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美國如何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美國如何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發布時間:2024-05-25 01:07:31

❶ 國家干預經濟政策是美國長期實施的政策嗎

⑴二戰後到60年代末,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經濟,實行充分就業,危機發生時政府動用赤字財政、通貨膨脹等手段。這些手段雖然減輕了危機但造成巨大的財政赤字、高額國債和嚴重的通貨膨脹。⑵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滯脹」。政府交替使用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但只能緩解,不能消除「滯脹」。⑶80年代裡根政府減少對經濟干預,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抵制通貨膨脹、減稅,美國經濟開始回升並持續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得到緩解,但因加大國防開支導致財政赤字年年攀升。⑷90年代柯林頓上台實施「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消滅了財政赤字,解決就業問題,美國經濟再度繁榮。二戰結束後,美國在世界貿易自由化方面,如推動烏拉圭回合談判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的市場准入相對寬松,歐洲、日本以及東亞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曾受惠於美國市場。相當時期內,美國曾對建立區域經濟組織不感興趣。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面對歐洲大市場及亞洲的挑戰,美國開始重視區域合作,轉向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有相對的開放性,但對非成員國的差別待遇也很明顯。該貿易區通常運用原產地原則、環境保護標准以及關稅及非關稅壁壘等措施限制域外國家的市場准入。近來,美國越來越注重發展雙邊貿易關系。如在決定與歐盟發展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的同時,還積極與韓國建立自貿區的談判。美國參與雙邊貿易談判和建立雙邊自貿區以追逐市場份額的動力顯然超過重新啟動WTO談判和完善多邊貿易體系的積極性。在此背景下,歐美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的未來走向對能否建立世界多邊主義貿易秩序起著關鍵作用:倘若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將全球治理作為目標,堅持非歧視的對外經濟政策,保持經濟一體化的開放性,它有可能成為經濟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重要基石;反之,如果歐美將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當作放大了的「民族國家合作的『互助組」』,追求自身利益,針對「第三國」採取所謂「共同政策」,將會激起受打壓的國家採取保護措施加以抵制,而實力不抵的國家則可能迫於壓力簽署違背自由競爭原則的協議。這將助長世界新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多邊主義的貿易體系和經濟秩序將成為空中樓閣。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金密特在2007年3月就德國總理默克爾建立歐美跨大西洋經濟夥伴關系倡議所做的講話,初步展示出美堅持多邊主義的意願:跨大西洋經濟夥伴關系與加強多邊貿易相互不排斥,既不是排他性的經濟合作體制,也不是針對其他亞洲門檻國家的雙邊體系。相反,歐美將積極推進WTO多哈回合談判,促使談判取得最終成果。美國將繼續在多邊框架下協調各個地區之間不同的標准和規定,並維護在美外國企業的利益。如果這是深思熟慮的政策目標,而且歐美能夠言行一致,那麼多邊主義的經濟秩序或許尚存光明前途。其前提是歐美在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內對世界經濟關系和世界經濟秩序發揮積極影響。首先,歐美在構建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時,應淡化建立經濟陣營的思維,並遏止內部日益抬頭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關系的和諧發展承擔大國責任。為此,作為最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歐美應引導全球經濟行為體,包括歐美國家,不是誇大新興國家崛起的威脅,而是注重全球經濟穩定、協調和公平發展的「質增長」。針對新興國家的經濟崛起,加強與這些地區的經濟相互依存,維護市場開放性和自由貿易原則。總而言之,歐美能否減少日益增多的、對第三國的非關稅貿易限制措施,是其願否奉行自由貿易的一個試金石。其次,歐美金融市場一體化將提高歐美相互融資水平,一定程度降低其金融風險,歐美更能憑借「資本」主導國際金融與貨幣秩序。與此同時,發展中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培育金融市場,面臨建立和穩定金融體系的艱巨任務。因此,歐美在實現金融一體化的同時如何相應調整其發展政策,包括與新興國家的金融關系、防止世界經濟失衡和防範世界性金融風險,也應成為跨大西洋經濟合作的一項政策目標。此外,歐美應將經濟一體化政策與改善國際經濟秩序的任務結合在一起。美國和歐盟在制定世界經濟秩序和規則方面居於主導地位。在世貿以及區域一體化談判中,歐美可憑借其經濟與政治優勢,在商品、服務和資本的市場准入、制度和標准以及貿易沖突等爭端中獲得有利條件,並善於利用其具有「成熟法規」的優勢,制定有利自身發展的規則。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啟動後,歐美在國際法規與制度方面將更居優勢,有可能將其一體化框架內統合的規則與制度演變成「國際通用規則」,讓各國接受和遵守。盡管歐美在市場經濟的法規領域有多年經驗,可為發展中國家完善市場經濟秩序提供借鑒,但歐美在其「規則與秩序一體化」過程中應該避免「強加於人」,更不能把它作為獲取競爭優勢的工具。未來,無論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向哪個方向發展,它都將對世界經濟的總體環境產生重要影響。預計在全球范圍內,圍繞市場、資源和規則的競爭可能進一步從國家間、地區間發展到經貿集團和經濟一體化組織之間。歐美以外的國家,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應該從戰略角度認清,新興國家的經濟崛起正改變著國際政治與經濟關系發展趨勢。新興國家一方面應在國際金融、貿易、能源、氣候與環境政策等方面擔負起有利於全球發展的責任,共同參與全球治理;另一方面,須盡快與國際法律法規和生產標准接軌,並加強與歐美的經濟戰略對話,積極融入多邊世界貿易體系。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也應積極推動雙邊或多邊區域化進程。就歐美經濟一體化對全球區域化和國際經濟關系的影響來看,這一全球最大的一體化工程能否順利發展,不僅取決於歐美之間的相互利益平衡,而且有賴於歐美能否贏得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成功地將全球眾多的雙邊和區域一體化引向多邊主義的合作進程。

❷ 美國的經濟體制是什麼,是什麼決定了這樣的經濟體制

美國的經濟體制
美國經濟制度以私有制為基礎,以自主經營的自由企業為主體,同時輔以國家宏觀調控。

是什麼決定了這樣的經濟體制
美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相對地講美國的基本經濟體制是比較穩定的。
具體地分析美國經濟,我們在給一國的經濟形勢下定義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該種經濟的所有制形式、決策機制、資源配置機制、政府的經濟職能、收入分配形式和規律。以中國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為例,該種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所有制形式,按勞分配的經濟形式,生產完全由政府的計劃來決定的。相反的,美國經濟體制則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就美國的企業來講,依據產權機制分為三類。
一是業余制,就是相當於個體戶、個體經濟的形式。企業由個人所有,對企業的運營負全責。這是美國最主要的企業形式佔了企業數量的70%,但是其營業額只佔了6%。
二是合作制企業,企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擁有,共同投資,共同承擔風險,其形式有律師事務所等。該種企業是無限責任制,也就是對於企業的債務負有無限責任。
三是公司形式,雖然數量並不大,但是其規模大,營業額佔了其中的絕大部分。這些公司有一套非常明確的公司法所規定,每個公司的產權都是相當明確的。

美國經濟體制的核心
自由競爭的市場導向,加政府調控,調控主要是貨幣調控

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政治經濟體制是怎樣的?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過程中,美國工業革命的開始與法國幾乎是同步的,但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法國,原因是美國發展工業的條件比法國優越.美國有哪些優越條件呢?

一、 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美國獨立後,與其它國家的資產階級政權一樣,很快就走上了對外瘋狂擴張領土的道路,以適應發展資本主義和擴大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需要.幾十年的擴張使美國領土從原來的205萬平方公里擴大到777平方公里,從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佔了北美大陸的一半.這么廣闊的領土為美國帶來了什麼?——礦產、水利、森林等豐富的資源、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漫長的海岸線和優良的港口.這些都是美國工業化和農業機械化的深厚基礎.

二、 經濟布局合理,市場聯系緊密 擴張的西部廣大領土並未被拋荒,接踵而至的是美國著名的西進運動.大量人口移居西部、開荒、修路、造橋、繁衍生息、發展資本主義……在此過程中,美國人依據自然條件,因地制宜,逐漸形成了美國經濟的專業化布局:東北部是傳統的工業區,南部是棉花、甘蔗經濟種植園區,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是產量為主的農業區,有小麥王國、牧牛王國、棉花王國、葡萄園區.這些專業化的經濟區域彼此都需要補結,需要加強商品交流.這使各地區之間的貿易額成倍增長,甚至成十倍增長.這種相互依存的市場對美國工業化的影響非常大,是其它國家難以比擬的:一方面,為美國工業生產提供了綿綿不絕的市場動力和豐富的原料,另一方面,也使美國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領先於英法:1807年富爾敦輪船的問世使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首先在美國突破,1860年美國輪船總噸位達五百三十五萬四千噸,居世界第一位;1860年美國鐵路線達四萬八千公里,也居世界第一位.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更加密切了美國各地之間的聯系.而一旦聯系加強,美國發展資本主義的速度就像一匹黑馬賓士了.

三、 開放的大陸,移民的國家年輕的美國非常缺乏勞動力也非常需要勞動力,就以開放的姿態大量接納外來移民.移民不僅帶來了勞動力,還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從長遠看,西進運動和大量吸收外來移民,在相當程度上培養和發展了美利堅民族的進取創新精神和開朗開放性格.從生物學角度說,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彼此的血緣相隔遙遠,極利於優生優育、推動美國人口向高素質進化.

❸ 美國經濟大蕭條以後採取了什麼措施

採取措施主要包括: 在實踐中同時配合使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尋求兩者的最佳組合。

單單就財政政策手段之一的稅收政策來說,既包括稅制本身的經濟社會調節內容,也包括根據經濟調控需要相機出台的政策內容。其實施起來作用大、速度快和預測性強,對美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起著關鍵的作用,也對熨平經濟周期的波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從美國經濟歷史發展過程來看,有一個事實十分明顯:經濟處於蕭條時期,合理的減稅和進行稅制改革,倍受青睞;在經濟繁榮時期,適度增稅可以抑制通貨膨脹和減少財政赤字。

無論如何,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始終遵循市場的規律,總體上看,其稅收政策實踐沒有阻礙市場的發育,而是壯大和完善市場,鼓勵企業競爭。

始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真正意義上的稅收政策到現在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從其實踐的效果來看,其科學的調控政策可以使得經濟主體的生產服務活動既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又有廣闊的擴展空間。

(3)美國如何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29年,美國經濟日趨繁榮。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在1921年時平均僅為67(1923年至1925年為100),但到1928年7月時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時則上升到126。

給人印象更為深刻的是美國股票市場的行情。實業家、學究式的經濟學家和政府領導人都表示對未來充滿信心。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也於1929年9月向公眾保證:「現在沒有擔心的理由,這一繁榮的高潮將會繼續下去。」

1929年10月29日,人群聚集在紐約華爾街,當天的股市暴跌。美國的大蕭條耗盡了美國原本可用於歐洲投資的資本。

1929年秋天,股票市場的價格跌到了最低點,世界范圍的經濟蕭條隨之而來,而且蕭條的強烈程度和延續時間的長久都是空前的。造成這意想不到結局的一個原因似乎是嚴重的國際經濟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大規模地成為債權國時發展起來的。

閱讀全文

與美國如何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看到事業單位是否要招聘 瀏覽:954
水煮和烤有什麼區別哪種利於健康 瀏覽:423
我想給她講一個故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60
雪山之巔的幸福鳥長什麼樣子 瀏覽:500
嫁給愛情是種什麼體驗知乎 瀏覽:335
健康出行卡怎麼使用 瀏覽:50
美女怎麼唱北國之春 瀏覽:288
深圳婚姻挽回機構哪裡有 瀏覽:127
光明區萬人健康服務團有多少 瀏覽:408
幸福樹冬季如何修剪視頻 瀏覽:687
經濟合作社是什麼單位管 瀏覽:278
地市級事業單位一年工資多少 瀏覽:489
歷史曲故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68
哪個地方美女秀氣 瀏覽:612
居民健康檔案中遺傳病史怎麼填寫 瀏覽:81
最華麗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592
宿州經濟定位是什麼 瀏覽:57
童話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瀏覽:933
如何才能健康的節食減肥 瀏覽:253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睡前故事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