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怎麼才能發展國民經濟

怎麼才能發展國民經濟

發布時間:2022-08-13 20:05:44

1.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應採取哪些措施

一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二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是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是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六是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七是要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八是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 如何才能使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1.如何使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發展起來,經濟總量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也越來越注重「好」。黨的十七大就明確提出了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提出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是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前提的;提出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並不意味著發展速度問題無足輕重;提出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也是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
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目標,關鍵在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而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就要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環保節能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部署經濟建設時,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關鍵。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僅是兩個字的改變,而是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在涵蓋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體現了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理念上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國際環境認識上的提升。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我們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理念上要正確處理快與好的關系,不僅要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而且要更加註重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發展道路上要根本改變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支持經濟增長,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帶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中,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開發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改革集體林權制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並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況且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以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七)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是構築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路徑。因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是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迫切需要。要著眼於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引導跨國並購向優化產業結構方向發展,放寬中西部地區外資進入的行業限制。完善並購環境,建立跨國並購的法律體系;繼續優化軟硬體環境建設,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外資研發機構與我國企業和科研院校開展合作,更好地發揮技術共享、合作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溢出效應;鼓勵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外包企業承接本公司集團和其他企業的外包業務,提高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水平;有效利用境外資本市場,鼓勵具備條件的境外機構參股國內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逐步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規模。
終上所述,要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3. 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途徑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一)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中投資率偏高、消費率較低。2006年居民消費率降到36%,成為歷史上的最低點。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隨著經濟快速增長而同步提高,導致國內市場規模受限,生產能力相對過剩。消費率的持續下降,還對擴大內需造成嚴重製約,使得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而外貿順差過大和國際收支盈餘過多,還會造成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反過來又助長了投資的高增長。因此,無論是著眼於改善民生,還是著眼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收支平衡,都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鼓勵合理消費,把經濟發展建立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局面,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要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不斷開拓城鄉消費市場,繼續拓展住房、汽車、通信、旅遊、文化和健身等熱點消費。同時,要適度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合理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揮拉動增長的作用。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民仍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農村是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要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近些年來,我國第一、二、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後等問題。2002年―2006年,全國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目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39.5%,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也明顯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對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時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在繼續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旅遊文化、住宅產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盡快把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再次,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依託重大項目,集中組織攻關,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現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區域結構是產業結構的空間分布。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必須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為方向,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紐帶的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格局。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高度重視並逐步緩解區域發展差距問題,促進各地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三)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自主創新不足,轉化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不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減弱的現實看,都到了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帶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

影響我國科技創新的因素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緊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推動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主體。要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大力提高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抓緊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節能、節水、節材機制。要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加快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實施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重點加強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是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稅改革不斷推進,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分稅制改革後,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結構尚未調整到位,還不能滿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要。實踐表明,現行以增值稅為主體的財稅體制,很難避免一些地方不顧資源和環境條件、盲目發展財政增收效應大的加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進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不按主體功能區的要求採取有區別的經濟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預經濟發展的利益動因,國民經濟就難以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貫徹《報告》精神,要按照履行職責與提供資源相對稱的原則,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統一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圍繞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差別化的財稅政策和績效評價體系,提高經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深化稅制改革,引導經濟活動主體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進了現代化建設。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金融體制和結構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日益顯現,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務相當繁重。要按照《報告》的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著力建設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要擴大資本市場規模,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改革,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及時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國家計劃對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協調作用。要抓緊改革和完善規劃體制,健全編製程序,完善國家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管理和實施機制,形成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統領,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有效銜接的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與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報告》要求,要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主要有: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解決資本市場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經營性土地使用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積極發展人力資源市場,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用工機制和服務體系,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健全和完善技術市場,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資源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資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實成本,既不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也不利於生產要素合理配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深化價格改革,理順資源價格體系,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當前的重點是理順水、電、油、氣、土地等價格,深化資金、外匯等要素價格改革,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體系的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規范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結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通過道德建設、產權改革和法律約束,加快建設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健全並嚴格執行失信懲戒制度。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和規范水平是市場體系發育成熟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要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范運作、市場認可的行業協會和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在行業內發揮應有作用。

三是進一步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報告》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這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平等保護物權,從根本上確認和保障了公平競爭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只有公有制經濟始終居於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只有各種所有制的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才能始終保持並不斷增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著眼點,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已經引入競爭機制的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進一步分離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對其他有關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對競爭性業務要放寬准入,對壟斷性業務要實行國有法人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關鍵是切實落實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臨的行業准入難、融資難等突出問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依法經營。

四是堅持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近些年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機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目前,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吸收外資不斷增加,對外開放進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雙向流動的新階段,國內外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影響不斷加深,經濟利益互相交織,我國對外經濟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國際眼光,加強戰略思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環境,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報告》強調,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優化出口結構,重視發揮進口對國民經濟的積極作用,合理進口國內短缺的技術、設備、資源等產品。

要進一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資金。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完善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對外投資企業要遵守當地法律,參與公益事業,維護企業聲譽和國家形象。

要加強雙邊和多邊經貿合作,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推進區域和次區域經濟合作;完善公平貿易政策,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努力形成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互利互補的關系。

對外開放越擴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經貿利益的問題就越突出。必須始終牢牢掌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善於在國內國際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在國內國際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要適應開放型經濟的要求,建立統籌內外經濟的調控和應對機制,更好地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把握關鍵領域和敏感行業對外資開放的程度,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4. 怎樣發展國民經濟

提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前提的,也是我國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我國經濟進入發展的新階段,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體制條件基本具備;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我國發展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些都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提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並不意味著發展速度問題無足輕重。
"好"與"快"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好"與"快"互為條件,既相互促進又互相制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
第一,"好"是"快"的前提。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把握發展的節奏和步伐,使較快的增長速度長期保持下去。如果單純追求快速增長,忽視質量、效益、結構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就有可能出現盲目追求高指標,攀比高速度,導致經濟大起大落,結果則欲速不達。
第二,"快"是"好"的必要條件。較快增長本身就是較好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保持較快的增長,才能抓住機遇,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更好地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5. 在當今社會中,如何才能讓國民經濟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如何讓國民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這個問題太龐大了,我們只能找一個小的切入點來簡單聊一聊就從社會的職能分層上來說吧。也就是未來有多少人去從事一線工作,有多少人從事普通的管理工作,多少人從事高層管理工作。

因為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管理者殘忍的現實,就是這樣的,每個人都去當管理者,都不去從事一線的車間生產工作,那誰來搞製造業啊誰來搞實體產業呀?所以要想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必須要有一部分人分流到一線的生產工作,提高他們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然後有10%~20%的人從事真正的管理工作,剩下那些人既側重於一線生產的技術,又側重於人員的組織管理,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發展結構。

6. 怎樣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1、拓寬渠道,發展好基礎產業的同時,發展精品產業,提升國民生活質量。
2、企業發展受法律保護,在法律框架內發展創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3、國內政府宏觀調控,政治為經濟服務,拓寬對外發展渠道。
4、充分發揮廣告效應。

7. 如何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夯實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組織基礎。
一是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積極探索抓好黨建促進發展的有效形式和載體。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堅決破除就黨建抓黨建的務虛作法,牢固樹立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觀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探索建立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社區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社區居民,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為社區群眾創造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際關系和諧的良好環境。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要圍繞促進經濟組織健康發展的目標,在各級黨組織指導和業主支持下開展活動,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維護好國家、企業和員工的利益。
二是必須牢牢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創新基層組織建設的工作方法和途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用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善於抓住觀念創新、方法創新和制度創新這個重點,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工作模式和常規運作方式,不斷探索具有時代特徵、符合基層實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使基層組織建設體現時代性,賦予創造性。基層黨組織的活動方式,應當以如何更好地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中心,根據時代的發展和黨員隊伍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改進創新。
三是必須落實黨員的主體地位,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動力。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引導廣大黨員牢記歷史使命,增強主體意識。要改革和完善基層黨組織選舉制度,全面實行基層黨務公開,拓寬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為黨員行使知情權、選舉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創造條件。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進一步落實《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四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文件,努力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網路,使廣大黨員在服務群眾中團結和凝聚群眾。在流動黨員集中的地方建立黨員服務機構,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內關懷激勵機制和表彰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關心幫助老黨員和困難黨員,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基層黨員、幹部。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人為本,造就一支適應時代要求的後備人才隊伍。
一是科學選拔,重點掌握一批後備人才隊伍。按照《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工作的意見》和《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加快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中的決定》精神,合理規劃,分類指導,科學選拔並有效的儲備一批一定數量的後備人才隊伍。按照人才需求的屬性,明確具體的條件,採取「雙推雙選」(即「雙推」群眾推、組織推;雙選:行業選、組織選)、公開競選和組織考試、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及時調整補充優秀後備人才,並按照各方面所用人的比例需求重點掌握一批工作實際突出,經過培養鍛煉能力素質提高快,群眾公認結構合理的優秀後備人才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不斷拓展後備人才隊伍的視眼。首先要對後備人才隊伍定期舉辦培訓班進行培訓,使後備人才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全面理解其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把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同增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其次在安排講座、講報告時,要把黨的歷史、中國歷史,以及科學管理、黨的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等都要作為必修課,系統學習,並組織嚴格的考試、考核,使後備人才不僅懂得黨內生活的准則要求、黨的優良傳統,而且要樹立良好的政治敏銳性和想大事、議大事、干大事的意識。同時,適當安排後備人才隊伍到發達地區和紅色旅遊、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讓後備人才親身體驗革命事業的艱苦和時代發展的緊迫感。
三是定期考核,使後備人才健康成長。要有組織的對後備人才進行全面考察,讓後備人才定期向所在單位的黨組織或組織部門匯報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情況,每年對自己工作進行全面總結,並形成書面材料,各黨組織和組織部門定期開展個別或集體談心交流,增強對後備人才管理的針對性,同時每一至兩年要進行一次全面考察,通過所在單位群眾公認測評,對照政績、貢獻或某項工作完成情況的考察,全區掌握每一位後備人才的情況。
四是搭建平台,加大對後備人才隊伍實踐鍛煉的力度。搭建一定平台,把他們選拔到艱苦的地方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當配角進行鍛煉,幹上一、兩年進行認真總結,對在工作中出現的不良認識或行為習慣必須警鍾長鳴,對取得成績也要給予充分肯定,有效提高其主觀性。同時,適時還要進行相互輪崗,使他們對各種工作都有所接觸,有所認識,從中得到全區的提高,為今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工作都能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雁塔區近年來從高校應屆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中選錄了一定數量的不同專業的學生,分配到全區不同街道、單位部門工作鍛煉,對工作兩年以上的又進行了選拔擔任街辦的主任助理,一方面讓這些幹部在工作崗位上進行磨煉,另一方面通過定期的培訓、考評,有組織的外出參觀學習,使這些年輕幹部得到很快成長,並作為人才進行儲備。在需用時,及時補充到領導幹部崗位。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當代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推動組織人事工作創新與發展的思想武器。我們必須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增強工作能力,改進工作方法,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8. 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經濟建設怎樣實現科學發展)?P88-90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創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發展差距。

9. 怎樣才能實現我們國家國民經濟又快又好更好更快的發展

1、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科學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2、必須堅定不移的始終調整經濟結構,以結構調整和優化為主線,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不團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不斷優化資源配置。
3、必須不斷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必須毫不動搖地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必須毫不動搖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增強非公有制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存力。
5、統籌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促進內需、出口、消費三駕馬車拉動國民經濟,促進三方協調發展。
6、大力扶持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科技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扶植環保和節能減排綠色產業、大力發展利於促進就業的服務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改造傳統產業。
7、積極發展對外貿易,繼續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促進中國企業國際化融資能力,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8、注意保護國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維護好國家的經濟安全。
9、注意國家的金融安全,加強金融監管、注意各項貨幣金融政策的安全性,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嚴厲打擊投機性金融活動,防止國際游資和熱錢的沖擊。
10、不斷促進就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別是收入水平,減小城鄉收入差距,大力減小部門收入差異,注重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性。

閱讀全文

與怎麼才能發展國民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七七影視80 瀏覽:333
老鼠雞雞電影 瀏覽:315
優酷上好看的電影 瀏覽:643
跟食物鏈韓劇類似的 瀏覽:678
在線可看的小網站 瀏覽:697
國產電影 瀏覽:276
電影比電視劇好翻譯 瀏覽:54
電影小女孩過河上學死 瀏覽:785
法國啄木鳥公司影片 瀏覽:497
婚姻不能撤銷的房產怎麼辦 瀏覽:32
0855免費電視劇在線觀看 瀏覽:245
動物奶油和翻糖蛋糕哪個更健康 瀏覽:912
豫劇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919
韓國 強奸 電影 瀏覽:307
免費網站不卡 瀏覽:170
愛你媽媽麻花情主演 瀏覽:863
唐人街神探1在線觀看 瀏覽:891
最適合看電影的vr 瀏覽:808
求看片2018 瀏覽:696
扶桑嫂電影完整版免費在線觀看 瀏覽:329