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汕尾的經濟建設體現在哪個方面

汕尾的經濟建設體現在哪個方面

發布時間:2022-11-30 02:24:26

① 海城鎮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的浩盪春風,使海城插上騰飛的翅膀。汕尾市委、汕尾市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經濟大跨越。2013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8.26億元,比增18.8%。其中:工業總產值16.16億元,比增20%;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增6.7%。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0.62億元,比增18%;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總額33.48億元,比增21%。全年完成本級稅收2361萬元,其中國稅完成976萬元,地稅任務1385萬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5840元,農民人均收入8863元,分別比增11%和11.5%;全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雄居全縣 鄉鎮領先地位。
該鎮堅持三大文明一起抓。中心城鎮規模凸現,市政建設日新月異,紅城大道、海麗大道、二環南路、二環北路、三環路、廣富路、新華路、西華路等縱橫交錯;縣城配套綠化長廊,綠化面積135萬平方米; 龍津河、南門湖煥然一新,龍津漁唱、南湖泛舟,為遊客所稱贊。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的龍津東片民營工業區和龍津西片外資工業區已初具規模,佔地面積600萬平方米的長埔工業新區正在加緊籌建之中。縣城商貿蓬勃發展,六大市場生意興隆,形成了商品一條街、美食一條街、電器一條街。城西教師村、龍津教師村英才薈萃;烈士陵園文化廣場、銅錢山廣場、龍舌埔廣場和青年公園、雲嶺公園等園林式公園,成為人們健身、娛樂、休閑的好去處。海城先後獲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海豐縣先進鎮」、「海豐縣文明鎮」、「海豐縣鄉鎮企業百強鎮」、海豐縣衛生鎮」等殊榮;教育文化、社會治安、醫療衛生、計生殯改、反腐倡廉等社會各項事業成績驕人。勤勞、勇敢、智慧的海城人民奏響了一曲團結拼搏、奮進不息的時代樂章;今日的海城處處呈現政治清明,社會文明,人民安居樂業,一派富庶祥和的喜人景象。

② 【圖】為什麼汕尾市是全國發展最落後的城市

全國發展最緩慢的城市----汕尾全國最大的媽祖石像在汕尾汕尾市紅綵帶高高掛汕尾市,一個不應該落後的城市,卻真的落後了。汕尾市的經濟長期在全國倒數之列,建市22年落後21年,最近十幾年來並沒有太大改善。汕尾有海岸線,有港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臨海的平原可供發展工業區。奇怪的是汕尾經濟卻發展得異常緩慢,基層矛盾激化,社會分裂。汕尾市究竟為什麼落人之後呢?全國的各大城市,都在爭先恐後地大力發展,開辟新鎮,擴建道路,連接高速,建設商場豪宅。今日的各大城市更是大搞地鐵,只要擁有地鐵,就是先進、繁華的大都市。而汕尾卻還處在三輪車滿街跑的時代。汕尾市,唯我獨尊,你們急我不急,還是停滯在改革開放前的那副模樣。汕尾市位於廣東省粵東沿海地區,轄市城區有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等縣區級單位。總人口359.23萬。我的車子沿著海岸線行走,面向大海的汕尾市,風景優美。 也有普及的教育。 還有美麗的紅海灣海濱浴場,呈淡淡金黃色的沙灘,微微閃著金光,碧藍的大海與碧藍的天空,水天相連。走在沙灘上,細軟輕柔的沙子不含雜石,踩上去只覺得軟軟的,暖暖的。純凈透明的海水,一卷一卷地漫上沙灘,連小孩子也忍不住下海嬉戲。。。。。美麗的沙灘,美麗的海水,全國沒有幾個城市,這么幸運能擁有這一切。這是海灣沙灘,風平浪靜,最適合弄潮兒游泳戲水。像這樣美麗的海灘,國內的青島、大連、三亞,都望塵莫及。全世界的海灘,也許只有澳洲的黃金海岸,可以一較高低。澳洲的黃金海岸,是世界聞名的海灘旅遊勝地,而汕尾市的紅海灣卻默默無聞。 很可惜,不知道為什麼,汕尾市沒有把這里好好地發展成旅遊勝地。這里沒有良好的設施,沒有小亭子,沒有大陽傘,更別說有躺椅讓戲水的遊客坐下休息。怕太陽的女孩,只好撐著自己帶來的雨傘。整個海濱浴場空盪盪的,只有遠處那間簡陋的淡水浴室。海浴場旁邊,有幾間海味店。 鮮美的海產,乏人問津。如果海濱浴場能加以發展,再開多幾間海鮮餐館,一定能吸引遊客,帶動經濟。 回到市區,最吸引人的還是這銅雕。最繁華熱鬧的也只有這條汕尾大道。 汕尾市建設22年來,至今沒有形成有規模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如今的汕尾市區,二馬路、三馬路都存在規劃落後、開發難度大等問題。汕尾大道,也就是那麼2公里長。四周圍也就是那麼幾棟還可以的建築。 這一帶就是購物商場了,門前冷落車馬稀,沒有其他城市那種高數層樓的購物商城。看到那些破舊的三輪車滿街跑,這個城市是否繁榮?是否進步?是否跟上時代?可想而知了。我不知道,當別的城市市民都在乘坐冷氣的地鐵,而汕尾人卻還在擠進悶熱的三輪車,他們會有何感想?到了夜晚,一切死氣沉沉,沒有步行街,沒有其他大城市的喧囂。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好現象? 我到汕尾的其他兩個縣城,陸豐市、海豐縣。那裡的情況讓我大吃一驚,一切都是那麼落後,那麼臟兮兮的。 站在鳳山頂上,既能俯瞰汕尾市區的全貌,更能環視鳳山景區周圍山水景色。一眼望去,給我的感覺是滿目瘡痍。除了遠處那幾座高樓,其他的屋宇,都像是百年老店那麼陳舊。 夜晚的海濱大道,更是讓我心酸。其他城市的海濱大道,是燈火輝煌,車水馬龍,非常熱鬧。這里卻是只有幾盞微弱的街燈,在那裡喘氣。沿著大海的大道,更是黑漆漆的一片,沒有人在散步,也沒有人在吹海風。也許汕尾人應該走出去,看看珠海、廈門、大連、青島等等的沿海城市,是如何發展海濱大道。汕尾人應該遵從鄧小平同志翻兩番的理論,學習其他城市的發展,讓汕尾也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

③ 汕尾的地理位置不差,但在廣東為什麼是經濟落後的城市

汕尾,一個本不應該落後的地方,卻真實的落後著。
汕尾發展經濟的條件不可謂不好:有海岸線,有港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臨海的小片平原可供發展工業區,有高速公路和即將建成的高速鐵路;距離香港和深圳都很近,有區位優勢;
汕尾人
也很會做生意,深圳市
農產品市場
幾乎都是陸豐人的天下,奇怪的是汕尾本地經濟卻發展異常緩慢,基層矛盾激化,社會崩裂。
形成原因
1、交通建設嚴重滯後
正是由於汕尾與內地和珠三角等地的交通不暢,導致汕尾的出海優勢難以發揮、港口難以發展起來。汕尾民間戲稱自己「有沿海沒碼頭,毗鄰特區卻沒有高鐵」。
對於汕尾過去幾十年來的落伍,一種解讀認為,交通因素制約了汕尾的發展。
歷史上,汕尾對外交通十分不便。
汕尾處於
潮汕平原
東側、
蓮花山脈
腹地,山地較多。1970年代,從深圳到汕尾要翻越幾座大山,走懸崖邊的盤山公路,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到汕尾地區。
324國道
開通後,一度成為汕尾與外界的唯一通途。
當然,汕尾在交通上有個很大的優勢是港口條件比較好,但是,惠州和汕頭的企業都不可能把貨物運到汕尾出海,因為兩地都有自己的港口。汕尾的天然良港只能吸納北邊梅州或外省的貨物。但是,由於汕尾沒有縱向交通幹道,北邊或外省的貨物無法運輸到汕尾;
汕尾港
只能靠汕尾當地的貨物支撐,而由於汕尾本身的工業並不發達,出口貨物量非常小,導致汕尾港失去了支撐。
2、缺乏歸屬感的文化
從地理位置看,汕尾與珠三角、汕頭都存在空間距離,因此與兩地的經濟聯系都不強;此外,行政歸屬頻繁變動,對汕尾的產業布局和發展也有很大影響。
此外,在文化上,汕尾缺乏歸屬感,也成為其發展經濟的障礙。
3、投資環境讓人卻步
投資環境所依存的社會治安穩定及
市場經濟秩序
商業誠信的缺失,成為汕尾發展經濟的
毒瘤
。結果,在外掙到錢的汕尾人不願回家投資,
外鄉人
不敢來汕尾投資,惡名在外的汕尾吸納外來資本一直不力。
當然,盡管在汕尾有一種普遍存在的觀點認為,汕尾「陷落」有外界環境導致,但更主要的是汕尾自身發展不力,其中,早期走私等
非法經營
遺留下來的涉黑、政府有關機構
灰色交易
等,成為汕尾
軟環境
的一大毒瘤。
4、人才外流嚴重
多年來,汕尾籍的大學生回到汕尾工作、生活的極少,偶爾有一些回去當公務員,回去創業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就這樣流失了。這種情況的延續,導致汕尾人才空心化、低質化。
5、汕尾城區太小
汕尾中心市區規模小,實力弱,核心地位不突出,難以起到全市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導致凝聚力弱,規模效益、集聚效益不大。
6、錯過黃金發展期
廣東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強大的經濟輻射力未能輻射到汕尾地區,造成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汕尾就是這種不平衡導致的苦果之一。這也導致汕尾作為沿海城市、比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未能體現出來。
雖然起點類似,但在近20年來的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汕尾已經難望周邊的東莞、深圳、惠州中心區等地的項背

④ 地理位置不差的汕尾,為何是廣東經濟落後的城市

我覺得汕尾在廣東經濟落後,跟人才政策有直接的關系,作為地理位置相差無幾的汕頭、香港、澳門、還有深圳等沿海城市,汕尾缺乏的只是各種人才優惠政策而已。

在氣候地理,生活條件相差無幾的城市,人才和企業做出選擇的唯一條件就是政策,良好的政策才能帶來快速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就像深圳一樣,已經成了人才趨之如騖的地方,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會讓它更具競爭力。

如何制定出吸引人才的政策,是汕尾目前的當務之急,天時地利都已經具備,如今缺乏的就是人才,你們覺得呢?歡迎留言,謝謝

⑤ 廣東經濟發展迅速,汕尾有希望成為廣東第二大城市嗎

很多汕尾海陸豐地區的人都不太看好自己家鄉,可能是習慣了以前那種經濟治安不是特別好的觀念,覺得整個地區很難發展沒希望,大部分人都開始往珠三角一帶甚至更遠的地方跑,但汕尾人又很念家,即使人在他鄉,哪怕是一碗菜茶一首童謠都能喚起鄉愁。其實汕尾的崛起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如今的汕尾,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具備,是汕尾歷史以來發展最好的時期,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勵精圖治,汕尾的發展基礎、發展後勁、發展環境已經今非昔比,就連很多農村也已經開始悄悄的改變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汕尾的這些天時地利人和

汕尾接近珠三角,受其影響頗大,作為一個四線城市物價仍處一二線位置,傷不起,很多汕尾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家鄉在自己的土地上仍蓋不起房,無論是地皮還是房價都是火箭式的升,前幾年的春節某些地方菠菜居然能漲到三十多塊!這也是個市場亂象!個人認為留住人口才是留住人才,創造本地就業率和吸引外來人口來發展才是汕尾的當務之急,汕尾三百多萬的人口,實際本地常住人口估計也就兩百萬人左右,因為汕尾人口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往返交通方便不便記錄

⑥ 汕尾市簡介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東連揭陽市、西接惠州市、北靠河源市、南瀕南海。東西相距132千米,南北相距90千米,總面積5271平方千米。總人口315.36萬人(2005年)。居民主要為漢族。初看到「汕尾」的名字,人們往往會認為它是和汕頭有地理上的首尾之分,其實不然。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灘的高處,而這里又以美麗濱海風光著稱,故得名「汕美」,「美」與「尾」諧音,後來就把「汕美」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為商埠,曾經是「舟楫雲集」之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稱。汕尾市山明水秀,風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 「湖、島、灣、岬」獨特,「峰、泉、岩、洞」迥異,歷史古跡和革命文物輝映的旅遊資源特色。汕尾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也是中國「四大貝雕場產地」之一。
市人民政府駐城區,郵編:516601。代碼:441500。區號:0660。拼音:Shanwei 。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人口】 據公安部門統計,2005年末,汕尾市戶籍人口總戶數64.96萬戶,總人口315.36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36萬戶和3.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6.54萬人,增加1.22萬人;非農人口158.82萬人,增加2.47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598人 / k㎡。(汕尾市統計局) 【民族】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屬於2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2%,其他21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0.08%。在各少數民族中,超過50人的有畲族、壯族、侗族,其餘少數民族人口甚少;其中,畲族屬本地世居,聚居在海豐縣鵝埠鎮上北村委會紅羅村,其餘各少數民族均屬省內外遷入,省外遷入者居絕大多數。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經國務院批准,以原海,陸豐的行政區域建立起來的地級市。轄海豐、陸豐,陸河三縣和市城區,共設置3個辦事處、40個縝、10個鄉,13個農林場。總面積5271平方公里,總人口213萬。全市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近百萬人。
汕尾市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海豐沿海一帶聚居生息 。公元前221年,海陸豐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建海豐縣,陸豐屬東海郡海豐縣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從海豐縣析出陸豐縣。清初以來,汕尾開埠,溝通海外,逐漸繁榮,曾有「小香港」之稱。海陸豐是彭湃烈士的故鄉。本世紀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在這里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汕尾市地處粵東沿海,位於東經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緯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南瀕南海的紅海灣和碣石灣;北接河源市,與紫金縣相連;東鄰汕頭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東縣接壤。這里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2.1度。水陸交通方便,廣汕公路橫貫境內,市區距廣州市316.5公里、汕頭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運四通八達,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僅81里,往廣州、汕頭、廈門港也十分方便,成為粵西與粵東、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聯系的重要紐帶。
汕尾市依山面海,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擁有間名全省的波羅基地、紅椎林基地、毛竹基地、對蝦基地、原鹽出口基地。漁鹽業資源取之不盡。全市長達302公里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十10個漁港九個海灣。中深海漁場35萬平方公里,魚品種達14類107科、173種。淺海灘塗面積18萬畝,適宜開展對蝦、鰻鱺、石斑、牡蠣、江蘺、鮑魚等海水養殖。鹽田總面積17.5萬公畝,年產原鹽6萬多噸,是該省主鹽區和最大原鹽出口基地。礦產、水力資源潛力很大。現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計93處,主要有錫礦、硫鐵礦、高嶺土稀土、石英沙、花崗岩、礦泉水等。水力資源裝機容量可達14.34萬瓦,尚有6萬多瓦未開發。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常見植被種類11O多科、4OO多種,主要有松、杉、紅椎林等。野生動物有穿山甲、白鶴、山豬、紅腳水鳥等。旅遊資源頗具特色,開發前景廣闊。
汕尾市,依山傍海,風光旖旎。最為著名的風景區首推陸豐縣玄武山——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以其「神、海、沙、石」兼備的風韻,每年吸引海內外遊客50萬人次前往觀光。從沿海的玄武山、觀音嶺、龜齡島、得道庵,品清湖、沙舌攤,到腹地的蓮花山、准提閣、上護溫泉,象顆明珠,串成神奇瑰麗的旅遊熱線,被譽為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令人流連忘返。這里,還有紀念抗元英雄張世傑、陸秀夫護宋少帝的待渡山,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飯亭」,紀念農民領袖彭湃進行革命活動的紅宮、紅場,以及周恩來、葉挺搶渡碣石灣遺址等,各具特色。目前,主要旅遊景點已建起了一批賓館、商店,配套設施初具規模,為遊客吃住玩樂、避暑度假,提供周致的服務。 汕尾市區巴黎半島酒店

歷史沿革
春秋屬南越;戰國入楚稱百越、秦至漢初,汕尾全境均屬南海郡博羅縣地域。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南越,始置海豐縣,隸屬東官郡,轄地包括現汕尾市全境及惠來、普寧、揭西之部分地區。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東官郡與梁化郡等並置為循州,海豐縣改屬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豐且東部置安陸縣,安陸縣治設在大安屯(今陸豐大安鎮轄地),轄今之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又廢安陸縣,並復海豐縣,仍隸屬循州。五代十國時期,循州改為禎州,汕尾隨屬禎州。宋開寶四年(971年)設廣南東路禎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趙禎(後即仁宗)名諱,改禎州為惠州,時海豐、博羅、河源、歸善(今惠東)四縣均屬廣南東路惠州。海豐縣轄興賢、金錫、楊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龍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區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惠州路;明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屬廣東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海豐、陸豐兩縣同屬惠州府。民國初年,隸屬廣東省潮循,民國19年(1930年),隸屬廣東省第4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豐、陸豐均屬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1953年改屬東行政公署;1957年隸屬惠陽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9月,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並析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尾、紅草、馬宮、東涌、田墘、捷勝、遮浪7鎮建置市城區;設陸豐縣北部山區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護、南萬、東坑等8個鎮設置陸河縣。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託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1992年底,市城區設出田墘鎮、遮浪鎮,新建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1995年,設原陸豐所轄華僑農場為華僑管理區。以上兩區屬市政府派出機構。(以上出處)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汕尾市總人口2453479人;城區 409677人、海豐縣 649412人、陸河縣 229633人、陸豐市 1164767人。
2001年,汕尾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6個街道、47個鎮、2個鄉,118個居委會、758個村委會。
2002年,汕尾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6個街道、47個鎮、2個鄉,133個居委會、711個村委會。
2005年,汕尾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0個街道、42個鎮。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今日汕尾 ,工業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資源加工工業和現代化電子工業並舉、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工業體系。全市工業總產值1998年比1987年增長了14.3倍,平均增長28.2%,目前,全市形成了以電子、傢俱、飲料、服裝、製鞋、化工、工藝等多種行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擁有投資2.5億港元的信利電子工業城等一批主要工業項目。
今日汕尾 ,農業依靠政策和科技,加大資金投入,加快了農業化進程,創建了糧食、林、果、菜、水產、畜牧、蔬菜等"十大"三高農業基地,新辦了農副產品流通市場65個,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的流通體系,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1998年比1987年增長了183.3%,平均每年增長9.9%。自1994年起,糧食生產連續5年豐收,被評為全省糧食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水產品總值1998年比1987年增長2.7倍。目前,我營林造紙一體化項目。市已發展成全國最大的 工廠 化養鮑基地,已擁有全國農業最大外資項目----泰商營林造紙一體化項目。
經濟貿易日益擴大。現與全國各地和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建市以來,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總額分別以平均32.9%和34.1%的速度遞增,現擁有"三來一補"、"三資"企業1489家,1998年外貿出口額3.8億美元。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建市以來,全市擴建和建設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124個,總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1998年全市商品零售總額比1987年增長6倍。1998年底,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職工人均貨幣工資分別是1987年的4.8倍和4.05倍,1998年地方財政收入達3.56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億元。金融服務網點遍布城鄉,金融業務交易方便快捷。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交通、能源、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已有長足的發展,改變了過去"道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飲水不清"的落後狀況,交通方面,新建一批地方公路和上等級公路,通車里程達2165公里,通車密度為46.1公里/平方公里,實現了100%的鄉鎮 和95%以上管理區通汽車;新建和擴建了兩個5000噸級泊位碼頭,港口碼頭吞吐能力大幅度提高。通信方面,全市現有電話交換機32萬門,比建市前增加了22倍,開通了10萬多戶行動電話和12萬多門無線尋呼通信終端,1994年底,我市已進入全國郵電通信先進百強市行列。
能源建設方面,新建擴建一批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廠,全市發電裝機總量14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9億度。全市日供電量比1987年增長6.1倍。市政建設迅猛發展,從過支僅有3條馬路、住宅多為無規劃私建,到一批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擁有汕尾大道等27條(段)高級道路。
城鄉面貌發生巨變
汕尾市城鄉面貌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建市之初,市區建設面積只有4平方公里,現在市區建設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11年間市區從一個沿海邊陲小鎮迅速崛起為一座初具中等規模的濱海城市。一批批現代化的高層建築在市區和重點鎮拔地而起,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已擁有寬敞明亮的辦公樓,城鎮居民住上了環境優美的生活小區,與功能齊全的購物廣場、娛樂設施相配套。農村裡大批優雅別致的小洋樓正在悄悄地代替昔日破舊不堪的農村平房,村容、村貌也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基礎建設長足發展
汕尾交通、通信、能源、供水和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快。特別是建市11年,市區自來水日供能力由建市的0.6萬噸增至9.5萬噸,縣城和主要城鎮的供水能力也都大大提高;市年供電量從1988年的1.5億度增至1998年的7.3億度;全市現有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32萬門,行動電話10萬多戶,無線傳呼用戶19萬戶,郵電通信進入全國通信"百強市"行列;改建和新建地方公路、上等級公路里程達到2165.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46.1公里/平方公里,市至縣、縣至鎮、鎮至管區的通車率達100%;建成一批1000---5000噸級碼頭。
工業經濟欣欣向榮
汕尾市把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加速了工業的發展。汕尾建市以後,以"三資"、"三來一補"企業、鄉鎮企業為突破口的工業建設全面拉開。從此,汕尾的工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穩定發展的時期。目前,一批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工業項目已在汕尾紮根、開花、結果,形成了以電子、家電、服裝、食品、飲料、製鞋、化工、工藝等多種行業的工業體系。1998年,全市工業產值103億元,比1987年增長16.8倍。
海洋經濟方興未艾
汕尾市位於粵東沿海,水域遼闊,水產資源豐富。內陸江河縱橫,塘庫密集,各類天然水域面積1.39萬公頃,其中可供淡水養殖面積1.30萬頃。有碣石、紅海兩大海灣,海岸線長達302公里,大小島嶼92個,島岸線長45公里,面積2.92平方公里,大陸架內海域面積2.39平方公里,是海捕漁船的主要作業場所。10米深等深線內淺海、灘塗6.96萬公頃,其中可供海水養殖面積3.30萬公頃,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有2.11萬公頃。主要的海洋經濟水產品種有20種。海洋漁業是汕尾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產業,全市擁有10個港 口,其中汕尾、甲子港是國家外貿口岸和國家一級漁港,碣石、馬宮港是國家二級漁港。汕尾市海、淡水養殖業發展迅速,開發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水產養殖的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已初具雛型,經濟實體迅速發展,經營范圍不斷擴大,形成了20個海水養殖基地和18個淡水養殖基地,基地面積2.3萬公頃。
海捕業發展迅速,年平均投入更新改造漁船等項目的資金近1億元,漁船功率、噸位逐年增加,捕撈技術不斷改進,捕撈能力不斷提高。
此外,漁港後勤配套不斷完善,漁港功能進一步得到改善,為漁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海洋綜合管理也取得了較大突破,逐步走上法制軌道。
農業經濟碩果累累
汕尾市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雖以農業為主,但農業生產力水平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業才得到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尤其是1988年以來,汕尾市按照"農業要增產、農民要增收、農村經濟要發展"這個目標,緊緊圍繞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這一主題,加快了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建成了優質水稻、優質茶葉、優質水果、 "兩魚"(甲魚、鮑魚)、禽畜、蔬菜等集約化、規模化"三高"農業產品基地,形成了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格局,摸索出"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形式。1998年農業總產值比1987年增長183.3%,每年平均增長9.9%。
對外經濟迅速發展
汕尾建市以來,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大開發促進大發展"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實行"讓利招商、優惠招商、以商招商、服務招商",充分發揮優勢,抓住機遇,擴大開放,取得了顯著成績,至1998年,全市共簽訂利用外資協議2164宗,實際利用外資5.5億美元,是建市前歷年總和的22倍;外.貿累計出口總值14億美元,是建市前歷年總和的18倍;全市批准成立"三資"、"三來一補"企業1490家,外貿企業38家;鞏固發展了130多個出口生產基地;利用外資的產業已由加工工業拓展到"三高"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時,外貿出口市場由 港澳地區擴展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發展對外貿易,加強了我市對外交流和合作,提高了 汕尾 知名度,促進了全市各項事業的發展。
個體經濟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 汕尾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1988年建市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有關決定,加強了組織、引導和扶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放寬限制,並從公開辦事制度、簡化辦證登記程序、優化經營環境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大大促進了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的迅速發展。目前,個體私營經濟在 汕尾 市的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汕尾市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汕尾市個體私營企業由初期的商飲服務業、手工業、資源型加工業逐步向產品深加工、機械製造、運輸、建築、房地產、「三高」農業領域拓寬,而且還延伸到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告、信息等領域,並在競爭中規模日益擴大。截至1998年底,全市有工商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 3.05萬戶,注冊資金3.64億元,私營企業1580家,注冊資金10.06億元,其中注冊資金在職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有211家,1998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數20.2萬人,全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85億元,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42.21%,繳納稅金占稅收總額的26.1%,經濟總量已成為汕尾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汕尾市一批個體私營大戶立足海洋、山區資源辦實業,尤其是發展了「兩魚」養殖這一特色經濟,建市10多年來全市共投入資金4.5億元,發展鮑魚養殖水體1.7萬m3,投入甲魚養殖資金4.3億元,養殖面積293.3公頃。在「兩 魚」生產中80%以上屬個體、私營成分。還有海產品加工、山區種養等個體私營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效益都非常可觀,如目前利用海藻工業有限公司,其設備生產能力可達1億元,是國內同行業中姣姣者。以造漁輪為主的萬聰實業有限公司,首期投資2000萬元,能建造500t以上漁輪,成為汕尾市最大的確良私營機械製造企業。
許多個體私營企業日益注重依靠科技進步上水平、上效益、逐步由資源粗加工向科技型、外向型轉變,向省外地人、國外市場進軍。有相當一部分的個體私營企業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先進設備,採用不著先進技術,使產品達到國內、國際水平。如陸豐甲子海產速凍廠原只是個粗放型的海產加工作坊。近幾年來,企業加大投入,引進美國、日本先進設備,採用「高壓、真空、快速、滅菌」等先進技術,聘請專家當顧問,使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准、產品遠銷國外市場,近5年來,年均產值分別在1億元以上,每年繳納稅金近500萬元,年均創匯1257萬美元。同升鞋廠的運動鞋被指定為24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專用鞋,大哥大西裝被指定為26屆奧運會中國記者團「唯一指定著裝」。華帝山礦泉水成為首屆世界女足賽唯一指定礦泉飲料,汕尾市陸洋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鎳合金玻璃船獲得國際帆聯國際OP級帆船的技術認證。據1996年調查,汕尾市個體私營企業的科技人員占其從業人員的24.7%,科技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2%。1998年月日,全市個體私營企業中,已有6戶被科技部門認定為科技企業。
汕尾市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為國家和地方拓寬了財政收入。1998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向國家交納稅金8976.8萬元,佔全市稅收總額的26.1%,其中每年交納稅金100萬元以上的有10多戶。廣大個體私營業主致富不忘國家和人民,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從1988—1998年,汕尾市個體私營企業捐資社會公益事業達數千萬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6.73萬個別,其中1996—1998年3年就為社會待業下崗職工提供了超萬個就業崗位,從而大大減少了社會就業的壓力,為汕尾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汕尾市全球通大廈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在北緯20.27—23.28度和東經114.54—116.13度之間。東鄰揭陽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連惠州市,與惠東縣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縣相連;南瀕南海,與香港隔海相望。陸域界線南北最寬處90km,東西最寬處132km,總面積5271km2,(不含東沙群島1.8km2)佔全省總面積2.93%。大陸岸線長302km,佔全省岸線索長度9%;轄內海域有93個島嶼、10個港口和3個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線內屬全市所轄海洋國土面積 2.3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海洋國土的14%。
汕尾地貌區域為華夏陸台多輪回造山區,地質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頻繁。侏羅紀燕山期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本地區現代地貌的輪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馬拉雅山運動」,使汕尾地區表現為斷裂隆起和平共處塌陷,產生了侵蝕剝削和堆積,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後的新構造運動繼續抬高,使花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廣闊的花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汕尾地質年代最早是三疊繫上統,繼而侏羅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崗岩、砂頁岩及第四系列化沖積砂礫層出不窮等組成。經過大自然和人類活動的作用,構成復雜的土壤類型。土壤類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石質土等10多種土類,40多個土屬,70多個土種。
由於歷次地殼運動褶皺、斷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響,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復雜地形地貌。全區位於蓮花山南麓,其山脈走勢為東北向西南方向傾斜。蓮花山脈由閩粵邊界的銅鼓嶺向東南經汕尾跨惠陽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為北部高丘山地,山巒重疊,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為蓮花山,海拔1337.3m,位於海豐縣西北境內;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為台地、平原。全市境內山地、丘陵面積比例在,約占總面積的43.7%。
汕尾境內主要河流有螺河、黃江河、烏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總長252公里,流域面積3613.7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9.2%。汕尾境內河水流量大,汛期長,平均徑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產水量達78億立方米。汕尾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海洋性明顯。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年均溫21.8度。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多種動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
語言文化
除陸河外,通用海陸豐福佬話(又稱海陸豐話),屬閩方言閩南次方言。其中海豐和城區口音基本一致,但與陸豐口音有所區別。陸河大部分地區,陸河以外部分地區使用客家話,屬客家方言粵台片新惠小片。由於汕尾毗鄰珠江三角洲,又毗鄰香港,加之香港電視節目的影響和省內人口流動,當地居民,特別是年輕一輩,大多具備粵語交際能力。文化方面既受港澳大都市文化影響又保持著海陸豐傳統習俗。
戲劇: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
民間文化: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
* 5項目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歌舞:汕尾漁歌、海豐麒麟舞、錢鼓舞、陸豐皮影戲、河田高景
* 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爐 汕尾9項目全入選
物產資源

水產、礦產、水力和動植物資源得天獨厚。
汕尾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是廣東省著名的漁場之一。龍蝦、膏蟹、鮑魚、魷魚等名貴水產種類繁多,漁業產值居全省之首。境內魚、蝦、蟹、貝、藻類齊全,漁業生產已有數百年歷史。 一般具有捕撈價值的魚類達200多種。大量生產的有藍園參(池魚)、海鯰(赤魚)、竹夾魚、鯰魚、大眼鯛 (目鰱)、大甲參、石斑等。甲殼類有墨吉對蝦、近緣新對蝦等。貝殼有近江牡蠣(蚝)、翡翠貽貝、藍蚣等。藻類有廣東紫菜、鵝掌茶等。
主要有花崗岩石料、石英玻璃砂、高嶺土以及硫鐵礦、鐵、鎢、錫、鉍、銅、鋁、鋅、硅石、水晶石等。高嶺土儲量達8000萬噸,其三氧化二鋁含量大於 40%的約4000萬噸以上。優質石英砂資源更為豐富,儲量達 2000萬噸以上,含硅量達98%,均具有開發利用的良好條件。
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蓮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龍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種。香爐桔是汕尾市特有的優良無病苗木材料。
造船、輕工業和手工業發達,魚鉤暢銷國外。市區三面臨海,依港而立,海運四通八達,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口岸之一。具有亞熱帶海濱獨特風光,有「廣東沿海旅遊黃金海岸」之譽。
土特產品 [汕尾市區] 海魚、海鹽、龍蝦、膏蟹、鮑魚、魚鉤 [陸豐市] 海魚 [海豐縣] 海魚、海鹽 [陸河縣] 柿餅、青梅、黃欖
飲食文化
海陸豐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近年來新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聲名大振,成為聞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調技藝以燜、燉、燒、炸、蒸、炒、泡等法擅長。以烹制海鮮、湯類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鮮,郁而不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糕醬、紅醋等調味品。風味名菜有燒雁鵝、護國萊、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縐紗甜肉、太極芋泥等...
交通環境
交通以海上航運和公路為主。汕尾港為粵東南主要進出口港口之一,航線達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深汕高速公路及廣汕公路(324國道)橫貫市境。規劃中的廈深鐵路亦在汕尾設站。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汕尾市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0個街道、42個鎮。
汕尾市 面積4838平方千米,人口307萬(2003年)。
城 區 面積 421平方千米,人口 46萬。郵政編碼516601。區人民政府駐香城路。
陸豐市 面積1681平方千米,人口157萬。郵政編碼516500。市人民政府駐東海街道。
海豐縣 面積1750平方千米,人口 76萬。郵政編碼516400。縣人民政府駐海城鎮。
陸河縣 面積 986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516700。縣人民政府駐河田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編輯本段]

⑦ 汕尾的地理位置不差,為什麼在廣東是經濟落後的城市。

汕尾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本來可以依靠地理環境在廣東就能夠取得良好的發展,可是因為人才流失,市場經濟秩序誠信缺失以及汕尾交通因素完成汕尾成為經濟落後的城市。

第五,汕尾城區太小,相對其他的城市來說規模也小。核心地位相比深圳惠州等也不突出,能力較弱。在發展經濟的龍頭市場沒有什麼重要的作用,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汕尾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期。廣東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的經濟輻射能力並沒有影響到汕尾地區。這也是導致汕尾在廣東城市中落後的原因。

⑧ 改革開放後30年汕尾的變化

衣食住行 四個方面的變化

雖然改革開放後,沒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經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貨大樓買衣服穿。但是店鋪很少。一個城鎮只有一兩家百貨大樓。可是現在的商店到處都是,還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褲子專賣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經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纖面料:的確良(一種化纖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種面料的衣服應有盡有,退了休的棉織衣料也成為最舒適的面料。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喇叭褲也因此流行一時。當然,那時候最普通的還是類似於中山裝的的褂子。現在人們的衣服樣式多了,挑選起來更自主了。當時,雖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沒有更多的錢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質量也不高,常常是開了線,撕裂了布,洗一洗,鮮艷的顏色也掉了下來。人們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現了衣服泛濫的情況,看看現在的孩子,哪一個不是一櫥子衣服?

小結: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記得在一個小品里,一位老爺爺向他的孫子講述糧票的故事。可見糧票是當時解決溫飽的重要物品。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糧票還在使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當然,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結: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到了90年代,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經不單單是生活的溫飽品,漸漸變成了一門藝術,一門文化。


改革開放初期,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舊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但住房仍是一個大問題。90年代開始,國家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這種房屋有獨立廚房、廁所,有上下水道的,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住,也成為人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

小結: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出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買東西,走親戚,上學,上班等等,時常需要使用一種代步工具。從最早到的步行,到馬車,牛車,再到汽車,火車,無不體現一種時代的進步。改革開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中國也被稱為是自行車王國。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國人口眾多,坐火車出現了「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並且,速度也非常慢,媽媽在上大學的時候,從濟寧坐車到青島,過了十幾個小時才到。而現在,僅僅需要4至5個小時。於是,國家開始興修鐵路。1996年9月1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隨著社會的進步,汽車越來越多,於是開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現在我們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火車中也加入了新夥伴:D字頭列車,磁懸浮列車也研製出來了,正在普及中;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不僅如此,車多了起來,道路也更平坦更寬闊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遊業也迅速發展起來了

小結:隨著生活的進步,人們的出行更為方便,雖然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但這一切,也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的必經之路。在不久的將來,地球在我們眼中會越來越小,周遊列國再也不是夢。

⑨ 汕尾的建設

【土地資源】 根據2005年土地變更調查匯總的數據,全市轄區土地總面積49.02萬公頃:農用地面積39.75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81.08%,其中耕地面積9.32萬公頃,園地4.21萬公頃,林地23.48萬公頃,牧草地30.43公頃;其他農用地面積2.74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4.48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9%,其中居民點與工礦用地3.27萬公頃,交通用地2327.98公頃,水利設施用地9756.19公頃;未利用地4.79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10%。
土壤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菜園土、潮沙泥土、濱海鹽漬沼漬土、海濱沙土、石質土等10多種土類,40多個土屬,70多個土種。(國土資源局)

【礦產資源】 初步探明全市有礦產資源6類17種,即有色金屬、貴重金屬、稀土稀有金屬、燃料、黑色金屬、金屬。主要的礦產有錫、花崗岩、海河砂、硫鐵礦、玻璃砂、礦泉水、地下熱水。其中儲量較大的錫礦,主要分布在海豐縣的長埔、吉水門、銀瓶山,陸豐市的博美等地;境內各地都有花崗岩;硫鐵礦主要分布在海陸豐交界的官田;玻璃砂主要分布在市城區、紅海灣的遮浪和陸豐沿海一帶;陸豐市的大安及海豐大湖有豐富的高嶺土;陸豐市有豐富儲量的鈦鐵和獨居石及鋯英。此外,全市還有優質的地熱水、礦泉水,還有相當可觀的鎢、銅、鉛、鋅、金屬鈹、水晶石、鉀長石等礦產資源。(國土資源局)

【水資源】 汕尾市河流多,水力資源豐富。境內集雨面積100k㎡以上的河流有螺河、螺溪、南北溪、新田水、烏坎河、長山河、水東河、龍潭河、鰲江,赤石河、明熱水、黃江、西坑水、吊貢水、大液河等15條。多年來本地區平均降水量為2066mm(1956~1997年),河川徑流量為68.69億m³,其中淺層地下水為18.03億m³ ,全市年人均水資源量為2294m³。區域內共計理論蘊藏量21.98萬kW,其中可開發裝機容量為16.53萬kW,年可發電量5.5億kWh。至200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約2269.5mm,摺合降雨總量108.99億m³,比上年增加57.6%,比多年平均值增加6.9%;地表水資源量為65.27億m³,摺合年徑流深1355.5mm,比上年增加92.2%,比多年平均值增加4.2%;地下水資源量為13.05億m³(未統計中深層地下水),受降水影響,地下水資源量比上年增加66.7%。2005年全市有大中型水庫20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18座),年末蓄水總量3.32億m³,占正常庫容的47.7%,比上年末增加5616.1萬m³。2005年全市供水總量為10.46萬m³,比上年減少5.4%,總用水量有所減少,主要是農業用水。(水利局)

【海洋資源】
港灣資源 全市海岸線長302km(佔全省岸線的9%),沿海有紅海灣、碣石灣兩大海灣,擁有12個港口,其中汕尾港、甲子港是國家外貿口岸和國家一級漁港,碣石港、馬宮港是國家二級漁港,湖東、金廂、遮浪、鮜門、小漠、大湖港是國家重點群眾漁港,烏坎、東洲港是綜合港。汕尾市轄下海域還分布有92個海島,島岸線長45km,島嶼面積2.9k㎡,較大的島嶼有龜齡、嶼仔、江牡、芒嶼、菜嶼、金嶼等。
水面、灘塗 全市區域內大陸架內(即200m水深以內)海域面積2.39萬k㎡,相當陸地面積的4.5倍,是海捕漁船的主要作業場所。其中80~200m水深的中外漁場1.38萬k㎡,40~80m水深的近海漁場4800k㎡,40m以內淺海的沿岸漁場5300k㎡。10m等深線內淺海、灘塗6.96萬公頃淺海6.66萬公頃,灘塗3000公頃),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有2.45萬公頃。另外沿海岸還有1600公頃的沙荒地,可用於建高位池養殖魚蝦貝類。
海洋礦產 據初步勘查沿海岸可供建築和造地用的沙土地面積271k㎡,蘊藏約4。88億m³,其中沿白沙湖畔,從遮浪鎮的施公寮至田墘的內湖一帶沙灘的石英砂蘊藏量有2000萬t,部分砂的二氧化硅含量超過98%,是製造玻璃的優質原料。全市有鹽田面積1782公頃,其中有效生產面積305公頃,年產原鹽3~4萬t。海底油氣資源也很豐富,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已在汕尾市南面海域開發了惠州、西江、流花、陸豐等4個油田發展前景看好。(海洋與漁業局)

【生物資源】
農作物 主要分為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水稻、番薯為主,其他還有馬鈴薯、玉米和蠶豌豆等旱糧作物;經濟作物有蔬菜、果樹、花生、甘蔗、大豆、木薯、茶葉、花卉、南葯、食用菌等。2005年,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16.25萬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0.41萬公頃。(農業局)
果樹 全市水果共有種類24科42種。主要品種有:荔枝、龍眼、黃皮、柑桔、橙、香蕉、青梅、柚、楊桃、梨、芒果、油甘、台灣青棗、李子、番石榴、西番蓮、台灣甜桃、天下第一桃、大五星枇杷等。2005年,全市有水果種植面積4.01萬公頃,總產量14.78萬t。(果樹研究所)
森林 2005年,全市有林地面積27.23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2.3萬公頃,公益林面積7720公頃,商品林面積800公頃,森林覆蓋率51.6%。境內木本植物有39科115種,常見的喬木有杉、松、桉、紅椎林、稠、荷木、木麻黃、台灣相思、大葉相思、樟、柳、苦楝、油桐、橡膠等。灌木品種主要有桃金娘、野腳木等。人工栽培品種有馬尾松、台灣相思、速成桉、茶、楝葉五茱萸等。(林業局)
水產 汕尾市的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分為海洋、淡水和海淡水三類。主要的海洋經濟水產品種有14類,107科,173種,其中年產量超過2000t的有帶魚、馬鮫、鯧魚、鯛魚、鮐魚、藍圓魚參、馬面魚屯、海鰻、金線魚、遠東擬沙丁漁、對蝦、鷹爪蝦、梭子蟹、青蟹、墨魚、魷魚等20多種;上述水產品種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中上層魚類,集中在遼闊的中深海漁場,尚有開發餘地。淡水經濟水產品有7類13科41種,主要有鯇魚、鰱魚、鯉魚、羅非魚、甲魚等;海淡水水產品有石斑魚、日本海馬、布氏新對蝦、錦綉龍蝦、鋸緣青蟹、羽狀江瑤、鮑魚、海膽、海參、管角螺、華貴櫛孔扇貝、鰻鱺、大鏤、中華鱉、魚龜、水龜和水貂。此外,還有一些藻類,主要有廣東紫菜、石花菜、江籬、馬尾藻和鵝掌藻等。(海洋與漁業局)
野生動物 汕尾市境內已發現的野生動物有16科46種,其中屬國家規定的保護動物有穿山甲、白鶴、蘇門羚、猴鷹、蟒蛇、黑臉琵鷺等。其它的還有豺、斑林狸、大靈貓、小靈貓、豹、斑羚、山豬、籠豬、黃猄、豺狗、豺狸、果子狸、鳶、蒼鷹、褐耳鷹、雀鷹、松雀鷹、向尾鷂、鶚、游隼、灰背隼、小青腳鷸、褐翅鴉鵑、鷓鴣、斑鴣、鵪鴣、夜遊鶴、海鵝、岸鵝、山雞、紅腳水鴨、銀蛇、廣蛇、索蛇(過樹龍)、大避虎、青蛙等。
http://www.shanwei.gov.cn/index.aspx

閱讀全文

與汕尾的經濟建設體現在哪個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羊毛的故事講了什麼 瀏覽:240
長期跑步能改善身體哪些健康 瀏覽:578
酷客影院看不了 瀏覽:539
金三角電影全片 瀏覽:338
愛情中的目標是什麼 瀏覽:622
少林小子烏龍院在線觀看國語無敵反斗星 瀏覽:513
瓊瑤小說改編電影 瀏覽:653
風風風第幾分鍾有漏 瀏覽:119
法國女同天堂電影 瀏覽:369
雙魚座為什麼對愛情喪失新鮮感 瀏覽:742
破壞婚姻可以賠償多少錢 瀏覽:218
姜恩惠全部5部影片 瀏覽:254
韓國女演員電影大全 瀏覽:169
金凱瑞電影推薦 瀏覽:431
免費奧特曼電影大全 瀏覽:218
揚州美女有哪些特點 瀏覽:797
三個女孩當演員的電影 瀏覽:150
男主露器官電影 瀏覽:561
說起跳舞電影 瀏覽:286
為什麼隨便的人會幸福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