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陶淵明如何感受幸福

陶淵明如何感受幸福

發布時間:2023-03-24 00:02:04

1. 歸去來兮辭陶潛寫幸福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體上屬於辭賦,但語言淺顯,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念歲脫自然,感情仔首睜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其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芹游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2. 陶淵明描寫幸福的詩句

1. 陶淵明關於幸福詩句

2. 陶淵明的關於幸福詩句

3. 陶淵明關於幸福的詩句
陶淵明關於幸福詩句 1.有關於幸福的詩句
桃花源詩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絕虧】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亂冊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

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袞,春壺勞耦耕。

枕前雙雁沒,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調琴赤鯉驚。

雖懷安石趣,豈不為蒼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2.關於幸福的詩句有哪些
陶淵明

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盪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

腹有詩書氣自華。

2.北桃園

歲月已寒,

故鄉正農閑。

寒夜中,

這思念,

到林間,

到農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戲童頑。

北風吹,

雪花飄,

樂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鄉,

我的搖籃。

十里金沙灘,

十里桃花園。

風雨相伴,

多少年?

最難忘記,

暑假裡:

樹蔭下,

捕鳴蟬。

池塘內:

互戲水,

摘蓬蓮。

大海邊:

迎驚濤駭浪,

揚風帆,

盪漁船。

漁歌中:

到夜晚,

不思還。

夢中多少企盼?

望故鄉,

情意綿綿。

故鄉風光好,

故鄉水亦甜。

何日凱旋?

3.故鄉

小小山村,

雞犬聲相聞。

披衣起,

開柴門。

迎佳賓,

邀故人。

花香鳥語中,

沐春風,

度良辰。

吟古詩,

鳴古瑟,

奏弦琴。

窗前閑坐,

賞盡那一片,

藍天白雲。

山澗清流水,

坡上松樹林。

遠遠近近,

有羊群。

雖戰書中,

無戰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盤棋,

一杯茶,

論古今,

說帝秦。

有歌聲相伴,

不憂道,

不憂貧。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記存。

世間五彩繽紛,

又何必,

苦苦追尋?

神州山水美,

何處不銷魂?

此情最淳。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

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袞,春壺勞耦耕。

枕前雙雁沒,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並陪神,調琴赤鯉驚。

雖懷安石趣,豈不為蒼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陶淵明的關於幸福詩句 1.關於幸福的詩句有哪些
陶淵明

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盪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

腹有詩書氣自華。

2.北桃園

歲月已寒,

故鄉正農閑。

寒夜中,

這思念,

到林間,

到農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戲童頑。

北風吹,

雪花飄,

樂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鄉,

我的搖籃。

十里金沙灘,

十里桃花園。

風雨相伴,

多少年?

最難忘記,

暑假裡:

樹蔭下,

捕鳴蟬。

池塘內:

互戲水,

摘蓬蓮。

大海邊:

迎驚濤駭浪,

揚風帆,

盪漁船。

漁歌中:

到夜晚,

不思還。

夢中多少企盼?

望故鄉,

情意綿綿。

故鄉風光好,

故鄉水亦甜。

何日凱旋?

3.故鄉

小小山村,

雞犬聲相聞。

披衣起,

開柴門。

迎佳賓,

邀故人。

花香鳥語中,

沐春風,

度良辰。

吟古詩,

鳴古瑟,

奏弦琴。

窗前閑坐,

賞盡那一片,

藍天白雲。

山澗清流水,

坡上松樹林。

遠遠近近,

有羊群。

雖戰書中,

無戰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盤棋,

一杯茶,

論古今,

說帝秦。

有歌聲相伴,

不憂道,

不憂貧。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記存。

世間五彩繽紛,

又何必,

苦苦追尋?

神州山水美,

何處不銷魂?

此情最淳。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

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袞,春壺勞耦耕。

枕前雙雁沒,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調琴赤鯉驚。

雖懷安石趣,豈不為蒼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2.有關於幸福的詩句
桃花源詩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

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袞,春壺勞耦耕。

枕前雙雁沒,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調琴赤鯉驚。

雖懷安石趣,豈不為蒼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陶淵明關於幸福的詩句 1. 關於幸福的詩句有哪些
陶淵明

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盪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

腹有詩書氣自華。

2.北桃園

歲月已寒,

故鄉正農閑。

寒夜中,

這思念,

到林間,

到農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戲童頑。

北風吹,

雪花飄,

樂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鄉,

我的搖籃。

十里金沙灘,

十里桃花園。

風雨相伴,

多少年?

最難忘記,

暑假裡:

樹蔭下,

捕鳴蟬。

池塘內:

互戲水,

摘蓬蓮。

大海邊:

迎驚濤駭浪,

揚風帆,

盪漁船。

漁歌中:

到夜晚,

不思還。

夢中多少企盼?

望故鄉,

情意綿綿。

故鄉風光好,

故鄉水亦甜。

何日凱旋?

3.故鄉

小小山村,

雞犬聲相聞。

披衣起,

開柴門。

迎佳賓,

邀故人。

花香鳥語中,

沐春風,

度良辰。

吟古詩,

鳴古瑟,

奏弦琴。

窗前閑坐,

賞盡那一片,

藍天白雲。

山澗清流水,

坡上松樹林。

遠遠近近,

有羊群。

雖戰書中,

無戰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盤棋,

一杯茶,

論古今,

說帝秦。

有歌聲相伴,

不憂道,

不憂貧。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記存。

世間五彩繽紛,

又何必,

苦苦追尋?

神州山水美,

何處不銷魂?

此情最淳。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

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袞,春壺勞耦耕。

枕前雙雁沒,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調琴赤鯉驚。

雖懷安石趣,豈不為蒼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2. 有關於幸福的詩句
桃花源詩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逸老亭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上相此忘榮,怡然物外情。

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鳥窺華袞,春壺勞耦耕。

枕前雙雁沒,雨外一川晴。

解組金龜重,調琴赤鯉驚。

雖懷安石趣,豈不為蒼生。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3. 陶淵明的家庭婚姻生活

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

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

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

」(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

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庄》《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

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

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襪液意。

「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

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

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

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

(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

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

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碰絕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

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笑好姿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

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

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

這些黑暗現象,使他感到失望。

在《始作鎮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緊接著就辭職隱居,於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

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

劉敬宣離職後,他也隨著去職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

」他嘆道:「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

」遂授印去職。

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

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

最後、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

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

歸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滿堂前。

」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雜詩》)至今膾灸人口。

他性嗜酒,飲必醉。

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

他先醉。

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義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

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

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願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

」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

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飲酒》)用「和而不同」的語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

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

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

他的老朋友顏延之,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

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飲酒。

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

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

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

」檀道濟饋以梁肉,被他揮而去之。

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輓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陶淵明一生結過三次婚,前兩個妻子年紀輕輕早逝,第三個妻子翟氏,比他小一輪,陪伴他到終生。

陶淵明的婚姻是不幸的,兩次經受中年喪妻的打擊;陶淵明的婚姻也是幸福的,他的三個妻子都很賢惠,感情很深。

公元376年,陶淵明25歲結婚成家。

婚後離開園田居,移居到潯陽縣城,先是教書,然後到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別駕祭酒,不辭而歸。

陶淵明回到家裡,知道妻子已經懷孕了。

母親和賢妻怕他在官場分心,想瞞一段時間。

古人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陶淵明到了而立之年要當爸爸了,自然很高興。

誰知妻子臨盆難產,肚裡的孩子只是伸出一條腿,當時的條件,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大人孩子送了命。

給妻子辦完喪事,陶淵明萬念俱灰。

公元385年,34歲的陶淵明又做了新郎官。

結婚第二年大兒子阿舒出生了,新生兒給陶家帶來極大的歡樂。

又過二年,二兒子阿宣出生。

阿宣剛會跑,妻子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

陶淵明深愛他的幾個寶貝兒子,特別是那對雙胞胎。

他夜晚讀書的時候,也抑制不住內心的高興,躡手躡腳走到床邊,在微弱的燈光映照下,端詳這雙寶寶的小臉,像兩塊透紅的美玉,長得一模一樣。

他懷著一種特別的幸福,鑽進妻子的被窩里。

公元392年,陶淵明的第二任妻子得了癆病,大口吐血,又離開人間。

陶淵明很痛心,知道妻子是為了家庭操勞過度累死的。

在六年的時間里生了四個孩子,忙活一家老少七口人的生計。

妻子去世後,家庭的重擔落到陶淵明母親肩上。

每天教書回來,看到四個不懂事的孩子亂成一團。

這四個孩子就夠母親看的,誰來操持家務?家裡沒個主婦實在不行。

孟老夫人和叔叔陶夔商量,又給陶淵明提了一門親事,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娶進門。

陶淵明的第三個夫人姓翟,翟夫人比陶淵明小一屬,又賢惠又能幹。

首先對婆婆侍奉的很好,婆媳關系融洽。

對陶淵明前妻留下的四個孩子盡心盡力撫養。

經過她的一番整治,這個家庭又井井有條,其樂融融。

陶淵明只管教書就行了,回家讀書寫字的時候,孩子也不圍著吵鬧了。

翟夫人有付好身板,農田裡的活也很能幹。

每到農忙時,插秧或是收割,她都跟著陶淵明一起干,幹得比陶淵明都利落。

結婚兩年,翟氏為陶淵明生了個小兒子,乳名阿通。

由於翟夫人能吃苦耐勞,陶家的日子漸漸好起來。

田裡的莊稼年年豐收,糧食吃不了,每年都要釀些酒喝。

每當新酒釀成,翟夫人先端一大碗給陶淵明。

只要家裡有酒,翟夫人每頓飯都為陶淵明備酒。

陶淵明覺得飲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飲小舒服,大飲大舒服,飲多了就醉過去了。

陶淵明在家閑居的時候,逗逗孩子,自飲自酌,把名利之心忘到九霄雲外。

當然,他也有消沉的時候。

有時候感覺自己已經老了,有時想到死。

特別是他的兩個夫人,年紀輕輕,相繼去世,對他打擊很大。

東晉的時候,人的平均壽命不到50歲,多少王公貴族,三四十歲就完命了。

陶淵明已經45歲了,他想到自己不定那一天就會倒下。

陶淵明不信命,他覺得生死都是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

這一年,他為自己寫下了《自輓歌辭三首》。

第一首是: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的詩明白如話,造句雖淺而涵義實深,雖出之平淡而實有至理,似枯而實腴,自然而有妙趣。

在東晉的時候,能像陶淵明這樣把生死看得很透,能提出「有生必有死」這樣的命題,是很可貴的。

不像有些人煉丹念咒,幻想得道成仙,長生不老。

陶淵明意識到,人死後一了百了,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是非功過,榮辱得失,誰能評說!不如在世的時候多喝幾杯酒。

西晉時張翰曾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陶淵明似有同感,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雖近詼諧,也是肺腑之言。

《似輓歌辭三首》中的第二首是: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這首詩寫的是人死後從入殮到停屍家中受祭奠的情形。

緊接上篇,活著的時候,想喝酒杯常空。

如今,在祭奠的案桌上,酒盈杯,餚擺滿。

想喝不能喝,想吃不能吃。

親人扶著棺柩哭,我口無音,眼無光。

一旦出門去,葬在荒郊野外,長眠地下,暗無天日,與這個世界永別了。

《似輓歌辭三首》第三首是: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首詩通篇寫送葬下葬的過程,突出寫了送葬者。

把墓地的環境、氣份寫得歷歷在目,把送葬者的表現也寫得合情合理。

最後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意思是說人死後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把屍體託付給大自然,化作大山腳下的一杯土,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也無可奈何這樣的命運。

陶淵明這樣豁達是空前的。

陶淵明的詩

《飲酒》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歸去來兮辭 (東晉 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1〕,瓶無儲粟〔2〕,生生所資〔3〕,未見其術〔4〕。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5〕,脫然有懷〔6〕,求之靡途〔7〕。

會有四方之事〔8〕,諸侯以惠愛為德〔9〕,家叔以余貧苦〔10〕,遂見用於小邑。

於時風波未靜〔11〕,心憚遠役。

彭澤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13〕。

何則?質性自然〔14〕,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15〕。

嘗從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18〕,當斂裳宵逝〔19〕。

尋程氏妹喪於武昌〔20〕,情在駿奔〔21〕,自免去職。

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餘日。

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一月也〔23〕。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24〕!既自以心為形役〔25〕,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26〕。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27〕,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載欣載奔〔29〕。

僮僕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30〕,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31〕。

倚南窗以寄傲〔32〕,審容膝之易安〔33〕。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長關。

策扶老以流憩〔34〕,時矯首而遐觀〔35〕。

雲無心以出岫〔36〕,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37〕,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38〕!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39〕。

或命巾車〔40〕,或桌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41〕,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內復幾時〔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為乎遑遑欲何之〔47〕?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48〕。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9〕。

登東皋以舒嘯〔50〕,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51〕,樂乎天命復奚疑!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陶淵明集》

我的家境貧困,耕種田地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

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經常沒有存糧,找不到維持生計的辦法。

親戚朋友多勸我出去做個小官,自己心裡也產生了這種念頭,但苦於沒有門路。

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因為看到我貧苦就加以推薦,於是被任命為小城的官吏。

這時戰亂沒有平息,心裡害怕遠地的差使。

彭澤縣離開家鄉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釀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來。

但過了沒幾天,思念田園,歸鄉的念頭就產生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會勉強做作;飢凍雖是急迫之事,但違背自己本心就會使人感到十分痛苦。

雖然自己曾經做過官,但都是為生活所驅使;於是感到煩惱,激動不已,有愧於平生的志願。

但還是想等到秋收以後,就收拾行裝連夜離去。

不久,嫁給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著前去奔喪,就自己棄官離職了。

從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

就針對這件事情來抒發自己心裡的情意,給這篇文章命名為《歸去來兮》。

時在乙巳年十一月。

歸去吧,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既然讓自己的心志受形體來驅使,那又為什麼還要傷感而獨自悲哀呢?我覺悟到過去做錯的已經無法挽回,而知道未來的卻還來得及彌補。

雖然走入迷途但還不是太遠,現在已經明白了如今歸田是對的,以前出仕是錯的。

船在水中輕快地飄盪前進,微風吹動著我的衣裳。

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朧,還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己的簡陋家門,就高興地奔去。

家中的僮僕前來迎接,孩子們都在門口等候。

庭院中的小路已經荒蕪,只有松樹和菊花卻還依舊存在。

攙起孩子們的手進入屋裡,酒已擺好。

端起酒壺來自斟自酌,看著院子里的樹木感到非常愉快。

身體依靠著南面的窗戶寄託自己傲岸的情懷,深深感到簡陋的居室也可以使人安樂滿足。

每天到園子里散散步,自有樂趣,屋子雖然有門卻經常關著。

拄著手杖到處游息,有時抬起頭來向遠處眺望。

天空的雲彩自然地從山峰邊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自己回來。

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陽快要落山了,我還撫摩著獨立的松樹徘徊著不願離開。

歸去吧,讓我斷絕與世俗的交遊。

既然世俗與我的情志相違背,我還要駕車出遊追求些什麼呢!跟親戚們談談知心話使我感到愉快,彈琴讀書能夠使我消愁解憂。

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到了,將要到西邊的田地里去耕種。

有時乘了有篷簾的小車,有時劃了一條小船。

有時經過曲折幽深的山溝,有時經過高低不平的山丘。

看到樹木欣欣向榮,泉水涓涓地流淌。

我真羨慕自然界萬物正生機勃勃,感嘆自己的生命即將終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於天地之間又能有多少時候,為什麼不隨著自己的心意而任其自然?為什麼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裡去呢?富貴榮華不是我的心願,神仙境界也不可以期待。

遇到好天氣就一個人獨自出去游覽,或者把手杖放在一邊做些除草培苗的工作。

有時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有時在清澈的水邊吟詠賦詩。

姑且隨順著大自然的變化以了結此生,抱定樂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徐鵬)

【注釋】

〔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類。

〔3〕生生:猶言維持生計。

前一「生」字為動詞,後一「生」字為名詞。

〔4〕術:方法。

〔5〕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

指小官。

〔6〕脫然:猶言豁然。

有懷:有做官的念頭。

〔7〕靡途:沒有門路。

〔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

〔9〕諸侯:指州郡長官。

〔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

〔11〕風波:指軍閥混戰。

〔12〕彭澤:縣名。

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3〕眷然:依戀的樣子。

歸歟之情:回去的心情。

語本《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人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14〕質性:本性。

〔15〕違己:違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6〕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17〕口腹自役:為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

〔18〕一稔(rěn忍):公田收獲一次。

稔,穀物成熟。

〔19〕斂裳:收拾行裝。

〔20〕尋:不久。

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21〕駿奔:急著前去奔喪。

〔22〕仲秋:農歷八月。

〔23〕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405)。

〔24〕胡:何,為什麼。

〔25〕以心為形役:讓心志被形體所驅使。

〔26〕「悟已往」二句:語本《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諫:止,挽救。

來者:指未來的事情。

追:來得及彌補。

〔27〕遙遙:漂盪:颺(yáng揚):飄揚。

形容船駛行輕快。

〔28〕瞻:望見。

衡宇:猶衡門。

橫木為門,形容房屋簡陋。

〔29〕載:語助詞,有「且」、「乃」的意思。

〔30〕三徑:漢代蔣詡隱居後,在屋前竹下開了三條小路,只與隱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31〕眄(miàn面):斜視。

柯:樹枝。

〔32〕寄傲:寄託傲世的情緒。

〔33〕審:明白,深知。

容膝:形容居室狹小,僅能容膝。

〔34〕策:拄著。

扶老:手杖。

流:周遊。

〔35〕矯首:抬頭。

遐(xiá俠)觀:遠望。

〔36〕岫(xiù袖):山峰。

〔37〕景:日光。

翳(yì義)翳:陰暗的樣子。

〔38〕言:語助詞。

焉求:何求。

〔39〕疇(chóu愁):田地。

〔40〕巾車:有篷幕的車子。

〔41〕窈窕(yǎo tiǎo咬脁):幽深的樣子。

〔42〕善:羨慕。

〔43〕行休:將要終止。

指死亡。

〔44〕已矣乎:猶言算了吧。

〔45〕寓形宇內:寄身於天地之間。

〔46〕曷不:何不。

委心:隨自己的心意。

去留:指生死。

〔47〕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

何之:到哪裡去。

〔48〕帝鄉:天帝之鄉。

指仙境。

〔49〕植杖:把手杖放在旁邊。

耘(yún雲):田地里除草。

耔(zǐ子):在苗根培土。

〔50〕皋(gāo高):水邊高地。

舒嘯:放聲長嘯。

「嘯」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

〔51〕乘化:隨順著大自然的運轉變化。

歸盡:歸向死亡。

4. 感受幸福 閱讀答案 開頭:我,從小到大……

感受幸福 幸福源於你對生命的追求、幻想;源於對生活的可望、敬仰。在競爭時代,我們感受到的也許只有學習帶來的壓力、家長帶來的逼迫、歷史代來的嚴厲,我們可能會感到孤獨、惆悵,失落,但只要你細細地去發現,去品味差明埋,去追尋,你就會發現幸福無處不在。 在不同人的眼裡,幸福也有著不一樣的內涵。曹操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種激昂是幸福;陶淵明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份淡泊是幸福;王勃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個豪邁是幸福;李清照誦:「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份安適也是幸福,幸福時刻都在我們身邊,需要我們用心靈感受,體會,品味。 生在城市的我們,能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傾聽老師的諄諄教導,能夠享受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但是我們仍不滿足,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幸福,一味地要求別人,使悄然而至的幸福又遠離而去。而生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在我們眼中,他們一點也不幸福,似乎上天一點也不眷顧這些可憐的孩槐哪子,因為家庭條件的落後,而不得不失去學習的機會,跟著父母去種地,一輩子就只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不指望能夠像我們一樣,只望能夠上學求知識,這就是他們的幸福,平平淡淡的幸福。 有人說,幸福是一杯白開水,既平淡又必須,幸福是萬花叢中的那一點嫩白色,是一朵朵純潔的茉莉花,微風輕輕拂過,滿園都會散發出醉人虛螞的香氣。幸福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一杯滾燙的咽不下的開水,一塊冒油的肥肉,一兩滴杯底的清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當我們在寒冷的時候、飢餓的時候、口渴的時候,才會感受到他們帶給我們的幸福。你需要靜靜地以一顆平常心去感受。你的前進路上也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不要只感受那觸手可得的幸福,更要注意那從你身邊不經意的走過,從你指間滑過的幸福,這會給你帶來意味無窮的深意。

5. 撿拾幸福的語文作文 詳細內容是關於陶淵明生活的誰能找到,

相傳幸福是個美麗的玻璃球,破碎散落在世間的每個角落。隨處撿拾,便是幸福。 ——題記

早上起來,打開窗戶,就聞到了太陽的味道,清新的風兒吹進窗子。深呼吸,聞到的是慢慢的幸福。又是一個新的周末,又是新的一謹純天,又能開始撿拾屬於自己的幸福碎片。 整理好培皮著裝,收拾好心情,一個背包,一壺水,奔向目的地----操場。校園的這角,有我們這群摯愛英語的學子。晨風中,回盪著朗朗讀書聲。心中有種久違的感動瞬時產生。從前,總是斷斷續續的去做一件事。從未想過,會有這么一天,會有這么一件事,讓我們堅持這么久。幸福感在新湖盪漾開來。是的,擁有一群這么勤奮的朋友,是我的幸福。戰勝自己的懶惰,是我的幸福。 很想說,關於幸福,原來我一直在路上。林蔭道旁,枝椏搖曳;林間,蟲鳥與我同歌;路上,迎來熟絡朋友的燦爛笑臉;食堂,叔叔阿姨捧上熱火飯菜......一路撿拾,一路幸福! 重返寢室,回到這個溫馨的小家。室友已退去,平時的喧囂恢復寧靜。閑適的周末,大家都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生活,撿拾屬於自己的幸福碎片了吧?而我,獨自呆在小寢, 打開喜歡的雜志,讀讀美文,從字里行間感受輕松和愉悅,累了時,聽著喜歡的音樂,收拾雜亂的衣物。讓自己沉浸在這種忙的喜悅,動的幸福之中。朋友問過我,怎麼這么耐得住寂寞。其實我想說,只要心凈了,一切都會凈;只要心自在了,一切都會自在。這樣的生活,沒有爛漫,沒有浮祥中咐躁,一個人安靜體會生命的成熟和深沉,亦是一種幸福。 眨眼就到黃昏了,長沙的秋天不見夕陽,卻有著其獨特的美麗。幸福如秋葉,飄落滿地,隨處撿拾,便是金黃。生活就是一個節日,是一場盛大的慶典。因為生活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這一刻。把握好每一次撿拾的機會,便是對幸福最好的珍惜。 後記 相傳幸福是個美麗的玻璃球,破碎散落在世間的每個角落。有的人撿到多些,有的人撿到少些。雖然沒有人能擁有全部,但每一次彎腰,沒一次撿拾,都是幸福。也許,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情。把握心情,把握今天,設置明天,儲存永遠。只要用心感受,用心撿拾,幸福就會永遠存在。我想說,我很幸福,過去是,現在是,一直都是!

6.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所詮釋的幸福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全詩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准,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鑽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雲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麼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願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並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前四好巧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後代,但他跟那些沉浮於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麼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麼能做到這樣?而後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採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心遠」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於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麼,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麼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自耕自食、儉朴寡慾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在陶淵圓正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於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友腔鍵,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的。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拚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復體會。對於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後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採菊」四句,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採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於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採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後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麼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7.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陶淵明在《飲酒》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結廬 :構築房屋。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爾:這樣。
(4)日夕:傍晚。
(5)相與﹕相伴。
(6)見在這里讀音為:「xian」,見為通假字通現,出現。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2]
其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
祝允明書《飲酒》其八(部分)
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其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注釋】
(1)倒裳:倒著衣服.忙著迎客,還不及穿好衣服.
(2)好懷:好心腸.
(3)乖:違背.
(4)尚同:同流合污.
(5)汩: 音"古".攪混.
(6)紆轡:拉著車倒回去.
(7)詎:豈.
其十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注釋】
(1)駕:車駕,意謂道路、方向.
其十一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其十二
長公曾一仕,壯節忽失時;
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其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模裂肆深味。
其十旦轎五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飢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其十八
子雲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源穗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其十九
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
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裡,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其二十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後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並無內在聯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他的一生最喜歡的一個是美酒,一個是菊花,這兩點都非常突出,這兩點在《飲酒》其五中都有生動的體現。

8. 有沒有抒發陶淵明幸福感的詩

歸依自然,寄託情感

對未知之物的強烈好奇乃至渴望是人的天性,在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中好奇與渴望表現的非常突出明顯。古今中外文學藝術的傑作往往都有神秘之美。而偉大的藝術家常常處於彼岸世界。最高的美猶如最高的存在是不可言說的、神秘的。

人們在最平常的普通對象上也能夠體驗到神秘。藝術家通過神秘的感受力與神秘的本性達到契合就產生一種心醉神迷的劇烈的同一性體驗。這種體驗是通過「離形去智」的「心齋」,「坐忘」而獲得一種游的境界。達到游的「境界」後,主體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喪失感與回歸感,如同漂泊無依的流浪者又找到了自己的家園,這就是歸依體驗。

歸依體驗是藝術家尋找精神家園的過程中達到的一種神聖的境界,是一種結束無意義的生活以後重新獲得生活意義的充實感、安適感與幸福感渣坦。

歸依體驗豐富多彩,因人而異,包括向宗教歸依,向童年歸依。向自然歸依。東晉詩人、文學家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士族家庭。他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盪不安,使他有志不展,壯志難酬。他雖然做過小官,但由於陶淵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還鄉,從此他過著「躬耕自資」的田園隱居生活。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大多描寫的是農村田園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了熱愛田園生活,樂於與農民交往,以及不願與腐朽的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充分流露表現向自然歸依的心理體驗。

《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優良天美池桑竹之屬」。描寫了桃花源優美的自然風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描寫了祥和寧靜的鄉間氣氛,「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把百姓高興愉快心滿意足表現的淋漓盡致,酣暢淋漓。這一幅田園風光圖將人與自然和諧完美地統一起來。桃花源的百姓辛勤耕作、自食其力、和睦相處。這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與動盪、黑暗、腐朽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照。「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但流露了人民對戰亂的鄙棄與反感,而且流露出作家厭棄世俗、欲擺脫世俗的煩惱與羈絆的心理情緒,陶淵明通過文藝作品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精神需求,回歸自然,真切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歸園田居》和《飲酒》是陶淵明的代表作,同樣流露著陶潛歸依自然的心理傾向。「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作者辛勤勞作,躬耕田園,早晨趕往廬山下,鏟除豆田裡的雜草,晚上沿著草木蔓延的山間小路,扛鋤而歸。「衣沾不足惜,但使明梁核願無違」,艱苦的勞動無須畏懼,恰恰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表現了作者嚮往田園生活,歸依自然的情感。《飲酒》中「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陶醉於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作者從田園風光中體驗到一種自由、充盈、永恆的境界,感受自我的存在,從而獲得生活意義上的充實感,安適感與幸福感。

陶淵明的作品雖然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遁世的消極因素,但是他的作品中所蘊涵的文藝心理學因素值得後人研究借鑒,特別是歸依體驗和人對自然的歸依願望,在陶潛作品中得以充分的體現,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寶庫激掘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9. 陶淵明歸隱之後的生活怎樣

陶淵明的隱居生活起初過得還算可以,父親雖然去世,但是還留下了房子,可是沒多久他家裡失火,就連房子都被燒沒了,於是陶淵明不得不在遷居在山裡,自己開墾了荒地,過著耕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陶淵明喜歡喝酒,但是沒有錢買,只能每天坐在門口等著讓仿朋友送酒,他的朋友們也樂於給他送酒,但是朋友也不是每天都能來,陶淵明就開始著手自己釀酒。家裡的幾十畝地,陶淵明打算全部種成高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要用高粱釀酒。

這下把陶淵明的夫人給氣壞了:「都釀酒了,吃什麼?」陶淵明說:「喝酒還吃什麼主食。」他夫人道:「你不吃我們還吃呢。」好說歹說留出一塊地種了點稻穀和大豆,要不然連米飯都吃不上。

雖然解決了喝酒和吃飯的問題,但是衣服自己卻解決不了。很長一段時間陶淵明都沒有鞋子穿,直到他的好朋友王弘看見以後,吩咐手下人給陶淵明做鞋子,這才穿上了新鞋子。

不久後有個朋友來看望,見他生活拮據,正滑談臨走就留下兩萬塊錢。朋友前腳剛走,陶淵明轉身就去了酒家,把兩萬塊錢全拍在櫃台上:稍就取酒,這些錢就寄存在你店裡,以後每次我來喝酒,就從這裡面劃賬。酒鬼本色,豪氣干雲。

後來家裡遭了一次火災,更是窮困潦倒,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到最後,連酒都喝不上了。

(9)陶淵明如何感受幸福擴展閱讀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遊宦生涯。

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後,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舉碰在家閑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於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

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後卻仍然眷戀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雲:「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盪於仕與耕之間已有十餘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閱讀全文

與陶淵明如何感受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給女的下葯的電影 瀏覽:213
韓國推理片免費觀看 瀏覽:260
日本電影,一個窮導演跟粉絲鄰居演員 瀏覽:847
蘋果免費看電影網址 瀏覽:513
大陸初啟航電影第3集 瀏覽:552
大美女你又在哪裡啊 瀏覽:427
大學女老師和大學生戀愛的韓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92
19禁韓國電影推薦 瀏覽:266
唐山樂亭事業編筆試多少分算過 瀏覽:239
經濟雲工作台是什麼 瀏覽:938
邵氏李菁拍過多少電影 瀏覽:197
在線的網站 瀏覽:209
金珠電影 瀏覽:947
非洲電影大尺度 瀏覽:84
愛情多坎坷什麼意思 瀏覽:900
主角捕魚打撈沉船的小說 瀏覽:189
罪之戀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632
國產免費電影 瀏覽:334
一塊錢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瀏覽:768
淄博高青縣事業編待遇如何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