他是宜春縣文標鄉人,他老家的具體所在地在今分宜的楊橋鄉觀光村(分宜在寧朝時才劃原宜春縣的文標等八鄉立縣)。現該村有狀元橋,在暮雲(木葉)坳還有盧肇的墓。肇生於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盧肇政事之餘,勤於筆耕,一生著述很多,有《文標集》、《屆堂龜鑒》、《盧子史錄》、《逸史》、《愈風集》、《大統賦注》等等一百幾十卷。盧的詩文,才智,特別是他的德行,《唐摭言》、《雲溪友議》,著術中比較著名的是《漢堤詩》、《海潮賦》、《天河賦》。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鍾山,謚文。

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詩人,書法家。修水縣人。其父黃庶(字亞父)慶歷二年(1042)進士,仕不得志,遂刻意於文詞,作詩學杜甫,有《伐檀集》傳世。舅父李常(字公擇)也是一位詩人兼藏書家。使黃庭堅從小生長在文學空氣濃厚的書香家庭。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貧,他的母親以荻畫地,教他寫字。多誦古人篇章,為詩文,「下筆出人意表」。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言事,得罪宰相被貶,歐陽修寫信斥責司諫高若訥不主持正義,被降知夷陵縣。康定元年(1040)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慶歷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誥。五年,杜衍、范促淹、韓琦、富弼等名臣相繼被排擠出朝,歐陽修上疏為他們分辯,因被貶知滁州,後又改知揚州、潁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和宋祁等一同編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太子少師。神宗熙寧五年(1072)卒於家,謚文忠。

曾鞏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聰慧,十二歲作《六論》,一揮而就,言簡意賅,氣勢雄渾,得到歐陽修的贊賞,從此名聞四方。青年時,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詩文往來,並將安石推薦給歐陽修。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後,調任太平州司法參軍。翌年,召回京師,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三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南宋江西婺源人。父朱松,進士出身,對二程理學窺研彌深,因不附和議,得罪秦檜,失官居家,以教書為業,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對朱熹要求嚴格,不僅以儒家經書對他進行嚴格教導,而且對他講授「古今成敗興亡大致」,教育他關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會現實問題,樹立抗金必勝思想和信念。朱熹嚴守父訓,刻苦讀書,青少年時代,精心研讀儒家主要著作,廣泛涉獵各家學說和各種格致之學,學業猛進,十九歲登進士第,賜同進士出身,授泉州同安縣主簿。曾任南康軍兩年零一個月。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天祥幼時,就學於歐陽守道。寶佑四年(1256)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嚴嵩
嚴嵩懂得「關系學」,籠絡世宗親信。兩面三刀,委罪於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計。從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時間內,嚴嵩先後在宜春、分宜兩縣捐金修建了四座石拱橋:宜春秀江上的廣澤橋,下浦的廣潤橋(上浦、下浦各一座的總稱),分宜清源河上的萬年橋,共花三四萬兩銀子。同時還出資修茸了分宜縣學等等。這些錢,雖刮自人民的血汗,建橋又有狹隘的鄉土觀念和光宗耀祖的思想,橋成又盡管有媚上之嫌,但也是為人民做了點好事

解縉
解縉(1369-1415),字大紳,一字縉紳。吉水縣人。明初學者、文學家。

解縉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襁褓中教之,一見不忘,六七歲就能即席吟詩作對,一時傳為神童。因此,關於他幼年的傳說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家喻戶曉,以迄於今。

況鍾
況鍾(1383-1443),字伯律。靖安(今靖安縣)人。明代官吏、詩人。

早年曾在尚書呂震屬下為小吏,因有奇才,為呂震所重視,並推薦為儀制司主事。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因薦為禮部郎中。宣德五年(1430)升任蘇州知府。當時蘇州豪強污吏相互勾結利用,百姓賦稅繁重,是全國有名的難治之府。況鍾上任後,許多問題者等待他去處理。開初,不少屬下和群吏都站在他四周,看他如何理事。他假裝不懂,左顧右問,只按群吏的慾望辦事,群吏們都很高興,私下以為這位新任太守是很容易欺侮的。幾天後,他召集群吏宣布:前幾天某件事是應該做的,是某某不讓我做;某件事是不應該做的,是某某強行我做的!你們有些人長期以來玩弄這種手段,罪當死!於是將罪大惡極的數人處以死刑,並訓斥那些貪虐庸懦的官吏。因此大震全府,上下都奉法職守。

宋應星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奉新人。明代著名科學家、詩人。

萬曆四十三年(1615)舉人。崇禎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諭,舉世矚目的科技名著《天工開物》寫成於任職期內。崇禎十一年(1638)任汀州(今福建長汀)府推官,十四年(1641)任毫州(今安徽毫縣)知州。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棄官歸家。後又在南明任過職。清順治年間仍在世,約於順治與康熙之交去世。
參考資料:互聯網

⑶ 有什麼關於唐朝歷史上的小故事

‍‍

安史之亂後全是冷知識。1、有幾個知道安史之亂後的皇帝世系,年號!期間還有三個相對穩定繁榮的治世: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和大中之治。btw,三武一宗滅佛的唐武宗滅佛即發生在會昌年間,佛學界稱「會昌法難」。2、元稹,白居易,並稱「元白」;韓愈,柳宗元,並稱「韓柳」;李商隱,杜牧,並稱「小李杜」,他們都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有幾個知道他們的生活年代背景。元稹生於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卒於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看姓氏能猜到鮮卑拓跋氏後裔。元稹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千百年來痴情男子的典範之作,可知道他和唐代才女薛濤的情愛糾葛的話,就明白「男人嘛,說一套做一套」。《西廂記》的前身《鶯鶯傳》的作者正是元稹,不同於《西廂記》的有情人終成眷屬,《鶯鶯傳》講的是書生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可以說是他與薛濤愛情悲劇的翻版。文中他為張生的始亂終棄辯解,還反誣崔鶯鶯。孔聖人雲:聽其言,觀其行。大概說的就是這類人吧!

白居易和元稹是同時代人,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卒於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名字有個有趣的小故事:「白樂天(白居易,字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謁顧況。況謔之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賦得原上草送友人》詩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況嘆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 !老夫前言戲之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才華的人到哪都吃得開,同時也說明了取名字的重要性。

‍‍
閱讀全文

與會昌有什麼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無需付費視頻入口 瀏覽:467
抖音穿旗袍的美女用什麼詞評論 瀏覽:556
沈陽華夏幸福有哪些項目 瀏覽:1000
甜甜的國產電影 瀏覽:624
女巨人電影有哪些 瀏覽:844
小男孩被壞人改造成女生 瀏覽:601
日本愛情動作 瀏覽:543
幸福林健身葯是什麼 瀏覽:253
用哪個特效都能看出是美女 瀏覽:583
古惑仔在哪裡看 瀏覽:229
張藝源懟30個美女什麼節目 瀏覽:4
愛情線對稱什麼意思 瀏覽:806
73年的牛婚姻方向哪裡好 瀏覽:600
兒童心中幸福是什麼 瀏覽:698
婚姻太難了怎麼辦 瀏覽:132
商南市經濟怎麼樣 瀏覽:818
將婚姻進行到底一琳是怎麼認識的 瀏覽:769
郝蕾演過的電影作品 瀏覽:61
片長兩小時以上的愛情電影 瀏覽:666
光遇美女一般出現在哪裡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