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諸葛亮用略謀取勝的故事有哪些

諸葛亮用略謀取勝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6 17:35:15

1. 關於諸葛亮使用計謀的故事

1、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到十萬余支箭,立下奇功。

2、空城計

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3、預伏錦囊計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標題是「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說的是諸葛丞相預測自己去世之後魏延會造反,為平定魏延的反叛而留下了錦囊妙計。

4、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三國時期,蜀軍主帥諸葛亮病死軍中,蜀將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里。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

5、七擒孟獲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2. 關於諸葛亮使用計謀的故事

諸葛亮用計謀七擒孟獲、草船借箭。

3. 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

利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有:《空城計》、《破釜沉舟》、《望梅止渴》、《赤壁之戰》、《圍魏救趙》、《官渡之戰》、《田忌賽馬》、《拋磚引玉》、《隔岸觀火》、《退避三舍》、《瞞天過海》、《竊符救趙》、《草船借箭》、《井陘之戰》等。


1、空城計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今河北井陘東南)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余輕敵之心,擺下違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大勢已去,故一鬨而散。

4. 諸葛亮才智過人,有哪些和他擅用計謀的小故事

諸葛亮才智過人,善用計策,最喜歡的是火攻,比較有名的是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借東風,火燒藤甲兵。其餘的小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計,三氣周瑜等!

5.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使用計策讀故事有哪些

1諸葛亮七擒孟獲--欲擒故縱;
2瞞天過海

諸葛亮五齣祁山時,因軍中缺糧,只得以瞞天過海之計裝神退敵,使魏兵誤以為真有鬼神而不顧防守麥田,瞞天過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製造令人堅信不疑的假象隱瞞自己真正意圖。;
3空城計
4圍魏救趙

諸葛亮叄出祁山,以王平、張翼引魏兵決戰,當王、張兩將危急並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維、廖化直接攻擊司馬懿大本營,如此不但解決危機還大獲全勝。
5拋磚引玉

蜀軍六齣祁山,蜀魏對壘司馬懿固守不戰,諸葛亮以流馬騙的魏軍糧萬石,分散營寨讓軍隊屯兵種田示弱,再虛搭窩棚誘敵,險燒死司馬父子叄人於上方谷。
6借屍還魂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為使部隊安全撤回蜀漢,不得不製造木雕像驚走多疑的司馬懿,發揮了借 還魂的效果。
7走為上策

諸葛亮初任劉備軍師,曹操趁其羽翼為豐先行戮滅,劉備兵力薄弱,硬碰必定自取滅亡,只能走為上策。

6. 諸葛亮以智取勝的事

諸葛亮事跡 諸葛亮故事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卧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故事
------以下是應網友要求而整理。2004.03.31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NOTE: 南陽武侯祠同樣有「三顧茅廬」一說,難以定論。大家可以看。

諸葛亮《前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諸葛亮《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悼周瑜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蒸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朴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朴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盪、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蘭溪諸葛村)[註:應網友 武春森要求]

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譯文: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幾個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夠戰勝袁紹,從弱小變為強大,不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制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的確不能與他較量。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了三代,地勢險要,民眾歸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孫權這方面可以以他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荊州的北面控制漢、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連接吳郡和會稽郡,西邊連通巴、蜀二郡,這是兵家必爭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劉表不能守住,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難道沒有佔領的意思嗎?益州有險要的關塞,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漢高祖憑著這個地方而成就帝王業績的。益州牧劉玲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興旺富裕、國家強盛,但他不知道愛惜人民。有智謀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您既然是漢朝皇帝的後代,威信和義氣聞名於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想得到賢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據了荊州、益州,憑借兩州險要的地勢,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撫各族,對外跟孫權結成聯盟,對內改善國家政治;天下形勢如果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將軍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南陽、洛陽進軍,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出擊秦川,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這樣,那麼漢朝的政權就可以復興了。」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諸葛亮預言《馬前課》

相傳為諸葛亮於軍中閑暇時寫了一個《馬前課》,是預測天下大事的書。從字面上講,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馬前面占卜一課,即起卦的意思。諸葛亮的《馬前課》非常好破譯,每個朝代就一卦,這樣往下排就是了。 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其他很多預言書比較難破譯,因為它講歷史大事,有的時候一個朝代可能有很多大事,有的朝代大事要少一些,不規律。

《馬前課》
第一課 ○●●●●○ 中下
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 八千女鬼
證曰:陽陰陰陰陰陽在卦為頤
解曰:諸葛鞠躬盡瘁而死,後蜀漢後主降於魏
第二課 ○●○○●○ 中下
火上有火 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 江東有虎
證曰:陽陰陽陽陰陽在卦為離
解曰:司馬炎篡魏元帝都建康屬江東

第三課 ○●●●●● 下下
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 手終馬始
證曰:陽陰陰陰陰陰在卦為剝
解曰:五代始於司馬終於楊氏

第四課 ●●○●○● 中上
十八男兒 起於太原
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
證曰:陰陰陽陰陽陰在卦為解
解曰:李唐起於太原武□稱周

第五課 ○○○●●● 下中
五十年中 其數有八
小人道長 生靈荼毒
證曰:陽陽陽陰陰陰在卦為否
解曰:五代八姓共五十三年

第六課 ●○○●○○ 上中
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
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
證曰:陰陽陽陰陽陽在卦為兌
解曰:趙宋黃袍加身而立敵為金

第七課 ●○●○○● 中中
一元復始 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 爾西我東
證曰:陰陽陰陽陽陰在卦為井
解曰:元代共十主後各汗國分裂

第八課 ○○●●●○ 上上
日月麗天 其色若赤
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
證曰:陽陽陰陰陰陽在卦為益
解曰:朱即赤日月是明共十六主

第九課 ○●○●●● 中上
水月有主 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 相敬若賓
證曰:陽陰陽陰陰陰在卦為晉
解曰:水月有主是清也,古月是胡也,滿清十皇朝最後亡於宣統

第十課 ●○●○●● 中下
豕後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來無咎
證曰:陰陽陰陽陰陰在卦為蹇
解曰:豕後牛前辛亥也千人一口為和,五二倒置是民也朋者外邦也

第十一課 ○●○○●○ 中下
四門乍辟 突如其來
晨雞一聲 其道大衰
證曰:陽陰陽陽陰陽在卦為離
解曰:當朝之象也四門乍辟謂為門戶開放,酉年當期時無人再相信其道理故

第十二課 ●○○○○● 上中
拯患救難 是唯聖人
陽復而治 晦極生明
證曰:陰陽陽陽陽陰在卦為大過
解曰:當來之象也災難當頭之極,其時聖人出現救苦救難故

第十三課 ○●●○○○ 上中
賢不遺野 天下一家
無名無德 光耀中華
證曰:陽陰陰陽陽陽在卦為大畜
解曰:世界大同之象

第十四課 ○●○●○● 中下
佔得此課 易數乃終
前古後今 其道無窮
證曰:陽陰陽陰陽陰在卦為未濟

諸葛亮的專題網站http://zgl.face21cn.com
諸葛亮預言《馬前課》詳解諸葛亮預言《馬前課》詳解
諸葛亮預言《馬前課》1諸葛亮預言《馬前課》
諸葛亮預言《馬前課》2諸葛亮預言《馬前課》
參考資料:http://www.face21cn.com/websamba/zgl/

7. 歷史上運用謀略取勝的故事

空城計三國時期,諸葛亮坐在城樓上喝茶看書,突然前哨士兵神色緊張的前來報告,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在西邊十五里外,要殺過來了。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只有諸葛亮登城牆觀望,用一副非常自信的口氣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胸中自有百萬雄兵。」接著,諸葛亮傳令士兵原地不動,各人堅守崗位,不得散播謠言,違者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所有城門打開,將老士兵喬裝成百姓模樣,在城門口掃地。自己則到城樓上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地彈起琴來,擺出一副悠閑自信、毫無防備的樣子。
這時,司馬懿率領的大兵已來到城下,他的哨兵來到城門前,聽到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覺得很奇怪,於是趕緊回去通報。司馬懿不相信,以為前哨看花了眼:「諸葛亮怎麼悠閑地在城頭彈起琴來?竟然不領兵拒敵!」於是命令大軍停止前進,跟兒子司馬昭坐上馬兒,飛快的跑到城下,一探究竟。
果然,城樓上諸葛亮笑容可掬的端坐,在裊裊上升的香煙間,視若無人、安然自得地沉浸在自己彈奏的琴音中。城門口,有老百姓正低頭灑掃街道,有條不紊、不慌不忙。司馬懿看了許久,聽了很長時間,無論從老百姓的表情動作,還是諸葛亮所彈出的琴聲中,都絲毫看不出破綻。雖然司馬昭認為諸葛亮必定故布疑陣,不可放棄攻打的機會與計劃,但司馬懿認為何等聰明又行事謹慎的諸葛亮,故意敞開城門,應該是別有用心,早已做好萬全的准備,設有埋伏。於是下令大軍趕緊退兵,別中了埋伏。
城裡的士兵見敵人撤退後,紛紛稱贊丞相諸葛亮,有先見之明、神機妙算。諸葛亮也長吁一口氣,用手拭了額上的冷汗,笑道:「司馬懿了解我不可能做沒把握的事,所以便借用這種心理,而乘機算計了他!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燈,一定會發現真相,快走吧!此地不宜久留,軍隊立即開拔!」

8. 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的『『神機妙算』』取勝的事有很多。都有哪些呢

諸葛亮是中國赫赫有名的鬼穀子學派的傳人,智謀極高,該學派傳人如張良、范蠡等,既明白功成身退之理,也是功成身退的典範。諸葛亮26歲時就自比管仲、樂毅,而管仲、樂毅都是王佐之才,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為只有三千人馬的劉備作出了三國鼎立及一統天下的戰略戰術謀劃——《隆中對》,歷史驗證了《隆中對》在此後數十年間驚人的准確,三國鼎立後因為劉備不聽諸葛亮之言及其子阿斗無能又聽信讒言,導致一統天下之志未能實現。

諸葛亮雖為將相,然其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且品格高尚,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和民間擁有崇高的地位,他甚至超過了一些開國帝王,成為後世景仰的楷模和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一生留下的傳奇故事很多,其病前死後還能將兵馬糧草全部撤回,將後事安排得井井有條,而且至今未見其真墳,其死令人生疑, 諸葛亮當時到底有沒有死已成為千古之迷。根據流傳的《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處境和智慧推算, 諸葛亮當時並未病死五丈原,但情勢不得已他只好以死為計,金蟬脫殼,功成歸隱。 諸葛亮預知天意已定——三國歸晉,人力已無力回天。既然無力回天,不如及早抽身,功成身退,保全身後的名節,但明退顯然是不行的,因要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及託孤時的盡節以死的諾言,唯有選擇(假)死而後已,才能兩全, 諸葛亮功成身退歸隱,其金蟬脫殼之計用得絕妙,以致當世無人能破,留下千古之迷。諸葛亮以死盡節,保全了身後的名節千古流芳。

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當世無雙。表現在:
1、《三國演義》198頁,劉備三顧茅廬問計,諸葛亮應以《隆中對》,「只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蘆,已知三分天下」。孔明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此處為諸葛亮出山之時不僅知三分天下,而且知三國終歸晉,自己是不得已才出茅廬,並已提前安排了歸隱之事)

2、諸葛亮神機妙算一個月以後的特殊反常的東南風天氣及自己脫離虎口的日期。《三國演義》235頁,孔明曰:「亮雖虎口,但安如泰山,……,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後為期,可令子龍駕小舟來南岸邊等侯。切勿有誤。」玄德問其意。孔明曰:「但看東南風起,亮必還矣!」

3、諸葛亮神機妙算特殊的大霧,用計草船借箭,真是千古一絕。《三國演義》239頁,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只箭。」……「今日已不及,來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

4、諸葛亮能於瞬間准確預測並考慮好事情的始終,表現在:《三國演義》273頁,孔明曰:「……吾觀魏延腦後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孔明指魏延曰:「吾今且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數十年後,《三國演義》556頁,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造反, 魏延喊道「誰敢殺我?」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皆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原來孔明臨終之時,授馬岱以密計,只待魏延喊叫時,便出其不意斬之。

5、 《三國演義》471頁,孔明笑曰:「非汝二人之罪。吾未出茅廬之時,先知南蠻有驅虎之法。吾在蜀中已辦下破此陣之物也;隨軍有二十輛車,俱封記在此。今日且用一半;留下一半,後有別用。」 (此處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先知多年後破陣之事,並提前安排妥當)

6、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有如囊中取物,平定西南地區導致該地區從此納入中國版圖,並在以後的數千年間從不反對漢人統治。《三國演義》474頁,諸葛亮將在蜀中已辦下的另一半破陣之物——十車火炮,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垂淚而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嘆。……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某子子孫孫皆感覆載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7、《三國演義》439頁,土人曰:「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昔小婿入川之時,於此布下石陣,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臨去之時,曾吩咐老夫道::「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陸遜回寨,嘆曰:「孔明真卧龍也!吾不能及!」於是下令班師。 ( 此處為諸葛亮入川之時,即已預知後來劉備必不聽其言,伐吳兵敗必經此地,提前數十年布石陣阻吳十萬精兵,保全了蜀國的安危)。

8、諸葛亮可謂超級演員,其空城計表演之驚險之難度是驚心動魄和空前絕後的。《三國演義》502頁,孔明只剩下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大開四門,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急令撤軍。……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侯。」

9、《三國演義》613頁,「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鄧艾觀訖大驚,慌忙對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我不能以師事之,惜哉!」……左右告曰:「聞武侯在日,曾撥一千兵守此險隘,今蜀主劉禪廢之。」 (此處諸葛亮早已算到數十年後三國歸晉時鄧艾兵馬由此進入蜀國滅蜀。)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兵法, 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諸葛亮之所以能夠神機妙算,在於他不僅明白天意而且始終順天意而為。他是不會做逆天之事的,表現如下:
1、《三國演義》256頁,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叫雲長做了,亦是美事(從此處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會做逆天之事,活捉曹操就有希望一統天下,然諸葛亮並未強求)。」

2、《三國演義》547頁,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乾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沖天。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我你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正哭間,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地雷不震,火器無功。孔明在山上見魏延誘司馬懿入谷,一霎時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為司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馬報說司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此處諸葛亮公開流露出人力不能回天,自己不可強行逆天之事, 到了功成歸隱的時候了)。

諸葛亮金蟬脫殼功成歸隱的理由表現如下:
1、 《三國演義》198頁,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見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此處為諸葛亮出山之時不僅知三分天下,而且知三國終歸晉,並已公開暗示劉備,自己是不得已出山,到時侯該功成歸隱 ,後來諸葛亮因情勢不得已只好以死為計金蟬脫殼功成歸隱。諸葛亮假死歸隱,不能讓人識破,否則身後的名節難保]( 諸葛亮沒有統一天下的時機,正如司馬徽自言其不及諸葛亮,但徽也已知道,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2、 《三國演義》442頁。劉備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此處劉備仁至義盡託孤,諸葛亮十倍於曹魏之才,卻只言盡節以死,未言可終成大事,後來諸葛亮未能一統天下,只能假死脫殼,做了注腳)。

3、《三國演義》474頁,諸葛亮用在蜀中已辦下的另一半破陣之物——十車火炮,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垂淚而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嘆。(此處諸葛亮說自己為社稷而損壽,為後來他自己突然在軍中病死,通過假死金蟬脫殼,做了鋪墊) 。

4、《三國演義》546頁,孔明曰:「吾受先帝託孤之重,當竭力討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處諸葛亮明確暗示他將於討賊中而死,為後來軍中的假死做了進一步的鋪墊)

5、《三國演義》489頁,孔明執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維大喜拜謝。(此處諸葛亮為蜀國尋找到後繼軍師,為他自己脫殼歸隱打下了人事基礎 ) 。

6、《三國演義》533頁。如何這里又有孔明:……四輪車上亦坐著孔明,披發仗劍,擁車而來。 ( 此處為後來諸葛亮假死,真身金蟬脫殼, 找到了諸葛亮善用替身的事例 )

7、《三國演義》549頁,孔明曰:「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卻說司馬懿在營中堅守,忽一夜仰觀天文,大喜,謂夏侯霸曰:「吾見將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軍去五丈原哨探。」……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孔明棄劍而嘆曰:「生死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 此處諸葛亮瞞天過海49天,表面在祈禳延命,實為假象,不過藉此為金蟬脫殼之計的實施留出足夠的時間,巧妙地、井井有條地安排好後事,使司馬懿中計,知道自己有病,不久便死,讓外界知道諸葛亮之死為真,保全其名節,讓有反骨的魏延撲滅主燈後知道自己馬上要死,早日引發其反叛,早日消除暑軍內部隱患)

8、《三國演義》551頁,孔明曰:「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 此處為諸葛亮以其之才之德,本欲竭忠盡力, 奈天意歸晉,不得已只好當機立斷金蟬脫殼假死脫身,故諸葛亮曰 )吾旦歹將死。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維哭拜而受。(此處諸葛亮早已將平生所學的東西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字,古時著書十萬多字是要很長時間的,這就表明諸葛亮多年以前就已在准備歸隱之事,現在順勢拿早已著好之書傳給了接班人 )……又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孔明一一調度已畢,便昏然而倒(此處諸葛亮一一調度已畢後便昏倒,實為安排妥當後自己控製表演的昏倒,將死之人很難調度得井井有條),……以七粒米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將星不附。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孔明曰:「吾死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 (此處諸葛亮已將後事安排妥當, 並預測到費文偉之後三國歸晉,無人再繼,故諸葛亮不答最後的問題。諸葛亮在昏迷前後沒有出現一點差錯,可見他是假死,他的頭腦始終都是清醒的)。

9、《三國演義》553頁,諸葛亮是生是死, 其當世對手司馬懿即使通過看天象亦難以判斷出來。故司馬懿嘆曰:「吾能料其(諸葛亮)生,不能料其死也!」(此處因諸葛亮沒有真死,故其對手司馬懿即使能看天象,但為諸葛亮步罡踏斗的法術所迷惑,仍難以判斷出來諸葛亮的生死)。

隱士高人司馬徽可為諸葛亮之知音,他既能准確判知諸葛亮之才可比姜尚、張良,又知諸葛亮不得其時,不可能一統天下。《三國演義》223頁記載,張昭曰:「久聞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大比當比姜尚、張良)。……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 《三國演義》190--192頁,玄德曰:「……此人(諸葛亮)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司馬徽笑曰:「吾觀之,不當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雲長問:「哪二人?」徽曰:「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眾皆愕然。徽下階相辭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門仰天大笑曰:「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諸葛亮在軍事謀劃和預測上堪稱神機妙算,當世無雙,其赤壁之戰中的草船借箭、借東風、以及七擒孟獲、六齣祁山、空城計等,都是空前絕後的妙計。諸葛亮行軍途中留下的《馬前課》,准確預測了三國之後十多個朝代興衰的情況。從上述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經典事例,從諸葛亮不僅明白天意而且始終順天意而為,不做逆天之事的事例,結合諸葛亮的上述金蟬脫殼功成歸隱的理由事例,我們完全有理由據此推斷出一代名相——智慧之星諸葛亮在五丈原並未病死,他必然選擇了功成歸隱金蟬脫殼之計以保全身後名節。諸葛亮鞠躬盡瘁,至死盡忠盡節,他也因此流芳千古。
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堪稱神機妙算,當世無雙,其功勛雖不及姜子牙、張良,但因其功成歸隱金蟬脫殼,很好地保全了身後名節,故其影響反而在姜子牙、張良之上,成為後世景仰的楷模和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

9. 關於諸葛亮的5個故事是什麼

關於諸葛亮的5個故事:

1、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2、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3、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表喬公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目羞花之貌。操曾發誓:「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

將軍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必班師矣。此范蠢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此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4、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

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

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

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准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閱讀全文

與諸葛亮用略謀取勝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你看得懂的電影 瀏覽:902
台灣四級片名 瀏覽:553
韓國片講3對男女在賓館亂搞的片子 瀏覽:766
男同大尺度推薦 瀏覽:528
狂暴凶獅2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76
恐怖片大全恐怖片免費 瀏覽:484
電視看vip影視 瀏覽:69
韓國岳母大美小帥 瀏覽:869
女主角在船上露下體的歐美電影 瀏覽:915
日本電影免費推理片 瀏覽:859
羅莎卡拉喬洛6部合集 瀏覽:617
倫理片美國12歲孩子和老師 瀏覽:321
冰海陷落2電影 瀏覽:326
日本有加藤鷹,香港有成龍刁形蛇手是那部電影 瀏覽:324
建軍大業全部事件 瀏覽:604
食物鏈 2014年 電影男演員 瀏覽:619
紫日電影國語版高清在線觀看 瀏覽:834
韓國好看的電影免費看 瀏覽:744
劇情類電影 瀏覽:299
電影高清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