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秦始皇是哪個故事裡面的

秦始皇是哪個故事裡面的

發布時間:2022-07-06 14:32:09

1. 關於秦始皇的簡短故事有哪些

秦始皇的簡短故事:

1、金人玉璽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器,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即十二金人。據傳是秦始皇用來防止金屬流通,收集天下金屬所鑄,也有傳說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鑄。

此外,秦始皇還刻「傳國玉璽」,一說取材於「和氏璧」。據傳,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

2、大怒湘君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秦始皇的經濟舉措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很不一致。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准,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准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准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與標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此外,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2. 關於秦始皇的簡短故事是什麼

關於秦始皇的簡短故事是:

秦始皇巡遊海上,方士徐市 等人海求長生不老葯,幾年也找不到,害怕始皇責罰,謊說:「蓬萊仙葯可以求得,但海中有大魚阻礙,到不了那裡,希望派善射的武士一同往,用弩箭射它。」

始皇又夢見與海神作戰,博士官解夢,說:「水神常化做大魚蛟龍的樣子,這種惡神應當除去,善神自會來臨。」於是始皇命令海船帶上捕大魚的器具,自己親自帶上連弩,等大魚出現射殺。船行至之罘時,射殺一條巨魚,是為始皇射魚的典故。

為政舉措:

秦始皇滅六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設守、尉、監。

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掌監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

縣,萬戶以上者設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令、縣長領有縣丞、縣尉及其他屬員。縣令、縣長主要管政務,縣尉掌握軍事,縣丞掌管司法。

3. 有沒有誰知道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於趙國,所以又叫趙政。13歲即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稱始皇帝。

身世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生下了嬴政,實則為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源請求],懷孕十二個月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故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出錯存在可能性。)作為一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斗爭終於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里的政治生涯。

生平

登上王位
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後(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故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後。結果太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玉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咸陽宮,那裡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

統一中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修築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征發民夫四十餘萬。在當時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征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的結果只能是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裡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為奇了。「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民間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對修築長城的怨言。
當時所修築的長城,並非今所見之長城(今長城主為明朝時所修建)而是相當不牢固的夯土牆,秦長城主要目的是標名與匈奴的界線,並沒有實質的防禦功用,況且當時匈奴實力並不強,始皇仍遣蒙恬發兵十萬攻擊匈奴,後人對此的評價是:「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松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佔領了燕、代等郡。綜上所述,長城本身在後世抗擊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是否有意義還屬爭議話題,但至少在秦始皇時代的作用除了虛耗國力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集權統治
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當年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餘名儒士和方士坑殺,史稱「坑儒」。

奢侈生活
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宮殿,而在統一六國期間,更是大興土木,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
統一之後,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每年動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量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台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 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興樂宮、梁山宮等等。
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餘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布機關。並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死亡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並賜太子扶蘇死。

國家建設
始皇即位不久,便開始派人設計建造秦始皇陵。在統一六國之後,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
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於是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運河在最終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項工程在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在位時發生的事
韓國名門之後張良曾在博浪沙派刺客行刺秦始皇,未能成功。
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耗資巨大。(『楚義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即現時的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為其後代。不過參考『史記』與『三國志』可知,此一說法在東漢之前並未出現。至於徐福即為神武天皇說,則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無文獻可考)。

評價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正面評價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並六國,並發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製度建設;因此使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這才為中國現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後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後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於西方,從而比西方發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贊揚秦始皇。

負面評價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宜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宜《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14]。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於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與其有關人物
趙姬
秦始皇的母親,是與秦嬴政聯系最為緊密的女人。她與呂不韋生下了嬴政,並瞞過了子楚。嬴政即位後,趙姬成為太後,呂不韋拜為相國,繼續淫亂不止。後來,她又與他人通姦,並生有二子。嬴政得知此事後,無情地將母親趕出家門。秦國大臣紛紛勸諫,可他根本聽不進去。並下一道駭人的命令凡就此事勸諫者格殺勿論!但群臣仍繼續進諫,秦王連聲喊殺,前後共殺27名大臣,屍體高壘於城門之下。其後茅焦冒死進諫,嬴政得知將母後驅出家門有百害而無一利時,親自將太後迎回咸陽。可趙姬卻變本加厲地放縱情慾,給嬴政帶來無地自容的恥辱。他恨他的母親,以至他會毫不顧忌母子親情,又將其逐出家門,幽禁宮中。由此秦王對淫有一種特殊的憎惡感。他曾竭力表彰巴蜀寡婦輕富貴而不淫的貞潔操守。這種女性才是他理想的母親形象。

荊軻
原齊國人,本姓「慶」,後來遷徙入衛,改姓「賀」,最後入燕,姓「荊」。
荊軻喜好讀書和劍術,但在衛國沒有得到任用。他想與蓋聶討論劍術,遭到了拒絕。後來與魯句踐發生爭執,被魯句踐喝了兩句便逃跑了。最後荊軻來到了燕國,結識了當地賣狗肉的屠戶和擊築的樂人高漸離。終日與他們飲酒作樂,旁若無人。雖然荊軻是個酒鬼,但也有一些文化知識,所以他與當地的處士田光也有一定的交情。
當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後,便立心刺殺秦王。在鞠武的引見下,太子丹會見了田光,田光便為太子丹選出了刺殺秦王的人選——荊軻。在田光的勸說下,荊軻同意了當刺客,後,田光自盡以保守秘密。太子丹厚待荊軻,有求必應。如讓他「以金瓦投龜」、殺千里馬取馬肝供他品嘗;一日酒會,荊軻見到一個侍女的雙手長得很美,便稱贊了一句。誰知酒席散後,太子丹卻叫人把那侍女的雙手砍下,送給荊軻。
荊軻不入秦,太子丹也不敢催促。只是後來王翦大軍壓境,太子丹才不得不勸他行動。荊軻迫於無奈,要了督亢地圖和秦國逃將樊於期的人頭,備上徐夫人匕首(姓徐名夫人),帶上秦舞陽,以奉獻樊於期首級為名,出使秦國。行至易水,高漸離為他擊築送行,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去到秦國後,荊軻以進奉地圖為名,親近秦王嬴政,並取出藏在地圖中的匕首刺殺秦王。或許他一開始的不成功就註定了他的失敗,盡管如此,秦王還是慌張地跑來跑去,樣子十分狼狽,經過一位大臣的提醒後,三次才把劍拔出,一劍就把荊軻的腳砍斷了,因此,荊軻反而被秦王砍殺。此為成語「圖窮匕現」的典故出處。

尉繚
魏國大梁人。姓氏不詳,只因曾為秦國國尉(主管軍事),後人稱其為「尉繚」。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游說家。 傳說尉繚曾拜鬼穀子為師,學成後隱居山林。後為魏惠王招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入秦游說,為秦所用。收買六國高官重臣的外交手段是他所提出來的。嬴政對尉繚的才智十分賞識,甚至在服裝飲食等方面,讓他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尉繚對嬴政的評價卻並不高,他對嬴政的評價是「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尉繚著有《尉繚子》一書,共24篇。表述了他對戰爭的各種看法。

4. 「完璧歸趙」、「荊軻刺秦王」、「唐雎不辱使命」這三個故事裡的「秦王」都指的是秦始皇嗎

「完璧歸趙」中的秦王是指秦昭襄王,又叫秦昭王,和秦始皇是非直系的世襲關系。秦昭王姓贏名稷,完璧歸趙發生在公元前310年左右。
「荊軻刺秦王」中的秦王是指秦始皇,那時秦國還沒有吞並六國,他還沒有自封為始皇帝。荊軻是燕國人,受太子丹之託刺殺秦王卻失敗後自殺。燕國是秦國第3個吞並的國家,是在公元前227年。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秦王也是秦始皇,唐雎是魏國人。魏國是秦國第4個吞並的國家,是在公元前225年。
秦始皇姓贏名政,公元前247年13歲成為秦王,公元前232年28歲開始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前231年滅韓,前229年滅趙,前227年滅燕,前225年滅魏,前222年滅楚,前221年滅齊,整10年。後自封為始皇帝。

5.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故事有:

1、十二金人:

秦始皇巡遊海上,方士徐市 等人海求長生不老葯,幾年也找不到,害怕始皇責罰,謊說:「蓬萊仙葯可以求得,但海中有大魚阻礙,到不了那裡,希望派善射的武士一同往,用弩箭射它。」

始皇又夢見與海神作戰,博士官解夢,說:「水神常化做大魚蛟龍的樣子,這種惡神應當除去,善神自會來臨。」於是始皇命令海船帶上捕大魚的器具,自己親自帶上連弩,等大魚出現射殺。船行至之罘時,射殺一條巨魚,是為始皇射魚的典故。

6. 關於秦始皇的故事

1、大怒湘君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2、熒惑守心

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3、巡遊求仙

同時他們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葯」,服後便可「長生不老」。始皇聽了都很動心,幻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二十八年,齊人徐福等上書海上仙境之事,秦始皇於是派他征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4、駕崩沙丘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河北廣宗)。《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布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5、修建皇陵

秦始皇自認為是千古一帝,不但活著的時候要風光,死後也要上天堂,所以自己的墳墓要最氣闊的。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趙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6)秦始皇是哪個故事裡面的擴展閱讀

歷史評價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7. 「秦始皇」是誰關於他有哪些典故

秦始皇,名贏政(前259~前210),秦莊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後繼秦王位,後滅六國,統一中國,稱始皇帝,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終年49歲。葬於酈邑(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25里處)。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子楚之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已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懷胎十二月才產子,生下了嬴政,實則為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結果[來源請求],懷孕十二個月鮮有案例;同時,作為懷孕徵兆的停經也可以被異人懷疑。故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出錯存在可能性。)作為一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斗爭終於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里的政治生涯。
秦始皇,嬴姓,名政。因出生於趙國,又稱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另一說為呂不韋之子)。公元前246年,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秦王位由丞相呂不韋和宣太後的男寵毒專權。公元前238年親政,毒乘他外出之機,舉兵叛亂,他一舉粉碎叛亂,誅殺毒,幽禁太後。第二年免除呂不韋的相職,後逼殺呂不韋,任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此後,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接著,嬴政採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買關東六國權臣,離間其君臣關系,遠交近攻,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間,先後滅韓國、魏國、楚國、燕國、趙國、齊國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贏政統一天下後,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續千秋萬代;國家的一切政務都由皇帝裁決,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隨後,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公元前213年,嬴政為了控制思想,採納李斯的建議,將秦國的歷史、醫葯、卜筮和植樹以外的書下令焚毀。禁止私學。第二年,方士盧生和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施刑罰。贏政聞知後派人追緝,侯生、盧生逃亡,贏政大怒,將有牽連的460多個儒生全部坑殺於咸陽。這兩件事. 史稱「焚書坑儒」,它鉗制了思想,嚴重地摧殘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設閩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廣西崇左縣)四郡。同年又派大將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收復了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遷來內地人民,建築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使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至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象郡。
贏政在位時期徭役繁重,刑罰苛嚴。人民除了將收獲物的三分之二繳作賦稅外,還得負擔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發70多萬人,在渭水南邊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他又征發農民將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起來,向東向西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東到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西北)的城防,這就是偉大的萬里長城。它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當時,全國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達150多萬人,男丁不夠,連婦女也被抓去運糧餉。許多人被折磨而死。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繳、銷毀民間兵器外,還規定一人犯死罪,親族—起處死,叫作「族誅」;一家犯法,鄰里同罪,叫作「連坐」。人民隨時都會被指控犯法,被罰做苦役,或者斬腳、割鼻、??政又好大喜功、浪費無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沿途刻石頌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為求長生不老之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嬴政實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階級矛盾就開始激化,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10年,贏政進行最後一次巡遊,隨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掌管皇帝文書的宦官)趙高和他最喜歡的小兒子胡亥。他渡過錢塘江,一直到達會稽郡的吳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東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病勢轉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趙高起草詔書,並將詔書和國璽遞送給長子扶蘇,催扶蘇立即趕回咸陽,主持喪禮。當李斯草擬好詔書呈交嬴政審閱時,嬴政已經死去了。
扶蘇因為勸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貶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軍中任監軍。趙高歷來與蒙恬一家有仇,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自殺。蒙恬懷疑,不肯自殺。扶蘇忠厚,相信詔書是真的,便自殺而死。
趙高秘不發喪,將嬴政屍體放在車中,關上車門,拉上車簾,讓百官以為秦始皇仍然活著,每天在車外奏本;一面帶領大隊擁著屍車匆忙趕回咸陽。因為天氣炎熱,屍體腐爛發臭。趙高派人弄來夭批鮑魚,命令每輛車上裝鮑魚一石,以混淆屍臭。接著發喪,並擁立胡亥為帝。秦始皇為歷史上對始皇帝嬴政的通稱。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並六國,並發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製度建設;因此使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這才為中國現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後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後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於西方,從而比西方發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詩《古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贊揚秦始皇。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後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宜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宜《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14]。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於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8. 誰知道秦始皇的故事呀

秦王政兼並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裡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裡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麼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斗、斤兩的標准全不一樣。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制。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置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徵用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接起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面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面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連成一條萬里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徵。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辟了國土,在咸陽宮里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都贊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於越卻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採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葯、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制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咸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疆

9.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故事。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並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
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
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
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
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
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裡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裡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
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
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
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
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麼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
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
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
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
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斗、斤兩的標准全不一樣。
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制。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
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
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
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置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徵用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接起
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面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面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
北),連成一條萬里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
象徵。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
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辟了國土,在咸陽宮里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
都贊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於越卻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
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
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採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葯、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
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制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
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
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
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
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咸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
疆。

10. 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說趙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秦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趙國邯鄲,是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說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出生後,姓趙。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時年13歲。相國呂不韋掌握實權。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政加冕親政。這年,宦官嫪毒發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圍剿長信侯嫪毒,並懸賞說:「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史記·秦始皇本紀》)。將把叛亂者一網打盡。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呂不韋的相國職務,把朝政大權收回到自己手中。又聽從李斯之議,繼續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誘與武力打擊相結合的方略,加快兼並六國的戰爭步伐(參見秦滅六國的戰爭)。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趙攻燕之機,遣軍由南北兩路攻趙,奪占趙國大片地區。十三年,桓齮攻趙國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十四年,在攻平陽,取宜安,破趙軍,殺趙將。桓齮定平陽、武城。十七年,派內史騰滅韓,俘韓王安(參見秦滅韓之戰)。將韓國設為潁川郡。

十八年,用計離間趙國君臣,除去曾兩次大敗秦軍(參見肥之戰、番吾之戰)的趙國良將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占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今河北蔚縣四北),自立為王。但此時趙國已名存實亡,秦於趙地設邯鄲郡。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二十一年(前227年)又為秦軍擊敗。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余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徹底滅亡(參見秦滅趙之戰)。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被秦王發現,將荊軻體解。秦王派王翦、辛勝攻燕。燕、代出兵攻秦軍,秦軍在易水之西破燕軍。二十一年,王賁攻薊(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軍,奪取薊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遼東(今遼寧遼陽)。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今遼寧渾河),再敗太子丹軍,消滅了燕軍主力。燕王殺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國未允。但鑒於燕、趙的殘余勢力已不足為患,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暫停進攻(參見秦滅燕之戰)。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賁攻魏,魏軍依託城防工事,拚死防守。秦軍強攻無效,遂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三個月後,大梁城壞,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參見秦滅魏之戰)。

同年,秦將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將項燕打敗,遭到重創。二十三年,秦王親自登名將王翦之門謝過,請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楚將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楚國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參見秦滅楚之戰)。

同年,在滅楚、魏之後,秦王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齊國拒絕秦國使者訪齊為由,避開了齊國西部主力,命王賁率領秦軍由原燕國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進攻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北)。齊軍士氣本不旺盛,對秦軍突然從北攻來,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軍一舉攻佔臨淄,俘齊王建,齊亡。秦王在齊設置齊郡和琅邪郡(參見秦滅齊之戰)。

秦王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了西周末年以來諸侯長期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王自稱皇帝,追庄襄王為太上皇。

秦始皇稱帝後,頻繁用兵,開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調發數十萬人,三攻嶺南,佔領百越之地(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軍隊北擊匈奴(參見秦攻匈奴之戰),收復被匈奴占據的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迫匈奴退往陰山以北。為了防止匈奴的侵擾,他把昔日秦、趙、燕所築的長城加以修繕,連接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設置了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的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傍)陰山至遼東」。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加強手中的權力,秦始皇採取了中央集權的政體,否定了丞相王綰提出的恢復分封制的主張,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後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縣置縣令,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協助皇帝處理政治、軍事、經濟等事務。這一政治體制加強了皇帝對政權的控制,開創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為後來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

為鞏固中央統治,秦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並將六國貴族和豪富12萬戶遷到咸陽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時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兩條馳道:一條東通海邊;一條南入吳楚,以便一旦發生叛亂,迅速調動軍隊鎮壓。秦始皇還多次到各地巡遊,以「威服海內」。

在經濟上,秦始皇於公元前216年發布命令,「使黔首自實田」,確認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以加強各地區的經濟交流。

在思想領域,秦始皇為了打擊儒生淳於越等反對郡縣制的言論,穩定民心,維護皇帝的權威,他採納了李斯的主張,下令除了醫葯、卜筮、種植(指農業)之書、秦國史書和博士官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等外,其它書籍一律燒毀。次年,又因為方士侯生、盧生違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結果活埋400多名儒生,製造了歷史上第一個「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陵墓。僅阿房宮和驪山墓兩項工程,就動用了70餘萬人力,給勞動人民帶來繁賦重役和飢寒交迫,激起人民起來反抗,為秦朝的迅速滅亡種下禍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患病,七月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東北)。死後不入,即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參見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

點評: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雖然他在晚年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他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評論的:「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津,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史記·秦始皇本紀》)

閱讀全文

與秦始皇是哪個故事裡面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體檢彩超查的什麼 瀏覽:97
上海的婚姻登記處在哪裡 瀏覽:246
銅陵經濟開發區什麼級別 瀏覽:186
不依賴你那要婚姻干什麼 瀏覽:686
雞肋婚姻的感覺是什麼 瀏覽:350
愛情的名言佳句有哪些 瀏覽:485
怎麼結束一段沒有愛情的愛情 瀏覽:61
華山論鑒美女主持人叫什麼名 瀏覽:465
感情上有什麼數代表愛情 瀏覽:153
網站在線觀看 瀏覽:594
愛情mp3怎麼下載 瀏覽:302
愛情數字9716是什麼意思 瀏覽:477
奧特曼之母給怪獸生孩子電影 瀏覽:438
講盡可能多的故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85
好看的國產劇情片 瀏覽:802
美國床戲電影 瀏覽:21
電梯戰神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73
浙里辦怎麼查婚姻登記情況 瀏覽:816
口吃了事業單位面試怎麼辦 瀏覽:654
高清觀看免費韓國片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