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最早經濟論有哪些內容

最早經濟論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4-05-24 13:35:19

㈠ 馬歇爾提出了哪些經濟學理論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年)是近現代西方影響最大的英國經濟學家之一。由於馬歇爾曾長期在劍橋大學任教,所以他和他的門徒被稱為「劍橋學派」,又因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馬歇爾的經濟理論看做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繼續和更新,劍橋學派又被稱為「新古典學派」,而馬歇爾亦被看做是「新古典學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馬歇爾於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英國西部克拉芬地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幼年喜愛數學,中學畢業後就讀於牛津大學,後轉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數學,1865年畢業後留任該院研究員,1868—1877年任該院道德科學講師,講授政治經濟學。在此期間,馬歇爾深受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斯賓塞的《第一原理》的影響,曾於1868年赴德國研究康德和黑格爾的歷史哲學,與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相接觸。回國後,他又閱讀了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這些都促使他轉向了經濟學的研究。1877年轉任布里斯托爾(Brist01)大學學院院長兼任經濟學教授。1883—1884年,他接替牛津大學逝世的著名經濟史學家A.?湯恩比任牛津大學巴里奧學院講師和研究員,1885年返回劍橋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期間創立了劍橋經濟學院,1908從劍橋大學退休,專門從事研究和寫作。1924年去世。

馬歇爾的主要著作有:《產業經濟學》(1879)、《經濟學原理》(1890)、《產業與貿易》(1919)、《貨幣、信用與商業》(1923)等。其中《經濟學原理》為其重要代表作,該書兼收並蓄,把供求論、邊際效用論、邊際生產力論、生產費用論等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折衷主義的完整的經濟學體系。因此,該書一經出版就被認為是西方政治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而他本人也獲得了「新古典經濟學」創始人的盛名。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體系可說是集歷史上資產階級經濟學之大成,正如他在《經濟學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說:「藉助於我們自己時代的新著作,並且關繫到我們自己時代的新問題,本書打算對舊的學說加以新的解釋。」馬歇爾的理論體系以英國古典傳統的經濟理論為骨幹,吸收、綜合了各種資產階級經濟流派的學說,在理論和方法論上獨樹一幟,對當代資產階級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馬歇爾的經濟思想以人的主觀心理因素為基礎,這從他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上可以反映出來。他說:「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務中行為、活動和思考的人們的學問。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務方面最有力、最堅定地影響人類行為的那些動機。」他認為人類的經濟行為是由「滿足慾望」和「避免犧牲」這兩個動機支配,並用這兩種心理動機來解釋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而為了解決心理動機不能解釋的現實社會問題,他又引進了漸進的改良主義,其理論依據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他認為,生物界的發展規律同樣存在於人類社會,社會發展只有漸進的量變,沒有突變和飛躍。因此,他用「自然不能飛躍」作為《經濟學原理》一書的題詞,並且說這句格言「對於研究經濟學的基礎之書尤為適合」。

馬歇爾在方法論上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運用所謂「連續原理」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的序言上說:「本書如有它自己的特點的話,那可說是在於注重對連續原理的各種應用。」這與他的漸進的改良主義是吻合的,因為經濟進化的漸進性,他認為經濟概念乃至經濟現象間都存在著連續的關系,沒有嚴格的區別。第二,運用「邊際增量」分析各種經濟因素之間的關系。這是他在連續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在他看來,對經濟現象進行本質研究時,「增量」的關系比「總量」的關系更重要,他在數學中獨立地運用效用的「邊際增量」來說明人對一物的需求。以後他把這個邊際增量分析運用到他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中,甚至推廣到其他經濟問題上。第三,將力學中的均衡概念運用到經濟學中。他認為均衡是一種相反力量的均衡,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前者指生物意義上的均衡,後者指力學上的均衡,而靜態均衡是經濟學研究的起點和基礎。他依此來說明各項經濟指標的數量決定,將這些決定尤其是價格和分配額的決定歸結為相反力量相互沖擊和制約而形成的均勢。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包括需求理論、生產理論、均衡價格論、分配論等。

均衡價格論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馬歇爾在假定其他商品價格和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分析一個商品均衡價格的形成。按照馬歇爾的說法,均衡價格就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或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時的價格。他認為,二者的一致是供求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市場價格與均衡價格背離,就會通過供求量的變動,使市場價格恢復到均衡點。馬歇爾在分析均衡價格時,引進了時間因素,他把市場價格分為暫時(一天或幾天)的市價、短期的正常價格和長期(一年以上)的正常價格。他認為,時間長短不同,對於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較量趨於均衡的情況是不同的,因而它們對均衡價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需求理論

所謂需求,在經濟學中指消費者的需求,於是效用理論成為需求理論的出發點,而馬歇爾的需求理論出發點則是人的慾望。他認為,需求是慾望的滿足,而人的慾望是由效用來滿足的。他間接地用人們因慾望而願意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加以衡量,從而將需求轉化為需求價格,用邊際需求價格去衡量邊際效用。同時,馬歇爾認為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而取決於邊際效用的需求價格也是遞減的,這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就轉化為邊際需求價格遞減規律。馬歇爾在分析需求時,又提出了「需求彈性」的概念,用以衡量價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減少的比率,也即衡量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馬歇爾第一次用代數和幾何圖形對需求彈性作做嚴謹的表述,經其闡述和傳播,需求彈性至今已成為西方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

生產理論

馬歇爾的生產理論就是他的供給理論。他用生產費用論來說明供給價格和供給規律。每個廠商在生產時都根據「替代原理」用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替代另一種生產要素(生產方法),力求使生產費用最小化。馬歇爾認為,短期邊際生產費用一般隨產量增加而遞增,故供給與價格的關系是:價格高時供給量大,價格低時供給量小。價格變動與供給量變動的關系可以用「供給彈性」來表示。馬歇爾認為,商品供給彈性的大小與時期長短有關。供給在短期內不易變動,故短期供給彈性較小,長期供給彈性較大。在分析行業均衡時,馬歇爾引入了「代表性企業」概念。根據定義,行業產量的長期根據價格等於代表性企業在該產量水平處的平均成本,因此,可以把全行業產量看做是由固定數目的代表性企業生產的,代表性企業的平均成本與規模隨行業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分配理論

馬歇爾的分配理論是他的均衡價格論的延續,是均衡價格論在分配領域中的具體運用。他認為,分配問題就是國民收入如何分割為各生產要素的份額問題。各生產要素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份額大小,取決於它們各自的均衡價格。因此,供求論也成為馬歇爾分配論的一般原則。相應地,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就是各生產要素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均衡的價格。工資是勞動的需求(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和供給(取決於養活、訓練和維持有效勞動的費用和對勞動的「負效用」)均衡時的價格。利息是資本的需求(取決於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和供給(取決於資本家對未來享受的「等待」)均衡時的價格。由於土地沒有生產費用,而且它的供給量是不變的,因此地租是由土地的需求狀況從而由它的邊際生產力決定的,它是農產品價格超過生產費用的剩餘。至於利潤則是資本家組織和管理企業以及冒風險的報酬,正常的利潤是產品長期供給價格的組成部分。

雖然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存在不少缺陷,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仍是傑出的。至今,他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基本觀點仍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所繼承,在基本理論問題上,馬歇爾的學說對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有著深遠影響,他的價值論和分配論,直至今日仍是資產階級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㈡ 經濟學有哪些主要內容

《經濟學》內容精要:《經濟學》從1948年出版後,每三年修訂再版一次,使內容不斷增添,篇幅也不斷擴大,中譯本的第一版是根據第十版譯出,此版共分六編四十三章。此處採用該版進行簡介。

第一編「基本經濟概念和國民收入」,主要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國民收入理論。

第二編「國民收入的決定及其波動」,它圍繞著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關於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的理論,分析繁榮與蕭條的原因,介紹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並提出了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即通過宏觀需求的調控來實現既無通貨膨脹,又無失業的經濟穩定發展的政策主張。

第三編「國民產品的組成和價格決定」,主要介紹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重點是關於價格決定和壟斷與競爭的理論。

第四編「收入分配: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圍繞收入分配問題,依據古典經濟學的邊際生產力論和新古典經濟學均衡價格決定生產要素的供給的學說,闡述要素的價格決定和報酬分配。

第五編「國際貿易和財政」,主要闡述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政策,運用宏觀和微觀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的國際經濟問題,尋找解決的途徑。

第六編「當前經濟問題」,本編是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在《經濟學》一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一部分論述了低收入的國家的成長分析和發展;生活質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的禍害;種族和性別歧視;在過分擁擠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資源的枯竭;減少貧窮和經濟上的不平等;治療失業和通貨膨脹並存等當代最基本的經濟問題。重點探討了經濟增長的趨勢,提出了福利經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評論了各派經濟理論,比較考察了各種可供選擇的經濟制度。

以上是《經濟學》這部著作的基本結構,這里要扼要介紹一下該書的主要內容:薩繆爾遜把經濟學區分為靜態均衡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三大塊。他認為存在於生產理論、消費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等領域中的靜態均衡,其數學本質就是極值問題,均衡條件也就是經濟函數處於極大值或極小值的條件,於是,靜態均衡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中的古典優化方法加以處理,用微積分和線性代表加以處理。

㈢ 什麼是古典經濟學主要觀點是什麼

古典經濟學是凱恩斯理論出現以來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製辦法。

要觀點:古典經濟學的主要內容為當時最普遍的經濟現象,由價值、地租、利潤、工資及貨幣理論構成。各個當時的經濟學家的理論都包括以上幾點。各個經濟學家的不同也只是關於這幾方面的觀點不同,其經濟理論涉及范圍相同。



產生背景

古典經濟學產生前夕的經濟思想是「重商主義」。

14到15世紀,隨著貿易特別是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產生了重商主義思想。重商主義的研究視野集中在流通領域,研究商業和對外貿易,論證商品貨幣關系,對當時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的作用。成理論體系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在英國是由威廉▪配第創始,亞當▪斯密集大成,大衛▪李嘉圖最後完成的。

古典經濟學代表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內部聯系。重商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金錢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在一國沒有金礦的情況下,財富只能來自於對外貿易的順差;民窮國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主張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政策。



閱讀全文

與最早經濟論有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孩看美女為什麼留鼻血啊 瀏覽:417
怎麼看到事業單位是否要招聘 瀏覽:956
水煮和烤有什麼區別哪種利於健康 瀏覽:425
我想給她講一個故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60
雪山之巔的幸福鳥長什麼樣子 瀏覽:502
嫁給愛情是種什麼體驗知乎 瀏覽:337
健康出行卡怎麼使用 瀏覽:50
美女怎麼唱北國之春 瀏覽:288
深圳婚姻挽回機構哪裡有 瀏覽:127
光明區萬人健康服務團有多少 瀏覽:408
幸福樹冬季如何修剪視頻 瀏覽:687
經濟合作社是什麼單位管 瀏覽:278
地市級事業單位一年工資多少 瀏覽:489
歷史曲故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68
哪個地方美女秀氣 瀏覽:612
居民健康檔案中遺傳病史怎麼填寫 瀏覽:81
最華麗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瀏覽:592
宿州經濟定位是什麼 瀏覽:57
童話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瀏覽:933
如何才能健康的節食減肥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