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拉動經濟如何防止低效率

拉動經濟如何防止低效率

發布時間:2022-11-30 12:06:50

㈠ 簡述怎樣解決市場失靈造成資源配置的低效率(簡答題)

市場失靈是指通過市場價值規律這個看不見的手無法實現資源最佳配置、效率最高的情況,
原因是當商品或服務的邊際社會收益超過邊際社會成本時,市場無法或不願意提供該類產品或服務.
市場失靈是市場機制在不少場合下會導致資源不適當配置,即導致無效率的一種狀況。
換句話說,市場失靈是自由的市場均衡背離帕累托最優的一種情況。微觀經濟學說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條件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可導致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但理想化的假定條件並不符合現實情況。在以下這些情況下,市場會失靈:不完全競爭,公共物品,外部影響,信息不完全等。
一般認為市場失靈的原因有四點:
一,市場壟斷
二,非對稱信息
三,商品的外部性
四,公共物品的存在
以上因素造成資源得不到最優配置.
"市場失靈」與「市場成功」相對.「市場成功」即聚集理想化的競爭市場使資源均衡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能力。這個由亞當·斯密粗略地推測的市場特點,在現代福利經濟學中得到最明確的表達:(
1
)假如有足夠的市場;(
2
)假如所有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按競爭規則行事;(
3
)假如存在均衡狀態,那麼在這種均衡狀態下的資源配置就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當情況不符合此項定律的結論時,即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是低效率的時候,就出現了市場失靈。根據施帝格里茨的觀點,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
1
)個人自由和社會原則的矛盾。①基於個人效用最大化原則的帕累托最優概念與社會公平原則不一定一致。效率與平等是市場無法自行解決的一對矛盾。②市場無法解決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取向產生的矛盾。⑵現實中的經濟運行不能滿足完全競爭假定。如市場存在著的獨占、壟斷、過渡競爭等,都會引起社會效率的損傷。⑶某些領域不適用一般競爭均衡分析,尤其是那些體現效率遞增的經濟活動,如研究與開發等。⑷完全市場假定不成立。如完全的風險保障市場是不存在的。⑸信息不完備或信息無關性的存在。主要表現為:①私人的信息獲得是有限的;②信息在私人交易中會發生扭曲;③市場行為主體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稱的。⑹存在不完全均衡,資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如失業等。⑺存在外部效應。⑻公共物品是市場無法自行保證供給的。
市場失靈一般有兩個原因,即市場勢力和市場的不存在。
(1)
市場勢力,如果某些人和廠商是價格制定者,那麼資源配置一般是低效率的。因為一個擁有市場勢力的廠商可能會通過減少供應的方式將價格提高到成本之上,這樣用於商品生產上的資源變得不充分了,帕雷托生產最優遭到破壞,出現市場失靈問題。只有當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成為價格接受者的時候,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才得以成立。
(2)
市場的不存在。對一種商品來說,如果市場不存在,那麼很難預料市場能夠有效配置資源。實際上對某些商品來說是不會有市場的(如貧困保險,因為其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由於市場的不存在而可能出現的另一類低效率就是外在性,即一個人的行為以一種現存市場以外的方式影響到另一個人的福利的情形。
harvey
s
rosen,
《財政學》,47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㈡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適應新常態,實現彎道超越

新常態需要新心態新作為 尊重並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

經濟增長速度由什麼因素決定?目前有許多人用消費、投資和出口等
「三駕馬車」的狀況來解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他們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因為由消費、投資和出口構成的總需求不足,而總需求是可以用宏觀經濟
政策來加以調節的,因此,政府應當採取有力措施「擴需求」,「保增長」。十分明顯,人們在這里運用的,其實是凱恩斯主義的短期分析框架。即使認為凱恩斯主
義的理論是正確的,用它來分析中國的長期增長問題,也是一種誤用。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長期增長走勢,是由支持經濟增長的勞動、資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狀
況決定的。因此,我們只能用產出總量由勞動、資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狀況決定的「生產函數」作為基本的分析框架來進行分析。

經濟增長的第一個驅動因素是勞動力的增加。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得到了「人口紅利」,即大量新增勞動力的支持。但是,早在本世紀初,中國社
科院的蔡昉教授就已指出 「劉易斯拐點」(富餘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情況發生逆轉)的出現,「人口紅利」會逐步縮減以至消失。這種情況現已表現得愈來愈明顯。

第二個驅動因素是資本的增加,即投資。從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中國一直是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經濟學家對投資拉動經濟造成的消極後果
做過許多分析。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就已指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投資拉動的增長方式,必然引起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經濟問題和無產階級貧困
化、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社會問題。多年來,我們主要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到20世紀末期,資源耗竭、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變得愈來愈突出。近
年來,不但以上矛盾日益激化,而且造成了宏觀經濟的失衡。這集中表現為國民資產負債表特別是其中地方政府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杠桿率(負債率)過高。如果繼
續用大量投資去拉動增長,就會進一步提高杠桿率,甚至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第三個驅動因素是經濟效率的提高。我國的經濟效率在改革開放以後比起改革開放以前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第一,市場化改變了過去城鄉隔絕的
狀態,大量農村用的資源,包括勞動力和土地轉入城市,得到了相對高效的利用。第二,開放以後引進外國設備、學習外國技術,很快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
水平差距,推動了效率提高。這些都使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對增長的貢獻率增加。但是,這種情況在本世紀初發生了變化。首先,不論是人口城市化還是土地城市化
的速度都在放緩。其次,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的一般生產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日益接近。這樣,用學習引進的方法提高技術水平的空間就不那麼大了。哪怕
是引進外國技術,也要經過消化以後的再創新。這時,原有的體制缺陷就表現出來了。許多經濟學家對中國潛在生產力的研究都表明,從本世紀初開始,效率提高對
於增長的貢獻率開始下降。

在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都發生推力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就面臨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實即原來支撐經濟增長的一些動力開始減退,如果找不到新動力,就可能陷入陷阱,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而無法超越。

以上分析說明,我們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就是找到新增長動力。根據理論分析和各國的歷史經驗,這個新動力集中到一點,就是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

要以冷靜的平常心態來對待GDP的減速

既然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是客觀因素決定的,我們就只能用平常心態來對待它。所謂用平常心態對待,就是不要急急忙忙用強刺激和大規模投資的老辦法去把增長速度拉起來。

2009年以來的經歷表明,用強刺激的辦法去拉動經濟增長,時效變得越來越短。經濟學所說的「投資回報遞減規律」的作用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
了。另外,用強刺激的辦法,大規模進行投資,投資回報又很差,結果就使宏觀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脆弱。不管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還是企業的負債率,都增
長得非常快,已經達到甚至超出公認的警戒線。最近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跑路」的事件頻頻發生,一些地方政府發生償債困難,都發出了警示信號。資產負債表
狀況的惡化蘊含著系統性風險。一些曾經有過長時期高速增長的東亞國家,比如日本,在爆發了系統性危機以後不但喪失了原來的優勢,還造成了國民經濟長期低
迷。這是我們必須竭力避免的。

必須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用平常心去對待經濟減速的新態勢,不等於說我們可以無所作為。如果我們不能在GDP增長減速的情況下改善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增長效
率,過去被GDP數量所掩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就會暴露並趨於激化。具體表現,一個就是使減速過快,造成很多問題。另外,在增長速度降低的同時如果不能通過
提高增長質量得到彌補,我們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許多社會的物質文化需要就無法得到滿足,許多歷史欠賬無法得到補償。如果減速的同時能夠提高增長的
質量,提高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雖然數量增加得少了,可是人民和整個經濟所得到的實際好處會比過去的低效率、高增長時期還要多。

從國際范圍內看,有一些國家因為它的增長主要是靠效率提高,所以有個3%、4%、5%的增長率就是很好的情況了。我們也應該爭取這樣的結果。所以,現在不應該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拉動經濟增長的數量上,而是集中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上。

在較高效率支撐下的中速增長,才是一種合意可欲的新常態。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靠推進改革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改革開放剛開始,全國人大在1981年12月批准了國務院提出的經
濟建設十大方針。它環繞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提高效率(當時叫做「效益」)。
到1995年制定「九五計劃」時,就明確提出了「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方針。第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轉變」,即從主要靠投資驅動的增
長方式,轉變到主要靠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驅動的增長方式。第二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後一轉變是前一轉變的基礎。

幾十年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針在不同時期的執行情況差別很大。問題在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要靠經濟體制以及其他社會
政治體制的轉變來推動。「九五」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轉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十五」、「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顯得不那麼有力,以至於到「十一
五」最後一年的2010年,黨中央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30多年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進行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制改革的進度。改革有所推進,體制有所改善,發展方式轉型就容易取得成效;否則即使三令五申,反復動員號召,轉型也還是舉步維艱,成效不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下確立技術進步、效率提高支持下中速增長的新常態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得到了新的強大推動力。十八大決定全面深化改革,這就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體制上的基礎。

近年來,一些同志對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十分著急,因為按照過去的經驗,經濟增長一減速就會立即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但是實際情況沒有那麼
嚴重。特別是近幾年,經濟增速雖然一再探底,但是就業和經濟結構的狀況在改善。最明顯的是普通勞動者就業情況的改善。去年政府預期的城鎮新就業人數是
900萬人,結果完成了1310萬人,達到預期目標的145%。今年把這個預期目標提高到1000萬人,到10月已經完成,全年的情況比去年還會稍有改
善。經濟減速並沒有引起失業增加和社會動盪。

普通勞動者就業情況良好,是和產業結構改善相聯系的。我國的產業結構從前年開始發生了良性改變。過去我國的產業結構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
第二產業一枝獨秀。2012年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和第二產業第一次實現齊平。到去年,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進一步超過了第二產業,並使第三產業第一次成為整
個國民經濟的最大產業。今年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為什麼「十一五」反復強調要發展服務業卻沒有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卻突然發生了改變呢?答案無非是從十八大前開始進行了一些改革。這些改革不算大,但對改善產業結構和增加就業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項是2012年從上海開始然後很快在全國推廣開來的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對於「營改增」,許多人注意的是它減輕稅負的作用,經濟學界關注
和支持的原因卻是這是一項有利於分工深化的改革。營業稅是全額征稅的,分工越細,稅收重復的次數就越多;增值稅是就價值增值征稅的,有利於分工深化。而正
如亞當·斯密所說的,分工正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營改增」在全國推廣以後,對分工深化、新行業的出現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光一
個網路購物就分化出眾多行業:快遞、結算、售後服務等等,增加了許多就業。

另一項改革是2012年從廣東開始、本屆政府把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在全國推廣的,這就是工商登記的便利化,它導致新增工商戶數量大大增加,今年前三個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的工商戶數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60%。

這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期間的一些不算很大的改革,我把它叫做小試牛刀。小試牛刀尚且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效,這就證明全面深化改革能夠顯著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提高效率,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深層次問題。

實現從粗放發展方式向集約發展方式的轉型,這是整個經濟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只要我們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扎實有序地推進改革,就一定能夠使中國經濟在進入中速增長的情況下,增加經濟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最終確立我們所希望的新常態。

㈢ 外部經濟是如何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外部經濟」又稱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經濟主體能為社會和其他個人帶來收益或能使社會和個人降低成本支出,而收益者無需花費代價的情況。外部經濟一般包括生產的外部性和消費的外部性。
二、外部經濟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很多時候,某個人(生產者或消費者)的一項經濟活動會給社會上其他成員帶來好處,但他自己卻不能由此而得到補償,所以「外部經濟」中,私人收益低於社會收益,所以容易導致供給不足。
以生產的外部性為例,生產的外部性是指當一個生產者採取的經濟行動對他人產生了有利的影響,而自己卻不能從中得到報酬時,便產生了生產的外部經濟。
例如,一個企業對其所僱傭的工人進行培訓,而這些工人可能轉到其他單位去工作。該企業並不能從其他單位索取培訓費用或得到其他形式的補償。因此該企業從培訓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於該活動的社會利益,而私人成本卻大於私人利益,雖然從社會的角度看,該企業的行動是有利的,但是從企業的角度看,這一行動對於它來說顯然是無利的,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帕累托最優狀態沒有實現,還存在帕累托改進的餘地,沒有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
所以在存在外部經濟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要低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既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㈣ 如何解決壟斷造成的低效率

(一)深化治理體制改革,公道界定壟斷范圍,切實減少公道的壟斷權力延伸而造成壟斷價格題目。壟斷競爭理論以為,有效競爭必須兼顧規模經濟和競爭活力相互協調,才能使社會經濟效率最大化。因此,反對壟斷必須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並不是消除所有的壟斷,判定的標准就是看該放的是否都已經放開,該管的是否都已經管好。當前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速政企分開,依法規范政府行政活動,減少行政權力向市場領域無序延伸而造成的行政性壟斷。二是縮小自然壟斷領域,加速自然壟斷與非自然壟斷經營的分離,盡量減少自然壟斷權力及其延伸造成的壟斷題目。三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培育成熟的市場競爭主體,逐步將現行按照所有性質治理企業轉變為按照產業性質分類治理。四是深化行業協會改革,引導和規范行業協會的行為,逐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行業協會。

(二)培育有效競爭機制
(三)深化監管機構和運作機制的改革,實現政府對壟斷行業的依法間接管制。
(五)加速技術進步,努力為打破壟斷、實現有效競爭格式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六)吸取教訓,早做預備,加速制定和完善反壟斷的法律體系。

㈤ 經濟增速過低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和不良影響

經濟數據、工作總結看到,工業發展持續低迷、人口嚴重流失、平均失業率的攀升、地產投資的墊底、商品房、住宅房銷售的銳減等,已在東三省形成經濟失速的連鎖反應。
超超低出生率+人口加速外流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黑龍江、吉林、遼寧的生育率分別為1.03%、1.03%和1.0%,遠低於全國水平的1.5%,僅比北京、上海等極少的城市略高,甚至比日本和韓國都要低。按照國際標准,低於1.3%被稱為「超超低出生率」。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整個東北地區都是大量人口流出。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餘萬,減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入36萬。
同時伴隨著的,還有老齡化程度的加劇。2013年,黑龍江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58.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9.4%。據預測,2020年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765萬,老齡化水平將達19%;2045年黑龍江省老齡化水平將達33%以上。
通俗來講,出生率的不斷降低,結構老齡化和人口加速外流,讓東三省面臨 「後繼無人」的尷尬。
工業發展持續低迷+失業率攀升
去年8月,《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乾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印發,其中指出,東北地區2013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部分行業生產經營困難,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凸顯。
盡管東北地區結構轉型推進已進行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業、大型國企為主。去年以來重化工業下行,石油產量的放緩、煤炭價格的大跌,都對東北地區經濟產生了較大沖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下降9%。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除了山西為負數外, 其餘比較低的就是東北三省了。
於是,受東北地區工業繼續放緩的影響,東北地區工業企業就業人數減少,今年上半年,東北地區的省會城市平均失業率在7%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還高2個百分點左右。
房地產開發投資墊底+銷售面積萎縮
中國經濟網記者疏理了全國31省區上半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情況,東三省的投資情況赫然墊底。投資總額方面,遼寧2101.66億元,居全國第七情況相對較好,黑龍江、吉林投資總額幾乎接近墊底,分別為332.86億元和243.43億元,與甘肅、寧夏為一個梯隊。
投資增速方面,則直接墊底。上半年遼寧以22.06%的投資增速,成為全國倒數第一,黑龍江緊隨其後,以累計增速-17.74%成為倒數第二,吉林省情況相對略好,以1.34%的累計增速成為倒數第八位。
人口減少,工業發展持續低迷,房地產投資乏力,民眾購買力隨即下降,尤其在置業方面顯露無遺。上半年東三省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及住宅房銷售面積萎縮嚴重。黑龍江商品房銷售面積156.21萬平方、吉林為76.77萬平方米,接近墊底,住宅銷售面積方面,黑吉2省同樣接近墊底。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東三省的房地產產業,儼然已是一片蕭條。
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或將進一步影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近日,地方上半年財政數據陸續公布,東北三省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明顯。
遼寧財政收入去年同期增長6.3%,今年則是-22.7%,增速回落了29個百分點。黑龍江和吉林去年上半年財政收入也保持低速增長,增速分別為2.7%和5.9%,今年則紛紛邁入負增長行列。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許夢博表示,財政收入持續的負增長會進一步影響經濟增長,如支持一些地區快速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下降。
編後語
回首遙望,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從2003年實施至今,已有12個年頭。我們看到,東北經濟的失速有其外部動因,也有內部深層次的原因,東三省也一直在鉚足勁頭努力攻克難題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之後,東三省也都將與「一帶一路」對接寫進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盡管存在轉型難、改革難這樣的艱難困苦,但是東三省一直走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配製,加大力度發展新興產業的路上,國家高層也始終關注並傾向政策於東三省,如今,東北的振興,更需要時間。

㈥ 簡述怎樣解決市場失靈造成資源配置的低效率(簡答題)

針對市場失靈的原因,可以採取不同的矯正措施。
(1)為了消除壟斷的影響,政府可以採取反壟斷政策。針對不同形式的壟斷,政府可以分別或同時採取行業的重新組合和處罰等手段,而這些手段往往是依據反壟斷法來執行。對反壟斷法及其執行的進一步說明。
行業的管制主要是對那些不適合於過度競爭的壟斷行業,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業所採取的補救措施。這時,政府往往在保留壟斷的條件下,對壟斷行業實行價格控制或者價格和產量的雙重控制、稅收或補貼以及國家直接經營等管制措施。對上述政策的進一步說明。
(2)解決公共物品的供給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場失靈的關鍵。做到這一點,可以依靠市場和非市場的集體決策兩種方式。利用市場決定公共物品的最優供給量的過程是通過消費者在既定收入和對公共物品偏好的條件下的個體需求曲線,在既定的供給量下加總所有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從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場需求曲線。然後,根據公共物品的生產成本得出的供給曲線與該需求曲線的均衡,決定公共物品的最優供給量。
公共物品供給量也可以利用具有集體性、非市場性和規則性特點的公共選擇。公共選擇的規則多採用一致同意和多數票規則。
(3)外部經濟效果是造成市場失靈的重要原因,解決這一問題的政策主要包括:稅收和補貼、政府直接調節以及明確產權和談判三種手段。稅收和補貼政策是向施加負的外部經濟效果的廠商徵收恰好等於邊際外部成本的稅收,而給予產生正的外部經濟效果的廠商等於邊際外部利益的補貼的一種手段,目的是使得廠商以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進行決策。直接調節是政府通過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強行控制外部經濟影響,也可以將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經濟單位合並。
科斯定理的結論也被用來解決外部影響問題。科斯定理建議:政府無須對外部經濟影響性進行直接的調節,只要明確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當事人雙方的產權,通過市場談判就可以解決外部影響。
消除市場失靈的政策是根據不同的原因設計的,它們在一定的條件下起作用。

㈦ 當前國內如果想拉動宏觀經濟,會出台,哪些政策個人應當注意些什麼

一、財政政策:

由「穩健」轉為「積極」

2009年財政政策將由「穩健」轉為「積極」,重點要以擴大消費需求為核心,以加快改革為重點,綜合運用各種財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來改善經濟結構和拉動經濟增長。

首先,加大對民生的投資力度。導致目前中國居民低消費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醫療。根本原因就是長期以來財政支出中對經濟建設投資占的比重較高,對關系民生的社會公共支出較少。此外,由於住房、教育、醫療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國居民消費預期差,被迫儲蓄,消費難以啟動。因此,明年的財政政策將重點解決居民的低消費問題,通過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快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發展等投資,減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在教育、醫療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既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又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長期增長。

其次,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善經濟結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支持高技術產業化、服務業發展以及產業技術進步。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增加節能減排投入力度,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發展可再生能源。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第三,積極減稅,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紡織服裝、高科技、農產品(12.15,0.17,1.42%,吧)加工等行業退稅力度,對個別產品開征或提高出口關稅,大力支持出口增長;適時推出對居民的減稅政策,比如徹底停徵儲蓄存款利息稅。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力度,從財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購買力。

二、貨幣政策:

從緊縮向適度寬松轉變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最重要的兩大政策工具,在宏觀經濟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和較大滑坡風險情況下,國家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內涵而言,實際上是適度放鬆銀根,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提供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具體的實施手段上,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合理擴大銀行信貸規模。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加大對重點工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三農、中小企業、基礎設施及服務業等的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其次,進一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平台。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再次,繼續下調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為防止經濟出現倒退,央行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而下調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是央行最為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後者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加大對促進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有效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合理需求。

最後,實施差別化貨幣政策,促進經濟轉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對所有行業和企業一視同仁,而是會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以此來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使經濟結構向政策預期方向轉變。貨幣政策將通過差別化存款准備金率、差別化利率、窗口指導、信貸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導資金流向,通過政策引導或者直接干預,以較市場金融更為優惠的條件將資金投向戰略領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等,同時嚴格對「兩高一資」等政策限制行業和企業的信貸投放。

三、投資政策:

總量擴張與結構優化並重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總額達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各地方政府計劃投資額合計也超過了18萬億元,實行擴張性的投資政策將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調,同時注重投資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投資政策趨向將堅持既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又有利於推動結構調整;既有利於拉動當前經濟增長,又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既有效擴大投資,又積極拉動消費。其中,投資重點主要在以下幾個領域。

首先,交通設施項目。在中央已出台投資計劃中交通設施建設是最主要領域。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

其次,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啟動農村消費。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再次,加大社會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資力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長期重生產、輕生活,直接為城鄉居民消費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政府投資將適當向有利於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的重大民生工程傾斜。如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利用稅收和金融優惠政策,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到農村建立便民流通設施。

最後,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生態環境建設等其他政府鼓勵領域。運用補助、貼息、稅收、價格等扶持政策和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投向自主創新、產業升級、資源節約、民生工程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把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與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四、消費政策:

增收、減負雙管齊下

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內需龐大的發展中大國而言,經濟增長更應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大背景下。而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則應當成為內需擴張的重點,因為投資需求最終還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費來支撐和拉動的。擴大消費一方面要想方設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錢消費」,另一方面應當努力改善消費環境,積極拓展新的消費熱點,使居民「有處消費」。

首先,想方設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調整政府、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收入分配關系,收入分配適當向勞動者傾斜,以提高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對農村居民而言,應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准,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水平,增加農村低保補助,擴大「家電下鄉」服務范圍,增加對農民的購物補貼。對城鎮居民而言,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准,中央決定明年元旦起連續第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業單位等公職人員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同時改革工薪所得費用扣除辦法,費用扣除適當考慮納稅人的贍養人口、健康狀況、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負擔等;建立住房貨幣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住房貨幣補貼標准要根據各地區普通商品住房價格變動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房價高的省市還可根據當地情況適當上浮;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可以考慮免徵上市公司派發紅利的資本利得稅,籌建股市平準基金。

其次,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住房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由於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居民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負擔比較重,人們對未來收入和消費的不確定因素考慮較多,從而導致國內居民的儲蓄率居高不下,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當前消費。因此,要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的社會保險參保率,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辦法;妥善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擴大覆蓋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約消費的制度和政策障礙。加快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對事關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費安全的商品和服務領域依法重點整治,堅決打擊商業欺詐、假冒偽劣等不法行為,建立生產經營者責任制,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中介機構。取消各種違反規定收取的增容費、管理費、建設費等政府性收費,規范收費行為,尤其要努力減輕居民購房、購車環節的各種稅費負擔。加強對壟斷企業的監管,降低電訊資費標准,降低收費公路收費標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費,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通過限制壟斷利潤來還利於民,釋放被擠占的消費能力。

最後,積極拓展新的消費熱點。合理引導消費需求,把消費需求引向國家鼓勵發展的消費熱點和領域,引向能啟動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的領域,引導消費層次和質量的提高。根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需求結構變化不同步的特點,豐富各種檔次的商品和服務,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如最近國家旅遊局擬推出國民休閑計劃,該計劃包括獎勵旅遊、福利旅遊、修學旅遊、銀發旅遊等。
五、外貿政策:

促進出口平穩增長

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對我國外貿進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我國出口增長逐步放緩,未來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確定性,我國的外貿出口形勢仍很嚴峻。從穩定經濟增長的角度說,盡管面對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國還要採取措施穩定出口增長,避免下滑勢頭過快。

首先,綜合運用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產品和大型機械設備以及農輕紡等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支持企業開展營銷、研發和並購,加快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其次,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建立加工貿易產業准入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

再次,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擴大境外投資,進一步完善促進境外投資的政策措施和協調機制,對於鼓勵類的境外投資,我國政府今後將從外交、外匯、稅收、海關、信貸、保險以及多雙邊合作等多個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資監管體系。對有利於緩解經濟發展瓶頸的境外資源類投資;有助於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夠帶動國內產品、設備和技術等出口和勞務輸出的境外生產型設施和基礎設施投資;能夠通過境外投資學習國際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的境外研發中心等投資;中國的優勢企業到境外從事貿易分銷、銀行、電子信息、物流航運等業務,將予以重點支持。

最後,通過調整進口關稅、擴大進口信貸規模、設立進口融資擔保等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要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增加重要戰略物資儲備。

六、價格政策:

逐步擴大由市場定價的商品

和服務范圍

我國絕大部分商品已經形成了市場定價,政府主要是進行有效的價格監管,防止價格欺詐和市場失靈;對於部分關系國計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實行政府定價制度,如部分資源性產品、公共品、壟斷企業產品等。此外,在特殊時期,政府為維持社會經濟穩定,可能會實行暫時性的價格管制。未來我國價格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的價格管理體制,具體方向如下:

首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逐步擴大由市場定價的商品和服務范圍。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化的價格改革方向,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堅決放開那些能夠形成有效競爭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以充分發揮價格信號在引導資源流動、調節利益關系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要切實加強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各種亂漲價、亂收費行為,維護群眾合法價格權益。

其次,對於壟斷行業價格要加強監管,強化成本約束。嚴格限制壟斷行業的高福利、高成本、高價格,限制石油、電訊、交通、醫療、教育等國有壟斷企業的壟斷高價損害消費者的行為,通過限制壟斷利潤來還利於民,釋放被擠占的消費能力。

再次,對於資源類產品,要在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推進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及環境修復成本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資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命脈,價格變動涉及經濟全局和社會穩定,其重要性、復雜性和敏感性決定了資源價格改革必須控制節奏,審慎推進。要在公用事業(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務行業探索建立差別價格制度,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必需的消費給予適當的價格優惠和補貼,減輕其生活負擔。

最後,繼續清理整頓涉農價格和收費。按照中央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對現行涉農價格和收費政策,凡不利於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發展的收費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廢止;價格或收費標准過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經營性服務必須堅持自願原則,嚴禁強制服務並收費或只收費不服務的行為。要清理規范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收費項目和標准,嚴禁有關部門和單位借新農村建設之名加重農民負擔。

七、農村政策:

促農民增收以激活農村內需

我國擴大內需最大潛力在農村。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格局」拉大了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已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農民的收入遠遠低於城市居民,消費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只有激活7億農民的消費需求,我國內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擴大。因此,要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及時出台強農惠農政策,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首先,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力度。鞏固和強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從長期看,應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建立完善制度統一、標准有別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顯提高社會消費預期。

其次,增加財政補助規模。針對當前農民收入增幅持續下降和今年糧食減產較多的事實,國家應選擇適當時機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考慮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參考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建立農業「價格-直補」綜合聯動機制。確保農民種糧收益為正,既可保證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和農資生產企業的合理利潤,也從根本上為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奠定基礎,在擴大內需上產生穩固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八、就業政策:

以創業促進就業

第三季度以來,企業用工需求出現明顯下滑,農民工返鄉正逐漸增加;預計2009年失業率將繼續上升,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就業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大問題,就業矛盾如果進一步惡化,不僅對經濟發展不利,而且將對社會穩定產生深刻影響。創業是最積極、最主動的就業,它不僅能解決勞動者的自身就業,還能通過帶動就業產生倍增效應。

首先,完善創業促進就業機制。從鼓勵勞動者創業出發,政府要在稅費徵收、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經營場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給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成本和風險,並加快制定面向全體城鄉創業者的優惠政策,擴大幫扶創業范圍。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登記個體經營(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自籌資金不足的,給予小額貸款及貼息;盡快形成政府推動、社會支持、自主創業和不斷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體系。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必須加強創業技能培訓,這是勞動者掌握創業技能、提高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的重要手段。應盡快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各方面參與,培訓適應市場,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的培訓機制。要進一步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將創業服務工作延伸到農村鄉鎮。創業培訓是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要面向全體勞動者開展培訓,在促進勞動者創業能力提高的同時,將就業觀念教育培訓貫穿於創業培訓的始終,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或創業就業。

最後,進一步整合創業實訓和孵化基地,提高創業實訓質量。多方吸納社會資本,為缺乏經驗和資本的創業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們的創業成功率,降低創業風險。繼續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創業實訓和孵化基地的引領作用,在創業資金、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政策法規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支持和服務。

九、區域政策: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盡管近兩年來,中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較快,但是相對於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抗風險能力較弱,應對經濟社會矛盾迴旋餘地較小,金融危機造成的沖擊可能會更大。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政策和區域政策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制定實施宏觀調控和區域政策時,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體現區域差異性。

首先,加強對重點地區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綜合運用區域政策、區域規劃、區域立法三大杠桿,推進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重視對區域產業集聚的扶持與調控,培育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重點推進促進中部崛起規劃,制訂促進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的相關政策措施。

其次,繼續做好區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間開發結構。加強區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進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發展格局。提出促進異地聯合興辦開發區和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政策建議,促進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在繼續關注老工業區、落後地區就業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重視區域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堅持區域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

十、經濟改革政策:

清理不利於內需擴大的政策

和制度障礙

我國經濟改革將圍繞「擴大內需」這個重點,以「增收、減負、調結構」為主線,清理投資、消費、外貿、民生等領域不利於內需擴大的政策障礙,大力支持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從制度上保障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推進經濟結構優化。改革將力爭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首先,從2009年元旦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以降低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鼓勵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測算,明年實施該項改革增減相抵後將減輕企業稅負共約1233億元。

其次,加快改革醫療衛生及文化教育體制。加快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組織好改革試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抓緊出台各項具體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第三,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辦事效率。研究制定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框架、階段任務和實施步驟,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科學劃分政府機構的職責,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提高辦事效率。強化行政問責制度,積極推動事業單位改革試點。

第四,進一步推進財稅、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規范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劃分,健全中央和省級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抓緊制定出台政府投資管理條例,建立政府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國有保險公司和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創業投資基金相關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場化的金融企業退出機制,統籌協調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市場發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最後,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實用好國有資本收益。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投資風險控制機制和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加大國有獨資和壟斷行業的改革力度,放寬市場准入,推進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應大力提高國有企業利潤分紅比例,國有企業現金分紅必須納入到財政預算或財政專項資金,用於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我們每一個國民應該順應政策導向,做好個人投資或經商的部署,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步驟和側重點去進行投資和經營。

㈧ 如何推動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保持政治穩定
俗話說國泰民安,要想發展經濟,首先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在我國,寫入黨章的指導思想先後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現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這些理論都是與當時社會情況相結合的,是符合實際的指導思想,因此我們若想穩步發展經濟,首先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並且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經濟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證生態平衡、收入平衡,要大力打擊貪污腐敗,解決貧富差距等等。
另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政府應該適時地進行改革,不求突進,但也不能延緩,尤其是體制改革,上到政治體制,下到社會中的一些傳統體制,一切不合時的制度都要變更。
發展經濟也是一場革命,我們面對的是各種困難和挑戰,因此我們應該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堅持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以清醒地意識發展經濟。
二、農民問題
在中國,占人口大部分的是農民,三農問題也一直是中國的根本問題,不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一切都是空談。
要解決農民問題,我們要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著手,硬體方面,我們要大力促進成城鄉發展。為廣大農村地帶更換新的基礎設施,如公路、電話、住房等等。發展盡礎設施既可以為廣大農民同胞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也可以方便經濟發展。
軟體方面,我們應該構建新農村,在廣大的農村,還有很多封建殘餘思想,我們不僅要為農村提供現代化的設施,還要為廣大的農民提供先進的知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獲得知識才能發展,我們要在農村破除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推進新文化的發展,充實農民的內心世界,在農村提供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教育。
三、區域發展,因地制宜
中國現在的經濟現狀是東西不平衡,因此我們應該更具各地的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發展策略。區域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現代化程度較高,我們可以從哪裡取得真經輸入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並且在中西部發展自己的產業,關鍵是因地制宜,並且鼓勵全國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互幫互助,實現經濟良性互動,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
同樣,在某一個地區這種區域發展模式也依然合適,我們應該根據每個不同地方的民俗、民風和環境、資源等情況發展相適宜的產業,比如在上海就可以發展高端產業,但發展農業就不太適合。每個地區發揮各自的優勢,地區之間形成互補陣型,增強產業鏈結構,形成有需有供,增強經濟的緊密性。
四、積極擴大就業
就業問題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每年高達數百萬的新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生是經濟發展的強力軍,而剛畢業的大學生又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怎樣使大學畢業生快速的融入到經濟發展當中直接關繫到經濟發展質量的好壞。為此社會一應該大力解決就業問題,如鼓勵畢業大學生到經濟相對落後,沒有飽和的地區發展,一來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二來可以帶動這些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就業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大學生中,中國勞動力富足,但是並沒有完全應用,很多人沒事做或做一些產業價值不高的事情,我們應該讓他們做適合自己特長的事情,這樣可以做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勞動力和創造力,為構建創新型社會做出最大貢獻。
此外,要想高速發展經濟,我們應該將經濟轉型。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是高投入,低產出,效率不高,因為我國的產業中,很大一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我們應該向高端產業進軍,將經濟納入主要依靠知識密集型的軌道,一來可以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養,二來可以保持經濟長時間的快速穩定的發展,減少環境污染、消除貧富差距等等。
社會方面我們應該投入資金建立相應的社保體系,從住房到醫療,應該讓社會上每個人在心裡有一份安全感,這樣可以鼓勵民眾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長足發展。
這些之外,教育問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教育是民生大計,是每一代人作重要的人生經歷,也是社會發展在一代中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很多弊端,尤其是大學的問題,怎樣使大學畢業生有合格的專業技能和道德品質是當前最主要的問題,現在大學里的安逸享樂之風盛行,改變,就需要強有力的推力。
綜上所述,倘若要推動我國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我們要保持社會穩定、發展教育、加快經濟轉型、推動就業、適時改革等,不管如何,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

㈨ 拉動內需的關鍵是什麼

(一)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應該處理好四個重要關系。
一是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把擴大投資需求與擴大消費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二是處理好內需和外需的關系,把擴大內需和擴大出口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提高國家經濟的安全性,又要增強對外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處理好投資規模與投資效益、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的關系。四是處理好消費結構與消費質量、公共消費與私人消費、政府消費與社會消費的關系。努力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降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國有部門的消費水平,嚴格控制國有部門的職務消費。
(二)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要依靠體制和機制的有效保障以及實施手段的多樣化。
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健全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要求的投資體制,建立健全形式多樣的消費政策體系。加速轉變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解決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
(三)堅持擴大內需,要扭轉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外貿來拉動的局面。
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和貧富差別過分擴大的問題。適時推進與消費相關的稅制建設,促進慈善、公益事業的大力發展。加速構建覆蓋全體國民的養老、失業、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消費者的支出信心。擴大國內需求首先必須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進一步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要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要積極擴大就業和再就業,要擴展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鼓勵消費信貸,要調整各種抑制消費的政策。
(四)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堅持擴大內需,近期仍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並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全面發揮財政政策效應。一是要調整財政投資政策的內容和方向,盡可能放大財政政策的即期擴張及中長期的維持與推動效應,為中長期需求奠定基礎。通過財政貼息、適當參股、財政擔保等多種途徑,間接鼓勵、吸納帶動社會資金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關系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加工工業,特別是技術裝備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需要,予以更大的財政支持;同時,發行專項建設公債,一方面減輕國家財政的債務壓力,提高投資效果,另一方面可起到更大更好的政策擴張效應。二是積極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直接啟動消費的力度。通過對國有資產存量的有效利用「變現」出一塊資金來支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三是積極推進費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政策間規范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加地方和社會投資的消費能力。
(五)清除體制障礙,促進社會投資增長。
擴大民間投資的規模,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改變目前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國家投資的局面。放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取消過去制定的不合時宜的各種限制性歧視政策,整頓規范稅費徵收的行為和秩序,通過產業政策和相應的財政政策引導民間投資的投資方向,推動整個經濟結構的進步。一是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對民營經濟實行與國有經濟同等的待遇,增強政策透明度。建立健全法規,保護民營企業制度。二是要按照加入WTO的要求,重新修訂個別產業的准入規則,並對已經和下一步准備向外資開放的領域,允許民營經濟進入或提前進入。三是擴大涉外企業融資渠道,鼓勵具備一定條件的民營企業在海外上市,建立和完善涉外企業融資擔保辦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中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問題。四是加快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改審批制為登記備案制,對確有必要審批的應簡化手續。
(六)加強宣傳,改變居民消費觀念。
為了逐漸在我國城鄉居民中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消費觀,使人們逐漸過渡到敢於消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更新居民消費觀念。第一,要繼續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持續性,為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更新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要積極推廣信用消費等現代消費方式,通過消費時間來引導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更新。第三,要通過理論探討和宣傳,使人們正確認識消費觀念的更新和與之相關聯的傳統文化,排除人們由於認識偏差給人們消費觀念更新所帶來的束縛,消除保守的消費觀念,建立積極的消費觀念,鼓勵人們在收入范圍內適當增加消費開支,該購買的就購買,該更新的就更新。
(七)加快發展供給,健全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
新經濟的發展改變了許多傳統理論。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路技術的進步,它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產品使人們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以前被經濟學診斷否定的「供給自創需求」定律又回來了。因此,如果說以前我們是在通過擴張型需求管理政策來緩解需求不足的矛盾,今後還要通過供給創新來創造新的需求,主要是提升企業的開發創新能力,通過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創造新的供給,並形成新的收入。
(八)抓住有利機會,積極吸引外資。
在擴大內需問題上,我們還應該通過發送投資環境等多項措施,鼓勵「引資」。在世界經濟形勢減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樣保持了較高的增速,使投資者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機遇。因此,我們要利用世界經濟減緩和美國經濟結構調整時機,積極改善環境衛生,制定多種吸引外資政策,使那些原來存在疑慮的國際跨國公司也能來中國投資。

㈩ 拉動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真正的經濟學問題,沒有標准答案,按需要選擇吧。

國家干預派:政府努力上項目、努力消費、努力發錢、降低利率促進投資,降低稅收促進收入,就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解決失業等,從而拉動經濟。從政府角度去拉動經濟,什麼手段都可以使用。
自由市場派:只要你國家別干預,把自己的權力之手拿開,市場會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屆時,經濟自己會拉動自己。所以,政府乾的一切都是瞎折騰,根本沒必要,甚至為了拉動經濟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最後累積起來會產生更大的經濟衰退。

國家干預派:短期內,要用一切手段好好地活著。
自由市場派:長期來看,人都會死的。

閱讀全文

與拉動經濟如何防止低效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美女用什麼遮顏液好 瀏覽:210
愛情在哪裡視頻 瀏覽:722
幸福是什麼視頻董卿 瀏覽:935
歐洲美國中國經濟增長分別是多少 瀏覽:729
兩邊在的婚姻離婚怎麼離 瀏覽:439
涵字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36
怎麼描述互懟的兩個人愛情 瀏覽:587
撫血金喪葬費事業單位是多少 瀏覽:533
哪裡有繪本故事是講花瓶的 瀏覽:164
江南經濟發展在哪些方面 瀏覽:46
健康管理考研有什麼方向 瀏覽:783
健康與美容雜志是什麼網收錄的 瀏覽:871
照顧有哪些城故事 瀏覽:954
76年屬什麼今年婚姻是否幸福 瀏覽:194
煙火里的愛情怎麼這么難以為繼 瀏覽:29
興義愛情小鎮在哪個位置 瀏覽:800
美國一九年經濟總量是多少 瀏覽:78
博君一笑愛情是什麼梗 瀏覽:164
淺談什麼是愛情的論文 瀏覽:461
自由故事城怎麼玩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