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縣域經濟增速下滑怎麼回事

縣域經濟增速下滑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4-04-17 18:19:40

❶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

當前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在合理增長區間內運行
1.經濟增長減慢,供給結構優化。2014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4%,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均放緩0.3個百分點,是2009年一季度之後的最低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幅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放緩0.8和1個百分點,也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但經濟增長速度仍在年度7.5%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范圍之內。從各產業增長看,採掘業、粗鋼、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過剩行業產量增速放緩較大,是導致工業增速減慢的主要因素,而醫葯等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業發展平穩,第三產業增長7.8%,繼續延續2013年以來的增長勢頭並快於第二產業,旅遊、文化、信息、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較快。三次產業結構和工業內部產業結構符合經濟轉型的要求,趨於優化過程中。
2.消費和出口基本穩定,固定資產投資減速。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增幅較上年同期放緩0.4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較上年同期微增0.1個百分點。從外貿統計數據看,一季度,中國出口大幅下降,增速下降3.4%,同比回落21.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6%,同比回落6.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67億美元,同比下降61%。如果剔除去年1-4月份大量套利資金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中國的影響,一季度中國出口接近7%左右,與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基本吻合。從套利資金流入較多的香港貿易看,一季度內地對香港出口大幅下降31.3%,直接影響總體出口增速下降7.2個百分點,僅僅剔除對港出口中國整體出口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增幅分別較上年同期和全年放緩3.3和2個百分點,是一季度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其中,製造業增長15.2%,同比放緩3.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增速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9%,同比放緩4.7個百分點,今年增速逐月提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8%,同比3.4個百分點,但增速逐月回落。
3.就業形勢穩定。雖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就業形勢較好,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00萬人,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出農民工增加288萬人,就業崗位繼續增加,失業率維持在合理水平。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224元,同比名義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同比名義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2%。根據從2012年四季度起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2014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義增長11.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4.物價水平穩中趨降。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漲幅同比放緩0.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跌幅同比擴大0.3個百分點,已經連續25個月呈現下跌態勢;房地產價格漲勢趨緩,按照住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計算的商品房價格下降1.5%,而去年同期為上漲17.7%;綜合反映價格總水平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上漲0.4%。物價總水平特別是工業價格表明,製造業的需求仍低於供給能力,潛在經濟增長能力高於實際增長,但綜合就業、價格、經濟增長等指標看,中國經濟仍然處在合理增長區間內。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原因
當前經濟增長減慢並低於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既有2013年下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不夠、穩健的貨幣政策寬松力度不足的宏觀調控政策主動調整原因,更重要的是結構和體制問題制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並影響社會預期。
一是投資面臨一定的資金約束。2013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控制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2013年下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為7.14 萬億元,比上半年減少3.01萬億元;2014年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為5.6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700億元。貨幣供給增速也有所降低,廣義貨幣M2由2013年4月的16.1%回落到2013年年底的13.6%,2014年3月進一步回落到12.1%。積極的財政政策執行力度弱於往年水平,2013年財政收入增長達到10.1%,超出預算目標2.1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與預算數基本持平,僅增長10.9%,而2013年財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預算支出目標主要靠年終「突擊花錢」,1-11月財政支出持續低於10%的預算增長目標,12月份當月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增幅高達20.3%。2014年1-2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1.1%, 財政支出增長6%,均低於預算8%和9.5%的水平。考慮到資金投放滯後半年對經濟增長發揮作用,2013年上半年融資總量擴大和下半年減少是2013年下半年經濟穩中有升的原因,也是今年上半年經濟減緩的主要因素。
二是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不管是人民幣貸款、中期票據還是房地產信託的融資成本,均處於歷史高位,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融資成本動輒10%以上,加上各種中間費用甚至高達17%。首先,近年來,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等缺乏利率彈性的部門和利潤水平較高的房地產資金需求旺盛,在政府加強房地產調控以及銀監會加強平台貸款管控後,上述部門大量通過發行債券、銀信理財合作等影子銀行進行融資,造成相關部門債務和杠桿水平過快上升,社會資金「借短投長」的期限錯配和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擠出」等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加劇。其次,銀行理財產品、電子金融等存款替代性金融產品及影子銀行等市場化融資渠道快速發展,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金融脫媒」現象愈演愈烈,導致金融機構融資成本上升。再次,受存貸比約束和銀行季末考核因素影響,在季末、年末及春節前後等時點,銀行高息攬儲,貨幣市場利率往往大幅飆升。最後,在中國國際收支逐漸趨向均衡,跨境資金由大舉流入轉為「有進有出」的雙向流動後,以往外匯占款過快增長導致基礎貨幣大量被動投放的情況也出現了變化。
三是人民幣升值滯後影響了中國出口,自2011年4月到2014年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3%左右,匯率升值對出口影響的滯後期一般在1-2年。
四是多因素交織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影響市場預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化解產能過剩和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一些企業出現破產倒閉、地方性債務迎來還債高峰、影子銀行風險增加。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牽一發動全局,既關系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也是影響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務的安全,一旦出現資金鏈條斷裂,對金融穩定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並引起相關產業衰退,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矛盾也會加大。近來,中國已經出現了中誠信託、超日債等若干起金融違約事件。同時,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短期國際流動資本外流,可能引發國內資金緊張,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中國經濟的基本走勢
影響當前經濟增長減慢的因素還會繼續存在,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投資需求如何仍是分析判斷當前經濟走勢的關鍵。中國的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處於嚴重過剩當中,有的處於絕對過剩狀態,化解產能過剩必然影響製造業投資。2013年中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逐月回落,三、四線城市商品房價格調整程度加大。今年一季度地產新開工增速大幅走低,土地購置面積增速也在下降,地產銷售增長已經接近停滯,購房者與房地產企業觀望情緒加重,房地產投資會繼續減慢。2013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14.2%,較上年大幅減少14.4個百分點。2014年一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仍然較低,僅增長12.6%,意味著後續投資將有所放緩。但是,總體投資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一是占投資需求較大比重的基礎建設投資繼續穩定增長。國家允許平台公司發行部分債券對「高利短期債務」進行置換,加大債務重組力度,並提出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延長還款期限;通過發行15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成立2000-3000億元鐵路建設基金吸引民間資本,為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籌資;通過國家開發銀行設立專門機構發行住宅金融債券,支持棚戶區改造。
二是營改增試點擴大范圍,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服務業等,有助於服務業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三是在國家確保糧食安全,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等政策的支持下,農業投資增長水平有望提高。同時,央行決定自4月25日起下調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下調縣域農村合作銀行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測算,此次定向降准向三農領域釋放的資金將超過千億元。
四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有利於激發民營企業投資。今年初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82項,並在加快制定政府權力清單;部分國企已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總體來看,中國投資增速將有所放緩,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17%左右。
2.消費需求將保持基本穩定。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在三大需求中屬於較為穩定的因素。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4.9%。當前,中國消費需求仍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一是就業穩定、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夯實了消費基礎。二是社保體制日益完善支持消費穩定增長。國家財政支出不斷向社保、公共衛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領域傾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重點關注農民工、社會低收入群體社會保障情況;重視結構性失業問題,建立全國統一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消費者預期。三是信息消費、社區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拉動消費增長。伴隨著擴大信息消費政策的落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產品的銷售加快,網路購物銷售迅速增長。同時,社區商業中心將逐漸轉變成城市的服務中心,居民相關商品與服務消費增長將加快。四是汽車類等熱點消費增長較快。汽車市場存在城市家庭、機構用車更新換代、消費升級的需求,仍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此外,中西葯品、通訊器材等消費增長較快。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增長12.6%左右。
3.出口需求將溫和回升至正常狀態。當前,全球經濟在發達國家向好的帶動下,有望延續溫和復甦態勢,國際市場需求逐步好轉。4月份IMF春季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增長3.6%,較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增長加快,有利於拉動中國出口增長。海關總署發布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提升,預示著二季度出口相對樂觀。今年3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7,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導指數月度平均值為41.6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顯上升。
此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貶。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引發國際資本流向發達市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壓力減小,匯率雙向波動可能性加大。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出現1%左右的貶值。
但是,外貿增長面臨的制約因素仍不容忽視,新興經濟體在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結構性風險等多重壓力下,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將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不足;美國等國家的貨幣政策和世界貿易投資格局變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爭奪日益激烈,中國出口難有顯著改觀。
總體來看,4月中旬之後對港貿易虛增基數因素將會消除,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將回升至正常狀態。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將增長7%左右,進口將增長6.5%左右。
4.物價延續溫和上漲態勢。從工業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穩定,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中國工業產能規模較高,供大於求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工業品價格仍將保持負增長態勢。從服務價格看,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低端勞動者工資上漲推動部分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升。從食品看,2013年糧食再次增產,糧價基本穩定,並且由於中國糧價已經高於國際價格,糧價進一步上漲空間較為有限;生豬存欄規模較大,豬肉價格不會大幅上漲。從資源產品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2014年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時機較好的時間窗口,調整資源產品價格會推高物價。此外,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翹尾因素為1.5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中國物價總水平延續溫和上漲態勢,既沒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預計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將上漲2.3%左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將下跌1.1%左右。
5.宏觀經濟增長將穩中趨降。國家信息中心開發的經濟景氣系統顯示,中國綜合先行指數的峰值出現在2013年3月,至今連續下降12個月,先行指數下降速度較為緩慢,並且在下降過程中還出現了小幅震盪的走勢。先行指數一般領先一致指數約6個月,先行指數平穩略降態勢表明二季度中國經濟仍會延續穩中趨降的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將增長7.4%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9.1%左右。
政策建議
把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要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有前瞻性的加強宏觀調控,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穩定社會預期,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1.加快推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落實財政支出的政策,加快撥付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管網改造等建設項目資金,推進一批水利、糧食儲備、核電、水電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盤活財政資金存量,重點用於民生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二是在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事權關系的基礎上,盡快出台並實施財政轉移支付的意見,加強中央和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清理和整合。三是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將小微企業減稅等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完善消費稅制度,積極推進房地產稅改革,加快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推進城市維護建設稅改革。四是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機制。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許可權,對地方政府性債務實行限額管理,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性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市政債市場為基礎的,採取由中央確定總規模的市場調控性地方債制度,正式啟動省級和縣級政府在公開市場捆綁發放地方債。五是繼續發展政策性金融為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在必要時,可以考慮通過擴大政策性銀行專項貸款規模、資產證券化規模等方式,來增強開發性金融機構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的作用。
2.適度靈活運用穩健的貨幣政策。金融調控要從資金供給和需求方面加強調節和引導,促進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既要維持中性的貨幣信用條件來抑制經濟主體的加杠桿意願,也要切實降低實體部門的融資成本,防止社會資金成本過度上升危害實體經濟。
一是加強短期流動性調節,保證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根據銀行體系短期流動性供求形勢,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常規流動性調節工具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適度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以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穩定、充裕。在流動性出現異常波動時,靈活運用SLO和SLF工具實現有選擇的「定向放鬆」,以防範流動性危機,維持市場平穩運行。
二是修改商業銀行法,取消商業銀行的存貸比限制,或適當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計算口徑,降低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引導商業銀行降低信貸利率。
三是隨著利率市場化深入與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的擠壓也越來越強烈。銀行監管機構要重視利率市場化推進中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問題,重視「余額寶」、「易付寶」等互聯網金融和非銀行「理財業務」等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存款「抽血」的影響。引導和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加強金融監管,防止金融創新「冒進」帶來 「金融脫媒」過度,危害到銀行體系的平穩運行。四是貨幣當局需要通過密切監測跨境資金流動來把握外匯占款增長情況,加大匯率波動幅度,防止熱錢無序流動,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3.以城鎮化為抓手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一是努力實現城鎮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二是藉助高鐵發展契機推動城鎮化,帶動有效需求增長。三是加快改革相關制度,推動常駐人口獲得相應的市民待遇,按照城市全部人口的新構成特點,規劃城區的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相應的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保證居民需求與供給的准確對接。四是根據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適當放開房地產限購政策的限制,繼續支持自助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防止房地產價格短期大幅波動。
4.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抓緊制定負面清單,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國有資本對水、電、氣、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將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收入增量重點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二是繼續減少和下放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抓緊制定政府權力清單。三是建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制度,允許地方政府合理舉債;建立有效的償債機制,地方政府應通過出售、轉讓或證券化國有資產償還債務,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四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五是當前通脹較為溫和是價格改革的較好時機,應加快推進水、電、天然氣、石油等資源價格改革。

5.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一是應強化正向預期引導,明確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正確認識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尋求新常態屬於客觀經濟規律。二是要強調當前各項經濟指標仍處於合理增長區間,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金融和財政風險總體可控。三是逐步建立市場對宏觀政策信號的合理預期,避免出其不意造成政策信號的混亂。四是明確調控政策信號,穩定社會預期,加快落實改革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❷ 百強縣城和普通縣城的經濟情況貧富差距為何這么大

從題目的字眼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白牆線程還是普通線程,首先他們都是屬於縣城,不是大城市。所以,百強縣城能夠優於其他普通的縣城,肯定是很好的,發揚了本身的優勢。接下來我們來具體談一談百強縣盛和普通縣城經濟情況,貧富差距大的原因。

1.交通位置的先天優勢

我們知道縣城不像大城市一樣,交通發達,有一些落後的縣城,只能通過坐大巴去其他地方,並沒有高鐵,火車甚至是飛機。經調查研究發現,很多的百強縣城基本上都是交通發達,位於高鐵或者鐵路沿線。 由於縣城位於鐵路沿線,所以縣城的客流量就會增加,客流量的增加就會意味著消費需求增加。消費需求增加就會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以及改造升級。同時也會給當地的發展帶來很多資金上的支持。

❸ 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

正確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把握幾個方面:
一、經濟正在經歷艱難時刻
一個時期以來,除了大環境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結束了兩位數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階段性轉換,增長速度持續下行,增長速度呈階梯式回落之勢。經濟增長速度階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壓力加大,相當多的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部分地區經濟下滑嚴重,一些省份財政收入急降、失業問題突出,股市大幅動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升高。從統計數據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三大需求同時收縮;二是工業生產繼續回落;三是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區困難凸顯。
二、在經濟下行中有亮點
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確實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壓力當前,但也不乏亮點。一是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第三產業增長增速較快;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上升,目前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達到60%,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在加速調整,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強化;三是新市場主體繼續快速增加。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盡管有些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但又不斷有企業新生,實際上企業生生死死是市場經濟競爭規律發揮作用的體現;四是能源消耗進一步下降。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內容,是經濟運行效益提高的重要體現;五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增長經濟增速,說明城鄉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對穩定。
三、「三期疊加」下尋找和把握經濟發展機會
我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困難。所謂換擋,就是從高擋換到中高擋,減速成為必然;結構調整,意味著產能過剩行業收縮;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著刺激政策的累積效應和溢出效應還在發生作用,使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當期宏觀政策的選擇運用受到掣肘。「三期疊加」矛盾交織,對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形成制約。還有,當前議論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官不為」。在我國現階段,由於相關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規矩守紀律要求越來越嚴的大背景下,的確出現一些官員怕犯錯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縮手縮腳,積極性主動性下降的情況。近年來對GDP增長指標考核力度減弱,部分區域和縣域取消GDP考核,也對地方經濟增長形成一定的客觀影響。同時,還要看到,經濟下行往往會慣性發生作用。
但分析經濟形勢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難就找不到政策著力點,只看困難看不到亮點則容易喪失信心。對經濟形勢有利條件是,近年來陸續出台的穩增長政策的效應會逐步顯現;國家批準的重大工程項目會陸續展開投資並產生相應的經濟帶動作用;經濟運行中的新趨勢新亮點會得到強化;基期年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意味著新的經濟年度增長基數相對低。只要決策者能審時度勢,仍然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措施得當,同時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擴大「改革紅利」,把有利條件變成實際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❹ 如何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既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准備,又要牢牢把握重大調整機遇,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怎樣做到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就此,記者日前采訪了本報專家委員會成員、內蒙古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苑德軍博士。

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記者: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6%,雖然總體保持平穩,但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小幅下滑。我們應當如何分析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

苑德軍:從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角度分析,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進出口增速回落明顯。受歐洲經濟低迷不振、國內工業生產放緩、出口產品成本提高、人民幣匯率升值、貿易摩擦加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上半年進出口呈現逐步回落態勢。

二是消費增速放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7%,同比回落1.7個百分點。消費增速下滑,既有中央八項規定出台遏制公款消費帶來的影響,也和居民收入增速不快對消費的制約有關。

三是政府的主動調控。新一屆中央政府上任以來,表現出對經濟增速放緩的較高容忍度。面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央政府沒有出台刺激政策,不再走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老路,而是致力於推進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以釋放經濟增長的活力和潛能。

一國經濟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增長之後,必然減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近10%的高增長之後,制約經濟增長的一些主要因素發生了重要變化,原有的社會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分配結構等經濟增長的內在力量,已經無法支撐和推動經濟繼續在高增長軌道上運行,經濟潛在增長率明顯下降。自然,經濟增速放緩也就不可避免。

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

記者:處於經濟增速放緩、「調結構」、「轉方式」步伐加快大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在運行中存在哪些主要矛盾?

苑德軍:首先,是「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矛盾。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問題,不是總量而是結構問題。「調結構」是「穩增長」的基石,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由之路。通過「調結構」解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各種結構性矛盾,有利於為中國經濟增長構建堅實的產業結構和動力結構基礎,增強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延長增長周期。而「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提供適宜的經濟環境,提供好的基礎和條件。如果經濟大幅下滑,「調結構」的動力會削弱,空間也會被嚴重擠壓。「調結構」是為了更好地「穩增長」,「穩增長」有利於「調結構」,兩者具有一致性。不過,短期內兩者還是有沖突的。「調結構」勢必要淘汰落後產能,壓縮「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和產出。當短期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和產出的增加不足以彌補前者的減少時,經濟增速必然受到影響。

其次,是「穩增長」與「防風險」的矛盾。伴隨著經濟下行,經濟與金融運行中的風險也在放大。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兩個主要的風險策源地。從房地產市場看,高房價導致大量社會資金「脫實向虛」湧入房地產業,對實體產業投資帶來「擠出效應」,容易引發產業空心化風險。高房價掩蓋產能過剩,透支國民財富積累,抑制消費擴張,加劇貧富分化,也會導致貽誤經濟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激化社會矛盾的風險。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看,近兩年債務規模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風險凸顯,令人擔憂。而一旦高房價泡沫破滅,房價持續下跌,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將明顯上升,政府平台債務也將大面積違約,有的金融機構可能倒閉,並引發金融危機。因此,必須把「防風險」置於重要地位,它是「穩增長」的重要條件,可以為「穩增長」提供有利的金融環境。不過,「防風險」必須推動經濟的「去杠桿化」,控制房地產融資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而這又必然影響投資規模進而影響經濟增速。

再次,是經濟增速放緩與就業壓力擴大的矛盾。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企業轉型升級裁員、大學畢業生數量創新高等因素交織在一起,使經濟社會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政府高度重視、公眾熱切關心的社會問題。而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負面影響也已顯現。就業是民生之本,勞動者的就業狀況,不僅關繫到國民福祉和勞動力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更關繫到社會穩定。在經濟增速放緩趨勢不可逆轉的情況下,如何保住中國經濟的「下限」,盡可能最大程度地吸納就業人口,是中國經濟要面對的一個長期性問題。

最後,是經濟增速放緩與「惠民生」的矛盾。近年來,隨著財政收入持續增長,政府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顯著擴大。但由於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欠賬太多,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而這需要有足夠的財力作保證。經濟增速放緩引致的財政收入增幅下滑,制約著改善民生支出的擴大。

上述矛盾是當下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變數之間復雜關系的具體反映。要解決好上述矛盾,必須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協調好「調結構」、「穩增長」、「轉方式」、「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下半年經濟走勢分析

記者: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您對下半年的經濟走勢做何判斷?

苑德軍:下半年「穩增長」的壓力仍然很大。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穩步復甦,房地產市場和就業市場數據較好,通脹低於預期,定量寬松政策退出預期升溫,美元指數走高,預計明年第四季度或後年年初美國開始加息。美國經濟趨好及貨幣政策可能的變化,使得「熱錢」流出,外匯占款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進而導致流動性趨緊並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挑戰。從國內看,「去過剩產能」、「去杠桿」、「去庫存」仍是宏觀經濟運行的主線。受資產負債表不佳、融資平台擴張受限等因素制約,地方政府的投資擴張能力受到抑制。土地、資金、人力等投資要素成本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也制約著企業投資增速的提高。消費受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制約,短期內也難以顯著反彈。但也必須看到,「穩增長」還是有許多有利條件的。中央政府一系列深化改革舉措的逐步落實,將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在投資方面,盡管存在制約投資增長的因素,但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服務業、社會事業等新的投資增長點投資規模的擴大,還會使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美國經濟逐步向好,歐元區經濟最壞時期也已過去,環比增速將由負轉正。外部需求回升,再加上政府「穩外貿」措施實施,下半年出口形勢有望好轉,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有所提升。就物價水平看,下半年CPI仍將在低位徘徊。美元走高使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經濟增速放緩有利於從需求角度抑制通脹,資源和能源價格改革對通脹影響也有限。豬肉價格雖已進入上升周期對CPI有向上拉動作用,但小幅上漲對CPI影響不大。只要政府的宏觀政策給力,促使經濟增長的內在性驅動因素充分發揮作用,年初確定的7.5%的增長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穩增長」的對策選擇

記者:怎樣才能在「調結構」和「防風險」的同時,實現「穩增長」的目標?

苑德軍: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政府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應是致力於尋求「調結構」、「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以下四方面的對策措施,對於「穩增長」是很必要的。

第一,加快「調結構」步伐。「調結構」進程受制於政策安排、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等諸多因素。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通過有效的制度激勵和制度約束,增強企業「調結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金融業應加快產品和業務結構轉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應嚴格控制「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授信和貸款,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商業銀行應適應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創新綠色信貸的產品結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技術,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同時,努力開發適應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品種,為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條件。應充分發揮直接融資對「調結構」的推動作用。

第二,放活民間投資。放活民間投資是實現社會公平、維護投資增速、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之舉。但這些年這方面的好多政策規定只是停留在官方文件中,並未真正落到實處。政府必須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掃除阻礙民間投資進入壟斷行業的行政壁壘和其他障礙。前不久國務院發布了「金十條」,決定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這是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監管部門應抓緊制訂出台具體的實施細則,明確准入條件,加快民營銀行設立進程。全國的村鎮銀行目前尚不到1000家,遠不能滿足「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有必要進一步增加村鎮銀行數量,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入股村鎮銀行。考慮到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三農」,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縣域地區,而小貸公司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無法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故把小貸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的制度安排欠妥,合理的選擇應是把小貸公司轉制為社區銀行。轉制後設立的社區銀行,既可以把小微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同時又可保持民間資本所有者作為社區銀行發起人股東的地位。

第三,進一步深化改革。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把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以「簡政放權」作為切入點的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人們看到了新一屆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要害領域和關鍵節點的改革進展遲緩甚至原地踏步。必須抓緊啟動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改革,對處於完全競爭行業的央企須盡快實行民營化,使其從完全競爭行業中退出,資產轉讓收入劃歸全國社保基金。央企產權轉讓和並購重組不能由國資委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必須訴諸市場化方式。土地制度改革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內容,也應盡快提上日程。要改革建設用地供地方式,逐步剝離地方政府的土地經營管理職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轉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收入分配改革事關公眾經濟利益,也關繫到「轉方式」和「穩增長」。今年2月底,國務院出台了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但此後就沒有了下文。半年時間過去了,這項改革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相關政府部門應盡早拿出具體的配套實施方案,使這項改革走出盤局迅速進入「現在時」。就利率市場化改革看,央行決定從7月20日起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完全放開貸款利率。這一重大舉措對強化利率競爭,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商業銀行的貸款定價能力和利率風險防控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如果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不能及時跟進,遲遲沒有動作,就會對商業銀行產生「逆激勵」,存貸凈息差反而可能擴大,從而抵消貸款利率市場化的積極作用。在存款利率不能一下子放開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小步快走」策略,先擴大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待條件成熟後再完全放開存款利率。

第四,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考慮到房地產業的高杠桿率及其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高度關聯性,應把強化房地產調控作為防控金融風險的基點。房價屢調屢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只調控增量不調控存量。政府應調整調控政策,實行「調控增量與調控存量相結合」、「調控需求與增加供給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加快不動產登記、開征住房保有稅等措施調控存量,改善樓市供求關系。須優化政策調控措施組合,強化調控問責制,增強調控執行力,通過改善調控成效使房價緩慢下行實現「軟著陸」。監管部門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應區分情況,分類監管,嚴格控制其債務規模擴張。

閱讀全文

與縣域經濟增速下滑怎麼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全網頁電影 瀏覽:547
金三角系列電影韓國人倒賣魚的電影 瀏覽:648
健康就是福氣是什麼意思 瀏覽:903
找電影名字, 瀏覽:66
大蛇復仇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23
江湖中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867
為什麼愛情劇總是拍不完 瀏覽:631
愛情箴語風雲是什麼歌 瀏覽:136
搞基片子 瀏覽:969
什麼電影直播放不侵權 瀏覽:118
簡單任務成龍電影國語 瀏覽:378
韓國電影和女孩結婚後跑了,生個女孩 瀏覽:208
人參精電影 瀏覽:842
免費最新電影下載 瀏覽:58
二胎父母不健康該怎麼做 瀏覽:391
事業單位合同工有什麼規定 瀏覽:60
以後想在哪裡開展自己的事業 瀏覽:692
70年代激情電影 瀏覽:543
十部狐妖電影大全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