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同學心理健康狀況的措施有哪些

同學心理健康狀況的措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2 22:23:22

Ⅰ 當你的同學夥伴遇到心理問題狀況時,你打算如何幫助TA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8

Ⅱ 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健全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為了塑造學生完整高尚的人格服務的。在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因為心理問題的解決有助於思想政治問題的解決,反過來思想問題的解決對形成良好而穩定的心理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那麼高校工作者要學會因勢利導以促使大學生在關注自我與關注社會發展之間達成一種平衡,而不是脫離社會實踐和社會責任,單純地沉溺於對未來的自我設計之中。同事要注意緩解由於對現實不滿所引起的反面情緒,以及因此產生的不良後果,以避免他們對社會產生敵意。具體的途徑:加強課堂理論教育、實施案例教育、開展實踐教育、注重個別教育、注重輿論導向教育。

(二)幫助和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與他人和諧相處,團結協作的前提,也是實現自我發展完善的必然要求,更是是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應針對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常出現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及時加以耐心引導和幫助,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去處理新的人際交往和復雜的人際環境,既主觀的認識自己,又客觀地認識他人。同時要著重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學生加強人際交往的品德修養,教育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學會信任、尊重、寬容,以誠相待,用真誠去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收獲真誠的友誼。學校還應經常組織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同學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重視對大學生心理知識的傳授,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高校要系統地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通過對心理健康、心理素質的分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集中輔導,採用多種形式,全面系統地訓練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並解決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健康與發展的問題。目前,高校多開設心理學課程,還可利用多種方式宣傳心理學知識,定期調查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掌握學生心理方面的突出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有組織地進行學生心理測試工作,建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主動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指導工作。

Ⅲ 大學生有哪些心理健康問題啊應對措施有什麼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可能會出現焦慮問題,因為大學生有很多的壓力比較大、時間比較多、容易陷入空虛之類的問題,所以很容易變得焦慮、緊張不安、很難安靜下來,同時伴隨頭暈、頭痛、惡心、腹瀉、腹脹等一系列的問題,嚴重時會出現焦慮上的疾病表現。

第二、比較常見的症狀就是抑鬱症的一些表現,主要就是出現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終日悶悶不樂,甚至委屈、以淚洗面、對於未來沒有希望感、自卑、自責等等。

第三、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適應障礙,尤其是到大學以後,對於一個新環境沒有辦法適應下來,同時有可能會沒有辦法和自己的新同學以及宿舍同學建立很好的關系,因此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很多的情緒反應。

第四、也有可能會出現各種成癮問題,比如說沉迷於網路或者抽煙、喝酒等一系列的問題。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8歲到25歲之間,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就業壓力,這個人群極其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如何克服?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是第一步。
大學生要客觀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及個人性格特徵,培養自信又謙虛的人格品質。自信可以使大學生朋友面對外界壓力時,足以應付低落情緒。謙虛可以幫助大學生明確正確的人生目標。
同時,堅強、隱忍、正直和誠信等也是優秀的人格品質,當大學生具備以上品質時,就可以輕松面對情緒和心理問題,不至於迷失。
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活作息時間是否科學。充足的睡眠、簡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人身心愉悅,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學業壓力大,少數人要面對情感壓力,如果睡眠不足,長期抽煙飲酒,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具有破壞作用。
因此,早睡早起、加強鍛煉、保持愉悅等科學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增進心理健康。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的重要轉型期,生理和心理在這個階段漸趨成熟。在轉型過程中,大學生難免會遇到心理沖擊,加強自我調節顯得尤為重要。
遇到困難,可以多一分堅定和堅強。遇到挫折,可以多一分隱忍和堅韌。大學生要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學會自我心理調節,靠自己的意志去對抗心理問題,增進心理健康。
總之,心理健康是個重要命題,不能過分忽視。以上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學生增進心理健康,僅供參考。

Ⅳ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解決辦法有:從學校的課程、制度方案著手、調整學生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習慣、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

1、自卑心理。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鬱,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自認為無葯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冷、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不少中學生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孤獨心理。個人在群體中所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無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狀態。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

一些中學生很少和別人交往,常常一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他們人際關系疏遠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們內心卻感到孤獨。

4、嫉妒心理。在中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5、唯我獨尊心理。一些中學生只沉湎於自我實現和個人奮斗中,處處都得以自己為核心,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雷霆、躺倒不幹,或觸犯到個人一點點利益就斤斤計較,對集體麻木不仁,對社會漠不關心。

6、厭學心理。厭學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慾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解決方法:

1、學校正規課程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的責任感、義務感。

2、學校規章制度的適應。要著重培養中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良好的作息習慣。

3、學校情緒生活的適應。應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積極體驗學校生活的溫暖和樂趣,防止自卑、恐懼、退縮、郁悶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4、學校人際關系的適應。教師應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交友指導。

5、學校課外活動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

6、學校集體生活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7、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課後要養成復習、預習,整理書包等習慣還是挺必要的。

8、對生活作息的適應。入學了,對原來的生活作息有所改變,但應及時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中學生的健康發展標准:

1、智力發育正常。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2、穩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3、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5、穩定、協調的個性。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6、熱愛生活。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Ⅳ 如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況下,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關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狀態。

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2、能與他人合作,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

3、能夠恰當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 基本上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

4、獨立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做決定,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5、有較強的意志品質,能夠承受挫折 ;

6、熱愛生活和學習,能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幸福感

7、在學習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潛力,有創新能力 ;

8、人格完善和諧 ;

9、智力正常(IQ>80) ;

10、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符合。

Ⅵ 學生心理問題的措施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洩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二)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明,熱線信箱十分有利於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於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於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三)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初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咨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有些情況下要進行心理治療,因此心理咨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於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並依據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Ⅶ 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你知道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嗎?孩子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以及環境的影響,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下面是我精心准備的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

1、學會認識自我,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做情緒的主人。讓青少年懂得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家庭、社會及學校要給他們提供適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擇、自負其責的機會;幫助青少年促進孩子自我實現慾望的產生和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宣洩辦法,多與父母老師和同學溝通,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2、學會善待他人,學會理智面對自我意識的矛盾。父母及老師要讓青少年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教會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技巧,讓青少年有機會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青少年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與父母的關系,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等。如果這些處理不好,有可能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孤獨寂寞、心境郁悶,容易造成自閉。當青少年感到壓抑、挫折、煩惱時,如果不方便跟父母老師交流的時候,讓親少年學會與同伴們多交流或學會傾聽其他同伴們的問題,這樣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善待他人需要青少年正確看待社交,明白人際交往是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在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友誼對自身而言是受益匪淺的。

3、青少年的家庭、學校和教師要為青少年營造適宜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進行三位一體的心理輔導。

家庭方面:父母雙方要和睦相處,給青少年的成長提供舒適溫馨的生活環境。在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中成長的青少年,其心理其心理狀態通常是健康良好的,反之則內心深處是封閉、自卑、抑鬱的,這需要引起重視。

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2

1、情緒穩定、樂觀,能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主導心境始終處於輕松、活潑、快樂的狀態。雖然因學習、生活中的挫折、失敗或不幸,也會有悲、憂、愁、怒、煩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不會 長期處於消極、悲觀不可自拔的體驗中,更不會因此而輕生。善於適度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隨時排解各種煩惱,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 卑,自尊自重。決不因一時沖動而違反道德行為規范,能在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

2、善於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尊重友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表現出樂群性,有人際關系交往的慾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穩定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互助,對人善良、誠懇、寬容、公正、謙虛有愛心。能尊重他人的權益和意見,正確對待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善於與各種類型的人相處。

3、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樂於學習、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出來,取得成就,獲得滿足感。能夠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自覺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而不以此為負擔。在遇到困難時,能努力去克服,爭取新的成就。

4、有正確的自我觀念,能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能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僅能現實的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而且還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中的優缺點,能做到客觀、恰當的自我評 價,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視現實,生活、學習目標符合實際,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尋苦惱。對自己的不足或某些無法補救的缺陷,能正確對待,安然接受。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處於協調統一之中,有正確的人生觀,能以此為中心,把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樂於生活、學習,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胸懷坦盪,辦事機智果斷,表裡如一,行為上表現出一貫性與統一性。

6、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禦機制。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時,能夠表現出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響或改變自己的目標和正常的學習生活。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 意志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自覺運用自我防禦機制,隨時可排泄影響學習和健康的情緒困擾,消除各種焦慮、緊張、恐懼、煩惱等情緒現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 平衡狀態。

7、熱愛生活、熱愛集體。

有現實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熱愛自己的學習生活,積極投入有樂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對社會和對國家有意義、有價值。能 堅持不懈的努力,從事有意義的事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承擔社會義務,善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

8、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符合年齡特徵。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其認知活動、情緒反應、性格特徵等心理特點以及行為表現應與其年齡階段相符合,與其充當的社會角色相適應,保持一定年齡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9、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能夠根據客觀的需要,主動調整自己的言行,在暫時無法改變客觀環境的情況下,能主動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環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態,並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過強的逆反狀態。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能保持相對穩定而常態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變故和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的改變而產生過度的焦慮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負擔。能坦然處 事,保持安寧的心理狀態。善於合理的提出和表達自己的意願及要求,不盲目沖動,不表現與成人的反抗對立的情緒。能有效的控制和改變消極的逆反心理與行為, 使之健康地成長。

Ⅷ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歡迎來參考!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狀況

(一)適應性問題。包括對環境和人際關系的適應、對學業的適應、對經濟狀況的適應和對生活自主性的適應。進入大學後,面對陌生的環境、生疏的人際關系,絕大多數大學生表現出不適應,心理沖突多,情緒起伏大,在實際生活中常出現諸多矛盾。如孤獨感與強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情緒與理智的矛盾;幻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當對這種因環境改變而出現的焦慮、不安、孤獨感超過限度時會產生心理問題,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有一部分同學對學習的適應常常會出現問題,表現為學習不得法、考試焦慮、不會安排學習時間和計劃,一旦考試的環節出現問題,就會表現出不自信,情緒低靡,甚至厭學等。

(二)人際交往問題。進入大學,人際交往面拓寬了,復雜的人際關系往往使學生不知所措。大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易引發人際沖突,陷入孤獨、逃避、自我心理設防。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交際心理障礙,表現為交往中溝通不足、社交恐怖、關系失調、人際沖突等時有發生,從而導致心理失調。

(三)情緒問題。由於過分緊張,大學生通常會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波動。表現為情緒波動較大,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時而積極情緒占據主導,時而被消極情緒主宰,遇事不冷靜、易沖動等。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一)社會的原因。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當今的社會環境有關。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變革、科技進步,正在轉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政治氣候的多變,中西文化的沖突,各種思潮的湧入,諸種矛盾沖突對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強烈和復雜。競爭的加劇、壓力的增大、東西文化的碰撞、價值觀念的多元、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等等,當這些展現在心理結構還相當稚嫩的大學生面前時,他們的理論知識和人生閱歷還無法使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出現心理失衡是很難避免的。

(二)學校教育的原因。學校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環境和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更直接更深刻的影響。由於中小學教育過程中過分注重智育,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基本社會實踐和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致使不少大學生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進入大學以後,由於學習的壓力和對大學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孤獨、壓抑、空虛等不良情緒。

(三)家庭的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每個孩子成長不可忽視的條件。家庭對於塑造學生個性、養成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不完整的`家庭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往往使其產生孤僻、冷漠、粗暴的人格特點;父母關系不良、緊張或沖突,經常吵架甚至相互敵視,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出自私、敵視等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欠;家庭教育方式的「態度不一致」、「溺愛」、又會造成孩子懦弱、虛榮和隨心所欲的毛病;嚴峻冷漠、家長的經常打罵、缺乏人情溫暖的家庭會使孩子遲鈍、猶豫不決、具有兇犯暴力的傾向。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便會誘發心理疾病。

(四)個體的原因。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其正處於心理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大學生正處於青年中期,青年中期是心理發展開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是一個人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但同時又是心理發展與成長的困惑期。由於我國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學生身體發育快,但身心發展呈不平衡狀況較為普遍,心理成熟滯後於生理成熟。心智能力無法控制生理成熟而衍生的沖動。其心理傾向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例如富有理想又易脫離實際;熱愛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觀失望;思維活躍又易於偏激;自我意識強又難以對自己客觀准確的定位。因此,經常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沖突、心理困惑。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全員參與,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全面開展,全過程進行,以最大限度健康發展學生為目的。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首先,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卻不自知,或者是知道但無法擺脫,主動尋求幫助的學生較少。除了心理保健意識不強外,另一個原因是一些同學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有誤解,彷彿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人都會戴上一頂「不正常、有問題」的帽子,有同學甚至不敢選修心理教育的課程,還有些同學則是不知道心理咨詢是什麼,哪些問題可以通過咨詢來解決。所以,在學生中普及心理衛生知識,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作廣泛宣傳是該項工作能有效開展的前提保證。其次,要通過開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選修課,幫助學生增強心理調適能力,維護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首先,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必須建立集教學、科研、心理咨詢三大功能於一身的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承擔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宣傳調研、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等工作。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高校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是團委幹部、輔導員、班主任等,以兼職為主。系統學習過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受過系統訓練的專業咨詢人員匱乏。應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幹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三)指導學生組建心理健康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能否普及和提高教育效果,還需要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因為心理教育的重點在於通過心育賦於受教育者強大、持久的內在的自我發展動力與能力,達到自我發展、自我預防、自我矯治的目的。學生社團可以發揮朋輩之間鴻溝小、防禦性低、共同性大、互動性大等優勢,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服務他人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有效地開發學生中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這無論是對於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還是使工作的觸角更深入都十分有益。心理健康社團還可以起到一種在心理咨詢教師和學生之間搭設橋梁的作用,通過他們,可以及時得到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信息反饋和學生中正在出現的帶有共性的心理問題,可以對突發事件進行危機干預。

(四)加強心理咨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心理咨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消除心理障礙的手段。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就是給大學生提供支(下轉178頁)(上接177頁)持、幫助和發泄的場所,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加強心理咨詢工作,努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在咨詢過程中,除了面對面詢外,還可以開設電話咨詢、報刊專欄咨詢、書信咨詢、網路咨詢等多種形式,為校內外求助者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和危機干預。除了個別咨詢,針對不同情況、不同背景的學生在特定時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開展團隊心理輔導,做到有的放矢。通過這些輔導使學生能更清楚地明了自身的需要,更好地設計自己的成長道路。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業余文化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增強競爭意識,獲取奮進的信心,並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壓力中獲得休息和娛樂,調整生活節奏,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以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
閱讀全文

與同學心理健康狀況的措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出軌對婚姻有什麼傷害 瀏覽:572
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年限怎麼算 瀏覽:605
四大名著中帶三字的有哪些故事 瀏覽:27
事業單位考試的匯報材料怎麼寫 瀏覽:502
愛情不會長久是怎麼回事 瀏覽:830
東莞和溫州哪個經濟發達 瀏覽:46
可思議的愛情什麼時候更新結局 瀏覽:293
健康有益產品有哪些 瀏覽:611
洋浦經濟區是什麼級別 瀏覽:653
幸福觸手可及女生玩具店都賣什麼 瀏覽:702
小學編一個故事怎麼編 瀏覽:435
開間婚姻介紹所要辦什麼證件 瀏覽:136
達伍德王子是哪個故事 瀏覽:498
怎麼化解婚姻相沖 瀏覽:288
怎麼把握現有的幸福 瀏覽:55
漳州哪裡美女好玩 瀏覽:392
婚姻透析什麼意思 瀏覽:79
健康險原保和萬能險哪個好 瀏覽:651
如何理解共同經濟 瀏覽:482
為什麼廣東出美女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