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情中的化學反應
在愛情中,人的身體能產生4中化學物質,多巴胺,腎上腺素,苯乙胺和催產素。愛情產生的初期,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苯乙胺會大量分泌。多巴胺使人感覺到世界的美好,會對陌生人微笑,正腎上腺素流過大腦時產生的生理效應為心跳加速,手掌出汗,臉頰泛紅,甚至食慾不振,失眠心煩等。苯乙胺也是巧克力中的一種化學成分,使人產生一種甜蜜的感覺。
通常產生在愛情的初期,也就是熱戀的階段,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苯乙胺這三種成分會急劇累積,產生極其強烈的快感,而這三種物質對邊緣系統影響極大,於是在特定環境下,大腦主要由邊緣系統控制,額葉皮層處於比較壓抑的狀態。此時,人變成了感情的動物,戀愛中的人往往會無視對方的缺點,變得盲目。【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男人只有一個情感中樞,而女人左右大腦都有情感中樞。所以女人情感比男人要豐富。在愛情中,邊緣系統更容易佔主導地位。戀愛中的女人是傻瓜,這不是句玩笑話!】
當然,這幾種化學成分的高濃度維持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認為是三年左右。人總是會回歸到感性與理性平衡的狀態,慢慢清醒過來。此時,額葉皮層在對愛情的評價中開始發揮主導作用,雙方開始各自的理性評價。與此同時,催產素也開始漸漸產生,使雙方產生親情和依賴感。雖然催產素不會使人產生狂熱的激情,但能給人帶來更多安全感和歸屬感。
幾乎人人追求愛情,但到頭來愛情卻是一系列的化學反映的結果,大多數人只能忠實的按照化學反映的順序來行動。所以,一場愛情的嚴肅程度充其量像吃過一道美味菜餚或是做過什麼刺激的游戲一樣,我們要從中得到的其實是受動物性控制的快感。而且,很多異性之間之相識初期相互吸引,同樣是受到動物性控制,因為經常聽到有人說,就是感覺他/她好,他/她就是對我有吸引力。所以,對於只受化學物質操縱的愛情其實是很低級的東西。
所以,開始嚮往能夠多用理性分析後得到的愛情。愛情還是一種實現自我完整的手段。盧梭說過,每個人心底里都有完善自我的願望。當人們覺得某 個人身上有自己渴望卻無法具有的品質(人的性格一部分是天生的),就會對對方產生無限的憐愛之情,擁有對方就是擁有了對方的性格和品質,從而達到自己完美自我的目的。所以,下次愛情靠岸的時候,會多些了解,我想看到自己所缺的,也想看看他缺了什麼。我想明確的知道我在追求什麼,對方在追求什麼。
愛情三階段
當我們沉浸在愛情之中的時候,我們似乎只能任由我們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所控制。現代研究表明愛情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本能
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等性激素激發起人們的沖動。雄性激素並不僅僅對男性起作用,對於激發女性的性慾,它同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階段二:吸引
這是真正地被愛情所左右的階段。當人們墜入愛河,除了愛,再沒有別的。他們甚至可能因此而寢食難安。心甘情願地消耗大把時間為他們的心上人魂牽夢繞。
在吸引階段,一組名為「單醯胺」的神經遞質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
多巴胺——除了能被愛情激活,它還可以被可卡因和尼古丁激活。
腎上腺素——可以使我們分泌汗液並可使心跳加速。
5-羥色胺——對愛情而言,最重要的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可以讓我們進入暫時的瘋狂狀態。
階段三:依戀
吸引階段總會結束,之後如果這段關系還能繼續下去的話,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依戀階段了。人們不能永遠停留在互相吸引的階段,否則其他任何事情都進行不下去了!
依戀是一種較長時間的承諾,是讓伴侶們繼續相伴直至產生愛情結晶的一個紐帶。這個階段神經系統分泌兩種非常重要的激素,有研究證明這兩種激素在社會關系方面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催產素——這種激素在母親生產時由腦垂體後葉分泌,可以促使乳房分泌乳汁。這種激素可以幫助母親和孩子之間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在性愛達到高潮時男女雙方都可以分泌這種激素,它可以加深伴侶之間的感情。一種理論說,伴侶們性愛的次數越多,他們之間的關系越親密。
2. 愛情會引發身體的哪些化學反應
愛情是人世間的一種最美好的感情,不過愛情其實是化學反應,不過誘發化學反應的是有魅力的異性,因為是化學反應,就一定是身體的一些活性物質的分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激素分泌開始減少,那種濃烈的愛情的感覺也會淡了很多。愛情那麼美好,是人們的一種追求,當愛情來臨的時候,體內會產生很多讓人體感覺很美好的活性物質,這就是愛情引發的化學反應。
3.還有一些激素比如內啡肽是用來安撫愛情冷靜下來以後的情緒的。大家都知道,愛情不會一直都那麼的熱烈,因為愛情是有張力的,轟轟烈烈之後就是平靜,這也符合自然規律,當然上面的那些興奮激素就會減少了,然後在此時,內啡肽這種讓人感到平靜而又溫暖的激素就開始增多了,這是愛人們長期相處時候的激素,也有幸福的感覺。
愛情就是化學反應,不過是遇見愛人以後的體內化學反應。愛情就是因為有了這些化學物質才會感到這么多美好的感覺,這說明大自然是支持人們相愛的,不過愛情也是有度的,愛情的化學物質也是會減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