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對愛情的渴望出自哪裡

對愛情的渴望出自哪裡

發布時間:2023-02-06 04:03:50

① 請教羅素的一句名言的出處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

出自《羅素自傳》,文中序言部分

② 我為什麼而活著,出自誰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我尋求愛情,首先因為愛情給我帶來狂喜,它如此強烈以致我經常願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

我尋求愛情,最後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聖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這就是我所尋求的,雖然它對人生似乎過於美好,然而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樣的熱情尋求知識,我希望了解人的心靈。我希望知道星星為什麼閃閃發光,我試圖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數字支配著萬物流轉。這方面我獲得一些成就,然而並不多。

(2)對愛情的渴望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出自伯特蘭·羅素的《我為什麼而活著》,《我為什麼而活著》是《羅素自傳》的序言,作者是伯特蘭·羅素。本文是羅素的思想隨筆,從中可以窺見思想家羅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偉大人格。先後收錄在江蘇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

羅素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用文學的筆法,對這個永恆的命題作出了響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動的亮出了自己的思想。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回答作為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

第一、對愛情的渴望。

第二、對知識的追求。

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我為什麼而活著

③ 望穿秋水表達什麼意思

望穿秋水表達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秋水比喻人的眼度睛。眼睛都望穿了。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望穿秋水表達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秋水比喻人的眼度睛。眼睛都望穿了。出自《西廂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彙,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傑出代表。

《西廂記》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被明代的李日華改編成南曲《西廂記》,清代以後崑曲、京劇等各種地方戲都在演出,而且對湯顯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歷代文人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尤為青睞,現傳明、清刻本不下百種,為古典劇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義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譯本,影響所及,遍布全球。

④ 愛不知所依,至死不渝.出自哪本書,是什麼意思

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題記

原文:情不知所以,而一往情深;愛不知所依,卻至死不渝。

意思是:

愛戀的時候本來沒有所謂「開始」一刻,是在無聲無息之間發現自己的心已經投入,已經牽掛;

真的愛戀,不是依附於什麼而生的,愛本身已經足夠堅強,有愛的人能夠獨立堅定地走下去,無論面對什麼,若愛存在,人可以無往不勝,直到最後。

(4)對愛情的渴望出自哪裡擴展閱讀:

《牡丹亭 》評價:

《牡丹亭 》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

《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⑤ 成年早期我們對於愛情的渴望,究竟是來自於哪裡

關於愛情的形成,我們對此總是不知所措,有人認為是一見鍾情,有人認為是日久生情。心理學家們關於人的心理發展觀的研究,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到正確的解答,一起從發展心理學里看看,人生發展的規律。

與此同時,在埃里克森之前,還有一位響當當的人物也提出了人的心理發展觀,那就是弗洛伊德。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觀點。

1.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觀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發展需要歷經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特點不同,總共有五個階段。

①口唇期(0-1歲):這個階段心理特點是渴望快樂和滿足,並不能理解他人與自身是分離的狀態。

②肛門期(1-3歲):這個階段心理特點是學會如何獲得愛,表揚和贊賞等。

③性器期(3-6歲):這個階段心理特點是出現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的現象。

④潛伏期(6-13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將力比多主要放到了學校的學習和游戲之中。

⑤生殖期(13歲以後):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容易做出沖動行為,並對成人產生抵觸情緒。

以上這五個階段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心理發展階段特點,可以看出始終是圍繞著人的本能和性慾展開的。

這也是很多後來心理學家對其理論提出批評的地方,談起弗洛伊德我們想到了精神分析 ,而大多想到了力比多發展觀念,但不可否認弗洛伊德在心理學其他方面的重要貢獻,推動心理動力學的完善發展。

2.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觀

同樣是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的目標和特點各不相同。

成年早期:心理特點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 ,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愛的品質。

另外弗洛伊德的理論只劃分到青春期為止,而埃里克森的理論則是貫穿人的一生。

弗的理論特別強調兒童早期經驗對心理發展的影響,而埃的理論則強調整個社會文化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二者之間也有聯系,即埃里克森的理論是對弗洛伊德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但同時也具有自身特色。

所以在這個時期,人們大多渴望獲得屬於自己的愛情。屬於心理發展危機的正常現象,是普眾不可抗拒的人生發展規律。

⑥ 羅素傳3:對愛的渴望與錯誤追求

羅素的個人嘗試告訴我們,任何人想要完全掙脫基因、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的影響,都是徒勞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羅素關於獨立平等的自我互相融合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愛情不是邏輯推理,它有其自己的規律,要愛就必須放棄自我,而只有敢於放棄自我,才能獲得自我。

我給你推薦的書是英國哲學家瑞·蒙克寫的兩卷本的《羅素傳》。

1.羅素情史

羅素是個哲學家,而且研究的是數理哲學,但他最後卻拿了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他能夠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呢?主要就是因為他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婚姻與道德》。剛剛構思這本書的時候,羅素曾經想把書名叫做《性自由》,後來在美國出版的時候又改為《婚姻革命》,總之這本書可謂毀譽參半、風行一時。1940年,這本書在紐約引起一場反對羅素的運動,搞得羅素丟掉了紐約城市學院的聘任,十年之後,這本書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公允地講,羅素的觀點雖然在當時被視為異端邪說,但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接受了。羅素談到,過去的社會觀念和宗教信念認為性是有罪的,但是這種道德准則其實是「由生活在一個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社會中未受過教育的人提出的古代禁律」。他的意思是說,這是很久以前教會的神父主張的教義。羅素指出,這種教義使得人們對性有一種莫名的恐懼,而這種恐懼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羅素認為,性關系應該「盡可能建立在男女之間的深摯、認真的愛情之上,這種愛情溶進雙方的整個人格並且導致一種結合,使每一方都從中得到豐富和擴展」。而且,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孩子就應該使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關照。你看,這其實不都是人們已經普遍接受的婚戀觀念嗎?

要說羅素的學說有什麼令人不安的地方,那可能是他關於「不忠」所持的寬容態度。在他看來,男女雙方都沒有權力支配對方的人格和需求。羅素寫到: 「不應把不忠視為可怕的事情」,要「堅信深摯而永久的愛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是比妒忌牢固得多的紐帶。

我們剛剛講的是羅素對婚戀的主要主張,接下來,我再給你講講羅素的情感生活。他一生結過四次婚,同時還有很多女友,但他的情感生活並不幸福。

羅素的第一任妻子叫艾麗絲。他17歲早戀,艾麗絲比他大五歲。羅素的祖母堅決反對這場戀愛,但這反而激發了羅素的叛逆心理。等他到了21歲,可以每年有一筆自己支配的遺產收入,他就跟艾麗絲結婚了。羅素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艾麗絲幫他打點內內外外的事務,但羅素卻慢慢覺得婚姻生活太過平淡,沒有了他想要的激情。羅素開始移情別戀,他愛上了自己的老師和同事懷特海的太太,還跟一位有夫之婦奧托琳有染。

羅素的第二任妻子叫朵拉,比羅素年輕很多,他們兩個志趣相投,朵拉和羅素生了一男一女,看到孩子出生,羅素覺得這是天下最快樂的事情。他甚至和朵拉一起創建了個學校,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自家孩子和朋友家的孩子,但這所學校的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朵拉在婚戀觀念上和羅素很像,他們覺得自己是對的,要挑戰的是陳舊腐朽的主流社會觀念。朵拉也有自己的情人,還和情人生下來孩子,這讓羅素深受刺激。

和朵拉離婚之後,羅素在1936年再次結婚,第三任太太被稱為「彼得」,她曾在羅素開辦的學校里教過書。「彼得」跟著羅素度過了在美國的幾年漂泊動盪的生活,她後來情緒不穩定,幾次試圖自殺。兩人最後分手。

羅素的第四任太太是伊迪絲·芬奇,他們相識很久,但直到伊迪絲55歲、羅素84歲的時候兩個人才走到一起。伊迪絲非常低調,對羅素可以說是百依百順,這段時光或許是羅素一生中最平靜快樂的時候。

2.羅素錯在哪裡?

很多從來沒有讀過羅素哲學著作的人也會深受其影響。20世紀的「婚姻革命」和性解放運動,羅素居功甚偉。但是,羅素倡導並實踐了所謂的「開放婚姻」,卻把自己的人生折騰得一團糟。蒙克的《羅素傳》下冊寫他50歲之後的人生,簡直讓人不忍卒讀。

那麼,如果我們復盤一下,羅素的愛情觀錯在哪裡?

羅素非常強調平等而完整的人格之間的交流。羅素持有他所謂的升華愛情觀。他經常講到,愛情採取的形式是一個自我與另外一個自我融為一體,在他的很多書裡面,這個觀點反復出現。在羅素看來,幸福的婚姻存在於相互尊重和深摯感情之中。他所說的互相尊重,就是不能去干涉別人的自由。在他看來,有了這些,男女之間的真正愛情就是「整個人生中最富有成果的經驗」。

問題就出在這里。羅素太在意自我,他一定要先保持自我,然後再跟別人互動。如果愛情需要忘記自我,奮不顧身地去愛另一個人呢?在羅素看來,這是不可想像的。換言之,他被困在了自我的邊界里。當然,他也一直在努力去擴大自我的邊界,但他顯然無法做到走出自我的邊界。

公允地講,羅素並不是一個花花公子,他追求的不是性慾的刺激,而是精神的激勵。比如他和懷特海太太的戀情,就是純粹的柏拉圖戀愛,懷特海太太很聰明,一方面默許甚至鼓勵羅素表達對自己的仰慕,另一方面又很謹慎地防止羅素做出非分之舉。羅素在選擇戀人的時候,特別在意她們的性格和思想。如果根據羅素的戀人們的說法,羅素在床笫之間並非高手,但他實在是太聰明了,所以很有吸引力。英國作家王爾德說過一句很刻薄的話,他說,什麼東西都能跟性扯在一起,唯獨性跟性沒有關系,性只跟權力有關系。顯然,很多女性喜歡羅素,是因為他有才、有名、自帶光環。

人並非完全理性的,人受到基因、環境、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就拿羅素來說吧,他的家族有精神病的病史,這讓羅素始終感到恐懼。這種恐懼又增加了他的孤獨感,影響到他和普通人的交流。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羅素對親人的冷酷無情。他和幾任前妻分手的時候都表現得異常冷漠、殘忍,他曾經非常疼愛自己的長子約翰,但最後卻和約翰反目為仇。羅素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他自認為能夠尊重配偶的選擇,但當朵拉和情人生下孩子的時候,羅素一樣控制不住自己,勃然大怒,要登報聲明這個孩子是個私生子。羅素在英國更容易被公眾接受,但和美國社會卻格格不入。

零秒思考

1.羅素一生的情史,四次婚姻,坎坷不順,名氣大,才子反而讓他難以獲得愛情,擁有穩定的家庭,讓人唏噓。

2.從羅素的一生來看,他推動了性解放運動,與多名女性有染,一部性與婚姻的書讓他毀譽參半,後來卻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3.縱觀羅素,當然在數理哲學上有建樹,在文學上有成績,他一生的三種激情,也是大多數人人生追求,但求而得之,難得圓滿。達則儒生,隱則老莊,也行中國哲學更愜意些。

閱讀全文

與對愛情的渴望出自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thai movie 瀏覽:745
佟大為演的戰爭電影叫什麼 瀏覽:385
掃毒3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839
男主調香師抓了好多女人做實驗 瀏覽:997
0K影院 瀏覽:822
圖片搜電影 瀏覽:521
免費觀看電影大全 瀏覽:634
泰國床上有蛇在線觀看 瀏覽:843
日本激情動作電影合集 瀏覽:122
安然4點45分是什麼電影 瀏覽:387
男主和女主學生喜歡老師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652
芊芊影視最好看的電視劇 瀏覽:377
嗶咔如何觀看完整版 瀏覽:554
年輕的李銀美扮演者 瀏覽:501
美國一部倫理出軌還拍照的電影 瀏覽:1001
假面騎士所有電影 瀏覽:501
男男do電影 瀏覽:999
長澤辛 瀏覽:4
日漫電影16年的 瀏覽:656
人間乾旱父親變成神龍拯救世人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