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應對才能保證兒童的健康發展

如何應對才能保證兒童的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2022-10-02 14:35:13

⑴ 教師及家長促進幼兒正常發育和良好發展的具體方法

摘要 教師及家長促進幼兒正常發育的具體方法:

⑵ 你認為應該如何促進學前兒童的全面發展

著眼點使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每一個年齡階段所掌握和達到的標准都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聯,目標在前,內容方法在後。在工作方法上,拋棄了填鴨式教學方法,採取幼兒樂於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澆水等一系列措施無非是助苗成長,而拔苗助長只會摧殘和毀滅幼苗。

(2)如何應對才能保證兒童的健康發展擴展閱讀: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和諧發展為宗旨,並以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實施的、著眼於培養幼兒基本素質的教育。全面發展並不意味著個體在各方面齊頭並進地、平均地發展,可以允許幼兒個體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⑶ 如何應對孩子成長的挑戰

《孩子:挑戰》讀後感

    早飯時,我一邊盛飯一邊喊:「二寶,快出來吃飯了!」,二寶起床後一直在玩玩具,他說:「媽媽,我再玩一小會兒!」。兩分鍾後,「二寶,你在干什麼?該吃飯了!」,二寶還在玩他的玩具,「媽,再等會兒啊!」。很多時候,開飯時間到了,可是,孩子卻不能按時和大家一起用餐。面對孩子的拖延,我們該如何應對?

     孩子拖延時間、懶惰、不能很好完成穿衣、吃飯、兄弟姐妹間吵鬧等,這些是孩子成長中常常出現的現象。孩子出生後,伴隨著成長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父母在面對種種挑戰時,如何應對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作為家有二寶的我,也常常被這些問題所困擾。讀過很多心理學和育兒書籍,例如《好媽媽勝過好老》、《抓住孩子敏感期》、《和孩子劃清界限》、《我的事業是父親》等等。在閱讀中收獲了很多。但似乎一直沒有找到具體的方法。

    《孩子:挑戰》是美國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所寫的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在書中從心理學角度詳細具體的分析了不同問題時兒童的心理,以及給出家長可以怎麼做。下面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

  一、 堅定而非強硬。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立規矩時,我們需要做到平和而堅定。堅定而非強硬,堅定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原則和底線,強硬是將成人的意願強加孩子。

     二寶在三周歲時,晚上洗漱時間到了,我邊准備邊說:「二寶,該洗小腳丫啦!」,二寶說「我不,在過會兒。」過了兩分鍾,我再次喊二寶,二寶哼哼唧唧的,並沒有行動。我走進態度平和堅定的說:「二寶,媽媽再說一次啊,現在我們一起洗漱,然後上床睡覺,如果現在你和我一起洗漱,過會兒你就自己做啊,媽媽不會陪著你的。」二寶好像「耳聾」一樣,繼續玩他自己的。五分鍾後,二寶開始哭鬧著讓我陪著他洗漱,但是我堅定地說,「媽媽,剛才說過了,現在需要你自己洗漱,因為你已經錯過了時間了。」二寶一聽,開始了哭鬧。三分鍾後,似乎感受到只能遵守約定,他很不情願的說:「好吧」,開始了第一次自己獨立的洗漱。自那天起,二寶認識到,洗漱時間必須洗漱,再也沒有出現拖延了。

    堅定,是我們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媽媽可以決定應該做什麼,並且做出來。堅定就是我們要拒絕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或者過分要求,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孩子常常哼哼唧唧要吃糖果,哼哼唧唧要拖延看動畫片,該吃飯時不吃飯等等。面對孩子的挑戰,我們很容易失去耐心,大喊大叫,甚至表現的無計可施,最終順從孩子的意願,這樣就給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可以通過哭鬧、哼唧達到自己的目的」,實際上,孩子在得到「好處」的同時,也贏得了父母的關注。以這種方法獲得關注途徑並不「健康」。

   二、利用自然結果和合理邏輯結果。利用自然結果就是給孩子體驗自己行為的後果,就是給孩子一個真實的學習機會。

   大寶讀小學時,每學期都有幾次忘記帶自己的課本或者作業,而他能做的就是打電話「媽,我忘記帶作業了,能幫我送到學校嗎?」。每次聽完電話就放下工作快速把作業送到學校。可是以後會忘記帶其他的物品。我們該怎麼辦呢?

    面對孩子的遺忘,我們要淡定,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插手,孩子會怎樣?孩子可能會挨老師的批評,這就是事件的真實的自然結果。自然結果事沒有父母的干涉,壓力完全來自於現實情況,這樣的結果往往最有效。

    吃飯、寫作業、睡覺時孩子拖延。拖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想繼續玩會兒,或者繼續看會兒動畫片,或者贏得家長的關注,實際上更多時候是孩子缺少正確時間觀念。面對孩子拖延時,我們可以利用「沙漏」或者計時器,和孩子約定「五分鍾後,停止玩耍,開始吃飯或者寫作業!」,一旦時間到了,如果孩子還繼續拖延,家長該怎樣做?父母應該態度平和而堅定地,什麼也不說,不說教,立刻收拾玩具或者關掉電視,帶著孩子去做該做的事情。

    早飯時間,二寶拖延不吃早飯,「媽媽,我再玩一會兒!」,「好啊,那五分鍾後一定吃飯啊!」。五分鍾後,他仍再繼續玩玩具。那天我平和地拿走了他的玩具,說「時間到了,該吃飯了!」。大約一分鍾後,二寶無奈的說「好吧,我吃飯!」。第二天,再次上演這一幕。當我要拿走玩具時,他立刻開始吃飯。被沒收玩具是孩子體驗到了時間界限,是遵守時間約定的邏輯結果。

   二寶開始吃早飯,可是吃了幾口,就說,「媽媽,我吃飽了!」。這是常常遇到的情境。我們該怎樣做?

孩子不吃飯的目的,是要得到父母的關注。吃東西是人的本能。當孩子吃飯出現問題時,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了問題。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父母引導孩子吃飯的最佳方法,就是|「允許」他吃飯。如果他拒絕吃飯,父母應該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完成避免說教。大家正常吃完飯後,正常收拾碗筷。到下一頓正常開飯。如果孩子繼續拖拖拉拉,可以繼續保持友善氛圍。父母的態度暗示孩子:「如果你想吃飯,就吃,這里有,如果不想吃,說明你不餓!」 。如果孩子拿著食物玩,父母可以直接收走食物。不必恐嚇或者懲罰。(如果不吃飯,就不讓看動畫片屬於懲罰)。也不用獎賞(吃飯就可以看動畫片。)一個小時候,孩子可能會到處找零食,開始抱怨肚子餓。 父母可以有好的說:「孩子,你肚子餓,一定很難受吧,真糟糕,咱們午飯12點開始。要等那麼久才有東西吃,真糟糕啊。」此時,不管孩子用什麼方式表現出多麼可憐,父母都要讓他體驗「餓」的感覺,因為這是不吃東西的自然結果。

面對孩子吃飯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父母要發自內心地不再意他的吃飯。吃飯是孩子個人的事情,他可以自己做決定。他可以吃飯也可以選擇不吃飯,結果是,吃飽飯的結果就是滿足感和舒服,不吃飽飯就會飢餓難受。這就是吃飯和不吃飯自然結果。

孩子在承受不良行為的自然結果時,經歷了一次真實和誠實的學習經歷。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新的認知,在成長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說教、懲罰或者獎勵往往不利於孩子成長,在懲罰或者獎勵時容易誤導孩子形成為了「獎勵」或者「避免懲罰」是正常行為的結果,這樣就掩蓋了事情真實的結果,形成錯誤的認知。

三、退出沖突。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往往彼此雙方在爭奪權力。最佳的方法就是「退出沖突」。

大寶寫作業時間,「媽媽,我不想寫小試卷了(老師要求考試的試卷)」,情緒很低落,「為什麼啊?小測試必須的寫啊,一會兒還要查分數呢!」,我和大寶開始了權力之爭,火氣越來越大。這時,我們該怎樣做呢?

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執,是兩方面都有問題,戰爭是兩個人沖突的結構。如果其中一方退出戰爭,另一方就無法繼續。如果父母退出了,孩子就沒有了對手,沒有對手或者觀眾,即沒有人需要他擊敗,也沒有人可以用來逞威風了。「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父母和孩子間因為學習而常常發生沖突,父母希望孩子按照爸媽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卻不願意甚至拒絕執行,有些時候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沖突就此發生。大部分父母想強迫孩子順從自己的意願,體現「大家長」的威嚴,而孩子爭執中也希望獲得權力,他的行為表達了他想什麼就做什麼,這時候,媽媽很容易捲入這場戰爭。彼此雙方爭吵越演越烈,結果兩敗俱傷。

解決的辦法有很多,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從戰爭中退出。當我們發現已經捲入了「權力之爭」時,急需要做的就是「停止戰爭」,我們可以拿著手機或其他可書記到衛生間待會,這個技巧成為「衛生間方法」。在衛生間里,可以暫時讓我們撤離戰場,聽聽音樂,瀏覽視頻等等。實際上,逃離戰場,可以讓彼此放緩情緒,像消防員「滅火」一樣。孩子也因為沒有了對手,發現爭執失去了意義。也會慢慢思考應該怎麼做。

我和大寶之間的爭執,以我主動撤出為轉折點。在我准備晚飯時,他態度平和了很多,主動幫我「下樓打水」,晚飯後按時在規定時間完成小測試。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哼哼唧唧哭泣的階段,父母該怎樣應對呢?用「糖果」哄孩子?打屁股嗎?一個方法是利用孩子喜歡的事情(聽故事)轉移注意力,另一個辦法就是退出戰爭。父母在忍受孩子哼哼唧唧時很容易失去耐心,所以,此時需要快速退出戰爭,讓自己情緒冷靜下來。一般情況,孩子會很快改變說話的腔調,不在哼哼唧唧了。

我們說的「退出戰爭」的關鍵點,並不是拋棄孩子。我們心裡仍然有對孩子的愛,有親情和友善。沖突時退出,是在幫助我們維護和孩子的感情。當我們和孩子間發生爭吵時,雙方都不會覺得有「愛」,可能還有「討厭」。例如,我們常想「真想不要你了!」等。孩子也會想「我怎麼有這樣的媽媽啊!」。當我們巧妙的退出時,會發現孩子會給我們一個驚喜。因為孩子需要歸屬感,當孩子發現戰爭中只有自己時,他會感到不安或者迷惑,而不再繼續生氣和憤怒。很快,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如果在家裡形成這樣的習慣,孩子就能感受到界限。以後再出現類似的爭吵時,當媽媽退出戰爭時,孩子會很快改變行為。

我們成功的「退出戰爭」後,接下來可以引導孩子合作,採取恰當的方法引導孩子朝著我們「需要」的方向發展。孩子會逐漸發現在合作能得到更多,因為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真正的尊重,真正的愛。強調的是,我們希望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必須先有「引導他改變」的態度,而不是「強迫他改變」的行為。

⑷ 疫情期間,我們該如何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專家對此是如何解讀的

在疫情期間,應該更加關注孩子們的情緒變化。

比如什麼時候開始學習、什麼時候鍛煉、什麼時候休息。培養孩子自己控制時間和分配事情的能力,讓孩子有一定的時間管理和計劃能力,學會珍惜時間,有效把握時間,培養自律意識。當然,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榜樣形象。父母應該保護孩子不受太多負面信息的干擾。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告訴他們簡單、明確、必要的信息,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

⑸ 如何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關注孩子身心健康,需要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時,做到下面幾個方面:
1、不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2、不過分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3、不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4、不對孩子喜怒無常
家長與孩子相處時,要保持情緒上的剋制。千萬不要高興時孩子要星星要月亮也答應,可等到生氣時馬上就對孩子亂喊一通,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5、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6、不要在孩子的同齡人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導致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⑹ 怎樣才能讓孩子健康發展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不言而喻的,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環境?但實際上也不盡然,有些家長有此心卻不懂如何做。

比如,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瞎吃瞎玩,不鍛煉不勞動,養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家長之間有矛盾經常爭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環境。破碎家庭、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

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來安慰疏導孩子,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或溺愛或過分嚴厲等極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遠用正面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看到希望,認為自己確實有希望呢?

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善於說好聽的話,尤其對孩子,無論他們做的如何,都常誇獎說:「乾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類。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正面激勵孩子。

我們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而愛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糾結在為什麼丟了5分上。高標准嚴要求固然正確,但無形中也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3、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成人總是比孩子有力量,無論是拼體力還是鬥智能和經驗。因此大人與孩子較勁斗強本來就不平等,勝利了也不光彩。

當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賽一些他們擅長的具體

⑺ 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必須抓住哪些細節父母要做些什麼

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必須抓住哪些細節?父母要做些什麼?

不要對你的孩子太嚴格。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放任不管,但過於嚴格的控制可能會壓抑孩子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作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選擇。只有從小就能享有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和舒適。大多數不合群的孩子都是抑鬱的,因為他們可能時不時會遭受孤獨,享受不到友誼的溫暖。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尤其是同齡的朋友。性格內向、抑鬱的孩子更適合交比較開朗、樂觀的朋友。

⑻ 孩子的健康才是父母最關注的,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證孩子的健康呢

引言:父母最關注的一直都是孩子的健康,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如何去保證孩子身體健康呢?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⑼ 維護和促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有哪些

一、如何培養兒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問題
1、以身作則,身教重於嚴教兒童對一種家庭氣氛的心理承受力表現在他對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適應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們時刻要意識到身旁有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瞅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範、少說教。

2、要有民主的行為作風作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獨立人格,作風民主、和藹可親,這對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長將產生極為有利的深刻影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子女既是長輩,也是教師和朋友,切忌把"社會角色"帶進家門;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才能發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千萬不能按家長自己的主觀意志隨心所欲、拔苗助長;家庭內出現矛盾和分歧時,切忌急躁、粗暴,盡可能地熱心腸、冷處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3、和諧的家庭氣氛家庭成員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關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條件。家庭和諧的關鍵是居於核心地位的夫婦雙方,因此,有責任感的家長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成才,有必要認真研究一下作配偶的特殊藝術和家政科學。

4、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父母樂觀、鎮靜、愉快的情緒對孩子可以產生具大的感染力,父母應自覺克制來自各方面的煩惱、傷感和憂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讓孩子感到家庭是溫暖迷人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氣氛也應充分考慮其教育的影響。目前有些家長對家庭陳設、衣著服飾、吃喝娛樂等十分注重,對子女的智力投資,學習休息和身心健康卻漠然處之,這是萬萬要不得的,任何一位家長都不應低估這種"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二、兒童心理健康有什麼標准
1、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3、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4、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5、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6、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7、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9、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10、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三、兒童的心理衛生問題有哪些
1.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

2.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3.兒童疾病類問題。如:自閉症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注意力難以集中、肌肉協調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緒不穩易發怒、過度敏感。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4.恐懼症。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5.兒童抑鬱症。典型的抑鬱症表現為,當令人高興的事發生時,病人仍然沒有積極的反應。除了情緒反應之外,非典型的抑鬱症還需包括其他表現,如增加胃口、增長體重、增加睡眠和行動遲緩。例如,典型的抑鬱症有普遍失眠的表現,而非典型的抑鬱症表現正好相反,這些孩子睡覺的時間比普通孩子更長。

四、家庭因素對兒童性格的影響有哪些
1、教養方式:

(1)父母教養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於與別人交往協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父母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驕傲;

(4)父母過於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父母教養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

(6)父母支配型教養孩子,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

2、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猜疑甚至關系破裂(父母離異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3、家庭結構:有研究表明,來自兩代人家庭的兒童在好奇心、堅持性、夥伴威望、與人關系及對勞動態度上均優於來自三代人家庭的兒童。這主要與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等因素有關。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國獨生子女普遍的社會,如果不注重對獨生子女進行有意識的培養、教育,很容易使他們形成任性、不關心別人、自私等不良性格。

⑽ 高中霸凌事件頻出,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小時候越淘的孩子,長大後就越有出息,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孩子,不僅僅關心其學習成績還要多了解校內外的安全情況,多和孩子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一般來說,在受到欺負和暴力侵害後,孩子會出現情緒焦慮和行為反常,家長可以專門去觀察一下放學或者課間,和學校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學校是否有校園暴力現象,這樣既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能在暴力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

時刻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個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都給自己的孩子。孩子上學校之後,父母不可能永遠地跟著孩子的身邊,孩子在學校受到什麼樣的欺負,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但是現如今校園暴力視頻發的發生,很多孩子在學校就受到校園暴力的傷害。導致了他們的心理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父母一定要懂得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不對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給予關注。

閱讀全文

與如何應對才能保證兒童的健康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韓國三小時電影合集 瀏覽:123
曹查理好看的電影 瀏覽:552
電影 英文字幕 瀏覽:767
主角穿越竊聽風雲的小說 瀏覽:815
關於魚人 的電影 瀏覽:712
影視大全可以搜到的鬼片 瀏覽:770
如何在全國范圍內查詢電影排片 瀏覽:406
李彩潭當男科醫生那部叫什麼名字 瀏覽:201
污污的日本電影 瀏覽:804
美女母乳電影 瀏覽:553
民國恐怖驚悚電影 瀏覽:249
鐵皮鼓在線觀看無刪 瀏覽:459
韓國中文電影在線看完整免費版 瀏覽:565
高速救援孩子的電影 瀏覽:131
三個女人兩個被下葯韓國電影 瀏覽:308
電影光頭強 瀏覽:385
熊出沒大電影全部順序圖片 瀏覽:216
一部電影大概多少錢 瀏覽:144
十二星座什麼婚姻好 瀏覽:610
中國經濟影響了哪些大的企業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